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经年,忽还乡》⑥
没想到,秦阿嫂居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琬儿真心觉得惊喜,紧走两步过来,亲热的,拉起这妇人的手。
“阿嫂还认得我阿?是我阿,令琬,小碗儿。”
阿嫂实在不敢置信,又笑又哭,又惊又喜,挤成一个‘尴尬’的表情,僵在脸上了。
“没变,没变,还和小时候一样,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爱笑。就是有点太瘦了罢?”
秦阿嫂眼泪汪汪的,不住上下打量着琬儿。
“早就听说姑娘回来了,民妇就想着阿,姑娘,也许还能惦记我这口云吞呢。”
“要不,我现在去奉吉楼做面案了,平日这摊子,都是那不成器的石头小子打理了。听说您回来了,我才和酒楼请假不去了,没成想,姑娘您真来了!”
“大家都说,您生病了?”
“前几天,大姑太太来过一次,说您已经痊愈了,就是还得吃药,慢慢调理一段时间。”
“就是一点风寒,已经全好了。”
琬儿看看灶台后边的少年。
“但,石头都能自己掌勺了阿?真厉害,随阿嫂,又聪明又踏实。”
提起儿子,秦阿嫂笑得更开心了。
“大了,懂事了。这不,今年春天,就有媒婆自己找上门来了,说定了城外河东村的一家姑娘。”
“家里清白淳朴,姑娘更是出名的能干孝顺,人也长得水灵。”
“家里的房子,也已经翻修得差不多了,等后年,丫头一及笄,就能结婚了。”
秦阿嫂,擦擦眼角的眼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娶了媳妇,我这心里的一块儿大石头,就算落地了。”
这边儿说着话,灶间的热水已经烧开了。
石头,不知从那儿‘变’出一条雪白的汗巾子,投了热水,仔仔细细,干干净净,把那张桌子擦了三遍。
才过来,请燕暻和琬儿落座。
刚才,点阳春面的两个读书人,也有眼色,主动端着碗,站到碗柜那儿吃去了。给庄荣他们,又空出来一张桌子。
“哎呦,真是谢谢二位秀才公了,石头,快,快给搬两个小凳。”
“再给装两碟小菜,炸一盘云吞。今儿,算我请的。”
“不用不用,这怎么好意思。”
阿嫂哈哈笑着。
“是我不好意思才对。”
“今天,我家大姑娘来了,我高兴。送,每桌都送一碟小菜,一盘炸云吞!”
她忙着又招呼庄荣几个人。
“这几位小爷们,来,这张桌子。”
这时,素瑾洗好碗筷,沏得了茶,给秦阿嫂也倒了一杯。
“嫂子坐下说话罢。”
秦阿嫂这才激灵一下,一拍大腿。
“光顾高兴,都高兴糊涂了!阿嫂,阿嫂的,民妇哪当得起呦!”
“我这个厚脸皮,还答应了半天!”
琬儿微微一笑,并没有改口。
“这么多年没见,阿嫂的模样,倒是一点儿没变,一点儿没见老,性格也还是那么爽利,热情。”
秦阿嫂笑得见眉不见眼。
“老了,咋不老呢,头发都白了。”
“倒是姑娘您,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是那双眼睛,民妇都不敢认了。”
“我这小摊子,还就是那老几样,您看看,和,和……”
她眼睛转转,合计了一下。
“和公子想吃点什么?有没有忌口阿?”
琬儿赶紧摇头。
“天天喝药,喝的我眼睛都蓝了,还忌口阿。”
“一碗菜肉云吞面,一碗虾肉云吞面,再来一碗麻酱拌阳春面,多加酸萝卜。”
秦阿嫂边往灶台走,边笑着道:
“得嘞,我给姑娘公子,包两碗大个儿的。”
庄荣几个人,也各点了一碗云吞面。
不过盏茶功夫,大阿嫂,就端着两海碗云吞面出来了。
“来了来了!刚出锅的云吞面,您这碗瓷儿薄,不隔热,姑娘公子可小心烫阿!”
