“我该回了。”
崔玚闷闷的声音自李沅真对面传出,他俯在桌上,头埋在两臂间,若不是此时出声,甚至会让人误以为他已趴着睡去。
自方才议完事,涟青玉蘅早早回房歇着,李沅真非要他留下,留下就留下,毕竟刚升了情郎身份,坐在一起诉些心曲倒也不失为有情趣。可李沅真倒好,留他在这看她给永修长公主写信。
“先别出声。”李沅真淡淡呵他一声。
他抬起头,面上几条红通通的衣褶印子,“留我在这就看你写信?”
李沅真蘸一下葱汁,在纸上继续写着,她随口道:“当然不是,你若撑不住,先到床上歇着,我好了再叫你。”
床上?
这——不合适。
虽然他不是不能,不不不,他就是不能,嘶——倒也不是真不能。
“别想没用的。”李沅真以手作扇,轻轻为纸张扇着风,“我有正事要与你说。”
崔玚看着李沅真那张淡漠的脸,撇了撇嘴。
当年他初遇李沅真时,她是多么明媚的一个小娘子啊,现如今不是摆副嘲弄表情就是对人冷脸。
真怀念那时啊。
“等到了邠州城,我们在城中休整几日,你去封家书给崔琢,让他少思些楚馆章台事,平日里多温习诗书,以备来年春闱高中,如今朝中官缺不多,世家门阀盘根错节笼覆大戚官场,日后早晚是要被削势的,等荫不如直考功名。”信纸晾得差不多,李沅真又沾了墨,写些闲话在上面,用来作掩。
“阿沅怎关心起子丘来了?”
李沅真可从不爱操心旁人闲事,她如此说,倒像是未来兄嫂对小叔的关爱,崔玚有些自喜,手撑了下巴眉目含笑。
然李沅真接下来的话,却如一盆冷水,直浇在顶。
“他碍我事。”
崔玚投去疑惑目光。
“你这做兄长的,真是大不称职,他日日所去何处你不过问?”李沅真终于停了手上的动作,拿正眼瞧向他,“令弟如今恐是钟情于平康坊南曲中一教坊女,而这教坊女,是于我有大用之人。若因他坏我大事,我可不会留情面。”
窗外隐有闪光一亮,片刻后雷鸣声起,窸窸窣窣的落雨便砸在了地上。
“他非孩童,我管他做甚?”崔玚起身拢上开着的小窗,“我这一走,家中就只余他一个小辈,我阿爷定盯他极紧,他怕是难坏你事。”
“是吗?”李沅真的眼皮随着窗页一起阖上,片刻后复又睁开,“我阿兄最爱管教我,我最怕他了。”
她的唇角上翘着,眸色却沉沉无光,有种诡异的不协。
崔玚懂得,这份不协之感是思念与天人永隔的拉扯。他完全可以想出,孺人媵妾成群的颖王府里,两个失去母亲庇佑的小童相互依偎着长大的情谊。
他心生涩意,快步走到李沅真身侧,揽住她的肩膀轻抚,安慰道:“阿沅小时定遭了许多苦楚。”
李沅真手中握着的毛笔一颤,一滴浓墨落在纸上,很快洇开,她推开崔玚,短笑出声,“我可是县主,谁敢给我苦楚吃?”沥了笔锋上的墨,她继续道,“知道为何我总能将你耍得团团转吗?就是因你太会为我寻借口了,哪怕我做错事,你也觉得我有苦衷。”
但其实,她做大多事,都没有所谓的苦衷,她仅是想做能做,便做了。
她如此费尽心力,说为了大戚昌隆百姓安乐是不假,但总归显得冠冕堂皇,归根到底,她所做的一切,皆是为她自己。为得到万人敬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也为替阿兄雪恨。
阿兄,他们很快就会去陪你了。
她仰起头,盯着崔玚笑,越笑越觉得开怀。
崔玚固执地将李沅真圈在怀里,一手捋着她的发,轻缓的声音自她头顶传来,“别笑了,阿沅。”
“可怜位高权重的公主是极蠢的行为。”李沅真将笔担在砚台上,手臂环住崔玚的腰,“崔英光,你最该可怜可怜自己。你可知你此刻像什么?像传奇故事里为贫寒书生与家中决裂奔逃的贵家娘子,我和贫寒书生差不许多,都是不讨娘子家喜,随时可能对你始乱终弃的货色。”
“你不需要讨任何人喜。”
念着崔玚背上的伤,李沅真只虚虚搭着手,她的声调怡然,“我当然不需要,我只花言巧语两句,就把你这小郎君骗走了。于我而言,一点代价都不用付,可于你而言,我实在想不出有何好处。”
崔玚忽得笑出声来,玩笑道:“我想着日后,你封我个皇夫做做,我也算飞上枝头了。”
他是无大志向之人,二十余载人生中,除饮食睡眠外,他只坚持了两件事,一是练剑,二是心念阿沅。
第二事搁置几载,如今再度拾起,他不是为图如何荣华富贵,只是心之所想便心之所向。
李沅真轻戳下他腰侧的伤口,故意道:“野心不小呀崔英光,轮得到你吗?”
