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五更天末的时候,谢簌黎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吵醒,她示意连翎别动,起身披了间外袍到了门口,看那模糊的身形大约是徐映。
清早徐映不会无故来叨扰谢簌黎,他与谢簌黎的院子只隔了一堵墙,昨日连翎来谢簌黎院子时恰和他在门口打了个照面,此时突然造访只能是状况紧急。
谢簌黎将门敞开来,迎了他进来,徐映一身常服并未束发俨然是来的匆忙,脸上还带着竹席压出的印子。
他手里握着百辟刀,神色焦急,他见来开门的是谢簌黎不敢轻易揣度原因,进门后压低声音道:“出事了,王爷呢?”
这时候连翎已经换了衣衫,从内间走出:“怎么了?”
“昨夜有人暗袭候府,今早亲卫替换时才发现你屋中守夜的亲卫被杀了,小如说知府大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徐映言简意赅,三两句话道出了原委。
两人闻言不由一震,昨夜谢簌黎才说恐有人行刺连翎,却不想一语成畿。
好在谢簌黎还算清醒,连忙说:“你翻墙去徐兄院子,就说昨夜军务繁杂你二人探讨到深夜,你旧病复发头疼得厉害便未回自己院中休息。”
连翎宿在谢簌黎这才避开此祸,虽说亲近之人皆知两人关系,但到底没有夫妻之名同宿一室难以说清,更何况还有不明其中详情的岳知鹤。
“我先去拖住岳知鹤,记住昨夜行刺时分我在为王爷行针止痛。”谢簌黎说完转头入内室更换衣衫。
连翎屋中守夜的亲卫被杀,寓意显明就是冲着连翎的性命而去,刺客杀人来去无踪,一直到清早换班时才发现,不是熟悉候府地形就是自己府中的人。岳知鹤匆匆而来也是为了这一点,若是外人行刺只能说明是从他手上流出了候府地形图,若是连翎自己的手下不臣,只能怪连翎自己倒霉。而寄居在候府化名“顾行”的谢簌黎恰是个来去自如的高手,还出身江湖显而易见是来路不明,徐映闻声匆匆赶来报信也是担心这一点,毕竟麟州之事才过去不久。
几人心如明镜,同样的跟头不能再栽第二次,待到谢簌黎抓着应辞剑出门后,连翎与徐映将两屋中的烛台替换,伪装出夜谈的样子,顺带着将顾行房中不该有物件收敛了起来。
死的亲卫是明浚,刺客是个高手一剑封喉干净利落,他连呼喊都来不及发出就倒在了门前。
才到临雍关时就是他一直跟在谢簌黎身边,眉目舒朗的少年就这样被结束了生命。
凶手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正如他们三人所料的那样,岳知鹤果然第一个对谢簌黎提出的质疑,好在有了连翎的佐证岳知鹤并未追究。可如今大敌当前,行刺连翎并不件小事,他是临雍此战的主将,事关临雍安危,必须一追到底。
清查之下临雍守军中的几个有品阶的领兵透露了连翎在候府中的居处,他们曾来府中听命因此记得路,再加之外围巡防的兵卒懈怠才造成了惨案的发生。
一向宽厚待下的连翎第一次发了怒,将涉及此事的领兵通通降职处罚,重新整顿了军务巡防。
明三爷也从三关而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世人难尝,他强撑着送完了亲子最后一程。随着连翎亲自为明浚扶棺下葬,为这件事暂时画上了个句号,可终究成了为诸人心头埋上了一层阴霾。
在明浚下葬的同日,焦慕举兵南下,各部势力集结之后又兵分二路分别剑指三关和临雍关隘,这一仗终究是来了。
凶手的追踪还没有眉目,为防止再有意外发生,连翎支了大半亲卫贴身保护蔺丘,只将卫瑾如留在自己身边。其实他也是担忧卫瑾如年纪小,机敏应变远不如其他老兵,万一事发突然反应不及白白丢了性命。
从那日后军令虽然照旧从连翎院中发出,可他早就将搬到了谢簌黎的院子起居,并将机密分散保存以防泄露。贴身保护的任务交给了谢簌黎,两人几乎同进同出,直至兵压国界线前。
连翎在临雍关城墙下十里外设下了第一道防线,从焦慕举兵南下起,临雍关便开始戒严设防,竭力阻止战火向中原故土蔓延。
涿鹿部先发三关,同大越于九龙关下交锋,赵柯、昶扬分领左右两翼以快打快,将涿鹿骑兵撕了个粉碎,之后又交手几次,焦慕都没沾到太大便宜。
相比之下临雍关战场安静的有些诡异,焦慕将兵营扎下后再无动作,既不交手也不谈和,纵然连翎百般布置却也是无计可施。
三关交手顺利,难免会觉得这一次是雷声大雨点小,军中已然有所懈怠,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倘若再任由焦慕这般下去,临雍士气必然大败。
没有人想要打仗,边境交手的时候朝堂上更是打的火热,文官纷纷进言请求议和,这消息自然无人同边境拼杀的将士们透露,是秦玖娘设法传信到了谢簌黎手中。
那个辛夷花的香囊成了两人的联络,秦玖娘手下的亲信就是凭此认出了身在临雍前线的谢簌黎。
更深露中,夜半三更。
连翎将信在火上引燃后丢进了火盆中,看着它燃烧殆尽后才泼了盏茶水浇灭,焦慕此举反常,再结合秦玖娘的传讯和南境之行的种种,恐怕朝中也有人在暗处推波助澜。
“先发制人方能破局,”连翎抽出一支羽令却并未发出,而是转头看向蔺丘寻求他的意见,“再拖下去临雍关势必危亦,老将军觉得呢?”
