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竹生只觉心重重一跳,从睡梦中惊醒。他下意识抓紧手中的六字真言菩提串,坐起身来,灯也不掌,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喘气。
他不敢细想,随手披了件鹤氅便起身,召来李管家。
“备马,送我去恩慈寺。”崔竹生一边吩咐,一边步伐焦急,走到博古架旁,取下存放沈松书信的盒子,“今日至元宵,就说我身体不适,入寺休养,概不见客。”
“明日一早便是恩慈寺的香会,公子您和夫人一起去便是了,夜晚风大,您可禁不得这样啊。”自崔竹生入了中书省,忙得整个人都消瘦一圈,李管家哪里肯他如此折腾。
“不行,我等不到那时候了,我得亲自去替松儿诵经,我才心安。”崔竹生已是换好了外出的衣裳,这颗心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喃喃道:“只愿佛祖,怜我心诚……”
但凡牵扯到沈松之事,李管家便知道自己是如何都劝不动了,这世间情爱真是捉弄少年人,把他那面冷心冷的小公子,变成如今这日日烧香拜佛的模样,也不知是好是坏。
夜朗星稀,崔家的马车朝着恩慈寺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雄宝殿灯火葳蕤,法相庄严,崔竹生几乎踉跄着,跪上正中的蒲团。
没有人看见他颤抖的双手,快要握不住串珠。
崔竹生近乎自虐似的在恩慈寺呆着,白日寺庙接待香客,他便去后院,日日只吃放了糖块的米汤,夜里浅眠两三个时辰,便又回到正殿。
元浩在崔竹生入寺第三日才知道这事,崔夫人被这个死心眼的儿子愁得没办法,央他去劝。元浩宽慰了崔夫人一番,他自然知道结症在哪,便去了趟公主府,沈柏听闻崔竹生这副样子,不知说什么好,回沈宅给他拿了小妹拜年的信,叫他带给崔竹生。
拿给崔竹生,人家看也不看,来一句:“军报虽快,但也要有人有时间发。”
元浩被他气个半死,去公主府还信的时候让沈柏不要把沈松嫁给这个痨病鬼。
……
还在年里,朝廷气氛一改往日的严肃,逢人便说吉祥话,在虞慎面前拌嘴的都少了。
“报!报!”
那人高举虞慎赐给宁琅的令牌,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长安,却因日夜兼程,双腿虚浮,站不起来,只能被两名禁军架进太和殿,气若游丝地趴在地上,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禀……太子殿下,除夕夜里,胡国以走失两名孩童为由,强行闯入虞国地界,并以重型投石机,试图破城,军中庆祝年节,防备不及,好在……沈小将军带二百铁骑,奋勇杀敌……胜!”
虞慎拍案而起,仰天长笑,接过军报细细看了,信使省略了很多细节,实际上这场战役赢得心惊肉跳,沈松亦受了伤。
比如,雍凉守军分为四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守卫雍凉,沈松看见烽火的时候,西营的士兵都喝了不少酒,不适合作战,她当机立断,让沈青云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找城内驻守的沈家亲兵,自己带着清醒的十几个人主动出击。
比如,胡国以为虞国此时定是麻痹大意,没料到主将竟然敢亲自带着这么点人杀出来,一时方寸大乱,以为沈松还有后手,进攻保守了许多,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两刻钟,沈青云带人赶到,沈松如有神助,此战告捷。
今日已是初六。
一下朝,元浩马不停蹄地赶去了恩慈寺,掐头去尾地复述了一番,崔竹生身形一颤,晕在了地上。
元浩冷笑,还好顺手拎了个大夫,说是心气不足,加之忧思过重,睡过去了。
……
长安的兵宁琅是打过交道的,个个油嘴滑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雍凉的兵多少有点血性,见沈松单枪匹马冲出去,借着酒劲,都想去打胡国,此起彼伏地嚷着,就看谁胆子大违抗军令带头起事。宁琅往主座上一坐,给几个太子殿下的旧部使了眼色,许多默不作声的人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劝身边的人,宁琅在上座云淡风轻地泡茶,有的人见连副将都不把这次袭击当一回事,渐渐动摇,老实呆着了。
直到沈松拖着长枪又回到营地,挺拔地站着,除了身上的半边银甲被泥土混杂着鲜血染成褐色,脸色有些苍白外,不见其他异样。
“都散了吧!”宁琅大手一挥,望向沈松时,却略微皱眉。他大步从高台上走下,逆着人群走到沈松面前,“为了帮你稳住这些人,茶都喝了三壶,我可是喝不下了。”
沈松朝他扯出一个笑,站着不动,等众人散得差不多了,沈青云才敢从角落冲出来扶住她。
宁琅脸色一变,伸出的手却停滞在半空,盯着沈青云问:“怎么了?”
