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拂过池塘,吹起涟漪不断。
赵鸢不知梁国公是真心,还是只为试探,她始终不改心意,也不改说辞:“我回长安,只是为了给淳于报仇。”
“你是世族之后,何苦为了一群贫贱之辈,连你的出身都不要了?”
“因为在你们都看不起我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一条可行之路,淳于为我出生入死,恩义难负。”
“杀死司马相鱼的,并非我一人,你舅父能身居高位,必然事事三思,岂能给自己留下把柄?杀司马相鱼的人,是我和长安四大家族共同挑选的,你要么忘记此事,要么铲除所有长安世族,你能么?”
“您口中的贫贱之辈,竟要出动全部长安世族,真是有些可笑。”
梁国公突然话锋一转:“赵鸢,肃王的儿子,还活着对么?”
梁国公在套话,赵鸢不敢露相,她掐了住自己的手心,逼红双眼,装作义愤填膺地瞪向梁国公:“昭哥死了,被你派去的人活活捂死,东宫老臣为他殉葬。你们杀了孩子,逼死老者,为了皇权,你们做出了禽兽不如之事!”
“肃王的孩子是否在世,终南山的积雪消融了,派人去益州一探便知,我不必和你废话。今日找你来,是为国库之事。”
沉浸在东宫悲剧里的赵鸢蓦然回神。
梁国公道:“不是我独揽国库,不愿开库赈灾,而是国库根本拿不出赈灾银。”
“不可能!太宁新法后,我大邺正当强盛之际,国库怎会拿不出赈灾银!”
梁国公语重心长道:“不是我狠心要百姓被活活冻死,而是若百姓知道朝廷拿不出赈灾的银子,这是覆国之祸!”
梁国公身在最高处,没理由编出这样的谎言自找麻烦,此事只能为真,赵鸢震撼不已,问出一句多余的:“那...银子呢?”
“肃王之前,一直是陈国公担任户部尚书,雪灾伊始,户部发现国库亏空,我立马私下审陈国公,他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半个字。现在陇西马场归他所有,尽管他已经小心行事,但若是查马场的陈年烂账,还有机会将他收押治罪。”
“您想由京兆府来办此事?”
“陈国公已非皇亲国戚,动他犯不着惊动三司,且此事意在审出国库银子的下落,尽量不要兴师动众。”
赵鸢手心搓了搓袖口,擦去汗水,不解道:“春闱是一大笔开支,国库连赈灾银都拨不出,何来银子支撑春闱?”
梁国公忽笑道:“你以为,我如此看李凭云不顺眼,却仍要留他?”
“您就直说吧,我猜不出你们的心思。”
“太宁新法施行之初,你父亲和陈国公势同水火,陈妇也知道其父兄秉性贪婪,便为新法另开‘右库’,新法的进出不必通过户部,独立于国库,国库虽空,右库仍然充裕,现在是新法养国库,李凭云至关重要。”
赵鸢入仕以来多负责刑杀,虽她是见证太宁新法问世的人,又是由她父亲一手操持,可因职责不同,又要避嫌,她始终未真正触及过太宁新法。
甚至直到今日,她才知道女皇为新法另设内府。赵鸢在心中自嘲,在女皇心中,她永远只能做一枚棋,而李凭云却是她心中的操盘之人。
梁国公亦嘲讽道:“我从未看得起陈妇,却没料到,救了大邺江山的是陈妇。”
赵鸢连忙作揖:“灾情已经结束,民心安稳,追查国库亏空一事,刻不容缓。”
回官署的路上,赵鸢梳理眼前乱麻,虽说现在当务之急是查清国库亏空一案,可也得防着梁国公借此事转移她的注意,趁她不备派兵去益州加害昭哥。
没有淳于相助,各路麻烦争先恐后地涌来,她敲着眉心的流云纹,试图敲开忧思。敲着敲着,便耐不住疲乏睡了过去,赵鸢难得睡到日上三竿,难得有沐休,她醒来梳洗一番,拎着酒壶去了六子和高程的墓地。
一壶酒给六子,一壶酒她自己喝,她对高程说:“你娘让我看好你,你年纪小,不能饮酒。”
赵鸢闭上眼,高程的死状浮现眼前,她默默道:“陈国公终于要落到我手上了,我到底要如何做,才能为你报仇雪恨。”
天色湛蓝,云层温柔地为她遮住太阳,赵鸢缓缓睁眼,又看向六子的坟墓:“您江道主也真不是省油的灯,藏了高程尸骨这么多年,我想把陈国公押到高程面前磕头忏悔,都做不到。”
少年的记忆不断侵蚀着她的心,明明一起走上这条路的,可最后只剩她形单影只。
赵鸢拂去衣上的尘土,起身时,身后传来一声热络的“赵大人”。恍惚之间,赵鸢以为是六子在喊他,回首看到的却是七子。
墓地被她的人包围,七子赔着笑对衙卫说:“我是贺府尹的相识,不是瞎攀亲戚的!”
