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腊月二十三小年一到饶是一向萧条寂寥的九龙关,也带了些节日将近的欢愉。
吴振启台领着三关诸将兵士举杯遥祭了战争中殒命的英魂,西风吹过旌旗带去了长缨的缅怀。
往年得时候谢簌黎总会在谢清忌日前赶回不寒宫,在于宫中看着新旧交替,过一个没滋没味的年。
去年她驻留在三关,和连翎他们,连同着远道而来的医圣、段苍舟一道举杯恭祝佳节,都说三关苦寒难度,可确是自谢清故去后谢簌黎过得最像样的新年。之后她与连翎登楼望月,在满天烟火中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
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年轻时的谢清对即将成婚的友人的祝福,也是连翎对谢簌黎最虔诚的告白。
连翎祭奠完后又独给殷征祭了一杯酒,酒入沙地很快消逝,连翎放回酒杯,对一旁的谢簌黎说:“他是孤儿无依无靠,自小跟我来了三关,性子又孤僻些,除了我们几个和他那些随他同去的同僚,怕是再无人记得他了。”
九龙关城破那一战,殷征带着手下无数不多的弟兄,身死驻地为大军撤退拖延了时间。
登临九龙关城墙遥望西嵘,谢簌黎将最后一杯酒祭出,寄托给了身死他乡的谢簌远。
“你没有话跟他说吗?”连翎见谢簌黎无言,小声问道。
城墙上风大,吹得谢簌黎衣袖阵阵,她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现在才发觉自己一点也不了解他。”
谢簌远于光祐三十九年远赴嵘国,彼时谢簌黎只有十来岁,她虽然在兄长的呵护下长大,可她现在根本勾勒不出兄长的模样,她现在所知的兄长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还有长辈们口中那个沉稳识大体得谢簌远。
连翎接过了她手中的酒杯说:“前人曾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我觉得还有另解,一路走下去总会在浩瀚绮丽中发现他留下的痕迹,就像我们这次去临雍发现了谢前辈留下的手迹一样,或许在不久你就也会发现你兄长留下的痕迹。”
九龙关城墙上的九只强弩经岁月腐蚀依旧坚固如常,这里是无数大越勇士热血保国的堆砌,前仆后继者将英魂埋在在这里成了坚守的阵地。
惊风剑挂在连翎腰剑,京城中名门闺秀常将剑穗赠予心慕的少年郎,他是武将不配剑穗,但他的剑却是谢簌黎所曾,祝他顺遂无忧。
他拉起谢簌黎的手,桃花眼中藏不住温柔,他说:“我生辰那日许了个愿,你想知道吗?”
“说出来就不准了。”谢簌黎也不顾及旁人的目光,任由他拉着。
只见连翎上前贴着她的耳朵说:“已经实现了。”
“我要与你相伴一生。”
谢簌黎端了半盏屠苏酒轻摇,倚着廊下的石柱看着城中烟火漫天,祝贺着即将到来的新旧更替。
这一年沥经肝胆烽火,寒城交锋,麟州潮涌,虞州淋漓,临雍惊变,一切变得遥远,恍惚间却又历历在目。
鼓息旗静后段苍舟便启程返回了东郡,临行前谢簌黎特意嘱咐他不要将她受伤的事情同医圣说,就算要说也等过了这个年后。如今四处都不太平,她不想再让师父为了她而劳碌奔波。
明三爷的事业已查清,这位颇得吴振重用的亲卫居然是被嵘国策反的暗探,数年前一战他被落入嵘国之手,为了保命主动提出愿效犬马之劳,嵘国闻他为吴振身边的亲卫才放了他一条性命。
这次连翎赴三关之前,明三爷一不小心被明浚发现了行踪,于是他顺水推舟的送了儿子到连翎身边,又指示图日格手下的焦慕死士行刺连翎顺道借此杀了明浚。
借刀杀人之计成功后明三爷借着亲子身故的借口到了三关,他轻动不了连翎,战场上有徐映和谢簌黎更难行动。此时他得到上峰指示,用往昔谢清之事离间两人,最好是让谢簌黎杀了连翎。
