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婉璃赶到铺子后,小田正在准备今日的糕点,除了翻糖蛋糕,其他糕点都是每天新做的,这几日铺子生意很好,大师傅带着那么多人跑了,只剩小田和季嫂子,前堂后院这些活儿,她们二人是万万忙不过来的。
铺子里除了李三叔侄俩和吴管事,其他人都是雇来的,并没有卖身给崔府,这样一声不吭就跑,崔婉璃除了生气,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官府不会管这种小事,除非找到当时雇工的中间人,她才接管铺子不久,哪儿去找中间人。
崔婉璃当机立断,今日铺子只卖之前的传统糕点,像蛋黄酥、萝卜丝鲜肉月饼这些比较费时间,今天暂且不做,这样的话,加上她在开门前应该能完成。
在此之前,还有一桩事,崔婉璃一刻不停地去了盐街,这里一大早就聚集了很多等待的雇工,她挑了三个看着机灵腿脚快的领回来,跟他们约定好按天付钱。
领着人回铺子的时候,看到一家准备开业的铺子,这家店她之前没注意过,因为已经歇业很久。
本来别人家是不是营业跟她没什么关系,但这家铺子不仅是糕点铺子,还开在她家对门,她不得不在意。
开业仪式没有这么早,门前已经有了立牌和彩旗,崔婉璃过去一看,鹏程糕铺。
“三姑娘,早。”铺子里出来一个人,是李三的侄子,他身后还有个正在整理立牌的伙计,正是原来她铺子里的,铺子的名字指向性这么明显,又看到熟人,崔婉璃这下确定是李三把人都撬走了。
没搭理这声问候,崔婉璃直接带着领回来的雇工回到铺子,季嫂子和小田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种糕点,她把前堂的事情交代一遍,主要是维护客人的秩序和摆放各种糕点,客人有什么问题由季嫂子负责,结账她亲自管。
雇来的三人常年做各种零散活儿,跑堂不是很复杂的事儿,主要是灵活应变,总归这几天她亲自在铺子里坐镇,就算有突发事件,也来得及处理。
李三把人撬走的第一天就这么开始了,锦程糕铺开门之后不久,门口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季嫂子从门外进来,悄悄对柜台上的崔婉璃说:“娘子,对门的铺子开业了,居然叫鹏程糕铺,有好几个客人问我,那家和咱们是什么关系。”
郡夫人这样做真够恶心的,“你怎么回答的?”
季嫂子道:“我当然说跟咱们没关系,不过还是有很多客人去那边了。”
崔婉璃看出季嫂子虽有些好奇,但还是保持了一定距离,并没有直接开口问,其实告诉她也无妨,时间一长,只要看到对门的掌柜和伙计们自然就会知道,“周师傅他们就是被对门挖走了,那家的掌柜是李三。”
季嫂子听后,蹙起眉头道:“娘子,以后咱们怎么办?”
崔婉璃想尽快摆脱他们,但是光靠一个个去解释,费时费力不说,很难让人信服,说起来她毕竟是崔家的女儿,就算嫁出去了,也没有和娘家割席的道理。
“之前研究出来的糕点他们学了去,这是没办法的,以后我打算每个月推出一款新式糕点,你和小田要辛苦了。”
季嫂子看她心里有数,也放下心来,专心招呼客人去了。
*
殿前司府衙。
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坐在上首,若不是在殿前司府衙,恐怕会被人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兵士,他就是殿前司指挥使方力。
当年官家御驾亲征时差点被一箭射中,方力出剑如电,将箭斩落马下,救下官家性命,此后屡立战功,深得官家信任,是亲信中的亲信,统管十万禁军,拱卫京师。
“小郁啊,我一直很看好你,三衙里这些管军中,你是最会办事的。”
“殿帅,您有话不妨直说。”方力说话时笑眯眯的,郁文绍本能地觉得不妙,熟悉这个禁军头子的人都知道,疾言厉色无妨,一旦温声细语,就说明事情非常棘手。
“京郊的揽华宫出事了,冯都知派人运来的太湖石裂开,他告到御前,一口咬定是商副都知所为,这座太湖石本是要放在玉福观前,官家极为看重,这桩案子交给我们殿前司来办,你可得好好斟酌。”
这件事郁文绍之前听到些风声,负责建造揽华宫的冯都知和商副都知一向不和,两个宦官争宠,无论查出的结果怎样,必定会得罪其中一个。
