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一片寂静,沈琅送完祝词便回到了原先坐下的地方。
萧牧白早已坐回她身旁,微微侧身同沈琅耳语:“阿琅这下还有何话可说?”
“无话可说。”
沈琅神色淡淡,重新将目光投向大殿之上奏起的歌舞。
萧牧白轻轻挑眉,在无人看见的长桌之下伸出指节,一点点抓挠沈琅微凉的手心。
“做什么?”
沈琅扭头,手掌合拢,抓住萧牧白还在作乱的指尖。
“我好想你,阿琅,可你为什么要看他们,为什么不多看看我?”
萧牧白浓睫低垂,眼眸低落,好看的嘴角耷拉下来,整个人显得格外委屈。
“你……”
沈琅突然说不出话来,她当然知道她被萧牧白下了套,进献剑舞无论如何沈琅都只可能会选择《边塞入阵曲》,但于诞辰她必须跳曲调不那么悲凉的新版。
沈琅心知肚明,新版的《边塞入阵曲》全天下只有萧牧白一人会弹。
因为,所谓的新版不过就是沈琅不服气《边塞入阵曲》因为曲风大悲,当时尚在人世的陈将军担心影响军中士气,因而下令禁弹的结果。
她不通音律,可萧牧白会。
以三坛桃花酿作报酬,不出半月沈琅便听到了曲调豪迈,潇洒热血的《边塞入阵曲》。
可惜当年战乱频繁,军中人心不定,沈琅并未找到合适的时机将此曲的曲谱加以推广。
后来沈琅自己当上将军忙着排兵布阵,只得以偶尔几个夜晚兴起,骑行数十里至萧牧白的营帐。
篝火旁,他抚琴,她舞剑,累了便一壶酒对饮至天明。
《边塞入阵曲》,只属于她和萧牧白的暗号。
回忆至此,沈琅不禁轻叹:“罢了,随你吧。”
萧牧白,你虽诈我,可的确我对你亏欠最多……
“阿琅最好了。”
说罢,萧牧白便小心将沈琅的右手紧紧握在自己的掌中,然后将热气一点点渡进她的指尖。
一场宴会,进行至几乎夜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年事已高的老臣早已经先行告退,沉国声也在半炷香前离开了皇宫。
此刻留在大殿之上的,除了尚算清醒的谢裕之就竟只有她与萧牧白,以及在宴会开始偷偷看她的那个素衣女子。
“想离开了么?”
萧牧白感受到沈琅指尖轻微的挣扎,转头发现她的眉心轻蹙,似乎有些焦急。
“嗯。”
沈琅轻声应道。
“好。”萧牧白安抚般拍了拍她的手背。
“陛下。”
萧牧白起身面向谢裕之:“如今夜深,内子已然有些困乏,还请陛下准允,容我与内子先行告退。”
谢裕之饮下杯中最后一口酒,抬头时有了两分醉意,出口的声线却十分平稳:“子胥,你且在此暂留一炷香的时辰。有些事,朕想单独问问你。”
“可……”
“碧禾。”
谢裕之心知萧牧白此刻所想为何。
“皇兄,我在。”
素衣女子袅袅走出席间跪地行礼。
“朕命你将荣安夫人带至平乐殿短作休息。”
语气丝毫不容置疑。
“碧禾遵命。”
碧禾公主缓缓起身,走到沈琅面前轻声开口道:“荣安夫人,还请跟我来。”
“有劳公主带路。”
沈琅自动无视了身旁萧牧白满眼的不舍,没有犹豫,立刻跟在了碧禾公主的身后。
“姑娘是碧禾公主?”
身前沉默的女子微愣,没有转身,只是淡然出声:“正是。”
“早闻碧禾公主人淡如菊,乐善好施,有一颗悲悯众生的菩萨心,今日一见,传言果真不假。”
“夫人并未亲自见过碧禾做善事,又怎知碧禾不是装模做样,只为博个好名声嫁个好夫婿而已。”
“因为眼睛。”
“眼睛?”
碧禾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答案,于是不禁很轻的笑了一下。
“皇兄常言,我的眼睛乃长相中最为突出的一物,澄澈漂亮,晶莹如玉,皎白如月。难不成夫人只因为我的眼睛漂亮,便草率地认为我是个善人?”
