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村共有五十多户人家,当前还住在村子里的有两百多口人。
不计年迈的老人、多病的中青年人和年幼的小孩,还愿意积极参与到清淤工程中的还有五十余人。
由于本就是临水而居,所以上高村大多数人家里都有小船。
许清徽托村长借来了二十条大小适中的船,又领着众人伐竹取木,做了建议版的捻篰,用来搅起底部淤积的河泥。
而郑问渠和王洽则在河边水较平缓的地方,教授众人如何操作。
待这些工序都已完成,时间已过去两天了。
虽然没有再下暴雨,天空中却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好在河中的水流不似先前湍急,可以下水清淤了。
村民本就是做惯了农活的,捻河泥的事做起来得心应手,上手非常快。
二十一条船在河道上依次铺开,一眼望去,颇为壮观。
而那些没有上船的村民,有的在岸上转运捞上来的河泥,有的负责送食物和水过来。
捻河泥的工程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小的摩擦,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
河道两岸的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去,而田间的积水也顺利顺着先前挖出的沟渠排出。
连日的小雨洗去了不少稻穗上沾附的泥浆,使得稻穗可以继续顺利生长。
上高村的百姓终于是在齐心协力的行动下,抢救下了他们下半年的口粮。
许清徽又指挥众人将河道进一步加宽和拓深。
因为近些年吞龙江排水更多的缘故,聿河的上游来水量更大了,原先的河道已不足以应对这么大的来水量,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行。
“村正大人,虽然这一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您还是每隔几年,就得召集村民清淤一次、保障河道畅通才好。”
刚查看完稻穗的情况,站在田垄之上的许清徽向村正嘱咐道。
“好,好,老夫一定谨记。”
看见稻穗情况良好,村正高兴得合不拢嘴。
“村正、许大人,过来吃饭了!”
远处一位婶子呼唤道。
走近一看,今日的饭菜还是糙米配野菜。
虽然许清徽明白,在灾年,能有口吃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连着吃了这么多天的糙米和野菜,又一直干的体力活,许清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顶不住。
“婶子,河里有那么多鱼,为什么不抓呢?”
许清徽有些奇怪,而且明明有时捻河泥会顺带捞上来一些鱼,但她看见村民往往又会将鱼抛回河中。
“现在是禁渔期,官府明令禁止不允许捕鱼哩。”
“现在吃了鱼,等到冬季,不更得挨饿么。”
村正补充道。
原来如此,许清徽悟了。
但她确实不想再吃糙米和野菜了,还是得想想办法才是。
突然,旁边田中的小动静引起了许清徽的注意。
田间的积水已经差不多排干净了,露出了底部的淤泥,还有泥中折腾的挥舞着两只大钳子的家伙。
这不是小龙虾又能是什么!
放眼望去,田埂两侧密密麻麻都是小龙虾。
许清徽瞬时双眼放光,俯身抓起了一只,顺手在一侧的小水洼中洗掉小龙虾外壳的淤泥。
然后她举起小龙虾给其他人看。
“我们可以吃这个啊!”
“这个虫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越长越多,怎么都除不掉。但是,这脏东西怎么能吃呢......”
