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臣们争吵归争吵却还是借太子选妃之际,择选出了备嫁焦慕的贵女,为以防磋商后改变还是从宗室中选出了备嫁之人。
使团入京前一切准备停当,太子迎使入京,大朝会上彰表国书,敬献六部之礼。
到夜间殿阁中筹光交错,舞乐升平,一派喜乐和善的场面。焦慕此番派出的正使乌缇纳正是先前青阳部派出与大越议和的使臣,名字在焦慕是智慧的意思,这人通晓汉语且能言善辩,宴会上见到连翎及徐映后也是一番热络。
内庭司的宫宴置办的周道,主宾尽欢已到意兴阑珊处,连翎坐在太子身旁仿若自己只是个陪衬,可他却始终警惕,未敢多饮酒水。只是这来访的焦慕使臣甚是奇怪,从头到尾都没提有关联姻的半个字,这让连翎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使团本就为议亲而来,此刻只字不提就连皇帝都有些坐不住,赴宴的阁臣们几次递话都被乌缇纳绕了过去,反倒显得是大越急于联姻多少有失中原大国的体面。皇帝面上挂不住已经有些冷了脸色,只是天子威仪犹在又坐的远些,可席间大臣汗涔涔的前额却逃不过焦慕使臣的眼睛。
身为副使连翎始终都是跟随在太子左右,不抢半点风头,席间温和有礼不露锋芒,可经历过临雍关那一战的焦慕首领皆知,他才是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见席间氛围焦灼,连翎悠悠然起身见礼,仍如往日一般风轻云淡,全然不见半分慌张之意,他开口说:“皇后娘娘欲设宴宫中招待来客,只是不知尊使日程如何,何日有时间来访,也好让娘娘提前布置以防怠慢了贵客。”
连翎虽为皇亲可到底是外臣,哪会有机会替中宫传话,这一点众臣子知晓乌缇纳也明白。使团来京本就为臣,中宫设宴自然是传令即到,哪有让他们定时间的道理,这些连翎明白,焦慕使团更是明白。
皇后设宴自然是要招待使团中的女客,此次焦慕使团中随行的女官自然是为求亲而来,皇后出面自然也是商议两国联姻之事,连翎的话语问的巧妙逼得焦慕使团不得不应答。
连翎打了焦慕使团一个措不及防,这令大越官员明显都松了一口气,使团那边嚣张的气焰也骤然冷了一截,唯有为首的乌缇纳从容如常,打量了连翎几眼后开口道:“娘娘设宴款待我等自然招之即到,岂有左右主人的道理。”
说罢饮尽杯中酒以做赔礼,随后越步出席走入中央,冲皇帝施礼道:“陛下,我等此番来访是以为巩固两国邦好,欲再求亲联姻,固两国之血缘,安两国之民心。而今我焦慕六部大世子至纯忠孝……”
图日格的名字被提及之后连翎显然变了神色,心中暗叫不好,一面冲太子施眼色后又示意方路稍安勿躁。
果不其然,在一番慷慨既然之词后,乌缇纳露出了遮盖已久的獠牙,他徐徐道:“大世子爱慕越国女子风采,此番命我等入京觐见,欲求娶陛下……嫡公主为世子妃,永结比邻之好!”
