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说起这件事的第二天晚上,琴逢玉见到了小师兄的新朋友。
白日里,李相夷和无了师父都忙。琴逢玉想着自己的支摊大计,又计划之后要是有时间,还打算去周围村镇走一走,于是也趁白天,上街置办补充之后要用的便携器具。
到了晚上闲下来,李相夷翻过墙头,来敲琴逢玉的门:“圆圆,走!”
两人悄悄牵了两匹马,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一路往清源山而去。
之前李相夷说从城中去清源山,快马只需半个时辰,但琴逢玉不善骑马,李相夷牵着她的马缰,大半个时辰后,两人才到普渡寺。
普渡寺北面是一片竹林。
月色空蒙,两人将马拴在竹林外,沿一条九拐十八弯的鹅卵石小路,到了一座茅草覆顶的小院。
“在这里等我一会儿。”
李相夷小声说完,轻轻一跃,落到院墙另一侧去了。
原来没有事先打过招呼吗?
琴逢玉乖乖在外边等着。
婆娑竹叶被夜风吹得沙沙作响,没一会儿,院中传来了小师兄和人交谈的声音。
“哎呀李施主,你远道来访,我自是欢迎的,但这来访的时间,是不是再斟酌一下为好啊?”
此人想必就是无了师父。
“你晚课做完了,又尚未睡下,不正是时候?”
李相夷的声音催促,“我师妹还在外等着呢,快开门让她进来。”
“哎,和尚已经在快步疾走了,李施主心急得很……”
咔哒一声响,门开了。
门后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瞧着四十上下,月光下神色温和沉静,眼中有一种因通透而饱含智慧的神光。
琴逢玉连忙见礼:“无了师父,深夜叨扰了。”
“无妨无妨,是琴施主吧?快请进。”
无了师父定睛看她一眼,又回头瞧李相夷一回,笑呵呵将她往里让。
三人在院中喝茶。
无了师父是东道主,他泡了茶,取出一包糖,又端出一碟见风消,一边摆碟,一边心痛地说:“这糖嘛,是普通芽糖,这见风消呢,是我徒儿今日从扬州刚带回来的,耗费颇多,又殊为难得,和尚还没舍得吃……哎,不必顾忌,二位请用,请用,别客气啊。”
琴逢玉:“……”
李相夷伸手:“圆圆,吃。”
真吃啊?琴逢玉捧着小师兄送到手里,散发出桂花甜香的炸糕,有些犹豫地抬头——
无了师父两颊鼓鼓,正轻快地拍着两手,搓掉残留的饼渣。
察觉到琴逢玉的视线,他还露出无辜茫然的神情,似乎在疑惑,“琴施主怎么不吃?”
琴逢玉:“……”
她一口咬掉一半。
酥脆的外壳之下,秋桂香气裹着清甜在口中溢开,炸物散发诱人的香味,甜度又恰到好处,两者融为一体,飘飘摇摇一路浮进脑子里,让她忍不住将剩下的一半也塞进口中。
真好吃啊!
院中没人说话,见风消一碟六个,每人两个,无了师父和琴逢玉全神贯注,飞快地吃完了自己那份。
李相夷一手拈了一颗糖,扔进嘴里,一手将最后一块见风消递给琴逢玉:“你的。”
想吃,但,琴逢玉艰难拒绝,战术喝茶:“小师兄吃。”
李相夷也不坚持,他仍将碟子举在琴逢玉跟前,却转脸问无了师父:“和尚,这见风消,你徒儿是从扬州哪一家买的?”
“李施主说笑了,这等事,我怎么会详问呢。”
“胡说,你就没想着下次去扬州,再去一饱口福?”