赵鸢让衙卫放七子进来,小声问道:“你为何来了长安?昭哥呢?”
七子道:“您放心,太子殿下母子三人平安无事,益州一切都好。”
“昭哥回长安了?”
七子寻思着自己也没说漏嘴,赵鸢如何得知?不过李凭云吩咐过,送昭哥回长安一事不必刻意隐瞒赵鸢,他道:“赵大人真是聪慧。”
“谈不上聪慧,只是上了太多李大人和江淮哈的当,太了解你们了。太子安置在何处?”
“在扶云道的旧址,无人会怀疑到那里。”
赵鸢在脑海中搜罗一番,扶云道旧址,她只知道鱼观楼一处,现在已辗转落入沮渠燕之手,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烟花之地。
“你们竟将太子藏在烟花之地?”
七子解释:“您舅父的人盯得紧,现在只有安不安全、隐不隐蔽一说,哪还有空分什么烟花之地。”
昭哥已经被接到长安了,是否说明李凭云将要动手?届时长吉又要何去何从?
赵鸢这才想起来问七子:“你不在鱼观楼保护昭哥殿下,来这里做什么?”
七子挠挠头:“我来看六子哥,这两年过年都没能给他烧纸钱,怕他在底下穷得叮当响,来世还偷东西。”
赵鸢道:“纸钱我烧过了,来世他一定腰缠万贯。”
七子拜了拜江淮海,同赵鸢一起离去。赵鸢琢磨着,要不要把梁国公让自己调查国库亏空一事告诉李凭云。
正是农忙时,发明农耕工具、修建水利,正是李凭云最大的爱好。冬季里的雪灾让农田严重受损,开春以后,李凭云他三天两头往田地里跑,时常不见人影。
文士常年伏案,肩腰腿全是伤病,赵鸢和李凭云都不例外。李凭云固然是万能的,她也不能把他当牛马使唤。
赵鸢着手彻查陇西马场。陇西马场曾在她手上多年,刘颉登基时,她将账本全烧了个干净,又经李凭云之手,她和陇西马场彻底脱离关系。马场虽和她无关,但敛财的手段只有那几种,每条线上都派人盯紧,不愁查不出问题来。
她是查此事的天选之人,不出五天就被她查到陈国公向有地的乡绅地主兜售马场收成,以低价换取他们的土地,再高价转租给贫农。
一个镇子的人都能作证,人赃并获,当夜陈国公就被带回了京兆府审问。
若陈国公落在别人手上,单凭兼并土地、哄抬地租两罪,难以将他定罪,只要他给够好处,官府就会放人,但很不凑巧,抓他的人是赵鸢。
赵鸢藏在贺乾坤的面具背后,听着他满口狡辩,听乏了就打个盹儿,倒也无人发现。
陈国公落在他手上,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比起给他定罪,真正重要的是查清国库的烂账。
陈国公不知贺乾坤就是赵鸢,被送向暗牢时,仍在狡辩:“贺府尹,我给官家养马的,你给官家办差,咱们都是一路人,何苦自相残杀。”
“谁跟你是一路人了?少往自己脸上贴金。”
知道陈国公被关进暗牢里,赵鸢才摘下面具。
陈国公似是看到了厉鬼,露出恐慌的神情:“赵鸢,你不是已经死了么?”