崔玚紧紧手臂,笑道:“那就得看阿沅怎么轮了。”
“首选封郎。”李沅真抬眼,盯着崔玚面色快要消去的红痕笑。
崔玚俯首,“他哪有我好。”
“我想想。”李沅真作认真思索状,“其一,俊俏,你虽也是天人之姿,但较之封郎属实逊色,其二,封郎阿爷及叔父都是于我有利的大将,哪像崔公——”
“我不想知道了。”崔玚郁结,忿忿道,“反正我是最好的。”
李沅真未再驳斥,靠在他的胸膛上闭眼浅眠。
和舒心之人在一起,哪怕仅是这样相互依偎着,也是欣愉放松的,不一会儿,李沅真便困意上涌,有些睁不开眼。
她挣开崔玚的手臂,站起身来,拿了写好的书信折着,“今夜你便睡在此处,这是上房,床榻绵软,你身上有伤,睡着舒适些。”
该来的总会来,崔玚暗想。
他也算稍有些准备,不算太唐突。
未等他将思绪拉回来,门“吱呀”一声打开,又“哐当”一声关上了。
走了?
他低低无奈一笑,到底是他所思不纯,误人心意。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①
谁?谁在低吟?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②
李沅真费力睁开沉如山重的眼皮,视线里尽是光怪陆离的薄纱彩练,纱帘之后,是抚琴和唱的女子。
那女子嗓音柔似春水,身段那样好看。
李沅真想起身,却无论如何也动身不得。
等那些虚影炫光渐渐散去,她才看清寝殿此处模样,这是颖王府孺人胡氏所居寝室,那——
那背对于她的女子,是——
她忽觉一阵惊悚,从头顶窜至她的四肢百骸。
她紧盯着纱帘后的女子,不敢移开视线。
铮——琴弦崩断了。
鲜血从那女子指尖涌出,似要涌进李沅真的眼眶之中。
那女子似是不觉,缓缓转头,李沅真的呼吸随着女子的动作越发急促。
是她。
胡月仪。
她转过身来,将周围的艳色一并褪了去,只余灰白,于是,她面上唇角及指尖的血愈发鲜艳,这是她死去时的模样。
她咯咯地笑着,伸手朝李沅真走来。
“九官——九官——我的好九官——”
李沅真着急地空手一抓,于梦魇中清醒过来。
窗外雨还在下,只是没有前半夜急,一滴一滴敲在海棠花叶上,声音分外清晰。
她坐起身,长舒一口气。
还是头一回梦着她。
许是前半夜提了阿兄,把她也牵出来了。
稍缓了缓,李沅真披件薄衫,双脚随便往靴子里一蹬,出了房间。
廊上静悄悄的,都在安眠。
廊上亦是黑黢黢的,她一直夜里视力有缺,除非大亮的月挂在天上,或摇曳的灯烛摆满步道,像这样毫无灯烛的雨夜她是看不清东西的。
她摸索着墙壁,又摸索着栏杆,下了楼,走到茅店内的庭院里。
外头稍亮些,可她依旧看不清。
她自房中小窗向这里看过,她记得,从前堂过来,直走七步是一口井,井南十步,是个供人歇息的小亭,亭旁种着一棵海棠树,胡月仪院子里也有那么一棵。
凭着记忆,她默数着数。
“一、二……七。”
她的脚尖正好触到井沿石,她向南转身,再走再数。
“一、二……十。”
