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放晴了几日,碎金子般的日光洒在琉璃瓦上,檐下的雀儿叽叽喳喳,从三楼雕花方窗上垂下一截柔软的轻纱,轻轻浮动在风里,如云一般。
窗边搁着一张美人榻,清染叠着软纱伏在窗沿上,看雀儿飞来飞往。轻风与暖阳拂过瓷白的肤色,给羸弱的身躯渡了一层微暖的光晕,显出几分血色,让那眉目的层次生动,平添些许生气。
身后的脚步声轻缓,随后是瓷碗放在案上的响动,一双手将半褪下去、委在靠椅上的雪貂毛软毯复又拉回她身上,清染微微偏头,看见肩上豆腐般的指尖。
清风帮她紧了紧领口,倾身越过美人靠轻轻阖上了窗。清染嘟着唇,长睫垂下,有浅浅的失落。
清风柔声道:“风凉,不能久吹,等你好些了,我们出去玩。”
清染眼角微微垂着,“什么时候算好呢?”又满怀期待地瞅着他,“我身上的伤都结痂了。”
什么时候算好清风也说不准,或许永远也好不了了,他竟怅然地想到这个,忙截住这可怕的想法,也不忍辜负染儿望向他的眼睛,点了下她秀挺的鼻尖,道:“等伤痂不再裂开,能下床走路就好了。”
其实清风并不阻止她出外,晴日里也会抱着她去外面晒会儿太阳。今日风小,可终究有些凉,若是不小心着了风寒发起烧来,身上的伤就坏了。可是染儿天天时时想着到外面去,一颗心飞在好奇的世界里。清风只得自己动手将适合躺卧的美人榻改动了一番,调整得角度、高度刚刚好,正好能容染儿靠做起来看到窗外的风景。
他俯身抱起清染,将她放回内室的床上,摞起软枕扶她靠好,安排妥帖,才去端方才的碗。
等他回来,染儿正用手指绕帘上垂下的流苏,清风端着瓷碗坐在榻边,喂染儿吃药。药是清风精心调配,不仅要功效好,还得可口,用荆条蜜细细熬过,加了桃花、甘草露来压药味儿。他亲自熬煮,这几日将外面的事都交给下人来办,除下在染儿身旁便是蹲在厨房里料理药膳。
染儿吃了两口,偏过头不动,清风轻轻敲击碗沿,唤回她的注意力,再贴心的调配,药终究是药,还是会有一股怪味儿,只是不难入口而已。清风呵哄着又喂了两口,怎么也劝不下了。
清风持着汤匙,轻声哄道:“染儿,再吃一口,就一口好不好?吃下半碗,吃一小块桃花凉糕好不好?”
汤里有安眠止痛的药草,放下碗后他喂着染儿吃了两口凉糕,糕点放了薄荷露,性凉,他掰得很小块,染儿很小口地嚼着,眼帘很快耷拉下来,他拿软帕拭去唇角的碎末,服侍着染儿睡下,轻轻捋了一把柔顺的长发,将羽被拥紧。
染儿入睡总是要他陪着,今天倒是乖巧,没有非要睡他怀中。他陪着在床边靠了一会儿,轻轻坐起来,动作一顿,染儿的手隐在羽被下还紧紧抓着他的袖子,细嫩的长指收紧,细白的碗子轻纱遮不住,露出斑驳的伤痕。
清风将羽被掖好,因这袖子只能靠做在一边。忍不住又拂了一把拢在羽被里的长发。
染儿忘了风月。
她忘了这一切,像逃开一丛荆棘。被迫丢下赖以防身的骄傲,就像撕掉她血肉相连的羽翼。
从内到外,由骨到血,从皮囊到灵魂,清染和风月都是同一个完整的个体,清风不能割舍任何一个。
可是如今,面前的染儿是风月也不是风月。她失去了全部的记忆,丢失了风月的灵魂,只记得对自己的依赖,清风不能确定是否是他造就了这一切,伤害她,爱护她,毁掉她的一切,塑造她的一切。
