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文辞是和苏晓梦一起睡的。两人说了很多话,很晚才进入梦乡。
第二日天还未亮,文辞起床收拾东西,尽量小心翼翼的,不吵醒苏晓梦。
等她穿好鞋子,一抬眼,却看见苏晓梦正托着腮,雪白的胳膊和半侧肩膀露在外面,笑颜如花的盯着她看。
“我吵醒你了?天还未亮,你再睡一会儿吧。”文辞有些不好意思,给她拉了拉薄被。
“我早就醒了。”苏晓梦朝她眨眨眼。她的眼睫很翘,眨眼时像是蝴蝶扇动翅膀一样。
文辞面容清丽,气质出尘,如皎皎月;苏晓梦眉眼精致,明艳动人,如灼灼花。
两个衣衫不整的美人贴在一块儿,却不显得暧昧,只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珍重。
其实苏晓梦一夜都没怎么睡着。
跟文辞多年不见也就算了,就算念起也是隔了一层朦胧记忆。可突然见面,所有的感觉记忆都鲜活起来。
相谈甚欢又乍然分开,她很是不舍。
两人刚刚洗漱完毕,就听门被轻轻敲响。接着,一个毛茸茸的脑袋小猫一样探了进来。
“小寒啊,”苏晓梦朝她伸出手,温和道,“你怎么过来了?”
小寒却没朝她俩任何一个人走过来,在门口踟蹰半晌,有些怯怯地问:“镖队要走了,我要走吗?”
她只问自己要走吗,没问跟谁走,不敢表露自己的倾向,怕自己所想和大人们安排的不一致。
镖队里的都是好人,大抵不会把她发卖或者丢弃。结合这几天的情况,她大概率要被留在孤女院。
可是今天收拾东西时,秀姨把这几天给她买的衣服也收拾起来,放在了她们要带走的包裹里。
她心里又有些希望是大家想带她走。但那些衣服也不便宜,不排除她们想给别的孩子穿。
众人在整理行装,小寒也想收拾下东西,最好是显得自己勤快一点。这样的话,不管是给孤女院,还是给镖队的大家,都能留下个好印象。
可她除了身体是自己的,其他都是别人给她的。
她最终什么都没有收拾。
大人忙起来,没人关注到她的坐立难安。她实在忐忑,就来问文姐姐了。
一方面,文姐姐对她很好很温柔;另一方面,她也隐隐感觉到,这个队伍以文辞为主。
文辞啊了一声,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几天太忙,忽略了孩子的问题。
之前她还想着带小寒参观下孤女院,再跟她聊聊,让她自己选择,是想跟着镖队走还是留下。
但最近太忙,改曲排练,园艺会,会后又忙着会友,最后竟是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看这孩子忐忑的表情,怕不是这几天都在担心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昨晚有没有睡好。
小寒也很能忍,直到临行前才来找人问。
或者说,她只是默默等待命运的安排。
文辞蹲下来,给她整了整头上扎歪的小辫,“我们正想问你,你想跟着我们走,还是跟苏院长走,和孤女院的大家生活在这里?”
“我想跟你们走。”小寒不假思索。
文辞摸了摸她的头,“就算路上会很危险,也不会有适龄的伙伴陪你玩,你也要跟我们走?”
“对,我想跟你们走!”小寒再次坚定道。
她语速很快,后面有狼追似的,生怕说晚了显得心不诚。
文辞笑着把她抱进怀里,拍了拍她的背,“好,那就这么定了!”
小寒还有些懵,她像是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梦想成真,眼睛瞪得大大的。
苏晓梦给自己插上簪子,看到小寒呆若木鸡的表情,做出一副心碎的模样,“恨不相逢未嫁时啊!”
