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皇家私塾不修五经事,白骨如山只在帝王家。(五十二)
人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真相,只能去选择适合现在的自己的说法去相信。衍望选择相信了史简云所述的一切。她从来没有如此觉得与皇姐心与心之间贴得这样近过。
衍望是个秉性良善、不畏强权之人,同情心与同理心都很重。所以才会在失忆醒来时,对眼前的一切不平,对这些被皇权指给自己的男儿们充满悲悯之情。
可当她知道了,过往数千年,父权制对女子的欺压后,当她知道了如今钟鸣鼎食、万人之上、夫侍成群的生活是母皇与长姐如何辛苦筹谋、踏遍白骨如山的战争赢得的之后,便彻底换了想法。
数千年来,一直以啃食女子的血肉生活、繁衍的土地,是铁腕之治、帝王权术、不落窠臼的二人彻底换了苍天。
那么她,她也要成为这样的人。要踩实了这片土地,要女子为尊的风气吹遍每一寸山河。要女人成为世间的第一性,要世上的所有都为女子设计、为女子服务。
她不再苦闷于什么权臣当道、皇族算计。
她仿佛听见皇宫里,渐渐涌起了无数女子的哭喊声。是不是她们难产时的哭声,是不是她们被婆家人打骂时的哭声,是不是被丈夫休妻又回不去娘家的哭声,是不是没有工作去劳务,饿死在世上的哭声。有平民女子被父母拿去换彩礼给哥哥弟弟盖房子的哭声。有贵族世家,教育女子贤淑,不许她们读书立事业的哭声。有公主之尊也要远赴他国和亲的哭声。有失去生育能力时,被世人嘲笑是不会下蛋的母鸡的哭声。是寡妇必须给亡夫守节不能改嫁不会回娘家的哭声。是女子一定会被嫁人要为他人生育孩子搭上性命的哭声。是被拐卖的山村里,无处逃离的哭声。
是她们倾尽所有,却始终不算个人的哭声。
是那么多被压迫的女子的求救。
她走在长长的宫禁巷子里,两侧的城墙高而逼仄。
仿佛会瞬间倾轧自己,如这皇权一样。
又仿佛,墙上会突然出现许多暗卫,会有弓箭手用箭矢的尖锐瞄准自己。
不过那都无妨了。
她不在意了。
也许这条长而有险的路尽头,是长姐赐予的皇恩。也许半路就会有毒箭刺入自己的心脏。
是姐姐的无限辛苦,才让自己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幸福。那么自己,也要成为这宁国的一块砖、一支箭,守护住这片女子的净土。
太和皇帝在蓬莱殿里忧思了许久。她半倚半靠,用手肘撑着自己的身体。
唐王进门,单膝跪地,“参见皇姐。”
太和只抬了眼皮,仿佛累得很,“进来坐下。”
唐王坐在了美人榻旁边的椅子上。
太和今日生了大气,所以才叫宫人把唐王唤到身边,未曾开口,先叹了口气,“唉。”
“皇姐可有愁事?”她也不明白皇姐为什么突然传召自己。但皇姐如今很少召自己到蓬莱殿,想来要说的是私密的家事。
太和还是半倚着的姿态,眼神里没有光,除了愁思还有一层压迫。
“祺王之前呈报来,李家实是被奸人陷害,本身没有参与传教。”
唐王眨眨眼睛,她不想去质疑祺王的调查结果,“李家既然是南唐后裔,那么被人拿来做文章,也是正常。”
“所以,朕恢复了对李家的待遇。”
唐王早就听闻,即便李家出事,皇姐也没有过多冷落李琯,他还是做着舍夫人,皇上还偶尔去垂幸他。只是他的孩子被流了,他也实在难受伤心。想必,身子也是因此有损伤的。
