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意自是极好,只是……众人纷纷望向宋姮娘。宋姮娘低头抿唇一笑,招来婢女低声吩咐了几句,便见婢女匆匆离去,不多时,环佩叮铃声起,竟是那宋夫人款款而来。
宋姮娘起身相迎,一直斜坐于主位上的延庆也悠然起身,让出主位。宋夫人含笑罢手,延庆却伸手搀扶,将其扶上主位,“长者为尊,夫人乃长辈,阿瑶岂能在夫人面前造次。”
阿瑶乃延庆公主闺名。云朔瞧着这位公主,倒觉得她未必如看上去的这般清清冷冷,不好相与。
宋夫人眉眼含笑,却也不再推辞,泰然落座。延庆与宋姮娘居其左右。万事已备,便有那婢女朗声宣布,比赛开始。
急促激昂的乐曲适时地响起,已有不少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只见女孩儿轮番上阵,或比诗词,或拼书画,或争雄于黑白棋局间。
李素儿眼角余光扫向云朔,却见她支着下巴,望着比拼台,看得津津有味,心下倒有些疑惑了。
这才艺比拼的注意,原是云朔托李素儿当众提出的,想来她自是打算上台在这些贵女面前露一手。
可这会儿看着,云朔倒是一门心思地欣赏起表演来了,反而让在李素儿摸不透她的心思了。
李素儿眉眼间的疑惑之色自然落入云朔的眼底,云朔露齿一笑,“这些技艺,非经年累月的苦练不可得,若不用心欣赏,岂非辜负了大家的一番心力?”
李素儿心下微怔。好的才艺,唯有遇上好的欣赏者,方可不被辜负,故而高山流水才成为了千古美谈。可再是惊才绝艳,满座之人,又有几人会用一颗真心去欣赏呢?
“素儿,不上去比比么?”云朔低声笑道,这才将李素儿的心思又拉回场中。李素儿一手好字,云朔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此时正在比拼的,正是书法,场上两个女孩,一个一纸蝇头小楷细腻婉约,一个一手行书笔走龙蛇。最后,写行书者一举赢得三票,夺得擂主。只听婢女高声道:“可还有娘子上台夺擂?”
“云朔轻摇了摇李素儿的胳膊。李素儿心念几转,终还是摇了摇头,“你若喜欢,改日我写一幅好字送你。”
云朔看着李素儿,弯起了眉眼:“好。”
李素儿又问:“你不上场吗?”
云朔的目光移到比拼台上,又将目光落向那上首居中之人,唇角缓缓扬起——她自然是要上场的。
写草主的女孩最终夺得了擂主,而她的要求倒也简单,不过是借宋姮娘珍藏的《兰亭序》一观。在众人哄笑声中,婢女又高声道:“下一场,比拼开始。”
随着婢女声音的落下,云朔已慢悠悠地起身,她对李素儿丢下一个微笑,便大摇大摆地走上比拼台。
婢女问她,欲比拼何种才艺。
云朔道:“琴。”
此言一出,倒收到无数道惊异的目光。
在坐之人,皆把云朔视作李素儿的婢女。比赛之初早已有言,在场任何人皆可上台比拼,婢女上台,倒也不是稀罕事。起初也是有不少婢女登台,可她们比拼的无非是些针线刺绣之类的才艺,似云朔这般要比拼琴艺的倒是个另类。
一个婢女而已,琴技能好到哪里去?
云朔没有在意那一道道意味不明的眼神,她只是笑眯眯地接过琴,又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席地而坐,素手轻挑,陌生而又熟悉的曲调缓缓倾泻而出。
高台之央,天高云淡,女孩信手抚琴,曲音自指端汨汨流淌,仿佛山川之雄浑,又似河流之清越。天地万物,钟灵毓秀,而天地之至灵至性似乎汇聚到那寥寥琴音间,如清风拂面,润物无声。
一曲罢,天地都陷入了宁静,只有袅袅余音,悠然回荡。
半晌,方才响起几道抽气声。
“诸位娘子,可有上台比拼的?”婢女适时出声。
在场诸人,不乏擅琴者,可扪心自问,自己果真能与这个小婢女一较高下?胜了,以此女的婢女身份,传出去未必有多风光,败了,只怕从此颜面扫地。
一时间,无人应战。
其实,千般才艺,万种风采,并非完全能分出个高低好坏。大多数的才艺比拼,水平相似,风格各样,拼的无非是观者喜好。输了的,未必多差,赢了的,也未必多好,大家就图个开心。
但是,终归有那么一些人,其超然于众生之上,一出手,便足以叫所有人偃旗息鼓,望洋兴叹。
云朔夺得擂主,是所有人的意外。或者说,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一个小小婢女能有这般的琴技。
琴艺不比其他,若无名师指点,若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岂能登峰造极?而这个年纪轻轻的婢女,岂能有此能耐?
