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归正轨,文辞带着侍画和老师们把帐对了下,侍画现在已经是学堂的财政总管了。
给小寒上户口的时候,文辞也给她们改了名字,叫做“诗书”、“诗画”。
毕竟两人跟自己情同姐妹,她也不愿意下人待之,就叫这么一个一听就是奴婢的名字。只是她们自己叫习惯了,表示还叫以前的就行了。
侍书现在管着学堂招生的事情,很是得意,叉腰跟她说什么“名字又不代表什么,我用着这名字就是不忘本,不忘记自己的出生,但我依然可以做别的,成就一番大事业”!
看着她斗志昂扬的样子,文辞颇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
而她不在的这一短时间,小寒也正式融入了家里,不再那么拘谨了。
可能是路上带她探究的缘故,郑潇发现小寒颇爱格物致知之道,还把她引荐给自己的老师。现在小寒已经算是走上钻研一道了。
对了一上午账,第一年果然亏空很多,全靠文辞和老师们自己贴补。
文辞合上账本叹了口气,“这样不行,这样下去坐吃山空,需得自给自足才好。”
可是弄成苏晓梦那样的模式,又违背了她的本意,毕竟学堂还有很多孩子家境优渥。
“不如劫富济贫?”郑潇朝她眨了眨眼。
文辞明白她的意思,噗嗤一声笑出来,这也倒是个办法。
学堂里很多姑娘家里本就请傅母教导,价格开得也很高。她们完全可以设一些插花茶艺礼仪课程,让学生们选择,每课单独收费,不上就不收,这样学费就可以贴补老师工资了。
至于贫寒家境的孩子,还是以技术为主,要想学进阶课除非在考试中考到前几名。
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官府求助,批一笔银子专门用来资助教育。等她们名气打起来,也可以向富户募捐什么的。
过了冬至,就进了年节。前线打仗,后方也一切从简,文辞与学堂诗社众人聚了聚,就陪着一家老小简简单单过了个年。
度过了上次粮草事件之后,前线战况变得平稳。大周与狼族你进我退,虽还陆陆续续有些消息传来,但都没有上次凶险。
第二年春日,听说陛下御驾亲征,大周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夺下对面三座城池。
御驾亲征?
这位天子是真不简单啊。看他的意思,不仅不想守成,还想拿下坝上以北的草场吧!
有了草场,以后他们的军马都可以养得膘肥体壮,不惧狼人了。
天子都与他们共进退!
军队士气大涨,狼族节节败退,到后来,狼族的统领也不得不亲自统兵,才陷入僵持。
虽已进春日,朔北却还是堆银砌玉,瞻思社准备了庆功宴,到了一看,大家都很有默契穿了白色服装。
赏月赏雪,和光同尘,大家都懂彼此的意思,干脆深夜打算出去饮酒赏月。
等到月亮真出来了,没过多久一个个被白毛风雪糊了满脸满头,又瑟瑟发抖着进屋暖着了。
“好冷好冷!”
“快进去吧!我说话都冻牙。”
“就着西北风赏月赏雪,啥意境也没了!”
这件事后,文辞还画了大家瑟瑟发抖的朔北月下赏雪图,被诗社众人传阅,笑成一团。
这张图也成了瞻思诗社的活招牌,连同大家被冷风冻出来的诗思一起,印成了诗集,居然颇为畅销。
很多人对才女的印象大抵都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出门赏雪赏月被冻成狗也能成诗?果真有真气也!