蔺丘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若拿定了注意,我等自听凭调配。”
岳知鹤听了上峰的意思,自然也是不想打仗,他见不着连翎便三天两头的往蔺丘那递话,连翎虽为领兵之将,但亦要听去蔺丘的意见,吴振同派蔺丘过来也是为了这一点。
现在蔺丘点头同意,连翎自然也不顾及什么,发令道:“传令三军,明日鼓鸣兵发焦慕。”
擂鼓鸣旌,交手过后才知,原来焦慕发往三关的兵力皆是虚晃,他们把真正的棋码压在了临雍关,野心勃勃的想要破开中川峡口,直逼京城。
除了傍水而居不善战的青阳部,焦慕六部这次集结了五部的兵力,这才伪装出了突破九龙关的假象。
连翎发兵后自然遭到了各方势力的阻拦,中川总督发文书申斥,甚至派了亲信到临雍府衙来,要将连翎暂压候审,连翎对此置之不理,让人把这位中川总督的亲信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看管在了候府中。
直至焦慕露出爪牙,才将各方的质疑声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数赞叹,夸他奇才天纵,甚至隐匿十余年的“帝星”预言又被提及,言道连翎是挽救大越于水火的人。
外人毁誉连翎暂时是充耳不闻,焦慕的战局已然够让他焦灼,自是没有半分闲心来对付这些。
好在战局明朗,大越逐渐占了上风,谢簌黎时常出现在战场上,常于千军万马中搏杀领兵将帅,以求能竭力减少大越军队的损失。
她并不披甲只是劲装箭袖,说到底她是个女子,沉重的铠甲对她来说并不能起到太多的保护作用,反而拖累了轻功的使用。战场上刀枪无眼,纵然谢簌黎与连翎、徐映配合的再好,也难免会被利器所伤,每每回城后都染了衣衫。
这一日谢簌黎连战了近十个时辰,焦慕眼见要败便如饿狼一般,死死地拖住了大越的兵马,持久的战斗考验的不仅仅是士兵的斗志,更是主将的毅力。
好在连翎、徐映连同宝刀未老的蔺丘三人都可指挥作战,三人轮番带兵迎敌,谢簌黎为了保护他们安危一直随行左右守护,并未撤下休息。
但这般下去铁打的身子也是扛不住的,持剑的右手被焦慕的大刀震的发麻,谢簌黎果断俯身露了个破绽,将空虚的后背留给了敌人。
敌人果然上当,当他挥刀砍向谢簌黎时,苗刀百辟而至截断了敌人的攻势,谢簌黎在此刻已将应辞剑换到了左手,反手刺穿的那人的脖颈。
喷溅出的鲜血难免沾染到了她的身上,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血,防止留下遮挡自己的视线,鼻子早已适应了战场上的血腥味,并未感到不适。
徐映见她换剑连忙劝道:“你先去后方休整两个时辰,这里我能看住!”
谢簌黎提剑截断了刺向徐映的长矛,扬眉道:“你先管好你自己!”
说着轻功施展,抄起地上遗落的箭矢,当暗器一般抛了出去。这明晃晃的“暗器”冲着焦慕的战旗而去,正将旗杆拦腰折断,正如大越勇士破开了敌人的环绕。
战马声而近,谢簌黎闻声转头,手中的应辞剑已起攻势,来的人却是两个熟悉的身影。
连翎从马上越下,将缰绳抛给了徐映,他的头盔不知道丢到了哪去,脸上的血污和耳边落下的发丝粘在一起,一身轻甲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磨损,身后的卫瑾如亦是如此。
连翎休整了两个时辰,恰来替换徐映,他看谢簌黎身上大小的伤口并未包扎,连忙按住了提剑欲走的谢簌黎,吼道:“你不要命了!和徐映回去!”
语毕不由分说的把谢簌黎抱到了马上,让徐映把人带走。
谢簌黎绝会被连翎的一声吼吓住,但还是格外听连翎的话,总之这两点在徐映看来都十分不成立,但谢簌黎就是任由徐映把她带走。
徐映策马待她返回营地,一路上都没有说话,谢簌黎自己也不知为何会乖乖听连翎的话,在她看见连翎焦灼的目光的时候,便什么反驳的语言也说不出来了。
徐映先下马后又扶了谢簌黎下来,落地之后谢簌黎才发觉身上伤口的叫嚣,不算沉重的应辞剑对她而言都成了一种负担。
“叫人来给你处理一下伤口吧?”徐映问着她的意思。
她摇了摇头,只觉得眼皮沉重,今日体力的消耗着实有些超出了身体的承受,她强打着精神说:“不碍事,都是皮外伤我自己处理一下就好,徐兄快去修休整吧不必管我。”
虽说如此徐映还是把她送到了帐中,并吩咐亲卫在帐外守候。
谢簌黎脱下了外衫将伤口简单了处理后,小口喝着徐映命人送来的水和吃食,咀嚼地有些索然无味。
她听见帐外有人交谈,便掀帘查看,却见守帐的人已经换成了明三爷。
“三爷?”谢簌黎认得他。
“是谢姑娘啊,前头战局怎么样了?”明三爷前日负了伤,连翎便让他在营中休息。
明三爷并未因失子而丧气,反而请求留在了临雍,想替儿子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忠义着实让人敬佩。
“您进来坐吧。”
谢簌黎侧身想请他进来,却遭拒绝:“不不不姑娘,这不合规矩,将军的营帐没有命令我等不得善入的。”
旁人不得善入谢簌黎却是个例外,她知连翎这般安排也是为了她好,可着实心中过意不去,便同明三爷坐在了营帐门口。
应辞剑搁在她手边,明三爷侧目看了看说道:“姑娘这剑有些年头了,是家里长辈的吗?”
