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本难预料,一切皆不顺意。归府后谢簌黎得知连翎今日收到了远在三关的吴振和唐易的来信,眼见他心情正好,又想到日前的忙碌操劳,谢簌黎不忍打破他的好心情,于是将姜黛的事暂且压下未谈。
虽然未与连翎知会,但布置好的事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了下去,隔日再同连翎详说之时,进展快的已有了回秉。
知连翎者恰如谢簌黎,连翎在听完后果然冷了脸,谢簌黎连忙送走了回信的铺子伙计。再返回山月居的时候连翎看起来已经整理好了心情,照旧与谢簌黎说话谈天,等到忙完政务也就早早安置了。
原本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到最后压制一夜的怒火还是波及到了凌青和守夜的亲卫,好在谢簌黎沐浴更衣后及时出来,提前结束了这一场无妄之灾。
她衣服换得匆忙,发尾落下的水珠沾湿了半边外裳,冬日天寒连翎怕她着凉急忙拉着她回了房间,又取了帕子替她仔细擦拭着长发。谢簌黎明明是手握利刃的凶神,江湖之中皆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但连翎却总是小心翼翼的将之捧在掌心中,好似一块易碎的璞玉。
外人面前手腕雷厉的摄政王,在面对心上人时总有着独属的温柔。
乌发散落在肩头,谢簌黎持簪挽发时,宽阔的袖口从腕间褪落,露出了旧日的伤痕,突兀的显现在她白皙的手臂上。这样的伤痕还有很多,分布在身体的各处,有些源于早年前江湖行走时的命悬一线,更多的则是来自战场上千钧一发之际的搏杀,还有面对凶敌时的绝处逢生。
常在悬崖孤峰处摇摇欲坠,却总会凿石刻剑向上攀爬,哪怕是她也从未对自己如此之上心过。
比武已至尾声,排在前十位的参选者已有分晓,朝廷另有特制,先前未参与招亲者可在排名出来后挑战,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胜利既可取代守擂者原有的位次。
这是方路同连翎他们定下缓兵之计,可以让徐映、谢簌黎等人在必要上场以稳住局面,又可以让他们少露些武功的路数,以减少良将折损。
但同样这也加之了意外的可能性,不到最后谁也不敢说定数为何。
按照规制挑战可即兴而为又可下帖邀约,多数挑战者都选择了后者,这样即可以为自己博得优势,又可以打守擂者一个措手不及,以提高自己战胜的可能性,因此徐映下帖约战排在招亲榜上第六位的封炎国求亲者倒成了一桩美谈。
罗布是封炎国最年轻的守边将领,本是封炎贵族出身,只是年少热血才投身军营效力,其形貌昳丽又风流倜傥,多引妇孺驻足倾慕。徐映同样年轻有为,他的决定更是代表了宸王府的立场,三关之时作为连翎的副将,回京后又领要职,但却无人见过他真实的实力。
原本这场较量就足够引人瞩目,不少人都打算一睹两国年轻守将的风采,可随着皇宫的消息传出,三公主将首次亲临凤阁观赏当日的比试,一时间又将声浪推向一个高潮。
下帖约战本就是为三公主亲临观礼做一个引子,无需另作取处,此刻连翎不见怒色,反倒变得忧心忡忡,让谢簌黎一时间摸不到由头。
她隔着铜镜对上连翎的目光,一面往往头上戴着发饰,一面宽慰道:“别太担心了,徐兄这次十拿九稳,会赢的。”
自下帖约战后谢簌黎没少陪徐映练刀,观摩数场罗布的比试后,她对其武功路数了然于心,谢簌黎的武功在罗布之上,哪怕换了不熟悉的路数也难在百招之内取胜于应辞剑下。
罗布的武功与徐映所用的百辟刀并不相克,再加之这几天的练习取胜已是大半之数。
连翎担心徐映不假,但他更担心的人是谢簌黎,他知谢簌黎的左腕尚未完全恢复,医圣告诫其要少动刀剑。比武临近尾声,若无能抗衡焦慕之人,谢簌黎必然会下场一搏,此刻既知对手弱点以谢簌黎的性格来讲必然要竭尽全力,由此少不了要受伤搏命。
