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芫华一路上被他抛下的那句“董明月”,乱了心神,如今被殿中众人凝视着,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她不自觉搜寻阿姐的身影,好不容易寻到,只见阿姐在座上从容地颔首示意。
于是她便定了定心,上前回道:“启禀官家,方才臣女在园子里,确实只见着这位宫人拉着世子,似要带他去什么地方。世子踉踉跄跄地,步子都走不稳,其他臣女却未见着。”
贤妃听了此话,正要发作。上座的官家却接过了话茬:“愈之,朕前几日方命你戒酒,你偏不听。你看,今日之事若不是静妃的妹妹为你作证,你又该如何自证呢?”
随即,官家便叫人重重发落了那个指证孙淳欺辱的宫人,又厚赏了葛芫华,这一场闹剧草草地落了幕。
听闻孙淳竟向葛芫华提起自己,明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在姐姐这里不打诳语,我这般连大门都轻易迈不得出的人,哪有机缘见到过什么卫国公世子。”
葛芫华听了,甚是懊恼。她原以为孙淳言及明月,必与她之间有些亲故,才在殿上帮了他一回。
早就听说这卫国公世子虽自小养在先皇后宫中,但近些年来放荡不拘。官家给他指的婚事,才成亲不过一载,夫人便病故了。
卫国公自太子被废后,便潜心修道,搬到了城外的山中住。国公府里更是无人管他,即便官家心中有愧,想给他再寻门亲事,一听是与他结亲,人家都是婉拒不已。
这一回被孙淳这般戏弄了,葛芫华自然咽不下这口气,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提。
且说如今世道还算太平,河清海宴,物阜人熙。这京城分着内外两城,城外有九厢十四坊,城内有八厢一百二十坊。她们要去的内城的惠风坊向来是城里繁华之处。
本朝节庆最重元宵。元宵前后各一日,城中各处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
宵禁解除,街巷的夜市更是人头攒动,游人都集聚在街边两廊下,观赏歌舞百戏。就连官家每年也要亲临宣德楼上观灯。
马车驶到街口,明月二人就听见葛空青在外头说话:“妹妹,明月姑娘,前面就是惠风坊了。夜里人多,马车怕是进不去了,请两位在此处下了吧。”
下了马车,只见街上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的,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每处都围成了圈,甚是热闹。
葛芫华早就按捺不住,一步当先走到前头。葛空青欲叫住她,又想起临行前妹妹的叮嘱“哥哥若是真对明月有意,今夜赏灯妹妹让你与明月二人独处诉下衷肠,可你务必莫轻慢了她。”
就在他这一迟疑之间,葛芫华带着丫头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明月方才在车里耽搁了会儿,一抬头就不见了葛芫华的身影。待对上葛空青那躲闪又无奈的眼神,她就明了怕是她先躲开,要给二人制造机会了。
街上拥挤,葛空青一直小心地护在左右,知道明月还未见识过城里的百戏,便又时不时地在一旁细说。
他
虽是个文官,倒也不是什么五体不勤,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对这些市井游戏,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又有学识底蕴,连个猴戏都能道出个渊源来。
明月在一旁听着津津有味,越发觉得与他相处倒也不错。
一行人走到一处卖花灯的摊位前,明月被其中一盏圆月状的花灯吸引了。
“姑娘,姑娘,这个花灯好看。你是明月,它也是明月。要么我们买了它吧。”沁芳在一旁也撺掇她。
不过还未等她开口,葛空青已掏钱买下了。
一盏花灯而已,明月也不扭捏,遂提起花灯,笑盈盈地道谢。
笑靥如花的脸庞掩映在朦胧的灯光下,葛空青不得不赞叹“灯下看美人,犹胜三分色”。
“快走,快走,官家和娘娘们上城楼观灯啦”。
不知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方才还井然有序的人流,刹那间便如潮水般涌动起来。
沁芳一开始还紧抓着明月的手臂,可两个弱女子根本挡不住汹涌的的人流,没一会儿就被挤开了。
更何况,一直守礼,与明月保持着距离的葛空青众人了。
等明月好不容易摆脱了人潮,在街角站下来时,早就不见了他们的身影。
“明月姑娘”。
正在明月魂悸魄动之时,行舟的声音如天籁之音,从天而下。
“明月姑娘,你怎是一个人在这里?你身边那个贪吃的小丫头呢?”行舟关切的问。
明月只好将被人潮挤散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只是她有些诧异,行舟又为何一个人在这里,难道赵如琢也在?