“先吃着,我再给包。”
大阿嫂这边儿,负责包和煮,石头负责端着托盘,给庄荣和素瑾他们上面。
“新出锅的大馅云吞,小心烫。”
琬儿也招呼他们。
“快尝尝。难得出一次门,就别拘着了。保准你们在京都吃不到。”
“闻着就鲜。”
素瑾用勺子喝了口汤。
“嫂子,您这汤也太清鲜,太好喝了罢?”
秦阿嫂,颇感自豪地抬起头,用围裙抹抹汗。
“好吃,小大姐,就多吃,不够再添,云吞管够。”
秦阿嫂的云吞面,在大石桥这一片儿也算老字号了,每天来吃面的人很多,排队没座都是常事。
后来的见没有桌子了,就点一碗面,去隔壁再买笼小笼包占个座,或者,拿个小板凳,去河边树荫地儿吃。
见石头满头大汗,灶里灶外,忙的像个大陀螺,琬儿赶紧道:
“嫂子快去忙罢,不用一直陪着我。等晚点儿空闲,咱们再说话。”
“好,那姑娘和公子好好吃着,有事再叫我阿。”
琬儿又喝了一口汤,不由眯起眼睛,十分知足地喟叹了一声,
“真真鲜掉舌头了。”
“你上次来徽州,家里,还在为祖母守孝,祖父也怕大石桥的东西不干净,吃坏了肚子,三令五申,不许我们带你来。”
“要不,我三哥肯定就带你来了。”
琬儿本就是大家闺秀,又在宫中教养多年,所以吃相极雅,吃的极慢。
她一碗云吞面没吃完,素瑾,已经把这附近的摊子都逛遍了。
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庄荣他们买了肉饼、灌汤包、胡辣汤,还给自己买了两块儿牡丹饼,蜂蜜糕。
见琬儿和燕暻吃好了,秦阿嫂才又过来。
“大姑娘,能不能让这个小大姐儿留下,帮我写几个字阿?”
“阿嫂要写什么?我给嫂子写罢。”
秦阿嫂忙忙按住琬儿。
“就是几个菜牌子,姑娘和公子先去逛逛,最多一刻钟就写完了。”
也不是她赶琬儿。
这会儿,正是饭点儿,来逛集市的人越来越多,巴掌大的云吞摊子,里里外外,挤满了食客,三教九流,乱乱哄哄,确实不方便。
“那,素瑾,你帮阿嫂写罢。我们去前边渡口,租几条乌篷船,一会儿调头来接你。”
“好。那奴婢,就在这儿等姑娘和公子”
琬儿轻车熟路,领着燕暻一行,往渡口走,路过一个卖药糖的摊子。
摊主是一个老大爷,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大袍子,带着一顶昆仑奴面具,左手拿着一只猪皮拨浪鼓,右手拿着一只绸扇子。
边唱边跳,十分卖力地吆喝着他的药糖。
“他戴的是真花?”
琬儿点点头,
“徽州跳傀儡面舞,都得戴真花。好看罢?”
“好看。”
庄荣还在频频回头。
“难怪,人们叫颖中是花都。这一路上,家家养花,户户垂柳,可真好看。”
越往里走,路面越宽,左右商铺买卖也越来越大。
琬儿随意走进一家最大的金行,买了两根细金条,又去布行定了九匹粗布,既结实又耐看,全是时下最热销的花色。
“庄荣,明天,帮我跑个腿,把礼物送给秦大嫂,提前祝贺石头新婚大喜。”
“大石桥这片儿的差人,你也帮忙上下打点一下,以后,也请他们多加照看着。”
燕暻摸摸布料,有些剌手。
“姐姐怎么和那对母子这么熟悉?”
