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朦胧,还未到卯时,陈齐安已来到翰林院。今日,是新任进士官们报道的日子。
虽早前几日便将编修和修撰们的值房安排好了,但是陈齐安做事向来一丝不苟,故而今日还是来得早些,又去检查了一遍,确保一切无虞后才放下心来。
他回到自己的值房,继续琢磨头一日未拟完的草文,斟酌着修改了几处措辞。
陈齐安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已供职二十多年,他不是野心勃勃之人,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勤于政务。这些被皇帝看在眼里,去年林长显致仕后,翰林院学士的职位空了出来,圣上便命当时还是侍讲的陈齐安直接顶上了空缺。翰林院学士虽说不是权势滔天,但却是少数几个天子近身的朝廷机构。
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子跟前升迁拔擢总要更容易些。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陈齐安从案中抬起头来,看了眼滴漏,竟已卯时三刻。他起身,理了理官服,开了值房的门。
小厮勾头禀报,新任进士官们此刻都已在东阁候着了。
陈齐安点头,迈步去了东阁,果见三个身着绿色官袍的年轻人已站在阁内,他伸手正了正头上的纱帽,抚了抚袖上的褶子,才迈步踏入殿内。
“老夫来迟,诸位久等了!”
李孰华等人已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一柱香的时间,这会子见一个五十多岁年纪,身材矮矮胖胖的人进来,下巴上一缕花白的山羊须,慈眉善目的模样。他身着绯色官袍,上头绣着孔雀图样。
堂下三人心中了然,此人即是翰林院学士陈齐安,忙作揖行礼。
陈齐安此人不喜表面客套功夫,简单介绍后,直接引三人去了值房,又花了大半日时间亲自讲解翰林院的机构设置和诸多职责,生怕遗漏。
初入院的进士们除了每日入院听学士们讲读,还要熟悉翰林院的一应事务,至于日后的官途和安排,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
“待诸位稍作熟悉之后,圣上的文书草拟等机要之事,老夫便会征询各位的意见,望诸位庶吉士能够尽早为圣上解忧。”
三人应是。
陈齐安颇为满意地点头,又交代了些日后的安排,才回了自己的值房内。
李孰华的值房在陈齐安的旁边,他推开门,屋内正中一张书案,左侧是一方紫檀木书架。
李孰华入内,缓步来到书架前,诸子百家,经义史书,目光略过,最后停在第三层的架子上,从角落里抽出一本《开元占经》,随手翻了几页。
窗户未开,几缕阳光从缝隙处透过,撒在他青色的官袍上。他的面容隐在暗处,想起父亲的旧物,眉眼间的温和之气不在。
如今尘埃落定,等待他的是更为凶险的迷途。翰林院、沈府以及整个圣京……
他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理清楚。
**
“真是废物,传朕旨意,周冼立即革职收监!”
圣上暴怒的声音从殿内传来,沈原西在殿外已候了片刻。
今岁的气候有些反常,这刚临近四月,阳光已不像冬日那般和煦。
杨掌印站在丹墀下方,侧着身子对沈原西道:“哎呦,尚书大人,这圣上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啊?”
一张苍白的脸在日光的照映下显的愈发刺目。
沈原西转头看向他,太监是没根的东西,净身之后连性子都变得像了女人,将整张脸涂得像个死人一般,想到这里心内鄙夷更甚,但面上仍带着微笑:“老夫也不知,杨掌印日日在圣上身边,应当比我更清楚。”
杨掌印忙摆手:“奴才不敢,主子们心里头想什么,咱们这些做奴才的可不敢随意揣摩。”
沈原西微转头,瞥了他一眼,道:“杨掌印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不过这主子的心意该揣摩的时候还是要揣摩,不然这差事怕是当不好。”
话音落,殿门开了,江新年从殿内出来,背上已是冷汗一片,额上也是密密的汗珠,他伸手揩了一下,才注意到站在台阶下的沈原西。
二人眼神交汇,沈原西拱手一礼,入了殿内。
杨掌印递上来一方洁白的帕子,道:“大学士,擦擦汗吧,这会儿春天才过,日头便有些热了。”
江新年接过,向他道谢。又摇头叹了口气,才往宫道上去了。
柳州知州周冼是江新年的门生,此人虽在文字上有些造诣,为人却有些懦弱。江新年深知他没什么大本事,念在师生之情的份上,六年前推荐他去柳州任知州。柳州城小且富裕,一向安定祥和,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是谁知几个月前,柳州境内竟出了一帮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偏这周冼昏懦无能,不仅解不了匪患还谎报匪情,耽搁之下导致土匪势力日益壮大,百姓叫苦不迭。
昨日京衙接到一封信,举报周冼在其位不谋其职,更列举出他出任柳州知州这几年贪墨了十几万两白银。
是以圣上才会如此愤怒。
江新年此刻便如热锅上的蚂蚁,没想到这个周冼不仅无用还如此大胆。为今之计,解柳州之祸为头等要紧的事,其他的也只有等着看圣上日后如何处置。
他立刻回府拟了信,让人用火漆封口,送往通州。
勤政殿内,皇帝余怒未消,仍是一脸怒气,沈原西躬身站在殿下,一语不敢发。
皇帝一手扶额,靠坐在龙椅上。片刻后,开口问道:“爱卿觉得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沈原西忙跪下:“回陛下,柳州城内估计已是大乱,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应当派人前去柳州,以稳军心民心,至于剿匪之事,人心稳便无往不利。”
“你起身回话!”皇帝端起白瓷茶盅,又问:“爱卿以为谁能胜任?”