应辞剑并非不寒宫的传世之剑,而是谢清委托当世铸剑名师邱见雪大师锻造,据说剑身为百年前一位飞升成圣的前辈留下的残剑所锻,谢清携此剑出入江湖庙堂,临终前交付给了谢簌黎,指名她为下一任家主。
栉风沐雨几十年,剑锋饱饮热血依旧锋利如初,只是剑鞘早已磨损,上面镌刻的花纹已经残破。应辞剑修长轻巧倒也适合女子使用,只是谢簌黎自入江湖游历到今不过数载,这般磨损着实不可能,毕竟爱剑之人视若至宝,剑鞘可不似那等普通的下脚料。
听明三爷这么一问,倒是让谢簌黎不由得想起了在南境时老国公的发问,战场征伐之士除了同袍旧故,最珍重的就是自己的兵器和马儿,明三爷发已斑白不知还能在疆场上拼杀几年,看着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不由神伤。
更何况明浚突然离世更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懊悔将儿子送上了战场,不然他也可以拥有平安喜乐的一生。
适逢非常之时谢簌黎也不愿多透露,只是选择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回答:“这是我师父的剑。”
“女娃娃不容易啊,”明三爷也有女儿,只是他家人皆在临雍关聚少离多,他并未亲眼见女儿从垂髫小童长为窈窕淑女,“我看姑娘阵前杀敌之姿倒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位故人。”
明三爷拧开了腰间挂着的水囊,递给了谢簌黎,里面是些暖身的清酒,他的手上有一道长疤,不知是什么时候留下的。
这两日听了太多故人的故事,让谢簌黎勾忆起儿时的欢愉,这里还有三关或许都是师父踏足过的地方,谢簌黎也想知道年轻时的他与炽平候与安国郡主那些酣畅漓漓的故事。
不知是不是失血的缘故,她也觉得有些凉,接过水囊后并未沾口,仰颈倒了一口:“谢谢三爷。”
见谢簌黎兴致颇高,明三爷也打开了话匣子:“约莫着是四五年前吧,也有位持剑的侠客到了三关,他于阵前拼杀血战重创了好几位嵘国猛将。”
听到明三爷所说的四五年前谢簌黎眼皮一跳,谢清身故前正是因给谢簌远报仇到访过边境三关,原本她只以为是谢清只身难敌嵘国千百人才重伤不治,原来他也曾如自己一样结识过北境将领吗?
谢清身陨于岁平五年,在此一年前连翎已在吴振麾下的效力,那时吴振已是北营主帅,是否也曾与她师父举杯共饮过。
想到这谢簌黎眼底滑过一道疑惑,却还是佯装淡定道:“后来呢?”
“虽说是侠客但这位义士也是朝廷命官,只是旁人不知他另一层身份罢了,只可惜……”明三爷话语中带着惋惜,他摇了摇头说,“只可惜他在野未安,重伤后身份暴露,北境诸人不仅袖手旁观还想利用他杀了嵘国郁王,那郁王是什么人啊……大帅与他交手数次都难分胜负,他们就这样眼睁睁得看那位义士送了死。”
听着明三爷的话,谢簌黎只觉得窒息感漫上胸口,她像被溺在深海中的人,艰难着呼吸着,眼前看不见光影只有满目疮痍。一片血色之中她看见了谢清模糊的脸,是那般凄怆,清冷的月色与空荡的疏北堂,浪荡的疏影下,谢清沾着血的手抹掉了她落下的泪,却也将殷红染在了她稚嫩的脸庞上。
刺鼻的血腥味让谢簌黎倏然庆幸,不知何时应辞剑划破了她的掌心,在她右手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伤口。
她蹙眉闭眼,只觉得胸口撕裂一般的疼痛,故去人的身影在她脑海中徘徊,稍存的三四分理智让她记住了一个刻苦铭心的名字:“郁王!是郁王杀了师父。”
谢簌黎大口喘着气,让自己混沌的神智清醒几分,她抓着应辞剑趔趄的站了起来,只觉得双腿不听使唤,只是靠着残存的记忆迈步出去。
她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要去嵘国,替他师父讨回命来!
连翎却在此时回到营来,他远望见谢簌黎持剑的剑尖上染血,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马都未勒稳便翻身下地,拦在了她的面前。
“出什么事了?”
谢簌黎手上是血,走过来的路上也滴着血印,她的看见的连翎却又像没看见,平日里飞扬的眼眸中带着疯魔般的嗜血,凌乱的发丝全然没了适才的游刃有余。
谢簌黎横剑在前挡住了要靠近自己的连翎,厉声呵斥道:“别拦着我!”
同连翎一道回来的还有卫瑾如,他跑到近前时正见应辞剑挥至连翎胸膛前,不由睁大眼睛捂住了要叫出声的喉咙。
连翎知道来的人是卫瑾如,他张开双臂把卫瑾如拦到了身后,喊着谢簌黎的小字道:“绾绾出什么事了?”
“别喊那个名字!”胸口的疼痛并未消散,而眼前人带给她感情更是复杂,几个时辰前她还与连翎并肩作战,日前还曾秉烛夜谈说过甜蜜的情话。
这个人在月下向她表明情爱。
这个人与并肩拔剑信她敬她。
这个人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
而这个人也可能是害死自己至亲之人的凶手。
连翎素知谢簌黎的心性,能让她如此冲动难抑的只有谢清的死因,他小心探问道:“你知道你师父的死因了吗?”
