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风带着冬日的余韵,温和又寒凉,屋内的帐子随风而起,无所依托无助极了。
殿内安静,落针可闻,偌大的宫室,如今除了这对夫妇,再无旁人。
《周易》载“夫妇为人伦之首”。
如今整个秦国最尊贵的夫妇对峙而坐,一人神情哀伤不能自已,泪流满面;一人冷静自持,静坐一旁。这二人仿佛身处异地,悲欢喜乐从不相通。
眼泪从眼眶滑落,顺着脸颊沾湿衣襟,即便心中孤苦彷徨又备受煎熬,可是她也仅仅是坐在原地默默垂泪。
“虞叔与虞公——”他停顿片刻,“寡人说过,一切与王后无关。”
秦王的话语总是漫不经心又轻飘飘,可落在芈元的心中却似千斤重,她的眼泪奔腾而出,“与我无关?”她喃喃自语着,“这句话,父王说过,长兄说过,如今,大王也如此说。可分明背井离乡的是我,远嫁异国的是我,要担国之大责的是我,分明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可你们为何都说与我无关?”她的情绪无法自控,泣不成声地控诉着。
她带着些许的怨恨望着高高在上的秦王,“你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我,我从来都不是作为一个人活在你身边。我只是,”她深吸一口,她一时间无法形容,脑中空白,神情也凝滞了,许久才认命般,“只是你衣裳上的一朵绣花而已。所以,楚国覆不覆亡与我没有关系,芈姓造不造反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此时此刻她终究是妥协了,这是她自出生起便安排好的一生。
远嫁、成婚生子,然后,她的一生戛然而止。
“我此生最大的价值,便是远嫁与生子。从此以后,芈元就已经死去了。活着的,是谁呢?”她心中充满了疑惑,想要寻求答案,可这么多年,没有人告诉她答案。
许久,秦王才慢慢开口,他有些不解,“寡人记得王后一向少言。”
她抬起头,双眼噙着泪,同样不解地看着他,“我不是天性少言,而是没人与我说话。我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身边围着的都是你们的人,他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盯着我。”她似乎有些喘不上气,“我不能大喜,我不能大悲,我必须规行矩步、进退得体,不是一天,不是一年,是一生。”说起这个词时,她眼中带着无尽的恐惧,“秦王知道一生有多长吗?”
“人生在世,百载光阴,可我却觉得难熬极了。”她哽咽着,“秦王有宏图大志,只会觉得光阴匆匆弹指一挥间,百载岁月不够施展抱负。而我却如惊弓之鸟,片刻不得安宁,即便一日光阴也犹如一世,整日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被人生拉硬拽捆在一起,彼此痛苦,可我们终究是不一样的。秦王雄心壮志,身旁又有志同道合的臣子,我呢?”
她细细说着,竟觉得这数十年的光阴简直可笑,“我是楚国的公主,秦国的王后,长公子的生母,多煊赫的身份啊,可没有一个是我自己。”她自嘲地轻笑一声,“我的身份不停转变,一如当年辗转颠沛。我从出生起,便从一座宫殿搬到另一座宫殿,然后再搬到别的宫殿,最后,埋进地宫。”她有气无力地看向秦王,“秦王的地宫,是我最终的归途,是我这一生尊荣的象征。”她说着说着,便轻笑起来,夹着泪,“世人书写史书,亦或后代子孙祭奠,我依然是你的附属,是你赫赫一生中微不足道的附属,我没有名字,只有身份。”她突然笑了起来,带着绝望地、可笑地悲凉。
“王后——”
“不要叫我王后,我不是王后!”她突然情绪暴戾,一改往日的温和,声嘶力竭地打断了她的话,“我是个人!我是个和你一样,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呐!”她绝望地歪坐一旁,抬起头,只能看见一如既往冷静的丈夫,她害怕慌乱地摆着手,“不要这样看着我,不要这样看着我,不要这样看着我……”她崩溃哭泣,“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妾四岁时便离开了楚国,及笄之年嫁于大王成为王后。妾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妾如坐针毡。”她擦干了眼泪,“没有人比妾更清楚,妾是如何坐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她说完这一切仿佛抽干了自己所有的精神,整个人都灰败起来,她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慢慢地将它举起,放在眼前仔仔细细地打量,“大王看看这双手,早就鲜血淋漓了。”她眼神中带着厌恶,“这些年,为了活着,或者说,为了尊贵的活着,妾也曾曲意迎合,冷眼旁观他人的生死,亦或决定旁人的生死。我自出生起,便靠着夺人性命活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我的母亲。可我活了这些年,夺了这么多性命,竟不知活成了什么样子。”
她撑着手,缓缓站起身,踉跄几步,“我的亲族需要我笼络权势,以图富贵永存;我的丈夫希望我安分守己,乖巧地待在后宫抚育子嗣;而本该由我自己掌控的、属于我的身体、思想、意识,我却不能插手,我必须服从、顺服,顺服所有人,除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要走什么路,我不能选择,也不能决定。我这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安排里,而这些人,竟然是我的骨肉至亲。”她冷笑一声,“你们要求我顾全大局,而这些所谓的大局里根本没有我。我是公主,我要为国尽忠;我是王后,我要辅佐丈夫;我是母亲,我要照顾孩子。这分明都是我的分内之职,可我为什么会觉得不甘呢?”