此话一出满座哗然,要知当今陛下所出的嫡公主只有一位,那就是太子胞妹,婚事已许给佟家的三公主清允,当然焦慕的意思自然不止是拆散皇家与佟家联姻这般简单。
乌缇纳出身青阳部自为部族筹谋,大世子图日格若娶别国女子为正妃,势必从此将与部落首领之位无缘。而三公主嫁入焦慕,无论是如今陛下在位,还是未来太子登基,都不会对焦慕再行狼烟举兵,甚至为保三公主平安还会出面牵制焦慕与其他国家的纷争。除此之外商路、钱帛、兵甲……只要三公主在焦慕一日,大越必定对焦慕有求必应,这远比结五六门亲事都要管用。
当今太后就是以嫡公主之尊和亲大越,自她嫁入大越的那一刻起,封炎与大越几十年来互通商路再无纠纷,这即是前车之鉴,也是能让焦慕如此振振有词的说出求娶嫡公主的先例。
名义上的部族首领相配大越公主自然也是门当户对。
连翎几人知道这门亲事不利,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焦慕的虎狼之心,可现下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回绝理由。三公主婚配佟家之事尚未明旨,家国大义在前,只要尚未明旨都有转圜的余地,宗室之女可为国远嫁他乡,皇帝之女自然也应承担起己任。
身为主礼官的方路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勉强撑着笑容道:“尊使所言陛下已知,只是如何婚娶,婚配为何人尚未措谈,还请尊使谨慎言行不要造成误会。”
“方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贤明四海,才比唐宗宋祖,且求娶嫡公主之事历代皆有,哪有什么误会可言?”乌缇纳面露得意,显然已是抓住了他们的软肋。
太子适才听其所言早已心中不安,此时更是生怕皇帝不加细想答应下来,他才想起身相劝却被连翎按了下来,摇头示意他不要多言。
安抚完太子后,连翎也出席站定,与乌缇纳对立道:“尊使远在焦慕有所不知,陛下爱重公主,早在及笄之前就已将婚事许定。”
连翎这话说的保守,有些不明内情朝臣虽然疑惑却也未有跳出来反驳者,到此时他也不再给焦慕开口的机会,直言道:“今日宴饮已至尽兴,臣见陛下有些疲倦,不如就到这吧,明日还有朝事要议诸位大人也请回吧。”
承圣帝果然顺言而为,遣散诸臣后在内宦的搀扶下离开,只留下朝臣与焦慕使团对峙。
皇帝一走徐映当即来到了连翎身侧,亲王的华服压在连翎身上不显厚重,反倒尽显上位者的气度,始终把控着场面的走向。
他继续说:“尊使连日赶路,想必也累了,这位是徐映徐将军也是旧相识了,使团在京的安全由他调配防护。”
徐映品级不高席间位列在后,故而乌缇纳并未注意到他,可此时对面而立乌缇纳也认了出来,他就是临雍关一战跟在连翎身边的副将,也是个颇为棘手的人物。
送走了焦慕使团,太子连泽与方路皆围了上来,太子与三公主感情极好,此时最心忧此的人自然是他。
“皇叔,这该怎么办,清妹与佟家的婚事不秘密,焦慕的人只要稍做打探就能知悉内情。”此时殿中只留下他们三人,没有吩咐内侍宫女也不敢靠近。
但不仅是如此,恒王与绍王虽未出现在席面上,可众臣中少不了他们的幕僚眼线,用不了多久消息就会传到二人耳中。
连翎说:“我们要先试探一下陛下的态度。”
上位者的态度不明,用任何手段都会束手束脚,若皇帝不想遣嫁公主他们大可以放手而为,若皇帝生了此意,其间的转圜自然要做的遮人耳目些。
果如连翎料想的那样,旦日陛下单独召见了诸皇子们,恒王耐不住性子当即冷嘲热讽了几句,太子得了连翎的授意并未忍耐,两人在御前争吵了几句。
皇帝当即申饬了二人,虽未加以重处明里暗里却也警告了恒王,不要因一己私欲做出对大越不利的举动。他可以容忍皇子之间利益相斗,却不允许有人撼动皇权。
恒王急功好利并不难对付,多年来他的恩宠不及绍王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可内宫中还有他的生母,在皇帝身边荣宠十几年不减的佟贵妃,她身处内宫又是皇帝的枕边人,自然比连翎这个外臣更能揣摩的到皇帝的心意。
就在连翎于内阁筹谋如何应对焦慕求娶时,身处宫禁的佟贵妃已经先一步出手,表示佟家愿受些委屈,为了家国大业自由放弃这段姻缘。佟贵妃了解皇帝的脾性,先一步示弱便于得到他的垂怜,而后附以家国大义,自然会引得皇帝动容。
一介后宫女子尚能明礼晓义,他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因私情蒙蔽?