脚下的地面变硬了,她抬步踏上小亭的矮阶,坐到石凳上,倚靠着亭柱,有雨斜潲到亭中,正巧落在她身上,她懒得挪地方了。雨不大不多,并无大碍。
胡月仪,胡月仪。
她大概有几年没想起她了。
在她与胡月仪全部的相处中,胡月仪一直是个温良淑柔的人。
阿娘离世时,他与阿兄年岁都尚小,阿兄五岁,她将满周岁,最是缺不得娘亲的时候。
胡月仪是颖王府的孺人,无所出,阿爷便叫她领了他们兄妹在膝下扶养。正妻所生子女叫她阿娘,府里有眼色的都晓得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出身商贾的低位孺人,有一天会成为颖王府的女主人。这一天也许早一点儿,也许晚一点儿,总之,只要世子县主安然长大,胡月仪不生事端,这位子算是跑不了了。
胡月仪自己也是如此以为的。
她待李忆与李沅真甚好。
至少在李沅真五岁前,甚好。
二兄年岁和阿兄相同,只月份小些,那时八九岁的二兄在媵妾那听来了他们兄妹身世,他不敢去寻李忆,便跑到李沅真跟前,说:“你没有阿娘,你没有阿娘。”
她红着眼,朝他吼道:“我有阿娘!胡孺人就是我阿娘!”
二兄仗着年岁大,脑子活,一直堵她的话,气得她跑去找阿爷告状。
二兄挨没挨打她记不得了,反正二兄的阿娘被禁足在自己院里大半月。自那,二兄与他的阿娘就像在王府里隐身了一般,丝毫让人注意不到。
胡月仪也更怜爱她与阿兄了。
阿兄长到九岁,课业越发繁重,胡月仪总变着法儿做阿兄爱吃的饭菜。说来奇怪,颖王府上好的厨子都用不完,却要她一院之主洗手作羹汤。
胡月仪说,为儿亲自下厨,她乐得其中。
李沅真至今也不明白,她到底乐得何事?才能乐得在饭食里投毒。明明差一步,她就可以成为后院之主,人人都要尊她一声“颖王妃”。
崔玚闷闷的声音自李沅真对面传出,他俯在桌上,头埋在两臂间,若不是此时出声,甚至会让人误以为他已趴着睡去。
自方才议完事,涟青玉蘅早早回房歇着,李沅真非要他留下,留下就留下,毕竟刚升了情郎身份,坐在一起诉些心曲倒也不失为有情趣。可李沅真倒好,留他在这看她给永修长公主写信。
“先别出声。”李沅真淡淡呵他一声。
他抬起头,面上几条红通通的衣褶印子,“留我在这就看你写信?”
李沅真蘸一下葱汁,在纸上继续写着,她随口道:“当然不是,你若撑不住,先到床上歇着,我好了再叫你。”
床上?
这——不合适。
虽然他不是不能,不不不,他就是不能,嘶——倒也不是真不能。
“别想没用的。”李沅真以手作扇,轻轻为纸张扇着风,“我有正事要与你说。”
崔玚看着李沅真那张淡漠的脸,撇了撇嘴。
当年他初遇李沅真时,她是多么明媚的一个小娘子啊,现如今不是摆副嘲弄表情就是对人冷脸。
真怀念那时啊。
“等到了邠州城,我们在城中休整几日,你去封家书给崔琢,让他少思些楚馆章台事,平日里多温习诗书,以备来年春闱高中,如今朝中官缺不多,世家门阀盘根错节笼覆大戚官场,日后早晚是要被削势的,等荫不如直考功名。”信纸晾得差不多,李沅真又沾了墨,写些闲话在上面,用来作掩。
“阿沅怎关心起子丘来了?”
