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即将达宁波之前,李文树终于换下了那件红睡袍。

    他的西服常年只有黑、白两色,那时换了,便又换上另一件上等的白西服。他在红帘拉下的长镜前系领结,系了又系,在镜中他望着她在那里仿佛认真地写着信,突然,他将即将系好的领结彻底松开,重收了起来。

    他问她道:“在写什么?”

    她回道:“胡桃帖。”

    走近了,见她仍低着眼。他念完她纸上写下最后一句道:“致此子者,大惠也。”

    这是李文树第一次读她写的字,观赏她的第一封字帖,结婚之后她写下许多许多封,但一字一句念出来,他却无法懂得其中意义。就如同她后来学英文学摸牌的辛苦。

    宁波的气候并不十分寒冷。于是玉生坐着时,那件披肩也不披着了,直至收好写好的字帖放起之后,咳了两声,才知道冷。她拉开长镜,从镜后的衣架子上取下披肩,才窥见镜下原来放着一只皮箱子。

    她第一次见他时,他提着的那只皮箱子。

    李文树在镜像中笑道:“太太,你不吃牛肉?”

    然后玉生便回过脸,立即听见敲门声。

    她匆匆地回了一句道:“是的,不吃。”

    然后门被轻推进来,随后进来的仍是上一次的男人。他低着脸,将两个玻璃餐盘摆放在方才写字的桌上,盘中是两块大小相同的,色泽鲜艳的煎鱼肉。

    放下后,男人立即出去了。

    李文树注道:“你不吃牛肉,我是记起来曼琳小姐曾嘱咐过。船上本有一大块上等的牛肉,如今只能搁置了,回上海后,我也要记得告诉安华姑妈,你的餐食里不要出现牛肉。”

    玉生道:“你好像在养一只猫,或一匹马。”

    李文树微笑着并不回她的话。

    玉生又问他道:“这是你钓的鱼吗?”

    李文树道:“不是,是我买来的。”

    玉生道:“哪里买?”

    李文树道:“在昨晚险些撞上的那艘小船上。”

    玉生吃了一口,并不讲好坏。直至李文树自己也送了一块入口,忽地,她问道:“要多少钱买来呢?”

    李文树道:“一个金币。”

    玉生却只是点了点头。

    然后李文树便从此刻就明了——林玉生哪里会知道什么是“钱”呢。就如同此时此刻她不会为一个金币去买一条鱼而惊叹,所以后来她在无用的博弈上输给苏姨太,或另几位太太的流水账,也仿佛是早就注定了的。他倒不从讨厌她在钱财这一点上的愚昧,只因她在某些方面是出奇的精明,就像吃了几口鱼肉后,她突然记起波斯的马鞍,她说如果将那马鞍的皮面制成鱼鳞纹的皮面,拿去售卖大概也可以卖上一个金币。

    要出房门前他常常会回过眼来望她,问道:“今天的太阳很好,不出来吗?”

    玉生却问他道:“上海会不会下雪?”

    李文树道:“会的。”

    “比南京的雪大?”

    “要小一些。”

    “多小呢?”

    李文树笑了笑,重将房门合上了。那两只瓷白盘子他收起来,接着,他拿起报面放在桌台上来看,彼此对坐着,她看见那报面有些是中文字样,有些是英文字样,但她是从不看报的。报中刊登他人的趣事趣闻,与她又有什么干系呢。

    李文树忽然道:“宁波过后,就真正要在黄浦下船。”

    他将报面翻开来,正中仍然登着那则讣告,于是他折了起来,不再看报。报后她的神色低垂着,并不回他的话,直至他问道:“海上一天,地上十年?”

    她不明所以,只是抬眼望他。

    他注道:“你仿佛很无趣。”

    于是她回道:“我只是在想今天是第三天,还是第四天,这艘轮渡上没有一个时钟,除了你手中的表盘。我有时连白天黑夜都不清楚。”

    他又笑出声了,道:“哦,难怪你昨天傍晚问我——现在是不是睡觉的时间。”

    她淡淡道:“因为我并不会看手表。”

    李文树的那只银白手表,是初到英国求学时戴上的。戴了十几年取下来的次数屈指可数,听见她的回话后,他却解开了表扣,轻取下来之后,推向她的面前。

    他指着转动的时针,道:“这是几点钟?”

    她注视着,道:“四点钟么。”

    他道:“是五点钟了。”

    她低着眼仍注视着,不回话。

    他又道:“但四与五,到底不是日与夜的距离,只是表面将时间刻下了。”

    接着,她拾起那块手表,重将表戴回他的手上去,他的手很薄,并不厚重,但十分宽大,足抵她两只手掌。

    船窗仿佛变得巨大无比,将海上的日光全部锁了进来,猛然地洒落在两张困倦的面容上。没有离开南京前,玉生是常爱睡午觉的,但几天来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个时间涌上困意,只因昨晚起了风浪,前半夜她昏昏欲睡,并不十分入眠。