这么一本接地气的诗集,居然特别畅销,苏晓梦、余怀琬都听闻了,还写诗来笑她一番。就连徐轩竹都有所耳闻,写文来问。
文辞怎么能放过这大好机会,就把大家的和诗又出了一本朔北夜雪赏月和诗集,给她们寄了回去。
冰雪初融的时候,文辞接到报信,说何昭家医馆起火,母亲和丈夫一同葬身火海,而她因为出门购药躲过一劫。
文辞心里一突,何昭心性坚强,但之前几乎就是为了母亲活着,现在母亲和丈夫一起离去,对她的打击肯定是巨大的。
她当即收拾了行李,找了镖队的人,要前往探望。要是可能的话,她想劝何昭来她这里,省得面对故景感伤。
这次没有在路上游玩耽搁,紧赶慢赶,行了不到一月就到了。
此时离人早已下葬,只剩何昭和空荡荡的家相对无言。文辞进去时,她身着素衣,精神居然还好,亲自给她看茶。
“昭昭……”
文辞开口,想要安慰,却也知道终归不得其所,只好握住她的双手,轻声道:“我来了。”
“难为你想着我,”何昭睫毛抖了一下,反握住她的手,“你一路奔波,饿了吧?我去给你做饭。”
文辞忙阻止她,“别准备了,我们待会儿找个馆子吃吧。”
“也对也对,你大老远来,我请你上酒楼吃吧。”何昭微笑叹气,“瞧我,你一来高兴的什么都忘了。”
她的眼角已经有了细纹,鬓边两缕白丝,神情有些疲惫。
文辞看着心疼极了,伸手摸上她的眼尾,替她拔掉一根白头发,就忍不住有点鼻酸。她才不到二十岁啊。
“心若枯木,自然发都没生机了,”何昭偏头看去,神色有些感慨,“她二人去后,我先是觉得,心里十分轻松,从未这么轻松过。之前母亲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现在没有人否定我、管着我,却又感觉自由过了头,反而无所适从。”
何昭神情隐含哀色,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而今我才读懂了。”
母亲和丈夫活着,她像是被牵了绳的小船,虽不自由,可有方向。而如今天地之间,已经没人给她牵引了。茫茫人海,该往哪儿去?
文辞忍不住将她搂进怀里,轻拍安抚着,又道:“不若你到我那里当个教书老师?月薪也够你生活,还有诗社的大家一起读书习武,互相唱和。”
何昭愣了愣,她此前从未想离开过这里。但没了人,这家又有什么留恋的呢?
读书习武、唱和?这些好像都是离她很远的事情了。
而文辞这么提起来,年少读书的快乐时光又不期然撞进她脑海。她的心怦怦直跳,忽觉有些晕眩。
可以吗?这样可以吗?
过她想都不敢想的那种生活?
“薪资?你那学堂真能挣钱?你们真缺老师吗?”何昭担心文辞自己贴补她。
“缺,缺得很,正差你这样负责的老师呢!”文辞捏捏她的肩,同她讲了学堂的事,又说,“等你孝期一过,就来我这里吧!”
“孝期?”何昭摇摇头,“贫寒人家,头七一过就没有孝期了,否则我怎么生活?我跟你走。”
“真的吗?”文辞虽然想过,但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
不过看见何昭在听她说了诗社学堂情况后,眼底又有了亮色,文辞打心眼儿里高兴。
文辞趁着回来,去祭扫了一下祖坟,又拜会了陆仁山,知道他身体早无大碍,这才放心。
两人跟着镖队回程,路上路过青锋阁,又见了徐轩竹,没想到高小圆也在。
原来上次小圆医好徐轩竹之后,青锋阁就把她奉为上宾,给她各处采购药材,还给她弄了一个山庄专种药草。高小圆开心极了,偶尔下山就会来这边小住。
这次再过这条路,文辞也不算初出茅庐了,在路上偶尔报出名号,还有人上来切磋,或是赠她酒菜,说要认一认奇女子。
等走到朔北,又是一年夏了。
朔北夏天凉爽,何昭平日苦夏,一来就爱上了。因她性格稳重,又干练又很会照顾人,很快就融入了大家。
前线依旧焦灼,方景在前线屡建战功,燕家有什么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告诉文辞。
偶尔官驿还会有信送来,惹得其她老师纷纷调侃。
“又是前线那位?”
