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以为自己会如坐针毡,食不下咽。可实际上,他很快就融入了进去,从有问有答变到有时候还能插一两句话。
文家的家风让人很舒服,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虽然是在梨花木圆桌上吃饭,可跟在镖局树下端着碗侃大山也没什么差别。
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很快放下了戒备与无措,听到文渊开了个玩笑,不自觉咧开了嘴角。
文辞立刻捕捉到了,拍手道:“哇你笑了耶!笑起来更好看了!”
“有你这样的小无赖吗?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文渊佯怒,眼神里却是宠溺和纵容。
离开文家之前,方景本想将衣服还给人家,文辞却怎么都不要,只要他兑现自己的承诺,来帮她种花。
就这样,“小长工”方景获得了经常出入文家的资格。
这天,方景从墙上跳下来,就听见文辞在唱诗。文辞的声音很好听,清清爽爽绝不黏腻,像是没有受过潮的乐器,奏出的最清亮的音符。
他小声地跟着复诵着,死记硬背住,等走到文辞身后时,听她读了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就悄悄接上“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他的声音明明很小,还是被文辞捕捉到了,合卷笑了出来,“你也喜欢这首诗吗?”
“我听不懂。”
他唰一下子红了脸,下意识捏紧了手,却被人自然地拉过去,按在了石凳上。
文辞似乎也想起他初见时的窘况,明白他应当是没读过书,“没关系的,你们喊镖号,其实就跟诗歌很像。”
她手在桌子上按着节拍,一句一句地教会他,又拆开来给他分析意思。
方景跟着她的调子,一句一句学会了这首诗。
这些对他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他居然也学会了。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忍不住问:“这个芙蓉花,是那种千金难求的芙蓉吗?”
“不是哦,这首诗写的木芙蓉,其实就是辛夷花,而且是山花的一种,不为让人观赏的。”
文辞拉过他的手,手指轻划,写下芙蓉二字。见方景似懂非懂地点头,似乎是找到了别样书写材料的乐趣,文辞又意犹未尽地划了一个字。
“这个呢,就是你名字的那个景,日光的意思。”
过午日头不骄不躁,穿过树荫,斑驳洒在两人相牵的手上,暖风细细,有花瓣从树上飘下来,落在纸上。
文辞收回手,方景感觉着掌心似乎还残留着的笔画热度,颤颤地握紧拳头,忽然就感觉自己已经把日光攥在手里了。
他垂眸小声道:“我以前不是这个景,是水井的井。”
文辞讶异道:“以前?”
方景点头,声音大了些,“对,但以后我就叫这个景!”
反正他的名字是自己起的,他想叫什么就叫什么。
“好呀!不过以前的那个井也很好学的,”文辞小手柔嫩,在他粗糙的掌心画着,“两横两竖,方方正正的,是不是很像井?”
“像!”方景点头。
很像一口方井。
文辞提议,“叫名字太生疏了,既然你以前叫方井,横竖都是两笔,不如我以后叫你双双?”
“那我叫你瓷瓷行吗?”方景扭捏着,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夸赞道,“你真的很像白瓷娃娃。”
文辞笑意盈盈,“那就这么定了!”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此“瓷”非彼“辞”。
他后来去找了那个小乞儿,却没找到。
有天文渊找到他,说找到了那个孩子的尸首,似乎是被虐杀的,他已经安葬了。郡守大人拿着一块儿帕子,担忧地看着他,似乎怕他感到难过。
方景正在挖坑种树,闻言停了一下,抹了把汗,点头道:“这样啊,我替他谢谢老爷了。”
说完,继续挖起了土。
文渊稀奇地盯了他一会儿,见他实在没有要哭的意思,啧啧称奇地走了。
方景只是习惯了。
他见过太多死亡了,已经很难有什么波动。逃难来的一路上,从风化的白骨到新腐的臭肉,他都见得太多了。
就连他自己,也不过是太侥幸是一堆白骨。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只是叫陆叔摸了骨,确认了大致年纪,又以他捡到自己的日子为生日。
现在在镖局寄身,其实过得也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要不然他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能让人放心出来闯荡呢?