沈原西遂起身恭敬道:“臣建议从新封的三位进士官中挑选一人前去。这一来,年轻人初入官场,本就是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定当竭尽所能,必不会像周冼一般尸位素餐;二来,陛下也可利用此次机会历练新人。”
皇帝终于抬眼,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负后,鹰隼般的眼睛盯着他。沈原西只觉头皮一阵发紧,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片刻后,皇帝低沉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响起。
“方才,朕已让江新年通知林佑黔即刻赶往柳州增援。”
沈原西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圣明,林知州行伍出身,定能马到成功平定匪祸。”
“不过,你说的话也有些道理,依你看,选谁去合适?”
沈原西立即俯身奏道:“当日恩荣宴上,臣曾与李编修有过一些交谈,此子虽年轻,但实乃心中有谋略之人。陛下可还记得李编修殿试的那篇策论?臣自担任读卷官以来,第一次见文人策论中谈及用兵之道。”
皇帝点头,转过身去:“好,就依你说的办,着封李孰华为监察御史,即刻前往柳州平定祸乱。”
站在一旁的杨立德得了圣命,立刻着人去翰林院传旨。
沈原西站在殿下,犹豫了一瞬道:“臣还有一事要奏。去年阮文奇致仕后,礼部侍郎有一位便一直空着,王尚书前几日同臣抱怨,礼部事多且杂乱,人手不够。陛下看是否要从朝中选一位合适的补上?”
皇帝在龙椅上坐下,嗯了一声,语气缓和:“你挑几个合适的人,拟定名册呈上来。”
“是。”
沈原西退出勤政殿。
他今日此番作为,自是有所打算的。圣上向来重武轻文,若是李孰华此番顺利解了柳州之祸,一来能够稍改圣上对文官群体的固执偏见,二来这也是他计划用于拉拢李孰华的手段。事成之后,若是他知道是自己推荐他,给了他这次机会,必定感激。再则,即便他在这件事情中无所作为,前头还有江新年和林佑黔顶着,对自己也无甚影响。
一句话便能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不多时,一名内侍来到翰林院。陈齐安得了通报,忙出了值房迎接。
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内官站在东阁内,满脸笑意,见他来了,率先开口:“陈大人,许久不见。”
陈齐安拱手,脸上也带着笑意:“原来是黄内人,内人前来,可是圣上那边有旨意?”
黄内人点头:“不过这旨意不是传给陈大人的,是传给李大人的。”
陈齐安心内惊讶,面上却不显,立即命人去请李孰华。
李孰华其时正在听许学士讲学,得了通传,来到东阁,见陈掌院旁边站着一位脸色惨白内侍官,未多想,上前朝二人行礼。
黄内人还礼,笑了笑:“李大人,小人今日来是传圣上旨意的。”
李孰华闻言一愣,而后跪地接旨。
黄内人嗓音又尖又细:“传天子口谕,着封李孰华为监察御史,明日前往柳州,平定匪祸,钦此!”
