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月上柳梢头。
明月自然没有人可约黄昏后。只不过葛芫华早早地捎了信,相邀她夜里去逛灯会。
若在往日,张氏定是不肯的。可她见了葛大郎后,心里生了些念头。这回倒是痛快地答应了。
不仅如此,张氏更是拿出了当年的陪嫁首饰要给明月装扮下。只是这样式过时了一些,佩在明月的云鬓上,倒显不出她的美来。
“早知道,就该早些拿到外头去融了,打个时鲜的样式,也不至现在出门也没什么头面衬着。”张氏见此,有些惆怅。
原本想着姑娘家还小,等到定了亲事,再拿去打首饰也不迟。
可好人家不等人,这回李玉娘登门,外表穿着虽是光鲜,但眉眼间还是能瞧出些强颜欢笑的滋味。明月可不能由着老太太指到这样的人家去。
没有首饰倒也不要紧,明月对这些向来不在意。可张氏却是不肯,又拿了老太太寿辰时赏给她的那套首饰出来。好在她知道分寸,只不过取了支珠钗。
云鬓娇容,一支红梅珠钗,越发显得明月皓齿蛾眉。
沁芳在一旁啧啧称叹:“姑娘,你比仙女还要好看呢。”
明月打趣她:“显得你倒真是见过仙女一样。”
“奴虽未见着过真的仙女,庙里的九天娘娘塑像是见过的,那个模样,眼睛没有你大,鼻子也没你挺,可远远比不上姑娘你呢。”
她的话刚说完,就被崔嬷嬷打了嘴,“死丫头,九天娘娘也是你可编排的,小心她派了天兵来罚你。”
沁芳听了,忙闭了口,捂着嘴嗤嗤地笑。
如今明月出门倒是方便了许多,世子夫人裘氏是乐意在她身上卖个好的。
她初嫁过来,国公世子听着虽甚是威风。可这府里,国公爷领着不过是个虚职,又向来与夫人不睦。
杜姨娘一直受宠,子凭母贵,纵着膝下的一双儿女与嫡出的一般无二。
裘氏才掌了半个月的中馈,就知道俗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齐三娘子确实是个抓钱的好手,可她抓的钱多流进了自家的腰包里。
这移交的帐目审了又审,看了又看,裘氏理得头痛病都犯了,还是老太太叫了去,交代她“难得糊涂”后,她才放下。
近日里与春晖堂接触多了,裘氏也看出了些名堂。老太太怕是打着要让二叔收了董姑娘作妾的主意。可她冷眼看着,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董姑娘定是不肯的。
葛家家主刚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据传太医院院史断定葛娘娘这一胎是个龙子。
官家自然大喜,对葛家更是恩宠有加。礼部尚书年迈,早有致仕的念头。瞧官家这般架式,怕是尚书之位迟早是给葛家的。
今年秋闱,世子是志在必得。礼部管着科举之事,早些与葛家交好,也是未雨绸缪之举。裘氏见葛家对明月如此上心,自然有了些盘算。
却说明月出了府门,便见葛空青从马上跃下,迎上前道:“明月姑娘,舍妹在后头马车里等你。”
明月因存了别样的心思,这回倒是趁着见礼的这功夫,暗暗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许是年节的缘故,今日他一身金丝滚边玄色暗花袍外披着厚重的裘衣,金冠玉带,倒是与往日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不同,显出些风流倜傥的气度来。
与赵如琢不同,他的眉眼更趋于柔和,尤其是笑意入眼时,越发让人显得亲切。
双方见了礼,葛空青便在前面带路,直送了明月上了马车。