郁文绍对得罪人倒无所谓,只是他本就不赞同官家花费那么多银钱修建宫苑,出事才好,若能因此停工就更好了。
“我擅长抓人,查案不是我的专长。”
“我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件案子不难,从太湖到汴京走的几乎都是水路,能接触到这座石头的人都被抓了进来,一审就能知道真相。这件事麻烦就麻烦在这两个内侍背后是后宫的妃嫔和皇子,若是办案的人资历不够,怕难以服众。”
想说的怕是若办案的人背景不够硬,可能会被报复,考虑得真够齐全,郁文绍无话可说,只得应下。
*
这日晚上崔婉璃从铺子回来后,就开始在小书房研发新的糕点,锦程糕铺和其他糕点铺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翻糖蛋糕,门槛高,就算极有经验的糕点师傅短时间也难以学会。
崔婉璃让彩兰多点几盏灯,她提笔画了一幅飞天玄女的草图,墨色线条把玄女柔和的脸庞和飘逸的衣带勾勒出来,连画三幅她才觉得比较满意,然后慢慢补充其间的细节。
郁文绍进来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面容姣好的人儿在暖黄灯光下作画,烛影摇曳,衬得整张脸恬静淡然。
他过了太久金戈铁马的日子,即使回到汴京,心绪也难以从战场上割舍下来,夜晚时常难以入眠,自从和崔婉璃同宿后,只除了在最初那日半夜惊醒,他看到崔婉璃,睡得一脸沉静,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此后日日安眠。
烛影摇曳,崔婉璃有些倦了,揉揉眼睛,正要开口叫彩兰,一抬头就看到郁文绍站在面前,裹着一身的冷峻,像一把开刃的刀,她不自觉地伸手拢了下衣袍,快入冬了。
“二公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戌时已过,该休息了。”
崔婉璃心下纳闷,要睡自己去睡啊,本来也是各睡各的,但对上对方不容置疑的眼神,她不知该怎么反驳,更何况马婆婆在门外探头探脑,她若是拒绝,恐怕明早尚书夫人就该知道了。
*
鹏程糕铺开业的次日清晨出了点变故,往常给锦程糕铺送米面的伙计到日子了却没来,铺子里的存粮只能撑过今天,库房的早已用完。
崔婉璃去找送货的瘦高掌柜,对方说和新老板签的契约上,每石粮食的价格比原来高将近一百文。
瘦高掌柜道:“崔娘子,不是我故意不给你供货,实在是这位老板收的价太高,他要求我和谁做生意都行,就是不能跟崔娘子你做生意。”
“你这算是毁约,我要求你按照契约文书上写的给我赔偿。”
瘦高掌柜倒没推辞,利落地把钱给了,崔婉璃拿到钱后婉璃转头就要去巷子里其他的店问,瘦高掌柜阻止她,“崔娘子,我实话跟你说,这位老板已经把整条巷子的掌柜都买通了,没有人会把粮食卖给你。”
这条街靠着蔡河,周围的商户虽然多,但汴京这么大,其他地方也聚集了不少商户。
汴京最主要的河道是汴河,周围的商户多是做大宗生意,她先前没去那边找,主要是考虑到自家糕铺规模太小,那些大粮商怕是看不上,不过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崔婉璃去汴河边上找粮商,结果被告知她没有加入行会,不能给她供货,还有些零散粮商找上门来,货倒是能给,但报价比她之前预估的高出一倍,真把她当成冤大头。
一连串事情下来,崔婉璃心里什么都清楚了,这是崔家故意的,准确地说是郡夫人,她先把李三叔侄俩要走,又把糕点师傅和大部分伙计都撬走,再把她的供货渠道断掉,她开业才半个月,这些人就这么急了。
弄清楚事情后,她直接去找崔枢相,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
到崔府后,她被带到了后院,崔枢相和郡夫人正有说有笑,看到她进来面上都露出不悦的神情。
崔婉璃请安后,直接问道:“母亲,是您让李三把我铺子里的人都撬走的?”
郡夫人放下手里的账单,道:“都是一家人,何必把话说得那么难听,那些人自己愿意跟着李三走,他们又没有卖身给你,转投老东家有什么不行?”