她回头望着秦王,眼神布满了不解与疑惑。
秦王沉默地看着她,“国之大事与王后无关。扶苏年幼,王后当尽人母之责。”
芈元听完转身面对着他,眼中带着桀骜,铿锵有力地道:“作为妻子和母亲,秦王,没有资格指责我。”她微微抬起下颌,带着一股傲气,“我从未背叛我的丈夫和儿子。”
“那王后今日前来所谓何事?”秦王正襟危坐地看着她。
芈元怔怔地看了他许久,当最后一丝桀骜消失在她眼底时,取而代之的是恳求。她深吸一口气,身量笔直地跪了下去,“可我终归是楚国的公主。”她认命了,然后伏跪在地,“请秦王仁慈,来日覆灭楚国,放我臣民一条活路。”她带着卑微的祈求,以额触地,“来日国破,楚人必受栽秧。他们的一生辛劳却因王室无能而化为乌有,加之亡国破家,其中酸苦无人能体会。秦王旨在亡楚国王公,不要使楚地百姓遭难。如此,也算景阳尽力了,来日见到他们也不至于羞愧难当。只是,见到父王,我定要问上一句,这些年,女儿可为国尽忠、为父尽孝了?”
“此事应当由楚王室向寡人请降。”
芈元强忍着泪,大声喊道:“因为昌平君回不来了。”说完,她身体一软,瘫在地上,“从踏出咸阳的那一刻起,秦国,就没想让他活着回来。我什么都知道,可我什么都不能说,我不能说。”她捂着脸,“楚国会亡,昌平君会死,咸阳的芈姓无一幸免,我都知道,我都知道。”
“杀了寡人不是更快?”秦王紧盯着她。
芈元仓皇抬头看他,脸上挂满了泪。
“不过王后不会伤害寡人。”他的身体突然向前一倾,双手飞快地钳住芈元的手,然后手一转,从她的袖中摸出一把短剑,“你若要杀寡人有的是机会。既然你没有,今日一切寡人便当从未听过。回长秋宫去吧。”说完便慢慢放开她的手。
谁料芈元却反抓住他的手,“大王的心坚如磐石、冷若寒冰,即便是这世上最烈的火都捂不热、暖不化。你会是这天下的王,却从来不是我的丈夫。”
“你永远都是寡人的王后。”
这句话仿佛判了她死刑一般,她轻轻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我不要。”
“我不是,我是我自己,我是芈元。”她缓缓松开秦王的手,从他的手中拿走那把短剑,她将短剑握在手中,轻轻拔出一点,欣赏着它,嘴角带着点笑意,“楚国注定会亡,我注定死路一条。我死后,众人依旧议论纷纷:有人夸我有风骨,赞我一句性情刚烈为国尽忠;有笑我不知好歹,无上尊荣弃之不要;或也有谩骂之声,骂我抛夫弃子……我活了这么多年,活着的时候要受人指指点点。我不想死后还要被人从书中拖出来、从坟里刨出来,再对着我,或评头论足,或指指点点。我这辈子都出不去了,难道还要被困在这方寸的竹简上,留给后人尽情地咀嚼吗?我不要作为你的陪衬活在你的人生里,我要走得干干净净。”
她将短剑收进剑鞘中,扶着小几缓缓站起身,“秦王与我夫妻一场,念在你我仅剩的情分上,今日便离绝罢。我死后,一不入嬴姓宗谱;二不进嬴姓王陵;三不与你秦王政以夫妻相称。你我没有关系,也不曾见过。”她带着满足且惬意的笑,“我的一生结束了,秦王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山高路远,一路珍重。”
说完,她擦去脸上残余的泪痕,轻轻松松、如释重负一般地朝外走去,“我该走啦。”
殿内安静,落针可闻,偌大的宫室,如今除了这对夫妇,再无旁人。
《周易》载“夫妇为人伦之首”。
如今整个秦国最尊贵的夫妇对峙而坐,一人神情哀伤不能自已,泪流满面;一人冷静自持,静坐一旁。这二人仿佛身处异地,悲欢喜乐从不相通。
眼泪从眼眶滑落,顺着脸颊沾湿衣襟,即便心中孤苦彷徨又备受煎熬,可是她也仅仅是坐在原地默默垂泪。
“虞叔与虞公——”他停顿片刻,“寡人说过,一切与王后无关。”
秦王的话语总是漫不经心又轻飘飘,可落在芈元的心中却似千斤重,她的眼泪奔腾而出,“与我无关?”她喃喃自语着,“这句话,父王说过,长兄说过,如今,大王也如此说。可分明背井离乡的是我,远嫁异国的是我,要担国之大责的是我,分明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可你们为何都说与我无关?”她的情绪无法自控,泣不成声地控诉着。
她带着些许的怨恨望着高高在上的秦王,“你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我,我从来都不是作为一个人活在你身边。我只是,”她深吸一口,她一时间无法形容,脑中空白,神情也凝滞了,许久才认命般,“只是你衣裳上的一朵绣花而已。所以,楚国覆不覆亡与我没有关系,芈姓造不造反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此时此刻她终究是妥协了,这是她自出生起便安排好的一生。