果不其然,行舟示意明月往身后看,“二爷与同僚刚吃完酒下楼,正好见着你一人在此,遂命我来问问。喏,他就站在那边。”
明月顺着他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见这孤寒的日子,赵如琢站在街对面,仍只着了鸦青色的袍子,外面也未穿件裘衣。
“瞧,放烟火啦。”
明月转身,只见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可此情此景原该与葛姐姐一道看的。谁料到……
明月又回头望向对面。赵如琢也望着她,他的脸在忽明忽灭的烟火中晦暗不明。
明月此时竟不知要移开视线,脑子里只有那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厢,赵如琢见对面的姑娘似是迷怔了,以为她是被方才的场面给吓到了。也难为她,难得出次门,就被挤散了,连发髻也被挤乱了。
貌美的姑娘孤身一人迷失在在大街上,免不得要惊慌失色。
思及此,赵如琢牵着马往对面走去。
直到他走到跟前,明月才收回了思绪,慌乱地见礼。可一低头,散开的发丝便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明月又惊又羞,忙整理发鬓。可手边也没称手的发梳,却是越忙越乱。
赵如琢倒是兴致地欣赏了美人理云鬓的模样,又不忍见她窘迫,便吩咐行舟:“你在前面带路,寻间脂粉店,让董姑娘梳理一下。”
行舟得了令,转头笑嘻嘻地往前头去了。
此时的街上,许是都去宣德楼下观瞻圣颜去了,人少了许多。两个人并排走在街上,刻意地离了一段距离。
明月原是想落后他几步的,可谁知她一慢,赵如琢也慢,像是在故意等她。
两人原也没什么交情,只是几次都得了赵如琢相助,明月不好冷场,便主动挑起话题:“二爷,今日未同府上老太太她们一起观灯吗?”
“我向来不爱这些,今夜有同僚生辰,便来一同庆贺。”
“哦,原来如此”。只这一句,明月又无话可说,不知又能说些什么。
谁知他倒先问了,“我方才在楼上见你与葛大郎在一处,今夜是他约了你?”
一想到,方才他推窗时只见对面街角,美人如花,一笑倾城,只可惜这笑容对着的是另外一个男子时,赵如琢胸中便有一股郁气。
“必然不是。”一听到赵如琢竟误会自己与葛空青元宵私会,明月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忙解释道:“是芫华姐姐邀我一起来的,可一下车便不见了她踪影。大郎君是陪我一道去找她。”
“我瞧着他方才还给你买了花灯,未婚男女,各自都还没有婚约,行事还是当更谨慎些”。
明月有些生气,还待分辩,却听行舟从前头跑回来,“二爷,明月姑娘,前头就有一家脂粉店,我问了掌柜的,二楼有专门给贵人们梳洗的梳娘。”
她不自觉搜寻阿姐的身影,好不容易寻到,只见阿姐在座上从容地颔首示意。
于是她便定了定心,上前回道:“启禀官家,方才臣女在园子里,确实只见着这位宫人拉着世子,似要带他去什么地方。世子踉踉跄跄地,步子都走不稳,其他臣女却未见着。”
贤妃听了此话,正要发作。上座的官家却接过了话茬:“愈之,朕前几日方命你戒酒,你偏不听。你看,今日之事若不是静妃的妹妹为你作证,你又该如何自证呢?”
随即,官家便叫人重重发落了那个指证孙淳欺辱的宫人,又厚赏了葛芫华,这一场闹剧草草地落了幕。
听闻孙淳竟向葛芫华提起自己,明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在姐姐这里不打诳语,我这般连大门都轻易迈不得出的人,哪有机缘见到过什么卫国公世子。”
葛芫华听了,甚是懊恼。她原以为孙淳言及明月,必与她之间有些亲故,才在殿上帮了他一回。
早就听说这卫国公世子虽自小养在先皇后宫中,但近些年来放荡不拘。官家给他指的婚事,才成亲不过一载,夫人便病故了。
卫国公自太子被废后,便潜心修道,搬到了城外的山中住。国公府里更是无人管他,即便官家心中有愧,想给他再寻门亲事,一听是与他结亲,人家都是婉拒不已。
这一回被孙淳这般戏弄了,葛芫华自然咽不下这口气,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提。
且说如今世道还算太平,河清海宴,物阜人熙。这京城分着内外两城,城外有九厢十四坊,城内有八厢一百二十坊。她们要去的内城的惠风坊向来是城里繁华之处。
本朝节庆最重元宵。元宵前后各一日,城中各处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
宵禁解除,街巷的夜市更是人头攒动,游人都集聚在街边两廊下,观赏歌舞百戏。就连官家每年也要亲临宣德楼上观灯。
马车驶到街口,明月二人就听见葛空青在外头说话:“妹妹,明月姑娘,前面就是惠风坊了。夜里人多,马车怕是进不去了,请两位在此处下了吧。”
下了马车,只见街上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的,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每处都围成了圈,甚是热闹。
