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走前吩咐近侍服侍她睡下。风月闭目混沌了一会儿,大约四更天,她唤侍者问时辰,被告知门外已经传过三波消息,其余三主已先后抵达月都。
风月一惊,“何不早报?”
侍者俯身低首道:“东主说主人彻夜未眠,要属下不要惊扰。”
风月忙着人梳洗停当,赶往清明殿。途中却被告知,南主清仁不在正殿,去了书房。于是又半路拐向书房。
一进门,清和和清仁已经在了。
风月见一向温文尔雅的南主脸上微有怒气,有些心虚,忙疾走几步,热络地搂住他的肩,如幼鸟般将脑袋轻轻在肩膀上靠了一下,“清仁,我好想你。”
目光落在他背后的清和身上,见东主微带着笑意,便知自己白担心了。
清仁脸色缓下来,想要摸摸她的后脑,却发现这孩子已经长得跟他差不多高了,只得拍了拍后背。一段时日不见,庄主越发拔高了,现在看她,都需平视了。
风月心神稳下来,这才发现书桌后歪歪斜斜跪着的一排少年,桌上扔着几本封面浮夸的书,一看,就不是该出现在她私人书房里的。
少年们见她看过来,见了救星似的,拼了命地使眼色。
“谁给庄主拿这些淫词艳句的?”清仁背起手,语气复又严厉。
风月一眼便明白贼魁祸首是谁了。
其实那称不上淫词艳句,不过是一些情爱话本,诸如公主将军、小姐公子之类。这些少年是她的贴身侍从,打小跟在身边,更像是玩伴,若自己闭关或有事处理时便没人管着,任由他们胡闹惯了。他们小孩心性,有了什么不愿分享的东西,也会找地方藏起来。但有胆量往自己房里藏的只有风曲,要么卧室,要么书房,俨然当做了自己的储藏室。
这次竟夹在了她的课业里,正好被检查的清仁翻到了,也是活该。
“没人承认是吗?”清仁冷哼一声,“那就每人罚抄律则三百遍,罚十戒鞭。”
听了这个,有几个少年吓得瑟瑟发抖,疯狂朝她使眼色求救。
风月不轻不重地看他们一眼,开口道:“清仁,书是我自己拿的。”
清仁知道庄主是在庇护他们,庄主除了对武功秘籍感兴趣,其他的一概入不了她的眼,课业还是自己时时监督,才好歹塞进脑袋的。何况她大多时间闭关,几乎基本不出宫殿,根本没有途径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
刚想开口,又听庄主道:“迁都在即,琐事重重,他们还要为我收拾东西,暂且饶过他们吧。”
清仁见了她,是摆不出冷脸色的。而且正逢迁都,还用得着他们,便背过身去,“此次暂且记下。”
见南主松了态度,风月不着痕迹地挥挥手,底下的少年们如蒙大赦,逃也似地溜走了。
面对着她,清仁眉目才舒缓一些,显得温和可亲,道:“冷光城之事我已听说。此次收权处置了大批叛徒,月都暴露,已成众矢之的,晚一分钟危一分,事不宜迟,庄主你明日便启程,由清临护送迁往坠影城。此地之事,就交由我和师兄善后。”
闻言,风月偷偷看向清和,正撞上他看过来的目光,又不动声色地敛了去。
这夜前些时候,清和曾摇头叹息,道:即便我应允,清仁他们也不会同意的。那时风月也摇摇头,点漆的眸子带了几分狡黠,一笑便明媚动人,轻声回道:我只用说服你就够了。
那双墨色的眼睛笑起来多了几分光彩,清和不禁跟着她微笑,心里却知道,庄主是把难题都交给他了。
“清临和清溪还在清明殿,去见见吧。”清仁转向她,柔声道。
“是了,我有段时间没见他们了。”风月雀跃地说,终于显现出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来,“我也很想他们。”
说着大步走在前面,想到四主都在,风月的心情倏地轻快,整颗心轻飘飘的,像浮在云上。
夜沉得宁静,黎明前的黑暗浓如化不开的墨。
祠堂里,一人手中持香,对着牌位挨个拜过。最下面的一排,中间那块朱木牌子上,刻着“清裳”二字,伴它两旁的,分别是清落、清云。
堂内烛火稳稳燃烧,映照着同样从容的面容,清俊,淡静,正是刚刚从正殿回来的清和。
门敞开着,门外无风。一人自外面进来,一身藏蓝锦袍,和清和相仿的年纪,三十多岁的模样,身段高挑挺拔、眉目冷峻深邃,又不失清秀之气,相比清和多一分坚毅,少一分柔和。
“师兄。”他低唤一句,也点了香,对着牌位拜了一拜。
清和略微点点头,专心上完香,才转过身问:“清临,你怎么看。”
清临刚见完庄主,出了正殿又被师兄叫来,在路上已听小厮说了庄主想去锦都城这回事,他本想直接反对,但在途中已想明白,师兄本身定然不会同意,即便应允也是庄主的意思,就不必在这里为难师兄了,于是答道:“我天明去见庄主,再劝劝她。冷光城城主之事,我自会处理。”
锦都城何等凶险,此行风险太大,清临不是个犹豫不定的人,决定了便不会轻易动摇。
清和深知师弟性子,若是他去劝,恐怕不会像自己心一软好容易松口,这下就该庄主头疼了。
可他看着师弟,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你说庄主与当年的师姐相比,如何?”