赵鸢将面具倒扣在桌上,坐在官椅上:“赵鸢是死了,旧仇未报,怨气难消,便化作厉鬼来报仇了。”
赵鸢和陈国公的旧怨可真是数之不尽,自赵鸢进入尚书省那刻起,陈国公没少给她使绊子,就连陈国公自己都想不清她说的是哪一桩旧仇。
“太宁年间,你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库,任人唯亲,而今国库出现了巨大亏空,历任户部尚书都难逃审讯,您运气不好,碰着了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如此。当年陈国公为难赵鸢的时候,万万不会料到有一日自己会对她跪地求饶。
“赵鸢,你也是陈后的身边人,陈家的银子向来由我父亲亲自掌管,他已经被李凭云挖去双目,折磨致死了,这笔账不该落在我头上。”
赵鸢做了十年刑官,刑官从不以德、理服人,尤其是她,外表弱质,手腕更要强势,才能服人。如今她不用假装强悍,面无表情的时候,不怒自威,无情的双目让陈国公这官场老狐狸都不禁发怵。
“您也知道我有酷吏之名,刑部三百六十刑,我不介意在你身上用个遍,你若有骨气,就立马自尽,若既没有要活下去的智慧,也没有求死的魄力,我会折磨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陈家大势已去,门第凋零,陈国公唯剩零星的尊严,他朝赵鸢啐了一口,骂道:“你这贱奴,枉我妹妹对你视如己出,你竟如此对她的兄长!”
赵鸢不假思索地命令道:“赵十三,拔出舌根,留一只能写认罪书的右手即可。”
一通酷刑下来,陈国公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赵鸢走出暗牢,夜风送来梨花香,掩不住她身上的血腥味。
赵十三紧随其后:“人昏过去了,老东西一把年纪,孤苦伶仃,也怪可怜的,你要不然就直接给他个痛快。”
赵鸢道:“我折磨他,是为泄私愤,他尚未说出银子的下落,国库亏空一案,还不能算到他头上,大邺的法度不容我处死他。”
“先皇在位时,就听说宫中内府就一向吃紧,但当时没遇到大灾大难,世族和藩国的进贡充裕,没遇到非开国库的情况。”
赵鸢:“当初歧天之乱,西洲动荡,当有一笔军饷支出,陛下出征前也没开过国库?”
赵十三神秘兮兮道:“这事儿可是机密,你不得告诉任何人啊。”
“快说吧。”
“内府的银子吃紧,陛下几次三番想要开国库中饱私囊,都被李大人拦住了,宫里吃穿用度的支出,都由陇西马场支撑着,负责陇西马场的人,本是女皇时期的柳太监,后来柳太监被家中奴仆杀害,陇西马场无人治理,陈国公是个敛财的好手,李大人提议由陈国公治理马场,不久后就逢西洲之乱,陛下亲征,满朝文武无一同意,朝中无相,三省长官们不准开国库,陛下为这事,险杀了一拨户部官员。”
“那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这就是机密之处了,是陈国公向军中捐献了上万两白银,化解了朝堂的危机。”
赵鸢沿着草蛇灰线向前摩挲,越发觉得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刘颉推向西洲。若非她搅局,按照陆木生的天罗地网,刘颉仍会死于西洲。
不过,既然刘颉也没开国国库,也就是说,国库亏空一事,和刘颉的统治没有关系,刘颉甚至还没来得及瞧见国库的样子,就丧生在了遥远的陇右。
国库亏空案,看来要追溯到女皇时期了。
赵鸢愁眉不展,此时一小吏弯腰跑来:“贺府尹,新来的主簿上门报道了。”
今年吏部选官的考试还没开始,怎就有主簿上门了?赵鸢道:“为何我没听说过此事?”
