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鸢咕噜灌完水,咳了几声,振奋道:“你们怎么都猜不到,今年的新科状元徐微,是位年近古稀的老伯。”
李凭云配合地挑起眉:“哦?当真?”
赵鸢信誓旦旦:“当真!”
田早河见状,大笑出声:“李兄,你就别再逗赵兄了。”
赵鸢的眉毛立马倒蹙起来,田早河怕她要发火,赶忙解释:“徐微是李兄的学生,发榜第一日,他就来李兄这里道谢了。”
这倒是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赵鸢呆了会儿,恢复平日的镇定模样,“今年的科举,不再由世族之后垄断,无论如何都是该庆贺的好事。”
她望向窗外走马观花的新科进士们,不由想起自己春闱那年。
若从未有女子参加过春闱,也不觉得这画面有什么不正常,可她参加过春闱,中过进士,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觉得这画面少了些什么。
李凭云知道她所思所想,道:“好事多磨,赵大人,再等等。”
田早河问道:“赵兄今日怎如此打扮?”
赵鸢一整个冬天都是官服加身,赈灾忙起来,几日都难换一身衣服,再好的底子也经不住这么糟蹋,今日她终于脱下了臭烘烘的官服,不但穿回了一身轻盈的女装,还点了妆,发间的珠钗和腰间环佩相得益彰,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过的。
赵鸢已过了女子的青春年华,岁月改变了她的天真、柔软,却也赠予她更多的锋芒,她眼里的凌厉坚韧,摄人心魂。
“今日我舅父在茶庄宴请新科进士们,容安要帮我物色女婿,非要我穿成这样。”赵鸢微微侧头,“李大人,好看么?”
李凭云道:“我若说不好看,你会如何?”
“自然是泼你一脸茶水。”
李凭云这人挑得很,不是世上最好的姑娘,入不了他的眼,可容颜只是赵鸢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她身穿华服也好,血衣也好,他都会为之心动。
田早河见李凭云不张口,心头默念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他转头对赵鸢说:“新科进士们正是风光无两的时候,荣光加身,如雾里看花,看不出本质,择婿之事不可草率啊。”
赵鸢还没开口,只听李凭云说:“赵大人年岁不小了,是择婿还是娶妻,轮不到你我插手。”
赵鸢早已看穿李凭云的口是心非,宽容道:“甜枣兄放心,我看得开,反正我的姻缘,有一桩李大人坏一桩。除非李大人真的六根清净,肯当个安分守己的和尚了,否则我绝不会自找麻烦。”
田早河明白了,这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虽说这二人各有志向,不必操心,可大家伙儿多年相识,赵鸢和李凭云纠缠到今日,若不能终成眷属,仿佛他的人生也有了缺憾一般。
三人喝完酒,到了结账时,赵鸢见眼前这二位竟要平分账单,惊讶不已。
一位是一国之相,一位是御史中丞,竟然请不起一顿酒钱,大邺的官员穷成这样了么?她大手一挥:“这顿酒我请了。”
二人同时看向赵鸢。
赵鸢任职京兆尹,正赶上朝堂降俸的坏时候,她都穷到住鬼市了,哪来银子付酒钱?
赵鸢道:“我没银子,但我堂弟立章有,记在他账上。”
赵鸢随小二出去算账,田早河顿了会儿,说:“小程生前最大的心愿,一直能见证你和赵兄终成眷属。”
提起高程,李凭云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恨。他拿起布巾擦拭脚镣上的灰尘,“那是你们的期许,不该寄托在我跟赵大人身上。”
三人出了凤凰台,田早河要回官署。李凭云料到今日官署里肯定会有不少前来拜会的新科进士,所以今日告假。
他今日回府找书,恰好跟赵鸢去茶庄同路。春暖花开,街头久违热闹了起来,为了不负春光,赵鸢没有坐上马车,而是遣走赵十三:“你们在后面跟着,我和李大人走一走,消消酒气。”
走过一卖铜镜的商贩,镜面清澈,照出两人的样子。
女皇统治时,女皇忌惮赵家,不愿李凭云和赵家联姻,刘颉登基,二人之间隔阂不断,为不重蹈覆辙,亦是只能疏离彼此,如今她已放下往事,也终于不怕有人忌惮他们了,李凭云却成了和尚。