清临没料到师兄会这么问,但还是仔细想了想,半响,才斟酌道:“这我倒说不准,不过若是拿同龄相比,庄主似乎要胜过当年的师姐一些;若是拿师姐全盛时相比……”毕竟庄主过于早熟,他思忖了片刻,又补充道:“庄主比师姐聪慧许多。”
清和笑着摇头,“哪里是聪慧,师姐嫉恶如仇,执着于正义。而庄主随性冷然,自然看事更透彻些。”
也更适合这个世道。
清临静静听着,等着师兄接下来的话。
“当年师姐行走江湖之时,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后来凭自己力挫群雄,摘得武林盟主之位。”分明是十多年前的事,回想起来,却恍若前生,清和的目光变得柔和,似是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那时师姐和师兄,还有老庄主都在,真好啊……
“当年是当年。”那石头刻成的师弟截断了他的回忆。
清和见他皱起眉,便知他在忧虑什么。当年尚且推崇侠义精神,乾坤明朗,更兼清明山庄乃名门翘楚、武林之首,内境谁不敬让三分,师姐出外自有底气。
而如今,江湖早已被沐桑皇朝占据,排外立威,天下人人自危,风月山庄被打为魔教叛匪,庄主更被诬为妖女,形势已大为不同。
当年师姐闯荡只能算作历练,如今的庄主,则是生死。
“世道早已变了。”清和看着清裳的牌位,轻轻拂去其上并不存在的浮灰,“当年师姐嫉恶如仇,清明山庄匡扶正义,为各门各派主持公道,排忧解难。师姐救过多少小门小派?”清和叹了口气,“如今有谁会去感激呢?师姐惨死,就不说报仇,天下曾受清明山庄庇护的人,有敢为他们的武林盟主说一句公道话的吗?”
清临默然。
当年清明山庄之主与唯一的女儿离奇病故,而清轩风风光光接任庄主,又接回一个不知从哪来的长女,更与他人结婚生子,俨然将山庄当做了自己家产,还厚颜无耻接受了沐桑皇朝封的城主。
这其中曲折,哪个江湖人不心知肚明?可他重权在握,谁敢叫他一声窃庄之贼?