“不,我之所见,非形,在魂。”
沈琅补充道:“形之美,在骨在皮,百年之后,灰尘而已;魂之美,非骨非皮,千载万载,世间长存。”
“其实不仅是眼睛,公主无论走路说话还是饮酒都带着几分气度,这种气度与生俱来,遗世独立,高洁如莲。
因而试问?一朵生于千山,冰霜不可摧折的雪莲,又怎么会为了世人庸俗的评价,甘愿丢掉枝丫跌入淤泥,长此陷入黑暗。”
语落,碧禾停下,轻轻转身。
今夜月色无边,身前女子也有着一双格外干净的眼睛。此刻,她的表情既平静又温和,一点不似先前大殿之上握剑跳舞的艳丽模样。
良久,很轻的一声叹息,碧禾重新背过身,继续朝前带路。
“夫人也是一个心善之人,碧禾相信天意,也愿祝夫人日后所想所愿,最终皆得以实现。”
“多谢公主。”
子胥,我现在竟有些明白,原来,于这世间,只你与她二最人为相配。
情之一字,不争先后,输即是输,输给她,我亦无所遗憾。
平乐殿点着烛火,殿内无任何宫女或是太监。
碧禾公主将沈琅送至殿中便自行离去了,沈琅则在大殿四周到处观察。
直到,小小的一只蝴蝶轻轻落在她的身前,羽翅缓慢扇动,通体的淡蓝。
“来找我了?”
沈琅拾起蓝浪放于指尖,然后轻声说道:“去吧,带我去找卷宗。”
蝴蝶仿佛听懂了沈琅的话,翅膀翕动,轻轻飞离指尖,向外融入夜色。
不作停留,沈琅赶忙阔步走出大殿,脱下外衣,露出藏着的夜行衣,扶着墙边紧紧跟随翻飞的蓝浪。
已至夜半,宫中侍卫大多守在内殿,平乐殿附近巡逻的士兵更是稀少。
一路走走停停,蓝浪最终停在了一座殿阁门前。
沈琅抬头,门顶赫然写着“文渊殿”。
殿内漆黑一片,若沈琅没记错的话,此处应该是大祈历代君主批阅奏折以及读书的地方。
卷宗会在这里吗?
沈琅试着轻轻推了推殿门,意外的是,殿门并未上锁。
只是随意一推,殿门便被打开大半截,蓝浪也通过缝隙飞入殿内
沈琅也随之进入殿内,周围漆黑一片。幸好今夜月色不错,月光透过西边的窗户映入殿内,沈琅看见蓝浪停在了谢裕之的桌案上,于是便也快步走到了桌案旁。
桌案中央摆放着还未来得及批示的奏折,两旁则零零散散搁着一堆批完的奏折和一些文人的诗集。
究竟在哪儿?沈琅心中不免感到一阵疑惑。
蓝浪继续飞动,最终停在了桌案中央。
这里?可这些不都是还没批示的奏折么?
沈琅虽心下有疑,可还是走近了去,然后伸手轻轻翻动奏折。
“不是这个,也不是这个。”
突然,在一众翻开的奏折中,沈琅发现了一个被小心折起来藏在最底部的卷轴。
卷轴顶端清晰地刻着一个“沈”字。
就是它!
一刻也不敢耽搁,沈琅连忙将卷轴从底部抽出,然后拉住两端将其轻轻展开:
“贞宣十四年春,安平王沈易山胜仗告捷,班师回朝。民心所向,长居定陵,街头巷尾出现各式唱词诵其功绩。军中朝中,再无人能够撼动其如今地位,天子担忧,恐有功高盖主之嫌。”
功高盖主?什么意思?沈琅立刻继续看了下去。
“贞宣二十二年,八年间大小战役三百余场,几乎未尝败绩,安国公虽英勇骁猛,却也难阻沈易山威望一二,天子忧惧更甚。”
“贞宣二十三年春,其女逃婚至军中历练,皇家颜面扫地,天子勃然大怒。为息天子之怒,沈易山自请解印,退出朝堂不问政事。”
阿爹自请解印?为了她?
可为什么她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件事情?