“臣领旨。”李孰华叩首。
黄内侍忙上前扶起他:“李大人快请起吧。大人还是快些回府准备。”
李孰华俯身向他道谢。
黄内人宣完旨便离开了,陈齐安送走他后,转身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李孰华,对他道:“你跟我来值房。”
虽早前几日便将编修和修撰们的值房安排好了,但是陈齐安做事向来一丝不苟,故而今日还是来得早些,又去检查了一遍,确保一切无虞后才放下心来。
他回到自己的值房,继续琢磨头一日未拟完的草文,斟酌着修改了几处措辞。
陈齐安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已供职二十多年,他不是野心勃勃之人,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勤于政务。这些被皇帝看在眼里,去年林长显致仕后,翰林院学士的职位空了出来,圣上便命当时还是侍讲的陈齐安直接顶上了空缺。翰林院学士虽说不是权势滔天,但却是少数几个天子近身的朝廷机构。
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子跟前升迁拔擢总要更容易些。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陈齐安从案中抬起头来,看了眼滴漏,竟已卯时三刻。他起身,理了理官服,开了值房的门。
小厮勾头禀报,新任进士官们此刻都已在东阁候着了。
陈齐安点头,迈步去了东阁,果见三个身着绿色官袍的年轻人已站在阁内,他伸手正了正头上的纱帽,抚了抚袖上的褶子,才迈步踏入殿内。
“老夫来迟,诸位久等了!”
李孰华等人已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一柱香的时间,这会子见一个五十多岁年纪,身材矮矮胖胖的人进来,下巴上一缕花白的山羊须,慈眉善目的模样。他身着绯色官袍,上头绣着孔雀图样。
堂下三人心中了然,此人即是翰林院学士陈齐安,忙作揖行礼。
陈齐安此人不喜表面客套功夫,简单介绍后,直接引三人去了值房,又花了大半日时间亲自讲解翰林院的机构设置和诸多职责,生怕遗漏。
初入院的进士们除了每日入院听学士们讲读,还要熟悉翰林院的一应事务,至于日后的官途和安排,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
“待诸位稍作熟悉之后,圣上的文书草拟等机要之事,老夫便会征询各位的意见,望诸位庶吉士能够尽早为圣上解忧。”
三人应是。
陈齐安颇为满意地点头,又交代了些日后的安排,才回了自己的值房内。
李孰华的值房在陈齐安的旁边,他推开门,屋内正中一张书案,左侧是一方紫檀木书架。
李孰华入内,缓步来到书架前,诸子百家,经义史书,目光略过,最后停在第三层的架子上,从角落里抽出一本《开元占经》,随手翻了几页。
窗户未开,几缕阳光从缝隙处透过,撒在他青色的官袍上。他的面容隐在暗处,想起父亲的旧物,眉眼间的温和之气不在。
如今尘埃落定,等待他的是更为凶险的迷途。翰林院、沈府以及整个圣京……
他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理清楚。
**
“真是废物,传朕旨意,周冼立即革职收监!”
圣上暴怒的声音从殿内传来,沈原西在殿外已候了片刻。
今岁的气候有些反常,这刚临近四月,阳光已不像冬日那般和煦。
杨掌印站在丹墀下方,侧着身子对沈原西道:“哎呦,尚书大人,这圣上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啊?”
一张苍白的脸在日光的照映下显的愈发刺目。
沈原西转头看向他,太监是没根的东西,净身之后连性子都变得像了女人,将整张脸涂得像个死人一般,想到这里心内鄙夷更甚,但面上仍带着微笑:“老夫也不知,杨掌印日日在圣上身边,应当比我更清楚。”
杨掌印忙摆手:“奴才不敢,主子们心里头想什么,咱们这些做奴才的可不敢随意揣摩。”
沈原西微转头,瞥了他一眼,道:“杨掌印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不过这主子的心意该揣摩的时候还是要揣摩,不然这差事怕是当不好。”
话音落,殿门开了,江新年从殿内出来,背上已是冷汗一片,额上也是密密的汗珠,他伸手揩了一下,才注意到站在台阶下的沈原西。
二人眼神交汇,沈原西拱手一礼,入了殿内。
杨掌印递上来一方洁白的帕子,道:“大学士,擦擦汗吧,这会儿春天才过,日头便有些热了。”
江新年接过,向他道谢。又摇头叹了口气,才往宫道上去了。
柳州知州周冼是江新年的门生,此人虽在文字上有些造诣,为人却有些懦弱。江新年深知他没什么大本事,念在师生之情的份上,六年前推荐他去柳州任知州。柳州城小且富裕,一向安定祥和,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是谁知几个月前,柳州境内竟出了一帮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偏这周冼昏懦无能,不仅解不了匪患还谎报匪情,耽搁之下导致土匪势力日益壮大,百姓叫苦不迭。
昨日京衙接到一封信,举报周冼在其位不谋其职,更列举出他出任柳州知州这几年贪墨了十几万两白银。
是以圣上才会如此愤怒。
江新年此刻便如热锅上的蚂蚁,没想到这个周冼不仅无用还如此大胆。为今之计,解柳州之祸为头等要紧的事,其他的也只有等着看圣上日后如何处置。
他立刻回府拟了信,让人用火漆封口,送往通州。
勤政殿内,皇帝余怒未消,仍是一脸怒气,沈原西躬身站在殿下,一语不敢发。
皇帝一手扶额,靠坐在龙椅上。片刻后,开口问道:“爱卿觉得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沈原西忙跪下:“回陛下,柳州城内估计已是大乱,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应当派人前去柳州,以稳军心民心,至于剿匪之事,人心稳便无往不利。”
“你起身回话!”皇帝端起白瓷茶盅,又问:“爱卿以为谁能胜任?”