佟贵妃刻意将此消息放出,这些话能传到连翎耳中,自然也会让焦慕人知晓,连翎不方便直接入宫去寻太子只能先回到王府将这些消息告诉了谢簌黎。
“三公主并非佟贵妃所出,她自然是无所谓,”待在京城日久谢簌黎也知晓了皇子间的内斗,“她倒是假充了回好人,即让皇帝觉得亏欠佟家,又把三公主嫁去了更远的地方,趁机打压了皇后与太子。”
连翎也为此事发愁,他在房中踱步一面盘算道:“佟贵妃这一举动对于焦慕而言只是让他们知道婚约的对象是谁,可我怕这番话会影响到皇上的态度?”
“为何?”
连翎将事情一一拆解道出,这才发觉佟贵妃此举可谓击中要害,一时间打乱了他们全部的部署,想到着连翎手握成拳狠狠地锤了一下桌子。
昨日宫宴谢簌黎未到席间,可不久后皇后招待焦慕使团的宴席她是要到场的,此时好好筹谋才能在那时有些可以机变的对策。
只是还未等两人详商,亲卫前来通传言说有客人到访,信物呈到连翎面前一看竟然是东宫的腰牌。太子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访,两人交换了个眼神却也猜此番用意,只能先让亲卫迎来人进来。
太子府的人行事一向谨慎,来访者穿着宽阔的黑色斗篷,完全遮盖起了行容,全然看不清面庞。直至其将兜帽缓缓摘下,才露出一张花容月貌般的面容来。
连翎见之大惊忙躬身行礼道:“臣见过三公主。”
对于三公主清允,谢簌黎只曾耳闻未见过真容,她落于连翎一步之后同样拜礼道:“微臣见过公主。”
“皇叔免礼,”清允也不托大,忙上前虚扶住了连翎,又转冲谢簌黎道,“谢姑娘不必多礼。”
谢簌黎谨言缄默避让开来,看着连翎礼让清允坐下,适才三公主对她的称呼不见犹疑,显然是早已知晓她是谁,可今日却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她虽然疑惑,却未曾表现,只是随行在连翎身侧尽量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清允突然造访,实为唐突,还请皇叔不要怪罪。”
“臣不敢,”于尊卑而言连翎是臣子,但于亲缘论之他算得上是公主的长辈,“殿下是怎么出宫的,陛下和娘娘可曾知道?”
公主同其余后宫女子一样婚前居于宫内闺阁,成年之后嫁为人妇,比普通人更受世俗法理的制约。只见清允摇了摇头,又连忙解释道:“是我求太子哥哥放我出来的,父皇母后不知我出宫。”
说到这她从椅子上站起屈膝礼拜道:“清允从未求过皇叔什么,今日恳请皇叔帮我。”
“殿下这是做什么,快起来说。”连翎忙扶她起身,却见她已然红了眼眶。
金钗玉饰装点下的三公主不落尘俗,除却皇家礼教中养育出的贵气,秋水般的眼眸中不染半点事故谋算,全然是娇养的女儿家的清澈。
她缓缓道:“皇叔应该已经知道佟贵妃在宫中的做为,清允并非因一己之私不愿远嫁,只是太子哥哥与我详说了其中利害,我不想成为他的拖累。母后身为一国之母无法在父皇面前开口,我心想眼下只有皇叔能帮我,这才求了太子哥哥帮我出宫,请皇叔千万不要怪罪兄长,要骂就骂我吧。”
