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雨终于停了,三人同杨氏母女辞别。
“当初,相公他们聿河沿岸搭建了可以临时休息的草房子,你们路过时可以注意一些,或许还能找得到。”
杨氏送他们离开时,嘱咐道。
“多谢杨姐姐。”
三人循着记忆去到昨日停小船的地方,却发现船正漂浮在水面上。
昨日停船的地方居然因为一夜的涨水,已经被淹没了。
“幸好昨天听了你的,没有将船停在水里。”
郑问渠后怕地拍了拍胸口,对许清徽说道。
许清徽望着一夜之间便暴涨的河水,似乎在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由于水当前流速过大,他们的船又太小,现在行船很容易被洪流掀翻,十分危险。
于是三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先等河道中的洪流流速小些了,再下河清淤。
毕竟安全第一,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
三人分头行动,郑问渠和王洽去水中将船拖回来。
天上浓云并没有散去,之后还会下雨,势必水位会进一步暴涨。
船留在河中很可能会被冲走,还不如趁现在水浅,先将船拖到岸上高出。
而许清徽则去寻找这附近杨氏所说的、先前的治水吏们留下来的可以临时居住的草房子。
沿着河道一路搜寻,最终在一处较高的土坡上找到了一间。
小茅草房的门上刻上了龙栖县官府特有的标志,用来和百姓自己建的草房子做区分。
屋内有被使用过的痕迹,痕迹比较新,可能是路过的人来过此处、临时歇歇脚。
许清徽出来后,正准备回去找郑问渠和王洽,却注意到了不远处的农田。
农田里已经积满了水,有老农正在田间挖渠,水却始终排不出去,甚至会沿着沟渠倒灌进田间。
田间的老农挥动着铁锹,用力地将沟间的铁锹向外舀,却无事于补,没一会水又流了进来。
田间的稻谷根都泡在水里,叶片已有些发黄,不知已泡了多久。
放眼望去,发现大量稻田都存在这种情况。
河道中因为泥沙淤积过多,河床过高,阻挡了水流向下游;加上此处地势本就低平,水流缓慢,不利于排水;昨日又下过暴雨,更是使得有更多水涌了进来。
种种因素下,水越积越多,隐隐有吞没农田的趋势。
在此情况下,水晚一分排出,农田便多泡水一分,此地百姓便会多一分损失。
应当尽快排水才是。
可是仅凭他们三人的力量,在当前这这种情况下的河道中排淤,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看着在田间挖沟渠的老农,许清徽灵光一闪。
为什么不干脆找村民帮忙、一起清淤呢?
村民一起清淤,人多力量大;而且这本就是有助于抢救他们自己的粮食,想来也不会有人拒绝吧。
想到了就去干,许清徽记下位置后,立即折返去寻郑问渠和王洽,一起商议此事。
没多久,三人拎着两条鱼,又一次敲响了杨氏母女家的门。
“杨姐姐。”
许清徽将两条鱼递给杨氏,对上了杨氏有些诧异的眼神,温和而又坚定地说道:
“可能劳烦姐姐,带我们去找村正?”
*
“你们是想让我去召集村民,和你们一起清理河道里的淤泥?”
村正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撩起衣摆擦干手上的水,沧桑的脸上浮现出无奈,继续说道:
“不是我不想这么干,可一路过来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村中已经没有多少青壮年了,他们还要去挖沟排出田里的积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手了。”
“村正大人,只有河道里的积水排走了,田间的积水才能排尽。想必你们已经在田间排水许久了,但并没有什么成效。”
许清徽恭谨地回应道。
她的眼神清亮,语气缓慢而坚定。
“再者,村中还有许多女子,不也可以一起清淤吗?”
“荒谬!”村正大声驳斥,“女子只应在家相夫教子,如何能在外抛头露面,做此等事?”
“古语有云:‘巾帼不让须眉。’清理河道淤泥,女子如何做不得?况且若任由积水继续弥漫下去,庄稼保不住,届时民众食不足以果腹、甚至饿死,又当如何?”
许清徽朝村正逼近一步,直盯着村正的眼睛,继续说道:
“都这个时候了,究竟是那些迂腐的规矩重要,还是粮食和人命重要?”