“没什么大事。”沈松却摆摆手,倚在沈青云身上往里走,“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皮肉伤。”
宁琅固执地把上沈松的脉,惊到:“你伤在什么地方,气血亏空至此!?”
沈松没力气理他,自顾自地倒在床上。
等军医诊断过后,宁琅盯着他写药方,那副模样简直像要把人活吞。
红枣,枸杞……都是些滋补的。
“将军月事在身,上场杀敌,小臂的口子又被划得深了些,这才一时体力不支。”军医看了沈松一眼,“这两日注意保暖,好好休息,就没事了。”
宁琅一愣,耳朵不由得爬上几抹绯红,仓皇地离开沈松的营帐,逃也一般地坐上回城的马车。
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急切和颤抖,他望向月亮,他的眼里盛不下清白。
日月相伴,他只是沙砾和星芒。
怎么办。
……
崔竹生醒来,立刻从恩慈寺打道回府。
元浩替母亲来给崔夫人送礼,见崔竹生魂不守舍地往书房里冲,腹诽道,这小子不会又要和怨妇一样给沈松写个百八十封信吧。
等他和崔夫人拜别,崔竹生已是一手握拳在嘴边,轻声咳嗽,一手执笔,洋洋洒洒,不见停顿。
“写什么呢。”元浩抱着打趣的心理凑过去,想看看他给沈松写了什么酸话。
然而不是。
是一封奏疏。
替沈松要兵,要粮,要钱,要权。
“明日你和我去夏将军府上,劝他让夏清珩去沈松麾下。”崔竹生仔细合上奏疏,道。
“夏清珩可是他们家独苗!夏将军要是愿意就不会在春搜上跟沈松吹胡子瞪眼了。”
“不答应就让太子下旨,虞国能用的兵一共也就这两支,他宝贝他的儿子有什么用。”崔竹生神情严肃,手指点了点那封还安静躺在书桌上的奏疏,“我已向太子写明将江州半数赋税上交朝廷,以换取兵部的款项,稍晚我便会去和父亲说。”
“你是不是疯了,崔家本就在风口浪尖,你这么一搞,更是让崔家成为世家的众矢之的!退一万步来说,江州赋税只交两成,是你崔家先辈挣下的祖荫,太子想收权,但他更想打赢这场仗,就凭这一点,只要你咬死不动,他不敢把世家如何,你何必!”
“是,我是可以举全族之力为松儿护航,可若不够呢?要我那个时候再去谋反么?来得及吗?”崔竹生思路清晰,一字一句道,“我所求的不多,但每一样都是我拿命求来的,其他的,我不在乎。”
“好,好,好,你是崔家嫡亲的长公子不错,你们家那些老顽固焉是省油的灯?届时还不知道你有没有命等你的好松儿回来成亲!”元浩眼疾手快抢了他的奏疏,推门向外走,“我现在就叫你爹来揍你一顿,把你脑子里的水都打出来!”
崔竹生哪里追得上元浩,索性在书房站直了腰杆,等着崔远来兴师问罪。
崔远果然脸色铁青地带着荆条来到书房,将奏疏发了狠摔在崔竹生面门,平日里光洁无瑕的脸蛋顿时留下了一个红印:“跪下!”
