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明时,宋幼安被一阵莫名的声音惊醒,然后再也无法入睡。
她睁眼盯着床帐,瘪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大约过了一刻,寥汀鹤渚敲门进来。
两人掀开床帘,见她面色郁郁,躺在床上未有动作,两人猜到她应该是被方才的声音吵醒了,心有闷气。
寥汀赶紧解释:“姑娘,江都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半夜起,府中开始戒严,还派了两个暗卫盯着这琴宁院。方才的声音,就是那两人在屋顶上偷窥时,误踩了风影卫设下的障眼。”
解释完,她试探地问:“姑娘,可要将那两人解决掉?”
宋幼安摇了摇头,撑着床沿坐起身,“让他们盯,届时你眼神示意我便好。”
鹤渚递上巾帕给她,“姑娘先擦擦脸,奴婢去准备热水给您洗漱。”
她接了帕子,叠成双层往额头上一盖,语气半虚道:“夜里记得点上安神香,不然由着他们这样,我必然睡不好。”
“是。”
等到日头窜出云层,已是半个时辰过去。
宋幼安站在懿德帝于扬州的私宅院中,抬头望着那愈发耀眼的阳光,忽然感叹,“眼见风波起,却是烟雨辞苏杭。”
她唇角慢慢勾出一抹讥笑来,“倒真是讽刺。”
后侧首朝寥汀鹤渚吩咐,“你们不必跟进来。”
随后抬步进了屋里。
叶元让伤口刚换完药,便瞧见宋幼安进来。
他一愣,旋即垂首,“公主。”
宋幼安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满,眨眼间又消失不见。她目光扫了眼他右肩伤处,布条未见渗血。
“昨夜太守府很是热闹。”她面无表情地坐在临窗的榻上,目光淡淡看着他道。
他面露了然,“想必是江都的消息递过来了。”
“接下来可有得他愁了。”宋幼安轻嗤。
叶元让倚靠在床头,面上血色仍未恢复,薄唇也还透着些苍色,显露出几分病弱之态。而那一双如缀辰星的眼瞳,又生生地将这几分病弱压下三分。
听了她的嗤讽,他眉眼半垂着,淡笑不语。
愁说轻了,分身乏术更为恰当。
不过眼下更令他注意的,是宋幼安。
不知为何,自昨日醒来见到她,就一直觉得她对他的态度有些奇怪,今日尤甚。
可又说不上哪里怪。
“对了。”宋幼安念起件事,半掀眼帘瞥了他一眼,“你在江都的替身,可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他尚还在怔神,忽听得她这样问,眉头轻蹙起,略作思虑了一会,才认真答道:“寡言少语便好。”
她不禁弯了眼,一双杏眸盈了淡淡的光彩。
心底却想着,倒还挺有自知之明。
此时阳光从外面撒进来,映在临窗而坐的她的脸上,于是那半边脸颊泛着莹莹的微光。而浓密纤长的羽睫,则在下眼位置晕下一道翳影。
今日她难得穿了一身烟岚广袖交领襦裙,颜色与往日的明亮鲜活不同,烟蓝色素来衬人是娴静照水,清灵婉约。裙上还绣着精致的水波暗纹,以银线勾勒。光撒在身上时,水波纹随之泛起光泽,淡淡的,却又令人难以忽视。
此情此景之下,宋幼安即便笑着,脸上的稚气却仿佛一下子不见了。尤其她眼帘半掀未掀,深藏其中的眼神叫人看不真切,诱得人不自觉想去探究。
叶元让悠而望之,不觉一愣,随即埋下眼眸,那将出的惊艳便就此藏下。
一时间,屋内沉寂下来。
两人一个目在窗沿的旧痕,秋水剪瞳里的光彩转淡,渐渐地出了神。一个轻抿着唇,垂眸盯着身上的湘色软褥,缓缓沉入思绪。
皆是不约而同地未再出声。
盛京,永安公府。
自早朝散下回府,世子叶萧就马不停蹄地直奔自家父亲的院子,并将一干下人遣了出去。
“父亲。”他面色微沉,眉眼间可见一丝忧虑,“纯安公主之事,我觉着不简单。”
早朝时,陛下面色肉眼可见的阴沉,眉宇间厉色如凌峰,直叫人后背发凉。
众大臣心知肚明为何缘由,互望一眼无奈苦笑,背脊愈低,也愈发小心翼翼。
可即便是这样谨慎了,帝王还是挑到了禀奏朝臣的失误与错处,一顿怒火发下,惹得群臣皆颤巍失措,战战兢兢,生怕被殃及池鱼。
想到此处,他仍有种劫后余生的不真实感,“陛下早朝发了好大的火,可见震怒。”
永安公坐在书案前,闻言若有所思地抚了抚长须,面色倒是十分的淡定。
他半抬眼眸看着叶萧,“陛下是挑到了错处才发怒的?”