小寒不是很懂这句的含义,未嫁,谁嫁,苏姐姐?苏晓梦其实是说她们相遇更晚,比不上早早相识的。
但她反应过来,自己可以继续跟着大家上路了,不由得抱紧了文辞。
美人姐姐蹙眉固然让人心疼,但她更想要眼前这个姐姐。
文辞暗暗自责。
她是感觉到了小寒的想法的。虽然对孤女院有好感,但小寒更想跟着她们走。
大家一路同行,因此秀姑、侍画、侍书她们也默认要带着小寒,没特意通知她。
但大家都忘了征询孩子的意见,安孩子的心。被带到孤女院,又什么话都没交代,只怕这敏感的孩子觉得自己要被丢在那里了。
文辞想到这里,跟她说起自己的计划。以后有什么事情,她都得告诉这孩子,跟她商量,不能让她自己瞎猜。
“你暂时以我义妹的身份跟着我,到那边我会拜托舅舅帮忙,走收养手续。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事都可以跟我讲,你若是不愿意,我也会尊重你的决定。”
“我愿意!”小寒急着保证。
她当然愿意。
哪怕是作为一个小丫头跟着她们,她都愿意。更不要说是文姐姐的义妹了!
“好!”文辞抱起她,大家也该出发了。
在大周,收养一个男童手续很复杂,但收养女童是很简单的。很多地方的童养媳,来历不明,官府也不会深究。
明面上,如果是异性收养,法律规定只有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的。同性收养,只要成年就行。
但文辞在文府是承嗣的,如果收在文府,还要开祠堂获得宗亲同意。所以还是舅舅那边方便些。
去官府过个明路,日后就有了正式身份。
黎明时分,众人带着镖物来到渡口准备登船。
昨日已经算离别宴了,虽然文辞和苏晓梦说了不必相送,她还是盛装到水边来送行了。
杨柳岸边叙话,晨风晓露,别情依依。
苏晓梦送了一些当地特产,带着余老师的份。白疏月和曲玉事忙,却也遣人送来了一些礼物。
而给他们的礼物,文辞昨日晚宴上就送了。
至于田嘉的那份,他今日当值,文辞本来打算出城门时,在门口送他,却没有见到人。
直到苏晓梦给大家吹罢一曲《杨柳岸》,又折了柳枝送给文辞,田嘉才姗姗来迟。
“可算赶上了!稍等,稍等!”身着官服的田嘉大喊一声,一拉缰绳,纵马跃过人群。
天还未大亮,码头人已经比较多了,众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好在田嘉骑术出众,顺利避开行人,并没有造成什么“人仰马翻”的事故。
他利落翻身下马,大步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裹。
到了近前,他直接把包裹丢给林千星,接着给了方景一个大大的拥抱。
看林千星接住时后仰的动作,就知道分量怕是不轻。
田嘉跟众人一一打过招呼后,揽着方景的肩道:“你们押镖时不能喝酒,我就给你们带了些腊肉干货什么的,路上吃。”
“多谢师兄了!”方景昨日宴上送了田嘉一件暗器。但这人不愧是散财童子,拿了别人的礼物,非要还更多才好。
田嘉出手大方得很,看这把人压得踉跄的重量,就知道路上可以改善伙食很长时间了。
“田师兄,你来的正好!”文辞和苏晓梦之前站得较远,现在才到近前。
文辞正想让苏晓梦把拳谱捎给田嘉,现在正好本人来了。从苏晓梦手里接过装着拳谱的匣子,她直接递给田嘉。
“我看师兄精通拳法,正好家母是朔北人士,曾得到一卷异域的拳法残篇。我自己不是主修拳法的,就赠与师兄,或许能对师兄有点用。”
听到是拳法,田嘉迫不及待地接过翻起来。这一翻,他颇有些爱不释手,简直想当场演练几招。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脸上浮现起激动的红光。
这本拳谱虽是残篇,但功法体系和中原武学截然不同,对他很有启发。他虽然练不了,但可以取其精华,和自己的招数相融,精进自己的拳法。
要知道,练到他这个境界,现在功力每提升一点,都是很难得的。
“这般拳谱,有价无市啊!”
