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前婀娜站着几位贵主,多穿蓝缎地团纹吉服褂,正垂头恭候皇后的到来。
随着宫人传报,一位雍容华贵,身着明黄金龙吉服的贵妇由婢女搀扶着缓缓站在后妃之首,正是皇后娘娘。
众后妃蹲身行礼请安。
皇后颔首,让她们起身,“今日是太后回宫的大日子,本宫希望你们都安分守己些。”
“是,谨遵皇后教诲。”
话罢,在皇后身边头戴珠花蝠簪,梳两把头的宁妃缓步走向皇后,笑着恭维道,“娘娘这几日为太后回宫的事忙前忙后的,太后知道了,一定会夸娘娘贤惠的。”
“本宫虽是皇后,却也是太后的儿媳,皇上政务繁忙,自是该本宫多尽力些。”
宁妃降低些声音,轻声问道,“娘娘,太后此次回宫,那位养在江南的大长公主也跟着回来了吧?”
皇后点头,“皇额娘传来的书信上,确是要带她回宫。”
“细数数,这公主都走了多少年,紫禁城里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
皇后一笑,“她本就是前朝公主,在当今圣上这不过是占个辈分罢了。”
“臣妾的兄长昨儿给臣妾传的家书上说着,如今边境不安,只怕皇上要……”
宁妃话语还没说完,就见马车渐渐驶来。
宁妃也不好再继续说,遂退回原位,和众嫔妃行礼,“恭迎太后回宫。”
号角吹向天际,外面传来阵阵雷鼓声,以及几道娇软的声音。青秋向外看了看转身说道,“公主,奴婢扶您下车吧。”
青秋下去,将矮凳放下,扶着婉筠下了马车。
婉筠走到太后的马车前,将太后搀扶着缓步迈下马车。
太后内穿织金团花龙纹,外罩蓝锻地绣金龙纹朝袍,头戴缀满珠宝的朝冠,慈眉善目。
“恭迎皇额娘回宫。”皇后娘娘上前行礼蹲安。
太后命女官扶起皇后,笑道,“哀家久不在宫中,后宫之事全由皇后一人管着,皇后这几年统领六宫辛苦了。”
“皇额娘说笑了,儿臣只是做了儿臣分内之事,谈何辛苦。儿臣已在宫内布置好了家宴为皇额娘接风洗尘,皇上处理完政务就会过来,儿臣先扶皇额娘进殿吧。”皇后莞莞笑道,而后走到太后身边扶着太后另一边胳膊。
太后点头,“皇后有心了。”
三人在前方走着,后面的嫔妃跟在身后。
“那便是温宁大长公主了吧?长的虽没皇后的安乐公主好看,但她的眉眼倒是温顺,一时不知该是她好看还是安乐好看了。”荣嫔将脑袋凑到怡嫔耳边说道。
“大长公主一直在太后身边长大,太后素来爱礼佛的,想来她日常应没少跟着太后一起,遂眉眼生的温和些。”怡嫔不敢闲论两位公主,便含糊地回复她。
因为来的都是嫔位以上的,所以她二人在这些人中位分最低,走在最后面,她们二人的谈论传不到前面三人的耳朵里。
不过走在她二人前头的宁妃却慢下了脚步,转头跟她们说,“本宫倒觉得还是安乐公主好看,安乐公主是嫡出的公主,自小养在皇后膝下,皇后给她的都是最好的。”
“这大长公主虽长在太后身边,但那江南连年洪涝,物资匮乏,太后都不一定用的好,哪能轮到她头上。”
而后向四周瞄瞄,将手覆在嘴边轻轻说道,“况且她之前在宫中可是传出不祥才送出去的,哪比得上安乐公主的尊贵。”
“是,娘娘说的有道理。”两人都笑着假意附和着。
宁妃是皇后的忠实跟班,她二人都心知肚明她肯定向着皇后。是故没与她过多谈论,怕她到时在皇后跟前说些什么,给自己白白惹了麻烦。不过宁妃说温宁被传不详倒是真的,她二人也不免有些害怕。
众人都各怀揣着心思缓步走进殿内。
————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众人因皇上未到,都不曾动筷子,看着中央的舞姬扭动曼妙的身姿。
殿外太监唱道,“皇上到——”
除了太后,众人都站起来给皇上行礼,皇上走到皇后身边的空位坐下,说道,“既是家宴,便不必过多拘束了,都坐下吧。”
“皇额娘回宫,儿臣因政务繁忙未曾远迎,是儿臣之过,儿臣自罚一杯,还请皇额娘莫要怪罪。”皇上拿着酒杯对着太后一敬,爽快地喝了下去。
“哀家知道皇上政务繁忙,皇上一心为朝政,哀家怎会怪罪,只是皇上也要注意休息啊。”太后笑着。
“是,儿臣谨记皇额娘教诲,谢皇额娘关心。”
说罢,皇上身边的太监王发上前请示皇上是否开宴,皇上点头,王发拍响掌心,八音迭奏。
方才的舞姬款步退下,行来一批身穿淡蓝色的舞姬,她们围成一圈,如含苞待放的花朵 ,像是环着花蕊翩翩起舞。玉手挥舞,数十条蓝色绸带轻扬而出,殿中仿佛泛起蓝色波涛。
中间那一人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
女子手上的水袖遮住半张脸,露出一双妩媚的眼睛,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折纤腰以微步。
皇上已专注于她,她的一颦一笑似是会勾人般,不光皇上,在场的都在观赏着这支惊艳四座的歌舞,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这时,一名宫婢端来一壶酒,太后身边的芍落问道,“这壶酒是谁送的?”
