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还是模糊了。
眼前的空明大师,清冷是清冷,可是这张脸,明显不俗。
他抬眸看过来时,掩在长睫下的双眼明净无波,声音像深山间的溪流,低而清透。整个人透出来的清冷之气,与这住所的幽静十分契合。
这样的一个人,若不曾出家修习佛法,必定会成为盛京城的一朵高岭之花,姑娘们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
便是连她也难免心生意动。
想到这里,宋幼安收了心绪,朝空明笑,“大师,多年不见。”
空明轻轻颔首,看向一侧坐榻,“殿下坐吧。”
等她坐下,他抬手给她倒了杯茶,“殿下用些茶。”
“谢谢大师。”
她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味道很是不错,眼中泛起喜欢,“这茶味道我很喜欢,是什么茶?”
空明看着那茶,目光有些悠远,似乎想到了什么,轻声道:“我自己制的,唤作如故。”
她微微愣,旋即勾唇惊讶道:“大师连茶都会制呀?这名字取得真好,很有味道。”
他突然抬眸直直看着她的眼睛。
陡然看过来时,她眼里还有笑意,被他看得久了,慢慢地变成了不解,再过了一会儿,变成了欲言又止。
空明终于移开目光,“殿下近来身子如何?”
她暗自松了口气,笑道:“挺好的,如今算是恢复了。不过阿爹仍旧不太放心,希望大师再给我诊诊脉。”
“这是自然。”
宋幼安闻言把手腕递过去,空明凝神把脉,细细诊了一会,才收回手,“殿下的不足之症已大好。”
他这样说,宋幼安自是欢喜不已,眼角都掩不住笑意,“太好了,谢谢大师!”
再看空明面色,仍是无波无澜,“不日我将离寺游习佛法,此番叫殿下来,是要赠殿下一件东西。”
她疑惑道:“大师不是闭关成功了吗?怎么还要离寺游习?”
空明低眸,掩下幽深地目光,“因果轮回,我无法得道。”
“怎么会?!”她掩饰不住心里的震惊,“大师佛法高乘,上宋难出其二,我以为得道不过是早晚的事……”
却不曾想,他居然说自己无法得道。
她本能地替他惋惜。
“既入佛门,不为得道。”空明面色平淡,似乎并不在意,“我离寺游习佛法,渡众生苦乐,何尝不是另一种得道。”
不愧是庆昭寺大名鼎鼎的高僧,当真是无欲无求,心思豁达。且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于佛法一道上的领悟只怕极高,得不得道确实是无所谓了。
宋幼安不由点了点头,“是我着相了。大师说的很对,入世品众生相,也是得道。”
空明侧身,从一旁小柜中拿出来一个布袋,递过来给她,“这是赠予殿下的及笄之礼,离殿下及笄还有两年,只是我将要离寺,再见也不知是何日,就先给殿下了。”
空明居然给她准备了及笄之礼?!
她控制不住惊讶,接过布袋,这布袋带了淡淡的檀香,与他身上的味道如出一辙,闻起来很是舒心。解开袋口的红绳,从袋里倒出一个精致的圆珠,看不出是什么做成的,表面刻了一些文字,瞧着像是佛家的梵文。
她捏着珠子,细细打量之后,朝他感激道:“多谢大师,这礼物我很喜欢!”
空明淡淡地点了下头,两手结定,目视前方,“礼已送到,殿下请回吧,我就不送了。”
说完,他闭上了眼,继续打坐。
宋幼安将珠子放回袋里,从榻上起身,朝他微倾了背,低下头道:“大师,幼安愿你能得道于世,这便告辞了。”
空明没有回她,似乎已经入定。
她抬头看了眼,光影下,他的侧脸平静从容,衬得一番岁月平宁。她亦从容一笑,转身走到门边,推开门走了出去。
知客已不在院中,只有鹤渚寥汀还守着,见她出来,一齐围了过来。
“公主。”
她望着院外的小竹林,笑道:“眼下已经是午膳时辰,回宫来不及了,就在寺里用吧。”
“那奴婢去知会住持一声。”
寥汀转身出了院子。
宋幼安领着鹤渚,穿过小竹林,顺着来时的路,由幽深寂静走入烟火缭绕。
香客们大多踩着清晨的薄雾到寺里进香祈福,又在日上正中前赶回家中。所以这个时辰,除了一些如她这般来不及回家用膳的,寺中已没有什么香客。只是较于空明大师住的地方,到底是要热闹些。
寺里的吃食都是素膳,她用了些便觉得饱了,吩咐人撤了下去。
寥汀知道她今日坐久了马车,午膳后必然要小憩一会,所以在告知住持公主留膳的时候,顺便让住持备好了厢房。
厢房中焚着檀香,与空明身上的檀香味道略有不同,但同样令人心神宁静。宋幼安躺在床上,闻着香味慢慢睡了过去。
厢房后面是一片林子,午后寺里寂静,人声渐无,林子里清灵的鸟雀声就显得格外清晰,极为悦耳。
