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国公府的姨娘们是处理内务一等一的好手,没多久一个精美华丽的戏台出现在对岸的亭台之上,淡白的水汽氤氲下,轻纱裹体的舞姬曼妙多姿,乐工指下的琴音婉转悦耳,那小小一方天地,浮华繁盛,美的好似九重宫阙。
姜妩在平州从未见过这般繁华盛大之景,墨色的眸子静静的凝望着戏台里的灯火,漾出一个清浅而又恬静的笑。
这些人是为将军而来,将军在盛京里的风闻不甚好,这次有圣上下旨,定能平息那些胡言乱语,真好。
却说方姨娘提心吊胆的上下安排妥当后,刚缓下喝口茶的功夫,便听说了苏姨娘与姜妩惊动了石崇的事,手上的茶盏险些端不稳当,“早就千叮咛万嘱咐过了,石崇公公在哪里都是被捧着敬者的,是为了什么事闹到了他跟前?公公可动怒了?”
底下人回了一番话,原来只是误会了,方姨娘心安了些许,却还是不敢大意,怕姜妩面生资历浅,得罪了人不自知,便换了姜妩过来给石崇赔罪。
姜妩是个谦虚听劝的人,既然方姨娘说了,她便依言乖乖跟过去了。
她也不希望因她的疏漏,真的得罪了圣上面前的红人。
石崇早已在亭间落座,慵懒的靠在座上,手中端着一杯酒,却只是放在鼻尖轻嗅。
对岸戏台上的小戏子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声音清脆明亮,轻软勾人,方姨娘匆忙的脚步声,隐隐破坏了对岸的吟唱。
石崇眉宇间生出了些许不耐,凉凉的抬眼看了过去,目光触及方姨娘身后那位歉疚的小夫人,不由被勾起了些许兴致。
这小夫人与那郭姨娘的事,本就是遭了辱,还要忍着帮人遮掩,这会儿又被人不分青红皂白拉来赔罪。
还真是泥人脾气。
姜妩按着方姨娘的提点,轻轻走过去,欲要行礼,手腕却被一人牢牢托住了。
姜妩从没想过会出现这种情况,她的膝盖已经微屈,头颅微侧,行了一半的礼,这时要转过身去看来人,未免不雅。
可要重新行下礼去,手腕上的力道却限制了她继续向下,短短的功夫内她的身上便生出些许冷汗。
这种为难并未持续很久,来人很快解了她的围。
“府上有招待不周之处公公直说便是,将士的家眷还等着安置,方姨娘,你还愣着做什么?”
来人声音沉稳,姜妩的心怦怦直跳,她的脑海里几乎是出现了空白,是将军过来了。
说话的功夫,魏煊将姜妩牢牢扶了起来。魏煊似是从外面归来,身上的甲胄还未卸下,带着森寒之气。
姜妩的心几乎是停滞了一瞬,她有些难为情的低了下了头,将军心情有些不悦,她是不是给将军丢脸了?
就在姜妩的心变的沉甸甸时,魏煊放缓了声音,“我魏国公的夫人,无论在何时,都不必行半奴之礼。”
姜妩没有反应过来的眨了一下眼,迟疑着小心翼翼的点了一下头,将军是在维护她么?