许清徽说出的话掷地有声,村正被惊到倒退一步,正好碰到椅子,有些颓唐地径直坐了下去。
闻言,杨氏诧异而又惊喜地望向许清徽,眼眶泛红,眼中有泪光闪烁。
但杨氏死死地咬住嘴唇,压抑住自己翻涌的心情。
自从丈夫去世,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已经没有了。
公公婆婆已早早去世,而她守寡又带着一个女儿,娘家也不愿意要她,一直以来她只能依靠自己来养活女儿。
在这期间,她早已数不清遭受了多少诽谤和白眼了。
今天是第一次有人告诉她,原来女子还可以换一个活法。
在这个男子就是天的世道里,仰其他男子的鼻息过活,她早已经受够了!
凭什么女子就不如男!
半响,村正复又开口道:
“即使女子可以去清淤,我们也并没有能清理淤泥的工具啊。那些工具都在官府那些大人手里,我们寻常百姓怎么能知道。”
“我们知道如何制作,会尽数教授给村民们。”
许清徽回应,伸手制止了想要出言制止她的王洽。
村正叹息一声,终于是答应了下来。
约定了时间和地点后,几人辞别了村正,后又和杨氏母女道别,向河道旁治水吏的临时草房子走去。
“你可知,清淤的器具素来归于官府垄断,禁止在民间流通。若我们私自授与村民,便是犯了禁,是要受罚的。”
没有其他人在场后,王洽眉头紧锁,忍不住向许清徽开口,提醒她此事的不可为。
郑问渠也神色犹豫,开口道:
“我们才刚上职就这么做,触犯禁令,会不会出问题?只是只靠我们三个,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疏浚得了这河道。”
“要我看,现在就当立即回去,同杜县丞禀告此事,让大人派人前来。”
王洽接话道。
“来不及了。”
许清徽摇摇头,他们来到此处,走水路、而且是顺流而下,就耗费了近两日。
“若是现在折回,河道涨水,小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又是逆流,耗时更久。”
“那么只能走陆路。我们又没有车马,仅靠脚力,没有五日七日不可能回得去。”
“而杜大人收到消息后,抽调人手前来,即使顺利、有足够人手能前来,又至少要五日七日。”
“如此,至少需要耗费半月。届时,田间的稻谷早就废了。”
许清徽条分缕析,向王洽和郑问渠分析清楚其他方法的不可行。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届时回去了,上头的大人若怪罪下来,此事我会一力承担。”
“你这是什么话,事是我们一起做的。罢了,事急从权,规矩是死的,大不过人命。”
郑问渠反驳了许清徽。
闻言许清徽笑了笑,继续说道:
“多谢二哥。不过听说杜县丞为人宽厚,且以百姓为先,想来应当不会过于怪罪。”
“另外,还需劳烦大哥,向杜县丞修书一封,说明此地情况。”
王洽没有再接话,算是默许了。
*
次日,村正召集了村民共在广场议事,宣布了此事。
一时哗然。
多数村民犹犹豫豫,不敢来做此事,甚至有人质疑许清徽三人,想要对他们动手。
许清徽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村民,没想到这个时候杨氏却突然站了出来。
她的身后还有许多妇人。
那些妇人或年轻或年迈,或清秀或脸上布满沧桑。
她们境遇都与杨氏相似,或守了寡或家中丈夫重疾。
竟是昨夜,杨氏挨家挨户动员了过来的。
杨氏向着许清徽盈盈一拜,开口道:
“妾身等愿随大人清淤,尽一分绵薄之力。”
她身后的妇人们都连声应和。
见此,其他村民一阵骚动。
一个中年男子大声斥责道:
“你那会治水的丈夫已经被你克死了,村里很多年轻人也死了。你现在是还想拉着我们一起去送死吗?”
“二伯您这话从何说起。”杨氏讽刺地一笑,并不畏惧,“夫君留下的田地,已经被你悉数夺走了。幸有村正庇护,现在还剩下最后一块田。若今年收成不好,我们母女只得饿死。”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
杨氏身后的妇人,境遇大体都与她类似。
“你一个外姓妇人,本就没有资格继承我高家的田地!”
那名被杨氏称呼为“二叔”的男子仍高声嚷嚷。
“不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不过是什么有利于你,你就会怎么做罢了。欺负孤女寡母,算什么大丈夫?”