葛芫华早就按捺不住,一步当先走到前头。葛空青欲叫住她,又想起临行前妹妹的叮嘱“哥哥若是真对明月有意,今夜赏灯妹妹让你与明月二人独处诉下衷肠,可你务必莫轻慢了她。”
就在他这一迟疑之间,葛芫华带着丫头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明月方才在车里耽搁了会儿,一抬头就不见了葛芫华的身影。待对上葛空青那躲闪又无奈的眼神,她就明了怕是她先躲开,要给二人制造机会了。
街上拥挤,葛空青一直小心地护在左右,知道明月还未见识过城里的百戏,便又时不时地在一旁细说。
他
虽是个文官,倒也不是什么五体不勤,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对这些市井游戏,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又有学识底蕴,连个猴戏都能道出个渊源来。
明月在一旁听着津津有味,越发觉得与他相处倒也不错。
一行人走到一处卖花灯的摊位前,明月被其中一盏圆月状的花灯吸引了。
“姑娘,姑娘,这个花灯好看。你是明月,它也是明月。要么我们买了它吧。”沁芳在一旁也撺掇她。
不过还未等她开口,葛空青已掏钱买下了。
一盏花灯而已,明月也不扭捏,遂提起花灯,笑盈盈地道谢。
笑靥如花的脸庞掩映在朦胧的灯光下,葛空青不得不赞叹“灯下看美人,犹胜三分色”。
“快走,快走,官家和娘娘们上城楼观灯啦”。
不知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方才还井然有序的人流,刹那间便如潮水般涌动起来。
沁芳一开始还紧抓着明月的手臂,可两个弱女子根本挡不住汹涌的的人流,没一会儿就被挤开了。
更何况,一直守礼,与明月保持着距离的葛空青众人了。
等明月好不容易摆脱了人潮,在街角站下来时,早就不见了他们的身影。
“明月姑娘”。
正在明月魂悸魄动之时,行舟的声音如天籁之音,从天而下。
“明月姑娘,你怎是一个人在这里?你身边那个贪吃的小丫头呢?”行舟关切的问。
明月只好将被人潮挤散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只是她有些诧异,行舟又为何一个人在这里,难道赵如琢也在?
果不其然,行舟示意明月往身后看,“二爷与同僚刚吃完酒下楼,正好见着你一人在此,遂命我来问问。喏,他就站在那边。”
明月顺着他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见这孤寒的日子,赵如琢站在街对面,仍只着了鸦青色的袍子,外面也未穿件裘衣。
“瞧,放烟火啦。”
明月转身,只见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可此情此景原该与葛姐姐一道看的。谁料到……
明月又回头望向对面。赵如琢也望着她,他的脸在忽明忽灭的烟火中晦暗不明。
明月此时竟不知要移开视线,脑子里只有那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厢,赵如琢见对面的姑娘似是迷怔了,以为她是被方才的场面给吓到了。也难为她,难得出次门,就被挤散了,连发髻也被挤乱了。
貌美的姑娘孤身一人迷失在在大街上,免不得要惊慌失色。
思及此,赵如琢牵着马往对面走去。
直到他走到跟前,明月才收回了思绪,慌乱地见礼。可一低头,散开的发丝便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明月又惊又羞,忙整理发鬓。可手边也没称手的发梳,却是越忙越乱。
赵如琢倒是兴致地欣赏了美人理云鬓的模样,又不忍见她窘迫,便吩咐行舟:“你在前面带路,寻间脂粉店,让董姑娘梳理一下。”
行舟得了令,转头笑嘻嘻地往前头去了。
此时的街上,许是都去宣德楼下观瞻圣颜去了,人少了许多。两个人并排走在街上,刻意地离了一段距离。
明月原是想落后他几步的,可谁知她一慢,赵如琢也慢,像是在故意等她。
两人原也没什么交情,只是几次都得了赵如琢相助,明月不好冷场,便主动挑起话题:“二爷,今日未同府上老太太她们一起观灯吗?”
“我向来不爱这些,今夜有同僚生辰,便来一同庆贺。”
“哦,原来如此”。只这一句,明月又无话可说,不知又能说些什么。
谁知他倒先问了,“我方才在楼上见你与葛大郎在一处,今夜是他约了你?”
一想到,方才他推窗时只见对面街角,美人如花,一笑倾城,只可惜这笑容对着的是另外一个男子时,赵如琢胸中便有一股郁气。
“必然不是。”一听到赵如琢竟误会自己与葛空青元宵私会,明月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忙解释道:“是芫华姐姐邀我一起来的,可一下车便不见了她踪影。大郎君是陪我一道去找她。”
“我瞧着他方才还给你买了花灯,未婚男女,各自都还没有婚约,行事还是当更谨慎些”。
明月有些生气,还待分辩,却听行舟从前头跑回来,“二爷,明月姑娘,前头就有一家脂粉店,我问了掌柜的,二楼有专门给贵人们梳洗的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