他不愿见谢簌黎悬于崖壁,更叹自己只能坐看云起却无法阻止。
连翎眉宇间凝色如旧,落座旁侧后也只是摇了摇头道:“没有,我只是怕有意外。”
今日比试虽早就定下,但越是临近连翎心头却泛起不安来,近来无论是焦慕还是大越朝中都没有异动,究竟是一切如他们所愿般顺利,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生于帝王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不谨小慎微,她知道连翎过往的一切,知道宸王傲骨下苦熬的心血,他从来都不是只为自己而活。
想到这谢簌黎的心头泛起点点酸涩,她尚有为义气拔剑的机会,可连翎只能为大局筹谋,哪怕一切不若其本心。
“我不会私自行事不计分寸的。”谢簌黎理好了容妆,将沾湿的外袍换成了新衣。
自知身世后谢簌黎多着素衣,今日这身红衣是皇后所赐,为侯爵家眷的制式,但因谢簌黎位列朝阁,衣衫上的绣纹要更繁华些。
红色虽非嫁衣所用的正红,却也衬得谢簌黎肤白若脂,笑起来时更是摇曳生姿。
她坐在了适才的妆凳上,背着妆台与连翎对坐,小扇拾在手中把玩,更添了几分闲适随然。
连翎多瞧了红衣几眼,这样明艳的谢簌黎着实让人难以割舍,他说:“今天是我不对,我不该乱发脾气。”
“你又不是圣人为什么不能发脾气?”谢簌黎说,“是我任性而为,明明知道你不喜欢却还要去做,你可以冲我发火跟我吵架,我不是阿娇女无需你金屋藏。”
“金屋难配卿,”连翎回答的很快,在他的心中谢簌黎永远都是明艳自由的存在,“你可以做任何你觉得对的事,不必为任何人而改变,哪怕那个人是我。”
他们二人之间无需刻意避讳,谢簌黎也坦言道:“你是例外,我只为你而妥协,当然了,也要殿下你忍一忍我的任性了。”
俊美的青年眉宇间阴霾消散,他起身靠近了心上人近前,在谢簌黎蕴藏着浓烈爱意的眼光的注视下,于她额间落下一吻。
今昔只为盛会而来,不见帝王,按照常理观看比武的官员只需穿常服即可。只是公主亲临凤台观礼,身为人臣不可不敬,但内宫旨意有说是与民同乐,穿着官服又未免有背王意,故而他们今日都穿了出入宫宴时的华服锦袍。
谢簌黎自是想不到这么多,在听完连翎的一番解释后,不由吐槽穿个衣服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随后又感慨起世家高门的不易。
腹诽过后谢簌黎今日还是照规制换了这身皇后亲赐的锦衣,绯色的华服不似嫁衣般火红灼热,且满城贵女皆是一般的规制,穿出去倒也没什么招人显眼的地方。
到连翎这就大为不同了,先帝子嗣不薄,但得以遗诏册封的只有连翎一人,但作为皇帝唯一的同胞兄弟又是手握实权摄政亲王,身份地位皆非比寻常。玄衣王袍加身,上绣的暗纹更是专他一人所用的样式,连翎今日束起了头发还戴了冠,这样浓重的颜色给他一双桃花眼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意味。
此刻这双叫人着迷的含情眼尾处带了薄红,连翎皮肤白,衬得这点红晕分外明显,就好似冬日雪地上遗落的梅花,近观令人唏嘘感叹。
两人同乘而来,不知在车架内间嬉闹了些什么,下车时谢宫主潇洒自若还同亲卫们闲话了几句,后出现的连翎却是紧闭唇舌不置一言,一拂衣袖自顾自往前走。
四侧观礼台上已聚集了不少人,好在宸王的位分足够高,王府的礼台临近皇族处,除了近随并无人看见这点多出的颜色。
远见宸王登台仪态端庄沉稳,徐映落在他一步之下,两人频频侧脸交谈,再往后跟着的将军近卫个个倜傥风流,引得周遭各府女眷私言切切,纷而打听其婚娶嫁配。