崔竹生闻言,先是弯腰捡起了自己的奏疏,才跪在崔远面前,闭着眼,明显一副打定主意要我行我素的态度。
崔远扬手,沾了盐水的荆条二话不说抽在崔竹生背上,他抽一下,训一句:
“无知小儿,莽撞行事,此为一错!”
“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此为二错!”
“不念尊长,自私自利,此为三错!”
崔远力道一点儿没收着,崔家的长公子也是第一次被家法伺候,这三下下去,崔竹生已是摇摇欲坠,双方都憋着一股劲,谁都不肯认输。
崔远的手再次扬起,荆条上已沾了血水。
“听闻你在恩慈寺几乎不吃不喝,你可有考虑过你母亲的感受?你可考虑过沈家父母的感受?世人皆知你与沈松感情甚笃,你可有考虑过丫头的名声?她在外面拼命!难道要被你这些风花雪月的劳什子事抢了风头?你算什么东西!说什么为了沈松祈福,沈松可缺你给的这份福气!如此自轻自贱,我定要劝沈至青,不要把丫头嫁给你这种人!”
“初入官场,你所得的一切,不过是你崔家长公子身份给你带来的便利!若没有这层皮,你可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吃人的世界?你自以为手眼通天,实则清高过甚,手段低劣,不然,进中书省这点小事,还用跪在我面前犟?你若能有那笼络人心的本事,自然有人扶你上青云,何需求到我门前!君心难测,你和太子的那几分交情又算得上什么?若没有崔家,在太子眼里,你连威胁都算不上!”
“你长到现在,我自知你被徐寿坑害,心结难解,但性子良善,有一颗赤子之心,可你看看,你现在除了困囿于权势,还看得到什么?君子端方,你还算一个君子么!你为崔家,一没有挣到半分功名,二没有料理全族事务为族人劳心劳力,你凭什么敢直接将江州三成赋税拱手交出?谁给你的资格!”
崔远打了这么几下,崔竹生直接趴在了地上,整个后背都被血染红,他喘着气,不作声。
“崔竹生,两年多前,李管家告诉我你偷偷藏起为你配置的药丸,已是存了死志,我和你母亲虽然不舍,更不愿见你一生闷闷不乐,只能装作不知。后来,你在白路书院上学,遇到沈松那小丫头,总算是有了几分生气,整天忙上忙下,你说要让沈松当虞国第一个女将军,我心甚慰,这才是少年人该有的志气。现在你的谋划已成,沈松的仗打不打得赢,是她自己的造化,你说要娶沈松,我跟你分析利弊,你却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到现在,竟也没有一丝反省,你太让我失望了。”
“你不爱你自己,你怎么去爱沈松?”
崔远终于打累了,想说的话也说尽了,将荆条扔在崔竹生面前,头也不回地离开。
崔竹生咬着自己的舌头,疼痛让他清醒,他从地上爬起来,靠在柱子边,习惯性地摩挲沈松送他的哨子。
元浩在院门口拦着崔夫人,崔远出来后直接将崔夫人拉走,还吩咐崔府上下不许给大公子送药。
他是个机灵的,赶紧跑来看看好兄弟的死活,踏入书房,血腥气扑面而来,这人确实是被打得半死不活了。
“我现在……好像明白……你为什么从来不……联系……巴哈尔了。”
正在翻崔府著名活死人药丸的元浩手上动作一停,没说什么,只是倒了几颗往崔竹生嘴里塞。
“你怕给她……带去麻烦……更怕……自己……护不住她……”
“还有……你……也明白……你们……其实……没可能……”
“因为……公主……是不会……嫁给……臣子的……”
元浩背对着崔竹生,红了眼眶,却依旧没说话。
他现在明白,巴哈尔却比他更早就明白,什么和谈,不过是她哄他的鬼话罢了。他们的孤勇,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
元浩平复好心情,转过身,毫不客气地拿脚踢了下崔竹生的腿:“闭嘴吧,那匹马还要不要了?是给沈松驮彩礼还是给你驮黄纸啊。”
他不敢细想,随手披了件鹤氅便起身,召来李管家。
“备马,送我去恩慈寺。”崔竹生一边吩咐,一边步伐焦急,走到博古架旁,取下存放沈松书信的盒子,“今日至元宵,就说我身体不适,入寺休养,概不见客。”
“明日一早便是恩慈寺的香会,公子您和夫人一起去便是了,夜晚风大,您可禁不得这样啊。”自崔竹生入了中书省,忙得整个人都消瘦一圈,李管家哪里肯他如此折腾。