沈原西遂起身恭敬道:“臣建议从新封的三位进士官中挑选一人前去。这一来,年轻人初入官场,本就是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定当竭尽所能,必不会像周冼一般尸位素餐;二来,陛下也可利用此次机会历练新人。”
皇帝终于抬眼,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负后,鹰隼般的眼睛盯着他。沈原西只觉头皮一阵发紧,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片刻后,皇帝低沉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响起。
“方才,朕已让江新年通知林佑黔即刻赶往柳州增援。”
沈原西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圣明,林知州行伍出身,定能马到成功平定匪祸。”
“不过,你说的话也有些道理,依你看,选谁去合适?”
沈原西立即俯身奏道:“当日恩荣宴上,臣曾与李编修有过一些交谈,此子虽年轻,但实乃心中有谋略之人。陛下可还记得李编修殿试的那篇策论?臣自担任读卷官以来,第一次见文人策论中谈及用兵之道。”
皇帝点头,转过身去:“好,就依你说的办,着封李孰华为监察御史,即刻前往柳州平定祸乱。”
站在一旁的杨立德得了圣命,立刻着人去翰林院传旨。
沈原西站在殿下,犹豫了一瞬道:“臣还有一事要奏。去年阮文奇致仕后,礼部侍郎有一位便一直空着,王尚书前几日同臣抱怨,礼部事多且杂乱,人手不够。陛下看是否要从朝中选一位合适的补上?”
皇帝在龙椅上坐下,嗯了一声,语气缓和:“你挑几个合适的人,拟定名册呈上来。”
“是。”
沈原西退出勤政殿。
他今日此番作为,自是有所打算的。圣上向来重武轻文,若是李孰华此番顺利解了柳州之祸,一来能够稍改圣上对文官群体的固执偏见,二来这也是他计划用于拉拢李孰华的手段。事成之后,若是他知道是自己推荐他,给了他这次机会,必定感激。再则,即便他在这件事情中无所作为,前头还有江新年和林佑黔顶着,对自己也无甚影响。
一句话便能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不多时,一名内侍来到翰林院。陈齐安得了通报,忙出了值房迎接。
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内官站在东阁内,满脸笑意,见他来了,率先开口:“陈大人,许久不见。”
陈齐安拱手,脸上也带着笑意:“原来是黄内人,内人前来,可是圣上那边有旨意?”
黄内人点头:“不过这旨意不是传给陈大人的,是传给李大人的。”
陈齐安心内惊讶,面上却不显,立即命人去请李孰华。
李孰华其时正在听许学士讲学,得了通传,来到东阁,见陈掌院旁边站着一位脸色惨白内侍官,未多想,上前朝二人行礼。
黄内人还礼,笑了笑:“李大人,小人今日来是传圣上旨意的。”
李孰华闻言一愣,而后跪地接旨。
黄内人嗓音又尖又细:“传天子口谕,着封李孰华为监察御史,明日前往柳州,平定匪祸,钦此!”
“臣领旨。”李孰华叩首。
黄内侍忙上前扶起他:“李大人快请起吧。大人还是快些回府准备。”
李孰华俯身向他道谢。
黄内人宣完旨便离开了,陈齐安送走他后,转身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李孰华,对他道:“你跟我来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