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六年伐韩。
秦王政十七年,华阳太后病重。
当年杀伐果断的妇人此刻已经满头银发、神色倦怠,她静静地窝在床上,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皱纹,双目紧紧地闭着,气息微弱,嘴唇动了动似乎在说些什么。
芈元握着她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伏到她面前,只听见微弱的声音念念有词,断断续续地,“东,东出,先王,大王——”
芈元闻言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只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小心翼翼地拂过她苍老的面颊。
她看着昏迷不醒却又心有执念的华阳太后有些恍惚,仿佛一瞬间就回到十数年前,她初次见到华阳太后时的情景。那时她还年轻、精神矍铄,一双眼睛既精明又野心勃勃,瞬息间便定人生死,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当年为了王位、为了芈姓,她从不客气。芈元曾经怨恨过她,可事到如今,她却不知作何感想。
这样一个女人,这一生得到了什么呢?临终前的念想,是她毕生所愿,亦或者只是遵守承诺?当真如此心甘情愿吗?
芈元愣神中,宫人传来消息秦王来了。
她往后挪了挪,跪在一旁。
秦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临近时,他有些踉跄,似乎也没有预料到这位全力支持他的祖母竟已经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局面。他撩开衣摆跪坐窗前,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轻声道:“祖母。”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半晌,华阳太后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眼神迷离,许久,她才将眼神定格在秦王身上,片刻后,她认出了眼前人,微微扯起嘴角。她太虚弱了,只是笑笑便让她精疲力尽。
秦王耐心地跪坐在她面前,静静地候着。
许久,华阳太后才重新打起精神,她慈爱地看着眼前的人,又挪动脖子,看了看跪在一旁的芈元,道,“大王来了。”她见秦王神色哀伤,劝慰着,“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大王不必难过。”她缓了口气,才慢悠悠地开口,“秦剑既已东出,便绝无半点收回的可能。前路坎坷崎岖,大王不要半途而废。”
“是,孙儿明白。”
“历代先君毕生所愿,可惜,他们都看不到了。若当真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先王必定心怀感慰。只是,若当真又那一日,我亦是看不到了。”她仰面躺着,眼中带着些许的不甘,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当年,先王临终交代我的事情,我到底是没有辜负,如此我也就放心了。”说完这句话仿佛耗完她所有的心神一般,她开始大口喘气,眼神中带着释然,眼中的神采也渐渐黯淡。
见此情状殿内的宫人无一不伤怀,暗自垂泪。
唯独芈元呆愣愣地跪坐在一旁。
片刻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华阳太后突然挣扎起来,秦王愣怔着去搀扶她,芈元也如梦初醒,匆匆围过去。
华阳太后倚靠一旁,不停地咳嗽着,喘着粗气,手却拉着芈元。
待她平静下来,芈元轻声开口询问,“您可有事要交代孙儿?”
她低垂这头,看不清表情,只能听见她的声音,华阳太后愣怔片刻,突然感伤起来,这个孩子永远都是这样,这样低垂头颅,一副恭顺的模样。自那夜过后,再没有往日的厉色了,仿佛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块鹅卵石。她看着她,眼泪不自觉便垂了下来。
安漓见状遣散了屋内的宫人。
华阳太后仔仔细细地看着她,打量地时间太长了,长到让芈元觉得诧异,她才抬起头来,却见秦王也顺着华阳太后的眼神一起看过来。
“您,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她轻声问道。
“我要走了。”华阳太后开口道。
芈元闻言,眼睑湿润,低下了头。
“抬起头来。”芈元睫毛微微颤了颤,没有动作,“把头抬起来,不要低着。”华阳太后突然提高声音,语气急促。
芈元抬头看着她,她刚抬起头,华阳太后突如其来朝她扇过一巴掌,芈元惊诧之余却发现,那只手轻轻地落在她的脸颊上,带着怜惜与悔恨抚摸着她的脸,“你这个孩子啊。”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认命一般,“早知如此,就不该让你到咸阳来。”
她的手落在芈元的发顶上,重重地按了按,她有些绝望地闭上了眼,老泪纵横,“我若是走了,你该怎么办呢?”