“不行,我等不到那时候了,我得亲自去替松儿诵经,我才心安。”崔竹生已是换好了外出的衣裳,这颗心七上八下,不得安宁,喃喃道:“只愿佛祖,怜我心诚……”
但凡牵扯到沈松之事,李管家便知道自己是如何都劝不动了,这世间情爱真是捉弄少年人,把他那面冷心冷的小公子,变成如今这日日烧香拜佛的模样,也不知是好是坏。
夜朗星稀,崔家的马车朝着恩慈寺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雄宝殿灯火葳蕤,法相庄严,崔竹生几乎踉跄着,跪上正中的蒲团。
没有人看见他颤抖的双手,快要握不住串珠。
崔竹生近乎自虐似的在恩慈寺呆着,白日寺庙接待香客,他便去后院,日日只吃放了糖块的米汤,夜里浅眠两三个时辰,便又回到正殿。
元浩在崔竹生入寺第三日才知道这事,崔夫人被这个死心眼的儿子愁得没办法,央他去劝。元浩宽慰了崔夫人一番,他自然知道结症在哪,便去了趟公主府,沈柏听闻崔竹生这副样子,不知说什么好,回沈宅给他拿了小妹拜年的信,叫他带给崔竹生。
拿给崔竹生,人家看也不看,来一句:“军报虽快,但也要有人有时间发。”
元浩被他气个半死,去公主府还信的时候让沈柏不要把沈松嫁给这个痨病鬼。
……
还在年里,朝廷气氛一改往日的严肃,逢人便说吉祥话,在虞慎面前拌嘴的都少了。
“报!报!”
那人高举虞慎赐给宁琅的令牌,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长安,却因日夜兼程,双腿虚浮,站不起来,只能被两名禁军架进太和殿,气若游丝地趴在地上,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禀……太子殿下,除夕夜里,胡国以走失两名孩童为由,强行闯入虞国地界,并以重型投石机,试图破城,军中庆祝年节,防备不及,好在……沈小将军带二百铁骑,奋勇杀敌……胜!”
虞慎拍案而起,仰天长笑,接过军报细细看了,信使省略了很多细节,实际上这场战役赢得心惊肉跳,沈松亦受了伤。
比如,雍凉守军分为四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守卫雍凉,沈松看见烽火的时候,西营的士兵都喝了不少酒,不适合作战,她当机立断,让沈青云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找城内驻守的沈家亲兵,自己带着清醒的十几个人主动出击。
比如,胡国以为虞国此时定是麻痹大意,没料到主将竟然敢亲自带着这么点人杀出来,一时方寸大乱,以为沈松还有后手,进攻保守了许多,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两刻钟,沈青云带人赶到,沈松如有神助,此战告捷。
今日已是初六。
一下朝,元浩马不停蹄地赶去了恩慈寺,掐头去尾地复述了一番,崔竹生身形一颤,晕在了地上。
元浩冷笑,还好顺手拎了个大夫,说是心气不足,加之忧思过重,睡过去了。
……
长安的兵宁琅是打过交道的,个个油嘴滑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雍凉的兵多少有点血性,见沈松单枪匹马冲出去,借着酒劲,都想去打胡国,此起彼伏地嚷着,就看谁胆子大违抗军令带头起事。宁琅往主座上一坐,给几个太子殿下的旧部使了眼色,许多默不作声的人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劝身边的人,宁琅在上座云淡风轻地泡茶,有的人见连副将都不把这次袭击当一回事,渐渐动摇,老实呆着了。
直到沈松拖着长枪又回到营地,挺拔地站着,除了身上的半边银甲被泥土混杂着鲜血染成褐色,脸色有些苍白外,不见其他异样。
“都散了吧!”宁琅大手一挥,望向沈松时,却略微皱眉。他大步从高台上走下,逆着人群走到沈松面前,“为了帮你稳住这些人,茶都喝了三壶,我可是喝不下了。”
沈松朝他扯出一个笑,站着不动,等众人散得差不多了,沈青云才敢从角落冲出来扶住她。
宁琅脸色一变,伸出的手却停滞在半空,盯着沈青云问:“怎么了?”