文辞只快速扫一眼,内容就记在了心底,接着珍惜地折起来收好。方景寄来的信,她都仔细收在匣子里。
偶尔夜深雨急,或是狂风呼啸,睡不着的每个夜晚,她都会拿出来重温一遍。
那纸上的每一处墨痕,每一处褶皱,她都了然于胸。
诗社的活动也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现在是十旬一聚。有书商甚至和她们定好,将她们每次写的诗文集成集子,在朔北各地发行。
四季流转,转眼三年已过。
这日立夏,文辞照例在学堂上课。
现在学堂教师很多,其实已不用她自己上课,但她还是愿意这样和学生们接触,分享给她们自己知道的东西。
庭中郭栩移栽过来的果子树已经开花,清香扑鼻惹人怜爱,蝴蝶蜜蜂热闹地在树间穿梭着。
这果树品种为黄太平,寓意很好。
忽而一阵风来,晃晃悠悠的,满院花摇影动,一朵完整的□□飞过窗,直落在她的教案上。
文辞似有所感地抬头。
“文老师,有人找。”门口学生探进来一个头,略带好奇地看着外面。
“是哪位啊?”文辞笑着起身,“之前也没听说……”
她的话戛然而止,剩下的都收进腹中,变成一声压抑的惊呼。
黄太平果子树下,洁白朵朵花开,雪压枝头,一戎装青年背对着门口,正抬头看花。
他身上带着前线的肃杀之气,仿佛自北地刮来的寒风,还带着血腥气,凛然逼人,令人不敢直视。
但当他转过身来,勾起一个笑模样,满身煞气又被那繁花中和了。
剑眉星目,还如当年,只是更深邃了些。
学生们在教室里好奇地偷瞧着,猜测着来人的身份,与文老师的关系,文辞已经无心注意那些了。
三年的蓬勃思念与重逢的巨大喜悦,将她一时钉在了原地,眼前渐渐模糊。
直到树下人朝她走来,她才如梦初醒般地几步跑过去。
“双双。”
“我回来了。”
(正文完)
给小寒上户口的时候,文辞也给她们改了名字,叫做“诗书”、“诗画”。
毕竟两人跟自己情同姐妹,她也不愿意下人待之,就叫这么一个一听就是奴婢的名字。只是她们自己叫习惯了,表示还叫以前的就行了。
侍书现在管着学堂招生的事情,很是得意,叉腰跟她说什么“名字又不代表什么,我用着这名字就是不忘本,不忘记自己的出生,但我依然可以做别的,成就一番大事业”!
看着她斗志昂扬的样子,文辞颇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
而她不在的这一短时间,小寒也正式融入了家里,不再那么拘谨了。
可能是路上带她探究的缘故,郑潇发现小寒颇爱格物致知之道,还把她引荐给自己的老师。现在小寒已经算是走上钻研一道了。
对了一上午账,第一年果然亏空很多,全靠文辞和老师们自己贴补。
文辞合上账本叹了口气,“这样不行,这样下去坐吃山空,需得自给自足才好。”
可是弄成苏晓梦那样的模式,又违背了她的本意,毕竟学堂还有很多孩子家境优渥。
“不如劫富济贫?”郑潇朝她眨了眨眼。
文辞明白她的意思,噗嗤一声笑出来,这也倒是个办法。
学堂里很多姑娘家里本就请傅母教导,价格开得也很高。她们完全可以设一些插花茶艺礼仪课程,让学生们选择,每课单独收费,不上就不收,这样学费就可以贴补老师工资了。
至于贫寒家境的孩子,还是以技术为主,要想学进阶课除非在考试中考到前几名。
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官府求助,批一笔银子专门用来资助教育。等她们名气打起来,也可以向富户募捐什么的。
过了冬至,就进了年节。前线打仗,后方也一切从简,文辞与学堂诗社众人聚了聚,就陪着一家老小简简单单过了个年。
度过了上次粮草事件之后,前线战况变得平稳。大周与狼族你进我退,虽还陆陆续续有些消息传来,但都没有上次凶险。
第二年春日,听说陛下御驾亲征,大周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夺下对面三座城池。
御驾亲征?