“贞宣二十五年冬月廿七,一封密信加急送入宫中,信中详细记录了沈易山勾结外邦突厥,窝藏贼寇,密谋造反的所有细节。天子阅后,雷霆震怒,当夜下令逮捕罪臣沈易山及其二子沈修远。”
“第二日,安平王府抓获突厥奸细四人,严刑拷打之下齐齐告发沈易山与其子早作谋反准备。证据确凿,沈易山与其子沈修远却拒不认罪。天子施压,严刑逼供十九日,二人双腿尽残,血肉模糊,胸膛剜出道道血洞,后背鞭痕刀痕斑驳累累,说话时口吐鲜血,神智模糊。”
“然受刑至此,二人仍拒不承认所犯罪行,夜夜于地牢中大骂天子不仁。”
“贞宣二十五年冬月十八,天子下令行刑,二人腿脚筋脉尽断拖入刑场。百姓涌入自觉分为两派,一派掩面哭泣肝肠寸断,一派高声痛骂,恨不得亲自持刀砍下二人头颅。最终,时至,刀下,头落。”
“而后其妻乔氏在府中点燃大火,与府中上下三十二口奴仆一同自戕。”
“自此,风光十余年的安平王府在火舌中燃烧殆尽。”
“一代名将辛苦一生护佑河山,谁曾想,一月之内变为乱臣贼子,一世抹黑。”
沈琅手心紧紧攥着卷轴,身子不断颤抖。
故事至此并未结束,殷红的朱砂题在下方,沈琅认得,这是谢裕之的笔迹。
“安德元年秋,朕查阅相关卷宗数十部,突感此事蹊跷之极。未经庭审,滥用私刑,相关记述混乱荒唐,只凭几个证词妄加定罪,视司法程序如若无物。”
“安德元年冬,耗费三月,刑审司找齐所有人证,物证。从唯一活着却满脸伤痕的奴仆口中,朕,终于窥见了真相。”
“突厥忌惮沈将军的存在不敢来犯,于是花费数年往其府中安插奸细,密信也是他们的手笔。”
“听后震骇,转念一想,突厥人的手法何其简单,整个案件漏洞百出。可为何父皇仍旧不愿耐心查明真相,偏要立刻置沈将军于死地?”
“不仁。”
“朕想,早在狱中沈将军便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功高盖主不可留,威胁皇权者,格杀勿论。退出朝堂也会有东山再起之日,远不如彻底死去来得安稳。”
“可惜沈将军戎马一生,最终还是不得不惨死于帝王权术。朕虽能参透其中道理,可毕竟身为君主,当以皇家颜面为重,只可将真相写于这残卷一角。”
“敬安平王沈易山为我大祈河山鞠躬尽瘁,愿其死后不堕阿鼻,长享福禄平安,来世切莫再卷入皇室利益。”
“帝王心寒,大抵如此。奉上,谢家四子,谢裕之。”
萧牧白早已坐回她身旁,微微侧身同沈琅耳语:“阿琅这下还有何话可说?”
“无话可说。”
沈琅神色淡淡,重新将目光投向大殿之上奏起的歌舞。
萧牧白轻轻挑眉,在无人看见的长桌之下伸出指节,一点点抓挠沈琅微凉的手心。
“做什么?”
沈琅扭头,手掌合拢,抓住萧牧白还在作乱的指尖。
“我好想你,阿琅,可你为什么要看他们,为什么不多看看我?”
萧牧白浓睫低垂,眼眸低落,好看的嘴角耷拉下来,整个人显得格外委屈。
“你……”
沈琅突然说不出话来,她当然知道她被萧牧白下了套,进献剑舞无论如何沈琅都只可能会选择《边塞入阵曲》,但于诞辰她必须跳曲调不那么悲凉的新版。
沈琅心知肚明,新版的《边塞入阵曲》全天下只有萧牧白一人会弹。
因为,所谓的新版不过就是沈琅不服气《边塞入阵曲》因为曲风大悲,当时尚在人世的陈将军担心影响军中士气,因而下令禁弹的结果。
她不通音律,可萧牧白会。
以三坛桃花酿作报酬,不出半月沈琅便听到了曲调豪迈,潇洒热血的《边塞入阵曲》。
可惜当年战乱频繁,军中人心不定,沈琅并未找到合适的时机将此曲的曲谱加以推广。
后来沈琅自己当上将军忙着排兵布阵,只得以偶尔几个夜晚兴起,骑行数十里至萧牧白的营帐。
篝火旁,他抚琴,她舞剑,累了便一壶酒对饮至天明。
《边塞入阵曲》,只属于她和萧牧白的暗号。
回忆至此,沈琅不禁轻叹:“罢了,随你吧。”
萧牧白,你虽诈我,可的确我对你亏欠最多……
“阿琅最好了。”
说罢,萧牧白便小心将沈琅的右手紧紧握在自己的掌中,然后将热气一点点渡进她的指尖。
一场宴会,进行至几乎夜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年事已高的老臣早已经先行告退,沉国声也在半炷香前离开了皇宫。
此刻留在大殿之上的,除了尚算清醒的谢裕之就竟只有她与萧牧白,以及在宴会开始偷偷看她的那个素衣女子。
“想离开了么?”