不少人对云朔投去疑惑诧异的目光,就连宋夫人亦是面色怔怔,若有所思。
“孩子,不知你打算要求何人,完成何事?”宋夫人突然开口。
这是对擂主的奖励。
云朔转过身,漆黑的瞳孔清晰地映照着宋夫人的轮廓,“小女别无所求,唯愿与夫人单独一叙。”
这个要求,乍一听甚是无理,可细想起来,宋夫人即便是长辈,是评判官,可也是在场之人,所以,这个要求,却又是合情合理。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宋夫人如何作答,包括云朔。她望着那眉眼精湛的美妇人,仿佛一切魑魅魍魉在那双黑眸的注视下,都无所遁形。她又说:“小女仰慕夫人久矣,如蒙夫人教诲,乃小女之幸,请夫人成全。”
院子里传出几声刻意压低的笑声。宋女惊才绝艳,能养育出这般女儿的母亲,自然是有些能耐。可是这个小丫头,以为得宋夫人几句点拨教诲,便能飞上枝头,麻雀变凤凰吗?还真是痴儿一个。
云朔没去在意周边的纷纷扰扰,她目光直视着宋夫人,而宋夫人也在直视着她。片刻后,宋夫人舒尔一笑,“故请所愿。”
终于,云朔也露出了舒心的笑。
比赛还在继续,宋夫人与云朔的叙谈定在了聚会结束后。云朔自无不可,她笑盈盈地走下比拼台。
李素儿牵起云朔的手,小女孩的手心已是一片濡湿。云朔朝她做了一个鬼脸,又欣赏起接下来的表演了。
“你为什么想见宋夫人?”李素儿凝目望着云朔,此时她才明白,云朔今日所为,并非是为了宋女,而是为了宋夫人。
云朔扭头,对上李素儿眼底的审视,安抚道:“素娘,你放心,我不会做坏事的,我只是有些话,想同宋夫人说。”
一口气瞬间哽在喉里,李素儿有些憋闷。她哪里是怕云朔做坏事受连累,难道在朔娘眼里,便是这般看待自己的吗?她只是觉得,云朔像个谜,藏了好多好多的秘密。那些秘密,那些事儿,或许大哥知道,或许那个叫陈戈悦的女孩也知道,唯独自己不知道。
场上的比拼犹在继续,李素儿已无心欣赏,她望着身畔的女孩,陷入了沉思。
比赛,宴饮,很快,天色已暗。
延庆起身回宫,女孩儿们也纷纷告辞归家。李素儿坐在马车内,眯着眸子小憩,静静等着那个被静姑姑带走的女孩。
静姑姑是宋夫人跟前的老人,乃是宋夫人最亲近之人。她领着云朔,将其带到了宋夫人日常起居之处。
一间装饰简朴的耳房,宋夫人斜卧在软榻上,闭着眸。宋姮娘立在其身后,贴心地替她捏着肩。昏黄的灯光下,一缕温馨缠绕在这对母女间,美得如画儿一样,让人不忍打破。
察觉到云朔的到来,宋夫人慢悠悠地直起了身子,她牵过宋姮娘的手,柔声说:“我的儿,你也累了一天,下去歇着吧。”
宋姮娘盈盈一礼,步履轻盈地走向屋外,经过云朔身畔时,含笑着朝云朔投去一眼,又默默离去。静姑姑也识时务地领着一屋子丫鬟婆子退出了屋,还带上了门,将一室宁静留给了云朔与宋夫人二人。
“我与姑娘,可曾相交?”宋夫人问。
云朔摇头,“不曾。”
“可曾相识?”
“不曾。”
“这可就奇了。不相交,不相识,却不知有何可叙?”
云朔低下头,抿着唇柔柔地笑了笑,然后抬起头,说:“我想问夫人一位旧日之人,一桩旧日之事。”
“何人,何事?”