石崇静静的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魏煊安抚完了姜妩便不再多言了,姜妩乖乖退了下去。
随着方姨娘与姜妩离开,亭子里紧张的气氛在其他人的有意调和下变得融洽起来。
魏煊冷肃的坐在小案旁,放在长剑旁的手有些发烫。
也许方才看见姜妩在太监仆从们戏谑的打量下躬身行礼时太过愤懑,他一时失态竟直直扣住了她的手腕,她是那般纤细柔弱。
他忽的发现了一个以前忽略了许久的事,姜妩的年纪比魏芷还要小上很多。
他想起姜妩那张雪白柔嫩的脸蛋,忽然觉得她今日的妇人髻实在是碍眼了些。
他并不懂得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然而这次戏台上略显得幽怨的琴音一出,他忽的明白了什么叫遗憾。
那个妇人髻还有那刻意往稳重上装扮的钗环套在姜妩身上时,这大概就是遗憾。
因为那些东西就像是一套无形的枷锁,捆缚住了一个本该纯真轻盈的少女。
此次庆功宴,来参加的除了跟在魏煊身边的将士,还有他们留在盛京的亲眷,姜妩同方姨娘引着众位宾客在魏煊旁边的听风亭落了座。
众人一脸喜色的看着对面的戏台,方姨娘用帕子掩着口对姜妩轻声道:“这次的戏是盛京最有名的戏班子特意为将军排的新戏,就连唱曲的人也是盛京梨园中一顶一的红角,看来将军的确很得圣心。”
姜妩专注的看着对面的戏台,静美的脸蛋上难得映出了些许喜色。
以往平州里也不乏与魏煊打仗有关的戏曲,可那时的布景与角色的扮相远不及眼前这般华美。
然而对于姜妩而言,只要想到戏台上那威风凛凛的人物是魏煊,她总觉得格外亲切些。
这么多人为将军而来,敬慕着将军,真令人欢喜。
一群人有说有笑的看着对面的戏台,一个清瘦的人影冷不丁的蹿了出来。
这人身形极为清瘦,脸型细长,下巴处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手中拄着一根拐杖。
他将手中的拐杖在地上用力的敲出几声沉闷的响声,对着姜妩痛心疾首道:“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呐!这次将军大捷,圣上派人为将军庆功,乃是向天祈愿,恭祝我大盛将士日后能日日如此,少夫人您一个天命有缺之人,本该静思悔过,怎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此地,大煞风景?”
方姨娘闻言脸色青白,但念及来人莫均是国公爷魏玉的开蒙夫子,也不好训斥,只好说歹说的赔笑。
莫均在国公府里倚老卖老惯了,自然不会轻易回去,拉着一张苍老的脸,目光灼灼的看着姜妩,好似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方姨娘见劝不住这倔强的老头,使了一个眼色,着急忙慌把人拉走了。
姜妩狼狈的立在原地,难堪的连头也不敢抬了。
莫均口中的天命之说是真是假并不紧要,重要的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扰了大家的兴致。
她垂着眼皮,歉然寻了一个身子不适的由头便离去了。
戏台上烛火煌煌,周围的长廊里的灯笼早已熄了,姜妩离去的背影有些仓惶,纤细瘦弱的身影看上去好似被黑暗吞没,又好似被这绚烂明丽的热闹给驱赶了出去似的。
这阵子她还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她这样满是疏漏的身份,随便哪一点都被会拿出来取笑。
若是她再谨慎些,领了赏便早早回了兰苑,兴许便不会在将军的庆功宴上失礼了。
姜妩走的太急,丝毫没有注意到落在她身上的那道沉沉的视线。
她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幽暗的长廊时,魏煊手中的杯盏猝然开裂。
仆从们惊呼着要替魏煊看伤。
魏煊只是扫了众人一眼,用一种淡漠的口吻,问:“莫均是怎么混入听风亭的?”