许清徽出声反击了高家二叔。
一时竟有很多人出声附和,对高家二叔指指点点,原来平日里他的做法已经引起了村中很多人的议论了。
“清淤之事有利于我上高村全体,这几位大人也会教授治水清淤之法,往后便不再惧怕田间积水了。还望大家一同,齐心协力。”
村正出声道,向众人认认真真地鞠了一躬。
众人终于是被说服,决定一同清理河道中的淤泥。
“当初,相公他们聿河沿岸搭建了可以临时休息的草房子,你们路过时可以注意一些,或许还能找得到。”
杨氏送他们离开时,嘱咐道。
“多谢杨姐姐。”
三人循着记忆去到昨日停小船的地方,却发现船正漂浮在水面上。
昨日停船的地方居然因为一夜的涨水,已经被淹没了。
“幸好昨天听了你的,没有将船停在水里。”
郑问渠后怕地拍了拍胸口,对许清徽说道。
许清徽望着一夜之间便暴涨的河水,似乎在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由于水当前流速过大,他们的船又太小,现在行船很容易被洪流掀翻,十分危险。
于是三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先等河道中的洪流流速小些了,再下河清淤。
毕竟安全第一,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
三人分头行动,郑问渠和王洽去水中将船拖回来。
天上浓云并没有散去,之后还会下雨,势必水位会进一步暴涨。
船留在河中很可能会被冲走,还不如趁现在水浅,先将船拖到岸上高出。
而许清徽则去寻找这附近杨氏所说的、先前的治水吏们留下来的可以临时居住的草房子。
沿着河道一路搜寻,最终在一处较高的土坡上找到了一间。
小茅草房的门上刻上了龙栖县官府特有的标志,用来和百姓自己建的草房子做区分。
屋内有被使用过的痕迹,痕迹比较新,可能是路过的人来过此处、临时歇歇脚。
许清徽出来后,正准备回去找郑问渠和王洽,却注意到了不远处的农田。
农田里已经积满了水,有老农正在田间挖渠,水却始终排不出去,甚至会沿着沟渠倒灌进田间。
田间的老农挥动着铁锹,用力地将沟间的铁锹向外舀,却无事于补,没一会水又流了进来。
田间的稻谷根都泡在水里,叶片已有些发黄,不知已泡了多久。
放眼望去,发现大量稻田都存在这种情况。
河道中因为泥沙淤积过多,河床过高,阻挡了水流向下游;加上此处地势本就低平,水流缓慢,不利于排水;昨日又下过暴雨,更是使得有更多水涌了进来。
种种因素下,水越积越多,隐隐有吞没农田的趋势。
在此情况下,水晚一分排出,农田便多泡水一分,此地百姓便会多一分损失。
应当尽快排水才是。
可是仅凭他们三人的力量,在当前这这种情况下的河道中排淤,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看着在田间挖沟渠的老农,许清徽灵光一闪。
为什么不干脆找村民帮忙、一起清淤呢?
村民一起清淤,人多力量大;而且这本就是有助于抢救他们自己的粮食,想来也不会有人拒绝吧。
想到了就去干,许清徽记下位置后,立即折返去寻郑问渠和王洽,一起商议此事。
没多久,三人拎着两条鱼,又一次敲响了杨氏母女家的门。
“杨姐姐。”
许清徽将两条鱼递给杨氏,对上了杨氏有些诧异的眼神,温和而又坚定地说道:
“可能劳烦姐姐,带我们去找村正?”
*
“你们是想让我去召集村民,和你们一起清理河道里的淤泥?”
村正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撩起衣摆擦干手上的水,沧桑的脸上浮现出无奈,继续说道:
“不是我不想这么干,可一路过来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村中已经没有多少青壮年了,他们还要去挖沟排出田里的积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手了。”
“村正大人,只有河道里的积水排走了,田间的积水才能排尽。想必你们已经在田间排水许久了,但并没有什么成效。”
许清徽恭谨地回应道。
她的眼神清亮,语气缓慢而坚定。
“再者,村中还有许多女子,不也可以一起清淤吗?”
“荒谬!”村正大声驳斥,“女子只应在家相夫教子,如何能在外抛头露面,做此等事?”
“古语有云:‘巾帼不让须眉。’清理河道淤泥,女子如何做不得?况且若任由积水继续弥漫下去,庄稼保不住,届时民众食不足以果腹、甚至饿死,又当如何?”
许清徽朝村正逼近一步,直盯着村正的眼睛,继续说道:
“都这个时候了,究竟是那些迂腐的规矩重要,还是粮食和人命重要?”