这位天子是真不简单啊。看他的意思,不仅不想守成,还想拿下坝上以北的草场吧!
有了草场,以后他们的军马都可以养得膘肥体壮,不惧狼人了。
天子都与他们共进退!
军队士气大涨,狼族节节败退,到后来,狼族的统领也不得不亲自统兵,才陷入僵持。
虽已进春日,朔北却还是堆银砌玉,瞻思社准备了庆功宴,到了一看,大家都很有默契穿了白色服装。
赏月赏雪,和光同尘,大家都懂彼此的意思,干脆深夜打算出去饮酒赏月。
等到月亮真出来了,没过多久一个个被白毛风雪糊了满脸满头,又瑟瑟发抖着进屋暖着了。
“好冷好冷!”
“快进去吧!我说话都冻牙。”
“就着西北风赏月赏雪,啥意境也没了!”
这件事后,文辞还画了大家瑟瑟发抖的朔北月下赏雪图,被诗社众人传阅,笑成一团。
这张图也成了瞻思诗社的活招牌,连同大家被冷风冻出来的诗思一起,印成了诗集,居然颇为畅销。
很多人对才女的印象大抵都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出门赏雪赏月被冻成狗也能成诗?果真有真气也!
这么一本接地气的诗集,居然特别畅销,苏晓梦、余怀琬都听闻了,还写诗来笑她一番。就连徐轩竹都有所耳闻,写文来问。
文辞怎么能放过这大好机会,就把大家的和诗又出了一本朔北夜雪赏月和诗集,给她们寄了回去。
冰雪初融的时候,文辞接到报信,说何昭家医馆起火,母亲和丈夫一同葬身火海,而她因为出门购药躲过一劫。
文辞心里一突,何昭心性坚强,但之前几乎就是为了母亲活着,现在母亲和丈夫一起离去,对她的打击肯定是巨大的。
她当即收拾了行李,找了镖队的人,要前往探望。要是可能的话,她想劝何昭来她这里,省得面对故景感伤。
这次没有在路上游玩耽搁,紧赶慢赶,行了不到一月就到了。
此时离人早已下葬,只剩何昭和空荡荡的家相对无言。文辞进去时,她身着素衣,精神居然还好,亲自给她看茶。
“昭昭……”
文辞开口,想要安慰,却也知道终归不得其所,只好握住她的双手,轻声道:“我来了。”
“难为你想着我,”何昭睫毛抖了一下,反握住她的手,“你一路奔波,饿了吧?我去给你做饭。”
文辞忙阻止她,“别准备了,我们待会儿找个馆子吃吧。”
“也对也对,你大老远来,我请你上酒楼吃吧。”何昭微笑叹气,“瞧我,你一来高兴的什么都忘了。”
她的眼角已经有了细纹,鬓边两缕白丝,神情有些疲惫。
文辞看着心疼极了,伸手摸上她的眼尾,替她拔掉一根白头发,就忍不住有点鼻酸。她才不到二十岁啊。
“心若枯木,自然发都没生机了,”何昭偏头看去,神色有些感慨,“她二人去后,我先是觉得,心里十分轻松,从未这么轻松过。之前母亲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现在没有人否定我、管着我,却又感觉自由过了头,反而无所适从。”
何昭神情隐含哀色,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而今我才读懂了。”
母亲和丈夫活着,她像是被牵了绳的小船,虽不自由,可有方向。而如今天地之间,已经没人给她牵引了。茫茫人海,该往哪儿去?
文辞忍不住将她搂进怀里,轻拍安抚着,又道:“不若你到我那里当个教书老师?月薪也够你生活,还有诗社的大家一起读书习武,互相唱和。”
何昭愣了愣,她此前从未想离开过这里。但没了人,这家又有什么留恋的呢?