镖队人一脉相承的,一腔热血,重意气,重情义,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下有仇当下报。
他性子淡些,没有那么热血沸腾,但也在各处肆无忌惮,干些自己认为正确的,匡扶正义之事。
比如帮助那个小乞儿。
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但如果实在帮不了,那也没有办法。
陆仁山叔叔是个仁义的大侠,但最终也没有收他为义子。因为他的仇人也不少,一旦知道他有了传人,怕有人要下黑手。
阿暄学了陆叔的君子剑,他则学了陆叔的杀人刀。虽没明说,镖局里都知道她俩是内定的继承人。
后来听说他闯出祸来,陆叔亲自来道谢,与文三老爷结交。自此,他就更经常出入文府了。
无拘是在太守府还是文家老宅,总有他一席之地。他每次外出闯荡,回来就要带着礼物去找文辞。
最初是一些破铜烂铁,后来是精致的匕首、木雕、玉佩等等。
文辞也文武兼修着,迅速成长了起来。
一次他和文辞打赌可以在他手下撑过几招,输了后,就被文辞送了奇形怪状的刀穗。
这是文辞亲自动刀刻的,他没有好的武器,还舍不得佩戴呢。
十岁时,他在一次任务时,闯入青锋阁后院,结识了徐轩竹。这位行动不便的公子和文辞一样,对江湖充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向往。
方景见他寂寞,常同他说些外面的事情。当然也会提起文辞,虽不说名字,也能告诉他文辞多么多么好。
直把徐轩竹惹得好奇,说以后有机会见到,定要与她切磋一下琴技。
后来在一次刺杀中,他为护徐轩竹受了伤,惊动青锋阁主,得赠桂溪刀。
前朝名刀,方配得上文辞的刀穗。
他的桂溪刀首次系上了刀穗,而后刀斩凶徒,凶名远扬,从此留下了关于“跪膝刀”和“宝贵刀穗”的传说。
十二岁时,文三老爷去世,他去吊唁。他见惯生死,却无法抚平自己挚友的悲伤。
十三岁,他在同镖队走镖时被暗算,同门死伤惨重,而他和叛徒两败俱伤,坠下山崖。
血从身体中流出来的感觉很熟悉,大抵是要死了吧,他想。江湖行走,迟早有这么一天,他已经很幸运了。
只恨不知道那叛徒死没死。
可他又想到。
怎么办?文辞肯定又要哭了。
真对不住她,让她一年之内见证两次死亡。
没有了父亲,又没有自己在身边,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欺负她……
方景想,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可他忽觉心口疼痛,难以抑制,接着全身都疼了起来。
瓷瓷……
他还没能为她种出好看的花。
他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有那么多的不满足。他无法坦然赴死了,就算他身上背了杀孽,也不该在这一刻要他还。
忽然,他已经流出血的耳朵,艰难地捕捉到一丝不一样的动静。
“救,救命……”
“呀!这有个人哎,正好给傅母抓回去试药!”
就这样,他被高小圆背回去,在百味阁主的救治下,艰难地恢复了。
而他需要付的报酬,就是为她们试药两年。
这两年间,他想着文辞,就可以熬过痛苦的恢复和试炼。
他也打听着叛徒的消息。得知对方和他一样没死成时,他已经下了决定要手刃仇人。
哦对,还有文辞的及笄礼。
他亲手琢磨了玉的剑穗,想要送给她,却没能赶得及。
不要紧,总有一天,他可以回去见到自己的小青梅,自己的挚友,自己的,念念不忘。
等到约定的时间到了,他第一时间回去,却得知她被逼婚的消息。怒气无法遏制,他直接打上门去。
所有的克制在看见完好的她的一瞬间变成了冲动。
他想紧紧给自己心心念念的人一个拥抱。不能,他不能。他已成丁,文辞已及笄,他不能毁了人家清誉。
于是他屈膝跪地,喊了一声。
“小姐。”
我回来了,我的瓷瓷。
文家的家风让人很舒服,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虽然是在梨花木圆桌上吃饭,可跟在镖局树下端着碗侃大山也没什么差别。
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很快放下了戒备与无措,听到文渊开了个玩笑,不自觉咧开了嘴角。
文辞立刻捕捉到了,拍手道:“哇你笑了耶!笑起来更好看了!”