她现在不敢小瞧这个老三,上次相爷和崔婉璃谈完话后,居然让她赔了一笔钱,相爷几时把这个老三放在眼里过,思来想去,只能认为相爷觉得铺子在老三手里赚钱了,这才开始正眼看她。
本也无妨,毕竟约定的时间一到,铺子赚的钱还得乖乖送到她手上,但是眉儿说得对,这笔生意既然救活了,与其握在老三手里,不如据为己有。
不过她也知道抢女儿的嫁妆不好看,何况相爷是非常要脸面的人,不会同意她这么做。
正为难的时候,李三叔侄俩立刻凑上来主动献计,赁下锦程糕铺对门的铺面,打出分店的旗号,在崔婉璃还沉浸在铺子开业的喜悦中时,把锦程糕铺几乎偷了个底掉。
崔婉璃看出郡夫人是铁了心要夺走她的生意,“父亲,这家铺子当初是我小娘的嫁妆,后来传给我做嫁妆,母亲使出这种手段不合适吧,更何况,我许给家里的五千贯还得指望这家铺子。”
崔枢相无动于衷,道:“你母亲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家里赚钱,你那铺子再雇一些人便是。”
崔婉璃早该想到的,这样做既无损于崔家的脸面,又能把钱揣在自己口袋里,至于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怎么想,无人在意。
*
回到郁府后,尚书夫人派婆子来找她,崔婉璃只得跟着过去,尚书夫人近日不知在忙什么,已经许久没有找过她,只是马婆婆每日将汀兰轩的情况报过去。
尚书夫人看到她进来,说:“婉娘,你过来。”
崔婉璃一进来就看到桌子上摆了几摞书,尚书夫人正对着的地方还摊开着一本,走进后发现不是寻常的书,而是账本。
“这是郁府近十年的账本,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尚书夫人看她还是一脸懵,笑道:“本来嫁进来后就该交给你的,可是那些日子二郎病了,你的精力多半得放在他身上,现在二郎已然痊愈,府里的中馈现在就交到你手上了。”
这番话听得崔婉璃有些惭愧,她大半精力都放在锦程糕铺上,照顾郁文绍的时间还不如南岭多,不好意思领功但也不敢反驳。
不过这段时日铺子出了这么多事,她需要时间好好理理,这时候接管中馈,怕是忙不过来,“母亲,我年纪尚轻,没有管家的经验,中馈还是劳烦母亲操心。”
“我近日身体有些不适,医官说要静养,府里的杂事我不想再管。”
崔婉璃忙蹲下身道:“儿媳该死,连日未能请安,以致没发现母亲身体抱恙。”
尚书夫人伸手要把她扶起来,崔婉璃不敢劳动她,借势起了身,坐到下首的椅子上。
“婉娘,二郎自幼跟家里不亲近,这些日子我看他肯主动亲近你,大相国寺的大师又说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母亲希望你们两个能好好相处,日后郁府要靠你们了。”
崔婉璃从未想过管这么一大家子,但话说到这份上,她只得应下。
“过几日就是太师生辰,就交给你操办,马婆婆跟着我的时间不短,她会从旁协助你的。”
“是,母亲。”
铺子里除了李三叔侄俩和吴管事,其他人都是雇来的,并没有卖身给崔府,这样一声不吭就跑,崔婉璃除了生气,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官府不会管这种小事,除非找到当时雇工的中间人,她才接管铺子不久,哪儿去找中间人。
崔婉璃当机立断,今日铺子只卖之前的传统糕点,像蛋黄酥、萝卜丝鲜肉月饼这些比较费时间,今天暂且不做,这样的话,加上她在开门前应该能完成。
在此之前,还有一桩事,崔婉璃一刻不停地去了盐街,这里一大早就聚集了很多等待的雇工,她挑了三个看着机灵腿脚快的领回来,跟他们约定好按天付钱。
领着人回铺子的时候,看到一家准备开业的铺子,这家店她之前没注意过,因为已经歇业很久。
本来别人家是不是营业跟她没什么关系,但这家铺子不仅是糕点铺子,还开在她家对门,她不得不在意。
开业仪式没有这么早,门前已经有了立牌和彩旗,崔婉璃过去一看,鹏程糕铺。
“三姑娘,早。”铺子里出来一个人,是李三的侄子,他身后还有个正在整理立牌的伙计,正是原来她铺子里的,铺子的名字指向性这么明显,又看到熟人,崔婉璃这下确定是李三把人都撬走了。
没搭理这声问候,崔婉璃直接带着领回来的雇工回到铺子,季嫂子和小田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种糕点,她把前堂的事情交代一遍,主要是维护客人的秩序和摆放各种糕点,客人有什么问题由季嫂子负责,结账她亲自管。
雇来的三人常年做各种零散活儿,跑堂不是很复杂的事儿,主要是灵活应变,总归这几天她亲自在铺子里坐镇,就算有突发事件,也来得及处理。
李三把人撬走的第一天就这么开始了,锦程糕铺开门之后不久,门口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季嫂子从门外进来,悄悄对柜台上的崔婉璃说:“娘子,对门的铺子开业了,居然叫鹏程糕铺,有好几个客人问我,那家和咱们是什么关系。”
郡夫人这样做真够恶心的,“你怎么回答的?”