登临观礼台的阶梯最后一阶要高出一截,远见玄衣王袍的摄政王殿下停在旁侧,侧身让一众武将先行登临,自己则是抬臂等候。少刻身着绯衣的女郎搭上了他的臂弯,而连翎则是非常自然的接过了她手中的长剑,空出来的手撩起裙衫前摆登临楼台,连翎则是弯腰替她重新整理了裙摆又交还了佩剑,笑颜间满是柔情,之后两人谈笑风生相携落座。
这一幕落入满座贵女眼中,见者无一不露羡慕之色。名满京都的摄政王心属何人一目了然,虽然先前已有传言在,终究没有定音。而今见两人相携同进,算是给传言画上了一个句号。
听说因为这一幕,阁府女眷之间还闹出了些口舌之争,徐阁老的嫡孙女也不顾是否有背礼数,当即拂袖离去。
这些事连翎他们自然不会知晓,诸人的焦点此时都在徐映身上。
他今日穿了一身新裁的绀色圆领袍,宽袖以皮护腕束起,为了下场比试方便他今日没有带冠,而是以宽带束发,腰间系了块青玉同心环扣。比起一众锦衣华服的王府众将,平白年轻了几岁。徐映不比连翎大多少,只是年少磋磨让他养成了稳重老成的性格,在连翎身边他也一直是兄长的角色,一时间让人忽略了他其实也是正值风华的少年将军。
至比武约定的时辰还有一段时间,早到的官员多在走动详谈,各府女眷出席也是相看姻缘的好时候。连翎特意交代了下属今日不见来客,他们的礼台无人打扰,只有自己人坐谈饮茶。
谢簌黎又讲了些自己在比武场上的经验,又嘱咐了些自救的技巧。
这时原本守在台下的亲卫到了近前,还为见礼开口,楼梯下又穿来清脆的少年声。
“殿下,谢姐姐!”随着声音出现的是卫瑾如,他拱手行了个礼,三两步跑到了徐映旁边,示意其为自己腾个座位。
“你不在国公府待着,来这干什么。”连翎的挑了挑眉,话语间似乎是不爱见卫瑾如,却已然将点心推到了他的面前。
卫瑾如欣然拿起了点心,咬了一口后说:“当然是来看二哥比武了,平时又见不到你们。”
听了这话连翎皱了皱眉,收了慵懒随和带着几分严肃道:“老国公的安危何等重要,你身为亲卫之首不可胡闹,吃完东西赶快回去,比武有了结果立刻派人告诉你。”
末了又补了一句:“听话。”
见连翎当了真,卫瑾如连忙摆手解释道:“没有没有,二哥你听我说,是国公爷叫我来的,今早段大哥过去了,国公爷就让我替他来看看比武结果,顺便还有几句话要带给谢姐姐。”
老国公在京小住的这段时日一直是深居简出,少在人前出现,他亦是惜才之人,可比武至今没露过半面。
听到这话谢簌黎不由警觉起来,她前日才到过国公府,那时外祖还叫她注意休息不要总往国公府跑,难到是出了什么事?
她连忙问:“出什么事了?”
“不是急事,老国公想让谢姐姐你比武结束后往府里去一趟,或者找个空闲时候也行。”
听到两位老人家没事谢簌黎稍舒了一口气,因为决心下场比武,她想着近来还是先不要到国公府去,怕两位老人家问起无从解释。虽然外祖和师父都见多识广,可倒底年事已高,她不愿两位老人家为她的事再多费心。
她缓缓道:“小如……这两天事务繁杂我怕是过不去,还要烦劳你跟老国公解释一下。”
卫瑾如的神色明显有些为难,知道谢簌黎心事的连翎忙又补充道:“若是我等能代劳但说无妨。”
“也不是什么大事……那我回去就同国公爷说就再等几天吧。”
卫瑾如的神色显然是知道些内情,但又不方便即可说出口,连翎见状向凌青递了个眼神,后者意会招呼亲卫退远了些。
“是小侯爷的事,”卫瑾如思量了一下继续说,“小侯爷近来行事荒唐,常与些来路不明的人吃酒玩乐,还总发些狂背虚妄之言,大小姐多次规劝不成反被小侯爷斥骂,国公爷也无甚办法,所以想请谢姐姐去一趟商量些办法出来。”
“国公爷知道小侯爷那日行径不端伤了谢姐姐的心,所以一直未曾讲过,但他也不忍心看小侯爷如此堕落下去,也怕他误入歧途招惹祸事。”
若忽略顾小侯爷这件麻烦事,连翎不得不对卫瑾如刮目相看,结拜的兄弟几人中卫瑾如年纪最小,性子也最活泼。对这个幺弟他们总会包容一些,也不会过多拘束他什么,就连一向循规蹈矩的孟鸣风都说过“小如只需要顺心自在便好。”
历经诸多变故后,又有谁能一尘不染?转眼间就连卫瑾如也能独当一面了。