无了师父假咳:“……狮子楼。”
“听到了吧,扬州狮子楼,”李相夷冲琴逢玉笑,“过两天,师兄带你去扬州,咱们吃个够。”将碟子往她面前再送了送,语气温柔,“好,吃吧。”
无了师父:那好像是我的见风消。
无了师父:算了。
“是啊,琴施主吃吧,我瞧李施主本也不重口腹之欲,”无了师父笑呵呵,“此等美味,还是交给能欣赏的人为好。”
琴逢玉很不好意思。
琴逢玉吃了最后一块见风消。
吃完后三人闲聊。
无了师父武功医术均有造诣,爱美食爱游历,个性随和诙谐,又有阅历智慧,虽然年龄差了不少,与李相夷琴逢玉却都能说到一处。
尤其他的医术依托于梵术,是内力与医药相结合的路子,和琴逢玉自己单纯的医术还有差别,两人讨论起来,便更有得可说。
起先还是三人在说,后来便是无了师父和琴逢玉探讨之前在四顾门医馆遇见的棘手病人,李相夷在旁边带笑看。
琴逢玉有不少问题想问,想得很认真,无了师父倒是偶尔会分神瞧李相夷一眼。
李施主是四顾门门主,从来只有他说话别人听的,何曾在谈话中被人撇在一边过?然而眼下,无了见他不仅没有丝毫不悦,还带着一种欣赏,又似乎含着某种念头的眼神,专注地看着正皱眉苦思的琴施主。
李施主,他知道自己是如何瞧他师妹的吗?
琴施主……琴施主这模样,定然是不清楚的。
“琴施主,”无了师父忽然问,“你如今不在四顾门医馆了,今后作何打算?”
“今后?”
琴逢玉一愣,“我打算在城中支个摊看诊,不过城中已有不少医馆药堂,要是不忙,我就去城外的村镇中走走。”
无了师父点头:“近来是这样,那之后呢?”
李相夷略有警觉地瞥他一眼,琴逢玉回答:“再之后,就去其他地方游历吧。”
“哦?不留在杭州?”
“是,我下山是奉师命历练,总在一个地方待着,也历练不到什么。”
最近太忙,这件事,琴逢玉都还没和小师兄商量过,倒是今日被无了师父问到了。
她暂时没什么特别具体的想法,但从下山起,或者说,从很久以前开始,她的想法就没有变过——她不喜欢以武力为尊的江湖,下山游历也只为行医,不想搅进江湖风雨。
所以,她不会一直留在小师兄的四顾门,不会一直留在杭州。
琴逢玉看了小师兄一眼。
李相夷脸上没什么表情,方才的笑已经没了,但也并无不满或怒色,他垂眼把玩了一下空茶杯,不置可否地“嗯”一声,又轻轻放下。
无了师父问他:“李施主不赞同?”
“圆圆想历练,我自然是赞同的。”
李相夷微笑,仿佛这话确实出自真心。
琴逢玉一眼就看出他言不由衷,自以为知晓其中缘由,向无了师父解释:“小师兄总觉得我功夫不好,在外行走,他不放心。”
李相夷瞪她一眼:“的确是不放心,说是轻功够用,一转眼就岔了气,当时要是我不在,你就掉进河里了。你这样,叫我怎么放心?”
他说的是之前坐船时的事。
琴逢玉指出:“是小师兄你的带子先打我的。”
“还嘴硬,”李相夷语气突然变得严厉,“一个小小暗器你就躲不过了,要是这时候有人跳出来朝你出剑呢?”
琴逢玉愕然:“我只是个给人看病的,为何会有人朝我出剑?”
其实行医之人有时也会惹上一些仇家,这事琴逢玉心知肚明,小师兄说的话也没错,一颗没什么杀伤力的宝石都能让她内力走岔,要是真遇上什么杀手敌人,她只有引颈待戮的份。
但小师兄从没这么和她说过话。琴逢玉自觉是个脾性好的人,听得进道理,此时却耍起了脾气,忍不住故意和他唱反调。
那边李相夷话刚出口,就懊恼自己猛地听说她要走,太过急躁,没控制好语气。
再看到琴逢玉眉头也皱了起来,眼里全是委屈,他心里什么想法都稀里哗啦碎了一地,乖乖低头哄人:“是,是师兄不好,师兄话重了。”
琴逢玉也有些后悔,她觉得自己方才的反应莫名其妙,和平日里大相径庭。
不说别的,从小到大,大师兄嘲笑她内力平平又资质普通的时候还少了吗?她有反驳,乃至生气过一回吗?
怎么反而冲小师兄发没道理的脾气?
琴逢玉也想道歉,但不等她开口,无了师父就打圆场:“哎呀,师兄关心师妹,也不能说有错嘛。”
为了活络气氛,又笑着打趣,“说起来,我与李施主也认识一个月了,这还是头一回见李施主低头呢,琴施主真是了不起,就冲这个,和尚我都想请你在杭州久留些时候了。”
李相夷:“……”
琴逢玉:“……”
无了师父到底是在打圆场,还是在拱火?