赵鸢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缘无分。
李凭云道出她今日前往茶庄的真实目的:“你不是为了物色女婿,而是为京兆府挑人。”
“哎,知我者莫若李大人,我如此谨慎之人,倘若一日被人抓住把柄入狱,定是李大人所为。”
“我这人看起来宽宏大量,实则睚眦必报,若是有那一日,赵大人必会万劫不复。”
赵鸢笑了笑,她笑起来时温柔可亲,一卖梨花的老婆婆瞧见,瞅准机会上前强卖给赵鸢,赵鸢见老人家一把年纪,用买一束梨花的价买了一枝梨花。
她当冤大头的时候,李凭云也顺手从路旁折了一枝梨花。
二人各拿着一枝梨花,相视挑眉,赵鸢灵机一动,趁李凭云不妨把梨花插在他耳后,白色梨花衬得他愈发纯粹高洁,赵鸢明目张胆地捉弄,但相比之下,李凭云仍是道高一尺,光天化日,一身素洁,他眼里满是浓稠的欲望,竟有几分年少时不加掩饰的轻狂意气。
赵鸢看得发呆时,李凭云顺势将自己手中的梨花插进她的发髻里。
“你戴着我摘得花儿,瞧上了谁,我就弄瞎谁。”
李凭云这人天生就带着要命的吸引力,最低贱的出身拥有了万众难以企及的才华,观音面相不掩狷狂内心,他若肯做个沽名钓誉的恶人也就罢了,可风流灼人的眼里,永远只有赵鸢一人。
赵鸢的手扶了扶别再发髻里的梨花,“你我二人,有一人手染鲜血就够了。”
今日赵鸢美得令人发指,如此宝物,该是将她高高供奉,而不是让她手染血污。
方才田早河说的“终成眷属”四字,一直萦绕在李凭云的心头。他问道:“你接下来是什么打算,是要继续向高处走,还是就此停步。”
赵鸢不假思索:“我舅父仍然掌权,对淳于之死和他对东宫犯下的恶行不知悔悟,我自然是要继续向高处走。”
李凭云是孤芳自赏的人,这样的人,这一世除了自己,本该谁都不必去爱,但赵鸢比他更像他自己。他纵想将她珍藏于笼中,日日夜夜只属于她,又想看她利刃出鞘,鹰隼飞天。
无论如何,只要是她的,都是他喜欢的。
“李大人,你到府上了,我继续赶路了。”
赵鸢忽被李凭云拉进旁边的深巷里,箱子里的杂物形成一道天然的遮蔽,李凭云扯开赵鸢的肩头,一串凶狠的吻从她的肩头绵延至胸脯,赵鸢因近日妆发繁重,被牢牢压制,分毫都挣脱不开。
“李大人这是什么毛病又犯了?你还是个和尚,叫人瞧见成何体统。”
李凭云赖赖地说:“我在自家府门前思念亡妻,情有可原。”
赵鸢低头一看,自己胸前红紫一片,她抬起双手掩住被摧残过的肌肤。
“你不必去梁国公的晚宴挑人举,今日会出席的,都是我挑剩下的,余下庸人,带回去只会给你自己找麻烦。”
“天下如李大人这般天资丰厚者,百年来不过寥寥数人,我也是个庸人,哪有资格嫌弃别人是庸人。。”
“你刚任京兆尹不久,明目张胆和其它官署抢人,只能树大招风。”
“我在朝中素来独树一帜,从前都是如此。”
李凭云斩钉截铁:“那是从前,从今往后,你要求的是长久。”
“李大人这话说得,可用之人,都被你挑去了明镜台,剩余的人,你又不准用,好生无赖。”
李凭云嘴角勾了勾:“做官不无赖,如何升高位?”
赵鸢以眼神将他骂了千百万遍,李凭云柔声道:“既然你我同盟,我岂会害你?”
赵鸢才不信李凭云的鬼话,依然固执地前往梁国公的宴上,这一看,方知李凭云是真好心相劝。梁国公虽开席宴请今年全部新科进士,但并非人人应约。万中挑一挑出来的读书人,总有几个嫌弃朱门酒肉臭的清高之辈。
要是赵鸢没见过那些清高干净的人,也不觉朱门酒肉有何不好,可她见过。她已见过至高、至洁、至洒脱的灵魂,再看这些俗子,无一能令她提起兴致。
她大略认下新科进士们的面貌,便和容安道别离开,这时姜洛走上前来:“表姐,父亲有事要单独见你。”
梁国公只字不提杀害淳于之人,赵鸢不对此事抱有任何希望,赈灾的时候她一直于各个灾区奔波,没有见梁国公的机会,梁国公这时找她,只怕是要就她当初要求开国库赈灾一事秋后算账。
赵鸢做好了万全准备,随姜洛走到茶庄深处,梁国公坐在池塘边,隔池相望新科进士和朝官们的宴酣之乐。
“来了?坐下说话。”
“今日京兆府有几桩冤案尚未清算,案头的文书堆积成山,我得赶回去看折子。”
“既然你急着走,我就开门见山了。赈灾一事,你让我刮目相看,你值得京兆府尹之位。”
赵鸢并不谦卑:“我从来都是个好官。”
“赵鸢,你比你兄长有智慧,比你父亲手腕强硬,舅父膝下无子,我梁国公府的功绩,无人可继承,你若愿意,可否替我接手梁国公府?”