小吏道:“您要不知道,小的更不知了,那新来的主簿左手拿着春闱的泥金贴,右手掌着盖了吏部印的上任书,咱一小喽啰,也分不清真假。”
“他可自报姓名了?”
“报了,自称新科状元,徐微。”
赵鸢听到这名字,两眼一昏。徐微虽是今年的状元,但他年纪比赵鸢父亲还要大,更是李凭云的“徒弟”,这是要来帮她还是监视她?
虽说是同盟,可李凭云事先不与她商量就塞人过来,赵鸢越想这事儿越气上心头。她换了身洁净的衣物,先随小吏去京兆府门接见徐微,人到了门口,私下张望,却不见徐微身影。
正当赵鸢以为徐微等不到她回家睡大觉时,小吏指了指台阶上瑟缩的一团。
“贺府尹,正是此人。”
一古稀老汉背着竹筐,抱膝坐在台阶上,看起来是睡熟了。赵鸢没有扰老汉睡梦的习惯,叹了口气,吩咐小吏:“带他去官舍里休息。”
小吏问:“那您呢?何时让他上任?”
赵鸢道:“我去透口气,有事明日再说。”
赵十三问:“要去何处?”
赵鸢道:“鱼观楼。”
小吏口无遮拦道:“您要去逛窑子?”
赵鸢有口难言,只得点头:“本官为了公务废寝忘食,不能逍遥快活么?”
赵十三道:“老爷逛窑子,关你屁事,干好你自己的活!”
离开京兆府的范围后,赵十三问:“你要去找李凭云算徐微的帐,可他未必在鱼观楼里。”
赵鸢自信不疑道:“他必在。”
昭哥藏在鱼观楼,李凭云岂会置之不理?李凭云对所有人都只有欺瞒利用,包括她,唯独昭哥是个例外。昭哥不能四处乱跑,所以赵鸢笃信李凭云一定会去见昭哥。
李凭云这人,总能三不五时给赵鸢一些“惊喜”,今夜李凭云在鱼观楼没错,然而在李凭云身旁的,是一个她万万没想到的人。
赵鸢不知梁国公是真心,还是只为试探,她始终不改心意,也不改说辞:“我回长安,只是为了给淳于报仇。”
“你是世族之后,何苦为了一群贫贱之辈,连你的出身都不要了?”
“因为在你们都看不起我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一条可行之路,淳于为我出生入死,恩义难负。”
“杀死司马相鱼的,并非我一人,你舅父能身居高位,必然事事三思,岂能给自己留下把柄?杀司马相鱼的人,是我和长安四大家族共同挑选的,你要么忘记此事,要么铲除所有长安世族,你能么?”
“您口中的贫贱之辈,竟要出动全部长安世族,真是有些可笑。”
梁国公突然话锋一转:“赵鸢,肃王的儿子,还活着对么?”
梁国公在套话,赵鸢不敢露相,她掐了住自己的手心,逼红双眼,装作义愤填膺地瞪向梁国公:“昭哥死了,被你派去的人活活捂死,东宫老臣为他殉葬。你们杀了孩子,逼死老者,为了皇权,你们做出了禽兽不如之事!”
“肃王的孩子是否在世,终南山的积雪消融了,派人去益州一探便知,我不必和你废话。今日找你来,是为国库之事。”
沉浸在东宫悲剧里的赵鸢蓦然回神。
梁国公道:“不是我独揽国库,不愿开库赈灾,而是国库根本拿不出赈灾银。”
“不可能!太宁新法后,我大邺正当强盛之际,国库怎会拿不出赈灾银!”
梁国公语重心长道:“不是我狠心要百姓被活活冻死,而是若百姓知道朝廷拿不出赈灾的银子,这是覆国之祸!”
梁国公身在最高处,没理由编出这样的谎言自找麻烦,此事只能为真,赵鸢震撼不已,问出一句多余的:“那...银子呢?”
“肃王之前,一直是陈国公担任户部尚书,雪灾伊始,户部发现国库亏空,我立马私下审陈国公,他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半个字。现在陇西马场归他所有,尽管他已经小心行事,但若是查马场的陈年烂账,还有机会将他收押治罪。”
“您想由京兆府来办此事?”