琬儿眨眨眼睛,“因为嘴馋阿。”
“小时候,我脾胃差,不肯好好吃饭,就爱吃秦嫂子煮的云吞面。每次出门,无论和谁去哪儿,回来时,都会闹着绕道来大石桥,吃一碗云吞面。”
“因为贪吃,哥哥们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小碗儿。每次,哥哥们出门前,都会来我门口喊一声,‘小碗儿,晚上给你买云吞面回来’。”
想起哥哥们,琬儿不由心口一疼,忙就转换话题。
“其实,这秦阿嫂也是个苦命人,十一二岁,就被自己亲舅舅,偷着,卖到了人家做童养媳。生下石头不到一岁,老公又突发急病去世了。”
“丧期都没过,婆家叔伯们,就动了吃绝户的心思,连哄带骗地怂恿着老太太,把他们娘俩赶出了家。”
“阿嫂一路要饭进城,想要告状,可到了衙门才知道,想告婆婆,不仅得花钱请讼师,写状子,还得坐牢挨板子。”
琬儿微微苦笑了笑。
“母杀其父,尚不能告,何况,婆母只是把你赶出来呢?”
燕暻听的蹙眉。
“那她得怎么办?”
“衙门口的衙役看她实在可怜,告诉她,我家学堂正招人打扫校舍,让她可以去试试。”
“毕竟是乡下人,底细不清楚,还带着个那么小的孩子,本来,大夫人没看中她,但见孤儿寡母实在可怜,才答应收留她娘俩过个冬。”
琬儿长长叹了一声。
“徽州的冬天,也是能冻死人的阿。”
“难为她,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孩子开始干活,打水扫地,挑粪劈柴,很是本分勤劳。可她除了一纸分家的文书,并没有迁出户籍,所以,连身契合同都签不了。”
“日后,他婆家亲戚要是找来,也是一桩麻烦。”
“也不知,是谁和祖母说了这件事,更不知道,这秦嫂子和祖母说了什么,总之,是祖母拍板儿留下了她。”
“对外,我们家只说她是捡来的乞丐,人傻了,也不知道哪来的。”
听到这里,燕暻才恍然大悟。
“大夫人和老太太,救过她的命阿,难怪她见到姐姐那么激动。那后来呢?”
“她婆家人找来了么?”
琬儿狡黠一笑。
“不等他们来,秦嫂子就自己回去了。”
“回去了?”
“秦嫂子找了个牙婆子,做了场戏,自己把自己给买了。”
琬儿挑挑眉。
“厉害罢?”
“那孩子呢?也卖了?他婆家人就没人怀疑?”
“也许怀疑过罢。谁知道呢。”
“然后她就又回周家了?”
“没有。秦大嫂子用最后一点钱,买了个二手云吞挑子,就开始走街串巷卖云吞了,一点点做大,支了现在的摊子。”
燕暻好奇道:
“太夫人待她那么好,孩子又那么小,她为什么不回周家阿?”
“入了奴籍,石头不也成奴才了?”
“三岁看大。你也也看到了,石头是个实心眼儿,嘴又笨,靠他自己,要想在深宅大院里站稳脚跟,根本不可能。”
琬儿挑挑眉。
“你别看那摊子又破又小,每天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否则,他们母子也不可能,短短十几年,就能在城里安家落户阿。”
“秦嫂子,虽然没文化,可脑子不是一般的好。那云吞面的配方,就是她在我家帮厨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因为我爱吃,府里多少婆子管事,盯着这方子,她都能搪回去,还让人不记仇。人缘特别好。”
听到这里,燕暻,竟也不由不佩服这个粗手大脚,其貌不扬的中年妇人了。
“走一步,看三步,敢想敢干,步步为营。这妇人若是个男的,也得是个人物阿。”
琬儿翻了个白眼。
“聪明就是聪明,这还分男女阿?那石头还是她儿子呢,怎么没成个人物阿?”
燕暻有些哭笑不得。
“你这不是文字狱么?”