清风也不能确定现在的染儿是失忆还是痴傻,她认得自己却完全回忆不起过往分毫,她的心智似乎只停留在三岁,对外界外物犹如婴儿一般的感知。她对一切没有全面的认识,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只能识得碰到、触到、很少一部分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他不知道那三日里染儿的精神经历了什么。
这样也好。
他根本不知道该以何种面目面对风月,就像进入刑狱前他忐忑的心情。站在皇朝身侧的他,与刑具上的染儿,从那一战之后,他们的身份与立场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是老天如此善待他,这样的两次危机,竟都帮他避过了。
这样也好,清风心想。至少现在。
染儿行动不便,吃一半呕一半,虽然身体病弱,见了他却总是笑着的,清风哄着她吃药吃饭,拥她入睡出外,总能看到笑吟吟的一张小脸。失忆也好,没有愤恨,小小的心脏不盛许多过往,开开心心,见了他就欢喜,至少不怀死志,有生的希望。就像柳树上的一条嫩芽,虽弱,但生机盎然。
染儿原是,爱这个世界的。
身子弱便弱些,只要精神好,就能养起来,他一定能养起来。他们能一直依靠到天荒地老。
依偎到黄昏时分,即便屋子里燃着明烛,光线也暗了。袖子松了一下,一低头,对上一双清澈的墨色眼睛。他看了一会儿,在胸口激荡徘徊的一句话刺破心脏,终于说出口,却轻柔柔的,“染儿,你愿意与我成婚吗?”
染儿忽闪着水灵灵的眼睛,“什么是成婚?”
清风喉头一窒,慢吞吞地轻笑道:“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永远也不分离。我们朝朝暮暮、天长地久都在一块儿。”
染儿大约是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鼓荡,却不能细细体会,开心道:“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成婚呢?”
她雀跃地扬起身,瀑布一般的长发铺开,清风拢了一拢,微笑道:“等你愿意。”
清染拽着他的袖子,微微偏过脑袋,柔软轻灵若一朵水仙花,墨色的瞳孔里映出他的模样,似乎在疑惑,她为什么会不愿意?
第二日一大早,有婢女叩门,请他去前门见客。因染儿昨晚缠他到半夜睡得迟,今日天明还枕在他怀中仍未醒转,清风不忍惊扰,虚虚地搂着她,辰时了,尚未起身,也未梳洗,便打发掌事官代为接待。
自收服荒域,天下已定,皇朝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沐韶凌的登基大典。殿下近日里对一个叫清风的格外青睐,前些时候还张出皇榜表其功绩,荒域便是由此人伴君亲征,更有里面的人传出殿下曾几番邀他入宴。但凡不瞎,都能看出来殿下有意提拔。
闻着味儿的,纷纷上门奉承,送房子送田产送女儿,还有各种金银、珍宝物件儿。
他现在住的庭院都是锦都城巨贾聊表心意的,旁人送来的“薄礼”清风大多不收,只看上这处庭院的一株晚开海棠和这间极好的的大卧房,向阳,四边通敞。
那些客人他也无暇去见,都由掌事官打发。他从小寄居在城主府,没半个贴身的奴仆,沐韶凌着内务府专门指派了一队人员,掌事官、护卫、典膳、婢女、杂役一应俱全,帮他迎来送往,应付人事。知晓有意攀交的多,帮他提前认认各级官员,待登基大典安排妥当,为他恢复身份,加官进爵,另赐府邸。