村正、婶子等人被许清徽的言行吓到,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小龙虾的抗拒和嫌弃。
这个东西是前几年才逐渐出现在河里田间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众人更是不知道这个居然可以作为食物食用。
在他们眼中,这个怪异的虫子不仅出没在田间容易伤人,还浑身污泥、脏得很,实在是难以将其与可以入口的食物联系在一起。
“可以的,让我来。”
许清徽理解了众人的质疑,并意识到了这个时代的人应该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许清徽回去拿了个大盆,在田间抓了一大盆大的小龙虾。
然后又托婶子帮忙升了堆火,用铁锅烧开了一大盆水。
许清徽在河里将小龙虾洗刷干净,并去掉虾线和虾腮,而后将处理好的小龙虾倒入煮沸的热水中,再煮上十分钟,小龙虾就熟了可以食用了。
“这样子就可以吃了。”
许清徽剥开壳,露出嫩白的虾尾。
由于没有配料,便直接这样吃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小龙虾,不如后世经过人工选种和培育的品种肥美,但也算足够美味了。
虽然有些犹疑,但其他人还是学着这个方法试了试,发现果然不错,惊呼声四散开来,刚煮熟的一大锅没一会就被消灭干净。
趁着清淤工程完成得差不多了,许清徽在上高村周边考察了一番。
发现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水稻。
而又由于地势较低平,水稻田长期有水,只是在必要时才会排水让水稻生长,。
中间足足有两三个月的时间稻田是保持有水的。
“村正,您可以等水稻出苗后,在稻田中放入鱼苗或虾苗,与水稻一同生长。”
这样一来,既可以利用鱼或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同时,鱼或虾的排泄粪肥可以为水稻增肥;而鱼或虾翻动泥土,也可以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更好条件。
如此,便可达到水稻增产、鱼虾丰收的目的,提供更多食物。
“许小哥你竟能想得出如此好的办法,着实是聪颖过人啊。”
村正等人大为赞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且非常适合当地的环境。
听村正这么一说,倒是令许清徽有些不好意思。
在千年之后的现代,这便是“立体农业”的养殖方法。
她只不过是因为在文明更现金的社会生活过、有更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而已。
只是,不可能仅依靠吃小龙虾。
许清徽索性在村子周围实地考察时发现,当地有很多河塘,但都荒废了。
于是许清徽挖了一些莲藕回来,并选取了一些比较好的藕种,告知村正等人菜藕的种植方法,并选取好合适的种植地点。
当晚,众人用许清徽教的方法,并用找到的小龙虾、莲藕、芋头等食物,还用能找到的佐料调了蘸酱料汁,好好地吃了一顿大餐。
*
晚饭后,天已经完全黑了。
太阳早已沉入地平线以下,由于是六月底,残月才刚升上来。
聿河的清淤工程已经全都完工了,剩下清尾的事交给村民便好。
许清徽三人决定趁着这几日没有大暴雨,明日便返回复命。
治水吏住的草房子比较闷热,三人坐在屋外聊天,安排明日的打算。
“哎,你们看,那是什么?”
眼尖的郑问渠忽然瞥见了什么,惊呼出声。
河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浮起了星星点点的小灯,像掉入河中的碎星。
“过去看看。”
许清徽被勾起了兴趣,率先起身往河边走去。
郑问渠和王洽也跟了过来。
靠近了河道,便看清了那是一盏盏手工制作的河灯。
河灯是用莲蓬做的。
莲蓬中心被挖空,放入蜡烛点燃,便成为了一盏盏小河灯。
莲蓬虽简陋,却尽力护佑着中心的蜡烛,使之不至于被风吹熄或被水淹灭。
上百盏河灯铺满了河面,顺流而下,一路向东,仿佛能一直延伸到地平线附近刚升起的残月之中。
“郑大哥!”
一声甜甜的嗓音在身后响起。
一回头发现是最初收留他们避雨的小安乐。
小安乐一一向三人问了好。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安乐已经和他们很熟了。
当然,由于郑问渠外放的性格,自然和郑问渠最熟。所以安乐率先便寻了郑问渠。
小安乐不再像初见时那般腼腆,熟络后活泼的本性展露了许多。
她的手上握着一柄荷叶灯。
灯以荷叶作为容器,在里面点燃蜡烛,方便小孩拿着玩耍。
母亲杨氏跟在她的后面,手中也握着好几只新鲜莲蓬。
“方才我去寻你们,没有瞧见人,便猜测你们是过来了。”
杨氏温柔一笑,开口道。
“杨姐姐,请问为何今夜河中会放了如此多河灯啊?”
许清徽开口问道,她还没有碰到过这番景象。
“莫不是在过‘观莲节’?”
王洽少见地开口。
“嗯是。”
杨氏回应道。
“观莲节”三个字触发了许清徽脑海继承的、来自先前梦见的那个女子的记忆。
原来“观莲节”是清川府自古以来的传统。
民间以夏至为荷花诞辰。
每年夏至,家家户户便会共同赏荷观莲,消夏纳凉,一起享受美好的夏夜。
而同时,也会在河中放河灯,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也表达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而由于前几天或下大雨,或过于忙碌,所以直到今日,才有机会在河中放入河灯。
而杨氏带着安乐一起来寻他们,还给他们也带了河灯。
“阿娘说,这灯放入河中,心里默念着想说的话,天上的父亲便能听得见。”
小安乐眼眶红红,想流泪又拼命忍住。
“许大哥,你说父亲真的能听得见吗?”