“本来就是。”
琬儿仰天长长叹了一声。
“这世上,就是因为你们这样想法的人太多了,才逼的我们女儿,这辈子,有且只有嫁人成家,相夫教子这一条路可以走。”
“否则,我一个人回徽州,守着万贯家财,千亩良田,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嘛干嘛,指不定得过的多潇洒。”
“哪还用念薛家这本儿婆婆经阿。”
琬儿和燕暻,面对面坐着,沿水而荡,看着河两岸一座座粉墙黛瓦,一片片花红柳绿,悠哉游哉。
倒真别有几分人间烟火,如游画中的美好情致。
在燕暻心里,有关于徽州的记忆,也渐渐又鲜活明媚了起来。
“暻儿,明天我们就启程去颖州,我舅舅家罢。娘亲舅大,我不能失了礼数。”
琬儿随意地弄弄头发。
“当年,家中长辈的同僚挚友,不是已经告老还乡,就是殉国牺牲了。”
她的笑很苦涩,很无奈,更多的,是孩子般的不知所措,却还要故作轻松。
“至于,每天来拜访的那些所谓门生故旧,和周氏远戚,说实话,我见都没见过,还要每天强颜欢笑,陪着应酬说话。”
“实在身心俱疲,让人吃不消。否则,姑姑也不会一祭过祖就走了。”
那年,她刚十四岁,还未及笄,今年,她已经二十一了。
徽州还是那个徽州。徽州,也已经不是那个徽州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而今的徽州于我,也不过就是一座风光秀丽,民风粹美的城池而已了。”
拐过一道水弯儿,已经可以看到大石桥了,庄荣吩咐船娘。
“在前面大柳树附近,寻个水面宽的地方停一下,接个人。”
看见琬儿,素瑾举着个大凤凰糖人儿,使劲儿挥手,却没有要上船的意思。
“怎么了?还没写完么?”
“姑娘,您可回来了,嫂子,秦大嫂子,让奴婢抄的是云吞面的秘方。”
这时,嫂子也跑到了河边,一把把素瑾护在身后
“阿嫂,这,这是干什么?”
“周家对我们母子的恩情,我只有来世当牛做马,才能回报了。穷家破户的,我也没什么能拿的出手,送给姑娘添妆的。”
“就这张方子,还算个玩意儿。”
“这是民妇的一点心意,无论如何,姑娘您都得收下。等回到京城,什么时候想吃云吞了,想徽州了,就让小大姐给姑娘包着吃。”
“肚子饱了,就不想家了。”
秦阿嫂笑着抹眼泪。
“起风了,趁着游人还少,姑娘也早些回去罢。什么时候想吃了,再来。”
她扶着素瑾上了船,笑着道:
“姑娘回京都成亲以后,一定要和驸马爷,和和美美,有商有量地好好过日子。民妇就祝您和驸马,花开富贵,子孙满堂。”
“嫂子。”
琬儿紧紧拉着秦阿嫂的手。
“小碗儿,也祝嫂子和石头,生意兴隆,阖家幸福。”
“哎!哎!姑娘什么时候想家了,就带着驸马爷和孩子回来看看!到时候,我还给姑娘和姑爷,包云吞。”
“走罢。走罢。”
“阿嫂,多保重身体。”
船娘轻轻一撑,乌篷船就荡出了柳荫。
没有人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也许三年,也许十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还来。
“大姑娘。”
秦阿嫂在拥挤的人群里,踉踉跄跄,追着船跑。
“姑娘,好好保重自己。不怕,什么都不要怕。有太公太夫人,大人夫人们保佑您,姑娘一定会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富贵永年的。”
“大姑娘!”
琬儿忍着眼泪,笑着朝岸上使劲挥手。
“阿嫂快回去罢!我们走了!”
“姑娘!”
“一定要好好的,好好过日子!别回头!往前看!”