“没什么大事。”沈松却摆摆手,倚在沈青云身上往里走,“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皮肉伤。”
宁琅固执地把上沈松的脉,惊到:“你伤在什么地方,气血亏空至此!?”
沈松没力气理他,自顾自地倒在床上。
等军医诊断过后,宁琅盯着他写药方,那副模样简直像要把人活吞。
红枣,枸杞……都是些滋补的。
“将军月事在身,上场杀敌,小臂的口子又被划得深了些,这才一时体力不支。”军医看了沈松一眼,“这两日注意保暖,好好休息,就没事了。”
宁琅一愣,耳朵不由得爬上几抹绯红,仓皇地离开沈松的营帐,逃也一般地坐上回城的马车。
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急切和颤抖,他望向月亮,他的眼里盛不下清白。
日月相伴,他只是沙砾和星芒。
怎么办。
……
崔竹生醒来,立刻从恩慈寺打道回府。
元浩替母亲来给崔夫人送礼,见崔竹生魂不守舍地往书房里冲,腹诽道,这小子不会又要和怨妇一样给沈松写个百八十封信吧。
等他和崔夫人拜别,崔竹生已是一手握拳在嘴边,轻声咳嗽,一手执笔,洋洋洒洒,不见停顿。
“写什么呢。”元浩抱着打趣的心理凑过去,想看看他给沈松写了什么酸话。
然而不是。
是一封奏疏。
替沈松要兵,要粮,要钱,要权。
“明日你和我去夏将军府上,劝他让夏清珩去沈松麾下。”崔竹生仔细合上奏疏,道。
“夏清珩可是他们家独苗!夏将军要是愿意就不会在春搜上跟沈松吹胡子瞪眼了。”
“不答应就让太子下旨,虞国能用的兵一共也就这两支,他宝贝他的儿子有什么用。”崔竹生神情严肃,手指点了点那封还安静躺在书桌上的奏疏,“我已向太子写明将江州半数赋税上交朝廷,以换取兵部的款项,稍晚我便会去和父亲说。”
“你是不是疯了,崔家本就在风口浪尖,你这么一搞,更是让崔家成为世家的众矢之的!退一万步来说,江州赋税只交两成,是你崔家先辈挣下的祖荫,太子想收权,但他更想打赢这场仗,就凭这一点,只要你咬死不动,他不敢把世家如何,你何必!”
“是,我是可以举全族之力为松儿护航,可若不够呢?要我那个时候再去谋反么?来得及吗?”崔竹生思路清晰,一字一句道,“我所求的不多,但每一样都是我拿命求来的,其他的,我不在乎。”
“好,好,好,你是崔家嫡亲的长公子不错,你们家那些老顽固焉是省油的灯?届时还不知道你有没有命等你的好松儿回来成亲!”元浩眼疾手快抢了他的奏疏,推门向外走,“我现在就叫你爹来揍你一顿,把你脑子里的水都打出来!”
崔竹生哪里追得上元浩,索性在书房站直了腰杆,等着崔远来兴师问罪。
崔远果然脸色铁青地带着荆条来到书房,将奏疏发了狠摔在崔竹生面门,平日里光洁无瑕的脸蛋顿时留下了一个红印:“跪下!”