清轩以卑鄙手段夺位时,他们都还是二十左右的少年人,满心都是为师姐报仇,夺回山庄,重振旗鼓。
如今想来,竟连自己也觉得可笑了,十几年的岁月早已将年少的方刚冲刷干净,他们苟安一隅,戴着面具过活,躲在偏远荒域,顶一身魔教污名。可纵然年少不再,纵然举步维艰,那复仇的心气从未消散过,好像余生就靠着这点气支撑着似的。
“师姐和清落师兄尸骨无存,清云师兄……”清和看着那牌位,不忍说下去。他长叹一口气,背过手道:“我在想,或许是时候,让庄主去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天下,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去抢。哪怕……只争个公道。
清临终于明白了师兄请自己来的意图。若是自己说服了师兄,两人再去力劝庄主;若是师兄说服了自己,也好统一说辞,告诉清仁时有个帮衬。
而他听了师兄一番话,千般万般的反对也没了出口的理由。
这时师兄又开口了,声音好像从久远的地方飘来,有些茫然地,“我听庄主说起师姐,我听她说……我竟觉得师姐好像还活着,或许我们该……”师兄轻轻地抚摸着牌位,眼神流露出几分悲怆来。
清临少见师兄伤心,他又怎会不能体谅师兄的心情,目光落在牌位刻着的“清裳”二字上,竟恍惚不知今夕是何年,仿佛师姐还活着,他仍是那个懂事的师弟,良久才道:“我知道了,师兄。”
屋外忽然起了风,将一片红叶送入门内,轻飘飘地落在灵前的地上。
两人望向门外,目光落在茫茫夜色里。风雨欲来,庭院里种着的红枫,正不知疲倦地落着叶。
夜黑如墨。
都说君子坦行于日,小人窃行于夜,如今他们被诬为魔教,也称得上“小人”二字,不知这如墨夜色,可否偏爱他们半分?
“锦都城何等险恶,清轩是豺狼,沐韶凌是虎豹,庄主尚年幼,病又未好,你怎能松口同意呢?师兄,你好糊涂。”
大殿上,说话的男子一身灰青色广袖锦袍,和身边三人年纪相似,面相清秀些,甩袖的模样有几分书卷气,他皱起长眉的架势有些像德高望重的先生训斥底下犯错的学子,正向着清和发难。
清仁师兄性情温雅,但在庄主的事情上爱操心太过,见他这次竟生气到连清和师兄都顶撞,辈分最小的清溪忙打圆场道:“庄主出外闯荡闯荡未必是坏事,她的功力当今武林至少排前三,未必有……”
“可是第一第二都在锦都城!清溪你简直胡闹,一天到晚没个正型异想天开。”清仁甩袖道。
被无差别训了的清溪摸摸鼻子,他的这位师兄学识渊博,平日里温文尔雅,待人温言细语,但内心其实非常固执。师兄自己觉察不到,别人不会跟他说,说了也不会承认。
这时清临帮他分担了火力,他开口道:“这次清溪说得对。”
清仁眉皱得更深了,他打量着师弟,好似不认识他一般,“清临,你从小性子沉稳,师姐也总夸你持重,这次怎么也跟着他胡闹。”
“师姐已故去多年了。”清临道:“锦都城的清明山庄,是我们的故乡,是祠堂里灵位埋骨的地方,庄主该回去看看了。”
老庄主葬在那儿,师姐死在那儿,敌人尚在那儿。他们手把手拉扯大的孩子早晚要担起庄主的职责,带他们重回故土,振耀过去的荣光。这是不言而喻的一道伤,也是余生追逐的一道光,谁也没有怀疑过这个方向,纵然前路茫茫。
清仁怔住了,不知想起什么,张口却没了要说的话,终于黯然不语,眼神一点点悲凉下去。
清临不是个情绪敏感的人,此时也不忍见师兄伤心,宽慰道:“让庄主暂缓几日,我劝劝她,和她一同去。”
这时一直沉默的清和开口了,“不用了,庄主已经走了。”
出了大堂,见清临放慢脚步在旁等着,清和上前道:“风离已经跟着去了。他武功好,且只听庄主的话,除下我们,他最合适。”
其实昨晚见过清临后,清和就马上去书和锦都城的眼线打了招呼,不过他心里清楚,以庄主的能为,若是碰上她都应付不了的,那些手下们多半也是帮不上的,不过是能随时了解动向罢了。
清临道:“风离是一等一的刺客,但他只精刺杀,查探情报恐怕并不在行。”
何止不在行,庄主性情激烈,风离又唯她是从,两人一起,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刚才在堂上他不便多问。清仁师兄气得不浅,恐怕是亲自去书召庄主回来了。
“还有清洵。”师兄忽然道:“那几个少年,清仁罚他们思过,他们私下里偷偷计划随庄主而去,我并没拦着。”
清洵是师兄之子,年纪虽小却处事沉稳,颇有师兄的风范。风曲脑子灵光,风影、风叶虽然没用,至少能伺候庄主梳洗装扮、提提衣摆。而且那群少年跟庄主从小玩到大,有他们随身侍候,庄主不会觉得寂寥。
他们脚程慢些,不过几日便能赶上庄主,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师兄已有安排,且对庄主抱有信心,既将冷光城之事交由庄主处理,清临也不再说什么。
风月一惊,“何不早报?”