倘若谢簌黎动手杀人,连翎在应辞剑下必然难逃一劫,而三关诸人势必也不会放过她,更何况连翎还是天子胞弟大越亲王,此计若成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明三爷借谢簌黎受伤之际接近,他有着身份遮掩,谢簌黎对他并未防备太多,那口酒有乱人心神的药,越是心境不稳越易重招,而随着酒意散去又查不出痕迹。只可惜嵘国错算了谢簌黎与连翎之间的情谊,他们未曾算尽江湖浪迹客会与庙堂中人连结成礼。
明三爷的背叛令吴振没有想到,而明浚到底是恪尽职守而死,祸不及妻儿,明三爷伏诛后,吴振仍命人给明夫人送去钱银。长子的死给了她极大的打击,再听闻丈夫叛国又令她错愕,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一个妇人如何独自扶养家中孩子。听闻她在中川有房亲戚,且愿意对他们孤儿寡母照拂一二,谢簌黎便让不寒宫药铺走货时带了他们去,还许下若明夫人想做些生计可到不寒宫名下药铺做活,也可送孩子到馆中学医。
并非是心慈手软,只是过错者已经得到惩罚留下的只是无辜者而已。
她身负武功行于事件尚且多艰,更何况拉着儿女的妇人呢。
内贼清理完后,三关诸将也重新核查了自己身边的亲卫,两国较量明争暗斗,安插眼线都是常有的事,好在吴振警醒且明三爷并未位高权重损失并不算大。
历经这事谢簌黎更知晓兄长当年能得郁王信任是如何不易,他传回的密报对三关的价值有多大。
焦慕退兵后奉上降表重行臣子之礼,顺道接走了他们得大世子图日格,只是这回代表焦慕六部行事的是未参战的青阳部。图日格素来瞧不上青阳,青阳自然也与这位大世子不对付,使者并未给图日格好脸色,拿着六部首领的手制押解了图日格回去。
适才在屋中喧闹久了,铜炉烧的屋中闷热,谢簌黎这才躲出来透了口气。
新岁又一重,去年还闹着几位哥哥要放烟火的卫瑾如今年也稳重了起来,年节也不忘尽自己亲卫的本职,时不时的到院外查探。
亲卫们凑了一桌,因还有任务在并未饮酒,碗中倒了茶水相庆,接过了厨娘递过来的饺子。
就在她出神时,一只酒杯碰上了她手中盏,抬眸入眼者正是意中人。
“新年快乐。”桃花眼中含情,弯下的眉眼带着笑意。
谢簌黎见他不由眼睛一亮,举杯抿了一口道:“新年快乐。”
屋中喧闹声传来,廊下来回走动的仆从也个个洋溢着喜悦,连翎蹭了蹭她的肩膀,偏头道:“去上面?”
两人都是行动派,轻功施展说走就走,连翎的轻功虽然没有她那般出神入化,却也与去年相比大为不同。
屋顶之色犹是当初的月华流照,人亦相同,两人十指相扣,偌大天地间唯有二人。
新岁鼓响起时,满天烟火更盛,连翎伸手替她捂住了耳朵,做着口型道:“年年岁岁长相似。”
不求名爵显禄,大富大贵,唯愿年年岁岁长相似。
烟火声稍歇,孟鸣风在院中招手喊着两人,回到屋中诸人已再举杯,带着一身霜露的魏琅也巡营归来,赶上了这杯贺岁新酒。
“来来来这边,”吴振招呼着最后进屋的连翎、谢簌黎往自己身边站。
将军府节俭,凑不齐形制一样的杯子,主副将齐聚又有几个不轮值的都尉,又各自带着手下的亲卫,一屋子人举杯相庆,瓦瓷相撞声清脆,用着简单的礼节同贺了新年景。
边关向来如此,吃完新岁“酒”后轮值的轮值换岗的换岗,不敢有分毫懈怠,成家的将士只盼着休沐日快快到来能回家与家小团聚。
到头来还是这群未成婚的将军们凑到一处,一个人轮值三五个人同去,寻个新年中的热闹景。
略年长些的就是主帅吴振,可他的家小都在京城,连年战事吃紧他已连着四五年未归家中,每每让人捎了节礼家书回去,小儿子长成什么模样他早不知道了。
虽然唐易家人都在落霞关中,可他也未在除夕、初一回去,照旧和府中人一道过了节,只捎信回去说自己军务繁忙日后才能归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唐家世居落霞关,几代人才出了唐易这个读书的好苗子,还是金榜题名的探花郎。
只可惜唐家老太爷老夫人早逝,在唐易名题桂榜之时,续弦的继母接了邻家钱财替他许下了亲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唐易不从,起先也是妻贤家和,直到他被贬谪出京难再启复。
可偏偏他夫人不满足,硬要唐易出任官府职务,毕竟官家娘子风光与常人相比还是大不相同的,那一次唐易应下了。