很快锦都城城里的官、商发现,这位新贵神秘,接物也冷淡,多是礼物掌事官代为收下人却不见一面,但是对奇珍药材十分偏爱,多能见着真人说上两句话。
于是有手段的人物都削尖了脑袋想着办法献奇珍异材,各大药铺里但有的千金药材终于有了好销路。
清风乐见其成。
一些日子后,宫里来人奉上锦绣朝服,登基大典的日子到了。
这时候,染儿已经恢复些,勉强能自己走动。华轿抬到门口,出门前,清风叮嘱婢女们将染儿看紧了,今日风大些,不要让她随意走动。他在厨房着下人看着炉子,上面分三个时段煲着药膳,又吩咐婢女,若是染儿不愿入口,不要强求。
他温言嘱咐再三,趁染儿还睡着,终于上了轿子。
登基大典早在出兵荒域前,甚至迁都锦都城之时便在筹划,选址、风水、良辰吉日都是大事,全国能工巧匠万余名耗时三月之久,修建了这座用于用于登基的礼殿,待大典过后,仍可作为重要的礼宴之所。
礼殿占地百余亩,登基的礼台有三重楼高,以黄铜铸就,台面铺有金砖,远远高出围墙,供世人仰望,其余宫殿各自宏伟。典礼当日,外围凑着看热闹的民众快将道路两边房子挤塌了,锦都城内五千护卫维持秩序。
沐桑皇朝国力鼎盛,修建这样一座豪华的礼殿不在话下。帝王驾临之前,朝廷大小官员依次入场,百官中唯一一个由步撵抬着的是当朝宰相,他是沐桑皇脉,沐韶凌的皇叔,论官职万人之上,论血统更是尊贵无比。除了没入场的皇帝,他的权势最为鼎盛。
宰相年长些,但未及老迈,身体也健康,远不到出场礼会腿脚不便的地步。这步撵是殿下的特准的殊荣,以彰显恩宠。
然而宰相独一份的恩宠再盛,场上最惹眼的却是另一位。
清风站在百官第一列,他身着雪白缎绣龙纹朝服,露出中衣衣襟银丝锦云纹,外披一件银白锦绣披风,说是给他遮风用的,领口缀着绿色孔雀毛,满身华丽纹饰繁而不乱,这一点映面翠色恰到好处。
他的朝服是沐韶凌钦点的,殿下特意要求内侍去他府上量身裁衣,用的是最好的细纺羽锦,工艺是精细的刺绣镂雕,衣上华缀珍珠白玉,这样的料子,一身素衣也不单调,铺满绣纹不显拥挤,奢华至极,雅致至极,金银线里堆出的出尘若仙。
殿下特地口述旨意,说他身形高挑,颀若松竹,貌比皎月秀水,自有一股自然的出尘清雅,不可以艳俗覆盖,要衬托出本身的气质来。他是即将受封皇脉重臣,身份尊崇,又不可显得粗简素净,得彰显出他不同凡人的尊贵来。既要奢华又不可奢华,既要素雅又不可素雅,这道令旨下来,能工巧匠们极尽心思终是捧上了这套华衣。
清风不是个没见识的人,他多年在城主府不见世事,爱好博览群书,但身上这套华服的讲究前所未有,甚至出乎他的意料。他形态极好,颀秀挺拔,原是破布披上也落落有姿的身段,穿着这身朝服可谓是锦上添繁花。他出场便惹人频频注目,有意无意、光明正大或是偷偷装作不在意的瞥见,收获了场上最多的目光与惊叹。
清风便是想低调也不能了,神情温雅清俊,在各色目光里泰然若素。
上次这般惹人注目还是落花台上。只不过落花台是市井民众的人间繁华,而这里是逼近天府的尊崇威仪。
与他气质两相宜。
清风过目不忘,与场上许多高官有过一面之缘。不少官员想攀交,可是他一身气质过于出众,让他们却步,只远远行礼示意。他在人群中见到几张熟面孔,清轩忽略不提,他看见意料之中的风曲,跟身边官员有说有笑,分外轻松热络,比普通纨绔贵公子多一分出众的气质,就如他忽略清轩一般,风曲对他也忽略不见。
另一边的人群里,他看见了乌寒。
内境正式收归皇朝,由清轩经营多年的武林盟势力臣服于沐韶凌,各城城主、各大门派诚惶诚恐前来朝拜。那一侧,便是向皇朝称臣,但尚未收编的各处首领。