“夫人的胞妹,永安公主。”
永安……
这两个字,轻飘飘地从女孩的唇齿间吐出,却猝不及防地将宋夫人带回到一段久远的时光,远到她以为她早已忘记了。可如今不过两个字,所有的记忆又被轻易地拉扯回来,清晰得仿佛昨日之事。
在那段记忆里,她不是赵宋的臣妇,她是刘汉的公主。
她的父亲,是大汉的高祖皇帝,她的胞弟,是大汉隐帝,她还有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个儒雅的大哥,和一个老爱黏着她的妹妹……
宋姮娘起身相迎,一直斜坐于主位上的延庆也悠然起身,让出主位。宋夫人含笑罢手,延庆却伸手搀扶,将其扶上主位,“长者为尊,夫人乃长辈,阿瑶岂能在夫人面前造次。”
阿瑶乃延庆公主闺名。云朔瞧着这位公主,倒觉得她未必如看上去的这般清清冷冷,不好相与。
宋夫人眉眼含笑,却也不再推辞,泰然落座。延庆与宋姮娘居其左右。万事已备,便有那婢女朗声宣布,比赛开始。
急促激昂的乐曲适时地响起,已有不少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只见女孩儿轮番上阵,或比诗词,或拼书画,或争雄于黑白棋局间。
李素儿眼角余光扫向云朔,却见她支着下巴,望着比拼台,看得津津有味,心下倒有些疑惑了。
这才艺比拼的注意,原是云朔托李素儿当众提出的,想来她自是打算上台在这些贵女面前露一手。
可这会儿看着,云朔倒是一门心思地欣赏起表演来了,反而让在李素儿摸不透她的心思了。
李素儿眉眼间的疑惑之色自然落入云朔的眼底,云朔露齿一笑,“这些技艺,非经年累月的苦练不可得,若不用心欣赏,岂非辜负了大家的一番心力?”
李素儿心下微怔。好的才艺,唯有遇上好的欣赏者,方可不被辜负,故而高山流水才成为了千古美谈。可再是惊才绝艳,满座之人,又有几人会用一颗真心去欣赏呢?
“素儿,不上去比比么?”云朔低声笑道,这才将李素儿的心思又拉回场中。李素儿一手好字,云朔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此时正在比拼的,正是书法,场上两个女孩,一个一纸蝇头小楷细腻婉约,一个一手行书笔走龙蛇。最后,写行书者一举赢得三票,夺得擂主。只听婢女高声道:“可还有娘子上台夺擂?”
“云朔轻摇了摇李素儿的胳膊。李素儿心念几转,终还是摇了摇头,“你若喜欢,改日我写一幅好字送你。”
云朔看着李素儿,弯起了眉眼:“好。”
李素儿又问:“你不上场吗?”
云朔的目光移到比拼台上,又将目光落向那上首居中之人,唇角缓缓扬起——她自然是要上场的。
写草主的女孩最终夺得了擂主,而她的要求倒也简单,不过是借宋姮娘珍藏的《兰亭序》一观。在众人哄笑声中,婢女又高声道:“下一场,比拼开始。”
随着婢女声音的落下,云朔已慢悠悠地起身,她对李素儿丢下一个微笑,便大摇大摆地走上比拼台。
婢女问她,欲比拼何种才艺。
云朔道:“琴。”
此言一出,倒收到无数道惊异的目光。
在坐之人,皆把云朔视作李素儿的婢女。比赛之初早已有言,在场任何人皆可上台比拼,婢女上台,倒也不是稀罕事。起初也是有不少婢女登台,可她们比拼的无非是些针线刺绣之类的才艺,似云朔这般要比拼琴艺的倒是个另类。
一个婢女而已,琴技能好到哪里去?
云朔没有在意那一道道意味不明的眼神,她只是笑眯眯地接过琴,又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席地而坐,素手轻挑,陌生而又熟悉的曲调缓缓倾泻而出。
高台之央,天高云淡,女孩信手抚琴,曲音自指端汨汨流淌,仿佛山川之雄浑,又似河流之清越。天地万物,钟灵毓秀,而天地之至灵至性似乎汇聚到那寥寥琴音间,如清风拂面,润物无声。
一曲罢,天地都陷入了宁静,只有袅袅余音,悠然回荡。
半晌,方才响起几道抽气声。
“诸位娘子,可有上台比拼的?”婢女适时出声。
在场诸人,不乏擅琴者,可扪心自问,自己果真能与这个小婢女一较高下?胜了,以此女的婢女身份,传出去未必有多风光,败了,只怕从此颜面扫地。
一时间,无人应战。
其实,千般才艺,万种风采,并非完全能分出个高低好坏。大多数的才艺比拼,水平相似,风格各样,拼的无非是观者喜好。输了的,未必多差,赢了的,也未必多好,大家就图个开心。
但是,终归有那么一些人,其超然于众生之上,一出手,便足以叫所有人偃旗息鼓,望洋兴叹。
云朔夺得擂主,是所有人的意外。或者说,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一个小小婢女能有这般的琴技。
琴艺不比其他,若无名师指点,若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岂能登峰造极?而这个年纪轻轻的婢女,岂能有此能耐?