读书习武、唱和?这些好像都是离她很远的事情了。
而文辞这么提起来,年少读书的快乐时光又不期然撞进她脑海。她的心怦怦直跳,忽觉有些晕眩。
可以吗?这样可以吗?
过她想都不敢想的那种生活?
“薪资?你那学堂真能挣钱?你们真缺老师吗?”何昭担心文辞自己贴补她。
“缺,缺得很,正差你这样负责的老师呢!”文辞捏捏她的肩,同她讲了学堂的事,又说,“等你孝期一过,就来我这里吧!”
“孝期?”何昭摇摇头,“贫寒人家,头七一过就没有孝期了,否则我怎么生活?我跟你走。”
“真的吗?”文辞虽然想过,但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
不过看见何昭在听她说了诗社学堂情况后,眼底又有了亮色,文辞打心眼儿里高兴。
文辞趁着回来,去祭扫了一下祖坟,又拜会了陆仁山,知道他身体早无大碍,这才放心。
两人跟着镖队回程,路上路过青锋阁,又见了徐轩竹,没想到高小圆也在。
原来上次小圆医好徐轩竹之后,青锋阁就把她奉为上宾,给她各处采购药材,还给她弄了一个山庄专种药草。高小圆开心极了,偶尔下山就会来这边小住。
这次再过这条路,文辞也不算初出茅庐了,在路上偶尔报出名号,还有人上来切磋,或是赠她酒菜,说要认一认奇女子。
等走到朔北,又是一年夏了。
朔北夏天凉爽,何昭平日苦夏,一来就爱上了。因她性格稳重,又干练又很会照顾人,很快就融入了大家。
前线依旧焦灼,方景在前线屡建战功,燕家有什么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告诉文辞。
偶尔官驿还会有信送来,惹得其她老师纷纷调侃。
“又是前线那位?”
文辞只快速扫一眼,内容就记在了心底,接着珍惜地折起来收好。方景寄来的信,她都仔细收在匣子里。
偶尔夜深雨急,或是狂风呼啸,睡不着的每个夜晚,她都会拿出来重温一遍。
那纸上的每一处墨痕,每一处褶皱,她都了然于胸。
诗社的活动也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现在是十旬一聚。有书商甚至和她们定好,将她们每次写的诗文集成集子,在朔北各地发行。
四季流转,转眼三年已过。
这日立夏,文辞照例在学堂上课。
现在学堂教师很多,其实已不用她自己上课,但她还是愿意这样和学生们接触,分享给她们自己知道的东西。
庭中郭栩移栽过来的果子树已经开花,清香扑鼻惹人怜爱,蝴蝶蜜蜂热闹地在树间穿梭着。
这果树品种为黄太平,寓意很好。
忽而一阵风来,晃晃悠悠的,满院花摇影动,一朵完整的□□飞过窗,直落在她的教案上。
文辞似有所感地抬头。
“文老师,有人找。”门口学生探进来一个头,略带好奇地看着外面。
“是哪位啊?”文辞笑着起身,“之前也没听说……”
她的话戛然而止,剩下的都收进腹中,变成一声压抑的惊呼。
黄太平果子树下,洁白朵朵花开,雪压枝头,一戎装青年背对着门口,正抬头看花。
他身上带着前线的肃杀之气,仿佛自北地刮来的寒风,还带着血腥气,凛然逼人,令人不敢直视。
但当他转过身来,勾起一个笑模样,满身煞气又被那繁花中和了。
剑眉星目,还如当年,只是更深邃了些。
学生们在教室里好奇地偷瞧着,猜测着来人的身份,与文老师的关系,文辞已经无心注意那些了。
三年的蓬勃思念与重逢的巨大喜悦,将她一时钉在了原地,眼前渐渐模糊。
直到树下人朝她走来,她才如梦初醒般地几步跑过去。
“双双。”
“我回来了。”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