侍者俯身低首道:“东主说主人彻夜未眠,要属下不要惊扰。”
风月忙着人梳洗停当,赶往清明殿。途中却被告知,南主清仁不在正殿,去了书房。于是又半路拐向书房。
一进门,清和和清仁已经在了。
风月见一向温文尔雅的南主脸上微有怒气,有些心虚,忙疾走几步,热络地搂住他的肩,如幼鸟般将脑袋轻轻在肩膀上靠了一下,“清仁,我好想你。”
目光落在他背后的清和身上,见东主微带着笑意,便知自己白担心了。
清仁脸色缓下来,想要摸摸她的后脑,却发现这孩子已经长得跟他差不多高了,只得拍了拍后背。一段时日不见,庄主越发拔高了,现在看她,都需平视了。
风月心神稳下来,这才发现书桌后歪歪斜斜跪着的一排少年,桌上扔着几本封面浮夸的书,一看,就不是该出现在她私人书房里的。
少年们见她看过来,见了救星似的,拼了命地使眼色。
“谁给庄主拿这些淫词艳句的?”清仁背起手,语气复又严厉。
风月一眼便明白贼魁祸首是谁了。
其实那称不上淫词艳句,不过是一些情爱话本,诸如公主将军、小姐公子之类。这些少年是她的贴身侍从,打小跟在身边,更像是玩伴,若自己闭关或有事处理时便没人管着,任由他们胡闹惯了。他们小孩心性,有了什么不愿分享的东西,也会找地方藏起来。但有胆量往自己房里藏的只有风曲,要么卧室,要么书房,俨然当做了自己的储藏室。
这次竟夹在了她的课业里,正好被检查的清仁翻到了,也是活该。
“没人承认是吗?”清仁冷哼一声,“那就每人罚抄律则三百遍,罚十戒鞭。”
听了这个,有几个少年吓得瑟瑟发抖,疯狂朝她使眼色求救。
风月不轻不重地看他们一眼,开口道:“清仁,书是我自己拿的。”
清仁知道庄主是在庇护他们,庄主除了对武功秘籍感兴趣,其他的一概入不了她的眼,课业还是自己时时监督,才好歹塞进脑袋的。何况她大多时间闭关,几乎基本不出宫殿,根本没有途径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
刚想开口,又听庄主道:“迁都在即,琐事重重,他们还要为我收拾东西,暂且饶过他们吧。”
清仁见了她,是摆不出冷脸色的。而且正逢迁都,还用得着他们,便背过身去,“此次暂且记下。”
见南主松了态度,风月不着痕迹地挥挥手,底下的少年们如蒙大赦,逃也似地溜走了。
面对着她,清仁眉目才舒缓一些,显得温和可亲,道:“冷光城之事我已听说。此次收权处置了大批叛徒,月都暴露,已成众矢之的,晚一分钟危一分,事不宜迟,庄主你明日便启程,由清临护送迁往坠影城。此地之事,就交由我和师兄善后。”
闻言,风月偷偷看向清和,正撞上他看过来的目光,又不动声色地敛了去。
这夜前些时候,清和曾摇头叹息,道:即便我应允,清仁他们也不会同意的。那时风月也摇摇头,点漆的眸子带了几分狡黠,一笑便明媚动人,轻声回道:我只用说服你就够了。
那双墨色的眼睛笑起来多了几分光彩,清和不禁跟着她微笑,心里却知道,庄主是把难题都交给他了。
“清临和清溪还在清明殿,去见见吧。”清仁转向她,柔声道。
“是了,我有段时间没见他们了。”风月雀跃地说,终于显现出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来,“我也很想他们。”
说着大步走在前面,想到四主都在,风月的心情倏地轻快,整颗心轻飘飘的,像浮在云上。
夜沉得宁静,黎明前的黑暗浓如化不开的墨。
祠堂里,一人手中持香,对着牌位挨个拜过。最下面的一排,中间那块朱木牌子上,刻着“清裳”二字,伴它两旁的,分别是清落、清云。
堂内烛火稳稳燃烧,映照着同样从容的面容,清俊,淡静,正是刚刚从正殿回来的清和。
门敞开着,门外无风。一人自外面进来,一身藏蓝锦袍,和清和相仿的年纪,三十多岁的模样,身段高挑挺拔、眉目冷峻深邃,又不失清秀之气,相比清和多一分坚毅,少一分柔和。
“师兄。”他低唤一句,也点了香,对着牌位拜了一拜。
清和略微点点头,专心上完香,才转过身问:“清临,你怎么看。”
清临刚见完庄主,出了正殿又被师兄叫来,在路上已听小厮说了庄主想去锦都城这回事,他本想直接反对,但在途中已想明白,师兄本身定然不会同意,即便应允也是庄主的意思,就不必在这里为难师兄了,于是答道:“我天明去见庄主,再劝劝她。冷光城城主之事,我自会处理。”
锦都城何等凶险,此行风险太大,清临不是个犹豫不定的人,决定了便不会轻易动摇。
清和深知师弟性子,若是他去劝,恐怕不会像自己心一软好容易松口,这下就该庄主头疼了。
可他看着师弟,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你说庄主与当年的师姐相比,如何?”