“有你这样的小无赖吗?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文渊佯怒,眼神里却是宠溺和纵容。
离开文家之前,方景本想将衣服还给人家,文辞却怎么都不要,只要他兑现自己的承诺,来帮她种花。
就这样,“小长工”方景获得了经常出入文家的资格。
这天,方景从墙上跳下来,就听见文辞在唱诗。文辞的声音很好听,清清爽爽绝不黏腻,像是没有受过潮的乐器,奏出的最清亮的音符。
他小声地跟着复诵着,死记硬背住,等走到文辞身后时,听她读了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就悄悄接上“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他的声音明明很小,还是被文辞捕捉到了,合卷笑了出来,“你也喜欢这首诗吗?”
“我听不懂。”
他唰一下子红了脸,下意识捏紧了手,却被人自然地拉过去,按在了石凳上。
文辞似乎也想起他初见时的窘况,明白他应当是没读过书,“没关系的,你们喊镖号,其实就跟诗歌很像。”
她手在桌子上按着节拍,一句一句地教会他,又拆开来给他分析意思。
方景跟着她的调子,一句一句学会了这首诗。
这些对他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他居然也学会了。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忍不住问:“这个芙蓉花,是那种千金难求的芙蓉吗?”
“不是哦,这首诗写的木芙蓉,其实就是辛夷花,而且是山花的一种,不为让人观赏的。”
文辞拉过他的手,手指轻划,写下芙蓉二字。见方景似懂非懂地点头,似乎是找到了别样书写材料的乐趣,文辞又意犹未尽地划了一个字。
“这个呢,就是你名字的那个景,日光的意思。”
过午日头不骄不躁,穿过树荫,斑驳洒在两人相牵的手上,暖风细细,有花瓣从树上飘下来,落在纸上。
文辞收回手,方景感觉着掌心似乎还残留着的笔画热度,颤颤地握紧拳头,忽然就感觉自己已经把日光攥在手里了。
他垂眸小声道:“我以前不是这个景,是水井的井。”
文辞讶异道:“以前?”
方景点头,声音大了些,“对,但以后我就叫这个景!”
反正他的名字是自己起的,他想叫什么就叫什么。
“好呀!不过以前的那个井也很好学的,”文辞小手柔嫩,在他粗糙的掌心画着,“两横两竖,方方正正的,是不是很像井?”
“像!”方景点头。
很像一口方井。
文辞提议,“叫名字太生疏了,既然你以前叫方井,横竖都是两笔,不如我以后叫你双双?”
“那我叫你瓷瓷行吗?”方景扭捏着,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夸赞道,“你真的很像白瓷娃娃。”
文辞笑意盈盈,“那就这么定了!”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此“瓷”非彼“辞”。
他后来去找了那个小乞儿,却没找到。
有天文渊找到他,说找到了那个孩子的尸首,似乎是被虐杀的,他已经安葬了。郡守大人拿着一块儿帕子,担忧地看着他,似乎怕他感到难过。
方景正在挖坑种树,闻言停了一下,抹了把汗,点头道:“这样啊,我替他谢谢老爷了。”
说完,继续挖起了土。
文渊稀奇地盯了他一会儿,见他实在没有要哭的意思,啧啧称奇地走了。
方景只是习惯了。
他见过太多死亡了,已经很难有什么波动。逃难来的一路上,从风化的白骨到新腐的臭肉,他都见得太多了。
就连他自己,也不过是太侥幸是一堆白骨。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只是叫陆叔摸了骨,确认了大致年纪,又以他捡到自己的日子为生日。
现在在镖局寄身,其实过得也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要不然他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能让人放心出来闯荡呢?