早朝的记忆太深刻,叶萧根本无需思索,毫不犹豫地点头,“兵部侍郎李大人道错了都防营的例银簿,虽然马上改了过来,可还是遭了责骂。”
说到这里,他心中念起一事,又发愁起来,“纯安公主身边护卫众多都能失踪,必然牵连甚广。眼下此事由谦之接手,他若是不能尽快找到公主,按目前陛下的态度,只怕是………”
谦之不过入朝多久,经验与人手方面尚且匮乏,又是远在江都,行起事来必定不比在盛京得心应手。
而纯安公主可是陛下的心头肉。
若真没找到,公主是生是死暂不知晓,就怕他这儿子要先去地府给人家探路了!
他越想越担忧,立即看向永安公,“父亲,公主这件事您可有头绪?”
永安公不慌不忙地摇了头,手肘搭在椅子扶手上,目光颇为随意地扫了叶萧一眼,见他因此而愈发忧心忡忡起来,他半眯着眼,目色幽深道:“你放心,会有人比你这个爹更尽心尽力地帮他的。”
叶萧皱起眉头,脸上满是不解,“这是何意?”
永安公看着自家儿子,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才慢悠悠提示了他一句:“公主失踪,除了身边护卫,最先要被问责的,可轮不到谦之。”
“您是说……”他倏地眼睛一亮,反应了过来,“扬州太守王春介!”
永安公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这件事若真论起追责,除去守卫失职,首当其冲便是出事之地江都所属辖制的官员。不说其他,就冲扬州年年上奏辖属地区之富庶安宁,夜不闭户,结果公主一去就出了事,一个欺君之罪当即就能安得死死的。
此案虽然由叶元让主理,可这扬州太守,不可能放心地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在别人身上,他必然会倾尽全力的协助。
念及此处,叶萧放心地松了一口气,但也只是暂松,很快面上又重新浮现出凝重之态。
“扬州太平了这么多年,偏偏公主一去就出了事,我总有种预感,扬州接下来怕是要风波迭起。”
“该来的终归会来。”
永安公面色如常,目光遥遥落在墙上挂着的画上。
那是懿德帝赠予他的一幅童嬉图,前朝著名大家遥鹤子的真迹,题名为《童嬉与寿》。这幅画描绘的,是一群顽童笑笑闹闹地给坐在竹椅上的老人贺寿,这些顽童面上的表情各不相同,却又异常的和谐生动。而老人不动如山地坐着,显得和蔼慈祥。
这么多年,眼见着心境倒确实是不动如山了。
但不动如山的前一句,可是侵略如火。
叶萧见自家父亲望着一幅画似乎出了神,便也将目光落在了那幅画上,见是遥鹤子的《童嬉与寿》,他自觉意会了永安公的心思,笑问道:“父亲可是想重孙了?”
旋即又颇有同感地叹了口气,“我也想抱孙子了。”
永安公打量了他一眼,目光带着丝莫名的无奈,几度欲言又止,终是摇了摇头,跟着叹了口气。
叶萧沉浸在抱孙子的畅想中,未曾注意到自家老父的眼神。等意识拉回,反而万般无奈地感慨道:“看来等谦之处理完这些事回来,得给他好好物色挑个媳妇了。”
然后又期待地看向自家老父,“父亲心中可有合意的人选?”
永安公扯了扯嘴角,饱含深意地撇了他一眼,语气幽幽道:“不用物色。”
叶萧下意识皱眉,正想问为什么,忽然灵光一动,殷切地询问道:“父亲早已有了人选?!是哪家的姑娘?”
