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风清穆
公主坐了四围无遮,只有华盖的软轿,林黛玉和翠青便一左一右地在软轿两侧步行。
一行人一径儿至东宫请安,出了东宫,又至寿慈宫请安。未作多留,又至保和殿请安,随即回到昭华宫请安。
再次回到西暖阁,已至未时。
顾着林黛玉体弱,公主特命抬轿子的太监缓缓行走,故此林黛玉并未觉得劳累。
然而毕竟走了许久,此时林黛玉坐到椅子上,方觉双腿有些酸胀。
公主嘿嘿一笑:“林姐姐走了一路,双腿疼。本殿下坐了一路轿子,被颠得腰疼、屁股疼。等他们先摆晚膳,我们两个歪着说话,歇一歇神,让她们捏一捏松松筋骨。”
公主说完,当先歪在炕上,又在身前拍了两下,笑道:“姐姐别客气。一会还要走去参加元宵宴呢,也要好久。”
林黛玉告了谢,便也歪着。
翠青和朱鹮便在身边,一个锤腰,一个锤腿。
林黛玉问:“殿下每日都要这么走一圈儿?”
公主叹道:“可不是!幸亏我还是个公主,只要请这几位的安。那些妃嫔可不知要走多少路呢。”
翠青笑道:“殿下可又混说。妃嫔哪里能去给太妃、太后请安的。便是圣上那边也是非诏不得入的。只请皇后娘娘一人的安也就罢了。哪里要走这么多路的?”
公主立刻坐了起来:“这么说来,本公主比她们活得还累了!天可怜见的,真真苦也~”
林黛玉忍不住轻笑。
一旁伺候的宫女也都笑了。
翠青忍不住又道:“殿下跟林大人出宫走上一整日也没喊过累的。只坐这么一会轿子哪里就累了。”
朱鹮也道:“说得也是。姑娘之前带着公主走上一日也不累。”
林黛玉沉默,好像的确如此。
公主得意道:“这你们就不懂了。逛街市一边休息一边走,怎么可能累!”
说话间,又有小宫女摆上茶水,问:“殿下可要用晚膳了?”
公主便揉了揉肚子,笑问:“林姐姐饿不饿?我坐了这半天轿子,肚子早就空了~”
林黛玉微微摇头:“不饿。”
虽然不饿,但腹中已不如刚才这样满胀,一会晚饭好歹能吃上几口了。
公主道:“那便喝杯茶。”
林黛玉便端着茶喝了。
公主道:“摆着吧,左右屋里暖和,过上一刻钟也不会冷了去。”
小宫女应下,自去吩咐。
公主和林黛玉又说了一会话,忽然道:“既然林姐姐不能听念佛之声,一会吃完了便在此处休息。这里的宫人姐姐可以随意使唤,在西暖阁里也不必拘束。到元宵宴开宴之前,我叫翠青过来唤姐姐。”
林黛玉自然应下。
安静用过晚膳,重新装束,已然到了未正,有小宫女来催着公主。
公主便带着人离开了。
虽然公主说了不必拘束,但是林黛玉也不会在殿中乱翻乱逛,稍一沉吟,便到南厢。
这是为她准备的屋子,自然动甚么都是无妨的。
林黛玉刚坐下,果然有小宫女前来奉茶,随后只站在门口候命,并不进来监视查看。
屋中摆设虽然奢华,林黛玉却不甚在意。
林黛玉在意的是那架子上的书,以及一架膝琴。
林黛玉随手拿了一卷,是《神奇秘谱上卷》,翻了两页,是印本。
家中的却是手抄本。
林黛玉逐一比对,竟无一处不同。
随后又取了中卷、下卷比对,也是完全相同。
心中有谱,手边有琴,林黛玉伸手触弦,随意拨弄,不想却是一曲《华胥引》。
《华胥引》有三段,是为闲居大庭、寝梦华胥、皇风清穆。