回话之人一愣:“是从南面的小径中过来的。”
魏煊应了一声,回话之人又道:“今日南面负责看守的家丁是顾夫人院里的。”
魏煊垂眸,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声音轻淡的好似拂去一粒惹人厌烦的尘埃一半,“看守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那些人不必再留了。”
回话的仆从吓的哆嗦起来。
魏煊并不在意别人的惊诧,思索了一会儿,“还有那莫均,张口闭口皆是天命五行之说,此等大才,如何能屈居府上,今日便放了他去,莫扰了他求仙问道的前途。”
仆从战战兢兢的听完,两腿发软的领命而去。
石崇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忽然开口感叹道:“平白无故遭了这么一个无妄之灾,还能好声好气的全了众人的体面,少夫人小小年纪,心性却宽忍的很。”
魏煊没有理会石崇的试探,他现在的心情很不妙。
自从看见姜妩黯然离开的背影,他的胸中便积聚着一股没有来的躁郁之气,这股火气处置了莫均后平复了一些。
可他却觉得仍旧不够,他不懂那种情绪为何而来,他不愿听见别人夸姜妩好涵养,懂事温顺。
她可以不那么乖巧的,魏煊心里没由来的浮现出这么一个想法。
甚至有些荒诞的,他觉得哪怕姜妩刁钻一些、任性一些也没有关系,他很乐意为她收拾残局。
兰苑里,姜妩回来时已经调节好了情绪,柳儿正在桌边做着针线。
听柳儿说,盛京此地有一个风俗,将士大捷归来之后,百姓们可以在红绸上绣上如意纹,挂在观中的一颗老树上,为将士祈平安。
姜妩闻言画了几个纹样,方才那种无地自容的狼狈场景好像逐渐退去了。
不能看见那出为将军而排的戏固然是件憾事。
可是一想到手中的红绸也可以替将军向上天祈祷,她心中也算是得了一些安慰。
兰苑离戏台并不远,当那些若隐若现的喧闹彻底寂静下去后,姜妩知道那场戏散了。
她屏息又听了一会儿,确定戏已落幕,自我宽慰,她这也算是默默为将军庆贺了。
待勾完最后一针,姜妩准备歇下了,院外传来拍门声,姜妩披衣走出去,开了门。
卢定捧着一个红彤彤圆滚滚的果子,“少夫人,这是这次庆功会散的福果,这个是里面个头最大的,我给留着了。”
姜妩知道卢定这是听说了听风亭里的事特意来宽慰她。
双手捧着那个圆圆的果子,姜妩只觉得心底某处缺憾好像是被填满了一般,眸子在灯笼里的照映下亮如星辰。
“多谢卢管事。”
此时跟在卢定身后的魏煊心间忽的一软。
那股莫名的情绪也变得分明了起来,他的确是想看见她发自内心的愉悦。
若是没有莫均搅局,她应该会更开心吧,她这样的年岁,自然是该喜欢热闹的。
今日她无辜受了一场委屈,他理所应当该还给她的。
只是他得好好想想,不能莽撞,要寻一个合适的由头,不能吓着她了。
国公府的姨娘们是处理内务一等一的好手,没多久一个精美华丽的戏台出现在对岸的亭台之上,淡白的水汽氤氲下,轻纱裹体的舞姬曼妙多姿,乐工指下的琴音婉转悦耳,那小小一方天地,浮华繁盛,美的好似九重宫阙。
姜妩在平州从未见过这般繁华盛大之景,墨色的眸子静静的凝望着戏台里的灯火,漾出一个清浅而又恬静的笑。
这些人是为将军而来,将军在盛京里的风闻不甚好,这次有圣上下旨,定能平息那些胡言乱语,真好。
却说方姨娘提心吊胆的上下安排妥当后,刚缓下喝口茶的功夫,便听说了苏姨娘与姜妩惊动了石崇的事,手上的茶盏险些端不稳当,“早就千叮咛万嘱咐过了,石崇公公在哪里都是被捧着敬者的,是为了什么事闹到了他跟前?公公可动怒了?”
底下人回了一番话,原来只是误会了,方姨娘心安了些许,却还是不敢大意,怕姜妩面生资历浅,得罪了人不自知,便换了姜妩过来给石崇赔罪。
姜妩是个谦虚听劝的人,既然方姨娘说了,她便依言乖乖跟过去了。
她也不希望因她的疏漏,真的得罪了圣上面前的红人。
石崇早已在亭间落座,慵懒的靠在座上,手中端着一杯酒,却只是放在鼻尖轻嗅。
对岸戏台上的小戏子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声音清脆明亮,轻软勾人,方姨娘匆忙的脚步声,隐隐破坏了对岸的吟唱。
石崇眉宇间生出了些许不耐,凉凉的抬眼看了过去,目光触及方姨娘身后那位歉疚的小夫人,不由被勾起了些许兴致。
这小夫人与那郭姨娘的事,本就是遭了辱,还要忍着帮人遮掩,这会儿又被人不分青红皂白拉来赔罪。
还真是泥人脾气。
姜妩按着方姨娘的提点,轻轻走过去,欲要行礼,手腕却被一人牢牢托住了。
姜妩从没想过会出现这种情况,她的膝盖已经微屈,头颅微侧,行了一半的礼,这时要转过身去看来人,未免不雅。
可要重新行下礼去,手腕上的力道却限制了她继续向下,短短的功夫内她的身上便生出些许冷汗。
这种为难并未持续很久,来人很快解了她的围。
“府上有招待不周之处公公直说便是,将士的家眷还等着安置,方姨娘,你还愣着做什么?”