她睁眼盯着床帐,瘪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大约过了一刻,寥汀鹤渚敲门进来。
两人掀开床帘,见她面色郁郁,躺在床上未有动作,两人猜到她应该是被方才的声音吵醒了,心有闷气。
寥汀赶紧解释:“姑娘,江都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半夜起,府中开始戒严,还派了两个暗卫盯着这琴宁院。方才的声音,就是那两人在屋顶上偷窥时,误踩了风影卫设下的障眼。”
解释完,她试探地问:“姑娘,可要将那两人解决掉?”
宋幼安摇了摇头,撑着床沿坐起身,“让他们盯,届时你眼神示意我便好。”
鹤渚递上巾帕给她,“姑娘先擦擦脸,奴婢去准备热水给您洗漱。”
她接了帕子,叠成双层往额头上一盖,语气半虚道:“夜里记得点上安神香,不然由着他们这样,我必然睡不好。”
“是。”
等到日头窜出云层,已是半个时辰过去。
宋幼安站在懿德帝于扬州的私宅院中,抬头望着那愈发耀眼的阳光,忽然感叹,“眼见风波起,却是烟雨辞苏杭。”
她唇角慢慢勾出一抹讥笑来,“倒真是讽刺。”
后侧首朝寥汀鹤渚吩咐,“你们不必跟进来。”
随后抬步进了屋里。
叶元让伤口刚换完药,便瞧见宋幼安进来。
他一愣,旋即垂首,“公主。”
宋幼安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满,眨眼间又消失不见。她目光扫了眼他右肩伤处,布条未见渗血。
“昨夜太守府很是热闹。”她面无表情地坐在临窗的榻上,目光淡淡看着他道。
他面露了然,“想必是江都的消息递过来了。”
“接下来可有得他愁了。”宋幼安轻嗤。
叶元让倚靠在床头,面上血色仍未恢复,薄唇也还透着些苍色,显露出几分病弱之态。而那一双如缀辰星的眼瞳,又生生地将这几分病弱压下三分。
听了她的嗤讽,他眉眼半垂着,淡笑不语。
愁说轻了,分身乏术更为恰当。
不过眼下更令他注意的,是宋幼安。
不知为何,自昨日醒来见到她,就一直觉得她对他的态度有些奇怪,今日尤甚。
可又说不上哪里怪。
“对了。”宋幼安念起件事,半掀眼帘瞥了他一眼,“你在江都的替身,可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他尚还在怔神,忽听得她这样问,眉头轻蹙起,略作思虑了一会,才认真答道:“寡言少语便好。”
她不禁弯了眼,一双杏眸盈了淡淡的光彩。
心底却想着,倒还挺有自知之明。
此时阳光从外面撒进来,映在临窗而坐的她的脸上,于是那半边脸颊泛着莹莹的微光。而浓密纤长的羽睫,则在下眼位置晕下一道翳影。
今日她难得穿了一身烟岚广袖交领襦裙,颜色与往日的明亮鲜活不同,烟蓝色素来衬人是娴静照水,清灵婉约。裙上还绣着精致的水波暗纹,以银线勾勒。光撒在身上时,水波纹随之泛起光泽,淡淡的,却又令人难以忽视。
此情此景之下,宋幼安即便笑着,脸上的稚气却仿佛一下子不见了。尤其她眼帘半掀未掀,深藏其中的眼神叫人看不真切,诱得人不自觉想去探究。
叶元让悠而望之,不觉一愣,随即埋下眼眸,那将出的惊艳便就此藏下。
一时间,屋内沉寂下来。
两人一个目在窗沿的旧痕,秋水剪瞳里的光彩转淡,渐渐地出了神。一个轻抿着唇,垂眸盯着身上的湘色软褥,缓缓沉入思绪。
皆是不约而同地未再出声。
盛京,永安公府。
自早朝散下回府,世子叶萧就马不停蹄地直奔自家父亲的院子,并将一干下人遣了出去。
“父亲。”他面色微沉,眉眼间可见一丝忧虑,“纯安公主之事,我觉着不简单。”
早朝时,陛下面色肉眼可见的阴沉,眉宇间厉色如凌峰,直叫人后背发凉。
众大臣心知肚明为何缘由,互望一眼无奈苦笑,背脊愈低,也愈发小心翼翼。
可即便是这样谨慎了,帝王还是挑到了禀奏朝臣的失误与错处,一顿怒火发下,惹得群臣皆颤巍失措,战战兢兢,生怕被殃及池鱼。
想到此处,他仍有种劫后余生的不真实感,“陛下早朝发了好大的火,可见震怒。”
永安公坐在书案前,闻言若有所思地抚了抚长须,面色倒是十分的淡定。
他半抬眼眸看着叶萧,“陛下是挑到了错处才发怒的?”