沐浴着凉爽的河风,熙熙攘攘的大石桥,和秦阿嫂的云吞面,就像那些关于徽州的回忆,和一波一波水花一样,很快,就被甩在了船后。
琬儿很听话的没有回头。
梦里能到达的那个地方,或早或晚,总是一定会到的。
死亡并不特别。她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向前走,直到,和亲爱的人再次相遇。
没想到,秦阿嫂居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琬儿真心觉得惊喜,紧走两步过来,亲热的,拉起这妇人的手。
“阿嫂还认得我阿?是我阿,令琬,小碗儿。”
阿嫂实在不敢置信,又笑又哭,又惊又喜,挤成一个‘尴尬’的表情,僵在脸上了。
“没变,没变,还和小时候一样,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爱笑。就是有点太瘦了罢?”
秦阿嫂眼泪汪汪的,不住上下打量着琬儿。
“早就听说姑娘回来了,民妇就想着阿,姑娘,也许还能惦记我这口云吞呢。”
“要不,我现在去奉吉楼做面案了,平日这摊子,都是那不成器的石头小子打理了。听说您回来了,我才和酒楼请假不去了,没成想,姑娘您真来了!”
“大家都说,您生病了?”
“前几天,大姑太太来过一次,说您已经痊愈了,就是还得吃药,慢慢调理一段时间。”
“就是一点风寒,已经全好了。”
琬儿看看灶台后边的少年。
“但,石头都能自己掌勺了阿?真厉害,随阿嫂,又聪明又踏实。”
提起儿子,秦阿嫂笑得更开心了。
“大了,懂事了。这不,今年春天,就有媒婆自己找上门来了,说定了城外河东村的一家姑娘。”
“家里清白淳朴,姑娘更是出名的能干孝顺,人也长得水灵。”
“家里的房子,也已经翻修得差不多了,等后年,丫头一及笄,就能结婚了。”
秦阿嫂,擦擦眼角的眼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娶了媳妇,我这心里的一块儿大石头,就算落地了。”
这边儿说着话,灶间的热水已经烧开了。
石头,不知从那儿‘变’出一条雪白的汗巾子,投了热水,仔仔细细,干干净净,把那张桌子擦了三遍。
才过来,请燕暻和琬儿落座。
刚才,点阳春面的两个读书人,也有眼色,主动端着碗,站到碗柜那儿吃去了。给庄荣他们,又空出来一张桌子。
“哎呦,真是谢谢二位秀才公了,石头,快,快给搬两个小凳。”
“再给装两碟小菜,炸一盘云吞。今儿,算我请的。”
“不用不用,这怎么好意思。”
阿嫂哈哈笑着。
“是我不好意思才对。”
“今天,我家大姑娘来了,我高兴。送,每桌都送一碟小菜,一盘炸云吞!”
她忙着又招呼庄荣几个人。
“这几位小爷们,来,这张桌子。”
这时,素瑾洗好碗筷,沏得了茶,给秦阿嫂也倒了一杯。
“嫂子坐下说话罢。”
秦阿嫂这才激灵一下,一拍大腿。
“光顾高兴,都高兴糊涂了!阿嫂,阿嫂的,民妇哪当得起呦!”
“我这个厚脸皮,还答应了半天!”
琬儿微微一笑,并没有改口。
“这么多年没见,阿嫂的模样,倒是一点儿没变,一点儿没见老,性格也还是那么爽利,热情。”
秦阿嫂笑得见眉不见眼。
“老了,咋不老呢,头发都白了。”
“倒是姑娘您,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是那双眼睛,民妇都不敢认了。”
“我这小摊子,还就是那老几样,您看看,和,和……”
她眼睛转转,合计了一下。
“和公子想吃点什么?有没有忌口阿?”
琬儿赶紧摇头。
“天天喝药,喝的我眼睛都蓝了,还忌口阿。”
“一碗菜肉云吞面,一碗虾肉云吞面,再来一碗麻酱拌阳春面,多加酸萝卜。”
秦阿嫂边往灶台走,边笑着道:
“得嘞,我给姑娘公子,包两碗大个儿的。”
庄荣几个人,也各点了一碗云吞面。
不过盏茶功夫,大阿嫂,就端着两海碗云吞面出来了。
“来了来了!刚出锅的云吞面,您这碗瓷儿薄,不隔热,姑娘公子可小心烫阿!”