远嫁、成婚生子,然后,她的一生戛然而止。
“我此生最大的价值,便是远嫁与生子。从此以后,芈元就已经死去了。活着的,是谁呢?”她心中充满了疑惑,想要寻求答案,可这么多年,没有人告诉她答案。
许久,秦王才慢慢开口,他有些不解,“寡人记得王后一向少言。”
她抬起头,双眼噙着泪,同样不解地看着他,“我不是天性少言,而是没人与我说话。我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身边围着的都是你们的人,他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盯着我。”她似乎有些喘不上气,“我不能大喜,我不能大悲,我必须规行矩步、进退得体,不是一天,不是一年,是一生。”说起这个词时,她眼中带着无尽的恐惧,“秦王知道一生有多长吗?”
“人生在世,百载光阴,可我却觉得难熬极了。”她哽咽着,“秦王有宏图大志,只会觉得光阴匆匆弹指一挥间,百载岁月不够施展抱负。而我却如惊弓之鸟,片刻不得安宁,即便一日光阴也犹如一世,整日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被人生拉硬拽捆在一起,彼此痛苦,可我们终究是不一样的。秦王雄心壮志,身旁又有志同道合的臣子,我呢?”
她细细说着,竟觉得这数十年的光阴简直可笑,“我是楚国的公主,秦国的王后,长公子的生母,多煊赫的身份啊,可没有一个是我自己。”她自嘲地轻笑一声,“我的身份不停转变,一如当年辗转颠沛。我从出生起,便从一座宫殿搬到另一座宫殿,然后再搬到别的宫殿,最后,埋进地宫。”她有气无力地看向秦王,“秦王的地宫,是我最终的归途,是我这一生尊荣的象征。”她说着说着,便轻笑起来,夹着泪,“世人书写史书,亦或后代子孙祭奠,我依然是你的附属,是你赫赫一生中微不足道的附属,我没有名字,只有身份。”她突然笑了起来,带着绝望地、可笑地悲凉。
“王后——”
“不要叫我王后,我不是王后!”她突然情绪暴戾,一改往日的温和,声嘶力竭地打断了她的话,“我是个人!我是个和你一样,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呐!”她绝望地歪坐一旁,抬起头,只能看见一如既往冷静的丈夫,她害怕慌乱地摆着手,“不要这样看着我,不要这样看着我,不要这样看着我……”她崩溃哭泣,“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妾四岁时便离开了楚国,及笄之年嫁于大王成为王后。妾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妾如坐针毡。”她擦干了眼泪,“没有人比妾更清楚,妾是如何坐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她说完这一切仿佛抽干了自己所有的精神,整个人都灰败起来,她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慢慢地将它举起,放在眼前仔仔细细地打量,“大王看看这双手,早就鲜血淋漓了。”她眼神中带着厌恶,“这些年,为了活着,或者说,为了尊贵的活着,妾也曾曲意迎合,冷眼旁观他人的生死,亦或决定旁人的生死。我自出生起,便靠着夺人性命活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我的母亲。可我活了这些年,夺了这么多性命,竟不知活成了什么样子。”
她撑着手,缓缓站起身,踉跄几步,“我的亲族需要我笼络权势,以图富贵永存;我的丈夫希望我安分守己,乖巧地待在后宫抚育子嗣;而本该由我自己掌控的、属于我的身体、思想、意识,我却不能插手,我必须服从、顺服,顺服所有人,除了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要走什么路,我不能选择,也不能决定。我这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安排里,而这些人,竟然是我的骨肉至亲。”她冷笑一声,“你们要求我顾全大局,而这些所谓的大局里根本没有我。我是公主,我要为国尽忠;我是王后,我要辅佐丈夫;我是母亲,我要照顾孩子。这分明都是我的分内之职,可我为什么会觉得不甘呢?”