三段奏完,林黛玉却忽想起薛蟠打死秀才,强抢香菱之事来,不由得轻声叹息。
哪知这一声尚未叹尽,外边就听翠青道:“林大人,殿下唤吩咐婢子接您过去。”
林黛玉不由得奇怪,翠青虽只是宫女,却也从未称自己“您”的。
虽则奇怪,林黛玉还是立刻应道:“就来。”
随即带着雪雁、朱鹮两个走出暖阁,却见外边不只是翠青,还有三个太监并两列宫女。
为首那太监微笑拱手道:“林大人,这边请。”
林黛玉见翠青并未阻止,也没有异常神色,便微微欠身,跟着太监行路。
翠青原先同林黛玉并行,此次却落后了半步,跟在身后,却比雪雁、朱鹮两个近了半步。
林黛玉便知这位太监也是极得圣上信任的。
太监领着林黛玉从正门入了殿,才发现这殿中除了皇后之位、公主下首那张桌子,早已坐满了人。
皇后娘娘不参与元宵宴席,因此自己竟是最后一个到的。
正要告罪,领着林黛玉来的那位太监却先行一礼,随即跪下。
林黛玉只得跟着跪下。
却听那太监恭敬地叩首禀道:“奴至昭华宫时,林大人正演奏皇风清穆,打断不详,故延误至此。罪责在奴,请皇上恕林大人无罪。”
圣上沉默一瞬,随即哈哈一笑,抬了抬手,道:“无罪无罪,都起来吧。林卿,坐。”
那太监方站起来,行至夏公公下首站定。
林黛玉便也跟着起身,自行入座。
只是心中越发好奇,这太监也不知是谁,竟这般大胆。竟然敢叫圣上这么轻易地就饶了他。
人齐了,夏公公便挥了挥拂尘,宣布开宴。
待歌舞声起,公主便挪到林黛玉这边,悄声咬耳朵:“我给姐姐准备的琴好不好?”
林黛玉道:“好是好。只是今日延误却是不该。”
公主笑道:“无妨的。父皇爱琴。去请姐姐的那位公公也是此中高手。不但琴技好,制琴手艺也是一绝。父皇甚是喜爱,如今已是司礼太监了。”
林黛玉道:“果然厉害。”
公主道:“能得戴公公赏识的林姐姐更厉害,说不得父皇一会要请姐姐演奏一曲呢。”
林黛玉面色微变,很是窘迫,心中暗道:“这如何使得?”
公主又道:“不过那是宫中乐师的事情。父皇最多也就考教一下姐姐的琴技。不会叫姐姐弹奏给这些人听的。”
公主说完,脑袋微微转了一下,目光扫过一众妃嫔。
林黛玉微微垂首,她并非认为当众演奏不妥,只是琴者,只为悦己又或为知音而奏,此殿中能称得上知音者……
林黛玉转头看了看公主,又看了看对面坐在忠顺亲王下首的宗恒。
还未给公主抚过琴,上一回在家中抚琴也过了许久。
左右琴声传得不远,若要抚一曲,也无不可。
林黛玉既放开了,便抬起头来,微微侧身,向公主低声道:“殿下不必担心。便奏一曲也是无妨的。只不知该选甚么曲子。”
公主笑道:“方才戴公公既夸姐姐那阙皇风清穆好,再奏一遍便是。”
林黛玉道:“那是《华胥引》第三段。若单独第三段倒是不长,完整演奏,却要误了时辰。怕是不妥。”
公主眼睛闪亮亮地盯着林黛玉,有些惊奇:“《华胥引》,可是讲叶蓁的那个华胥引?”
林黛玉双眼微瞪,问:“叶蓁是谁?”
公主“哦”了一声,问:“那是什么?”
林黛玉便轻声将这一曲的大意和出处说了,末了才笑道:“这是南厢书架上的。殿下竟不知?”
公主耸了耸肩,毫不在意道:“我只让他们随便拿了一些古籍过去,不拘甚么,塞满了书架子就好。左右姐姐四书五经都熟读了,再读些野记杂文、志怪传奇才好。”
林黛玉浅笑道:“只怕是殿下自己想看罢?”