田嘉自己是有正经师承的,而习武之人,最好能融贯百家。
他父亲和他自己也收集过一些功法秘籍,但都没有眼前这本好!
文辞随手拿出,他之前还以为是普通功法。现在一看,只怕这功法之前是哪派的镇派绝学,后来那势力落魄了,才流传在外的。
如果是完整的功法,只怕会引起武林震动!
文辞却轻易给了他。
她说自己不练拳,可自己不练,还可以给亲人朋友。比如方景,拳法也通,虽不主修,但也能用。
当然他不怀疑,以两人交情,文辞肯定愿意给方景。说不定,方景之前就看过了。
只是拳法原本,终究是比手抄本、转印本好的。
像经史子集古籍有善本一样,功法也有善本。
少林拳谱流传甚广,随便一个街边小摊都可能有卖。但少林拳学得最好的人,还是在少林寺。
除了有师承指点,还有功法原本带的“拳意”。
“意”是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写功法之人如果本身就是绝世高手,他的字里行间就会带着自己的“意”。看着功法原本,就像能和武学大家隔空沟通一般,比其他本子好很多。
他与文辞才刚认识,却一见如故,得厚爱如斯!
就算这其中,应该也有他和文辞挚友方景、苏晓梦交好的缘故,田嘉依然十分感激。
“文师妹,大恩不言谢。这拳法确实对我有些用处,我就厚颜收下了。以后有能用得上我的,尽管提!”
文辞笑道:“田师兄不也送了我失传的游记吗?”
“你要去朔北是吧,”田嘉却明白这两个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他想到了什么,摸出自己的信物,直接塞到文辞手里,“那边守将田治子顺是我三哥。你带着我的玉佩,可以找他帮你一次,不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即可。”
文辞接过玉佩,心下明白这是个多重的人情。
虽然只能帮一次,还不一定能帮得到。但普通人,可是连将军面都不一定见得到的,更别说找人帮忙了。
有了这个人情,舅舅家万一有什么变故,她也能稍微帮一把了。
众人见文辞也不多推辞,把玉佩收好了,皆是有点好奇。
文辞送拳法,他们都是没什么感觉的。毕竟他们练武之人,见过的武学典籍千千万,最后有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绝学。
但这本拳法,居然让田嘉那么重视!
田嘉的身份,就决定了他的眼光绝对不一般。他这样的人都能说出什么大恩不言谢,该是什么盖世绝学啊?
但好奇归好奇,他们也是有分寸的,并没有去问是什么功法。
只是心底,到底是对文辞更敬重了些。
初时文辞上船,还像男子一样不拘小节,到处乱转,他们其实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是她是方景的青梅竹马,又和陆镖头关系匪浅,才没人多说什么。
除了被逐出镖队的李承祖,其实其他人对文辞也颇有些不以为意,只是没有李承祖恶意那么大。
但相处下来,他们对于文辞是越发佩服。
她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对对子被人称才女,还能带人去找“彩虹大神”的麻烦。
她的功夫也很好,虽比不上他们这些腥风血雨里走过的人,但比林千星之流都强上不少。
她心慈面善,家财颇丰,不仅路上救助小孩,听说还给孤女院捐了银子。
现在,她随便拿出本拳法,居然就是武林绝学!
深不可测啊,深不可测!
镖队的几个青少年,对文辞不由得更放尊重了些。
镖队本来都要走了,因着田嘉耽搁了一会儿,苏晓梦又重新和文辞告别。
“姐姐,”文辞拉着苏晓梦的手,“再告别下去,天黑了我都走不了!”