而贤姐夫,因为产后身子没有恢复,又生的是皇子,反倒是受了很多冷落。还是丞相上书,皇姐才去安慰了皇贵傧。
想必,皇姐说的恢复待遇,也指对李琯的宠爱恩赏吧。南国进献的蜀锦宋锦,都有李琯的一份。
太和撇了一眼,九儿并没有说什么,也无表情,便继续说了,“谁知,渤海族的高氏今日设局,将巫蛊娃娃放置在李琯的寝宫里,以遗落珠簪为理由,要求搜宫。同宫的林氏只知道撇清干系。还好,宫禁严格,查出了巫蛊人偶身上的绣线虽然是出自李琯宫中,但其人偶的绣品都是高氏之前以给祖母祭祀的理由,要李琯为他所绣的。高氏把绣布裁剪成碎片,重新缝补,才成了那个人偶。所以看表面那个东西针脚是李琯的,可是缝合之处的针脚却不对。李琯宫里的掌事公公心细,每一次那绣线短了一寸都会登记在库房里。才不致使冤了李琯。”
“好精细的功夫!高氏竟然能筹谋得如此心细。那绣线按照常理,短了一寸断然不会发觉的,一个布娃娃能用得几分线?李舍夫人的掌事公公真是心细。若是高氏,用得是自己宫里的丝线,也许就查不出来了。”
“每个宫傧领取的绣线不同,李琯宫里有月箔线,只有他有。”
九儿看着皇上严肃的神情,便知她一定是生了大气,月箔线价值千金,等闲的傧侍是不能有的,皇姐这样宠爱李琯,李琯却被高氏这样算计···
“后宫之争既然这样厉害,亏得姐姐调教的宫人们得力。换了是九儿,却不知会如何呢。”九儿叹了口气,做出无奈苦笑的样子,想让姐姐以为,岑时毫的孩子没了是因为后府斗争。
皇上抬手,在九儿的后脑勺上轻抚了几下,“夫侍们之间的争斗一向如此。都是寻常。只是他们之间若是不斗,便会集体斗起妻主来了。所以,还是斗些的好。只是这斗也需得是有底线的。高氏看不过李氏家族受的恩惠多。便在背后多番搅扰。朕斥责了他,他便又搬出渤海国来。朕怎么不生气,便说了几句重话。”
皇姐是最讨厌有人要挟她的了。九儿也是如此。
「高鹤蹇捂着左脸,跪在地上,用着哭腔说:“臣侍的确叫李琯秀过东西,但不是这件布娃娃。实在是诬陷!皇上这样责罚臣侍,只怕渤海国上下都会跟着寒心。”
太和冷笑了几声,揪着他的衣领子,“你若要闹尽管闹。朕不介意宁国的铁骑再踏一遍渤海。”
高鹤蹇一向自诩是渤海大族的后代,又是他那一辈里姿容最好的,入宫以来,没怎么得到恩宠,心中很是不平。眼看着皇上把许多恩惠政策都给予了李家,李家又有南省作保,渤海族怎么不生气。不能和叶家皇后争,还不能和一个中原李氏争吗?!
却没想到,皇上一点也不顾及,打了自己后,又这样威胁自己。」
“高氏,从前就鼓动李良珠诬陷李琯,朕没有彻查,想留他一个生路。却不想他变本加厉。真是找死。”
皇姐那样宠爱李琯,他却多番作乱,不怪皇姐说这样的话了。
“诬陷姐姐宠爱的人,是该给点教训。且从姐姐所述听来,似乎李氏柔弱,不似贤姐夫一样懂得自保。姐姐多偏宠些,也不算什么。”
话说出去了,也震慑了高鹤蹇,可太和心里的确发愁。
以宁国的兵力,绝对不怕一个小小的渤海国。可她在意的,是——
“小小渤海国,如今成为了宁国的一个无主权地区。是没什么顾及的。她们也需要依傍宁国生存。可朕在意的,是宁国周边的国家,联合起来。从前高丽难争,不是因为高丽区区小藩属国难打,是有南丘国在背后资助他们。若南丘国重新使起计策来,要联合渤海、高丽、西狭、回鹘、北穆,那宁国需要用兵之处实在太多。”
“南丘国应该没有这样的本事。若有,也不至于挨打这么多年了。何况,难道南丘国没有内乱吗?”