葛芫华见他这副模样,打趣道:“不过这几步路,哥哥你也要送,还怕明月能丢了不成。”
听了妹妹的调侃,葛空青也不恼,笑盈盈地往前头带路去了。
明月却不能不管,“姐姐今日来找我,莫不是来寻我开心不成。大郎君是君子,可不像姐姐,在车上躲懒,头也没探出来”。
葛芫华知道她也是玩笑话,不肯罢休,“我便是想出去迎一迎你,怕是有人不肯啊。”随即,附在明月耳边,轻声道:“我家哥哥今日为了见你,两日前就让我帮忙选好了衣裳。”
明月一听这话,羞红了脸,一把推开她,“姐姐且莫再说这些混帐话了,要是被外人听见了,以后我哪还敢去你家。”
葛芫华也知姑娘家脸皮薄,此事还要再议,目前只不过是兄长的一厢情愿,即便明月愿意,家中阿娘那一关也未必能过得了。这个话题便按下不提。
明月自来到京城后,便再也没在元宵节出过门。
记得在明州时,董家都是与郭家相邀着去街上赏灯。郭家在本地也无根基,郭夫人又是个喜欢闹腾的人,年节之时两家人便合成一家,热热闹闹地过。
好友郭梦儿总是有些希奇古怪的想法,郭夫人就这一个女儿,便格外纵着她。
家中出事前的那个元宵灯会上,郭梦儿带着她偷偷上了一间绣纺的二楼,开了窗瞧对面。
街对面是一家酒楼,有一少年,一袭月白色锦袍,正开了窗,斜倚着散酒。似察觉有人在窥视,他抬了眼看过来,剑眉星目,面如冠玉,端得是一副好相貌。
后来梦儿说她以后定要嫁给这个少年,还说要明月做她家的媳妇,这样就能一直在一起。可惜,再也没有以后了。
葛芫华见明月瞧着外面,低头不语,却是有些担心方才是否玩闹过了头。她如今的家世,若是真被人传成与哥哥私相授受,怕是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言语鞭挞。
谁知明月却转头,搂住了她的胳膊,轻轻言道:“华姐姐,我们要一直好好的,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葛芫华见此,轻刮了她的鼻头,笑话她:“你今年都要及笄了,还撒娇呢。及笄之后,就要相看人家,之后各自嫁了人,你或许早早地就将姐姐我忘了。”
不知为何,说到嫁人,二人都有些惆怅。相比成亲后茫然未可知的世界,如今的闺中生活显得难能可贵了。
不过葛芫华是个乐天派,须臾之间便将这些抛在了脑后。她拉着明月,询问起一个人。
新春伊始,禁中的宫宴一场接着一场。
官家因葛娘娘有孕,违和了一段时间的圣体也安康了许多。
前些日子,身为宠妃妹妹的她赴了场宫宴。宴席上百无聊赖,便趁阿娘不注意,偷溜了出去转转,谁知瞧见了一桩丑事。
有一男子似是吃醉了酒,竟调笑起来搀扶他的宫女。那女子口上喊着不肯,身子却也不躲。
眼看着二人这厢要成事,芫华冲了出去,将他二人拦住,正要将这男子痛斥一顿。
谁知还未出言,便听身后一声娇叱:“卫国公世子,你这是打算□□宫廷吗?”
转身一看,竟浩浩荡荡来了一群贵人,领头的正是二皇子生母贤妃。
如今虽然二皇子在朝中得势,但官家迟迟不肯再立太子。
据说前些日子废太子病重,官家似是起了舐犊之情,差了太医去诊视,宫中便有人传废太子未必不会东山再起。
贤妃正为这事头痛,自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打压废太子一党的机会。
这卫国公世子正是孙淳,他被人团团围了一圈,倒似酒醒了一些,敛了敛袖袍,漫不经心地道:“娘娘此话差矣,臣不过是醉了酒,烦请这位宫人搀臣去趟恭房。臣二人衣冠整齐,娘娘切不可冤枉了在下。”
贤妃自然不信,示意了左右,身边的人便上前质问跪在地上的宫女:“世子说得可对?莫不是你不知廉耻,主动勾引他?”