“殿下所受的委屈臣知道,肘腋之患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连翎替她斟了茶水劝道,“佟贵妃既然主动出言解除婚约,于殿下而言也是件好事 ,臣与太子定会竭尽所能阻拦焦慕所为,不让殿下远嫁他国。”
“自归京后,清允与皇兄劳烦皇叔良多,清允在此谢过,”她起身又行一礼,“我不能离宫太久,先行告退了。”
从内宫而来必然不会有太多护卫随行,连翎说:“我让簌黎送你回去。”
马车行于主街向宫禁的方向前行,谢簌黎撩开车帘查看周围并无异常后又默默放下,应辞剑搁在手边与她一袭裙衫并不相配。她与三公主并不相熟,适才相处下来只觉她是个极好相处的人,全然不似宫中人的尔虞我诈。
清允也在悄悄打量着她,那日在宫中的传闻中她似乎是个杀伐果断的凶神,可此时相对她却柔和似水,无论是仪态还是举止全然不见江湖人的粗鲁。
“母后与我说过那日宫中之事,还未谢过姑娘出手相帮。”清允道。
谢簌黎颔首答道:“此为臣子分内之事,公主无需言谢。”
清允点了点头轻笑道:“听闻姑娘与皇叔一往情深,今日得见方知传闻不虚令人羡慕。”
说道此刻谢簌黎见清允的眸中划过一丝遗憾,似是想起了什么神伤的往事,皇家之女一生写尽了身不由己四个字,谢簌黎不由动容,她问道:“敢问公主可有倾心之人?”
“有。”
她没想到清允会如从爽快的回到,而这个“有”字说出后,清允的神情舒展了不少,甚至与谢簌黎详说了下去:“人立于事,自有七情六欲,只是我身为公主不敢言欢喜二字,说出来反而会害了他,只能将这份情永藏于心。所以谢姑娘我很羡慕你,你与皇叔情投意合,无人能阻拦你们携手同行。”
闺阁女儿所愿无非就是与情郎同心相伴,而谢簌黎已然活成了大多数大越女子所期待的模样,能尽情在一方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虽结识不深,谢簌黎却心有所动,她抬眼对上了清允的目光坚定的说:“若公主相信臣,臣愿竭力为殿下一搏。”
“不必,”清允摇了摇头,“你自己立于庙堂已有诸多不便,无需在为我劳费力。”
“殿下不必担忧,我与宸王携手共进定然竭尽所能。”
等到马车临近宫门,谢簌黎向清允告别,无需驱使马车停下掀开车帘纵跃而下,一直瞩目着厚重的宫门打开又闭合,将穿着宫装的小姑娘困居在了四方格中,永远无法随心自由。
持剑者若不为人,终究只会成为没有感情的杀戮者,彼时行医为救世人脱离苦难,今日出剑自是心中所念。
宫宴的部署按部就班进行着,内宫宴请操办者为内庭司,所请来客除了阖宫嫔妃、皇子公主还有皇亲贵族与内眷诸亲,再者就是极少数的重臣能携家眷受邀前往。
自清允秘密造访宸王回宫后没多久,宫中就传来三公主病重的消息,自那日起闭宫养病谢绝外客。这自然是谢簌黎与连翎定下的计策之一,先避免焦慕使团与公主的直接接触,还可以以此拖延公主出嫁。
当日谢簌黎换了一身宫装华服,选了略暗沉厚重些的颜色,挽了发髻后只带了简单的钗环,为防有意外突发谢簌黎特意选了一支尾端锋利些的簪子。
连翎替她系好了腰间的带子,盯着眼前人看了许久:“好看。”
“你哪天不说我好看。”连翎对她从不吝啬溢美之词,在连翎的眼中自己哪里都好。