“孙儿并未孑然一身,有丈夫、儿子与兄长——”
芈元的话被华阳太后的冷笑声打断,“来日见到你父王也是如此说吗?当年熊完离世,恰逢时局动荡不安,不让你——”
“父王早就不记得我了。”芈元深吸一口气仓促打断了华阳太后的话,华阳太后惊愕地瞪大了眼,芈元红着眼眶,“当年离开郢都的时候,妾便知晓,此去,父女此生不会再见。如今,妾是秦国妇,知晓自己的职责,亦从未有过背弃秦国的念头,您尽可放心。”
此言一出,华阳太后哀伤之意更甚,连秦王都带着几分的诧异。
“在你心中,怨恨我至此?”华阳太后问道,“连临终叮嘱都觉得我在逼迫你?”
芈元抬起头望着她,毫不退让,“当年,您确实不该让妾入秦国。芈姓女子多聪慧,而妾是其中最愚钝的那个!”
话音刚落,一巴掌便落在了她的脸上,这巴掌力道不轻,将她的脸打偏过去,可身子却笔直地跪在原地。
她猛地喘着气,哆嗦着手指指着芈元,“你,你——”她换了好几口气,才平复下来,“你的父亲、你的兄长总是要离你而去的,此生,秦国才是你的家。秦王与你才是这世上最亲密的亲人,记住没有?”
芈元红着眼眶,任由眼泪在脸上肆无忌惮地淌着。
“你自幼聪慧乖觉,可有时总是离经叛道,行事肆无忌惮,丝毫不顾及后果。”她顿了顿,言辞激烈,“你的父亲没了,长兄成了家,其余兄长远在千里之外,如今,连我也要走了,往后的日子只能将你托付大王,不要任性,记住没有?”她说到最后,软了语气,一副哀求的模样。
而后她去拉秦王的手,将二人的手紧紧拢在一起,祈求着,“这个孩子时有乖张任性,可却是最乖巧恭顺的孩子。大王念及她身无依傍,又与大王多年夫妻,多多怜惜。男子尚且能建功立业,女子却也只能依傍丈夫了。”
“祖母的话,孙儿都记在心里。”秦王点点头。
“父王走了,大祭司走了,俞嬷嬷走了,如今连您都要走了,当真要舍下我一个人吗?”她泪眼婆娑地望着她,突然泣不成声起来,“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她似乎有些崩溃。
华阳太后掩面而泣,“傻孩子,你怎会没有亲人呢,大王就是你的亲人啊。”她将芈元搂进怀中,秦王静静地退到一边,她轻轻拍着芈元的后背,芈元依在她的怀里默默流泪,“楚国很好,秦国也不差,不是吗?这里都是你的亲人啊,你的丈夫,你的儿子都在这里,未来扶苏成家立业,你会有更多的亲人。不要害怕,也不必害怕。当年我不该送你去故都,孤身一人多年哪里还记得什么亲人族人,受了苦遭了罪谁都不知道。我们阿元是这世上最坚韧的孩子,即便姑母离开了,阿元也能好好活着。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大王,照顾好扶苏,不要害怕。”
“姑母有些累了,是时候该走了。”她的声音越来越虚弱,拍打芈元的手也渐渐力不从心了,“先王的嘱托我完成了,秦剑东出我看见了,我也总算能歇一歇了。阿元,你扶姑母躺下来吧。”
芈元从她的怀里出来,将她轻轻地扶着躺下。
此时华阳太后的眼神涣散,整张脸也渐渐没了神采,双手无力地摆在床上,喃喃自语,“方才做了个梦,梦见了父王与母亲,他们来接我了,我该走了——楚国、郢都、楚——”声音渐渐微弱直至消失,脸上带着满足而惬意的笑,轻而易举击垮了芈元的心。
她伏在华阳太后的身上,泣不成声。
秦王看着床上的人渐渐失去生机,缓缓走过来跪在芈元身侧,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沉默地看着她们。
华阳太后丧仪结束后,芈元一病不起,终日缠绵病榻,仿佛华阳太后带走了她所有的生机一般。她仿佛一朵干涸的花,既不愿意吸收水分,也不愿意让旁人灌溉,只任由自己慢慢枯萎着。
仅仅小半个月,她已经形容枯槁,头发也枯黄起来,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瘦弱不堪一握的手腕毫无生机地瘫在床上,两颊甚至已经深深凹陷进去,一丝一毫往日的神采都看不见。
漾漾难以置信地捂住嘴,“怎么会这样?这些日子为何不告知大王亦或昌平君?”