“先吃着,我再给包。”
大阿嫂这边儿,负责包和煮,石头负责端着托盘,给庄荣和素瑾他们上面。
“新出锅的大馅云吞,小心烫。”
琬儿也招呼他们。
“快尝尝。难得出一次门,就别拘着了。保准你们在京都吃不到。”
“闻着就鲜。”
素瑾用勺子喝了口汤。
“嫂子,您这汤也太清鲜,太好喝了罢?”
秦阿嫂,颇感自豪地抬起头,用围裙抹抹汗。
“好吃,小大姐,就多吃,不够再添,云吞管够。”
秦阿嫂的云吞面,在大石桥这一片儿也算老字号了,每天来吃面的人很多,排队没座都是常事。
后来的见没有桌子了,就点一碗面,去隔壁再买笼小笼包占个座,或者,拿个小板凳,去河边树荫地儿吃。
见石头满头大汗,灶里灶外,忙的像个大陀螺,琬儿赶紧道:
“嫂子快去忙罢,不用一直陪着我。等晚点儿空闲,咱们再说话。”
“好,那姑娘和公子好好吃着,有事再叫我阿。”
琬儿又喝了一口汤,不由眯起眼睛,十分知足地喟叹了一声,
“真真鲜掉舌头了。”
“你上次来徽州,家里,还在为祖母守孝,祖父也怕大石桥的东西不干净,吃坏了肚子,三令五申,不许我们带你来。”
“要不,我三哥肯定就带你来了。”
琬儿本就是大家闺秀,又在宫中教养多年,所以吃相极雅,吃的极慢。
她一碗云吞面没吃完,素瑾,已经把这附近的摊子都逛遍了。
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庄荣他们买了肉饼、灌汤包、胡辣汤,还给自己买了两块儿牡丹饼,蜂蜜糕。
见琬儿和燕暻吃好了,秦阿嫂才又过来。
“大姑娘,能不能让这个小大姐儿留下,帮我写几个字阿?”
“阿嫂要写什么?我给嫂子写罢。”
秦阿嫂忙忙按住琬儿。
“就是几个菜牌子,姑娘和公子先去逛逛,最多一刻钟就写完了。”
也不是她赶琬儿。
这会儿,正是饭点儿,来逛集市的人越来越多,巴掌大的云吞摊子,里里外外,挤满了食客,三教九流,乱乱哄哄,确实不方便。
“那,素瑾,你帮阿嫂写罢。我们去前边渡口,租几条乌篷船,一会儿调头来接你。”
“好。那奴婢,就在这儿等姑娘和公子”
琬儿轻车熟路,领着燕暻一行,往渡口走,路过一个卖药糖的摊子。
摊主是一个老大爷,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大袍子,带着一顶昆仑奴面具,左手拿着一只猪皮拨浪鼓,右手拿着一只绸扇子。
边唱边跳,十分卖力地吆喝着他的药糖。
“他戴的是真花?”
琬儿点点头,
“徽州跳傀儡面舞,都得戴真花。好看罢?”
“好看。”
庄荣还在频频回头。
“难怪,人们叫颖中是花都。这一路上,家家养花,户户垂柳,可真好看。”
越往里走,路面越宽,左右商铺买卖也越来越大。
琬儿随意走进一家最大的金行,买了两根细金条,又去布行定了九匹粗布,既结实又耐看,全是时下最热销的花色。
“庄荣,明天,帮我跑个腿,把礼物送给秦大嫂,提前祝贺石头新婚大喜。”
“大石桥这片儿的差人,你也帮忙上下打点一下,以后,也请他们多加照看着。”
燕暻摸摸布料,有些剌手。
“姐姐怎么和那对母子这么熟悉?”