她回头望着秦王,眼神布满了不解与疑惑。
秦王沉默地看着她,“国之大事与王后无关。扶苏年幼,王后当尽人母之责。”
芈元听完转身面对着他,眼中带着桀骜,铿锵有力地道:“作为妻子和母亲,秦王,没有资格指责我。”她微微抬起下颌,带着一股傲气,“我从未背叛我的丈夫和儿子。”
“那王后今日前来所谓何事?”秦王正襟危坐地看着她。
芈元怔怔地看了他许久,当最后一丝桀骜消失在她眼底时,取而代之的是恳求。她深吸一口气,身量笔直地跪了下去,“可我终归是楚国的公主。”她认命了,然后伏跪在地,“请秦王仁慈,来日覆灭楚国,放我臣民一条活路。”她带着卑微的祈求,以额触地,“来日国破,楚人必受栽秧。他们的一生辛劳却因王室无能而化为乌有,加之亡国破家,其中酸苦无人能体会。秦王旨在亡楚国王公,不要使楚地百姓遭难。如此,也算景阳尽力了,来日见到他们也不至于羞愧难当。只是,见到父王,我定要问上一句,这些年,女儿可为国尽忠、为父尽孝了?”
“此事应当由楚王室向寡人请降。”
芈元强忍着泪,大声喊道:“因为昌平君回不来了。”说完,她身体一软,瘫在地上,“从踏出咸阳的那一刻起,秦国,就没想让他活着回来。我什么都知道,可我什么都不能说,我不能说。”她捂着脸,“楚国会亡,昌平君会死,咸阳的芈姓无一幸免,我都知道,我都知道。”
“杀了寡人不是更快?”秦王紧盯着她。
芈元仓皇抬头看他,脸上挂满了泪。
“不过王后不会伤害寡人。”他的身体突然向前一倾,双手飞快地钳住芈元的手,然后手一转,从她的袖中摸出一把短剑,“你若要杀寡人有的是机会。既然你没有,今日一切寡人便当从未听过。回长秋宫去吧。”说完便慢慢放开她的手。
谁料芈元却反抓住他的手,“大王的心坚如磐石、冷若寒冰,即便是这世上最烈的火都捂不热、暖不化。你会是这天下的王,却从来不是我的丈夫。”
“你永远都是寡人的王后。”
这句话仿佛判了她死刑一般,她轻轻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我不要。”
“我不是,我是我自己,我是芈元。”她缓缓松开秦王的手,从他的手中拿走那把短剑,她将短剑握在手中,轻轻拔出一点,欣赏着它,嘴角带着点笑意,“楚国注定会亡,我注定死路一条。我死后,众人依旧议论纷纷:有人夸我有风骨,赞我一句性情刚烈为国尽忠;有笑我不知好歹,无上尊荣弃之不要;或也有谩骂之声,骂我抛夫弃子……我活了这么多年,活着的时候要受人指指点点。我不想死后还要被人从书中拖出来、从坟里刨出来,再对着我,或评头论足,或指指点点。我这辈子都出不去了,难道还要被困在这方寸的竹简上,留给后人尽情地咀嚼吗?我不要作为你的陪衬活在你的人生里,我要走得干干净净。”
她将短剑收进剑鞘中,扶着小几缓缓站起身,“秦王与我夫妻一场,念在你我仅剩的情分上,今日便离绝罢。我死后,一不入嬴姓宗谱;二不进嬴姓王陵;三不与你秦王政以夫妻相称。你我没有关系,也不曾见过。”她带着满足且惬意的笑,“我的一生结束了,秦王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山高路远,一路珍重。”
说完,她擦去脸上残余的泪痕,轻轻松松、如释重负一般地朝外走去,“我该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