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听着赵如琢一口一个我府里的人,虽也寻不出错处,但不知为何脸上有些发烫。

    沁芳惊叫了起来:“姑娘,你的脸怎生红了,莫非是被吓病了不成?”

    明月连忙用另一只手捂住她的嘴巴,瞪着她示意她不要乱说话。

    看着她俩的小动作,赵如琢嘴角微微上扬,却  假装没有发现,只嘱咐了一声行舟送明月二人回府便离去了。

    葛二娘好在救治及时,保住了命。

    葛家人也很快赶到,匆匆走在前头的是葛家的大郎君,事出突然,他在值上被叫了来,身上还穿着官服。

    在他的操持下,一群人将葛二娘抬了出去。

    行舟护送着明月二人也出了寺门。

    待马车渐渐驶进城门,明月不禁掀起一角帘子,街市上熙熙攘攘的人、喧闹嘈杂的声音,让她顿有劫后余生的感慨。

    瞧见外边的书坊招牌,她才想起今日还有要事没做。

    她示意坐在车外边的行舟在书坊前面停一停,自己要去买几本书。

    行舟有些不解,问她要买什么样的,不如坐在车上,他下去买了就是。

    可明月坚持自己去,行舟心想这莫不是又是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子。

    姑娘面薄,便没有跟着进去。

    一进了书坊,掌柜见着她们二人,就说:“姑娘你再不来,我就要去你家找你去了。”

    幸好他见了明月的笔墨,甚是满意 ,付了报酬,又包了两本书让她带走。

    但临走之际,又嘱咐她们,下次千万不可再迟交了。

    明月见站在外边的行舟,灵机一动,指着他说“掌柜,下次我若抽不空来送,会差使外头这位小哥来。

    您什么话也不要多说,只收了经书,将酬劳和要我抄写的经书包在一起交给他就行。”

    掌柜倒也知晓富贵人家规矩多,这姑娘怕是瞒着家人。

    他也不计较这些,只要交来的抄本成品好就行。

    明月在外边受了惊吓,可回到阿娘身边却是只字不提。

    张氏偏居久了,甚少过问外面的事,寻常也无人来告知,自然就很容易被明月糊弄了过去。

    过了几日,董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做女红,忽听院子外有人敲门。

    齐三奶奶跟前的嬷嬷第一次登了门,是来送葛家的帖子给明月的,随帖子还附了封葛二娘写的信。

    张氏很是纳罕,待谢过了嬷嬷,她把明月叫了过去仔细地盘问了一番。

    明月自不能将实情以告,只说在隆兴寺里巧遇了葛二娘,对她一见如故。

    听了此番说辞,张氏没有生疑,心想明月这个年纪,若家里还是以前光景,定也是姐姐妹妹一群嬉戏打闹。

    姑娘及了笄出了阁,就要侍奉公婆郎君,再没得闺阁时的松快了。

    葛家的赏菊会,张氏倒是乐见明月去的。

    葛二娘的信上说,她的身体已康复。

    家中长辈知晓当日明月的义举后,本想上门拜谢,但顾及明月是寄居在定国公府上的,恐给她带来不便。

    于是设下赏菊宴,请明月过府一聚,又考虑到张氏是孀居,怕是不便出门。

    故又请了定国公府的女眷,届时明月跟着国公府的人一道去便可。

    因是明月初次出门赴宴,张氏着急忙慌地开始准备行头。

    可还没待她理出个章程,那位嬷嬷又上了门,这次是奉齐二奶奶的命送了一套衣裙并头面来,倒是解了张氏的急。

    到了傍晚,葛家送帖子的事,理正堂这边也知道了。

    赵如琢今日没有应酬,下值归来,仆众早就备好了饭菜。

    与别家不同,老太太因与国公不睦,国公夫人又常年在小佛堂吃斋念佛,她倒宁愿带着孙女们一道用饭。

    至于赵如琢,他常公务在身,作息也不规律,也少去春晖堂用饭。

    赵如琢这边正用着饭,行舟伺立一旁,欲言又止。

    “有事说事。”

    “二爷,那个,葛家过几日要设赏菊宴,今日送了帖子来请。

    这董姑娘怕是初次出门,连套好的行头也没。我是想着,这几年公中每季给二夫人送的布料首饰放在库中,已积了一堆。

    要不,挑些时新的布料和头面送去,您看如何?”