许清徽说出的话掷地有声,村正被惊到倒退一步,正好碰到椅子,有些颓唐地径直坐了下去。
闻言,杨氏诧异而又惊喜地望向许清徽,眼眶泛红,眼中有泪光闪烁。
但杨氏死死地咬住嘴唇,压抑住自己翻涌的心情。
自从丈夫去世,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已经没有了。
公公婆婆已早早去世,而她守寡又带着一个女儿,娘家也不愿意要她,一直以来她只能依靠自己来养活女儿。
在这期间,她早已数不清遭受了多少诽谤和白眼了。
今天是第一次有人告诉她,原来女子还可以换一个活法。
在这个男子就是天的世道里,仰其他男子的鼻息过活,她早已经受够了!
凭什么女子就不如男!
半响,村正复又开口道:
“即使女子可以去清淤,我们也并没有能清理淤泥的工具啊。那些工具都在官府那些大人手里,我们寻常百姓怎么能知道。”
“我们知道如何制作,会尽数教授给村民们。”
许清徽回应,伸手制止了想要出言制止她的王洽。
村正叹息一声,终于是答应了下来。
约定了时间和地点后,几人辞别了村正,后又和杨氏母女道别,向河道旁治水吏的临时草房子走去。
“你可知,清淤的器具素来归于官府垄断,禁止在民间流通。若我们私自授与村民,便是犯了禁,是要受罚的。”
没有其他人在场后,王洽眉头紧锁,忍不住向许清徽开口,提醒她此事的不可为。
郑问渠也神色犹豫,开口道:
“我们才刚上职就这么做,触犯禁令,会不会出问题?只是只靠我们三个,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疏浚得了这河道。”
“要我看,现在就当立即回去,同杜县丞禀告此事,让大人派人前来。”
王洽接话道。
“来不及了。”
许清徽摇摇头,他们来到此处,走水路、而且是顺流而下,就耗费了近两日。
“若是现在折回,河道涨水,小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发,又是逆流,耗时更久。”
“那么只能走陆路。我们又没有车马,仅靠脚力,没有五日七日不可能回得去。”
“而杜大人收到消息后,抽调人手前来,即使顺利、有足够人手能前来,又至少要五日七日。”
“如此,至少需要耗费半月。届时,田间的稻谷早就废了。”
许清徽条分缕析,向王洽和郑问渠分析清楚其他方法的不可行。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届时回去了,上头的大人若怪罪下来,此事我会一力承担。”
“你这是什么话,事是我们一起做的。罢了,事急从权,规矩是死的,大不过人命。”
郑问渠反驳了许清徽。
闻言许清徽笑了笑,继续说道:
“多谢二哥。不过听说杜县丞为人宽厚,且以百姓为先,想来应当不会过于怪罪。”
“另外,还需劳烦大哥,向杜县丞修书一封,说明此地情况。”
王洽没有再接话,算是默许了。
*
次日,村正召集了村民共在广场议事,宣布了此事。
一时哗然。
多数村民犹犹豫豫,不敢来做此事,甚至有人质疑许清徽三人,想要对他们动手。
许清徽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村民,没想到这个时候杨氏却突然站了出来。
她的身后还有许多妇人。
那些妇人或年轻或年迈,或清秀或脸上布满沧桑。
她们境遇都与杨氏相似,或守了寡或家中丈夫重疾。
竟是昨夜,杨氏挨家挨户动员了过来的。
杨氏向着许清徽盈盈一拜,开口道:
“妾身等愿随大人清淤,尽一分绵薄之力。”
她身后的妇人们都连声应和。
见此,其他村民一阵骚动。
一个中年男子大声斥责道:
“你那会治水的丈夫已经被你克死了,村里很多年轻人也死了。你现在是还想拉着我们一起去送死吗?”
“二伯您这话从何说起。”杨氏讽刺地一笑,并不畏惧,“夫君留下的田地,已经被你悉数夺走了。幸有村正庇护,现在还剩下最后一块田。若今年收成不好,我们母女只得饿死。”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
杨氏身后的妇人,境遇大体都与她类似。
“你一个外姓妇人,本就没有资格继承我高家的田地!”
那名被杨氏称呼为“二叔”的男子仍高声嚷嚷。
“不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不过是什么有利于你,你就会怎么做罢了。欺负孤女寡母,算什么大丈夫?”
许清徽出声反击了高家二叔。
一时竟有很多人出声附和,对高家二叔指指点点,原来平日里他的做法已经引起了村中很多人的议论了。
“清淤之事有利于我上高村全体,这几位大人也会教授治水清淤之法,往后便不再惧怕田间积水了。还望大家一同,齐心协力。”
村正出声道,向众人认认真真地鞠了一躬。
众人终于是被说服,决定一同清理河道中的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