公主嘻嘻一笑:“看破不说破,姐妹有得做~”
一行人一径儿至东宫请安,出了东宫,又至寿慈宫请安。未作多留,又至保和殿请安,随即回到昭华宫请安。
再次回到西暖阁,已至未时。
顾着林黛玉体弱,公主特命抬轿子的太监缓缓行走,故此林黛玉并未觉得劳累。
然而毕竟走了许久,此时林黛玉坐到椅子上,方觉双腿有些酸胀。
公主嘿嘿一笑:“林姐姐走了一路,双腿疼。本殿下坐了一路轿子,被颠得腰疼、屁股疼。等他们先摆晚膳,我们两个歪着说话,歇一歇神,让她们捏一捏松松筋骨。”
公主说完,当先歪在炕上,又在身前拍了两下,笑道:“姐姐别客气。一会还要走去参加元宵宴呢,也要好久。”
林黛玉告了谢,便也歪着。
翠青和朱鹮便在身边,一个锤腰,一个锤腿。
林黛玉问:“殿下每日都要这么走一圈儿?”
公主叹道:“可不是!幸亏我还是个公主,只要请这几位的安。那些妃嫔可不知要走多少路呢。”
翠青笑道:“殿下可又混说。妃嫔哪里能去给太妃、太后请安的。便是圣上那边也是非诏不得入的。只请皇后娘娘一人的安也就罢了。哪里要走这么多路的?”
公主立刻坐了起来:“这么说来,本公主比她们活得还累了!天可怜见的,真真苦也~”
林黛玉忍不住轻笑。
一旁伺候的宫女也都笑了。
翠青忍不住又道:“殿下跟林大人出宫走上一整日也没喊过累的。只坐这么一会轿子哪里就累了。”
朱鹮也道:“说得也是。姑娘之前带着公主走上一日也不累。”
林黛玉沉默,好像的确如此。
公主得意道:“这你们就不懂了。逛街市一边休息一边走,怎么可能累!”
说话间,又有小宫女摆上茶水,问:“殿下可要用晚膳了?”
公主便揉了揉肚子,笑问:“林姐姐饿不饿?我坐了这半天轿子,肚子早就空了~”
林黛玉微微摇头:“不饿。”
虽然不饿,但腹中已不如刚才这样满胀,一会晚饭好歹能吃上几口了。
公主道:“那便喝杯茶。”
林黛玉便端着茶喝了。
公主道:“摆着吧,左右屋里暖和,过上一刻钟也不会冷了去。”
小宫女应下,自去吩咐。
公主和林黛玉又说了一会话,忽然道:“既然林姐姐不能听念佛之声,一会吃完了便在此处休息。这里的宫人姐姐可以随意使唤,在西暖阁里也不必拘束。到元宵宴开宴之前,我叫翠青过来唤姐姐。”
林黛玉自然应下。
安静用过晚膳,重新装束,已然到了未正,有小宫女来催着公主。
公主便带着人离开了。
虽然公主说了不必拘束,但是林黛玉也不会在殿中乱翻乱逛,稍一沉吟,便到南厢。
这是为她准备的屋子,自然动甚么都是无妨的。
林黛玉刚坐下,果然有小宫女前来奉茶,随后只站在门口候命,并不进来监视查看。
屋中摆设虽然奢华,林黛玉却不甚在意。
林黛玉在意的是那架子上的书,以及一架膝琴。
林黛玉随手拿了一卷,是《神奇秘谱上卷》,翻了两页,是印本。
家中的却是手抄本。
林黛玉逐一比对,竟无一处不同。
随后又取了中卷、下卷比对,也是完全相同。
心中有谱,手边有琴,林黛玉伸手触弦,随意拨弄,不想却是一曲《华胥引》。
《华胥引》有三段,是为闲居大庭、寝梦华胥、皇风清穆。
三段奏完,林黛玉却忽想起薛蟠打死秀才,强抢香菱之事来,不由得轻声叹息。
哪知这一声尚未叹尽,外边就听翠青道:“林大人,殿下唤吩咐婢子接您过去。”
林黛玉不由得奇怪,翠青虽只是宫女,却也从未称自己“您”的。