“……总归最近我也不会离开杭州,”琴逢玉犹豫片刻,最后道,“此事之后再说吧。”
*
之后琴逢玉就忙了起来。
她先是去李相夷找的地方支摊。地方是个好地方,四周商铺云集,离驿站客舍都不远,也不在城中那些大医馆附近,不至于门可罗雀,也不会人满为患。
有时她还有时间去城外的乡村,做几日游医。
忙于行医,留在四顾门的时间就自然变少。
琴逢玉还住在小师兄隔壁,却日日早出晚归,小师兄平日事也多得很,两人碰面的机会都很难得,更别说去扬州了。
后来李相夷去找无了师父喝茶,琴逢玉就再没有跟着一起过。
“李施主,这是和琴施主闹别扭了?”
无了师父仍旧笑呵呵的,“做师兄的,该迁就师妹时便迁就,诚心道歉,再送一点合心意的吃食玩意儿,不就重归于好了?”
李相夷喝茶如同喝酒,他闷闷说:“圆圆没生气。”
的确没生气,当天夜里回去,还和他道歉了。
就是这歉道得……反而让他心头烦闷。就这么想走?
无了师父观他神色,心中了然,嘴上却说:“那你平日多让着琴施主一些,她要做什么,由着她去便是了,你越管,她越不开心。”
“其他的我都由着她。”李相夷说了半截。
无了师父替他补上后半截:“就是不愿放她走。”
李相夷:“……”
也不是不愿放她走,李相夷心道,说得好像他要将圆圆锁在身边似的。他绝没有这种想法,圆圆去哪里觉得开心高兴,当然就该让她去。
但他眼下的确又不愿她离开,要问到底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禅房中沉默片刻,无了低叹一声:“上次我说有琴施主在,李施主平日能多低低头,不是乱说的。”
这是件好事。
李门主年轻气盛,行走江湖从无敌手,如今他风头无两,气势正盛,似乎一路顺遂青云直上。
然而强极则辱,人生在世,总要学会低头,不在这里低头,就得在旁的地方低头。
“要和尚说,和尚也愿琴施主能多陪在李施主左右。”
这话说得,和尚愿,他也愿啊。
李相夷苦笑。
但是,“我总是拗不过她的……我知道,她要走,我是留不住的。”
说起这件事的第二天晚上,琴逢玉见到了小师兄的新朋友。
白日里,李相夷和无了师父都忙。琴逢玉想着自己的支摊大计,又计划之后要是有时间,还打算去周围村镇走一走,于是也趁白天,上街置办补充之后要用的便携器具。
到了晚上闲下来,李相夷翻过墙头,来敲琴逢玉的门:“圆圆,走!”
两人悄悄牵了两匹马,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一路往清源山而去。
之前李相夷说从城中去清源山,快马只需半个时辰,但琴逢玉不善骑马,李相夷牵着她的马缰,大半个时辰后,两人才到普渡寺。
普渡寺北面是一片竹林。
月色空蒙,两人将马拴在竹林外,沿一条九拐十八弯的鹅卵石小路,到了一座茅草覆顶的小院。
“在这里等我一会儿。”
李相夷小声说完,轻轻一跃,落到院墙另一侧去了。
原来没有事先打过招呼吗?
琴逢玉乖乖在外边等着。
婆娑竹叶被夜风吹得沙沙作响,没一会儿,院中传来了小师兄和人交谈的声音。
“哎呀李施主,你远道来访,我自是欢迎的,但这来访的时间,是不是再斟酌一下为好啊?”
此人想必就是无了师父。
“你晚课做完了,又尚未睡下,不正是时候?”
李相夷的声音催促,“我师妹还在外等着呢,快开门让她进来。”
“哎,和尚已经在快步疾走了,李施主心急得很……”
咔哒一声响,门开了。
门后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脸,瞧着四十上下,月光下神色温和沉静,眼中有一种因通透而饱含智慧的神光。
琴逢玉连忙见礼:“无了师父,深夜叨扰了。”
“无妨无妨,是琴施主吧?快请进。”
无了师父定睛看她一眼,又回头瞧李相夷一回,笑呵呵将她往里让。
三人在院中喝茶。
无了师父是东道主,他泡了茶,取出一包糖,又端出一碟见风消,一边摆碟,一边心痛地说:“这糖嘛,是普通芽糖,这见风消呢,是我徒儿今日从扬州刚带回来的,耗费颇多,又殊为难得,和尚还没舍得吃……哎,不必顾忌,二位请用,请用,别客气啊。”
琴逢玉:“……”
李相夷伸手:“圆圆,吃。”
真吃啊?琴逢玉捧着小师兄送到手里,散发出桂花甜香的炸糕,有些犹豫地抬头——
无了师父两颊鼓鼓,正轻快地拍着两手,搓掉残留的饼渣。
察觉到琴逢玉的视线,他还露出无辜茫然的神情,似乎在疑惑,“琴施主怎么不吃?”