季嫂子道:“我当然说跟咱们没关系,不过还是有很多客人去那边了。”
崔婉璃看出季嫂子虽有些好奇,但还是保持了一定距离,并没有直接开口问,其实告诉她也无妨,时间一长,只要看到对门的掌柜和伙计们自然就会知道,“周师傅他们就是被对门挖走了,那家的掌柜是李三。”
季嫂子听后,蹙起眉头道:“娘子,以后咱们怎么办?”
崔婉璃想尽快摆脱他们,但是光靠一个个去解释,费时费力不说,很难让人信服,说起来她毕竟是崔家的女儿,就算嫁出去了,也没有和娘家割席的道理。
“之前研究出来的糕点他们学了去,这是没办法的,以后我打算每个月推出一款新式糕点,你和小田要辛苦了。”
季嫂子看她心里有数,也放下心来,专心招呼客人去了。
*
殿前司府衙。
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坐在上首,若不是在殿前司府衙,恐怕会被人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兵士,他就是殿前司指挥使方力。
当年官家御驾亲征时差点被一箭射中,方力出剑如电,将箭斩落马下,救下官家性命,此后屡立战功,深得官家信任,是亲信中的亲信,统管十万禁军,拱卫京师。
“小郁啊,我一直很看好你,三衙里这些管军中,你是最会办事的。”
“殿帅,您有话不妨直说。”方力说话时笑眯眯的,郁文绍本能地觉得不妙,熟悉这个禁军头子的人都知道,疾言厉色无妨,一旦温声细语,就说明事情非常棘手。
“京郊的揽华宫出事了,冯都知派人运来的太湖石裂开,他告到御前,一口咬定是商副都知所为,这座太湖石本是要放在玉福观前,官家极为看重,这桩案子交给我们殿前司来办,你可得好好斟酌。”
这件事郁文绍之前听到些风声,负责建造揽华宫的冯都知和商副都知一向不和,两个宦官争宠,无论查出的结果怎样,必定会得罪其中一个。
郁文绍对得罪人倒无所谓,只是他本就不赞同官家花费那么多银钱修建宫苑,出事才好,若能因此停工就更好了。
“我擅长抓人,查案不是我的专长。”
“我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件案子不难,从太湖到汴京走的几乎都是水路,能接触到这座石头的人都被抓了进来,一审就能知道真相。这件事麻烦就麻烦在这两个内侍背后是后宫的妃嫔和皇子,若是办案的人资历不够,怕难以服众。”
想说的怕是若办案的人背景不够硬,可能会被报复,考虑得真够齐全,郁文绍无话可说,只得应下。
*
这日晚上崔婉璃从铺子回来后,就开始在小书房研发新的糕点,锦程糕铺和其他糕点铺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翻糖蛋糕,门槛高,就算极有经验的糕点师傅短时间也难以学会。
崔婉璃让彩兰多点几盏灯,她提笔画了一幅飞天玄女的草图,墨色线条把玄女柔和的脸庞和飘逸的衣带勾勒出来,连画三幅她才觉得比较满意,然后慢慢补充其间的细节。
郁文绍进来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面容姣好的人儿在暖黄灯光下作画,烛影摇曳,衬得整张脸恬静淡然。
他过了太久金戈铁马的日子,即使回到汴京,心绪也难以从战场上割舍下来,夜晚时常难以入眠,自从和崔婉璃同宿后,只除了在最初那日半夜惊醒,他看到崔婉璃,睡得一脸沉静,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此后日日安眠。
烛影摇曳,崔婉璃有些倦了,揉揉眼睛,正要开口叫彩兰,一抬头就看到郁文绍站在面前,裹着一身的冷峻,像一把开刃的刀,她不自觉地伸手拢了下衣袍,快入冬了。
“二公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戌时已过,该休息了。”
崔婉璃心下纳闷,要睡自己去睡啊,本来也是各睡各的,但对上对方不容置疑的眼神,她不知该怎么反驳,更何况马婆婆在门外探头探脑,她若是拒绝,恐怕明早尚书夫人就该知道了。
*
鹏程糕铺开业的次日清晨出了点变故,往常给锦程糕铺送米面的伙计到日子了却没来,铺子里的存粮只能撑过今天,库房的早已用完。
崔婉璃去找送货的瘦高掌柜,对方说和新老板签的契约上,每石粮食的价格比原来高将近一百文。
瘦高掌柜道:“崔娘子,不是我故意不给你供货,实在是这位老板收的价太高,他要求我和谁做生意都行,就是不能跟崔娘子你做生意。”
“你这算是毁约,我要求你按照契约文书上写的给我赔偿。”
瘦高掌柜倒没推辞,利落地把钱给了,崔婉璃拿到钱后婉璃转头就要去巷子里其他的店问,瘦高掌柜阻止她,“崔娘子,我实话跟你说,这位老板已经把整条巷子的掌柜都买通了,没有人会把粮食卖给你。”
这条街靠着蔡河,周围的商户虽然多,但汴京这么大,其他地方也聚集了不少商户。
汴京最主要的河道是汴河,周围的商户多是做大宗生意,她先前没去那边找,主要是考虑到自家糕铺规模太小,那些大粮商怕是看不上,不过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崔婉璃去汴河边上找粮商,结果被告知她没有加入行会,不能给她供货,还有些零散粮商找上门来,货倒是能给,但报价比她之前预估的高出一倍,真把她当成冤大头。
一连串事情下来,崔婉璃心里什么都清楚了,这是崔家故意的,准确地说是郡夫人,她先把李三叔侄俩要走,又把糕点师傅和大部分伙计都撬走,再把她的供货渠道断掉,她开业才半个月,这些人就这么急了。
弄清楚事情后,她直接去找崔枢相,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
到崔府后,她被带到了后院,崔枢相和郡夫人正有说有笑,看到她进来面上都露出不悦的神情。
崔婉璃请安后,直接问道:“母亲,是您让李三把我铺子里的人都撬走的?”