那句“袖手傍观”让谢簌黎心痛难耐,而如今连翎的这句发问更是火上浇油,那日的交谈让谢簌黎察觉到吴振似乎对谢清的死知道写什么,他应该是告诉了连翎一部分,而连翎又避重就轻的告诉了她一些。
“你不能冲动,你若现在去报仇必然不成,凶手是谁?等打完这一仗后我们细细商量……”
她听不进去连翎的话,仇恨就像是催生的藤蔓,死死缠绕住了唯一能透过光亮的小窗,只能让人在黑暗中愈陷愈深。
谢清身故前一年连翎已到北营效力,吴振是端国公旧部,连翎又曾为炽平候翻案,相比于李氏一族掌控的南营,显然北营才是谢清求助的选择。
连翎会是清白的吗?
“你让开,”谢簌黎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只觉得身体中的力量被一点点抽去,留下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惨骨,“连翎,你别拦着我,我要去杀了郁王为我师父报仇。”
她在试图麻痹自己,她无法把连翎和杀害自己的师父的凶手联想起来,只能用郁王的名字来当做仇恨的恶源。
在连翎的印象中谢簌黎甚少连名带姓的唤他,只有在气头上的时候才会,而这时自己的名字从她口中喊出时,不再是温柔小意而是带着浓浓的戒备和愁怨。
他一瞬时不知该如何,他看着谢簌黎染血的手臂满是心疼,殊不知开口已带着颤抖:“把剑放下我们好好说好吗?”
“我与你好好说……”谢簌黎冷笑只觉得讥讽,“谁与我师父、与我兄长好好说了!嵘国害死了他们,我既知道了是谁我自然要为他们报仇血恨!”
连翎并不惧怕她手中的剑,他的目光一直放在谢簌黎的身上,他稳下心境试图劝道:“可你现在去无异于送死,临雍关现在兵戎相交,你忍心看无辜之人丧命吗?”
“那我师父、兄长就活该去死吗?”谢簌黎拔剑往前抵了一寸,眼见就要触到连翎护心的盔甲,“别以为你们三关都是正直之辈,等我取了郁王性命自会再来三关讨个说法。”
周遭皆是将士,不由驻足而望,连翎示意卫瑾如去驱散诸人,他打了一天仗整个人都脑子昏沉,本想着与谢簌黎合力一击,或许能击杀焦慕领兵扭转战局。可偏偏这时候谢簌黎不知是从何人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其意不过是想把她引出临雍,瓦解他们间的联盟。
“你也会朝我动手吗?”看着抵在胸口前的剑尖,连翎握紧了拳头。
这个问题砸到谢簌黎面前时她不由松了一下剑柄,下一刻却又紧握住,她冷言道:“我不会错杀一人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凶手,你若是那不如我们此刻便恩断义绝。”
恩断义绝。
这句话连翎从未想过会从谢簌黎的口中说出来,桃花眼中含着的热泪眼见就要落下,他连忙闭上了眼睛。
看着连翎红了眼眶,谢簌黎心中的酸疼又加了一分,她收了剑抽身欲要离去,疲惫的身躯并不能将落落长风施展到极致,她还未走便背连翎拦腰抱住,要把她往帐里带去。
“你放开我!”谢簌黎挣扎了一下却又连忙止住,应辞剑还未归鞘,连翎这般不管不顾的抱她,很可能会被误伤。
连翎说:“你冷静一点!你现在去就是送死,你这副模样连嵘国京城都进不去。”
她手伤的血染在了连翎的甲上,虽然甲上早已添了不知多少敌人的血,却还是如此触目惊心。
“那也好过在这里替你们这些蛇鼠之辈卖命!”她很少说重话,口不择言的喊声嘶哑,字字泣血。
连翎心知自己辩解无力,谢清父子的死三关脱不开关系,但他不能再让谢簌黎出事。
好在卫瑾如适才不仅去驱散了围观的兵卒,还找来了在帐中休息的蔺丘。
“谢姑娘并非你想的那样,”蔺丘劝阻道,他在北境的时日比任何人都常,他相信谢簌黎会听自己一言,“当时北营被南营排挤束手乏力,那一战北营无一人参加并不知晓其中内因,王爷那时也只是个出入兵营的小卒自保尚且勉强。”
他看着谢簌黎逐渐冷静了下来,继续道:“大帅与王爷并不知道旧因,是你到了三关之后,大帅才命人查探了当年的事,不然我们到现在也不会知道一直为我们递送清白的暗探是你兄长,也不不会知道你师父曾为侯爷翻案而奔走……”
到这时连翎臂弯不再是束缚,而是支撑她的倚靠,她抓着连翎的手臂让自己保持清醒着,企图压制下胸口中翻涌的血气。
这是连翎的亲卫而至禀报道:“将军!焦慕又反扑过来了,我们损伤惨重,要继续增兵吗?”
用兵之法有道穷寇莫追,连翎也深知这一点,逼得越急越会遭到敌人的反扑,这一仗拖了太久去,对大越将士也是苦耗难挨,他本想施计擒贼先擒王……
敌人真是好谋算好计策。
连翎能感受的到怀中人的不安,他知计已难成,单凭他与徐映不可能完成,他咬牙道:“三营掩护断后,鸣金收兵,全军回营休整。”
亲卫领命而去,连翎这才有空关切谢簌黎,之间怀中人脸色惨白,气喘已然不匀:“还撑的住……簌黎!”