“今日的主角可不是我,”谢簌黎对着铜镜补了两笔眉尾的颜色,“怎么样,够凶了吧。”
今日见焦慕使臣自要一番唇枪舌战,连翎身为副使又是当朝摄政王地位超然,身穿的衮服也是御赐上面秀了无数展现身份地位的纹样,平日里再儒雅随和被这沉重的颜色一压也变得庄重起来。
他展开双臂,展露出双袖的宽阔,笑道:“还能有我这一身严肃。”
“当然要庄重些,摄政王殿下,”谢簌黎的尾音上扬着,“走吧,别迟了。”
使团入京前一切准备停当,太子迎使入京,大朝会上彰表国书,敬献六部之礼。
到夜间殿阁中筹光交错,舞乐升平,一派喜乐和善的场面。焦慕此番派出的正使乌缇纳正是先前青阳部派出与大越议和的使臣,名字在焦慕是智慧的意思,这人通晓汉语且能言善辩,宴会上见到连翎及徐映后也是一番热络。
内庭司的宫宴置办的周道,主宾尽欢已到意兴阑珊处,连翎坐在太子身旁仿若自己只是个陪衬,可他却始终警惕,未敢多饮酒水。只是这来访的焦慕使臣甚是奇怪,从头到尾都没提有关联姻的半个字,这让连翎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使团本就为议亲而来,此刻只字不提就连皇帝都有些坐不住,赴宴的阁臣们几次递话都被乌缇纳绕了过去,反倒显得是大越急于联姻多少有失中原大国的体面。皇帝面上挂不住已经有些冷了脸色,只是天子威仪犹在又坐的远些,可席间大臣汗涔涔的前额却逃不过焦慕使臣的眼睛。
身为副使连翎始终都是跟随在太子左右,不抢半点风头,席间温和有礼不露锋芒,可经历过临雍关那一战的焦慕首领皆知,他才是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见席间氛围焦灼,连翎悠悠然起身见礼,仍如往日一般风轻云淡,全然不见半分慌张之意,他开口说:“皇后娘娘欲设宴宫中招待来客,只是不知尊使日程如何,何日有时间来访,也好让娘娘提前布置以防怠慢了贵客。”
连翎虽为皇亲可到底是外臣,哪会有机会替中宫传话,这一点众臣子知晓乌缇纳也明白。使团来京本就为臣,中宫设宴自然是传令即到,哪有让他们定时间的道理,这些连翎明白,焦慕使团更是明白。
皇后设宴自然是要招待使团中的女客,此次焦慕使团中随行的女官自然是为求亲而来,皇后出面自然也是商议两国联姻之事,连翎的话语问的巧妙逼得焦慕使团不得不应答。
连翎打了焦慕使团一个措不及防,这令大越官员明显都松了一口气,使团那边嚣张的气焰也骤然冷了一截,唯有为首的乌缇纳从容如常,打量了连翎几眼后开口道:“娘娘设宴款待我等自然招之即到,岂有左右主人的道理。”
说罢饮尽杯中酒以做赔礼,随后越步出席走入中央,冲皇帝施礼道:“陛下,我等此番来访是以为巩固两国邦好,欲再求亲联姻,固两国之血缘,安两国之民心。而今我焦慕六部大世子至纯忠孝……”
图日格的名字被提及之后连翎显然变了神色,心中暗叫不好,一面冲太子施眼色后又示意方路稍安勿躁。
果不其然,在一番慷慨既然之词后,乌缇纳露出了遮盖已久的獠牙,他徐徐道:“大世子爱慕越国女子风采,此番命我等入京觐见,欲求娶陛下……嫡公主为世子妃,永结比邻之好!”