这回出任的职务是辖属中川又临近三关的一个小县的主簿,可这一方的父母官偏是个贪污媚上的官场腐虫,看中唐易的才学硬要他出入做假账。唐易不是逆来顺受的软弱文人,也不是满嘴“诗书礼易”的腐朽老儒,旧时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唐易毅然辞决,可他早已不再是京城中风光无限的探花郎。
为了支持家用,唐易归家后便日日去落霞关的茶楼中说书,又替人撰写讲文,总有银钱度日。可家中怨怼声日盛,他空有才学也难报过不由消沉,好在得贵人相助唐易得人引荐,又恰逢连翎身到他说书的茶楼又引他入北营为谋士。
名为谋士实则为吴振臂膀,不仅如此他还将一身才学倾授连翎,不得不说连翎如今的才学多半校学唐易,两人虽未有师徒之名,却已远胜于此。
三关历年如此,谢簌黎在这过了两个年却犹觉比不寒宫中更舒心顺畅,少了冠冕堂皇的拜贺更多是好友间的诚祝。
登临高楼,看城中屋宇纵横,百姓和乐安稳,民生所向亦是他们所仰。
谢簌黎想或许自己可以回一趟不寒宫,卸下宫主之职,从此与连翎纵游山河,桂花载酒,汀州浅游。
就在她在清安堂与廖蓬相商此事时,一路快马踏过飞仙城中主道,直向将军府而去,清一色的骏马护甲,来者皆做御前行走的銮仪卫打扮。
岁平九年元月初七,天子明诏,命宸王连翎回京述职。
消息插翅般传向四境,连翎跪接诏书后久久无言。
拎着桂花酒归来的谢簌黎,闻之同默,春风难入三关境,卷起的北风呜咽着每个人的心。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吴振启台领着三关诸将兵士举杯遥祭了战争中殒命的英魂,西风吹过旌旗带去了长缨的缅怀。
往年得时候谢簌黎总会在谢清忌日前赶回不寒宫,在于宫中看着新旧交替,过一个没滋没味的年。
去年她驻留在三关,和连翎他们,连同着远道而来的医圣、段苍舟一道举杯恭祝佳节,都说三关苦寒难度,可确是自谢清故去后谢簌黎过得最像样的新年。之后她与连翎登楼望月,在满天烟火中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
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年轻时的谢清对即将成婚的友人的祝福,也是连翎对谢簌黎最虔诚的告白。
连翎祭奠完后又独给殷征祭了一杯酒,酒入沙地很快消逝,连翎放回酒杯,对一旁的谢簌黎说:“他是孤儿无依无靠,自小跟我来了三关,性子又孤僻些,除了我们几个和他那些随他同去的同僚,怕是再无人记得他了。”
九龙关城破那一战,殷征带着手下无数不多的弟兄,身死驻地为大军撤退拖延了时间。
登临九龙关城墙遥望西嵘,谢簌黎将最后一杯酒祭出,寄托给了身死他乡的谢簌远。
“你没有话跟他说吗?”连翎见谢簌黎无言,小声问道。
城墙上风大,吹得谢簌黎衣袖阵阵,她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现在才发觉自己一点也不了解他。”
谢簌远于光祐三十九年远赴嵘国,彼时谢簌黎只有十来岁,她虽然在兄长的呵护下长大,可她现在根本勾勒不出兄长的模样,她现在所知的兄长只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还有长辈们口中那个沉稳识大体得谢簌远。
连翎接过了她手中的酒杯说:“前人曾说‘人生何处不相逢’,我觉得还有另解,一路走下去总会在浩瀚绮丽中发现他留下的痕迹,就像我们这次去临雍发现了谢前辈留下的手迹一样,或许在不久你就也会发现你兄长留下的痕迹。”
九龙关城墙上的九只强弩经岁月腐蚀依旧坚固如常,这里是无数大越勇士热血保国的堆砌,前仆后继者将英魂埋在在这里成了坚守的阵地。
惊风剑挂在连翎腰剑,京城中名门闺秀常将剑穗赠予心慕的少年郎,他是武将不配剑穗,但他的剑却是谢簌黎所曾,祝他顺遂无忧。
他拉起谢簌黎的手,桃花眼中藏不住温柔,他说:“我生辰那日许了个愿,你想知道吗?”