注意到他的目光,乌寒向他微微颔首,一个冷淡的礼节。
忽然,礼乐奏响,人群骤然寂静,纷纷让开两侧,放眼望去,一直铺到宫门口的真丝地毯上,抬来一方步撵。
吉时已到,百官身着朝服陈列两旁,乐声高鸣中,骑兵驾车开道,五百名护皇卫高马拥护,两千禁军步行环绕,披甲执戈,气势悍然,浩浩荡荡的车队中央,重工细雕的一丈纯金步撵,由百名大力士扛起,底下的人不见天光,凭借训练规整的步伐,托举着高高在上,端坐在金阳下的九五之尊。
沐韶凌一身帝皇衮冕,龙鳞锦上满绣日月升龙,头戴冕冠,满饰金珠玉钿,翠旒珠帘自金棱悬于面上。
跟礼殿同时开工的皇袍,今日穿戴于身。车辇缓步上前,漫散天地间的威压好似惊雷,宫墙外围观的百姓竟像遭逢地震,不由自主跪倒一大片。
他走下步辇,护皇卫相从两侧,巨大的黄罗伞遮蔽天光,金袍玉带,腰佩宝剑,八位近侍托着他三米长的委地皇袍,直到他登上高台。
沐韶凌站定,百官于台下叩拜。后面一个无缘尊容的小官,这等场面平生未见,等终于见了皇帝,双腿发抖站都站立不住,几乎一步三拜,需得人扶着才能走完全程。
众生俯首,触目可及,唯有高台上的皇者矗立天地之间。沐韶凌年少曾言国土一日不统,他便一日不称帝,如今年过而立,终于睥睨天下。
沐韶凌称皇之后,大赦天下,加封百官,为清风、风曲恢复皇脉身份,正式赐名沐清毓、沐风曲。清轩亦受封赐,正式成为皇朝宗室成员。
滔天恩宠羡煞旁人,沐清毓心思不在此处,典礼后的盛宴也无心参与,匆匆和典仪打过招呼便回自己府上。
窗边搁着一张美人榻,清染叠着软纱伏在窗沿上,看雀儿飞来飞往。轻风与暖阳拂过瓷白的肤色,给羸弱的身躯渡了一层微暖的光晕,显出几分血色,让那眉目的层次生动,平添些许生气。
身后的脚步声轻缓,随后是瓷碗放在案上的响动,一双手将半褪下去、委在靠椅上的雪貂毛软毯复又拉回她身上,清染微微偏头,看见肩上豆腐般的指尖。
清风帮她紧了紧领口,倾身越过美人靠轻轻阖上了窗。清染嘟着唇,长睫垂下,有浅浅的失落。
清风柔声道:“风凉,不能久吹,等你好些了,我们出去玩。”
清染眼角微微垂着,“什么时候算好呢?”又满怀期待地瞅着他,“我身上的伤都结痂了。”
什么时候算好清风也说不准,或许永远也好不了了,他竟怅然地想到这个,忙截住这可怕的想法,也不忍辜负染儿望向他的眼睛,点了下她秀挺的鼻尖,道:“等伤痂不再裂开,能下床走路就好了。”
其实清风并不阻止她出外,晴日里也会抱着她去外面晒会儿太阳。今日风小,可终究有些凉,若是不小心着了风寒发起烧来,身上的伤就坏了。可是染儿天天时时想着到外面去,一颗心飞在好奇的世界里。清风只得自己动手将适合躺卧的美人榻改动了一番,调整得角度、高度刚刚好,正好能容染儿靠做起来看到窗外的风景。
他俯身抱起清染,将她放回内室的床上,摞起软枕扶她靠好,安排妥帖,才去端方才的碗。
等他回来,染儿正用手指绕帘上垂下的流苏,清风端着瓷碗坐在榻边,喂染儿吃药。药是清风精心调配,不仅要功效好,还得可口,用荆条蜜细细熬过,加了桃花、甘草露来压药味儿。他亲自熬煮,这几日将外面的事都交给下人来办,除下在染儿身旁便是蹲在厨房里料理药膳。
染儿吃了两口,偏过头不动,清风轻轻敲击碗沿,唤回她的注意力,再贴心的调配,药终究是药,还是会有一股怪味儿,只是不难入口而已。清风呵哄着又喂了两口,怎么也劝不下了。
清风持着汤匙,轻声哄道:“染儿,再吃一口,就一口好不好?吃下半碗,吃一小块桃花凉糕好不好?”