这宫女闻言,吓得哭得梨花带雨,直言是孙淳酒后无状欺辱她。
此话一出,正中了贤妃等人的下怀,扬言要带着孙淳去殿上找官家治罪。
孙淳却也不慌,指了指站在一旁恨不得成透明人的葛芫华道:“这位姑娘也是旁证,一起带上吧。”
葛芫华向来很少进宫,贤妃等人只当她不过是哪家不起眼的宗室女子,准了孙淳的要求。
谁知才走几步,孙淳便紧贴着越过葛芫华,在她耳边留下一个名字:“董明月”,却径自走到前头去了。
来到殿上,贤妃一步当先,先告了御状。官家大怒,直言先皇后弥留之际,将孙淳也托了他要好好教养,如今竟做出如此有违廉耻之事,让他如何对得起先后所托。
孙淳听了此言,却换了副模样,在殿上痛哭流泣:“ 姑姑爱臣,臣自然知晓。臣虽不才,向来只贪杯,却也自小受官家教养,知忠义廉耻,断然做不出贤妃娘娘所说的行径。方才不过是酒醉内急又找不到恭房,找个宫女引路而已。官家若不信,葛侍郎家的姑娘可为臣做证。”
明月自然没有人可约黄昏后。只不过葛芫华早早地捎了信,相邀她夜里去逛灯会。
若在往日,张氏定是不肯的。可她见了葛大郎后,心里生了些念头。这回倒是痛快地答应了。
不仅如此,张氏更是拿出了当年的陪嫁首饰要给明月装扮下。只是这样式过时了一些,佩在明月的云鬓上,倒显不出她的美来。
“早知道,就该早些拿到外头去融了,打个时鲜的样式,也不至现在出门也没什么头面衬着。”张氏见此,有些惆怅。
原本想着姑娘家还小,等到定了亲事,再拿去打首饰也不迟。
可好人家不等人,这回李玉娘登门,外表穿着虽是光鲜,但眉眼间还是能瞧出些强颜欢笑的滋味。明月可不能由着老太太指到这样的人家去。
没有首饰倒也不要紧,明月对这些向来不在意。可张氏却是不肯,又拿了老太太寿辰时赏给她的那套首饰出来。好在她知道分寸,只不过取了支珠钗。
云鬓娇容,一支红梅珠钗,越发显得明月皓齿蛾眉。
沁芳在一旁啧啧称叹:“姑娘,你比仙女还要好看呢。”
明月打趣她:“显得你倒真是见过仙女一样。”
“奴虽未见着过真的仙女,庙里的九天娘娘塑像是见过的,那个模样,眼睛没有你大,鼻子也没你挺,可远远比不上姑娘你呢。”
她的话刚说完,就被崔嬷嬷打了嘴,“死丫头,九天娘娘也是你可编排的,小心她派了天兵来罚你。”
沁芳听了,忙闭了口,捂着嘴嗤嗤地笑。
如今明月出门倒是方便了许多,世子夫人裘氏是乐意在她身上卖个好的。
她初嫁过来,国公世子听着虽甚是威风。可这府里,国公爷领着不过是个虚职,又向来与夫人不睦。
杜姨娘一直受宠,子凭母贵,纵着膝下的一双儿女与嫡出的一般无二。
裘氏才掌了半个月的中馈,就知道俗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齐三娘子确实是个抓钱的好手,可她抓的钱多流进了自家的腰包里。
这移交的帐目审了又审,看了又看,裘氏理得头痛病都犯了,还是老太太叫了去,交代她“难得糊涂”后,她才放下。
近日里与春晖堂接触多了,裘氏也看出了些名堂。老太太怕是打着要让二叔收了董姑娘作妾的主意。可她冷眼看着,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董姑娘定是不肯的。
葛家家主刚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据传太医院院史断定葛娘娘这一胎是个龙子。
官家自然大喜,对葛家更是恩宠有加。礼部尚书年迈,早有致仕的念头。瞧官家这般架式,怕是尚书之位迟早是给葛家的。
今年秋闱,世子是志在必得。礼部管着科举之事,早些与葛家交好,也是未雨绸缪之举。裘氏见葛家对明月如此上心,自然有了些盘算。
却说明月出了府门,便见葛空青从马上跃下,迎上前道:“明月姑娘,舍妹在后头马车里等你。”
明月因存了别样的心思,这回倒是趁着见礼的这功夫,暗暗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许是年节的缘故,今日他一身金丝滚边玄色暗花袍外披着厚重的裘衣,金冠玉带,倒是与往日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不同,显出些风流倜傥的气度来。
与赵如琢不同,他的眉眼更趋于柔和,尤其是笑意入眼时,越发让人显得亲切。
双方见了礼,葛空青便在前面带路,直送了明月上了马车。
葛芫华见他这副模样,打趣道:“不过这几步路,哥哥你也要送,还怕明月能丢了不成。”
听了妹妹的调侃,葛空青也不恼,笑盈盈地往前头带路去了。