“王后殿下不愿见人,大王忙于政务,昌平君亦是。”安歌很是担忧,却无计可施。
“亦是?昌平君身为长兄,竟弃妹不顾?我去找他。”说完扭头便往外走。
“夫人,夫人……”安歌慌忙追出去,声音渐渐小了起来。
离歌红着眼眶默默地为她润湿嘴唇。
秦王政十七年,华阳太后病重。
当年杀伐果断的妇人此刻已经满头银发、神色倦怠,她静静地窝在床上,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皱纹,双目紧紧地闭着,气息微弱,嘴唇动了动似乎在说些什么。
芈元握着她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伏到她面前,只听见微弱的声音念念有词,断断续续地,“东,东出,先王,大王——”
芈元闻言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只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小心翼翼地拂过她苍老的面颊。
她看着昏迷不醒却又心有执念的华阳太后有些恍惚,仿佛一瞬间就回到十数年前,她初次见到华阳太后时的情景。那时她还年轻、精神矍铄,一双眼睛既精明又野心勃勃,瞬息间便定人生死,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当年为了王位、为了芈姓,她从不客气。芈元曾经怨恨过她,可事到如今,她却不知作何感想。
这样一个女人,这一生得到了什么呢?临终前的念想,是她毕生所愿,亦或者只是遵守承诺?当真如此心甘情愿吗?
芈元愣神中,宫人传来消息秦王来了。
她往后挪了挪,跪在一旁。
秦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临近时,他有些踉跄,似乎也没有预料到这位全力支持他的祖母竟已经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局面。他撩开衣摆跪坐窗前,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轻声道:“祖母。”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半晌,华阳太后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眼神迷离,许久,她才将眼神定格在秦王身上,片刻后,她认出了眼前人,微微扯起嘴角。她太虚弱了,只是笑笑便让她精疲力尽。
秦王耐心地跪坐在她面前,静静地候着。
许久,华阳太后才重新打起精神,她慈爱地看着眼前的人,又挪动脖子,看了看跪在一旁的芈元,道,“大王来了。”她见秦王神色哀伤,劝慰着,“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大王不必难过。”她缓了口气,才慢悠悠地开口,“秦剑既已东出,便绝无半点收回的可能。前路坎坷崎岖,大王不要半途而废。”
“是,孙儿明白。”
“历代先君毕生所愿,可惜,他们都看不到了。若当真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先王必定心怀感慰。只是,若当真又那一日,我亦是看不到了。”她仰面躺着,眼中带着些许的不甘,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当年,先王临终交代我的事情,我到底是没有辜负,如此我也就放心了。”说完这句话仿佛耗完她所有的心神一般,她开始大口喘气,眼神中带着释然,眼中的神采也渐渐黯淡。
见此情状殿内的宫人无一不伤怀,暗自垂泪。
唯独芈元呆愣愣地跪坐在一旁。
片刻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华阳太后突然挣扎起来,秦王愣怔着去搀扶她,芈元也如梦初醒,匆匆围过去。
华阳太后倚靠一旁,不停地咳嗽着,喘着粗气,手却拉着芈元。
待她平静下来,芈元轻声开口询问,“您可有事要交代孙儿?”
她低垂这头,看不清表情,只能听见她的声音,华阳太后愣怔片刻,突然感伤起来,这个孩子永远都是这样,这样低垂头颅,一副恭顺的模样。自那夜过后,再没有往日的厉色了,仿佛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块鹅卵石。她看着她,眼泪不自觉便垂了下来。
安漓见状遣散了屋内的宫人。
华阳太后仔仔细细地看着她,打量地时间太长了,长到让芈元觉得诧异,她才抬起头来,却见秦王也顺着华阳太后的眼神一起看过来。
“您,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她轻声问道。
“我要走了。”华阳太后开口道。
芈元闻言,眼睑湿润,低下了头。
“抬起头来。”芈元睫毛微微颤了颤,没有动作,“把头抬起来,不要低着。”华阳太后突然提高声音,语气急促。
芈元抬头看着她,她刚抬起头,华阳太后突如其来朝她扇过一巴掌,芈元惊诧之余却发现,那只手轻轻地落在她的脸颊上,带着怜惜与悔恨抚摸着她的脸,“你这个孩子啊。”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认命一般,“早知如此,就不该让你到咸阳来。”
她的手落在芈元的发顶上,重重地按了按,她有些绝望地闭上了眼,老泪纵横,“我若是走了,你该怎么办呢?”