萧牧白感受到沈琅指尖轻微的挣扎,转头发现她的眉心轻蹙,似乎有些焦急。
“嗯。”
沈琅轻声应道。
“好。”萧牧白安抚般拍了拍她的手背。
“陛下。”
萧牧白起身面向谢裕之:“如今夜深,内子已然有些困乏,还请陛下准允,容我与内子先行告退。”
谢裕之饮下杯中最后一口酒,抬头时有了两分醉意,出口的声线却十分平稳:“子胥,你且在此暂留一炷香的时辰。有些事,朕想单独问问你。”
“可……”
“碧禾。”
谢裕之心知萧牧白此刻所想为何。
“皇兄,我在。”
素衣女子袅袅走出席间跪地行礼。
“朕命你将荣安夫人带至平乐殿短作休息。”
语气丝毫不容置疑。
“碧禾遵命。”
碧禾公主缓缓起身,走到沈琅面前轻声开口道:“荣安夫人,还请跟我来。”
“有劳公主带路。”
沈琅自动无视了身旁萧牧白满眼的不舍,没有犹豫,立刻跟在了碧禾公主的身后。
“姑娘是碧禾公主?”
身前沉默的女子微愣,没有转身,只是淡然出声:“正是。”
“早闻碧禾公主人淡如菊,乐善好施,有一颗悲悯众生的菩萨心,今日一见,传言果真不假。”
“夫人并未亲自见过碧禾做善事,又怎知碧禾不是装模做样,只为博个好名声嫁个好夫婿而已。”
“因为眼睛。”
“眼睛?”
碧禾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答案,于是不禁很轻的笑了一下。
“皇兄常言,我的眼睛乃长相中最为突出的一物,澄澈漂亮,晶莹如玉,皎白如月。难不成夫人只因为我的眼睛漂亮,便草率地认为我是个善人?”
“不,我之所见,非形,在魂。”
沈琅补充道:“形之美,在骨在皮,百年之后,灰尘而已;魂之美,非骨非皮,千载万载,世间长存。”
“其实不仅是眼睛,公主无论走路说话还是饮酒都带着几分气度,这种气度与生俱来,遗世独立,高洁如莲。
因而试问?一朵生于千山,冰霜不可摧折的雪莲,又怎么会为了世人庸俗的评价,甘愿丢掉枝丫跌入淤泥,长此陷入黑暗。”
语落,碧禾停下,轻轻转身。
今夜月色无边,身前女子也有着一双格外干净的眼睛。此刻,她的表情既平静又温和,一点不似先前大殿之上握剑跳舞的艳丽模样。
良久,很轻的一声叹息,碧禾重新背过身,继续朝前带路。
“夫人也是一个心善之人,碧禾相信天意,也愿祝夫人日后所想所愿,最终皆得以实现。”
“多谢公主。”
子胥,我现在竟有些明白,原来,于这世间,只你与她二最人为相配。
情之一字,不争先后,输即是输,输给她,我亦无所遗憾。
平乐殿点着烛火,殿内无任何宫女或是太监。
碧禾公主将沈琅送至殿中便自行离去了,沈琅则在大殿四周到处观察。
直到,小小的一只蝴蝶轻轻落在她的身前,羽翅缓慢扇动,通体的淡蓝。
“来找我了?”
沈琅拾起蓝浪放于指尖,然后轻声说道:“去吧,带我去找卷宗。”
蝴蝶仿佛听懂了沈琅的话,翅膀翕动,轻轻飞离指尖,向外融入夜色。
不作停留,沈琅赶忙阔步走出大殿,脱下外衣,露出藏着的夜行衣,扶着墙边紧紧跟随翻飞的蓝浪。
已至夜半,宫中侍卫大多守在内殿,平乐殿附近巡逻的士兵更是稀少。
一路走走停停,蓝浪最终停在了一座殿阁门前。
沈琅抬头,门顶赫然写着“文渊殿”。
殿内漆黑一片,若沈琅没记错的话,此处应该是大祈历代君主批阅奏折以及读书的地方。
卷宗会在这里吗?