“陈国公已非皇亲国戚,动他犯不着惊动三司,且此事意在审出国库银子的下落,尽量不要兴师动众。”
赵鸢手心搓了搓袖口,擦去汗水,不解道:“春闱是一大笔开支,国库连赈灾银都拨不出,何来银子支撑春闱?”
梁国公忽笑道:“你以为,我如此看李凭云不顺眼,却仍要留他?”
“您就直说吧,我猜不出你们的心思。”
“太宁新法施行之初,你父亲和陈国公势同水火,陈妇也知道其父兄秉性贪婪,便为新法另开‘右库’,新法的进出不必通过户部,独立于国库,国库虽空,右库仍然充裕,现在是新法养国库,李凭云至关重要。”
赵鸢入仕以来多负责刑杀,虽她是见证太宁新法问世的人,又是由她父亲一手操持,可因职责不同,又要避嫌,她始终未真正触及过太宁新法。
甚至直到今日,她才知道女皇为新法另设内府。赵鸢在心中自嘲,在女皇心中,她永远只能做一枚棋,而李凭云却是她心中的操盘之人。
梁国公亦嘲讽道:“我从未看得起陈妇,却没料到,救了大邺江山的是陈妇。”
赵鸢连忙作揖:“灾情已经结束,民心安稳,追查国库亏空一事,刻不容缓。”
回官署的路上,赵鸢梳理眼前乱麻,虽说现在当务之急是查清国库亏空一案,可也得防着梁国公借此事转移她的注意,趁她不备派兵去益州加害昭哥。
没有淳于相助,各路麻烦争先恐后地涌来,她敲着眉心的流云纹,试图敲开忧思。敲着敲着,便耐不住疲乏睡了过去,赵鸢难得睡到日上三竿,难得有沐休,她醒来梳洗一番,拎着酒壶去了六子和高程的墓地。
一壶酒给六子,一壶酒她自己喝,她对高程说:“你娘让我看好你,你年纪小,不能饮酒。”
赵鸢闭上眼,高程的死状浮现眼前,她默默道:“陈国公终于要落到我手上了,我到底要如何做,才能为你报仇雪恨。”
天色湛蓝,云层温柔地为她遮住太阳,赵鸢缓缓睁眼,又看向六子的坟墓:“您江道主也真不是省油的灯,藏了高程尸骨这么多年,我想把陈国公押到高程面前磕头忏悔,都做不到。”
少年的记忆不断侵蚀着她的心,明明一起走上这条路的,可最后只剩她形单影只。
赵鸢拂去衣上的尘土,起身时,身后传来一声热络的“赵大人”。恍惚之间,赵鸢以为是六子在喊他,回首看到的却是七子。
墓地被她的人包围,七子赔着笑对衙卫说:“我是贺府尹的相识,不是瞎攀亲戚的!”
赵鸢让衙卫放七子进来,小声问道:“你为何来了长安?昭哥呢?”
七子道:“您放心,太子殿下母子三人平安无事,益州一切都好。”
“昭哥回长安了?”
七子寻思着自己也没说漏嘴,赵鸢如何得知?不过李凭云吩咐过,送昭哥回长安一事不必刻意隐瞒赵鸢,他道:“赵大人真是聪慧。”
“谈不上聪慧,只是上了太多李大人和江淮哈的当,太了解你们了。太子安置在何处?”
“在扶云道的旧址,无人会怀疑到那里。”
赵鸢在脑海中搜罗一番,扶云道旧址,她只知道鱼观楼一处,现在已辗转落入沮渠燕之手,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烟花之地。
“你们竟将太子藏在烟花之地?”
七子解释:“您舅父的人盯得紧,现在只有安不安全、隐不隐蔽一说,哪还有空分什么烟花之地。”
昭哥已经被接到长安了,是否说明李凭云将要动手?届时长吉又要何去何从?