婢女躬身回禀,“是万岁爷。”
芍落点头接过,让她退下。
婉筠坐在太后身旁,从芍落手中端起酒壶为她倒酒,忽而听到身旁之人问道,“婉筠,你觉得此人如何?”
婉筠淡淡看了一眼,舞姬依旧和着乐曲,婆娑起舞,收回目光回复,“有几分姿色,看起来是颗好棋。”
她当然知道这是太后往皇上身边安插的助手,太后几年不在宫中,对皇帝已经不能完全掌握,她需要有人帮她。
太后看着婉筠笑了笑,暗叹不愧是养在她身边的人,一下便猜到了。
太后拿起酒杯,略抿一口,满意称赞,“这杯葡萄酒香气怡人,醇厚甘美,实在难得。”太后爱喝葡萄酒,只有在江南伺候她的人才知道。
婉筠这时说了一句,“阿沙,这酒是您素日里爱喝的,皇上看来是用心了,只是酒虽好却不能多饮。”
婉筠是在告诉太后,太后想往皇上身边安排人,可皇上连太后爱喝葡萄酒都知道,想必早已在她身边安插了人,太后的想法皇上应是已经知道了。
太后听懂了婉筠的话,看了看婉筠,又看了一眼皇上,只见皇上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名舞姬。
见没人注意,荣嫔凑到怡嫔耳旁,鄙夷道,“瞧见没,一股子的狐媚劲儿,指不定把皇上迷成什么样。”
怡嫔掩唇轻笑,左右看看,“姐姐说话还需注意些,这毕竟还在宴上。”
荣嫔点点头,推推怡嫔,“你之前不是也最善跳舞吗,我还犹记你当年的一舞惊鸿。你今日怎么不上去舞一曲,有你在,她都得给你做陪衬。”
怡嫔摆摆手,笑道,“姐姐可休要打趣我了,你也说那是之前了。自生下宸昱后,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哪还舞得起来。”
荣嫔蹙眉关心,“你这身子怎么还没调养回来,找太医问过了吗?”
“问过了,太医说妹妹当年生宸昱本就难产,大出血后气血亏虚,便是再怎么调养也怕是调养不回原来的身子了。”
荣嫔叹气道,“这天下女子都一样,生个孩子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趟似的。”
“是这么个理儿。”
随后两人就不再多说,继续欣赏歌舞。
一曲舞毕,舞姬们跪在皇上面前。
皇上在空中虚点领头女子,“到跟前来,让朕瞧瞧。”
女子起身踏着碎步,缓缓前进,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
皇上发话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舞姬俯身跪下回话,“奴婢林疏雪见过皇上。”
少女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休,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
皇上沉吟道,“‘月中寂寞无人管,雪里萧疏近水载’,是个好名字。模样也生的端正,皇后你觉得如何?”