话说回来,许是自幼分别的缘故,谢簌黎对自己这个双生兄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顾璆鸣对她怀有心结,她也不想硬演出姐弟和睦的场面,人的感情做不得假也骗不了人。
这份迟来近二十载的亲情让谢簌黎倍感珍惜,无论顾璆鸣如何作为,老国公却是真心实意的待她好。
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比武结束后我会派人盯着候府,你先同我外祖说叫他不要劳心费神,我会尽快过去一趟。”
连翎道:“也得查查他究竟接触了些什么人,一会让凌青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去。”
话音才落片刻,谢簌黎还未曾与连翎细细商量,宫中女官就已然到来,请王府诸人到公主处一叙。
宸王府是皇族贵胄,礼台与皇族相连,几人穿过连接的长廊就可以到三公主处。
一直盯着王府动静的人自然看到了这一幕,对于徐映下帖邀战那天起,朝野上下众说纷纭。有人说宸王居心不净,让亲信求娶公主下嫁,以便在太子继位后继续把持摄政王的位置。也有的称赞徐映浩气凛然,能在危急关头挑起重担,不贪慕日后的富贵显名。
外界品评如何徐映不甚在意,说到底他所为的不过是能为心上人尽力一挣,既不能言明所爱,那就这些都付诸于行。
说是传召王府诸人觐见,但到这边来的其实也只有连翎、谢簌黎与徐映三人。谢簌黎本就是女眷,再加之内宫早有旨意下达,要她在观礼时护卫公主的安全,清允也邀约她在比武时能为自己解说一二。连翎作为血缘族亲倒也说的过去,而徐映就只能硬解释为被特意召见的忠臣了。
侍从退避,只留下一行三人,在此刻三公主也从屏风处徐徐走出,她仪态端庄步调不急不缓,互相问礼过后三公主的视线落到了徐映身上。
久别未见,两人都在试图捕捉着对方眼底的情绪,局促得望着不知是意中人还是过路客的彼此。
徐映率先打破了僵局:“佟州一别,殿下安否?”
他的嗓音带了些梗塞声,全然不似平时的从中,只是在此刻无人注意这点不足挂起的失态。
清允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宫墙深深,曲阑深处重相逢,何其有幸,今日又烦劳将军相助,清允着实无以无报。”
“今日能再见殿下,徐映此生无甚遗憾,能为殿下解一时之困,亦是我之幸事。”徐映的内心在此刻同样动荡非常,他不知自己是如何将这些话平缓的说出,只是在极力忍耐着自己的情绪。
对于比武的最终结局,两人都心知肚明,二人身份悬殊,无论徐映能否赢得比武,皇帝皆不会将清允下嫁给他,两人之间的感情终究只是镜花水月,破碎消弭只在顷刻之间。
只是到此刻谁也不愿意打破这残余不了多久的梦境。
两人话语不多,明似有万语千言堵在心头,却无若一物可言,这短暂的相与一切都显得弥足珍贵。
片刻后女官隔帘传信,到了徐映比武准备的时辰,他起身欲要告别,抬眼间正对上清允明亮的眼神。
毫不避讳的感情藏在她一双美妙的眼眸中,她同样起身站定,道:“多谢将军相助,万望珍重。”
“必不辜负公主亲临之礼。”
语罢,他外走去,在即将迈下观礼台的那一刻,清允的声音又在背后响起:“徐将军。”
徐映的脚步不由自主的一顿,心头的纠葛令他不敢回首,在四周喧哗的观礼台上他清晰的听见清允说的每一个字。
“我祝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尾音消失在了风声中,她看着徐映的身影从梯台上消失,再出现在视野中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缩影,再难看清他脸上的颜色。