前一句话还未问完,鲜血已然从谢簌黎口中吐出,她来不及看一眼连翎,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清早徐映不会无故来叨扰谢簌黎,他与谢簌黎的院子只隔了一堵墙,昨日连翎来谢簌黎院子时恰和他在门口打了个照面,此时突然造访只能是状况紧急。
谢簌黎将门敞开来,迎了他进来,徐映一身常服并未束发俨然是来的匆忙,脸上还带着竹席压出的印子。
他手里握着百辟刀,神色焦急,他见来开门的是谢簌黎不敢轻易揣度原因,进门后压低声音道:“出事了,王爷呢?”
这时候连翎已经换了衣衫,从内间走出:“怎么了?”
“昨夜有人暗袭候府,今早亲卫替换时才发现你屋中守夜的亲卫被杀了,小如说知府大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徐映言简意赅,三两句话道出了原委。
两人闻言不由一震,昨夜谢簌黎才说恐有人行刺连翎,却不想一语成畿。
好在谢簌黎还算清醒,连忙说:“你翻墙去徐兄院子,就说昨夜军务繁杂你二人探讨到深夜,你旧病复发头疼得厉害便未回自己院中休息。”
连翎宿在谢簌黎这才避开此祸,虽说亲近之人皆知两人关系,但到底没有夫妻之名同宿一室难以说清,更何况还有不明其中详情的岳知鹤。
“我先去拖住岳知鹤,记住昨夜行刺时分我在为王爷行针止痛。”谢簌黎说完转头入内室更换衣衫。
连翎屋中守夜的亲卫被杀,寓意显明就是冲着连翎的性命而去,刺客杀人来去无踪,一直到清早换班时才发现,不是熟悉候府地形就是自己府中的人。岳知鹤匆匆而来也是为了这一点,若是外人行刺只能说明是从他手上流出了候府地形图,若是连翎自己的手下不臣,只能怪连翎自己倒霉。而寄居在候府化名“顾行”的谢簌黎恰是个来去自如的高手,还出身江湖显而易见是来路不明,徐映闻声匆匆赶来报信也是担心这一点,毕竟麟州之事才过去不久。
几人心如明镜,同样的跟头不能再栽第二次,待到谢簌黎抓着应辞剑出门后,连翎与徐映将两屋中的烛台替换,伪装出夜谈的样子,顺带着将顾行房中不该有物件收敛了起来。
死的亲卫是明浚,刺客是个高手一剑封喉干净利落,他连呼喊都来不及发出就倒在了门前。
才到临雍关时就是他一直跟在谢簌黎身边,眉目舒朗的少年就这样被结束了生命。
凶手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正如他们三人所料的那样,岳知鹤果然第一个对谢簌黎提出的质疑,好在有了连翎的佐证岳知鹤并未追究。可如今大敌当前,行刺连翎并不件小事,他是临雍此战的主将,事关临雍安危,必须一追到底。
清查之下临雍守军中的几个有品阶的领兵透露了连翎在候府中的居处,他们曾来府中听命因此记得路,再加之外围巡防的兵卒懈怠才造成了惨案的发生。
一向宽厚待下的连翎第一次发了怒,将涉及此事的领兵通通降职处罚,重新整顿了军务巡防。
明三爷也从三关而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世人难尝,他强撑着送完了亲子最后一程。随着连翎亲自为明浚扶棺下葬,为这件事暂时画上了个句号,可终究成了为诸人心头埋上了一层阴霾。
在明浚下葬的同日,焦慕举兵南下,各部势力集结之后又兵分二路分别剑指三关和临雍关隘,这一仗终究是来了。
凶手的追踪还没有眉目,为防止再有意外发生,连翎支了大半亲卫贴身保护蔺丘,只将卫瑾如留在自己身边。其实他也是担忧卫瑾如年纪小,机敏应变远不如其他老兵,万一事发突然反应不及白白丢了性命。
从那日后军令虽然照旧从连翎院中发出,可他早就将搬到了谢簌黎的院子起居,并将机密分散保存以防泄露。贴身保护的任务交给了谢簌黎,两人几乎同进同出,直至兵压国界线前。
连翎在临雍关城墙下十里外设下了第一道防线,从焦慕举兵南下起,临雍关便开始戒严设防,竭力阻止战火向中原故土蔓延。
涿鹿部先发三关,同大越于九龙关下交锋,赵柯、昶扬分领左右两翼以快打快,将涿鹿骑兵撕了个粉碎,之后又交手几次,焦慕都没沾到太大便宜。
相比之下临雍关战场安静的有些诡异,焦慕将兵营扎下后再无动作,既不交手也不谈和,纵然连翎百般布置却也是无计可施。
三关交手顺利,难免会觉得这一次是雷声大雨点小,军中已然有所懈怠,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倘若再任由焦慕这般下去,临雍士气必然大败。
没有人想要打仗,边境交手的时候朝堂上更是打的火热,文官纷纷进言请求议和,这消息自然无人同边境拼杀的将士们透露,是秦玖娘设法传信到了谢簌黎手中。
那个辛夷花的香囊成了两人的联络,秦玖娘手下的亲信就是凭此认出了身在临雍前线的谢簌黎。
更深露中,夜半三更。
连翎将信在火上引燃后丢进了火盆中,看着它燃烧殆尽后才泼了盏茶水浇灭,焦慕此举反常,再结合秦玖娘的传讯和南境之行的种种,恐怕朝中也有人在暗处推波助澜。
“先发制人方能破局,”连翎抽出一支羽令却并未发出,而是转头看向蔺丘寻求他的意见,“再拖下去临雍关势必危亦,老将军觉得呢?”