此话一出满座哗然,要知当今陛下所出的嫡公主只有一位,那就是太子胞妹,婚事已许给佟家的三公主清允,当然焦慕的意思自然不止是拆散皇家与佟家联姻这般简单。
乌缇纳出身青阳部自为部族筹谋,大世子图日格若娶别国女子为正妃,势必从此将与部落首领之位无缘。而三公主嫁入焦慕,无论是如今陛下在位,还是未来太子登基,都不会对焦慕再行狼烟举兵,甚至为保三公主平安还会出面牵制焦慕与其他国家的纷争。除此之外商路、钱帛、兵甲……只要三公主在焦慕一日,大越必定对焦慕有求必应,这远比结五六门亲事都要管用。
当今太后就是以嫡公主之尊和亲大越,自她嫁入大越的那一刻起,封炎与大越几十年来互通商路再无纠纷,这即是前车之鉴,也是能让焦慕如此振振有词的说出求娶嫡公主的先例。
名义上的部族首领相配大越公主自然也是门当户对。
连翎几人知道这门亲事不利,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焦慕的虎狼之心,可现下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回绝理由。三公主婚配佟家之事尚未明旨,家国大义在前,只要尚未明旨都有转圜的余地,宗室之女可为国远嫁他乡,皇帝之女自然也应承担起己任。
身为主礼官的方路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勉强撑着笑容道:“尊使所言陛下已知,只是如何婚娶,婚配为何人尚未措谈,还请尊使谨慎言行不要造成误会。”
“方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贤明四海,才比唐宗宋祖,且求娶嫡公主之事历代皆有,哪有什么误会可言?”乌缇纳面露得意,显然已是抓住了他们的软肋。
太子适才听其所言早已心中不安,此时更是生怕皇帝不加细想答应下来,他才想起身相劝却被连翎按了下来,摇头示意他不要多言。
安抚完太子后,连翎也出席站定,与乌缇纳对立道:“尊使远在焦慕有所不知,陛下爱重公主,早在及笄之前就已将婚事许定。”
连翎这话说的保守,有些不明内情朝臣虽然疑惑却也未有跳出来反驳者,到此时他也不再给焦慕开口的机会,直言道:“今日宴饮已至尽兴,臣见陛下有些疲倦,不如就到这吧,明日还有朝事要议诸位大人也请回吧。”
承圣帝果然顺言而为,遣散诸臣后在内宦的搀扶下离开,只留下朝臣与焦慕使团对峙。
皇帝一走徐映当即来到了连翎身侧,亲王的华服压在连翎身上不显厚重,反倒尽显上位者的气度,始终把控着场面的走向。
他继续说:“尊使连日赶路,想必也累了,这位是徐映徐将军也是旧相识了,使团在京的安全由他调配防护。”
徐映品级不高席间位列在后,故而乌缇纳并未注意到他,可此时对面而立乌缇纳也认了出来,他就是临雍关一战跟在连翎身边的副将,也是个颇为棘手的人物。
送走了焦慕使团,太子连泽与方路皆围了上来,太子与三公主感情极好,此时最心忧此的人自然是他。
“皇叔,这该怎么办,清妹与佟家的婚事不秘密,焦慕的人只要稍做打探就能知悉内情。”此时殿中只留下他们三人,没有吩咐内侍宫女也不敢靠近。
但不仅是如此,恒王与绍王虽未出现在席面上,可众臣中少不了他们的幕僚眼线,用不了多久消息就会传到二人耳中。
连翎说:“我们要先试探一下陛下的态度。”
上位者的态度不明,用任何手段都会束手束脚,若皇帝不想遣嫁公主他们大可以放手而为,若皇帝生了此意,其间的转圜自然要做的遮人耳目些。
果如连翎料想的那样,旦日陛下单独召见了诸皇子们,恒王耐不住性子当即冷嘲热讽了几句,太子得了连翎的授意并未忍耐,两人在御前争吵了几句。
皇帝当即申饬了二人,虽未加以重处明里暗里却也警告了恒王,不要因一己私欲做出对大越不利的举动。他可以容忍皇子之间利益相斗,却不允许有人撼动皇权。
恒王急功好利并不难对付,多年来他的恩宠不及绍王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可内宫中还有他的生母,在皇帝身边荣宠十几年不减的佟贵妃,她身处内宫又是皇帝的枕边人,自然比连翎这个外臣更能揣摩的到皇帝的心意。
就在连翎于内阁筹谋如何应对焦慕求娶时,身处宫禁的佟贵妃已经先一步出手,表示佟家愿受些委屈,为了家国大业自由放弃这段姻缘。佟贵妃了解皇帝的脾性,先一步示弱便于得到他的垂怜,而后附以家国大义,自然会引得皇帝动容。
一介后宫女子尚能明礼晓义,他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因私情蒙蔽?