琬儿眨眨眼睛,“因为嘴馋阿。”
“小时候,我脾胃差,不肯好好吃饭,就爱吃秦嫂子煮的云吞面。每次出门,无论和谁去哪儿,回来时,都会闹着绕道来大石桥,吃一碗云吞面。”
“因为贪吃,哥哥们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小碗儿。每次,哥哥们出门前,都会来我门口喊一声,‘小碗儿,晚上给你买云吞面回来’。”
想起哥哥们,琬儿不由心口一疼,忙就转换话题。
“其实,这秦阿嫂也是个苦命人,十一二岁,就被自己亲舅舅,偷着,卖到了人家做童养媳。生下石头不到一岁,老公又突发急病去世了。”
“丧期都没过,婆家叔伯们,就动了吃绝户的心思,连哄带骗地怂恿着老太太,把他们娘俩赶出了家。”
“阿嫂一路要饭进城,想要告状,可到了衙门才知道,想告婆婆,不仅得花钱请讼师,写状子,还得坐牢挨板子。”
琬儿微微苦笑了笑。
“母杀其父,尚不能告,何况,婆母只是把你赶出来呢?”
燕暻听的蹙眉。
“那她得怎么办?”
“衙门口的衙役看她实在可怜,告诉她,我家学堂正招人打扫校舍,让她可以去试试。”
“毕竟是乡下人,底细不清楚,还带着个那么小的孩子,本来,大夫人没看中她,但见孤儿寡母实在可怜,才答应收留她娘俩过个冬。”
琬儿长长叹了一声。
“徽州的冬天,也是能冻死人的阿。”
“难为她,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孩子开始干活,打水扫地,挑粪劈柴,很是本分勤劳。可她除了一纸分家的文书,并没有迁出户籍,所以,连身契合同都签不了。”
“日后,他婆家亲戚要是找来,也是一桩麻烦。”
“也不知,是谁和祖母说了这件事,更不知道,这秦嫂子和祖母说了什么,总之,是祖母拍板儿留下了她。”
“对外,我们家只说她是捡来的乞丐,人傻了,也不知道哪来的。”
听到这里,燕暻才恍然大悟。
“大夫人和老太太,救过她的命阿,难怪她见到姐姐那么激动。那后来呢?”
“她婆家人找来了么?”
琬儿狡黠一笑。
“不等他们来,秦嫂子就自己回去了。”
“回去了?”
“秦嫂子找了个牙婆子,做了场戏,自己把自己给买了。”
琬儿挑挑眉。
“厉害罢?”
“那孩子呢?也卖了?他婆家人就没人怀疑?”
“也许怀疑过罢。谁知道呢。”
“然后她就又回周家了?”
“没有。秦大嫂子用最后一点钱,买了个二手云吞挑子,就开始走街串巷卖云吞了,一点点做大,支了现在的摊子。”
燕暻好奇道:
“太夫人待她那么好,孩子又那么小,她为什么不回周家阿?”
“入了奴籍,石头不也成奴才了?”
“三岁看大。你也也看到了,石头是个实心眼儿,嘴又笨,靠他自己,要想在深宅大院里站稳脚跟,根本不可能。”
琬儿挑挑眉。
“你别看那摊子又破又小,每天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否则,他们母子也不可能,短短十几年,就能在城里安家落户阿。”
“秦嫂子,虽然没文化,可脑子不是一般的好。那云吞面的配方,就是她在我家帮厨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因为我爱吃,府里多少婆子管事,盯着这方子,她都能搪回去,还让人不记仇。人缘特别好。”
听到这里,燕暻,竟也不由不佩服这个粗手大脚,其貌不扬的中年妇人了。
“走一步,看三步,敢想敢干,步步为营。这妇人若是个男的,也得是个人物阿。”
琬儿翻了个白眼。
“聪明就是聪明,这还分男女阿?那石头还是她儿子呢,怎么没成个人物阿?”
燕暻有些哭笑不得。
“你这不是文字狱么?”