    行舟说完,也不敢抬头看二爷。

    他是真对明月有好印象,那么一个弱女子,竟能不怕死地去救人,若是换作他,他可不敢。

    赵如琢听了,却是训斥了他一通:“你也知道那是公中给二夫人的,拿去给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是想给她添麻烦不成!”

    虽然任氏一直未住在府里,但齐二奶奶一个外府的侄媳妇掌家,不知道其中内里,自然不敢有怠慢,府里按例的东西一概发放。

    只赵如琢见了生烦,每次都是行舟收了后就锁进了库房。

    行舟思忖了一番,觉得甚是有理,倒是不敢再提。

    谁知下一秒,他便听到二爷发了话:“你去外头店里给她置办上一些,借齐玉的名头送去。”

    这次行舟倒是机灵了,在城里最好的成衣店里精挑细选了两套衣裳,又添置了些首饰,送去董家前还晓得让赵如琢过下目。

    果然赵如琢不同以往,竟也瞧上了几眼,才让他送走。

    虽谈不上重视,但比起以往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  。

    于是第二天,董家又迎来了理正堂的人。

    行舟见了明月,说是三姑娘多了些布料头面,让明月不要嫌弃。

    又嘱咐她,收下后不必道谢,心中明白就好。

    明月虽纳闷三姑娘的东西为何是行舟来送,可这不要去道谢,她倒是知晓些由头,定是三姑娘怕林芳如生事。

    到了要去葛家的日子,明月一大早就被张氏唤起来梳洗,临了还让她拎上亲手做的糕点。

    府门口,一溜的马车都早早地在等候。葛家如今是朝中新贵,且不说葛大人在官家面前很是得脸,官家泼墨作画、出行,必要点他;一家子女又很是争气。

    长子是前科的探花,早早的娶了亲,只可惜长媳在分娩时难产,最后只保住了孩子。

    长女前几年入了宫,先是太后身边的女官,两月前又随侍了官家,隆宠正盛。

    现在家中就只一个小女,如珠如宝的养着。

    葛家向来独善其身,女眷也少与别家来往,但他家是老太太的亲戚,葛大人按辈分还得叫她一声表姑母。

    故而上回三姑娘的及笄宴,葛大娘子母女还是来了。

    自得了葛家的请帖,齐三奶奶极为重视。

    葛家来往的都是清贵,大郎君虽然是鳏夫,但前头生的是个女儿,短期内定是要续弦的。

    自家妹子在二爷这惹了嫌,可东边不亮西边亮,能入葛府也是桩不错的婚事。

    林芳如即便是千般不愿,可她有心向明月,奈何赵如琢这弯明月偏照沟渠。

    今日出门,齐三奶奶开了自己的妆奁,专门去外头请了有名的梳头娘子,好生为她妆扮了一番。

    只见她挽了髻,显得脖颈修长,往日凸显的颧骨也平和了许多,倒是有一股清雅之气。

    到了葛府,众姑娘上前见礼时,她这一打扮也确实入了葛夫人的眼。

    可还没等她得意许久,葛夫人见了落在后头的明月,更是拉着手说了好一会的话。

    葛二娘被劫持的事被掩得死死的,赵家人也被瞒在鼓子里。

    这一情景落在齐三奶奶姐妹眼里,却觉得分明是明月有意挑衅。

    要知道为妨明月今日抢了林芳如的风头,齐三奶奶特意让人选了不打眼的布料送她。

    可谁知她今日竟没有穿。

    今日赴会的除了定国公府,其他的倒都是葛家沾亲带故的人。

    葛大人谨慎,就是请定国公府一事,也是在官家面前找了机会报了备。

    葛二娘好不容易逮到机会,与明月独处,便悄悄地带着她去了自己的院子。

    葛二娘,闺名唤芫华。说来有趣,这葛家三兄妹,名字都是一味中药,长子叫空青,长女叫佩兰。

    她的院子跟她的人一般,敞亮通透,数间房子并不隔断,一大张黄花梨的书案,就占了大半个屋子。

    窗边放着一张榻,葛二娘自拉着明月上了榻,说起了交心话:“妹妹,那日若不是你要替我,恐怕我就命丧在那贼寇手里了。

    可怜我还没去过江南,没走过西陲。你是姐姐我的救命恩人啊。”