佟贵妃刻意将此消息放出,这些话能传到连翎耳中,自然也会让焦慕人知晓,连翎不方便直接入宫去寻太子只能先回到王府将这些消息告诉了谢簌黎。
“三公主并非佟贵妃所出,她自然是无所谓,”待在京城日久谢簌黎也知晓了皇子间的内斗,“她倒是假充了回好人,即让皇帝觉得亏欠佟家,又把三公主嫁去了更远的地方,趁机打压了皇后与太子。”
连翎也为此事发愁,他在房中踱步一面盘算道:“佟贵妃这一举动对于焦慕而言只是让他们知道婚约的对象是谁,可我怕这番话会影响到皇上的态度?”
“为何?”
连翎将事情一一拆解道出,这才发觉佟贵妃此举可谓击中要害,一时间打乱了他们全部的部署,想到着连翎手握成拳狠狠地锤了一下桌子。
昨日宫宴谢簌黎未到席间,可不久后皇后招待焦慕使团的宴席她是要到场的,此时好好筹谋才能在那时有些可以机变的对策。
只是还未等两人详商,亲卫前来通传言说有客人到访,信物呈到连翎面前一看竟然是东宫的腰牌。太子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访,两人交换了个眼神却也猜此番用意,只能先让亲卫迎来人进来。
太子府的人行事一向谨慎,来访者穿着宽阔的黑色斗篷,完全遮盖起了行容,全然看不清面庞。直至其将兜帽缓缓摘下,才露出一张花容月貌般的面容来。
连翎见之大惊忙躬身行礼道:“臣见过三公主。”
对于三公主清允,谢簌黎只曾耳闻未见过真容,她落于连翎一步之后同样拜礼道:“微臣见过公主。”
“皇叔免礼,”清允也不托大,忙上前虚扶住了连翎,又转冲谢簌黎道,“谢姑娘不必多礼。”
谢簌黎谨言缄默避让开来,看着连翎礼让清允坐下,适才三公主对她的称呼不见犹疑,显然是早已知晓她是谁,可今日却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她虽然疑惑,却未曾表现,只是随行在连翎身侧尽量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清允突然造访,实为唐突,还请皇叔不要怪罪。”
“臣不敢,”于尊卑而言连翎是臣子,但于亲缘论之他算得上是公主的长辈,“殿下是怎么出宫的,陛下和娘娘可曾知道?”
公主同其余后宫女子一样婚前居于宫内闺阁,成年之后嫁为人妇,比普通人更受世俗法理的制约。只见清允摇了摇头,又连忙解释道:“是我求太子哥哥放我出来的,父皇母后不知我出宫。”
说到这她从椅子上站起屈膝礼拜道:“清允从未求过皇叔什么,今日恳请皇叔帮我。”
“殿下这是做什么,快起来说。”连翎忙扶她起身,却见她已然红了眼眶。
金钗玉饰装点下的三公主不落尘俗,除却皇家礼教中养育出的贵气,秋水般的眼眸中不染半点事故谋算,全然是娇养的女儿家的清澈。
她缓缓道:“皇叔应该已经知道佟贵妃在宫中的做为,清允并非因一己之私不愿远嫁,只是太子哥哥与我详说了其中利害,我不想成为他的拖累。母后身为一国之母无法在父皇面前开口,我心想眼下只有皇叔能帮我,这才求了太子哥哥帮我出宫,请皇叔千万不要怪罪兄长,要骂就骂我吧。”
“殿下所受的委屈臣知道,肘腋之患需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连翎替她斟了茶水劝道,“佟贵妃既然主动出言解除婚约,于殿下而言也是件好事 ,臣与太子定会竭尽所能阻拦焦慕所为,不让殿下远嫁他国。”
“自归京后,清允与皇兄劳烦皇叔良多,清允在此谢过,”她起身又行一礼,“我不能离宫太久,先行告退了。”
从内宫而来必然不会有太多护卫随行,连翎说:“我让簌黎送你回去。”
马车行于主街向宫禁的方向前行,谢簌黎撩开车帘查看周围并无异常后又默默放下,应辞剑搁在手边与她一袭裙衫并不相配。她与三公主并不相熟,适才相处下来只觉她是个极好相处的人,全然不似宫中人的尔虞我诈。
清允也在悄悄打量着她,那日在宫中的传闻中她似乎是个杀伐果断的凶神,可此时相对她却柔和似水,无论是仪态还是举止全然不见江湖人的粗鲁。
“母后与我说过那日宫中之事,还未谢过姑娘出手相帮。”清允道。
谢簌黎颔首答道:“此为臣子分内之事,公主无需言谢。”
清允点了点头轻笑道:“听闻姑娘与皇叔一往情深,今日得见方知传闻不虚令人羡慕。”
说道此刻谢簌黎见清允的眸中划过一丝遗憾,似是想起了什么神伤的往事,皇家之女一生写尽了身不由己四个字,谢簌黎不由动容,她问道:“敢问公主可有倾心之人?”