汤里有安眠止痛的药草,放下碗后他喂着染儿吃了两口凉糕,糕点放了薄荷露,性凉,他掰得很小块,染儿很小口地嚼着,眼帘很快耷拉下来,他拿软帕拭去唇角的碎末,服侍着染儿睡下,轻轻捋了一把柔顺的长发,将羽被拥紧。
染儿入睡总是要他陪着,今天倒是乖巧,没有非要睡他怀中。他陪着在床边靠了一会儿,轻轻坐起来,动作一顿,染儿的手隐在羽被下还紧紧抓着他的袖子,细嫩的长指收紧,细白的碗子轻纱遮不住,露出斑驳的伤痕。
清风将羽被掖好,因这袖子只能靠做在一边。忍不住又拂了一把拢在羽被里的长发。
染儿忘了风月。
她忘了这一切,像逃开一丛荆棘。被迫丢下赖以防身的骄傲,就像撕掉她血肉相连的羽翼。
从内到外,由骨到血,从皮囊到灵魂,清染和风月都是同一个完整的个体,清风不能割舍任何一个。
可是如今,面前的染儿是风月也不是风月。她失去了全部的记忆,丢失了风月的灵魂,只记得对自己的依赖,清风不能确定是否是他造就了这一切,伤害她,爱护她,毁掉她的一切,塑造她的一切。
清风也不能确定现在的染儿是失忆还是痴傻,她认得自己却完全回忆不起过往分毫,她的心智似乎只停留在三岁,对外界外物犹如婴儿一般的感知。她对一切没有全面的认识,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只能识得碰到、触到、很少一部分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他不知道那三日里染儿的精神经历了什么。
这样也好。
他根本不知道该以何种面目面对风月,就像进入刑狱前他忐忑的心情。站在皇朝身侧的他,与刑具上的染儿,从那一战之后,他们的身份与立场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是老天如此善待他,这样的两次危机,竟都帮他避过了。
这样也好,清风心想。至少现在。
染儿行动不便,吃一半呕一半,虽然身体病弱,见了他却总是笑着的,清风哄着她吃药吃饭,拥她入睡出外,总能看到笑吟吟的一张小脸。失忆也好,没有愤恨,小小的心脏不盛许多过往,开开心心,见了他就欢喜,至少不怀死志,有生的希望。就像柳树上的一条嫩芽,虽弱,但生机盎然。
染儿原是,爱这个世界的。
身子弱便弱些,只要精神好,就能养起来,他一定能养起来。他们能一直依靠到天荒地老。
依偎到黄昏时分,即便屋子里燃着明烛,光线也暗了。袖子松了一下,一低头,对上一双清澈的墨色眼睛。他看了一会儿,在胸口激荡徘徊的一句话刺破心脏,终于说出口,却轻柔柔的,“染儿,你愿意与我成婚吗?”
染儿忽闪着水灵灵的眼睛,“什么是成婚?”
清风喉头一窒,慢吞吞地轻笑道:“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永远也不分离。我们朝朝暮暮、天长地久都在一块儿。”
染儿大约是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鼓荡,却不能细细体会,开心道:“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成婚呢?”
她雀跃地扬起身,瀑布一般的长发铺开,清风拢了一拢,微笑道:“等你愿意。”
清染拽着他的袖子,微微偏过脑袋,柔软轻灵若一朵水仙花,墨色的瞳孔里映出他的模样,似乎在疑惑,她为什么会不愿意?