    明月听了,有些赧然,道:“姐姐切不要如此,一开始便是姐姐挡在我的前头,才会被那贼寇给抓住的。要谢也是妹妹谢姐姐。”

    两个人在那谢来谢去,葛二娘的丫头唤缀玉的,在边上笑出了声:“姑娘们,快别见外了,再谢下去,明姑娘怕是要回府了。

    既然都已是姐姐妹妹了,自然是你敬我我疼你的。”

    二人听了,觉得甚是有理。葛二娘问起了明月平日里如何打发时间。

    明月也坦坦荡荡,据实相告自己平日里与母亲她们做些绣活卖。

    若是换了其他姑娘,定会一番怜惜同情。葛二娘却不是一般人,听了后很是称许:“妹妹果然是个厉害的人,都能自个赚银钱了。

    我倒是也想拿这些字画去换钱,妹妹可是有什么门路吗?”

    明月不便讲自己抄书换钱的事,又知道葛家门风严谨,要是真给葛二娘找了门路,日后事情败落追究起来,自己定是要受牵连。

    于是她便转了话头,叫沁芳拿了糕点上来。好在葛二娘也没有追问,试吃了一口后惊为天人。

    “明月妹妹,你阿娘这手艺太好了吧,吃了这个,莫说我们府上的自做的,就是陈记的也瞧不上眼了。”

    “姐姐若是爱吃,那待我阿娘身子好些时,多做些。”

    葛二娘听闻张夫人身体不佳时倒也明理,连说不要为了她这点小事妨碍了休养。

    明月自十岁以后便没了同龄女伴,难得有个志趣相投,又对她没有门第成见的姐妹。

    两人俱是敞亮的人,谈得甚是投机。以至于催明月回府的人跑了两趟,葛芫华才舍得让她走。

    时辰已然不早,众人也皆在花厅等候。

    才出了葛府大门,林芳如便对着明月一阵阴阳怪气:“明姑娘怕是难得出门一次,连家都不愿意回了。

    倒也是,定国公府也不是你家,反正都是无家可归,亏得葛府还有个一样蠢的姐妹相伴。”

    林芳如今日憋了一肚子气,葛大郎君当值,见不上面倒也罢了。

    葛夫人之后丝毫未对她另眼相待,就是对那个只知吃喝的赵齐玉,也要比自己亲热几分。

    更不用说葛芫华了,连正眼都没瞧过自己。

    明月素来不爱跟她理论,但这话却殃及葛家姐姐,自然不能不理会。

    “林姑娘这话却是差矣。芫华姐姐的学问可是宫里的葛娘娘教的,听说葛娘娘的才学是被太后官家都称许的,若如你所说,这太后官家都比不过林姑娘你会识人吗?“

    这下,连一旁的齐三奶奶也吓了一跳,心里暗忖:“果然这不叫的狗才会咬人不成。

    瞧这丫头,平日里不声不响,如今这是攀上高枝想造反了不成?”

    众人还在外头,齐三奶奶是个场面上的人,自然知道不能在此发作,但却也不忘敲打明月一番:“明姑娘慎言,太后官家和娘娘们之间的事,哪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好议论的。

    回去多读读女诫,省得以后有损我们国公府的名声。”

    她的话音刚落,孰料后边骤然传来一道男人的声音:“哦,我竟不知国公府如今是姓林了不成?”

    只见一人着玄色长袍坐在马上,竟是赵如琢。

    原来前日里,老夫人听闻行舟往董家送了东西,心里自是欢喜。

    铁树开了花,总需得旁人再添把柴助助火。

    旋即便传了话给赵如琢,道是西昌国贼寇一事闹得人心慌慌的,女眷们又是头回去葛府,董姑娘更是第一次出府作客,还得他这个武将出马接回府才行。

    见是他,林氏姐妹二人的气焰顿时消了下去,向他见了礼后灰溜溜上了马车。

    明月见他为自己解了围,心存感激地向他望了过去。他却突然转过头,骑到了前头。

章节目录

国公府的生存法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流波和白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波和白鸟并收藏国公府的生存法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