赵鸢这才想起来问七子:“你不在鱼观楼保护昭哥殿下,来这里做什么?”
七子挠挠头:“我来看六子哥,这两年过年都没能给他烧纸钱,怕他在底下穷得叮当响,来世还偷东西。”
赵鸢道:“纸钱我烧过了,来世他一定腰缠万贯。”
七子拜了拜江淮海,同赵鸢一起离去。赵鸢琢磨着,要不要把梁国公让自己调查国库亏空一事告诉李凭云。
正是农忙时,发明农耕工具、修建水利,正是李凭云最大的爱好。冬季里的雪灾让农田严重受损,开春以后,李凭云他三天两头往田地里跑,时常不见人影。
文士常年伏案,肩腰腿全是伤病,赵鸢和李凭云都不例外。李凭云固然是万能的,她也不能把他当牛马使唤。
赵鸢着手彻查陇西马场。陇西马场曾在她手上多年,刘颉登基时,她将账本全烧了个干净,又经李凭云之手,她和陇西马场彻底脱离关系。马场虽和她无关,但敛财的手段只有那几种,每条线上都派人盯紧,不愁查不出问题来。
她是查此事的天选之人,不出五天就被她查到陈国公向有地的乡绅地主兜售马场收成,以低价换取他们的土地,再高价转租给贫农。
一个镇子的人都能作证,人赃并获,当夜陈国公就被带回了京兆府审问。
若陈国公落在别人手上,单凭兼并土地、哄抬地租两罪,难以将他定罪,只要他给够好处,官府就会放人,但很不凑巧,抓他的人是赵鸢。
赵鸢藏在贺乾坤的面具背后,听着他满口狡辩,听乏了就打个盹儿,倒也无人发现。
陈国公落在他手上,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比起给他定罪,真正重要的是查清国库的烂账。
陈国公不知贺乾坤就是赵鸢,被送向暗牢时,仍在狡辩:“贺府尹,我给官家养马的,你给官家办差,咱们都是一路人,何苦自相残杀。”
“谁跟你是一路人了?少往自己脸上贴金。”
知道陈国公被关进暗牢里,赵鸢才摘下面具。
陈国公似是看到了厉鬼,露出恐慌的神情:“赵鸢,你不是已经死了么?”
赵鸢将面具倒扣在桌上,坐在官椅上:“赵鸢是死了,旧仇未报,怨气难消,便化作厉鬼来报仇了。”
赵鸢和陈国公的旧怨可真是数之不尽,自赵鸢进入尚书省那刻起,陈国公没少给她使绊子,就连陈国公自己都想不清她说的是哪一桩旧仇。
“太宁年间,你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库,任人唯亲,而今国库出现了巨大亏空,历任户部尚书都难逃审讯,您运气不好,碰着了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如此。当年陈国公为难赵鸢的时候,万万不会料到有一日自己会对她跪地求饶。
“赵鸢,你也是陈后的身边人,陈家的银子向来由我父亲亲自掌管,他已经被李凭云挖去双目,折磨致死了,这笔账不该落在我头上。”
赵鸢做了十年刑官,刑官从不以德、理服人,尤其是她,外表弱质,手腕更要强势,才能服人。如今她不用假装强悍,面无表情的时候,不怒自威,无情的双目让陈国公这官场老狐狸都不禁发怵。
“您也知道我有酷吏之名,刑部三百六十刑,我不介意在你身上用个遍,你若有骨气,就立马自尽,若既没有要活下去的智慧,也没有求死的魄力,我会折磨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陈家大势已去,门第凋零,陈国公唯剩零星的尊严,他朝赵鸢啐了一口,骂道:“你这贱奴,枉我妹妹对你视如己出,你竟如此对她的兄长!”