来人声音沉稳,姜妩的心怦怦直跳,她的脑海里几乎是出现了空白,是将军过来了。
说话的功夫,魏煊将姜妩牢牢扶了起来。魏煊似是从外面归来,身上的甲胄还未卸下,带着森寒之气。
姜妩的心几乎是停滞了一瞬,她有些难为情的低了下了头,将军心情有些不悦,她是不是给将军丢脸了?
就在姜妩的心变的沉甸甸时,魏煊放缓了声音,“我魏国公的夫人,无论在何时,都不必行半奴之礼。”
姜妩没有反应过来的眨了一下眼,迟疑着小心翼翼的点了一下头,将军是在维护她么?
石崇静静的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魏煊安抚完了姜妩便不再多言了,姜妩乖乖退了下去。
随着方姨娘与姜妩离开,亭子里紧张的气氛在其他人的有意调和下变得融洽起来。
魏煊冷肃的坐在小案旁,放在长剑旁的手有些发烫。
也许方才看见姜妩在太监仆从们戏谑的打量下躬身行礼时太过愤懑,他一时失态竟直直扣住了她的手腕,她是那般纤细柔弱。
他忽的发现了一个以前忽略了许久的事,姜妩的年纪比魏芷还要小上很多。
他想起姜妩那张雪白柔嫩的脸蛋,忽然觉得她今日的妇人髻实在是碍眼了些。
他并不懂得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然而这次戏台上略显得幽怨的琴音一出,他忽的明白了什么叫遗憾。
那个妇人髻还有那刻意往稳重上装扮的钗环套在姜妩身上时,这大概就是遗憾。
因为那些东西就像是一套无形的枷锁,捆缚住了一个本该纯真轻盈的少女。
此次庆功宴,来参加的除了跟在魏煊身边的将士,还有他们留在盛京的亲眷,姜妩同方姨娘引着众位宾客在魏煊旁边的听风亭落了座。
众人一脸喜色的看着对面的戏台,方姨娘用帕子掩着口对姜妩轻声道:“这次的戏是盛京最有名的戏班子特意为将军排的新戏,就连唱曲的人也是盛京梨园中一顶一的红角,看来将军的确很得圣心。”
姜妩专注的看着对面的戏台,静美的脸蛋上难得映出了些许喜色。
以往平州里也不乏与魏煊打仗有关的戏曲,可那时的布景与角色的扮相远不及眼前这般华美。
然而对于姜妩而言,只要想到戏台上那威风凛凛的人物是魏煊,她总觉得格外亲切些。
这么多人为将军而来,敬慕着将军,真令人欢喜。
一群人有说有笑的看着对面的戏台,一个清瘦的人影冷不丁的蹿了出来。
这人身形极为清瘦,脸型细长,下巴处留着花白的山羊胡子,手中拄着一根拐杖。
他将手中的拐杖在地上用力的敲出几声沉闷的响声,对着姜妩痛心疾首道:“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呐!这次将军大捷,圣上派人为将军庆功,乃是向天祈愿,恭祝我大盛将士日后能日日如此,少夫人您一个天命有缺之人,本该静思悔过,怎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此地,大煞风景?”