虽则奇怪,林黛玉还是立刻应道:“就来。”
随即带着雪雁、朱鹮两个走出暖阁,却见外边不只是翠青,还有三个太监并两列宫女。
为首那太监微笑拱手道:“林大人,这边请。”
林黛玉见翠青并未阻止,也没有异常神色,便微微欠身,跟着太监行路。
翠青原先同林黛玉并行,此次却落后了半步,跟在身后,却比雪雁、朱鹮两个近了半步。
林黛玉便知这位太监也是极得圣上信任的。
太监领着林黛玉从正门入了殿,才发现这殿中除了皇后之位、公主下首那张桌子,早已坐满了人。
皇后娘娘不参与元宵宴席,因此自己竟是最后一个到的。
正要告罪,领着林黛玉来的那位太监却先行一礼,随即跪下。
林黛玉只得跟着跪下。
却听那太监恭敬地叩首禀道:“奴至昭华宫时,林大人正演奏皇风清穆,打断不详,故延误至此。罪责在奴,请皇上恕林大人无罪。”
圣上沉默一瞬,随即哈哈一笑,抬了抬手,道:“无罪无罪,都起来吧。林卿,坐。”
那太监方站起来,行至夏公公下首站定。
林黛玉便也跟着起身,自行入座。
只是心中越发好奇,这太监也不知是谁,竟这般大胆。竟然敢叫圣上这么轻易地就饶了他。
人齐了,夏公公便挥了挥拂尘,宣布开宴。
待歌舞声起,公主便挪到林黛玉这边,悄声咬耳朵:“我给姐姐准备的琴好不好?”
林黛玉道:“好是好。只是今日延误却是不该。”
公主笑道:“无妨的。父皇爱琴。去请姐姐的那位公公也是此中高手。不但琴技好,制琴手艺也是一绝。父皇甚是喜爱,如今已是司礼太监了。”
林黛玉道:“果然厉害。”
公主道:“能得戴公公赏识的林姐姐更厉害,说不得父皇一会要请姐姐演奏一曲呢。”
林黛玉面色微变,很是窘迫,心中暗道:“这如何使得?”
公主又道:“不过那是宫中乐师的事情。父皇最多也就考教一下姐姐的琴技。不会叫姐姐弹奏给这些人听的。”
公主说完,脑袋微微转了一下,目光扫过一众妃嫔。
林黛玉微微垂首,她并非认为当众演奏不妥,只是琴者,只为悦己又或为知音而奏,此殿中能称得上知音者……
林黛玉转头看了看公主,又看了看对面坐在忠顺亲王下首的宗恒。
还未给公主抚过琴,上一回在家中抚琴也过了许久。
左右琴声传得不远,若要抚一曲,也无不可。
林黛玉既放开了,便抬起头来,微微侧身,向公主低声道:“殿下不必担心。便奏一曲也是无妨的。只不知该选甚么曲子。”
公主笑道:“方才戴公公既夸姐姐那阙皇风清穆好,再奏一遍便是。”
林黛玉道:“那是《华胥引》第三段。若单独第三段倒是不长,完整演奏,却要误了时辰。怕是不妥。”
公主眼睛闪亮亮地盯着林黛玉,有些惊奇:“《华胥引》,可是讲叶蓁的那个华胥引?”
林黛玉双眼微瞪,问:“叶蓁是谁?”
公主“哦”了一声,问:“那是什么?”
林黛玉便轻声将这一曲的大意和出处说了,末了才笑道:“这是南厢书架上的。殿下竟不知?”
公主耸了耸肩,毫不在意道:“我只让他们随便拿了一些古籍过去,不拘甚么,塞满了书架子就好。左右姐姐四书五经都熟读了,再读些野记杂文、志怪传奇才好。”
林黛玉浅笑道:“只怕是殿下自己想看罢?”
公主嘻嘻一笑:“看破不说破,姐妹有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