“是个妙人。”皇后自是不想让这人入宫,但仔细捋捋,便明白了过来。
皇上不好直接将她纳入宫中,皇后便谏言道,“皇上,黄帝宠幸妃子,犹且佳丽三千。如今后宫空虚,皇上应广纳新人,为皇室开枝散叶。”
皇上点头,“皇后贤惠,说的在理。既如此,那朕便封你贵人位分,赐舒字。”
“多谢皇上皇后恩典。”舒贵人俯身叩谢道。
后妃站起身,举酒贺道,“恭喜皇上喜得新人。”
皇上这时对太后身旁的婉筠爽朗笑道,“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朕还没有和温宁说一句话,倒是朕疏忽了。如今温宁也出落的如花似玉了,朕还记得温宁儿时常常跟在朕身后,唤朕和你一起玩啊。”
温宁是当年婉筠的皇兄赐予的封号,祈愿她能温静安宁,一生顺遂。
“是啊,温宁今日下车,本宫还险些认不出来呢。皇上,臣妾看温宁与安乐年岁相差不大,待她二人见过后定能成为闺中密友。”皇后也轻轻笑着说。
婉筠对她这位侄媳没什么印象,只记得那时皇后正怀着安乐,听了宫中的流言,怕婉筠冲到她的孩子,不曾与婉筠过多接触,只送了她几件首饰。她连儿时的婉筠都未曾见过,怎会认识下马车后的婉筠,真是有趣。
“皇上说笑了,温宁儿时顽皮了些,多亏当时有皇上皇后照顾,才没让温宁惹出什么大乱子,给太后丢了脸。”婉筠缓缓笑道。
太后拍拍婉筠的手笑道,“温宁自幼听话懂事,怎会惹出大乱子。”
“这几年皇额娘不在京城中,儿臣不能尽到身为人臣该履行的责任,是儿臣的过失。幸好有温宁在皇额娘身边,好让儿臣能放心些。”
说着将酒杯端起朝婉筠敬道,“朕该向温宁道声谢。”
婉筠面上一惊,忙站起身行礼,“温宁自小蒙太后养大,侍奉太后亦是温宁的职责,皇上可是折煞温宁了。”
“温宁啊,你便受着吧,不然皇上良心怕是过不去。”太后温言劝道。
太后既然都这样说了,婉筠也只好以水代酒起杯回敬。
皇上放下酒杯说道,“皇额娘,如今温宁也已长大,此次回宫就别再回江南了。留在紫禁城,让儿臣尽到为人臣的义务,您也好颐养天年。”
“皇上既然这么说了,哀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那哀家便留下准备承欢膝下吧。”
皇后柔柔插嘴,“皇上,皇额娘既留下了,那温宁的婚姻大事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早些留意额驸了。”
婉筠心里一叹不好,便听太后说道,“哀家与婉筠车马劳顿,又日夜兼程,已经乏了,余下的事有的是时候说。你们慢慢吃,哀家带着婉筠就先回去了”
“恭送太后。”众人起来行礼。
皇上待太后走后象征性地吃了几口,就说还有政务要处理,便起身离开了。宴中众人吃罢,也陆陆掷箸告退回各宫去了。
随着宫人传报,一位雍容华贵,身着明黄金龙吉服的贵妇由婢女搀扶着缓缓站在后妃之首,正是皇后娘娘。
众后妃蹲身行礼请安。
皇后颔首,让她们起身,“今日是太后回宫的大日子,本宫希望你们都安分守己些。”
“是,谨遵皇后教诲。”
话罢,在皇后身边头戴珠花蝠簪,梳两把头的宁妃缓步走向皇后,笑着恭维道,“娘娘这几日为太后回宫的事忙前忙后的,太后知道了,一定会夸娘娘贤惠的。”
“本宫虽是皇后,却也是太后的儿媳,皇上政务繁忙,自是该本宫多尽力些。”
宁妃降低些声音,轻声问道,“娘娘,太后此次回宫,那位养在江南的大长公主也跟着回来了吧?”
皇后点头,“皇额娘传来的书信上,确是要带她回宫。”
“细数数,这公主都走了多少年,紫禁城里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
皇后一笑,“她本就是前朝公主,在当今圣上这不过是占个辈分罢了。”
“臣妾的兄长昨儿给臣妾传的家书上说着,如今边境不安,只怕皇上要……”
宁妃话语还没说完,就见马车渐渐驶来。
宁妃也不好再继续说,遂退回原位,和众嫔妃行礼,“恭迎太后回宫。”
号角吹向天际,外面传来阵阵雷鼓声,以及几道娇软的声音。青秋向外看了看转身说道,“公主,奴婢扶您下车吧。”
青秋下去,将矮凳放下,扶着婉筠下了马车。
婉筠走到太后的马车前,将太后搀扶着缓步迈下马车。
太后内穿织金团花龙纹,外罩蓝锻地绣金龙纹朝袍,头戴缀满珠宝的朝冠,慈眉善目。
“恭迎皇额娘回宫。”皇后娘娘上前行礼蹲安。
太后命女官扶起皇后,笑道,“哀家久不在宫中,后宫之事全由皇后一人管着,皇后这几年统领六宫辛苦了。”
“皇额娘说笑了,儿臣只是做了儿臣分内之事,谈何辛苦。儿臣已在宫内布置好了家宴为皇额娘接风洗尘,皇上处理完政务就会过来,儿臣先扶皇额娘进殿吧。”皇后莞莞笑道,而后走到太后身边扶着太后另一边胳膊。
太后点头,“皇后有心了。”