方姨娘闻言脸色青白,但念及来人莫均是国公爷魏玉的开蒙夫子,也不好训斥,只好说歹说的赔笑。
莫均在国公府里倚老卖老惯了,自然不会轻易回去,拉着一张苍老的脸,目光灼灼的看着姜妩,好似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方姨娘见劝不住这倔强的老头,使了一个眼色,着急忙慌把人拉走了。
姜妩狼狈的立在原地,难堪的连头也不敢抬了。
莫均口中的天命之说是真是假并不紧要,重要的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扰了大家的兴致。
她垂着眼皮,歉然寻了一个身子不适的由头便离去了。
戏台上烛火煌煌,周围的长廊里的灯笼早已熄了,姜妩离去的背影有些仓惶,纤细瘦弱的身影看上去好似被黑暗吞没,又好似被这绚烂明丽的热闹给驱赶了出去似的。
这阵子她还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她这样满是疏漏的身份,随便哪一点都被会拿出来取笑。
若是她再谨慎些,领了赏便早早回了兰苑,兴许便不会在将军的庆功宴上失礼了。
姜妩走的太急,丝毫没有注意到落在她身上的那道沉沉的视线。
她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幽暗的长廊时,魏煊手中的杯盏猝然开裂。
仆从们惊呼着要替魏煊看伤。
魏煊只是扫了众人一眼,用一种淡漠的口吻,问:“莫均是怎么混入听风亭的?”
回话之人一愣:“是从南面的小径中过来的。”
魏煊应了一声,回话之人又道:“今日南面负责看守的家丁是顾夫人院里的。”
魏煊垂眸,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声音轻淡的好似拂去一粒惹人厌烦的尘埃一半,“看守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那些人不必再留了。”
回话的仆从吓的哆嗦起来。
魏煊并不在意别人的惊诧,思索了一会儿,“还有那莫均,张口闭口皆是天命五行之说,此等大才,如何能屈居府上,今日便放了他去,莫扰了他求仙问道的前途。”
仆从战战兢兢的听完,两腿发软的领命而去。
石崇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忽然开口感叹道:“平白无故遭了这么一个无妄之灾,还能好声好气的全了众人的体面,少夫人小小年纪,心性却宽忍的很。”
魏煊没有理会石崇的试探,他现在的心情很不妙。
自从看见姜妩黯然离开的背影,他的胸中便积聚着一股没有来的躁郁之气,这股火气处置了莫均后平复了一些。
可他却觉得仍旧不够,他不懂那种情绪为何而来,他不愿听见别人夸姜妩好涵养,懂事温顺。
她可以不那么乖巧的,魏煊心里没由来的浮现出这么一个想法。
甚至有些荒诞的,他觉得哪怕姜妩刁钻一些、任性一些也没有关系,他很乐意为她收拾残局。
兰苑里,姜妩回来时已经调节好了情绪,柳儿正在桌边做着针线。
听柳儿说,盛京此地有一个风俗,将士大捷归来之后,百姓们可以在红绸上绣上如意纹,挂在观中的一颗老树上,为将士祈平安。
姜妩闻言画了几个纹样,方才那种无地自容的狼狈场景好像逐渐退去了。
不能看见那出为将军而排的戏固然是件憾事。
可是一想到手中的红绸也可以替将军向上天祈祷,她心中也算是得了一些安慰。
兰苑离戏台并不远,当那些若隐若现的喧闹彻底寂静下去后,姜妩知道那场戏散了。
她屏息又听了一会儿,确定戏已落幕,自我宽慰,她这也算是默默为将军庆贺了。
待勾完最后一针,姜妩准备歇下了,院外传来拍门声,姜妩披衣走出去,开了门。
卢定捧着一个红彤彤圆滚滚的果子,“少夫人,这是这次庆功会散的福果,这个是里面个头最大的,我给留着了。”
姜妩知道卢定这是听说了听风亭里的事特意来宽慰她。
双手捧着那个圆圆的果子,姜妩只觉得心底某处缺憾好像是被填满了一般,眸子在灯笼里的照映下亮如星辰。
“多谢卢管事。”
此时跟在卢定身后的魏煊心间忽的一软。
那股莫名的情绪也变得分明了起来,他的确是想看见她发自内心的愉悦。
若是没有莫均搅局,她应该会更开心吧,她这样的年岁,自然是该喜欢热闹的。
今日她无辜受了一场委屈,他理所应当该还给她的。
只是他得好好想想,不能莽撞,要寻一个合适的由头,不能吓着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