“说出来就不准了。”谢簌黎也不顾及旁人的目光,任由他拉着。
只见连翎上前贴着她的耳朵说:“已经实现了。”
“我要与你相伴一生。”
谢簌黎端了半盏屠苏酒轻摇,倚着廊下的石柱看着城中烟火漫天,祝贺着即将到来的新旧更替。
这一年沥经肝胆烽火,寒城交锋,麟州潮涌,虞州淋漓,临雍惊变,一切变得遥远,恍惚间却又历历在目。
鼓息旗静后段苍舟便启程返回了东郡,临行前谢簌黎特意嘱咐他不要将她受伤的事情同医圣说,就算要说也等过了这个年后。如今四处都不太平,她不想再让师父为了她而劳碌奔波。
明三爷的事业已查清,这位颇得吴振重用的亲卫居然是被嵘国策反的暗探,数年前一战他被落入嵘国之手,为了保命主动提出愿效犬马之劳,嵘国闻他为吴振身边的亲卫才放了他一条性命。
这次连翎赴三关之前,明三爷一不小心被明浚发现了行踪,于是他顺水推舟的送了儿子到连翎身边,又指示图日格手下的焦慕死士行刺连翎顺道借此杀了明浚。
借刀杀人之计成功后明三爷借着亲子身故的借口到了三关,他轻动不了连翎,战场上有徐映和谢簌黎更难行动。此时他得到上峰指示,用往昔谢清之事离间两人,最好是让谢簌黎杀了连翎。
倘若谢簌黎动手杀人,连翎在应辞剑下必然难逃一劫,而三关诸人势必也不会放过她,更何况连翎还是天子胞弟大越亲王,此计若成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明三爷借谢簌黎受伤之际接近,他有着身份遮掩,谢簌黎对他并未防备太多,那口酒有乱人心神的药,越是心境不稳越易重招,而随着酒意散去又查不出痕迹。只可惜嵘国错算了谢簌黎与连翎之间的情谊,他们未曾算尽江湖浪迹客会与庙堂中人连结成礼。
明三爷的背叛令吴振没有想到,而明浚到底是恪尽职守而死,祸不及妻儿,明三爷伏诛后,吴振仍命人给明夫人送去钱银。长子的死给了她极大的打击,再听闻丈夫叛国又令她错愕,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一个妇人如何独自扶养家中孩子。听闻她在中川有房亲戚,且愿意对他们孤儿寡母照拂一二,谢簌黎便让不寒宫药铺走货时带了他们去,还许下若明夫人想做些生计可到不寒宫名下药铺做活,也可送孩子到馆中学医。
并非是心慈手软,只是过错者已经得到惩罚留下的只是无辜者而已。
她身负武功行于事件尚且多艰,更何况拉着儿女的妇人呢。
内贼清理完后,三关诸将也重新核查了自己身边的亲卫,两国较量明争暗斗,安插眼线都是常有的事,好在吴振警醒且明三爷并未位高权重损失并不算大。
历经这事谢簌黎更知晓兄长当年能得郁王信任是如何不易,他传回的密报对三关的价值有多大。
焦慕退兵后奉上降表重行臣子之礼,顺道接走了他们得大世子图日格,只是这回代表焦慕六部行事的是未参战的青阳部。图日格素来瞧不上青阳,青阳自然也与这位大世子不对付,使者并未给图日格好脸色,拿着六部首领的手制押解了图日格回去。
适才在屋中喧闹久了,铜炉烧的屋中闷热,谢簌黎这才躲出来透了口气。
新岁又一重,去年还闹着几位哥哥要放烟火的卫瑾如今年也稳重了起来,年节也不忘尽自己亲卫的本职,时不时的到院外查探。
亲卫们凑了一桌,因还有任务在并未饮酒,碗中倒了茶水相庆,接过了厨娘递过来的饺子。
就在她出神时,一只酒杯碰上了她手中盏,抬眸入眼者正是意中人。
“新年快乐。”桃花眼中含情,弯下的眉眼带着笑意。
谢簌黎见他不由眼睛一亮,举杯抿了一口道:“新年快乐。”
屋中喧闹声传来,廊下来回走动的仆从也个个洋溢着喜悦,连翎蹭了蹭她的肩膀,偏头道:“去上面?”