在这样的舒适环境下,宋幼安睡得很沉。等她醒来拨开帐子,窗外投进来的阳光较之正午,弱了不止三分。
她整理好出了厢房,才发现已经到了未时末。
“鹤渚,将东西备好,我们去正殿。”
她这回来庆昭寺,除了见空明,还有一件事要做。
庆昭寺的大雄宝殿,修得高耸威严。极高的穹顶刻满了佛家纹路,穹顶之下,巍峨的金身佛像伫立,令人心生敬仰。
她点了香,合掌对着佛像跪了下去。
佛祖,那死于箭下的八十六名女子,生前未得善意,死后无人点香,黄土之下,又遭挖掘。
她们生前不曾享有福报,身后不知魂向何方,亦不知这场人祸终将大白于天下。
信女替她们家人备了黄纸和家书,烧于殿前香炉。愿佛祖怜悯,将这些东西转予她们,了却她们的尘念。
信女还想替她们向佛祖求一个顺遂来生,爹娘疼爱,无疾无灾。
愿佛祖慈悲。
她面容虔诚,连着三跪九叩,才起身将手中三只香插进香炉,再合掌俯身一叩。
许完愿后,她出了宝殿,来到殿前的铜香炉。
这时鹤渚打开了手中的木盒,递到她手边,寥汀也递过来一支燃着的香。
宋幼安从木盒里拿出备好的黄纸,接过香点了起来。黄纸很快被烧着,她丢进炉里,又拿出剩下的黄纸,一叠一叠地丢进燃起的香炉。
偶然一阵风扫过来,引得香炉里的火愈发旺盛,木盒里的代笔家书被吹得簌簌作响,一些甚至被吹了出来,四处乱飘。
两个丫鬟见状,一个赶紧按住盒中剩下的,一个去拾吹跑的家书。
“……叶大人?”
寥汀正追着家书跑,眼里突然窜出一个人影。她目光看过去,竟是大理寺的叶大人,她惊愕地唤出声。
宋幼安正在潜心烧纸,听见寥汀的唤声,下意识侧头看过去。
只见叶元让正俯身捡了张吹到面前的家书,闻声抬眸,正好看进她眼里。
见到她,他眼中亦是惊讶不已,旋即扬唇一笑,躬身道:“见过三公主。”
她微微点头,“叶大人怎么在这里?”
“案子已经查得差不多,河大人让微臣来此给那些受害之人上柱香,以告慰她们的在天之灵。”
说罢,他将手中家书递了过来,“公主。”
眼前的空明大师,清冷是清冷,可是这张脸,明显不俗。
他抬眸看过来时,掩在长睫下的双眼明净无波,声音像深山间的溪流,低而清透。整个人透出来的清冷之气,与这住所的幽静十分契合。
这样的一个人,若不曾出家修习佛法,必定会成为盛京城的一朵高岭之花,姑娘们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
便是连她也难免心生意动。
想到这里,宋幼安收了心绪,朝空明笑,“大师,多年不见。”
空明轻轻颔首,看向一侧坐榻,“殿下坐吧。”
等她坐下,他抬手给她倒了杯茶,“殿下用些茶。”
“谢谢大师。”
她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味道很是不错,眼中泛起喜欢,“这茶味道我很喜欢,是什么茶?”
空明看着那茶,目光有些悠远,似乎想到了什么,轻声道:“我自己制的,唤作如故。”
她微微愣,旋即勾唇惊讶道:“大师连茶都会制呀?这名字取得真好,很有味道。”
他突然抬眸直直看着她的眼睛。
陡然看过来时,她眼里还有笑意,被他看得久了,慢慢地变成了不解,再过了一会儿,变成了欲言又止。
空明终于移开目光,“殿下近来身子如何?”
她暗自松了口气,笑道:“挺好的,如今算是恢复了。不过阿爹仍旧不太放心,希望大师再给我诊诊脉。”
“这是自然。”
宋幼安闻言把手腕递过去,空明凝神把脉,细细诊了一会,才收回手,“殿下的不足之症已大好。”
他这样说,宋幼安自是欢喜不已,眼角都掩不住笑意,“太好了,谢谢大师!”
再看空明面色,仍是无波无澜,“不日我将离寺游习佛法,此番叫殿下来,是要赠殿下一件东西。”
她疑惑道:“大师不是闭关成功了吗?怎么还要离寺游习?”
空明低眸,掩下幽深地目光,“因果轮回,我无法得道。”
“怎么会?!”她掩饰不住心里的震惊,“大师佛法高乘,上宋难出其二,我以为得道不过是早晚的事……”
却不曾想,他居然说自己无法得道。
她本能地替他惋惜。
“既入佛门,不为得道。”空明面色平淡,似乎并不在意,“我离寺游习佛法,渡众生苦乐,何尝不是另一种得道。”
不愧是庆昭寺大名鼎鼎的高僧,当真是无欲无求,心思豁达。且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于佛法一道上的领悟只怕极高,得不得道确实是无所谓了。
宋幼安不由点了点头,“是我着相了。大师说的很对,入世品众生相,也是得道。”
空明侧身,从一旁小柜中拿出来一个布袋,递过来给她,“这是赠予殿下的及笄之礼,离殿下及笄还有两年,只是我将要离寺,再见也不知是何日,就先给殿下了。”
空明居然给她准备了及笄之礼?!