蔺丘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若拿定了注意,我等自听凭调配。”
岳知鹤听了上峰的意思,自然也是不想打仗,他见不着连翎便三天两头的往蔺丘那递话,连翎虽为领兵之将,但亦要听去蔺丘的意见,吴振同派蔺丘过来也是为了这一点。
现在蔺丘点头同意,连翎自然也不顾及什么,发令道:“传令三军,明日鼓鸣兵发焦慕。”
擂鼓鸣旌,交手过后才知,原来焦慕发往三关的兵力皆是虚晃,他们把真正的棋码压在了临雍关,野心勃勃的想要破开中川峡口,直逼京城。
除了傍水而居不善战的青阳部,焦慕六部这次集结了五部的兵力,这才伪装出了突破九龙关的假象。
连翎发兵后自然遭到了各方势力的阻拦,中川总督发文书申斥,甚至派了亲信到临雍府衙来,要将连翎暂压候审,连翎对此置之不理,让人把这位中川总督的亲信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看管在了候府中。
直至焦慕露出爪牙,才将各方的质疑声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数赞叹,夸他奇才天纵,甚至隐匿十余年的“帝星”预言又被提及,言道连翎是挽救大越于水火的人。
外人毁誉连翎暂时是充耳不闻,焦慕的战局已然够让他焦灼,自是没有半分闲心来对付这些。
好在战局明朗,大越逐渐占了上风,谢簌黎时常出现在战场上,常于千军万马中搏杀领兵将帅,以求能竭力减少大越军队的损失。
她并不披甲只是劲装箭袖,说到底她是个女子,沉重的铠甲对她来说并不能起到太多的保护作用,反而拖累了轻功的使用。战场上刀枪无眼,纵然谢簌黎与连翎、徐映配合的再好,也难免会被利器所伤,每每回城后都染了衣衫。
这一日谢簌黎连战了近十个时辰,焦慕眼见要败便如饿狼一般,死死地拖住了大越的兵马,持久的战斗考验的不仅仅是士兵的斗志,更是主将的毅力。
好在连翎、徐映连同宝刀未老的蔺丘三人都可指挥作战,三人轮番带兵迎敌,谢簌黎为了保护他们安危一直随行左右守护,并未撤下休息。
但这般下去铁打的身子也是扛不住的,持剑的右手被焦慕的大刀震的发麻,谢簌黎果断俯身露了个破绽,将空虚的后背留给了敌人。
敌人果然上当,当他挥刀砍向谢簌黎时,苗刀百辟而至截断了敌人的攻势,谢簌黎在此刻已将应辞剑换到了左手,反手刺穿的那人的脖颈。
喷溅出的鲜血难免沾染到了她的身上,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血,防止留下遮挡自己的视线,鼻子早已适应了战场上的血腥味,并未感到不适。
徐映见她换剑连忙劝道:“你先去后方休整两个时辰,这里我能看住!”
谢簌黎提剑截断了刺向徐映的长矛,扬眉道:“你先管好你自己!”
说着轻功施展,抄起地上遗落的箭矢,当暗器一般抛了出去。这明晃晃的“暗器”冲着焦慕的战旗而去,正将旗杆拦腰折断,正如大越勇士破开了敌人的环绕。
战马声而近,谢簌黎闻声转头,手中的应辞剑已起攻势,来的人却是两个熟悉的身影。
连翎从马上越下,将缰绳抛给了徐映,他的头盔不知道丢到了哪去,脸上的血污和耳边落下的发丝粘在一起,一身轻甲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磨损,身后的卫瑾如亦是如此。
连翎休整了两个时辰,恰来替换徐映,他看谢簌黎身上大小的伤口并未包扎,连忙按住了提剑欲走的谢簌黎,吼道:“你不要命了!和徐映回去!”
语毕不由分说的把谢簌黎抱到了马上,让徐映把人带走。
谢簌黎绝会被连翎的一声吼吓住,但还是格外听连翎的话,总之这两点在徐映看来都十分不成立,但谢簌黎就是任由徐映把她带走。
徐映策马待她返回营地,一路上都没有说话,谢簌黎自己也不知为何会乖乖听连翎的话,在她看见连翎焦灼的目光的时候,便什么反驳的语言也说不出来了。
徐映先下马后又扶了谢簌黎下来,落地之后谢簌黎才发觉身上伤口的叫嚣,不算沉重的应辞剑对她而言都成了一种负担。
“叫人来给你处理一下伤口吧?”徐映问着她的意思。
她摇了摇头,只觉得眼皮沉重,今日体力的消耗着实有些超出了身体的承受,她强打着精神说:“不碍事,都是皮外伤我自己处理一下就好,徐兄快去修休整吧不必管我。”
虽说如此徐映还是把她送到了帐中,并吩咐亲卫在帐外守候。
谢簌黎脱下了外衫将伤口简单了处理后,小口喝着徐映命人送来的水和吃食,咀嚼地有些索然无味。
她听见帐外有人交谈,便掀帘查看,却见守帐的人已经换成了明三爷。
“三爷?”谢簌黎认得他。
“是谢姑娘啊,前头战局怎么样了?”明三爷前日负了伤,连翎便让他在营中休息。
明三爷并未因失子而丧气,反而请求留在了临雍,想替儿子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忠义着实让人敬佩。
“您进来坐吧。”
谢簌黎侧身想请他进来,却遭拒绝:“不不不姑娘,这不合规矩,将军的营帐没有命令我等不得善入的。”
旁人不得善入谢簌黎却是个例外,她知连翎这般安排也是为了她好,可着实心中过意不去,便同明三爷坐在了营帐门口。
应辞剑搁在她手边,明三爷侧目看了看说道:“姑娘这剑有些年头了,是家里长辈的吗?”