“本来就是。”
琬儿仰天长长叹了一声。
“这世上,就是因为你们这样想法的人太多了,才逼的我们女儿,这辈子,有且只有嫁人成家,相夫教子这一条路可以走。”
“否则,我一个人回徽州,守着万贯家财,千亩良田,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干嘛干嘛,指不定得过的多潇洒。”
“哪还用念薛家这本儿婆婆经阿。”
琬儿和燕暻,面对面坐着,沿水而荡,看着河两岸一座座粉墙黛瓦,一片片花红柳绿,悠哉游哉。
倒真别有几分人间烟火,如游画中的美好情致。
在燕暻心里,有关于徽州的记忆,也渐渐又鲜活明媚了起来。
“暻儿,明天我们就启程去颖州,我舅舅家罢。娘亲舅大,我不能失了礼数。”
琬儿随意地弄弄头发。
“当年,家中长辈的同僚挚友,不是已经告老还乡,就是殉国牺牲了。”
她的笑很苦涩,很无奈,更多的,是孩子般的不知所措,却还要故作轻松。
“至于,每天来拜访的那些所谓门生故旧,和周氏远戚,说实话,我见都没见过,还要每天强颜欢笑,陪着应酬说话。”
“实在身心俱疲,让人吃不消。否则,姑姑也不会一祭过祖就走了。”
那年,她刚十四岁,还未及笄,今年,她已经二十一了。
徽州还是那个徽州。徽州,也已经不是那个徽州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而今的徽州于我,也不过就是一座风光秀丽,民风粹美的城池而已了。”
拐过一道水弯儿,已经可以看到大石桥了,庄荣吩咐船娘。
“在前面大柳树附近,寻个水面宽的地方停一下,接个人。”
看见琬儿,素瑾举着个大凤凰糖人儿,使劲儿挥手,却没有要上船的意思。
“怎么了?还没写完么?”
“姑娘,您可回来了,嫂子,秦大嫂子,让奴婢抄的是云吞面的秘方。”
这时,嫂子也跑到了河边,一把把素瑾护在身后
“阿嫂,这,这是干什么?”
“周家对我们母子的恩情,我只有来世当牛做马,才能回报了。穷家破户的,我也没什么能拿的出手,送给姑娘添妆的。”
“就这张方子,还算个玩意儿。”
“这是民妇的一点心意,无论如何,姑娘您都得收下。等回到京城,什么时候想吃云吞了,想徽州了,就让小大姐给姑娘包着吃。”
“肚子饱了,就不想家了。”
秦阿嫂笑着抹眼泪。
“起风了,趁着游人还少,姑娘也早些回去罢。什么时候想吃了,再来。”
她扶着素瑾上了船,笑着道:
“姑娘回京都成亲以后,一定要和驸马爷,和和美美,有商有量地好好过日子。民妇就祝您和驸马,花开富贵,子孙满堂。”
“嫂子。”
琬儿紧紧拉着秦阿嫂的手。
“小碗儿,也祝嫂子和石头,生意兴隆,阖家幸福。”
“哎!哎!姑娘什么时候想家了,就带着驸马爷和孩子回来看看!到时候,我还给姑娘和姑爷,包云吞。”
“走罢。走罢。”
“阿嫂,多保重身体。”
船娘轻轻一撑,乌篷船就荡出了柳荫。
没有人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也许三年,也许十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还来。
“大姑娘。”
秦阿嫂在拥挤的人群里,踉踉跄跄,追着船跑。
“姑娘,好好保重自己。不怕,什么都不要怕。有太公太夫人,大人夫人们保佑您,姑娘一定会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富贵永年的。”
“大姑娘!”
琬儿忍着眼泪,笑着朝岸上使劲挥手。
“阿嫂快回去罢!我们走了!”
“姑娘!”
“一定要好好的,好好过日子!别回头!往前看!”
沐浴着凉爽的河风,熙熙攘攘的大石桥,和秦阿嫂的云吞面,就像那些关于徽州的回忆,和一波一波水花一样,很快,就被甩在了船后。
琬儿很听话的没有回头。
梦里能到达的那个地方,或早或晚,总是一定会到的。
死亡并不特别。她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向前走,直到,和亲爱的人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