李凭云配合地挑起眉:“哦?当真?”
赵鸢信誓旦旦:“当真!”
田早河见状,大笑出声:“李兄,你就别再逗赵兄了。”
赵鸢的眉毛立马倒蹙起来,田早河怕她要发火,赶忙解释:“徐微是李兄的学生,发榜第一日,他就来李兄这里道谢了。”
这倒是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赵鸢呆了会儿,恢复平日的镇定模样,“今年的科举,不再由世族之后垄断,无论如何都是该庆贺的好事。”
她望向窗外走马观花的新科进士们,不由想起自己春闱那年。
若从未有女子参加过春闱,也不觉得这画面有什么不正常,可她参加过春闱,中过进士,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觉得这画面少了些什么。
李凭云知道她所思所想,道:“好事多磨,赵大人,再等等。”
田早河问道:“赵兄今日怎如此打扮?”
赵鸢一整个冬天都是官服加身,赈灾忙起来,几日都难换一身衣服,再好的底子也经不住这么糟蹋,今日她终于脱下了臭烘烘的官服,不但穿回了一身轻盈的女装,还点了妆,发间的珠钗和腰间环佩相得益彰,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过的。
赵鸢已过了女子的青春年华,岁月改变了她的天真、柔软,却也赠予她更多的锋芒,她眼里的凌厉坚韧,摄人心魂。
“今日我舅父在茶庄宴请新科进士们,容安要帮我物色女婿,非要我穿成这样。”赵鸢微微侧头,“李大人,好看么?”
李凭云道:“我若说不好看,你会如何?”
“自然是泼你一脸茶水。”
李凭云这人挑得很,不是世上最好的姑娘,入不了他的眼,可容颜只是赵鸢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她身穿华服也好,血衣也好,他都会为之心动。
田早河见李凭云不张口,心头默念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他转头对赵鸢说:“新科进士们正是风光无两的时候,荣光加身,如雾里看花,看不出本质,择婿之事不可草率啊。”
赵鸢还没开口,只听李凭云说:“赵大人年岁不小了,是择婿还是娶妻,轮不到你我插手。”
赵鸢早已看穿李凭云的口是心非,宽容道:“甜枣兄放心,我看得开,反正我的姻缘,有一桩李大人坏一桩。除非李大人真的六根清净,肯当个安分守己的和尚了,否则我绝不会自找麻烦。”
田早河明白了,这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虽说这二人各有志向,不必操心,可大家伙儿多年相识,赵鸢和李凭云纠缠到今日,若不能终成眷属,仿佛他的人生也有了缺憾一般。
三人喝完酒,到了结账时,赵鸢见眼前这二位竟要平分账单,惊讶不已。
一位是一国之相,一位是御史中丞,竟然请不起一顿酒钱,大邺的官员穷成这样了么?她大手一挥:“这顿酒我请了。”
二人同时看向赵鸢。
赵鸢任职京兆尹,正赶上朝堂降俸的坏时候,她都穷到住鬼市了,哪来银子付酒钱?
赵鸢道:“我没银子,但我堂弟立章有,记在他账上。”
赵鸢随小二出去算账,田早河顿了会儿,说:“小程生前最大的心愿,一直能见证你和赵兄终成眷属。”
提起高程,李凭云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恨。他拿起布巾擦拭脚镣上的灰尘,“那是你们的期许,不该寄托在我跟赵大人身上。”
三人出了凤凰台,田早河要回官署。李凭云料到今日官署里肯定会有不少前来拜会的新科进士,所以今日告假。
他今日回府找书,恰好跟赵鸢去茶庄同路。春暖花开,街头久违热闹了起来,为了不负春光,赵鸢没有坐上马车,而是遣走赵十三:“你们在后面跟着,我和李大人走一走,消消酒气。”
走过一卖铜镜的商贩,镜面清澈,照出两人的样子。
女皇统治时,女皇忌惮赵家,不愿李凭云和赵家联姻,刘颉登基,二人之间隔阂不断,为不重蹈覆辙,亦是只能疏离彼此,如今她已放下往事,也终于不怕有人忌惮他们了,李凭云却成了和尚。
赵鸢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缘无分。