“路上保重身体。去了那边,记得给我写信。”苏晓梦知道她在玩笑,捏了捏她的脸,叮嘱道。
苏晓梦是个很仗义的人,结交各路友人,因着她长居一地,总是她送别人走。
这些人,有的有缘还能再见,有的杳无音信,有的一去不回,有的身死异乡。
所以苏晓梦在送别时,总是很郑重。
现下,她又要送别一位友人了。
山长水阔,望卿珍重。
第二日天还未亮,文辞起床收拾东西,尽量小心翼翼的,不吵醒苏晓梦。
等她穿好鞋子,一抬眼,却看见苏晓梦正托着腮,雪白的胳膊和半侧肩膀露在外面,笑颜如花的盯着她看。
“我吵醒你了?天还未亮,你再睡一会儿吧。”文辞有些不好意思,给她拉了拉薄被。
“我早就醒了。”苏晓梦朝她眨眨眼。她的眼睫很翘,眨眼时像是蝴蝶扇动翅膀一样。
文辞面容清丽,气质出尘,如皎皎月;苏晓梦眉眼精致,明艳动人,如灼灼花。
两个衣衫不整的美人贴在一块儿,却不显得暧昧,只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珍重。
其实苏晓梦一夜都没怎么睡着。
跟文辞多年不见也就算了,就算念起也是隔了一层朦胧记忆。可突然见面,所有的感觉记忆都鲜活起来。
相谈甚欢又乍然分开,她很是不舍。
两人刚刚洗漱完毕,就听门被轻轻敲响。接着,一个毛茸茸的脑袋小猫一样探了进来。
“小寒啊,”苏晓梦朝她伸出手,温和道,“你怎么过来了?”
小寒却没朝她俩任何一个人走过来,在门口踟蹰半晌,有些怯怯地问:“镖队要走了,我要走吗?”
她只问自己要走吗,没问跟谁走,不敢表露自己的倾向,怕自己所想和大人们安排的不一致。
镖队里的都是好人,大抵不会把她发卖或者丢弃。结合这几天的情况,她大概率要被留在孤女院。
可是今天收拾东西时,秀姨把这几天给她买的衣服也收拾起来,放在了她们要带走的包裹里。
她心里又有些希望是大家想带她走。但那些衣服也不便宜,不排除她们想给别的孩子穿。
众人在整理行装,小寒也想收拾下东西,最好是显得自己勤快一点。这样的话,不管是给孤女院,还是给镖队的大家,都能留下个好印象。
可她除了身体是自己的,其他都是别人给她的。
她最终什么都没有收拾。
大人忙起来,没人关注到她的坐立难安。她实在忐忑,就来问文姐姐了。
一方面,文姐姐对她很好很温柔;另一方面,她也隐隐感觉到,这个队伍以文辞为主。
文辞啊了一声,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几天太忙,忽略了孩子的问题。
之前她还想着带小寒参观下孤女院,再跟她聊聊,让她自己选择,是想跟着镖队走还是留下。
但最近太忙,改曲排练,园艺会,会后又忙着会友,最后竟是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看这孩子忐忑的表情,怕不是这几天都在担心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昨晚有没有睡好。
小寒也很能忍,直到临行前才来找人问。
或者说,她只是默默等待命运的安排。
文辞蹲下来,给她整了整头上扎歪的小辫,“我们正想问你,你想跟着我们走,还是跟苏院长走,和孤女院的大家生活在这里?”
“我想跟你们走。”小寒不假思索。
文辞摸了摸她的头,“就算路上会很危险,也不会有适龄的伙伴陪你玩,你也要跟我们走?”
“对,我想跟你们走!”小寒再次坚定道。
她语速很快,后面有狼追似的,生怕说晚了显得心不诚。
文辞笑着把她抱进怀里,拍了拍她的背,“好,那就这么定了!”
小寒还有些懵,她像是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梦想成真,眼睛瞪得大大的。
苏晓梦给自己插上簪子,看到小寒呆若木鸡的表情,做出一副心碎的模样,“恨不相逢未嫁时啊!”