赵鸢不假思索地命令道:“赵十三,拔出舌根,留一只能写认罪书的右手即可。”
一通酷刑下来,陈国公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赵鸢走出暗牢,夜风送来梨花香,掩不住她身上的血腥味。
赵十三紧随其后:“人昏过去了,老东西一把年纪,孤苦伶仃,也怪可怜的,你要不然就直接给他个痛快。”
赵鸢道:“我折磨他,是为泄私愤,他尚未说出银子的下落,国库亏空一案,还不能算到他头上,大邺的法度不容我处死他。”
“先皇在位时,就听说宫中内府就一向吃紧,但当时没遇到大灾大难,世族和藩国的进贡充裕,没遇到非开国库的情况。”
赵鸢:“当初歧天之乱,西洲动荡,当有一笔军饷支出,陛下出征前也没开过国库?”
赵十三神秘兮兮道:“这事儿可是机密,你不得告诉任何人啊。”
“快说吧。”
“内府的银子吃紧,陛下几次三番想要开国库中饱私囊,都被李大人拦住了,宫里吃穿用度的支出,都由陇西马场支撑着,负责陇西马场的人,本是女皇时期的柳太监,后来柳太监被家中奴仆杀害,陇西马场无人治理,陈国公是个敛财的好手,李大人提议由陈国公治理马场,不久后就逢西洲之乱,陛下亲征,满朝文武无一同意,朝中无相,三省长官们不准开国库,陛下为这事,险杀了一拨户部官员。”
“那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这就是机密之处了,是陈国公向军中捐献了上万两白银,化解了朝堂的危机。”
赵鸢沿着草蛇灰线向前摩挲,越发觉得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刘颉推向西洲。若非她搅局,按照陆木生的天罗地网,刘颉仍会死于西洲。
不过,既然刘颉也没开国国库,也就是说,国库亏空一事,和刘颉的统治没有关系,刘颉甚至还没来得及瞧见国库的样子,就丧生在了遥远的陇右。
国库亏空案,看来要追溯到女皇时期了。
赵鸢愁眉不展,此时一小吏弯腰跑来:“贺府尹,新来的主簿上门报道了。”
今年吏部选官的考试还没开始,怎就有主簿上门了?赵鸢道:“为何我没听说过此事?”
小吏道:“您要不知道,小的更不知了,那新来的主簿左手拿着春闱的泥金贴,右手掌着盖了吏部印的上任书,咱一小喽啰,也分不清真假。”
“他可自报姓名了?”
“报了,自称新科状元,徐微。”
赵鸢听到这名字,两眼一昏。徐微虽是今年的状元,但他年纪比赵鸢父亲还要大,更是李凭云的“徒弟”,这是要来帮她还是监视她?
虽说是同盟,可李凭云事先不与她商量就塞人过来,赵鸢越想这事儿越气上心头。她换了身洁净的衣物,先随小吏去京兆府门接见徐微,人到了门口,私下张望,却不见徐微身影。
正当赵鸢以为徐微等不到她回家睡大觉时,小吏指了指台阶上瑟缩的一团。
“贺府尹,正是此人。”
一古稀老汉背着竹筐,抱膝坐在台阶上,看起来是睡熟了。赵鸢没有扰老汉睡梦的习惯,叹了口气,吩咐小吏:“带他去官舍里休息。”
小吏问:“那您呢?何时让他上任?”
赵鸢道:“我去透口气,有事明日再说。”
赵十三问:“要去何处?”
赵鸢道:“鱼观楼。”
小吏口无遮拦道:“您要去逛窑子?”
赵鸢有口难言,只得点头:“本官为了公务废寝忘食,不能逍遥快活么?”
赵十三道:“老爷逛窑子,关你屁事,干好你自己的活!”
离开京兆府的范围后,赵十三问:“你要去找李凭云算徐微的帐,可他未必在鱼观楼里。”
赵鸢自信不疑道:“他必在。”
昭哥藏在鱼观楼,李凭云岂会置之不理?李凭云对所有人都只有欺瞒利用,包括她,唯独昭哥是个例外。昭哥不能四处乱跑,所以赵鸢笃信李凭云一定会去见昭哥。
李凭云这人,总能三不五时给赵鸢一些“惊喜”,今夜李凭云在鱼观楼没错,然而在李凭云身旁的,是一个她万万没想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