清临没料到师兄会这么问,但还是仔细想了想,半响,才斟酌道:“这我倒说不准,不过若是拿同龄相比,庄主似乎要胜过当年的师姐一些;若是拿师姐全盛时相比……”毕竟庄主过于早熟,他思忖了片刻,又补充道:“庄主比师姐聪慧许多。”
清和笑着摇头,“哪里是聪慧,师姐嫉恶如仇,执着于正义。而庄主随性冷然,自然看事更透彻些。”
也更适合这个世道。
清临静静听着,等着师兄接下来的话。
“当年师姐行走江湖之时,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后来凭自己力挫群雄,摘得武林盟主之位。”分明是十多年前的事,回想起来,却恍若前生,清和的目光变得柔和,似是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那时师姐和师兄,还有老庄主都在,真好啊……
“当年是当年。”那石头刻成的师弟截断了他的回忆。
清和见他皱起眉,便知他在忧虑什么。当年尚且推崇侠义精神,乾坤明朗,更兼清明山庄乃名门翘楚、武林之首,内境谁不敬让三分,师姐出外自有底气。
而如今,江湖早已被沐桑皇朝占据,排外立威,天下人人自危,风月山庄被打为魔教叛匪,庄主更被诬为妖女,形势已大为不同。
当年师姐闯荡只能算作历练,如今的庄主,则是生死。
“世道早已变了。”清和看着清裳的牌位,轻轻拂去其上并不存在的浮灰,“当年师姐嫉恶如仇,清明山庄匡扶正义,为各门各派主持公道,排忧解难。师姐救过多少小门小派?”清和叹了口气,“如今有谁会去感激呢?师姐惨死,就不说报仇,天下曾受清明山庄庇护的人,有敢为他们的武林盟主说一句公道话的吗?”
清临默然。
当年清明山庄之主与唯一的女儿离奇病故,而清轩风风光光接任庄主,又接回一个不知从哪来的长女,更与他人结婚生子,俨然将山庄当做了自己家产,还厚颜无耻接受了沐桑皇朝封的城主。
这其中曲折,哪个江湖人不心知肚明?可他重权在握,谁敢叫他一声窃庄之贼?
清轩以卑鄙手段夺位时,他们都还是二十左右的少年人,满心都是为师姐报仇,夺回山庄,重振旗鼓。
如今想来,竟连自己也觉得可笑了,十几年的岁月早已将年少的方刚冲刷干净,他们苟安一隅,戴着面具过活,躲在偏远荒域,顶一身魔教污名。可纵然年少不再,纵然举步维艰,那复仇的心气从未消散过,好像余生就靠着这点气支撑着似的。
“师姐和清落师兄尸骨无存,清云师兄……”清和看着那牌位,不忍说下去。他长叹一口气,背过手道:“我在想,或许是时候,让庄主去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天下,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去抢。哪怕……只争个公道。
清临终于明白了师兄请自己来的意图。若是自己说服了师兄,两人再去力劝庄主;若是师兄说服了自己,也好统一说辞,告诉清仁时有个帮衬。
而他听了师兄一番话,千般万般的反对也没了出口的理由。
这时师兄又开口了,声音好像从久远的地方飘来,有些茫然地,“我听庄主说起师姐,我听她说……我竟觉得师姐好像还活着,或许我们该……”师兄轻轻地抚摸着牌位,眼神流露出几分悲怆来。
清临少见师兄伤心,他又怎会不能体谅师兄的心情,目光落在牌位刻着的“清裳”二字上,竟恍惚不知今夕是何年,仿佛师姐还活着,他仍是那个懂事的师弟,良久才道:“我知道了,师兄。”
屋外忽然起了风,将一片红叶送入门内,轻飘飘地落在灵前的地上。
两人望向门外,目光落在茫茫夜色里。风雨欲来,庭院里种着的红枫,正不知疲倦地落着叶。
夜黑如墨。
都说君子坦行于日,小人窃行于夜,如今他们被诬为魔教,也称得上“小人”二字,不知这如墨夜色,可否偏爱他们半分?