太和点点头,撇了她一眼,“南丘国的柳娥,一直没能制服那群文臣们。更何况江南士绅集团更难收拾,总是对抗税收。手握资本的富商,何从有气节。”
“若姐姐忧思,臣妹愿潜伏至渤海国。”九儿语气坚定,她自然是说真的。
太和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自然还有另外的事要去做。姐姐岂会放你偷闲?”太和的笑容有趣而克制。
九儿也跟着笑了,“虽不知姐姐要把九儿这枚棋子下在哪里,只无不从命就是。”
人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真相,只能去选择适合现在的自己的说法去相信。衍望选择相信了史简云所述的一切。她从来没有如此觉得与皇姐心与心之间贴得这样近过。
衍望是个秉性良善、不畏强权之人,同情心与同理心都很重。所以才会在失忆醒来时,对眼前的一切不平,对这些被皇权指给自己的男儿们充满悲悯之情。
可当她知道了,过往数千年,父权制对女子的欺压后,当她知道了如今钟鸣鼎食、万人之上、夫侍成群的生活是母皇与长姐如何辛苦筹谋、踏遍白骨如山的战争赢得的之后,便彻底换了想法。
数千年来,一直以啃食女子的血肉生活、繁衍的土地,是铁腕之治、帝王权术、不落窠臼的二人彻底换了苍天。
那么她,她也要成为这样的人。要踩实了这片土地,要女子为尊的风气吹遍每一寸山河。要女人成为世间的第一性,要世上的所有都为女子设计、为女子服务。
她不再苦闷于什么权臣当道、皇族算计。
她仿佛听见皇宫里,渐渐涌起了无数女子的哭喊声。是不是她们难产时的哭声,是不是她们被婆家人打骂时的哭声,是不是被丈夫休妻又回不去娘家的哭声,是不是没有工作去劳务,饿死在世上的哭声。有平民女子被父母拿去换彩礼给哥哥弟弟盖房子的哭声。有贵族世家,教育女子贤淑,不许她们读书立事业的哭声。有公主之尊也要远赴他国和亲的哭声。有失去生育能力时,被世人嘲笑是不会下蛋的母鸡的哭声。是寡妇必须给亡夫守节不能改嫁不会回娘家的哭声。是女子一定会被嫁人要为他人生育孩子搭上性命的哭声。是被拐卖的山村里,无处逃离的哭声。
是她们倾尽所有,却始终不算个人的哭声。
是那么多被压迫的女子的求救。
她走在长长的宫禁巷子里,两侧的城墙高而逼仄。
仿佛会瞬间倾轧自己,如这皇权一样。
又仿佛,墙上会突然出现许多暗卫,会有弓箭手用箭矢的尖锐瞄准自己。
不过那都无妨了。
她不在意了。
也许这条长而有险的路尽头,是长姐赐予的皇恩。也许半路就会有毒箭刺入自己的心脏。
是姐姐的无限辛苦,才让自己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幸福。那么自己,也要成为这宁国的一块砖、一支箭,守护住这片女子的净土。
太和皇帝在蓬莱殿里忧思了许久。她半倚半靠,用手肘撑着自己的身体。
唐王进门,单膝跪地,“参见皇姐。”
太和只抬了眼皮,仿佛累得很,“进来坐下。”
唐王坐在了美人榻旁边的椅子上。
太和今日生了大气,所以才叫宫人把唐王唤到身边,未曾开口,先叹了口气,“唉。”
“皇姐可有愁事?”她也不明白皇姐为什么突然传召自己。但皇姐如今很少召自己到蓬莱殿,想来要说的是私密的家事。
太和还是半倚着的姿态,眼神里没有光,除了愁思还有一层压迫。
“祺王之前呈报来,李家实是被奸人陷害,本身没有参与传教。”
唐王眨眨眼睛,她不想去质疑祺王的调查结果,“李家既然是南唐后裔,那么被人拿来做文章,也是正常。”
“所以,朕恢复了对李家的待遇。”
唐王早就听闻,即便李家出事,皇姐也没有过多冷落李琯,他还是做着舍夫人,皇上还偶尔去垂幸他。只是他的孩子被流了,他也实在难受伤心。想必,身子也是因此有损伤的。
而贤姐夫,因为产后身子没有恢复,又生的是皇子,反倒是受了很多冷落。还是丞相上书,皇姐才去安慰了皇贵傧。