小寒不是很懂这句的含义,未嫁,谁嫁,苏姐姐?苏晓梦其实是说她们相遇更晚,比不上早早相识的。
但她反应过来,自己可以继续跟着大家上路了,不由得抱紧了文辞。
美人姐姐蹙眉固然让人心疼,但她更想要眼前这个姐姐。
文辞暗暗自责。
她是感觉到了小寒的想法的。虽然对孤女院有好感,但小寒更想跟着她们走。
大家一路同行,因此秀姑、侍画、侍书她们也默认要带着小寒,没特意通知她。
但大家都忘了征询孩子的意见,安孩子的心。被带到孤女院,又什么话都没交代,只怕这敏感的孩子觉得自己要被丢在那里了。
文辞想到这里,跟她说起自己的计划。以后有什么事情,她都得告诉这孩子,跟她商量,不能让她自己瞎猜。
“你暂时以我义妹的身份跟着我,到那边我会拜托舅舅帮忙,走收养手续。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事都可以跟我讲,你若是不愿意,我也会尊重你的决定。”
“我愿意!”小寒急着保证。
她当然愿意。
哪怕是作为一个小丫头跟着她们,她都愿意。更不要说是文姐姐的义妹了!
“好!”文辞抱起她,大家也该出发了。
在大周,收养一个男童手续很复杂,但收养女童是很简单的。很多地方的童养媳,来历不明,官府也不会深究。
明面上,如果是异性收养,法律规定只有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的。同性收养,只要成年就行。
但文辞在文府是承嗣的,如果收在文府,还要开祠堂获得宗亲同意。所以还是舅舅那边方便些。
去官府过个明路,日后就有了正式身份。
黎明时分,众人带着镖物来到渡口准备登船。
昨日已经算离别宴了,虽然文辞和苏晓梦说了不必相送,她还是盛装到水边来送行了。
杨柳岸边叙话,晨风晓露,别情依依。
苏晓梦送了一些当地特产,带着余老师的份。白疏月和曲玉事忙,却也遣人送来了一些礼物。
而给他们的礼物,文辞昨日晚宴上就送了。
至于田嘉的那份,他今日当值,文辞本来打算出城门时,在门口送他,却没有见到人。
直到苏晓梦给大家吹罢一曲《杨柳岸》,又折了柳枝送给文辞,田嘉才姗姗来迟。
“可算赶上了!稍等,稍等!”身着官服的田嘉大喊一声,一拉缰绳,纵马跃过人群。
天还未大亮,码头人已经比较多了,众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好在田嘉骑术出众,顺利避开行人,并没有造成什么“人仰马翻”的事故。
他利落翻身下马,大步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裹。
到了近前,他直接把包裹丢给林千星,接着给了方景一个大大的拥抱。
看林千星接住时后仰的动作,就知道分量怕是不轻。
田嘉跟众人一一打过招呼后,揽着方景的肩道:“你们押镖时不能喝酒,我就给你们带了些腊肉干货什么的,路上吃。”
“多谢师兄了!”方景昨日宴上送了田嘉一件暗器。但这人不愧是散财童子,拿了别人的礼物,非要还更多才好。
田嘉出手大方得很,看这把人压得踉跄的重量,就知道路上可以改善伙食很长时间了。
“田师兄,你来的正好!”文辞和苏晓梦之前站得较远,现在才到近前。
文辞正想让苏晓梦把拳谱捎给田嘉,现在正好本人来了。从苏晓梦手里接过装着拳谱的匣子,她直接递给田嘉。
“我看师兄精通拳法,正好家母是朔北人士,曾得到一卷异域的拳法残篇。我自己不是主修拳法的,就赠与师兄,或许能对师兄有点用。”
听到是拳法,田嘉迫不及待地接过翻起来。这一翻,他颇有些爱不释手,简直想当场演练几招。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脸上浮现起激动的红光。
这本拳谱虽是残篇,但功法体系和中原武学截然不同,对他很有启发。他虽然练不了,但可以取其精华,和自己的招数相融,精进自己的拳法。
要知道,练到他这个境界,现在功力每提升一点,都是很难得的。
“这般拳谱,有价无市啊!”
田嘉自己是有正经师承的,而习武之人,最好能融贯百家。
他父亲和他自己也收集过一些功法秘籍,但都没有眼前这本好!