沈琅试着轻轻推了推殿门,意外的是,殿门并未上锁。
只是随意一推,殿门便被打开大半截,蓝浪也通过缝隙飞入殿内
沈琅也随之进入殿内,周围漆黑一片。幸好今夜月色不错,月光透过西边的窗户映入殿内,沈琅看见蓝浪停在了谢裕之的桌案上,于是便也快步走到了桌案旁。
桌案中央摆放着还未来得及批示的奏折,两旁则零零散散搁着一堆批完的奏折和一些文人的诗集。
究竟在哪儿?沈琅心中不免感到一阵疑惑。
蓝浪继续飞动,最终停在了桌案中央。
这里?可这些不都是还没批示的奏折么?
沈琅虽心下有疑,可还是走近了去,然后伸手轻轻翻动奏折。
“不是这个,也不是这个。”
突然,在一众翻开的奏折中,沈琅发现了一个被小心折起来藏在最底部的卷轴。
卷轴顶端清晰地刻着一个“沈”字。
就是它!
一刻也不敢耽搁,沈琅连忙将卷轴从底部抽出,然后拉住两端将其轻轻展开:
“贞宣十四年春,安平王沈易山胜仗告捷,班师回朝。民心所向,长居定陵,街头巷尾出现各式唱词诵其功绩。军中朝中,再无人能够撼动其如今地位,天子担忧,恐有功高盖主之嫌。”
功高盖主?什么意思?沈琅立刻继续看了下去。
“贞宣二十二年,八年间大小战役三百余场,几乎未尝败绩,安国公虽英勇骁猛,却也难阻沈易山威望一二,天子忧惧更甚。”
“贞宣二十三年春,其女逃婚至军中历练,皇家颜面扫地,天子勃然大怒。为息天子之怒,沈易山自请解印,退出朝堂不问政事。”
阿爹自请解印?为了她?
可为什么她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件事情?
“贞宣二十五年冬月廿七,一封密信加急送入宫中,信中详细记录了沈易山勾结外邦突厥,窝藏贼寇,密谋造反的所有细节。天子阅后,雷霆震怒,当夜下令逮捕罪臣沈易山及其二子沈修远。”
“第二日,安平王府抓获突厥奸细四人,严刑拷打之下齐齐告发沈易山与其子早作谋反准备。证据确凿,沈易山与其子沈修远却拒不认罪。天子施压,严刑逼供十九日,二人双腿尽残,血肉模糊,胸膛剜出道道血洞,后背鞭痕刀痕斑驳累累,说话时口吐鲜血,神智模糊。”
“然受刑至此,二人仍拒不承认所犯罪行,夜夜于地牢中大骂天子不仁。”
“贞宣二十五年冬月十八,天子下令行刑,二人腿脚筋脉尽断拖入刑场。百姓涌入自觉分为两派,一派掩面哭泣肝肠寸断,一派高声痛骂,恨不得亲自持刀砍下二人头颅。最终,时至,刀下,头落。”
“而后其妻乔氏在府中点燃大火,与府中上下三十二口奴仆一同自戕。”
“自此,风光十余年的安平王府在火舌中燃烧殆尽。”
“一代名将辛苦一生护佑河山,谁曾想,一月之内变为乱臣贼子,一世抹黑。”
沈琅手心紧紧攥着卷轴,身子不断颤抖。
故事至此并未结束,殷红的朱砂题在下方,沈琅认得,这是谢裕之的笔迹。
“安德元年秋,朕查阅相关卷宗数十部,突感此事蹊跷之极。未经庭审,滥用私刑,相关记述混乱荒唐,只凭几个证词妄加定罪,视司法程序如若无物。”
“安德元年冬,耗费三月,刑审司找齐所有人证,物证。从唯一活着却满脸伤痕的奴仆口中,朕,终于窥见了真相。”
“突厥忌惮沈将军的存在不敢来犯,于是花费数年往其府中安插奸细,密信也是他们的手笔。”
“听后震骇,转念一想,突厥人的手法何其简单,整个案件漏洞百出。可为何父皇仍旧不愿耐心查明真相,偏要立刻置沈将军于死地?”
“不仁。”
“朕想,早在狱中沈将军便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功高盖主不可留,威胁皇权者,格杀勿论。退出朝堂也会有东山再起之日,远不如彻底死去来得安稳。”
“可惜沈将军戎马一生,最终还是不得不惨死于帝王权术。朕虽能参透其中道理,可毕竟身为君主,当以皇家颜面为重,只可将真相写于这残卷一角。”
“敬安平王沈易山为我大祈河山鞠躬尽瘁,愿其死后不堕阿鼻,长享福禄平安,来世切莫再卷入皇室利益。”
“帝王心寒,大抵如此。奉上,谢家四子,谢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