想必,皇姐说的恢复待遇,也指对李琯的宠爱恩赏吧。南国进献的蜀锦宋锦,都有李琯的一份。
太和撇了一眼,九儿并没有说什么,也无表情,便继续说了,“谁知,渤海族的高氏今日设局,将巫蛊娃娃放置在李琯的寝宫里,以遗落珠簪为理由,要求搜宫。同宫的林氏只知道撇清干系。还好,宫禁严格,查出了巫蛊人偶身上的绣线虽然是出自李琯宫中,但其人偶的绣品都是高氏之前以给祖母祭祀的理由,要李琯为他所绣的。高氏把绣布裁剪成碎片,重新缝补,才成了那个人偶。所以看表面那个东西针脚是李琯的,可是缝合之处的针脚却不对。李琯宫里的掌事公公心细,每一次那绣线短了一寸都会登记在库房里。才不致使冤了李琯。”
“好精细的功夫!高氏竟然能筹谋得如此心细。那绣线按照常理,短了一寸断然不会发觉的,一个布娃娃能用得几分线?李舍夫人的掌事公公真是心细。若是高氏,用得是自己宫里的丝线,也许就查不出来了。”
“每个宫傧领取的绣线不同,李琯宫里有月箔线,只有他有。”
九儿看着皇上严肃的神情,便知她一定是生了大气,月箔线价值千金,等闲的傧侍是不能有的,皇姐这样宠爱李琯,李琯却被高氏这样算计···
“后宫之争既然这样厉害,亏得姐姐调教的宫人们得力。换了是九儿,却不知会如何呢。”九儿叹了口气,做出无奈苦笑的样子,想让姐姐以为,岑时毫的孩子没了是因为后府斗争。
皇上抬手,在九儿的后脑勺上轻抚了几下,“夫侍们之间的争斗一向如此。都是寻常。只是他们之间若是不斗,便会集体斗起妻主来了。所以,还是斗些的好。只是这斗也需得是有底线的。高氏看不过李氏家族受的恩惠多。便在背后多番搅扰。朕斥责了他,他便又搬出渤海国来。朕怎么不生气,便说了几句重话。”
皇姐是最讨厌有人要挟她的了。九儿也是如此。
「高鹤蹇捂着左脸,跪在地上,用着哭腔说:“臣侍的确叫李琯秀过东西,但不是这件布娃娃。实在是诬陷!皇上这样责罚臣侍,只怕渤海国上下都会跟着寒心。”
太和冷笑了几声,揪着他的衣领子,“你若要闹尽管闹。朕不介意宁国的铁骑再踏一遍渤海。”
高鹤蹇一向自诩是渤海大族的后代,又是他那一辈里姿容最好的,入宫以来,没怎么得到恩宠,心中很是不平。眼看着皇上把许多恩惠政策都给予了李家,李家又有南省作保,渤海族怎么不生气。不能和叶家皇后争,还不能和一个中原李氏争吗?!
却没想到,皇上一点也不顾及,打了自己后,又这样威胁自己。」
“高氏,从前就鼓动李良珠诬陷李琯,朕没有彻查,想留他一个生路。却不想他变本加厉。真是找死。”
皇姐那样宠爱李琯,他却多番作乱,不怪皇姐说这样的话了。
“诬陷姐姐宠爱的人,是该给点教训。且从姐姐所述听来,似乎李氏柔弱,不似贤姐夫一样懂得自保。姐姐多偏宠些,也不算什么。”
话说出去了,也震慑了高鹤蹇,可太和心里的确发愁。
以宁国的兵力,绝对不怕一个小小的渤海国。可她在意的,是——
“小小渤海国,如今成为了宁国的一个无主权地区。是没什么顾及的。她们也需要依傍宁国生存。可朕在意的,是宁国周边的国家,联合起来。从前高丽难争,不是因为高丽区区小藩属国难打,是有南丘国在背后资助他们。若南丘国重新使起计策来,要联合渤海、高丽、西狭、回鹘、北穆,那宁国需要用兵之处实在太多。”
“南丘国应该没有这样的本事。若有,也不至于挨打这么多年了。何况,难道南丘国没有内乱吗?”
太和点点头,撇了她一眼,“南丘国的柳娥,一直没能制服那群文臣们。更何况江南士绅集团更难收拾,总是对抗税收。手握资本的富商,何从有气节。”
“若姐姐忧思,臣妹愿潜伏至渤海国。”九儿语气坚定,她自然是说真的。
太和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自然还有另外的事要去做。姐姐岂会放你偷闲?”太和的笑容有趣而克制。
九儿也跟着笑了,“虽不知姐姐要把九儿这枚棋子下在哪里,只无不从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