第二日一大早,有婢女叩门,请他去前门见客。因染儿昨晚缠他到半夜睡得迟,今日天明还枕在他怀中仍未醒转,清风不忍惊扰,虚虚地搂着她,辰时了,尚未起身,也未梳洗,便打发掌事官代为接待。
自收服荒域,天下已定,皇朝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沐韶凌的登基大典。殿下近日里对一个叫清风的格外青睐,前些时候还张出皇榜表其功绩,荒域便是由此人伴君亲征,更有里面的人传出殿下曾几番邀他入宴。但凡不瞎,都能看出来殿下有意提拔。
闻着味儿的,纷纷上门奉承,送房子送田产送女儿,还有各种金银、珍宝物件儿。
他现在住的庭院都是锦都城巨贾聊表心意的,旁人送来的“薄礼”清风大多不收,只看上这处庭院的一株晚开海棠和这间极好的的大卧房,向阳,四边通敞。
那些客人他也无暇去见,都由掌事官打发。他从小寄居在城主府,没半个贴身的奴仆,沐韶凌着内务府专门指派了一队人员,掌事官、护卫、典膳、婢女、杂役一应俱全,帮他迎来送往,应付人事。知晓有意攀交的多,帮他提前认认各级官员,待登基大典安排妥当,为他恢复身份,加官进爵,另赐府邸。
很快锦都城城里的官、商发现,这位新贵神秘,接物也冷淡,多是礼物掌事官代为收下人却不见一面,但是对奇珍药材十分偏爱,多能见着真人说上两句话。
于是有手段的人物都削尖了脑袋想着办法献奇珍异材,各大药铺里但有的千金药材终于有了好销路。
清风乐见其成。
一些日子后,宫里来人奉上锦绣朝服,登基大典的日子到了。
这时候,染儿已经恢复些,勉强能自己走动。华轿抬到门口,出门前,清风叮嘱婢女们将染儿看紧了,今日风大些,不要让她随意走动。他在厨房着下人看着炉子,上面分三个时段煲着药膳,又吩咐婢女,若是染儿不愿入口,不要强求。
他温言嘱咐再三,趁染儿还睡着,终于上了轿子。
登基大典早在出兵荒域前,甚至迁都锦都城之时便在筹划,选址、风水、良辰吉日都是大事,全国能工巧匠万余名耗时三月之久,修建了这座用于用于登基的礼殿,待大典过后,仍可作为重要的礼宴之所。
礼殿占地百余亩,登基的礼台有三重楼高,以黄铜铸就,台面铺有金砖,远远高出围墙,供世人仰望,其余宫殿各自宏伟。典礼当日,外围凑着看热闹的民众快将道路两边房子挤塌了,锦都城内五千护卫维持秩序。
沐桑皇朝国力鼎盛,修建这样一座豪华的礼殿不在话下。帝王驾临之前,朝廷大小官员依次入场,百官中唯一一个由步撵抬着的是当朝宰相,他是沐桑皇脉,沐韶凌的皇叔,论官职万人之上,论血统更是尊贵无比。除了没入场的皇帝,他的权势最为鼎盛。
宰相年长些,但未及老迈,身体也健康,远不到出场礼会腿脚不便的地步。这步撵是殿下的特准的殊荣,以彰显恩宠。
然而宰相独一份的恩宠再盛,场上最惹眼的却是另一位。
清风站在百官第一列,他身着雪白缎绣龙纹朝服,露出中衣衣襟银丝锦云纹,外披一件银白锦绣披风,说是给他遮风用的,领口缀着绿色孔雀毛,满身华丽纹饰繁而不乱,这一点映面翠色恰到好处。
他的朝服是沐韶凌钦点的,殿下特意要求内侍去他府上量身裁衣,用的是最好的细纺羽锦,工艺是精细的刺绣镂雕,衣上华缀珍珠白玉,这样的料子,一身素衣也不单调,铺满绣纹不显拥挤,奢华至极,雅致至极,金银线里堆出的出尘若仙。