镖队人一脉相承的,一腔热血,重意气,重情义,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下有仇当下报。
他性子淡些,没有那么热血沸腾,但也在各处肆无忌惮,干些自己认为正确的,匡扶正义之事。
比如帮助那个小乞儿。
他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但如果实在帮不了,那也没有办法。
陆仁山叔叔是个仁义的大侠,但最终也没有收他为义子。因为他的仇人也不少,一旦知道他有了传人,怕有人要下黑手。
阿暄学了陆叔的君子剑,他则学了陆叔的杀人刀。虽没明说,镖局里都知道她俩是内定的继承人。
后来听说他闯出祸来,陆叔亲自来道谢,与文三老爷结交。自此,他就更经常出入文府了。
无拘是在太守府还是文家老宅,总有他一席之地。他每次外出闯荡,回来就要带着礼物去找文辞。
最初是一些破铜烂铁,后来是精致的匕首、木雕、玉佩等等。
文辞也文武兼修着,迅速成长了起来。
一次他和文辞打赌可以在他手下撑过几招,输了后,就被文辞送了奇形怪状的刀穗。
这是文辞亲自动刀刻的,他没有好的武器,还舍不得佩戴呢。
十岁时,他在一次任务时,闯入青锋阁后院,结识了徐轩竹。这位行动不便的公子和文辞一样,对江湖充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向往。
方景见他寂寞,常同他说些外面的事情。当然也会提起文辞,虽不说名字,也能告诉他文辞多么多么好。
直把徐轩竹惹得好奇,说以后有机会见到,定要与她切磋一下琴技。
后来在一次刺杀中,他为护徐轩竹受了伤,惊动青锋阁主,得赠桂溪刀。
前朝名刀,方配得上文辞的刀穗。
他的桂溪刀首次系上了刀穗,而后刀斩凶徒,凶名远扬,从此留下了关于“跪膝刀”和“宝贵刀穗”的传说。
十二岁时,文三老爷去世,他去吊唁。他见惯生死,却无法抚平自己挚友的悲伤。
十三岁,他在同镖队走镖时被暗算,同门死伤惨重,而他和叛徒两败俱伤,坠下山崖。
血从身体中流出来的感觉很熟悉,大抵是要死了吧,他想。江湖行走,迟早有这么一天,他已经很幸运了。
只恨不知道那叛徒死没死。
可他又想到。
怎么办?文辞肯定又要哭了。
真对不住她,让她一年之内见证两次死亡。
没有了父亲,又没有自己在身边,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欺负她……
方景想,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可他忽觉心口疼痛,难以抑制,接着全身都疼了起来。
瓷瓷……
他还没能为她种出好看的花。
他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有那么多的不满足。他无法坦然赴死了,就算他身上背了杀孽,也不该在这一刻要他还。
忽然,他已经流出血的耳朵,艰难地捕捉到一丝不一样的动静。
“救,救命……”
“呀!这有个人哎,正好给傅母抓回去试药!”
就这样,他被高小圆背回去,在百味阁主的救治下,艰难地恢复了。
而他需要付的报酬,就是为她们试药两年。
这两年间,他想着文辞,就可以熬过痛苦的恢复和试炼。
他也打听着叛徒的消息。得知对方和他一样没死成时,他已经下了决定要手刃仇人。
哦对,还有文辞的及笄礼。
他亲手琢磨了玉的剑穗,想要送给她,却没能赶得及。
不要紧,总有一天,他可以回去见到自己的小青梅,自己的挚友,自己的,念念不忘。
等到约定的时间到了,他第一时间回去,却得知她被逼婚的消息。怒气无法遏制,他直接打上门去。
所有的克制在看见完好的她的一瞬间变成了冲动。
他想紧紧给自己心心念念的人一个拥抱。不能,他不能。他已成丁,文辞已及笄,他不能毁了人家清誉。
于是他屈膝跪地,喊了一声。
“小姐。”
我回来了,我的瓷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