三人在前方走着,后面的嫔妃跟在身后。
“那便是温宁大长公主了吧?长的虽没皇后的安乐公主好看,但她的眉眼倒是温顺,一时不知该是她好看还是安乐好看了。”荣嫔将脑袋凑到怡嫔耳边说道。
“大长公主一直在太后身边长大,太后素来爱礼佛的,想来她日常应没少跟着太后一起,遂眉眼生的温和些。”怡嫔不敢闲论两位公主,便含糊地回复她。
因为来的都是嫔位以上的,所以她二人在这些人中位分最低,走在最后面,她们二人的谈论传不到前面三人的耳朵里。
不过走在她二人前头的宁妃却慢下了脚步,转头跟她们说,“本宫倒觉得还是安乐公主好看,安乐公主是嫡出的公主,自小养在皇后膝下,皇后给她的都是最好的。”
“这大长公主虽长在太后身边,但那江南连年洪涝,物资匮乏,太后都不一定用的好,哪能轮到她头上。”
而后向四周瞄瞄,将手覆在嘴边轻轻说道,“况且她之前在宫中可是传出不祥才送出去的,哪比得上安乐公主的尊贵。”
“是,娘娘说的有道理。”两人都笑着假意附和着。
宁妃是皇后的忠实跟班,她二人都心知肚明她肯定向着皇后。是故没与她过多谈论,怕她到时在皇后跟前说些什么,给自己白白惹了麻烦。不过宁妃说温宁被传不详倒是真的,她二人也不免有些害怕。
众人都各怀揣着心思缓步走进殿内。
————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众人因皇上未到,都不曾动筷子,看着中央的舞姬扭动曼妙的身姿。
殿外太监唱道,“皇上到——”
除了太后,众人都站起来给皇上行礼,皇上走到皇后身边的空位坐下,说道,“既是家宴,便不必过多拘束了,都坐下吧。”
“皇额娘回宫,儿臣因政务繁忙未曾远迎,是儿臣之过,儿臣自罚一杯,还请皇额娘莫要怪罪。”皇上拿着酒杯对着太后一敬,爽快地喝了下去。
“哀家知道皇上政务繁忙,皇上一心为朝政,哀家怎会怪罪,只是皇上也要注意休息啊。”太后笑着。
“是,儿臣谨记皇额娘教诲,谢皇额娘关心。”
说罢,皇上身边的太监王发上前请示皇上是否开宴,皇上点头,王发拍响掌心,八音迭奏。
方才的舞姬款步退下,行来一批身穿淡蓝色的舞姬,她们围成一圈,如含苞待放的花朵 ,像是环着花蕊翩翩起舞。玉手挥舞,数十条蓝色绸带轻扬而出,殿中仿佛泛起蓝色波涛。
中间那一人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步步生莲。
女子手上的水袖遮住半张脸,露出一双妩媚的眼睛,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折纤腰以微步。
皇上已专注于她,她的一颦一笑似是会勾人般,不光皇上,在场的都在观赏着这支惊艳四座的歌舞,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这时,一名宫婢端来一壶酒,太后身边的芍落问道,“这壶酒是谁送的?”
婢女躬身回禀,“是万岁爷。”
芍落点头接过,让她退下。
婉筠坐在太后身旁,从芍落手中端起酒壶为她倒酒,忽而听到身旁之人问道,“婉筠,你觉得此人如何?”
婉筠淡淡看了一眼,舞姬依旧和着乐曲,婆娑起舞,收回目光回复,“有几分姿色,看起来是颗好棋。”
她当然知道这是太后往皇上身边安插的助手,太后几年不在宫中,对皇帝已经不能完全掌握,她需要有人帮她。
太后看着婉筠笑了笑,暗叹不愧是养在她身边的人,一下便猜到了。
太后拿起酒杯,略抿一口,满意称赞,“这杯葡萄酒香气怡人,醇厚甘美,实在难得。”太后爱喝葡萄酒,只有在江南伺候她的人才知道。
婉筠这时说了一句,“阿沙,这酒是您素日里爱喝的,皇上看来是用心了,只是酒虽好却不能多饮。”
婉筠是在告诉太后,太后想往皇上身边安排人,可皇上连太后爱喝葡萄酒都知道,想必早已在她身边安插了人,太后的想法皇上应是已经知道了。
太后听懂了婉筠的话,看了看婉筠,又看了一眼皇上,只见皇上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名舞姬。
见没人注意,荣嫔凑到怡嫔耳旁,鄙夷道,“瞧见没,一股子的狐媚劲儿,指不定把皇上迷成什么样。”
怡嫔掩唇轻笑,左右看看,“姐姐说话还需注意些,这毕竟还在宴上。”
荣嫔点点头,推推怡嫔,“你之前不是也最善跳舞吗,我还犹记你当年的一舞惊鸿。你今日怎么不上去舞一曲,有你在,她都得给你做陪衬。”
怡嫔摆摆手,笑道,“姐姐可休要打趣我了,你也说那是之前了。自生下宸昱后,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哪还舞得起来。”
荣嫔蹙眉关心,“你这身子怎么还没调养回来,找太医问过了吗?”