文辞随手拿出,他之前还以为是普通功法。现在一看,只怕这功法之前是哪派的镇派绝学,后来那势力落魄了,才流传在外的。
如果是完整的功法,只怕会引起武林震动!
文辞却轻易给了他。
她说自己不练拳,可自己不练,还可以给亲人朋友。比如方景,拳法也通,虽不主修,但也能用。
当然他不怀疑,以两人交情,文辞肯定愿意给方景。说不定,方景之前就看过了。
只是拳法原本,终究是比手抄本、转印本好的。
像经史子集古籍有善本一样,功法也有善本。
少林拳谱流传甚广,随便一个街边小摊都可能有卖。但少林拳学得最好的人,还是在少林寺。
除了有师承指点,还有功法原本带的“拳意”。
“意”是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写功法之人如果本身就是绝世高手,他的字里行间就会带着自己的“意”。看着功法原本,就像能和武学大家隔空沟通一般,比其他本子好很多。
他与文辞才刚认识,却一见如故,得厚爱如斯!
就算这其中,应该也有他和文辞挚友方景、苏晓梦交好的缘故,田嘉依然十分感激。
“文师妹,大恩不言谢。这拳法确实对我有些用处,我就厚颜收下了。以后有能用得上我的,尽管提!”
文辞笑道:“田师兄不也送了我失传的游记吗?”
“你要去朔北是吧,”田嘉却明白这两个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他想到了什么,摸出自己的信物,直接塞到文辞手里,“那边守将田治子顺是我三哥。你带着我的玉佩,可以找他帮你一次,不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即可。”
文辞接过玉佩,心下明白这是个多重的人情。
虽然只能帮一次,还不一定能帮得到。但普通人,可是连将军面都不一定见得到的,更别说找人帮忙了。
有了这个人情,舅舅家万一有什么变故,她也能稍微帮一把了。
众人见文辞也不多推辞,把玉佩收好了,皆是有点好奇。
文辞送拳法,他们都是没什么感觉的。毕竟他们练武之人,见过的武学典籍千千万,最后有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绝学。
但这本拳法,居然让田嘉那么重视!
田嘉的身份,就决定了他的眼光绝对不一般。他这样的人都能说出什么大恩不言谢,该是什么盖世绝学啊?
但好奇归好奇,他们也是有分寸的,并没有去问是什么功法。
只是心底,到底是对文辞更敬重了些。
初时文辞上船,还像男子一样不拘小节,到处乱转,他们其实是有些不适应的。只是她是方景的青梅竹马,又和陆镖头关系匪浅,才没人多说什么。
除了被逐出镖队的李承祖,其实其他人对文辞也颇有些不以为意,只是没有李承祖恶意那么大。
但相处下来,他们对于文辞是越发佩服。
她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对对子被人称才女,还能带人去找“彩虹大神”的麻烦。
她的功夫也很好,虽比不上他们这些腥风血雨里走过的人,但比林千星之流都强上不少。
她心慈面善,家财颇丰,不仅路上救助小孩,听说还给孤女院捐了银子。
现在,她随便拿出本拳法,居然就是武林绝学!
深不可测啊,深不可测!
镖队的几个青少年,对文辞不由得更放尊重了些。
镖队本来都要走了,因着田嘉耽搁了一会儿,苏晓梦又重新和文辞告别。
“姐姐,”文辞拉着苏晓梦的手,“再告别下去,天黑了我都走不了!”
“路上保重身体。去了那边,记得给我写信。”苏晓梦知道她在玩笑,捏了捏她的脸,叮嘱道。
苏晓梦是个很仗义的人,结交各路友人,因着她长居一地,总是她送别人走。
这些人,有的有缘还能再见,有的杳无音信,有的一去不回,有的身死异乡。
所以苏晓梦在送别时,总是很郑重。
现下,她又要送别一位友人了。
山长水阔,望卿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