她在谢簌黎的呼唤声中回神,余光扫过徐映适才落座处,旁侧的桌案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块青玉环扣。
虽然未与连翎知会,但布置好的事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了下去,隔日再同连翎详说之时,进展快的已有了回秉。
知连翎者恰如谢簌黎,连翎在听完后果然冷了脸,谢簌黎连忙送走了回信的铺子伙计。再返回山月居的时候连翎看起来已经整理好了心情,照旧与谢簌黎说话谈天,等到忙完政务也就早早安置了。
原本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到最后压制一夜的怒火还是波及到了凌青和守夜的亲卫,好在谢簌黎沐浴更衣后及时出来,提前结束了这一场无妄之灾。
她衣服换得匆忙,发尾落下的水珠沾湿了半边外裳,冬日天寒连翎怕她着凉急忙拉着她回了房间,又取了帕子替她仔细擦拭着长发。谢簌黎明明是手握利刃的凶神,江湖之中皆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但连翎却总是小心翼翼的将之捧在掌心中,好似一块易碎的璞玉。
外人面前手腕雷厉的摄政王,在面对心上人时总有着独属的温柔。
乌发散落在肩头,谢簌黎持簪挽发时,宽阔的袖口从腕间褪落,露出了旧日的伤痕,突兀的显现在她白皙的手臂上。这样的伤痕还有很多,分布在身体的各处,有些源于早年前江湖行走时的命悬一线,更多的则是来自战场上千钧一发之际的搏杀,还有面对凶敌时的绝处逢生。
常在悬崖孤峰处摇摇欲坠,却总会凿石刻剑向上攀爬,哪怕是她也从未对自己如此之上心过。
比武已至尾声,排在前十位的参选者已有分晓,朝廷另有特制,先前未参与招亲者可在排名出来后挑战,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胜利既可取代守擂者原有的位次。
这是方路同连翎他们定下缓兵之计,可以让徐映、谢簌黎等人在必要上场以稳住局面,又可以让他们少露些武功的路数,以减少良将折损。
但同样这也加之了意外的可能性,不到最后谁也不敢说定数为何。
按照规制挑战可即兴而为又可下帖邀约,多数挑战者都选择了后者,这样即可以为自己博得优势,又可以打守擂者一个措手不及,以提高自己战胜的可能性,因此徐映下帖约战排在招亲榜上第六位的封炎国求亲者倒成了一桩美谈。
罗布是封炎国最年轻的守边将领,本是封炎贵族出身,只是年少热血才投身军营效力,其形貌昳丽又风流倜傥,多引妇孺驻足倾慕。徐映同样年轻有为,他的决定更是代表了宸王府的立场,三关之时作为连翎的副将,回京后又领要职,但却无人见过他真实的实力。
原本这场较量就足够引人瞩目,不少人都打算一睹两国年轻守将的风采,可随着皇宫的消息传出,三公主将首次亲临凤阁观赏当日的比试,一时间又将声浪推向一个高潮。
下帖约战本就是为三公主亲临观礼做一个引子,无需另作取处,此刻连翎不见怒色,反倒变得忧心忡忡,让谢簌黎一时间摸不到由头。
她隔着铜镜对上连翎的目光,一面往往头上戴着发饰,一面宽慰道:“别太担心了,徐兄这次十拿九稳,会赢的。”
自下帖约战后谢簌黎没少陪徐映练刀,观摩数场罗布的比试后,她对其武功路数了然于心,谢簌黎的武功在罗布之上,哪怕换了不熟悉的路数也难在百招之内取胜于应辞剑下。
罗布的武功与徐映所用的百辟刀并不相克,再加之这几天的练习取胜已是大半之数。
连翎担心徐映不假,但他更担心的人是谢簌黎,他知谢簌黎的左腕尚未完全恢复,医圣告诫其要少动刀剑。比武临近尾声,若无能抗衡焦慕之人,谢簌黎必然会下场一搏,此刻既知对手弱点以谢簌黎的性格来讲必然要竭尽全力,由此少不了要受伤搏命。
他不愿见谢簌黎悬于崖壁,更叹自己只能坐看云起却无法阻止。