应辞剑并非不寒宫的传世之剑,而是谢清委托当世铸剑名师邱见雪大师锻造,据说剑身为百年前一位飞升成圣的前辈留下的残剑所锻,谢清携此剑出入江湖庙堂,临终前交付给了谢簌黎,指名她为下一任家主。
栉风沐雨几十年,剑锋饱饮热血依旧锋利如初,只是剑鞘早已磨损,上面镌刻的花纹已经残破。应辞剑修长轻巧倒也适合女子使用,只是谢簌黎自入江湖游历到今不过数载,这般磨损着实不可能,毕竟爱剑之人视若至宝,剑鞘可不似那等普通的下脚料。
听明三爷这么一问,倒是让谢簌黎不由得想起了在南境时老国公的发问,战场征伐之士除了同袍旧故,最珍重的就是自己的兵器和马儿,明三爷发已斑白不知还能在疆场上拼杀几年,看着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不由神伤。
更何况明浚突然离世更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懊悔将儿子送上了战场,不然他也可以拥有平安喜乐的一生。
适逢非常之时谢簌黎也不愿多透露,只是选择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回答:“这是我师父的剑。”
“女娃娃不容易啊,”明三爷也有女儿,只是他家人皆在临雍关聚少离多,他并未亲眼见女儿从垂髫小童长为窈窕淑女,“我看姑娘阵前杀敌之姿倒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位故人。”
明三爷拧开了腰间挂着的水囊,递给了谢簌黎,里面是些暖身的清酒,他的手上有一道长疤,不知是什么时候留下的。
这两日听了太多故人的故事,让谢簌黎勾忆起儿时的欢愉,这里还有三关或许都是师父踏足过的地方,谢簌黎也想知道年轻时的他与炽平候与安国郡主那些酣畅漓漓的故事。
不知是不是失血的缘故,她也觉得有些凉,接过水囊后并未沾口,仰颈倒了一口:“谢谢三爷。”
见谢簌黎兴致颇高,明三爷也打开了话匣子:“约莫着是四五年前吧,也有位持剑的侠客到了三关,他于阵前拼杀血战重创了好几位嵘国猛将。”
听到明三爷所说的四五年前谢簌黎眼皮一跳,谢清身故前正是因给谢簌远报仇到访过边境三关,原本她只以为是谢清只身难敌嵘国千百人才重伤不治,原来他也曾如自己一样结识过北境将领吗?
谢清身陨于岁平五年,在此一年前连翎已在吴振麾下的效力,那时吴振已是北营主帅,是否也曾与她师父举杯共饮过。
想到这谢簌黎眼底滑过一道疑惑,却还是佯装淡定道:“后来呢?”
“虽说是侠客但这位义士也是朝廷命官,只是旁人不知他另一层身份罢了,只可惜……”明三爷话语中带着惋惜,他摇了摇头说,“只可惜他在野未安,重伤后身份暴露,北境诸人不仅袖手旁观还想利用他杀了嵘国郁王,那郁王是什么人啊……大帅与他交手数次都难分胜负,他们就这样眼睁睁得看那位义士送了死。”
听着明三爷的话,谢簌黎只觉得窒息感漫上胸口,她像被溺在深海中的人,艰难着呼吸着,眼前看不见光影只有满目疮痍。一片血色之中她看见了谢清模糊的脸,是那般凄怆,清冷的月色与空荡的疏北堂,浪荡的疏影下,谢清沾着血的手抹掉了她落下的泪,却也将殷红染在了她稚嫩的脸庞上。
刺鼻的血腥味让谢簌黎倏然庆幸,不知何时应辞剑划破了她的掌心,在她右手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伤口。
她蹙眉闭眼,只觉得胸口撕裂一般的疼痛,故去人的身影在她脑海中徘徊,稍存的三四分理智让她记住了一个刻苦铭心的名字:“郁王!是郁王杀了师父。”
谢簌黎大口喘着气,让自己混沌的神智清醒几分,她抓着应辞剑趔趄的站了起来,只觉得双腿不听使唤,只是靠着残存的记忆迈步出去。
她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要去嵘国,替他师父讨回命来!
连翎却在此时回到营来,他远望见谢簌黎持剑的剑尖上染血,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马都未勒稳便翻身下地,拦在了她的面前。
“出什么事了?”
谢簌黎手上是血,走过来的路上也滴着血印,她的看见的连翎却又像没看见,平日里飞扬的眼眸中带着疯魔般的嗜血,凌乱的发丝全然没了适才的游刃有余。
谢簌黎横剑在前挡住了要靠近自己的连翎,厉声呵斥道:“别拦着我!”
同连翎一道回来的还有卫瑾如,他跑到近前时正见应辞剑挥至连翎胸膛前,不由睁大眼睛捂住了要叫出声的喉咙。
连翎知道来的人是卫瑾如,他张开双臂把卫瑾如拦到了身后,喊着谢簌黎的小字道:“绾绾出什么事了?”
“别喊那个名字!”胸口的疼痛并未消散,而眼前人带给她感情更是复杂,几个时辰前她还与连翎并肩作战,日前还曾秉烛夜谈说过甜蜜的情话。
这个人在月下向她表明情爱。
这个人与并肩拔剑信她敬她。
这个人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
而这个人也可能是害死自己至亲之人的凶手。
连翎素知谢簌黎的心性,能让她如此冲动难抑的只有谢清的死因,他小心探问道:“你知道你师父的死因了吗?”