早朝的记忆太深刻,叶萧根本无需思索,毫不犹豫地点头,“兵部侍郎李大人道错了都防营的例银簿,虽然马上改了过来,可还是遭了责骂。”
说到这里,他心中念起一事,又发愁起来,“纯安公主身边护卫众多都能失踪,必然牵连甚广。眼下此事由谦之接手,他若是不能尽快找到公主,按目前陛下的态度,只怕是………”
谦之不过入朝多久,经验与人手方面尚且匮乏,又是远在江都,行起事来必定不比在盛京得心应手。
而纯安公主可是陛下的心头肉。
若真没找到,公主是生是死暂不知晓,就怕他这儿子要先去地府给人家探路了!
他越想越担忧,立即看向永安公,“父亲,公主这件事您可有头绪?”
永安公不慌不忙地摇了头,手肘搭在椅子扶手上,目光颇为随意地扫了叶萧一眼,见他因此而愈发忧心忡忡起来,他半眯着眼,目色幽深道:“你放心,会有人比你这个爹更尽心尽力地帮他的。”
叶萧皱起眉头,脸上满是不解,“这是何意?”
永安公看着自家儿子,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才慢悠悠提示了他一句:“公主失踪,除了身边护卫,最先要被问责的,可轮不到谦之。”
“您是说……”他倏地眼睛一亮,反应了过来,“扬州太守王春介!”
永安公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这件事若真论起追责,除去守卫失职,首当其冲便是出事之地江都所属辖制的官员。不说其他,就冲扬州年年上奏辖属地区之富庶安宁,夜不闭户,结果公主一去就出了事,一个欺君之罪当即就能安得死死的。
此案虽然由叶元让主理,可这扬州太守,不可能放心地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在别人身上,他必然会倾尽全力的协助。
念及此处,叶萧放心地松了一口气,但也只是暂松,很快面上又重新浮现出凝重之态。
“扬州太平了这么多年,偏偏公主一去就出了事,我总有种预感,扬州接下来怕是要风波迭起。”
“该来的终归会来。”
永安公面色如常,目光遥遥落在墙上挂着的画上。
那是懿德帝赠予他的一幅童嬉图,前朝著名大家遥鹤子的真迹,题名为《童嬉与寿》。这幅画描绘的,是一群顽童笑笑闹闹地给坐在竹椅上的老人贺寿,这些顽童面上的表情各不相同,却又异常的和谐生动。而老人不动如山地坐着,显得和蔼慈祥。
这么多年,眼见着心境倒确实是不动如山了。
但不动如山的前一句,可是侵略如火。
叶萧见自家父亲望着一幅画似乎出了神,便也将目光落在了那幅画上,见是遥鹤子的《童嬉与寿》,他自觉意会了永安公的心思,笑问道:“父亲可是想重孙了?”
旋即又颇有同感地叹了口气,“我也想抱孙子了。”
永安公打量了他一眼,目光带着丝莫名的无奈,几度欲言又止,终是摇了摇头,跟着叹了口气。
叶萧沉浸在抱孙子的畅想中,未曾注意到自家老父的眼神。等意识拉回,反而万般无奈地感慨道:“看来等谦之处理完这些事回来,得给他好好物色挑个媳妇了。”
然后又期待地看向自家老父,“父亲心中可有合意的人选?”
永安公扯了扯嘴角,饱含深意地撇了他一眼,语气幽幽道:“不用物色。”
叶萧下意识皱眉,正想问为什么,忽然灵光一动,殷切地询问道:“父亲早已有了人选?!是哪家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