连翎眉宇间凝色如旧,落座旁侧后也只是摇了摇头道:“没有,我只是怕有意外。”
今日比试虽早就定下,但越是临近连翎心头却泛起不安来,近来无论是焦慕还是大越朝中都没有异动,究竟是一切如他们所愿般顺利,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生于帝王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不谨小慎微,她知道连翎过往的一切,知道宸王傲骨下苦熬的心血,他从来都不是只为自己而活。
想到这谢簌黎的心头泛起点点酸涩,她尚有为义气拔剑的机会,可连翎只能为大局筹谋,哪怕一切不若其本心。
“我不会私自行事不计分寸的。”谢簌黎理好了容妆,将沾湿的外袍换成了新衣。
自知身世后谢簌黎多着素衣,今日这身红衣是皇后所赐,为侯爵家眷的制式,但因谢簌黎位列朝阁,衣衫上的绣纹要更繁华些。
红色虽非嫁衣所用的正红,却也衬得谢簌黎肤白若脂,笑起来时更是摇曳生姿。
她坐在了适才的妆凳上,背着妆台与连翎对坐,小扇拾在手中把玩,更添了几分闲适随然。
连翎多瞧了红衣几眼,这样明艳的谢簌黎着实让人难以割舍,他说:“今天是我不对,我不该乱发脾气。”
“你又不是圣人为什么不能发脾气?”谢簌黎说,“是我任性而为,明明知道你不喜欢却还要去做,你可以冲我发火跟我吵架,我不是阿娇女无需你金屋藏。”
“金屋难配卿,”连翎回答的很快,在他的心中谢簌黎永远都是明艳自由的存在,“你可以做任何你觉得对的事,不必为任何人而改变,哪怕那个人是我。”
他们二人之间无需刻意避讳,谢簌黎也坦言道:“你是例外,我只为你而妥协,当然了,也要殿下你忍一忍我的任性了。”
俊美的青年眉宇间阴霾消散,他起身靠近了心上人近前,在谢簌黎蕴藏着浓烈爱意的眼光的注视下,于她额间落下一吻。
今昔只为盛会而来,不见帝王,按照常理观看比武的官员只需穿常服即可。只是公主亲临凤台观礼,身为人臣不可不敬,但内宫旨意有说是与民同乐,穿着官服又未免有背王意,故而他们今日都穿了出入宫宴时的华服锦袍。
谢簌黎自是想不到这么多,在听完连翎的一番解释后,不由吐槽穿个衣服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随后又感慨起世家高门的不易。
腹诽过后谢簌黎今日还是照规制换了这身皇后亲赐的锦衣,绯色的华服不似嫁衣般火红灼热,且满城贵女皆是一般的规制,穿出去倒也没什么招人显眼的地方。
到连翎这就大为不同了,先帝子嗣不薄,但得以遗诏册封的只有连翎一人,但作为皇帝唯一的同胞兄弟又是手握实权摄政亲王,身份地位皆非比寻常。玄衣王袍加身,上绣的暗纹更是专他一人所用的样式,连翎今日束起了头发还戴了冠,这样浓重的颜色给他一双桃花眼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意味。
此刻这双叫人着迷的含情眼尾处带了薄红,连翎皮肤白,衬得这点红晕分外明显,就好似冬日雪地上遗落的梅花,近观令人唏嘘感叹。
两人同乘而来,不知在车架内间嬉闹了些什么,下车时谢宫主潇洒自若还同亲卫们闲话了几句,后出现的连翎却是紧闭唇舌不置一言,一拂衣袖自顾自往前走。
四侧观礼台上已聚集了不少人,好在宸王的位分足够高,王府的礼台临近皇族处,除了近随并无人看见这点多出的颜色。
远见宸王登台仪态端庄沉稳,徐映落在他一步之下,两人频频侧脸交谈,再往后跟着的将军近卫个个倜傥风流,引得周遭各府女眷私言切切,纷而打听其婚娶嫁配。
登临观礼台的阶梯最后一阶要高出一截,远见玄衣王袍的摄政王殿下停在旁侧,侧身让一众武将先行登临,自己则是抬臂等候。少刻身着绯衣的女郎搭上了他的臂弯,而连翎则是非常自然的接过了她手中的长剑,空出来的手撩起裙衫前摆登临楼台,连翎则是弯腰替她重新整理了裙摆又交还了佩剑,笑颜间满是柔情,之后两人谈笑风生相携落座。