“锦都城何等险恶,清轩是豺狼,沐韶凌是虎豹,庄主尚年幼,病又未好,你怎能松口同意呢?师兄,你好糊涂。”
大殿上,说话的男子一身灰青色广袖锦袍,和身边三人年纪相似,面相清秀些,甩袖的模样有几分书卷气,他皱起长眉的架势有些像德高望重的先生训斥底下犯错的学子,正向着清和发难。
清仁师兄性情温雅,但在庄主的事情上爱操心太过,见他这次竟生气到连清和师兄都顶撞,辈分最小的清溪忙打圆场道:“庄主出外闯荡闯荡未必是坏事,她的功力当今武林至少排前三,未必有……”
“可是第一第二都在锦都城!清溪你简直胡闹,一天到晚没个正型异想天开。”清仁甩袖道。
被无差别训了的清溪摸摸鼻子,他的这位师兄学识渊博,平日里温文尔雅,待人温言细语,但内心其实非常固执。师兄自己觉察不到,别人不会跟他说,说了也不会承认。
这时清临帮他分担了火力,他开口道:“这次清溪说得对。”
清仁眉皱得更深了,他打量着师弟,好似不认识他一般,“清临,你从小性子沉稳,师姐也总夸你持重,这次怎么也跟着他胡闹。”
“师姐已故去多年了。”清临道:“锦都城的清明山庄,是我们的故乡,是祠堂里灵位埋骨的地方,庄主该回去看看了。”
老庄主葬在那儿,师姐死在那儿,敌人尚在那儿。他们手把手拉扯大的孩子早晚要担起庄主的职责,带他们重回故土,振耀过去的荣光。这是不言而喻的一道伤,也是余生追逐的一道光,谁也没有怀疑过这个方向,纵然前路茫茫。
清仁怔住了,不知想起什么,张口却没了要说的话,终于黯然不语,眼神一点点悲凉下去。
清临不是个情绪敏感的人,此时也不忍见师兄伤心,宽慰道:“让庄主暂缓几日,我劝劝她,和她一同去。”
这时一直沉默的清和开口了,“不用了,庄主已经走了。”
出了大堂,见清临放慢脚步在旁等着,清和上前道:“风离已经跟着去了。他武功好,且只听庄主的话,除下我们,他最合适。”
其实昨晚见过清临后,清和就马上去书和锦都城的眼线打了招呼,不过他心里清楚,以庄主的能为,若是碰上她都应付不了的,那些手下们多半也是帮不上的,不过是能随时了解动向罢了。
清临道:“风离是一等一的刺客,但他只精刺杀,查探情报恐怕并不在行。”
何止不在行,庄主性情激烈,风离又唯她是从,两人一起,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刚才在堂上他不便多问。清仁师兄气得不浅,恐怕是亲自去书召庄主回来了。
“还有清洵。”师兄忽然道:“那几个少年,清仁罚他们思过,他们私下里偷偷计划随庄主而去,我并没拦着。”
清洵是师兄之子,年纪虽小却处事沉稳,颇有师兄的风范。风曲脑子灵光,风影、风叶虽然没用,至少能伺候庄主梳洗装扮、提提衣摆。而且那群少年跟庄主从小玩到大,有他们随身侍候,庄主不会觉得寂寥。
他们脚程慢些,不过几日便能赶上庄主,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师兄已有安排,且对庄主抱有信心,既将冷光城之事交由庄主处理,清临也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