“孙儿并未孑然一身,有丈夫、儿子与兄长——”
芈元的话被华阳太后的冷笑声打断,“来日见到你父王也是如此说吗?当年熊完离世,恰逢时局动荡不安,不让你——”
“父王早就不记得我了。”芈元深吸一口气仓促打断了华阳太后的话,华阳太后惊愕地瞪大了眼,芈元红着眼眶,“当年离开郢都的时候,妾便知晓,此去,父女此生不会再见。如今,妾是秦国妇,知晓自己的职责,亦从未有过背弃秦国的念头,您尽可放心。”
此言一出,华阳太后哀伤之意更甚,连秦王都带着几分的诧异。
“在你心中,怨恨我至此?”华阳太后问道,“连临终叮嘱都觉得我在逼迫你?”
芈元抬起头望着她,毫不退让,“当年,您确实不该让妾入秦国。芈姓女子多聪慧,而妾是其中最愚钝的那个!”
话音刚落,一巴掌便落在了她的脸上,这巴掌力道不轻,将她的脸打偏过去,可身子却笔直地跪在原地。
她猛地喘着气,哆嗦着手指指着芈元,“你,你——”她换了好几口气,才平复下来,“你的父亲、你的兄长总是要离你而去的,此生,秦国才是你的家。秦王与你才是这世上最亲密的亲人,记住没有?”
芈元红着眼眶,任由眼泪在脸上肆无忌惮地淌着。
“你自幼聪慧乖觉,可有时总是离经叛道,行事肆无忌惮,丝毫不顾及后果。”她顿了顿,言辞激烈,“你的父亲没了,长兄成了家,其余兄长远在千里之外,如今,连我也要走了,往后的日子只能将你托付大王,不要任性,记住没有?”她说到最后,软了语气,一副哀求的模样。
而后她去拉秦王的手,将二人的手紧紧拢在一起,祈求着,“这个孩子时有乖张任性,可却是最乖巧恭顺的孩子。大王念及她身无依傍,又与大王多年夫妻,多多怜惜。男子尚且能建功立业,女子却也只能依傍丈夫了。”
“祖母的话,孙儿都记在心里。”秦王点点头。
“父王走了,大祭司走了,俞嬷嬷走了,如今连您都要走了,当真要舍下我一个人吗?”她泪眼婆娑地望着她,突然泣不成声起来,“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她似乎有些崩溃。
华阳太后掩面而泣,“傻孩子,你怎会没有亲人呢,大王就是你的亲人啊。”她将芈元搂进怀中,秦王静静地退到一边,她轻轻拍着芈元的后背,芈元依在她的怀里默默流泪,“楚国很好,秦国也不差,不是吗?这里都是你的亲人啊,你的丈夫,你的儿子都在这里,未来扶苏成家立业,你会有更多的亲人。不要害怕,也不必害怕。当年我不该送你去故都,孤身一人多年哪里还记得什么亲人族人,受了苦遭了罪谁都不知道。我们阿元是这世上最坚韧的孩子,即便姑母离开了,阿元也能好好活着。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大王,照顾好扶苏,不要害怕。”
“姑母有些累了,是时候该走了。”她的声音越来越虚弱,拍打芈元的手也渐渐力不从心了,“先王的嘱托我完成了,秦剑东出我看见了,我也总算能歇一歇了。阿元,你扶姑母躺下来吧。”
芈元从她的怀里出来,将她轻轻地扶着躺下。
此时华阳太后的眼神涣散,整张脸也渐渐没了神采,双手无力地摆在床上,喃喃自语,“方才做了个梦,梦见了父王与母亲,他们来接我了,我该走了——楚国、郢都、楚——”声音渐渐微弱直至消失,脸上带着满足而惬意的笑,轻而易举击垮了芈元的心。
她伏在华阳太后的身上,泣不成声。
秦王看着床上的人渐渐失去生机,缓缓走过来跪在芈元身侧,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沉默地看着她们。
华阳太后丧仪结束后,芈元一病不起,终日缠绵病榻,仿佛华阳太后带走了她所有的生机一般。她仿佛一朵干涸的花,既不愿意吸收水分,也不愿意让旁人灌溉,只任由自己慢慢枯萎着。
仅仅小半个月,她已经形容枯槁,头发也枯黄起来,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瘦弱不堪一握的手腕毫无生机地瘫在床上,两颊甚至已经深深凹陷进去,一丝一毫往日的神采都看不见。
漾漾难以置信地捂住嘴,“怎么会这样?这些日子为何不告知大王亦或昌平君?”
“王后殿下不愿见人,大王忙于政务,昌平君亦是。”安歌很是担忧,却无计可施。
“亦是?昌平君身为长兄,竟弃妹不顾?我去找他。”说完扭头便往外走。
“夫人,夫人……”安歌慌忙追出去,声音渐渐小了起来。
离歌红着眼眶默默地为她润湿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