“有。”
她没想到清允会如从爽快的回到,而这个“有”字说出后,清允的神情舒展了不少,甚至与谢簌黎详说了下去:“人立于事,自有七情六欲,只是我身为公主不敢言欢喜二字,说出来反而会害了他,只能将这份情永藏于心。所以谢姑娘我很羡慕你,你与皇叔情投意合,无人能阻拦你们携手同行。”
闺阁女儿所愿无非就是与情郎同心相伴,而谢簌黎已然活成了大多数大越女子所期待的模样,能尽情在一方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虽结识不深,谢簌黎却心有所动,她抬眼对上了清允的目光坚定的说:“若公主相信臣,臣愿竭力为殿下一搏。”
“不必,”清允摇了摇头,“你自己立于庙堂已有诸多不便,无需在为我劳费力。”
“殿下不必担忧,我与宸王携手共进定然竭尽所能。”
等到马车临近宫门,谢簌黎向清允告别,无需驱使马车停下掀开车帘纵跃而下,一直瞩目着厚重的宫门打开又闭合,将穿着宫装的小姑娘困居在了四方格中,永远无法随心自由。
持剑者若不为人,终究只会成为没有感情的杀戮者,彼时行医为救世人脱离苦难,今日出剑自是心中所念。
宫宴的部署按部就班进行着,内宫宴请操办者为内庭司,所请来客除了阖宫嫔妃、皇子公主还有皇亲贵族与内眷诸亲,再者就是极少数的重臣能携家眷受邀前往。
自清允秘密造访宸王回宫后没多久,宫中就传来三公主病重的消息,自那日起闭宫养病谢绝外客。这自然是谢簌黎与连翎定下的计策之一,先避免焦慕使团与公主的直接接触,还可以以此拖延公主出嫁。
当日谢簌黎换了一身宫装华服,选了略暗沉厚重些的颜色,挽了发髻后只带了简单的钗环,为防有意外突发谢簌黎特意选了一支尾端锋利些的簪子。
连翎替她系好了腰间的带子,盯着眼前人看了许久:“好看。”
“你哪天不说我好看。”连翎对她从不吝啬溢美之词,在连翎的眼中自己哪里都好。
“今日的主角可不是我,”谢簌黎对着铜镜补了两笔眉尾的颜色,“怎么样,够凶了吧。”
今日见焦慕使臣自要一番唇枪舌战,连翎身为副使又是当朝摄政王地位超然,身穿的衮服也是御赐上面秀了无数展现身份地位的纹样,平日里再儒雅随和被这沉重的颜色一压也变得庄重起来。
他展开双臂,展露出双袖的宽阔,笑道:“还能有我这一身严肃。”
“当然要庄重些,摄政王殿下,”谢簌黎的尾音上扬着,“走吧,别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