许清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摸着安乐的发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干巴巴地回了句:
“嗯,一定听得见。”
闻言小安乐瞬间又开心了起来,欢欢喜喜地继续帮杨氏做起了莲蓬灯。
许清徽捧着刚做好的灯直起身,看见岸上的许多人,都带着一脸虔诚地,将河灯放入河中。
不计年迈的老人、多病的中青年人和年幼的小孩,还愿意积极参与到清淤工程中的还有五十余人。
由于本就是临水而居,所以上高村大多数人家里都有小船。
许清徽托村长借来了二十条大小适中的船,又领着众人伐竹取木,做了建议版的捻篰,用来搅起底部淤积的河泥。
而郑问渠和王洽则在河边水较平缓的地方,教授众人如何操作。
待这些工序都已完成,时间已过去两天了。
虽然没有再下暴雨,天空中却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好在河中的水流不似先前湍急,可以下水清淤了。
村民本就是做惯了农活的,捻河泥的事做起来得心应手,上手非常快。
二十一条船在河道上依次铺开,一眼望去,颇为壮观。
而那些没有上船的村民,有的在岸上转运捞上来的河泥,有的负责送食物和水过来。
捻河泥的工程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小的摩擦,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
河道两岸的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去,而田间的积水也顺利顺着先前挖出的沟渠排出。
连日的小雨洗去了不少稻穗上沾附的泥浆,使得稻穗可以继续顺利生长。
上高村的百姓终于是在齐心协力的行动下,抢救下了他们下半年的口粮。
许清徽又指挥众人将河道进一步加宽和拓深。
因为近些年吞龙江排水更多的缘故,聿河的上游来水量更大了,原先的河道已不足以应对这么大的来水量,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行。
“村正大人,虽然这一次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您还是每隔几年,就得召集村民清淤一次、保障河道畅通才好。”
刚查看完稻穗的情况,站在田垄之上的许清徽向村正嘱咐道。
“好,好,老夫一定谨记。”
看见稻穗情况良好,村正高兴得合不拢嘴。
“村正、许大人,过来吃饭了!”
远处一位婶子呼唤道。
走近一看,今日的饭菜还是糙米配野菜。
虽然许清徽明白,在灾年,能有口吃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连着吃了这么多天的糙米和野菜,又一直干的体力活,许清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顶不住。
“婶子,河里有那么多鱼,为什么不抓呢?”
许清徽有些奇怪,而且明明有时捻河泥会顺带捞上来一些鱼,但她看见村民往往又会将鱼抛回河中。
“现在是禁渔期,官府明令禁止不允许捕鱼哩。”
“现在吃了鱼,等到冬季,不更得挨饿么。”
村正补充道。
原来如此,许清徽悟了。
但她确实不想再吃糙米和野菜了,还是得想想办法才是。
突然,旁边田中的小动静引起了许清徽的注意。
田间的积水已经差不多排干净了,露出了底部的淤泥,还有泥中折腾的挥舞着两只大钳子的家伙。
这不是小龙虾又能是什么!
放眼望去,田埂两侧密密麻麻都是小龙虾。
许清徽瞬时双眼放光,俯身抓起了一只,顺手在一侧的小水洼中洗掉小龙虾外壳的淤泥。
然后她举起小龙虾给其他人看。
“我们可以吃这个啊!”
“这个虫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越长越多,怎么都除不掉。但是,这脏东西怎么能吃呢......”
村正、婶子等人被许清徽的言行吓到,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小龙虾的抗拒和嫌弃。
这个东西是前几年才逐渐出现在河里田间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众人更是不知道这个居然可以作为食物食用。
在他们眼中,这个怪异的虫子不仅出没在田间容易伤人,还浑身污泥、脏得很,实在是难以将其与可以入口的食物联系在一起。
“可以的,让我来。”
许清徽理解了众人的质疑,并意识到了这个时代的人应该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许清徽回去拿了个大盆,在田间抓了一大盆大的小龙虾。
然后又托婶子帮忙升了堆火,用铁锅烧开了一大盆水。
许清徽在河里将小龙虾洗刷干净,并去掉虾线和虾腮,而后将处理好的小龙虾倒入煮沸的热水中,再煮上十分钟,小龙虾就熟了可以食用了。
“这样子就可以吃了。”
许清徽剥开壳,露出嫩白的虾尾。
由于没有配料,便直接这样吃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小龙虾,不如后世经过人工选种和培育的品种肥美,但也算足够美味了。