两人都是行动派,轻功施展说走就走,连翎的轻功虽然没有她那般出神入化,却也与去年相比大为不同。
屋顶之色犹是当初的月华流照,人亦相同,两人十指相扣,偌大天地间唯有二人。
新岁鼓响起时,满天烟火更盛,连翎伸手替她捂住了耳朵,做着口型道:“年年岁岁长相似。”
不求名爵显禄,大富大贵,唯愿年年岁岁长相似。
烟火声稍歇,孟鸣风在院中招手喊着两人,回到屋中诸人已再举杯,带着一身霜露的魏琅也巡营归来,赶上了这杯贺岁新酒。
“来来来这边,”吴振招呼着最后进屋的连翎、谢簌黎往自己身边站。
将军府节俭,凑不齐形制一样的杯子,主副将齐聚又有几个不轮值的都尉,又各自带着手下的亲卫,一屋子人举杯相庆,瓦瓷相撞声清脆,用着简单的礼节同贺了新年景。
边关向来如此,吃完新岁“酒”后轮值的轮值换岗的换岗,不敢有分毫懈怠,成家的将士只盼着休沐日快快到来能回家与家小团聚。
到头来还是这群未成婚的将军们凑到一处,一个人轮值三五个人同去,寻个新年中的热闹景。
略年长些的就是主帅吴振,可他的家小都在京城,连年战事吃紧他已连着四五年未归家中,每每让人捎了节礼家书回去,小儿子长成什么模样他早不知道了。
虽然唐易家人都在落霞关中,可他也未在除夕、初一回去,照旧和府中人一道过了节,只捎信回去说自己军务繁忙日后才能归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唐家世居落霞关,几代人才出了唐易这个读书的好苗子,还是金榜题名的探花郎。
只可惜唐家老太爷老夫人早逝,在唐易名题桂榜之时,续弦的继母接了邻家钱财替他许下了亲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唐易不从,起先也是妻贤家和,直到他被贬谪出京难再启复。
可偏偏他夫人不满足,硬要唐易出任官府职务,毕竟官家娘子风光与常人相比还是大不相同的,那一次唐易应下了。
这回出任的职务是辖属中川又临近三关的一个小县的主簿,可这一方的父母官偏是个贪污媚上的官场腐虫,看中唐易的才学硬要他出入做假账。唐易不是逆来顺受的软弱文人,也不是满嘴“诗书礼易”的腐朽老儒,旧时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唐易毅然辞决,可他早已不再是京城中风光无限的探花郎。
为了支持家用,唐易归家后便日日去落霞关的茶楼中说书,又替人撰写讲文,总有银钱度日。可家中怨怼声日盛,他空有才学也难报过不由消沉,好在得贵人相助唐易得人引荐,又恰逢连翎身到他说书的茶楼又引他入北营为谋士。
名为谋士实则为吴振臂膀,不仅如此他还将一身才学倾授连翎,不得不说连翎如今的才学多半校学唐易,两人虽未有师徒之名,却已远胜于此。
三关历年如此,谢簌黎在这过了两个年却犹觉比不寒宫中更舒心顺畅,少了冠冕堂皇的拜贺更多是好友间的诚祝。
登临高楼,看城中屋宇纵横,百姓和乐安稳,民生所向亦是他们所仰。
谢簌黎想或许自己可以回一趟不寒宫,卸下宫主之职,从此与连翎纵游山河,桂花载酒,汀州浅游。
就在她在清安堂与廖蓬相商此事时,一路快马踏过飞仙城中主道,直向将军府而去,清一色的骏马护甲,来者皆做御前行走的銮仪卫打扮。
岁平九年元月初七,天子明诏,命宸王连翎回京述职。
消息插翅般传向四境,连翎跪接诏书后久久无言。
拎着桂花酒归来的谢簌黎,闻之同默,春风难入三关境,卷起的北风呜咽着每个人的心。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