这一幕落入满座贵女眼中,见者无一不露羡慕之色。名满京都的摄政王心属何人一目了然,虽然先前已有传言在,终究没有定音。而今见两人相携同进,算是给传言画上了一个句号。
听说因为这一幕,阁府女眷之间还闹出了些口舌之争,徐阁老的嫡孙女也不顾是否有背礼数,当即拂袖离去。
这些事连翎他们自然不会知晓,诸人的焦点此时都在徐映身上。
他今日穿了一身新裁的绀色圆领袍,宽袖以皮护腕束起,为了下场比试方便他今日没有带冠,而是以宽带束发,腰间系了块青玉同心环扣。比起一众锦衣华服的王府众将,平白年轻了几岁。徐映不比连翎大多少,只是年少磋磨让他养成了稳重老成的性格,在连翎身边他也一直是兄长的角色,一时间让人忽略了他其实也是正值风华的少年将军。
至比武约定的时辰还有一段时间,早到的官员多在走动详谈,各府女眷出席也是相看姻缘的好时候。连翎特意交代了下属今日不见来客,他们的礼台无人打扰,只有自己人坐谈饮茶。
谢簌黎又讲了些自己在比武场上的经验,又嘱咐了些自救的技巧。
这时原本守在台下的亲卫到了近前,还为见礼开口,楼梯下又穿来清脆的少年声。
“殿下,谢姐姐!”随着声音出现的是卫瑾如,他拱手行了个礼,三两步跑到了徐映旁边,示意其为自己腾个座位。
“你不在国公府待着,来这干什么。”连翎的挑了挑眉,话语间似乎是不爱见卫瑾如,却已然将点心推到了他的面前。
卫瑾如欣然拿起了点心,咬了一口后说:“当然是来看二哥比武了,平时又见不到你们。”
听了这话连翎皱了皱眉,收了慵懒随和带着几分严肃道:“老国公的安危何等重要,你身为亲卫之首不可胡闹,吃完东西赶快回去,比武有了结果立刻派人告诉你。”
末了又补了一句:“听话。”
见连翎当了真,卫瑾如连忙摆手解释道:“没有没有,二哥你听我说,是国公爷叫我来的,今早段大哥过去了,国公爷就让我替他来看看比武结果,顺便还有几句话要带给谢姐姐。”
老国公在京小住的这段时日一直是深居简出,少在人前出现,他亦是惜才之人,可比武至今没露过半面。
听到这话谢簌黎不由警觉起来,她前日才到过国公府,那时外祖还叫她注意休息不要总往国公府跑,难到是出了什么事?
她连忙问:“出什么事了?”
“不是急事,老国公想让谢姐姐你比武结束后往府里去一趟,或者找个空闲时候也行。”
听到两位老人家没事谢簌黎稍舒了一口气,因为决心下场比武,她想着近来还是先不要到国公府去,怕两位老人家问起无从解释。虽然外祖和师父都见多识广,可倒底年事已高,她不愿两位老人家为她的事再多费心。
她缓缓道:“小如……这两天事务繁杂我怕是过不去,还要烦劳你跟老国公解释一下。”
卫瑾如的神色明显有些为难,知道谢簌黎心事的连翎忙又补充道:“若是我等能代劳但说无妨。”
“也不是什么大事……那我回去就同国公爷说就再等几天吧。”
卫瑾如的神色显然是知道些内情,但又不方便即可说出口,连翎见状向凌青递了个眼神,后者意会招呼亲卫退远了些。
“是小侯爷的事,”卫瑾如思量了一下继续说,“小侯爷近来行事荒唐,常与些来路不明的人吃酒玩乐,还总发些狂背虚妄之言,大小姐多次规劝不成反被小侯爷斥骂,国公爷也无甚办法,所以想请谢姐姐去一趟商量些办法出来。”
“国公爷知道小侯爷那日行径不端伤了谢姐姐的心,所以一直未曾讲过,但他也不忍心看小侯爷如此堕落下去,也怕他误入歧途招惹祸事。”
若忽略顾小侯爷这件麻烦事,连翎不得不对卫瑾如刮目相看,结拜的兄弟几人中卫瑾如年纪最小,性子也最活泼。对这个幺弟他们总会包容一些,也不会过多拘束他什么,就连一向循规蹈矩的孟鸣风都说过“小如只需要顺心自在便好。”
历经诸多变故后,又有谁能一尘不染?转眼间就连卫瑾如也能独当一面了。
话说回来,许是自幼分别的缘故,谢簌黎对自己这个双生兄弟并没有太多的感情,顾璆鸣对她怀有心结,她也不想硬演出姐弟和睦的场面,人的感情做不得假也骗不了人。