琴逢玉:“……”
她一口咬掉一半。
酥脆的外壳之下,秋桂香气裹着清甜在口中溢开,炸物散发诱人的香味,甜度又恰到好处,两者融为一体,飘飘摇摇一路浮进脑子里,让她忍不住将剩下的一半也塞进口中。
真好吃啊!
院中没人说话,见风消一碟六个,每人两个,无了师父和琴逢玉全神贯注,飞快地吃完了自己那份。
李相夷一手拈了一颗糖,扔进嘴里,一手将最后一块见风消递给琴逢玉:“你的。”
想吃,但,琴逢玉艰难拒绝,战术喝茶:“小师兄吃。”
李相夷也不坚持,他仍将碟子举在琴逢玉跟前,却转脸问无了师父:“和尚,这见风消,你徒儿是从扬州哪一家买的?”
“李施主说笑了,这等事,我怎么会详问呢。”
“胡说,你就没想着下次去扬州,再去一饱口福?”
无了师父假咳:“……狮子楼。”
“听到了吧,扬州狮子楼,”李相夷冲琴逢玉笑,“过两天,师兄带你去扬州,咱们吃个够。”将碟子往她面前再送了送,语气温柔,“好,吃吧。”
无了师父:那好像是我的见风消。
无了师父:算了。
“是啊,琴施主吃吧,我瞧李施主本也不重口腹之欲,”无了师父笑呵呵,“此等美味,还是交给能欣赏的人为好。”
琴逢玉很不好意思。
琴逢玉吃了最后一块见风消。
吃完后三人闲聊。
无了师父武功医术均有造诣,爱美食爱游历,个性随和诙谐,又有阅历智慧,虽然年龄差了不少,与李相夷琴逢玉却都能说到一处。
尤其他的医术依托于梵术,是内力与医药相结合的路子,和琴逢玉自己单纯的医术还有差别,两人讨论起来,便更有得可说。
起先还是三人在说,后来便是无了师父和琴逢玉探讨之前在四顾门医馆遇见的棘手病人,李相夷在旁边带笑看。
琴逢玉有不少问题想问,想得很认真,无了师父倒是偶尔会分神瞧李相夷一眼。
李施主是四顾门门主,从来只有他说话别人听的,何曾在谈话中被人撇在一边过?然而眼下,无了见他不仅没有丝毫不悦,还带着一种欣赏,又似乎含着某种念头的眼神,专注地看着正皱眉苦思的琴施主。
李施主,他知道自己是如何瞧他师妹的吗?
琴施主……琴施主这模样,定然是不清楚的。
“琴施主,”无了师父忽然问,“你如今不在四顾门医馆了,今后作何打算?”
“今后?”
琴逢玉一愣,“我打算在城中支个摊看诊,不过城中已有不少医馆药堂,要是不忙,我就去城外的村镇中走走。”
无了师父点头:“近来是这样,那之后呢?”
李相夷略有警觉地瞥他一眼,琴逢玉回答:“再之后,就去其他地方游历吧。”
“哦?不留在杭州?”
“是,我下山是奉师命历练,总在一个地方待着,也历练不到什么。”
最近太忙,这件事,琴逢玉都还没和小师兄商量过,倒是今日被无了师父问到了。
她暂时没什么特别具体的想法,但从下山起,或者说,从很久以前开始,她的想法就没有变过——她不喜欢以武力为尊的江湖,下山游历也只为行医,不想搅进江湖风雨。
所以,她不会一直留在小师兄的四顾门,不会一直留在杭州。
琴逢玉看了小师兄一眼。
李相夷脸上没什么表情,方才的笑已经没了,但也并无不满或怒色,他垂眼把玩了一下空茶杯,不置可否地“嗯”一声,又轻轻放下。
无了师父问他:“李施主不赞同?”