崔竹生闻言,先是弯腰捡起了自己的奏疏,才跪在崔远面前,闭着眼,明显一副打定主意要我行我素的态度。
崔远扬手,沾了盐水的荆条二话不说抽在崔竹生背上,他抽一下,训一句:
“无知小儿,莽撞行事,此为一错!”
“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此为二错!”
“不念尊长,自私自利,此为三错!”
崔远力道一点儿没收着,崔家的长公子也是第一次被家法伺候,这三下下去,崔竹生已是摇摇欲坠,双方都憋着一股劲,谁都不肯认输。
崔远的手再次扬起,荆条上已沾了血水。
“听闻你在恩慈寺几乎不吃不喝,你可有考虑过你母亲的感受?你可考虑过沈家父母的感受?世人皆知你与沈松感情甚笃,你可有考虑过丫头的名声?她在外面拼命!难道要被你这些风花雪月的劳什子事抢了风头?你算什么东西!说什么为了沈松祈福,沈松可缺你给的这份福气!如此自轻自贱,我定要劝沈至青,不要把丫头嫁给你这种人!”
“初入官场,你所得的一切,不过是你崔家长公子身份给你带来的便利!若没有这层皮,你可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吃人的世界?你自以为手眼通天,实则清高过甚,手段低劣,不然,进中书省这点小事,还用跪在我面前犟?你若能有那笼络人心的本事,自然有人扶你上青云,何需求到我门前!君心难测,你和太子的那几分交情又算得上什么?若没有崔家,在太子眼里,你连威胁都算不上!”
“你长到现在,我自知你被徐寿坑害,心结难解,但性子良善,有一颗赤子之心,可你看看,你现在除了困囿于权势,还看得到什么?君子端方,你还算一个君子么!你为崔家,一没有挣到半分功名,二没有料理全族事务为族人劳心劳力,你凭什么敢直接将江州三成赋税拱手交出?谁给你的资格!”
崔远打了这么几下,崔竹生直接趴在了地上,整个后背都被血染红,他喘着气,不作声。
“崔竹生,两年多前,李管家告诉我你偷偷藏起为你配置的药丸,已是存了死志,我和你母亲虽然不舍,更不愿见你一生闷闷不乐,只能装作不知。后来,你在白路书院上学,遇到沈松那小丫头,总算是有了几分生气,整天忙上忙下,你说要让沈松当虞国第一个女将军,我心甚慰,这才是少年人该有的志气。现在你的谋划已成,沈松的仗打不打得赢,是她自己的造化,你说要娶沈松,我跟你分析利弊,你却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到现在,竟也没有一丝反省,你太让我失望了。”
“你不爱你自己,你怎么去爱沈松?”
崔远终于打累了,想说的话也说尽了,将荆条扔在崔竹生面前,头也不回地离开。
崔竹生咬着自己的舌头,疼痛让他清醒,他从地上爬起来,靠在柱子边,习惯性地摩挲沈松送他的哨子。
元浩在院门口拦着崔夫人,崔远出来后直接将崔夫人拉走,还吩咐崔府上下不许给大公子送药。
他是个机灵的,赶紧跑来看看好兄弟的死活,踏入书房,血腥气扑面而来,这人确实是被打得半死不活了。
“我现在……好像明白……你为什么从来不……联系……巴哈尔了。”
正在翻崔府著名活死人药丸的元浩手上动作一停,没说什么,只是倒了几颗往崔竹生嘴里塞。
“你怕给她……带去麻烦……更怕……自己……护不住她……”
“还有……你……也明白……你们……其实……没可能……”
“因为……公主……是不会……嫁给……臣子的……”
元浩背对着崔竹生,红了眼眶,却依旧没说话。
他现在明白,巴哈尔却比他更早就明白,什么和谈,不过是她哄他的鬼话罢了。他们的孤勇,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
元浩平复好心情,转过身,毫不客气地拿脚踢了下崔竹生的腿:“闭嘴吧,那匹马还要不要了?是给沈松驮彩礼还是给你驮黄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