不少人对云朔投去疑惑诧异的目光,就连宋夫人亦是面色怔怔,若有所思。
“孩子,不知你打算要求何人,完成何事?”宋夫人突然开口。
这是对擂主的奖励。
云朔转过身,漆黑的瞳孔清晰地映照着宋夫人的轮廓,“小女别无所求,唯愿与夫人单独一叙。”
这个要求,乍一听甚是无理,可细想起来,宋夫人即便是长辈,是评判官,可也是在场之人,所以,这个要求,却又是合情合理。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宋夫人如何作答,包括云朔。她望着那眉眼精湛的美妇人,仿佛一切魑魅魍魉在那双黑眸的注视下,都无所遁形。她又说:“小女仰慕夫人久矣,如蒙夫人教诲,乃小女之幸,请夫人成全。”
院子里传出几声刻意压低的笑声。宋女惊才绝艳,能养育出这般女儿的母亲,自然是有些能耐。可是这个小丫头,以为得宋夫人几句点拨教诲,便能飞上枝头,麻雀变凤凰吗?还真是痴儿一个。
云朔没去在意周边的纷纷扰扰,她目光直视着宋夫人,而宋夫人也在直视着她。片刻后,宋夫人舒尔一笑,“故请所愿。”
终于,云朔也露出了舒心的笑。
比赛还在继续,宋夫人与云朔的叙谈定在了聚会结束后。云朔自无不可,她笑盈盈地走下比拼台。
李素儿牵起云朔的手,小女孩的手心已是一片濡湿。云朔朝她做了一个鬼脸,又欣赏起接下来的表演了。
“你为什么想见宋夫人?”李素儿凝目望着云朔,此时她才明白,云朔今日所为,并非是为了宋女,而是为了宋夫人。
云朔扭头,对上李素儿眼底的审视,安抚道:“素娘,你放心,我不会做坏事的,我只是有些话,想同宋夫人说。”
一口气瞬间哽在喉里,李素儿有些憋闷。她哪里是怕云朔做坏事受连累,难道在朔娘眼里,便是这般看待自己的吗?她只是觉得,云朔像个谜,藏了好多好多的秘密。那些秘密,那些事儿,或许大哥知道,或许那个叫陈戈悦的女孩也知道,唯独自己不知道。
场上的比拼犹在继续,李素儿已无心欣赏,她望着身畔的女孩,陷入了沉思。
比赛,宴饮,很快,天色已暗。
延庆起身回宫,女孩儿们也纷纷告辞归家。李素儿坐在马车内,眯着眸子小憩,静静等着那个被静姑姑带走的女孩。
静姑姑是宋夫人跟前的老人,乃是宋夫人最亲近之人。她领着云朔,将其带到了宋夫人日常起居之处。
一间装饰简朴的耳房,宋夫人斜卧在软榻上,闭着眸。宋姮娘立在其身后,贴心地替她捏着肩。昏黄的灯光下,一缕温馨缠绕在这对母女间,美得如画儿一样,让人不忍打破。
察觉到云朔的到来,宋夫人慢悠悠地直起了身子,她牵过宋姮娘的手,柔声说:“我的儿,你也累了一天,下去歇着吧。”
宋姮娘盈盈一礼,步履轻盈地走向屋外,经过云朔身畔时,含笑着朝云朔投去一眼,又默默离去。静姑姑也识时务地领着一屋子丫鬟婆子退出了屋,还带上了门,将一室宁静留给了云朔与宋夫人二人。
“我与姑娘,可曾相交?”宋夫人问。
云朔摇头,“不曾。”
“可曾相识?”
“不曾。”
“这可就奇了。不相交,不相识,却不知有何可叙?”
云朔低下头,抿着唇柔柔地笑了笑,然后抬起头,说:“我想问夫人一位旧日之人,一桩旧日之事。”
“何人,何事?”
“夫人的胞妹,永安公主。”
永安……
这两个字,轻飘飘地从女孩的唇齿间吐出,却猝不及防地将宋夫人带回到一段久远的时光,远到她以为她早已忘记了。可如今不过两个字,所有的记忆又被轻易地拉扯回来,清晰得仿佛昨日之事。
在那段记忆里,她不是赵宋的臣妇,她是刘汉的公主。
她的父亲,是大汉的高祖皇帝,她的胞弟,是大汉隐帝,她还有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个儒雅的大哥,和一个老爱黏着她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