郡夫人放下手里的账单,道:“都是一家人,何必把话说得那么难听,那些人自己愿意跟着李三走,他们又没有卖身给你,转投老东家有什么不行?”
她现在不敢小瞧这个老三,上次相爷和崔婉璃谈完话后,居然让她赔了一笔钱,相爷几时把这个老三放在眼里过,思来想去,只能认为相爷觉得铺子在老三手里赚钱了,这才开始正眼看她。
本也无妨,毕竟约定的时间一到,铺子赚的钱还得乖乖送到她手上,但是眉儿说得对,这笔生意既然救活了,与其握在老三手里,不如据为己有。
不过她也知道抢女儿的嫁妆不好看,何况相爷是非常要脸面的人,不会同意她这么做。
正为难的时候,李三叔侄俩立刻凑上来主动献计,赁下锦程糕铺对门的铺面,打出分店的旗号,在崔婉璃还沉浸在铺子开业的喜悦中时,把锦程糕铺几乎偷了个底掉。
崔婉璃看出郡夫人是铁了心要夺走她的生意,“父亲,这家铺子当初是我小娘的嫁妆,后来传给我做嫁妆,母亲使出这种手段不合适吧,更何况,我许给家里的五千贯还得指望这家铺子。”
崔枢相无动于衷,道:“你母亲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家里赚钱,你那铺子再雇一些人便是。”
崔婉璃早该想到的,这样做既无损于崔家的脸面,又能把钱揣在自己口袋里,至于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怎么想,无人在意。
*
回到郁府后,尚书夫人派婆子来找她,崔婉璃只得跟着过去,尚书夫人近日不知在忙什么,已经许久没有找过她,只是马婆婆每日将汀兰轩的情况报过去。
尚书夫人看到她进来,说:“婉娘,你过来。”
崔婉璃一进来就看到桌子上摆了几摞书,尚书夫人正对着的地方还摊开着一本,走进后发现不是寻常的书,而是账本。
“这是郁府近十年的账本,你先看着,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尚书夫人看她还是一脸懵,笑道:“本来嫁进来后就该交给你的,可是那些日子二郎病了,你的精力多半得放在他身上,现在二郎已然痊愈,府里的中馈现在就交到你手上了。”
这番话听得崔婉璃有些惭愧,她大半精力都放在锦程糕铺上,照顾郁文绍的时间还不如南岭多,不好意思领功但也不敢反驳。
不过这段时日铺子出了这么多事,她需要时间好好理理,这时候接管中馈,怕是忙不过来,“母亲,我年纪尚轻,没有管家的经验,中馈还是劳烦母亲操心。”
“我近日身体有些不适,医官说要静养,府里的杂事我不想再管。”
崔婉璃忙蹲下身道:“儿媳该死,连日未能请安,以致没发现母亲身体抱恙。”
尚书夫人伸手要把她扶起来,崔婉璃不敢劳动她,借势起了身,坐到下首的椅子上。
“婉娘,二郎自幼跟家里不亲近,这些日子我看他肯主动亲近你,大相国寺的大师又说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母亲希望你们两个能好好相处,日后郁府要靠你们了。”
崔婉璃从未想过管这么一大家子,但话说到这份上,她只得应下。
“过几日就是太师生辰,就交给你操办,马婆婆跟着我的时间不短,她会从旁协助你的。”
“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