“问过了,太医说妹妹当年生宸昱本就难产,大出血后气血亏虚,便是再怎么调养也怕是调养不回原来的身子了。”
荣嫔叹气道,“这天下女子都一样,生个孩子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趟似的。”
“是这么个理儿。”
随后两人就不再多说,继续欣赏歌舞。
一曲舞毕,舞姬们跪在皇上面前。
皇上在空中虚点领头女子,“到跟前来,让朕瞧瞧。”
女子起身踏着碎步,缓缓前进,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
皇上发话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舞姬俯身跪下回话,“奴婢林疏雪见过皇上。”
少女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休,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
皇上沉吟道,“‘月中寂寞无人管,雪里萧疏近水载’,是个好名字。模样也生的端正,皇后你觉得如何?”
“是个妙人。”皇后自是不想让这人入宫,但仔细捋捋,便明白了过来。
皇上不好直接将她纳入宫中,皇后便谏言道,“皇上,黄帝宠幸妃子,犹且佳丽三千。如今后宫空虚,皇上应广纳新人,为皇室开枝散叶。”
皇上点头,“皇后贤惠,说的在理。既如此,那朕便封你贵人位分,赐舒字。”
“多谢皇上皇后恩典。”舒贵人俯身叩谢道。
后妃站起身,举酒贺道,“恭喜皇上喜得新人。”
皇上这时对太后身旁的婉筠爽朗笑道,“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朕还没有和温宁说一句话,倒是朕疏忽了。如今温宁也出落的如花似玉了,朕还记得温宁儿时常常跟在朕身后,唤朕和你一起玩啊。”
温宁是当年婉筠的皇兄赐予的封号,祈愿她能温静安宁,一生顺遂。
“是啊,温宁今日下车,本宫还险些认不出来呢。皇上,臣妾看温宁与安乐年岁相差不大,待她二人见过后定能成为闺中密友。”皇后也轻轻笑着说。
婉筠对她这位侄媳没什么印象,只记得那时皇后正怀着安乐,听了宫中的流言,怕婉筠冲到她的孩子,不曾与婉筠过多接触,只送了她几件首饰。她连儿时的婉筠都未曾见过,怎会认识下马车后的婉筠,真是有趣。
“皇上说笑了,温宁儿时顽皮了些,多亏当时有皇上皇后照顾,才没让温宁惹出什么大乱子,给太后丢了脸。”婉筠缓缓笑道。
太后拍拍婉筠的手笑道,“温宁自幼听话懂事,怎会惹出大乱子。”
“这几年皇额娘不在京城中,儿臣不能尽到身为人臣该履行的责任,是儿臣的过失。幸好有温宁在皇额娘身边,好让儿臣能放心些。”
说着将酒杯端起朝婉筠敬道,“朕该向温宁道声谢。”
婉筠面上一惊,忙站起身行礼,“温宁自小蒙太后养大,侍奉太后亦是温宁的职责,皇上可是折煞温宁了。”
“温宁啊,你便受着吧,不然皇上良心怕是过不去。”太后温言劝道。
太后既然都这样说了,婉筠也只好以水代酒起杯回敬。
皇上放下酒杯说道,“皇额娘,如今温宁也已长大,此次回宫就别再回江南了。留在紫禁城,让儿臣尽到为人臣的义务,您也好颐养天年。”
“皇上既然这么说了,哀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那哀家便留下准备承欢膝下吧。”
皇后柔柔插嘴,“皇上,皇额娘既留下了,那温宁的婚姻大事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早些留意额驸了。”
婉筠心里一叹不好,便听太后说道,“哀家与婉筠车马劳顿,又日夜兼程,已经乏了,余下的事有的是时候说。你们慢慢吃,哀家带着婉筠就先回去了”
“恭送太后。”众人起来行礼。
皇上待太后走后象征性地吃了几口,就说还有政务要处理,便起身离开了。宴中众人吃罢,也陆陆掷箸告退回各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