李沅真可从不爱操心旁人闲事,她如此说,倒像是未来兄嫂对小叔的关爱,崔玚有些自喜,手撑了下巴眉目含笑。
然李沅真接下来的话,却如一盆冷水,直浇在顶。
“他碍我事。”
崔玚投去疑惑目光。
“你这做兄长的,真是大不称职,他日日所去何处你不过问?”李沅真终于停了手上的动作,拿正眼瞧向他,“令弟如今恐是钟情于平康坊南曲中一教坊女,而这教坊女,是于我有大用之人。若因他坏我大事,我可不会留情面。”
窗外隐有闪光一亮,片刻后雷鸣声起,窸窸窣窣的落雨便砸在了地上。
“他非孩童,我管他做甚?”崔玚起身拢上开着的小窗,“我这一走,家中就只余他一个小辈,我阿爷定盯他极紧,他怕是难坏你事。”
“是吗?”李沅真的眼皮随着窗页一起阖上,片刻后复又睁开,“我阿兄最爱管教我,我最怕他了。”
她的唇角上翘着,眸色却沉沉无光,有种诡异的不协。
崔玚懂得,这份不协之感是思念与天人永隔的拉扯。他完全可以想出,孺人媵妾成群的颖王府里,两个失去母亲庇佑的小童相互依偎着长大的情谊。
他心生涩意,快步走到李沅真身侧,揽住她的肩膀轻抚,安慰道:“阿沅小时定遭了许多苦楚。”
李沅真手中握着的毛笔一颤,一滴浓墨落在纸上,很快洇开,她推开崔玚,短笑出声,“我可是县主,谁敢给我苦楚吃?”沥了笔锋上的墨,她继续道,“知道为何我总能将你耍得团团转吗?就是因你太会为我寻借口了,哪怕我做错事,你也觉得我有苦衷。”
但其实,她做大多事,都没有所谓的苦衷,她仅是想做能做,便做了。
她如此费尽心力,说为了大戚昌隆百姓安乐是不假,但总归显得冠冕堂皇,归根到底,她所做的一切,皆是为她自己。为得到万人敬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也为替阿兄雪恨。
阿兄,他们很快就会去陪你了。
她仰起头,盯着崔玚笑,越笑越觉得开怀。
崔玚固执地将李沅真圈在怀里,一手捋着她的发,轻缓的声音自她头顶传来,“别笑了,阿沅。”
“可怜位高权重的公主是极蠢的行为。”李沅真将笔担在砚台上,手臂环住崔玚的腰,“崔英光,你最该可怜可怜自己。你可知你此刻像什么?像传奇故事里为贫寒书生与家中决裂奔逃的贵家娘子,我和贫寒书生差不许多,都是不讨娘子家喜,随时可能对你始乱终弃的货色。”
“你不需要讨任何人喜。”
念着崔玚背上的伤,李沅真只虚虚搭着手,她的声调怡然,“我当然不需要,我只花言巧语两句,就把你这小郎君骗走了。于我而言,一点代价都不用付,可于你而言,我实在想不出有何好处。”
崔玚忽得笑出声来,玩笑道:“我想着日后,你封我个皇夫做做,我也算飞上枝头了。”
他是无大志向之人,二十余载人生中,除饮食睡眠外,他只坚持了两件事,一是练剑,二是心念阿沅。
第二事搁置几载,如今再度拾起,他不是为图如何荣华富贵,只是心之所想便心之所向。
李沅真轻戳下他腰侧的伤口,故意道:“野心不小呀崔英光,轮得到你吗?”
崔玚紧紧手臂,笑道:“那就得看阿沅怎么轮了。”
“首选封郎。”李沅真抬眼,盯着崔玚面色快要消去的红痕笑。
崔玚俯首,“他哪有我好。”
“我想想。”李沅真作认真思索状,“其一,俊俏,你虽也是天人之姿,但较之封郎属实逊色,其二,封郎阿爷及叔父都是于我有利的大将,哪像崔公——”
“我不想知道了。”崔玚郁结,忿忿道,“反正我是最好的。”
李沅真未再驳斥,靠在他的胸膛上闭眼浅眠。
和舒心之人在一起,哪怕仅是这样相互依偎着,也是欣愉放松的,不一会儿,李沅真便困意上涌,有些睁不开眼。
她挣开崔玚的手臂,站起身来,拿了写好的书信折着,“今夜你便睡在此处,这是上房,床榻绵软,你身上有伤,睡着舒适些。”
该来的总会来,崔玚暗想。
他也算稍有些准备,不算太唐突。
未等他将思绪拉回来,门“吱呀”一声打开,又“哐当”一声关上了。
走了?