明月却不能不管,“姐姐今日来找我,莫不是来寻我开心不成。大郎君是君子,可不像姐姐,在车上躲懒,头也没探出来”。
葛芫华知道她也是玩笑话,不肯罢休,“我便是想出去迎一迎你,怕是有人不肯啊。”随即,附在明月耳边,轻声道:“我家哥哥今日为了见你,两日前就让我帮忙选好了衣裳。”
明月一听这话,羞红了脸,一把推开她,“姐姐且莫再说这些混帐话了,要是被外人听见了,以后我哪还敢去你家。”
葛芫华也知姑娘家脸皮薄,此事还要再议,目前只不过是兄长的一厢情愿,即便明月愿意,家中阿娘那一关也未必能过得了。这个话题便按下不提。
明月自来到京城后,便再也没在元宵节出过门。
记得在明州时,董家都是与郭家相邀着去街上赏灯。郭家在本地也无根基,郭夫人又是个喜欢闹腾的人,年节之时两家人便合成一家,热热闹闹地过。
好友郭梦儿总是有些希奇古怪的想法,郭夫人就这一个女儿,便格外纵着她。
家中出事前的那个元宵灯会上,郭梦儿带着她偷偷上了一间绣纺的二楼,开了窗瞧对面。
街对面是一家酒楼,有一少年,一袭月白色锦袍,正开了窗,斜倚着散酒。似察觉有人在窥视,他抬了眼看过来,剑眉星目,面如冠玉,端得是一副好相貌。
后来梦儿说她以后定要嫁给这个少年,还说要明月做她家的媳妇,这样就能一直在一起。可惜,再也没有以后了。
葛芫华见明月瞧着外面,低头不语,却是有些担心方才是否玩闹过了头。她如今的家世,若是真被人传成与哥哥私相授受,怕是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言语鞭挞。
谁知明月却转头,搂住了她的胳膊,轻轻言道:“华姐姐,我们要一直好好的,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葛芫华见此,轻刮了她的鼻头,笑话她:“你今年都要及笄了,还撒娇呢。及笄之后,就要相看人家,之后各自嫁了人,你或许早早地就将姐姐我忘了。”
不知为何,说到嫁人,二人都有些惆怅。相比成亲后茫然未可知的世界,如今的闺中生活显得难能可贵了。
不过葛芫华是个乐天派,须臾之间便将这些抛在了脑后。她拉着明月,询问起一个人。
新春伊始,禁中的宫宴一场接着一场。
官家因葛娘娘有孕,违和了一段时间的圣体也安康了许多。
前些日子,身为宠妃妹妹的她赴了场宫宴。宴席上百无聊赖,便趁阿娘不注意,偷溜了出去转转,谁知瞧见了一桩丑事。
有一男子似是吃醉了酒,竟调笑起来搀扶他的宫女。那女子口上喊着不肯,身子却也不躲。
眼看着二人这厢要成事,芫华冲了出去,将他二人拦住,正要将这男子痛斥一顿。
谁知还未出言,便听身后一声娇叱:“卫国公世子,你这是打算□□宫廷吗?”
转身一看,竟浩浩荡荡来了一群贵人,领头的正是二皇子生母贤妃。
如今虽然二皇子在朝中得势,但官家迟迟不肯再立太子。
据说前些日子废太子病重,官家似是起了舐犊之情,差了太医去诊视,宫中便有人传废太子未必不会东山再起。
贤妃正为这事头痛,自然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打压废太子一党的机会。
这卫国公世子正是孙淳,他被人团团围了一圈,倒似酒醒了一些,敛了敛袖袍,漫不经心地道:“娘娘此话差矣,臣不过是醉了酒,烦请这位宫人搀臣去趟恭房。臣二人衣冠整齐,娘娘切不可冤枉了在下。”
贤妃自然不信,示意了左右,身边的人便上前质问跪在地上的宫女:“世子说得可对?莫不是你不知廉耻,主动勾引他?”
这宫女闻言,吓得哭得梨花带雨,直言是孙淳酒后无状欺辱她。
此话一出,正中了贤妃等人的下怀,扬言要带着孙淳去殿上找官家治罪。
孙淳却也不慌,指了指站在一旁恨不得成透明人的葛芫华道:“这位姑娘也是旁证,一起带上吧。”
葛芫华向来很少进宫,贤妃等人只当她不过是哪家不起眼的宗室女子,准了孙淳的要求。
谁知才走几步,孙淳便紧贴着越过葛芫华,在她耳边留下一个名字:“董明月”,却径自走到前头去了。
来到殿上,贤妃一步当先,先告了御状。官家大怒,直言先皇后弥留之际,将孙淳也托了他要好好教养,如今竟做出如此有违廉耻之事,让他如何对得起先后所托。
孙淳听了此言,却换了副模样,在殿上痛哭流泣:“ 姑姑爱臣,臣自然知晓。臣虽不才,向来只贪杯,却也自小受官家教养,知忠义廉耻,断然做不出贤妃娘娘所说的行径。方才不过是酒醉内急又找不到恭房,找个宫女引路而已。官家若不信,葛侍郎家的姑娘可为臣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