“圆圆想历练,我自然是赞同的。”
李相夷微笑,仿佛这话确实出自真心。
琴逢玉一眼就看出他言不由衷,自以为知晓其中缘由,向无了师父解释:“小师兄总觉得我功夫不好,在外行走,他不放心。”
李相夷瞪她一眼:“的确是不放心,说是轻功够用,一转眼就岔了气,当时要是我不在,你就掉进河里了。你这样,叫我怎么放心?”
他说的是之前坐船时的事。
琴逢玉指出:“是小师兄你的带子先打我的。”
“还嘴硬,”李相夷语气突然变得严厉,“一个小小暗器你就躲不过了,要是这时候有人跳出来朝你出剑呢?”
琴逢玉愕然:“我只是个给人看病的,为何会有人朝我出剑?”
其实行医之人有时也会惹上一些仇家,这事琴逢玉心知肚明,小师兄说的话也没错,一颗没什么杀伤力的宝石都能让她内力走岔,要是真遇上什么杀手敌人,她只有引颈待戮的份。
但小师兄从没这么和她说过话。琴逢玉自觉是个脾性好的人,听得进道理,此时却耍起了脾气,忍不住故意和他唱反调。
那边李相夷话刚出口,就懊恼自己猛地听说她要走,太过急躁,没控制好语气。
再看到琴逢玉眉头也皱了起来,眼里全是委屈,他心里什么想法都稀里哗啦碎了一地,乖乖低头哄人:“是,是师兄不好,师兄话重了。”
琴逢玉也有些后悔,她觉得自己方才的反应莫名其妙,和平日里大相径庭。
不说别的,从小到大,大师兄嘲笑她内力平平又资质普通的时候还少了吗?她有反驳,乃至生气过一回吗?
怎么反而冲小师兄发没道理的脾气?
琴逢玉也想道歉,但不等她开口,无了师父就打圆场:“哎呀,师兄关心师妹,也不能说有错嘛。”
为了活络气氛,又笑着打趣,“说起来,我与李施主也认识一个月了,这还是头一回见李施主低头呢,琴施主真是了不起,就冲这个,和尚我都想请你在杭州久留些时候了。”
李相夷:“……”
琴逢玉:“……”
无了师父到底是在打圆场,还是在拱火?
“……总归最近我也不会离开杭州,”琴逢玉犹豫片刻,最后道,“此事之后再说吧。”
*
之后琴逢玉就忙了起来。
她先是去李相夷找的地方支摊。地方是个好地方,四周商铺云集,离驿站客舍都不远,也不在城中那些大医馆附近,不至于门可罗雀,也不会人满为患。
有时她还有时间去城外的乡村,做几日游医。
忙于行医,留在四顾门的时间就自然变少。
琴逢玉还住在小师兄隔壁,却日日早出晚归,小师兄平日事也多得很,两人碰面的机会都很难得,更别说去扬州了。
后来李相夷去找无了师父喝茶,琴逢玉就再没有跟着一起过。
“李施主,这是和琴施主闹别扭了?”
无了师父仍旧笑呵呵的,“做师兄的,该迁就师妹时便迁就,诚心道歉,再送一点合心意的吃食玩意儿,不就重归于好了?”
李相夷喝茶如同喝酒,他闷闷说:“圆圆没生气。”
的确没生气,当天夜里回去,还和他道歉了。
就是这歉道得……反而让他心头烦闷。就这么想走?
无了师父观他神色,心中了然,嘴上却说:“那你平日多让着琴施主一些,她要做什么,由着她去便是了,你越管,她越不开心。”
“其他的我都由着她。”李相夷说了半截。
无了师父替他补上后半截:“就是不愿放她走。”
李相夷:“……”
也不是不愿放她走,李相夷心道,说得好像他要将圆圆锁在身边似的。他绝没有这种想法,圆圆去哪里觉得开心高兴,当然就该让她去。
但他眼下的确又不愿她离开,要问到底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禅房中沉默片刻,无了低叹一声:“上次我说有琴施主在,李施主平日能多低低头,不是乱说的。”
这是件好事。
李门主年轻气盛,行走江湖从无敌手,如今他风头无两,气势正盛,似乎一路顺遂青云直上。
然而强极则辱,人生在世,总要学会低头,不在这里低头,就得在旁的地方低头。
“要和尚说,和尚也愿琴施主能多陪在李施主左右。”
这话说得,和尚愿,他也愿啊。
李相夷苦笑。
但是,“我总是拗不过她的……我知道,她要走,我是留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