她控制不住惊讶,接过布袋,这布袋带了淡淡的檀香,与他身上的味道如出一辙,闻起来很是舒心。解开袋口的红绳,从袋里倒出一个精致的圆珠,看不出是什么做成的,表面刻了一些文字,瞧着像是佛家的梵文。
她捏着珠子,细细打量之后,朝他感激道:“多谢大师,这礼物我很喜欢!”
空明淡淡地点了下头,两手结定,目视前方,“礼已送到,殿下请回吧,我就不送了。”
说完,他闭上了眼,继续打坐。
宋幼安将珠子放回袋里,从榻上起身,朝他微倾了背,低下头道:“大师,幼安愿你能得道于世,这便告辞了。”
空明没有回她,似乎已经入定。
她抬头看了眼,光影下,他的侧脸平静从容,衬得一番岁月平宁。她亦从容一笑,转身走到门边,推开门走了出去。
知客已不在院中,只有鹤渚寥汀还守着,见她出来,一齐围了过来。
“公主。”
她望着院外的小竹林,笑道:“眼下已经是午膳时辰,回宫来不及了,就在寺里用吧。”
“那奴婢去知会住持一声。”
寥汀转身出了院子。
宋幼安领着鹤渚,穿过小竹林,顺着来时的路,由幽深寂静走入烟火缭绕。
香客们大多踩着清晨的薄雾到寺里进香祈福,又在日上正中前赶回家中。所以这个时辰,除了一些如她这般来不及回家用膳的,寺中已没有什么香客。只是较于空明大师住的地方,到底是要热闹些。
寺里的吃食都是素膳,她用了些便觉得饱了,吩咐人撤了下去。
寥汀知道她今日坐久了马车,午膳后必然要小憩一会,所以在告知住持公主留膳的时候,顺便让住持备好了厢房。
厢房中焚着檀香,与空明身上的檀香味道略有不同,但同样令人心神宁静。宋幼安躺在床上,闻着香味慢慢睡了过去。
厢房后面是一片林子,午后寺里寂静,人声渐无,林子里清灵的鸟雀声就显得格外清晰,极为悦耳。
在这样的舒适环境下,宋幼安睡得很沉。等她醒来拨开帐子,窗外投进来的阳光较之正午,弱了不止三分。
她整理好出了厢房,才发现已经到了未时末。
“鹤渚,将东西备好,我们去正殿。”
她这回来庆昭寺,除了见空明,还有一件事要做。
庆昭寺的大雄宝殿,修得高耸威严。极高的穹顶刻满了佛家纹路,穹顶之下,巍峨的金身佛像伫立,令人心生敬仰。
她点了香,合掌对着佛像跪了下去。
佛祖,那死于箭下的八十六名女子,生前未得善意,死后无人点香,黄土之下,又遭挖掘。
她们生前不曾享有福报,身后不知魂向何方,亦不知这场人祸终将大白于天下。
信女替她们家人备了黄纸和家书,烧于殿前香炉。愿佛祖怜悯,将这些东西转予她们,了却她们的尘念。
信女还想替她们向佛祖求一个顺遂来生,爹娘疼爱,无疾无灾。
愿佛祖慈悲。
她面容虔诚,连着三跪九叩,才起身将手中三只香插进香炉,再合掌俯身一叩。
许完愿后,她出了宝殿,来到殿前的铜香炉。
这时鹤渚打开了手中的木盒,递到她手边,寥汀也递过来一支燃着的香。
宋幼安从木盒里拿出备好的黄纸,接过香点了起来。黄纸很快被烧着,她丢进炉里,又拿出剩下的黄纸,一叠一叠地丢进燃起的香炉。
偶然一阵风扫过来,引得香炉里的火愈发旺盛,木盒里的代笔家书被吹得簌簌作响,一些甚至被吹了出来,四处乱飘。
两个丫鬟见状,一个赶紧按住盒中剩下的,一个去拾吹跑的家书。
“……叶大人?”
寥汀正追着家书跑,眼里突然窜出一个人影。她目光看过去,竟是大理寺的叶大人,她惊愕地唤出声。
宋幼安正在潜心烧纸,听见寥汀的唤声,下意识侧头看过去。
只见叶元让正俯身捡了张吹到面前的家书,闻声抬眸,正好看进她眼里。
见到她,他眼中亦是惊讶不已,旋即扬唇一笑,躬身道:“见过三公主。”
她微微点头,“叶大人怎么在这里?”
“案子已经查得差不多,河大人让微臣来此给那些受害之人上柱香,以告慰她们的在天之灵。”
说罢,他将手中家书递了过来,“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