虽然有些犹疑,但其他人还是学着这个方法试了试,发现果然不错,惊呼声四散开来,刚煮熟的一大锅没一会就被消灭干净。
趁着清淤工程完成得差不多了,许清徽在上高村周边考察了一番。
发现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水稻。
而又由于地势较低平,水稻田长期有水,只是在必要时才会排水让水稻生长,。
中间足足有两三个月的时间稻田是保持有水的。
“村正,您可以等水稻出苗后,在稻田中放入鱼苗或虾苗,与水稻一同生长。”
这样一来,既可以利用鱼或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同时,鱼或虾的排泄粪肥可以为水稻增肥;而鱼或虾翻动泥土,也可以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更好条件。
如此,便可达到水稻增产、鱼虾丰收的目的,提供更多食物。
“许小哥你竟能想得出如此好的办法,着实是聪颖过人啊。”
村正等人大为赞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且非常适合当地的环境。
听村正这么一说,倒是令许清徽有些不好意思。
在千年之后的现代,这便是“立体农业”的养殖方法。
她只不过是因为在文明更现金的社会生活过、有更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而已。
只是,不可能仅依靠吃小龙虾。
许清徽索性在村子周围实地考察时发现,当地有很多河塘,但都荒废了。
于是许清徽挖了一些莲藕回来,并选取了一些比较好的藕种,告知村正等人菜藕的种植方法,并选取好合适的种植地点。
当晚,众人用许清徽教的方法,并用找到的小龙虾、莲藕、芋头等食物,还用能找到的佐料调了蘸酱料汁,好好地吃了一顿大餐。
*
晚饭后,天已经完全黑了。
太阳早已沉入地平线以下,由于是六月底,残月才刚升上来。
聿河的清淤工程已经全都完工了,剩下清尾的事交给村民便好。
许清徽三人决定趁着这几日没有大暴雨,明日便返回复命。
治水吏住的草房子比较闷热,三人坐在屋外聊天,安排明日的打算。
“哎,你们看,那是什么?”
眼尖的郑问渠忽然瞥见了什么,惊呼出声。
河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浮起了星星点点的小灯,像掉入河中的碎星。
“过去看看。”
许清徽被勾起了兴趣,率先起身往河边走去。
郑问渠和王洽也跟了过来。
靠近了河道,便看清了那是一盏盏手工制作的河灯。
河灯是用莲蓬做的。
莲蓬中心被挖空,放入蜡烛点燃,便成为了一盏盏小河灯。
莲蓬虽简陋,却尽力护佑着中心的蜡烛,使之不至于被风吹熄或被水淹灭。
上百盏河灯铺满了河面,顺流而下,一路向东,仿佛能一直延伸到地平线附近刚升起的残月之中。
“郑大哥!”
一声甜甜的嗓音在身后响起。
一回头发现是最初收留他们避雨的小安乐。
小安乐一一向三人问了好。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安乐已经和他们很熟了。
当然,由于郑问渠外放的性格,自然和郑问渠最熟。所以安乐率先便寻了郑问渠。
小安乐不再像初见时那般腼腆,熟络后活泼的本性展露了许多。
她的手上握着一柄荷叶灯。
灯以荷叶作为容器,在里面点燃蜡烛,方便小孩拿着玩耍。
母亲杨氏跟在她的后面,手中也握着好几只新鲜莲蓬。
“方才我去寻你们,没有瞧见人,便猜测你们是过来了。”
杨氏温柔一笑,开口道。
“杨姐姐,请问为何今夜河中会放了如此多河灯啊?”
许清徽开口问道,她还没有碰到过这番景象。
“莫不是在过‘观莲节’?”
王洽少见地开口。
“嗯是。”
杨氏回应道。
“观莲节”三个字触发了许清徽脑海继承的、来自先前梦见的那个女子的记忆。
原来“观莲节”是清川府自古以来的传统。
民间以夏至为荷花诞辰。
每年夏至,家家户户便会共同赏荷观莲,消夏纳凉,一起享受美好的夏夜。
而同时,也会在河中放河灯,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也表达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而由于前几天或下大雨,或过于忙碌,所以直到今日,才有机会在河中放入河灯。
而杨氏带着安乐一起来寻他们,还给他们也带了河灯。
“阿娘说,这灯放入河中,心里默念着想说的话,天上的父亲便能听得见。”
小安乐眼眶红红,想流泪又拼命忍住。
“许大哥,你说父亲真的能听得见吗?”
许清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摸着安乐的发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干巴巴地回了句:
“嗯,一定听得见。”
闻言小安乐瞬间又开心了起来,欢欢喜喜地继续帮杨氏做起了莲蓬灯。
许清徽捧着刚做好的灯直起身,看见岸上的许多人,都带着一脸虔诚地,将河灯放入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