那句“袖手傍观”让谢簌黎心痛难耐,而如今连翎的这句发问更是火上浇油,那日的交谈让谢簌黎察觉到吴振似乎对谢清的死知道写什么,他应该是告诉了连翎一部分,而连翎又避重就轻的告诉了她一些。
“你不能冲动,你若现在去报仇必然不成,凶手是谁?等打完这一仗后我们细细商量……”
她听不进去连翎的话,仇恨就像是催生的藤蔓,死死缠绕住了唯一能透过光亮的小窗,只能让人在黑暗中愈陷愈深。
谢清身故前一年连翎已到北营效力,吴振是端国公旧部,连翎又曾为炽平候翻案,相比于李氏一族掌控的南营,显然北营才是谢清求助的选择。
连翎会是清白的吗?
“你让开,”谢簌黎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只觉得身体中的力量被一点点抽去,留下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惨骨,“连翎,你别拦着我,我要去杀了郁王为我师父报仇。”
她在试图麻痹自己,她无法把连翎和杀害自己的师父的凶手联想起来,只能用郁王的名字来当做仇恨的恶源。
在连翎的印象中谢簌黎甚少连名带姓的唤他,只有在气头上的时候才会,而这时自己的名字从她口中喊出时,不再是温柔小意而是带着浓浓的戒备和愁怨。
他一瞬时不知该如何,他看着谢簌黎染血的手臂满是心疼,殊不知开口已带着颤抖:“把剑放下我们好好说好吗?”
“我与你好好说……”谢簌黎冷笑只觉得讥讽,“谁与我师父、与我兄长好好说了!嵘国害死了他们,我既知道了是谁我自然要为他们报仇血恨!”
连翎并不惧怕她手中的剑,他的目光一直放在谢簌黎的身上,他稳下心境试图劝道:“可你现在去无异于送死,临雍关现在兵戎相交,你忍心看无辜之人丧命吗?”
“那我师父、兄长就活该去死吗?”谢簌黎拔剑往前抵了一寸,眼见就要触到连翎护心的盔甲,“别以为你们三关都是正直之辈,等我取了郁王性命自会再来三关讨个说法。”
周遭皆是将士,不由驻足而望,连翎示意卫瑾如去驱散诸人,他打了一天仗整个人都脑子昏沉,本想着与谢簌黎合力一击,或许能击杀焦慕领兵扭转战局。可偏偏这时候谢簌黎不知是从何人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其意不过是想把她引出临雍,瓦解他们间的联盟。
“你也会朝我动手吗?”看着抵在胸口前的剑尖,连翎握紧了拳头。
这个问题砸到谢簌黎面前时她不由松了一下剑柄,下一刻却又紧握住,她冷言道:“我不会错杀一人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凶手,你若是那不如我们此刻便恩断义绝。”
恩断义绝。
这句话连翎从未想过会从谢簌黎的口中说出来,桃花眼中含着的热泪眼见就要落下,他连忙闭上了眼睛。
看着连翎红了眼眶,谢簌黎心中的酸疼又加了一分,她收了剑抽身欲要离去,疲惫的身躯并不能将落落长风施展到极致,她还未走便背连翎拦腰抱住,要把她往帐里带去。
“你放开我!”谢簌黎挣扎了一下却又连忙止住,应辞剑还未归鞘,连翎这般不管不顾的抱她,很可能会被误伤。
连翎说:“你冷静一点!你现在去就是送死,你这副模样连嵘国京城都进不去。”
她手伤的血染在了连翎的甲上,虽然甲上早已添了不知多少敌人的血,却还是如此触目惊心。
“那也好过在这里替你们这些蛇鼠之辈卖命!”她很少说重话,口不择言的喊声嘶哑,字字泣血。
连翎心知自己辩解无力,谢清父子的死三关脱不开关系,但他不能再让谢簌黎出事。
好在卫瑾如适才不仅去驱散了围观的兵卒,还找来了在帐中休息的蔺丘。
“谢姑娘并非你想的那样,”蔺丘劝阻道,他在北境的时日比任何人都常,他相信谢簌黎会听自己一言,“当时北营被南营排挤束手乏力,那一战北营无一人参加并不知晓其中内因,王爷那时也只是个出入兵营的小卒自保尚且勉强。”
他看着谢簌黎逐渐冷静了下来,继续道:“大帅与王爷并不知道旧因,是你到了三关之后,大帅才命人查探了当年的事,不然我们到现在也不会知道一直为我们递送清白的暗探是你兄长,也不不会知道你师父曾为侯爷翻案而奔走……”
到这时连翎臂弯不再是束缚,而是支撑她的倚靠,她抓着连翎的手臂让自己保持清醒着,企图压制下胸口中翻涌的血气。
这是连翎的亲卫而至禀报道:“将军!焦慕又反扑过来了,我们损伤惨重,要继续增兵吗?”
用兵之法有道穷寇莫追,连翎也深知这一点,逼得越急越会遭到敌人的反扑,这一仗拖了太久去,对大越将士也是苦耗难挨,他本想施计擒贼先擒王……
敌人真是好谋算好计策。
连翎能感受的到怀中人的不安,他知计已难成,单凭他与徐映不可能完成,他咬牙道:“三营掩护断后,鸣金收兵,全军回营休整。”
亲卫领命而去,连翎这才有空关切谢簌黎,之间怀中人脸色惨白,气喘已然不匀:“还撑的住……簌黎!”
前一句话还未问完,鲜血已然从谢簌黎口中吐出,她来不及看一眼连翎,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