这份迟来近二十载的亲情让谢簌黎倍感珍惜,无论顾璆鸣如何作为,老国公却是真心实意的待她好。
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比武结束后我会派人盯着候府,你先同我外祖说叫他不要劳心费神,我会尽快过去一趟。”
连翎道:“也得查查他究竟接触了些什么人,一会让凌青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去。”
话音才落片刻,谢簌黎还未曾与连翎细细商量,宫中女官就已然到来,请王府诸人到公主处一叙。
宸王府是皇族贵胄,礼台与皇族相连,几人穿过连接的长廊就可以到三公主处。
一直盯着王府动静的人自然看到了这一幕,对于徐映下帖邀战那天起,朝野上下众说纷纭。有人说宸王居心不净,让亲信求娶公主下嫁,以便在太子继位后继续把持摄政王的位置。也有的称赞徐映浩气凛然,能在危急关头挑起重担,不贪慕日后的富贵显名。
外界品评如何徐映不甚在意,说到底他所为的不过是能为心上人尽力一挣,既不能言明所爱,那就这些都付诸于行。
说是传召王府诸人觐见,但到这边来的其实也只有连翎、谢簌黎与徐映三人。谢簌黎本就是女眷,再加之内宫早有旨意下达,要她在观礼时护卫公主的安全,清允也邀约她在比武时能为自己解说一二。连翎作为血缘族亲倒也说的过去,而徐映就只能硬解释为被特意召见的忠臣了。
侍从退避,只留下一行三人,在此刻三公主也从屏风处徐徐走出,她仪态端庄步调不急不缓,互相问礼过后三公主的视线落到了徐映身上。
久别未见,两人都在试图捕捉着对方眼底的情绪,局促得望着不知是意中人还是过路客的彼此。
徐映率先打破了僵局:“佟州一别,殿下安否?”
他的嗓音带了些梗塞声,全然不似平时的从中,只是在此刻无人注意这点不足挂起的失态。
清允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宫墙深深,曲阑深处重相逢,何其有幸,今日又烦劳将军相助,清允着实无以无报。”
“今日能再见殿下,徐映此生无甚遗憾,能为殿下解一时之困,亦是我之幸事。”徐映的内心在此刻同样动荡非常,他不知自己是如何将这些话平缓的说出,只是在极力忍耐着自己的情绪。
对于比武的最终结局,两人都心知肚明,二人身份悬殊,无论徐映能否赢得比武,皇帝皆不会将清允下嫁给他,两人之间的感情终究只是镜花水月,破碎消弭只在顷刻之间。
只是到此刻谁也不愿意打破这残余不了多久的梦境。
两人话语不多,明似有万语千言堵在心头,却无若一物可言,这短暂的相与一切都显得弥足珍贵。
片刻后女官隔帘传信,到了徐映比武准备的时辰,他起身欲要告别,抬眼间正对上清允明亮的眼神。
毫不避讳的感情藏在她一双美妙的眼眸中,她同样起身站定,道:“多谢将军相助,万望珍重。”
“必不辜负公主亲临之礼。”
语罢,他外走去,在即将迈下观礼台的那一刻,清允的声音又在背后响起:“徐将军。”
徐映的脚步不由自主的一顿,心头的纠葛令他不敢回首,在四周喧哗的观礼台上他清晰的听见清允说的每一个字。
“我祝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尾音消失在了风声中,她看着徐映的身影从梯台上消失,再出现在视野中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缩影,再难看清他脸上的颜色。
她在谢簌黎的呼唤声中回神,余光扫过徐映适才落座处,旁侧的桌案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块青玉环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