李凭云道出她今日前往茶庄的真实目的:“你不是为了物色女婿,而是为京兆府挑人。”
“哎,知我者莫若李大人,我如此谨慎之人,倘若一日被人抓住把柄入狱,定是李大人所为。”
“我这人看起来宽宏大量,实则睚眦必报,若是有那一日,赵大人必会万劫不复。”
赵鸢笑了笑,她笑起来时温柔可亲,一卖梨花的老婆婆瞧见,瞅准机会上前强卖给赵鸢,赵鸢见老人家一把年纪,用买一束梨花的价买了一枝梨花。
她当冤大头的时候,李凭云也顺手从路旁折了一枝梨花。
二人各拿着一枝梨花,相视挑眉,赵鸢灵机一动,趁李凭云不妨把梨花插在他耳后,白色梨花衬得他愈发纯粹高洁,赵鸢明目张胆地捉弄,但相比之下,李凭云仍是道高一尺,光天化日,一身素洁,他眼里满是浓稠的欲望,竟有几分年少时不加掩饰的轻狂意气。
赵鸢看得发呆时,李凭云顺势将自己手中的梨花插进她的发髻里。
“你戴着我摘得花儿,瞧上了谁,我就弄瞎谁。”
李凭云这人天生就带着要命的吸引力,最低贱的出身拥有了万众难以企及的才华,观音面相不掩狷狂内心,他若肯做个沽名钓誉的恶人也就罢了,可风流灼人的眼里,永远只有赵鸢一人。
赵鸢的手扶了扶别再发髻里的梨花,“你我二人,有一人手染鲜血就够了。”
今日赵鸢美得令人发指,如此宝物,该是将她高高供奉,而不是让她手染血污。
方才田早河说的“终成眷属”四字,一直萦绕在李凭云的心头。他问道:“你接下来是什么打算,是要继续向高处走,还是就此停步。”
赵鸢不假思索:“我舅父仍然掌权,对淳于之死和他对东宫犯下的恶行不知悔悟,我自然是要继续向高处走。”
李凭云是孤芳自赏的人,这样的人,这一世除了自己,本该谁都不必去爱,但赵鸢比他更像他自己。他纵想将她珍藏于笼中,日日夜夜只属于她,又想看她利刃出鞘,鹰隼飞天。
无论如何,只要是她的,都是他喜欢的。
“李大人,你到府上了,我继续赶路了。”
赵鸢忽被李凭云拉进旁边的深巷里,箱子里的杂物形成一道天然的遮蔽,李凭云扯开赵鸢的肩头,一串凶狠的吻从她的肩头绵延至胸脯,赵鸢因近日妆发繁重,被牢牢压制,分毫都挣脱不开。
“李大人这是什么毛病又犯了?你还是个和尚,叫人瞧见成何体统。”
李凭云赖赖地说:“我在自家府门前思念亡妻,情有可原。”
赵鸢低头一看,自己胸前红紫一片,她抬起双手掩住被摧残过的肌肤。
“你不必去梁国公的晚宴挑人举,今日会出席的,都是我挑剩下的,余下庸人,带回去只会给你自己找麻烦。”
“天下如李大人这般天资丰厚者,百年来不过寥寥数人,我也是个庸人,哪有资格嫌弃别人是庸人。。”
“你刚任京兆尹不久,明目张胆和其它官署抢人,只能树大招风。”
“我在朝中素来独树一帜,从前都是如此。”
李凭云斩钉截铁:“那是从前,从今往后,你要求的是长久。”
“李大人这话说得,可用之人,都被你挑去了明镜台,剩余的人,你又不准用,好生无赖。”
李凭云嘴角勾了勾:“做官不无赖,如何升高位?”
赵鸢以眼神将他骂了千百万遍,李凭云柔声道:“既然你我同盟,我岂会害你?”
赵鸢才不信李凭云的鬼话,依然固执地前往梁国公的宴上,这一看,方知李凭云是真好心相劝。梁国公虽开席宴请今年全部新科进士,但并非人人应约。万中挑一挑出来的读书人,总有几个嫌弃朱门酒肉臭的清高之辈。
要是赵鸢没见过那些清高干净的人,也不觉朱门酒肉有何不好,可她见过。她已见过至高、至洁、至洒脱的灵魂,再看这些俗子,无一能令她提起兴致。
她大略认下新科进士们的面貌,便和容安道别离开,这时姜洛走上前来:“表姐,父亲有事要单独见你。”
梁国公只字不提杀害淳于之人,赵鸢不对此事抱有任何希望,赈灾的时候她一直于各个灾区奔波,没有见梁国公的机会,梁国公这时找她,只怕是要就她当初要求开国库赈灾一事秋后算账。
赵鸢做好了万全准备,随姜洛走到茶庄深处,梁国公坐在池塘边,隔池相望新科进士和朝官们的宴酣之乐。
“来了?坐下说话。”
“今日京兆府有几桩冤案尚未清算,案头的文书堆积成山,我得赶回去看折子。”
“既然你急着走,我就开门见山了。赈灾一事,你让我刮目相看,你值得京兆府尹之位。”
赵鸢并不谦卑:“我从来都是个好官。”
“赵鸢,你比你兄长有智慧,比你父亲手腕强硬,舅父膝下无子,我梁国公府的功绩,无人可继承,你若愿意,可否替我接手梁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