殿下特地口述旨意,说他身形高挑,颀若松竹,貌比皎月秀水,自有一股自然的出尘清雅,不可以艳俗覆盖,要衬托出本身的气质来。他是即将受封皇脉重臣,身份尊崇,又不可显得粗简素净,得彰显出他不同凡人的尊贵来。既要奢华又不可奢华,既要素雅又不可素雅,这道令旨下来,能工巧匠们极尽心思终是捧上了这套华衣。
清风不是个没见识的人,他多年在城主府不见世事,爱好博览群书,但身上这套华服的讲究前所未有,甚至出乎他的意料。他形态极好,颀秀挺拔,原是破布披上也落落有姿的身段,穿着这身朝服可谓是锦上添繁花。他出场便惹人频频注目,有意无意、光明正大或是偷偷装作不在意的瞥见,收获了场上最多的目光与惊叹。
清风便是想低调也不能了,神情温雅清俊,在各色目光里泰然若素。
上次这般惹人注目还是落花台上。只不过落花台是市井民众的人间繁华,而这里是逼近天府的尊崇威仪。
与他气质两相宜。
清风过目不忘,与场上许多高官有过一面之缘。不少官员想攀交,可是他一身气质过于出众,让他们却步,只远远行礼示意。他在人群中见到几张熟面孔,清轩忽略不提,他看见意料之中的风曲,跟身边官员有说有笑,分外轻松热络,比普通纨绔贵公子多一分出众的气质,就如他忽略清轩一般,风曲对他也忽略不见。
另一边的人群里,他看见了乌寒。
内境正式收归皇朝,由清轩经营多年的武林盟势力臣服于沐韶凌,各城城主、各大门派诚惶诚恐前来朝拜。那一侧,便是向皇朝称臣,但尚未收编的各处首领。
注意到他的目光,乌寒向他微微颔首,一个冷淡的礼节。
忽然,礼乐奏响,人群骤然寂静,纷纷让开两侧,放眼望去,一直铺到宫门口的真丝地毯上,抬来一方步撵。
吉时已到,百官身着朝服陈列两旁,乐声高鸣中,骑兵驾车开道,五百名护皇卫高马拥护,两千禁军步行环绕,披甲执戈,气势悍然,浩浩荡荡的车队中央,重工细雕的一丈纯金步撵,由百名大力士扛起,底下的人不见天光,凭借训练规整的步伐,托举着高高在上,端坐在金阳下的九五之尊。
沐韶凌一身帝皇衮冕,龙鳞锦上满绣日月升龙,头戴冕冠,满饰金珠玉钿,翠旒珠帘自金棱悬于面上。
跟礼殿同时开工的皇袍,今日穿戴于身。车辇缓步上前,漫散天地间的威压好似惊雷,宫墙外围观的百姓竟像遭逢地震,不由自主跪倒一大片。
他走下步辇,护皇卫相从两侧,巨大的黄罗伞遮蔽天光,金袍玉带,腰佩宝剑,八位近侍托着他三米长的委地皇袍,直到他登上高台。
沐韶凌站定,百官于台下叩拜。后面一个无缘尊容的小官,这等场面平生未见,等终于见了皇帝,双腿发抖站都站立不住,几乎一步三拜,需得人扶着才能走完全程。
众生俯首,触目可及,唯有高台上的皇者矗立天地之间。沐韶凌年少曾言国土一日不统,他便一日不称帝,如今年过而立,终于睥睨天下。
沐韶凌称皇之后,大赦天下,加封百官,为清风、风曲恢复皇脉身份,正式赐名沐清毓、沐风曲。清轩亦受封赐,正式成为皇朝宗室成员。
滔天恩宠羡煞旁人,沐清毓心思不在此处,典礼后的盛宴也无心参与,匆匆和典仪打过招呼便回自己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