他低低无奈一笑,到底是他所思不纯,误人心意。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①
谁?谁在低吟?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②
李沅真费力睁开沉如山重的眼皮,视线里尽是光怪陆离的薄纱彩练,纱帘之后,是抚琴和唱的女子。
那女子嗓音柔似春水,身段那样好看。
李沅真想起身,却无论如何也动身不得。
等那些虚影炫光渐渐散去,她才看清寝殿此处模样,这是颖王府孺人胡氏所居寝室,那——
那背对于她的女子,是——
她忽觉一阵惊悚,从头顶窜至她的四肢百骸。
她紧盯着纱帘后的女子,不敢移开视线。
铮——琴弦崩断了。
鲜血从那女子指尖涌出,似要涌进李沅真的眼眶之中。
那女子似是不觉,缓缓转头,李沅真的呼吸随着女子的动作越发急促。
是她。
胡月仪。
她转过身来,将周围的艳色一并褪了去,只余灰白,于是,她面上唇角及指尖的血愈发鲜艳,这是她死去时的模样。
她咯咯地笑着,伸手朝李沅真走来。
“九官——九官——我的好九官——”
李沅真着急地空手一抓,于梦魇中清醒过来。
窗外雨还在下,只是没有前半夜急,一滴一滴敲在海棠花叶上,声音分外清晰。
她坐起身,长舒一口气。
还是头一回梦着她。
许是前半夜提了阿兄,把她也牵出来了。
稍缓了缓,李沅真披件薄衫,双脚随便往靴子里一蹬,出了房间。
廊上静悄悄的,都在安眠。
廊上亦是黑黢黢的,她一直夜里视力有缺,除非大亮的月挂在天上,或摇曳的灯烛摆满步道,像这样毫无灯烛的雨夜她是看不清东西的。
她摸索着墙壁,又摸索着栏杆,下了楼,走到茅店内的庭院里。
外头稍亮些,可她依旧看不清。
她自房中小窗向这里看过,她记得,从前堂过来,直走七步是一口井,井南十步,是个供人歇息的小亭,亭旁种着一棵海棠树,胡月仪院子里也有那么一棵。
凭着记忆,她默数着数。
“一、二……七。”
她的脚尖正好触到井沿石,她向南转身,再走再数。
“一、二……十。”
脚下的地面变硬了,她抬步踏上小亭的矮阶,坐到石凳上,倚靠着亭柱,有雨斜潲到亭中,正巧落在她身上,她懒得挪地方了。雨不大不多,并无大碍。
胡月仪,胡月仪。
她大概有几年没想起她了。
在她与胡月仪全部的相处中,胡月仪一直是个温良淑柔的人。
阿娘离世时,他与阿兄年岁都尚小,阿兄五岁,她将满周岁,最是缺不得娘亲的时候。
胡月仪是颖王府的孺人,无所出,阿爷便叫她领了他们兄妹在膝下扶养。正妻所生子女叫她阿娘,府里有眼色的都晓得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出身商贾的低位孺人,有一天会成为颖王府的女主人。这一天也许早一点儿,也许晚一点儿,总之,只要世子县主安然长大,胡月仪不生事端,这位子算是跑不了了。
胡月仪自己也是如此以为的。
她待李忆与李沅真甚好。
至少在李沅真五岁前,甚好。
二兄年岁和阿兄相同,只月份小些,那时八九岁的二兄在媵妾那听来了他们兄妹身世,他不敢去寻李忆,便跑到李沅真跟前,说:“你没有阿娘,你没有阿娘。”
她红着眼,朝他吼道:“我有阿娘!胡孺人就是我阿娘!”
二兄仗着年岁大,脑子活,一直堵她的话,气得她跑去找阿爷告状。
二兄挨没挨打她记不得了,反正二兄的阿娘被禁足在自己院里大半月。自那,二兄与他的阿娘就像在王府里隐身了一般,丝毫让人注意不到。
胡月仪也更怜爱她与阿兄了。
阿兄长到九岁,课业越发繁重,胡月仪总变着法儿做阿兄爱吃的饭菜。说来奇怪,颖王府上好的厨子都用不完,却要她一院之主洗手作羹汤。
胡月仪说,为儿亲自下厨,她乐得其中。
李沅真至今也不明白,她到底乐得何事?才能乐得在饭食里投毒。明明差一步,她就可以成为后院之主,人人都要尊她一声“颖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