    李文树似乎从不是贪睡的人。

    他闭了闭眼,也只是因为那日光太好了,而后便又立即清醒了起来。他静默地看着她为他戴好表盘后,起了身,走到长镜下,捡起了那只不知什么时候跌落的皮箱子。

    他送她的那颗珍珠坠,也是从那只皮箱中取出来的。此时跌落的,却是一张张花白的影像,望真了,那实际是白的脸、黑的双眼,像是波斯。

    李文树捡到她面前去,于是她才又发觉——是李文树。

    波斯的影像是很小很小的,它那张高扬的马脸时常藏匿在李文树微笑的面容之后。李文树在英国的装束和此时此刻无异,仿佛永远是上等的西服、精细的领结。只有一张在她的手中落下了,然后她捡起来,才望见,他竟然穿了一件朱青长褂子。

    几乎不像是李文树。

    他在她的疑惑中回道:“拍这张时,年龄应该和你一般大。”

    她不知为什么明知故问,道:“这是谁?”

    或者是因为影像中的人与面前的李文树判若两人。要细细看,原来浓郁的双眼是相似的,只是曾怯懦地低着,面上没有一点笑容。

    李文树道:“这是我刚到英国时,那时我的眼睛不太灵,近年来才渐渐地戒掉了眼镜,但报上的字再小一点,还是要戴上的。”

    说着,他从皮箱子中又取出来一个金边长绒盒。盒面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一双西洋眼镜,银白边框戴到他的鼻梁上去,犹如高雅的饰品而已。

    玉生道:“有什么用呢?”

    李文树道:“试一试。”

    他取了下来,为她戴上时他注道:“你看我时,有时也会眯着眼。”

    玉生被他的双手扶住耳后,然后,眼中的光景霎时间清澈无比,仿佛擦去了玻璃面上的茫茫雾气,记事以来她没有任何一刻能完全照见自己手臂上那条玉镯的纹理,如今低眼去望,才知那水波之中泛起涟漪是青白两色,并不是她以为的蓝色。再去望李文树,他的毛发、眉眼原要更黑一些,他敞露的脖颈处生了一颗十分细小的痣,也是如今才真正望清楚,袁瑞先生所说的他手背处的伤痕,是那般触目惊心。

    玉生猛地摘下了眼镜。

    他笑着望她,她只是道:“戴久了,倒像是又要晕船了。”

    他将长盒收起时,道:“我为你配一双。”

    玉生拒绝了。而后她只是说道:“看得清难道不好,不必看清清楚楚,戴了你的镜面,我觉得我刚才写的字丑了许多,挂在那儿十分不雅。”

    原是李文树挂上的。

    他收了下来,顺着她的话他放进了自己的皮箱子中。后来他要她将那张字帖送给他,一直等到回了上海,他才放在了他的书桌前,不挂起,只是放在桌前。

    轮渡在傍晚时分到达宁波的渡口后,又在天色彻底暗去之前离开了宁波。接下来这段水路是玉生这几日来感觉最安稳的一段路程,海上再没有风浪,仿佛睡在了秦淮边上的小船。她在半梦半醒之间睁了睁眼,望见李文树仍然坐在船窗前,他从轮渡上的餐房回到房里来后,又换上了那件红睡袍,不知是梦,或者是真实地,她望见他的红睡袍内衬了那件朱青长褂。他低着眼缓慢地走到床前,拉下红帘,脱下红睡袍要与她一同睡去,只是里面的朱青长褂不见了,他的身躯是洁白的,什么也没有,赤裸地令她闭起了双眼。

    再要睁开,却如何也睁不开了。

    只是听见他一遍遍地唤她道:“太太。”

    直至红烛亮起,玉生在寂静的帘内真正醒来。李文树仍是与她同床共枕的,她终于记起,今日是第四天,脱下红睡袍,他里面的白丝睡衣仍与过去几天一般穿得整整齐齐。

    她忽然唤他道:“文树。”

    李文树即刻醒了。

    他片刻茫然地望着她,而后问道:“太太,什么事?”

    风雨大作的那晚不觉得恐惧,平静的今夜倒让她想流下泪来。只是一两滴,也是无声地,却湿漉漉掉在他的手背上,他发觉了,手飞快伸到帘外去要开那盏电灯,她的手却更快地爬上他的手,止住了他。

    她问他道:“你做梦了没有?”

    他回道:“没有——你做噩梦了吗?”

    她低着声道:“不是,只是像梦,又不是梦,周遭黑漆漆的却什么也看得见,我听见你唤我,我回应你,你怎么也听不见。”

    他直起半个身子,卧到床头上,道:“我有时也做这样的梦。”

    她不知他在骗她。

    接着,他细细地抚摸她卧在软枕上的那条细水长流,她的头发有时会刺到他,但那一根根刺是柔软的,扎着他的手心。

    然后他忽然道:“上海那边有一条南京路。”

    她一怔,道:“什么。”

    他像是笑了笑,道:“南京路都能延到上海来,如今水路陆路四通八达,什么路不能又从上海回到南京去。不久,我们会再回南京,在过春节前。”

    她在帘影中低着眼,不回话。

    他又道:“我已经许多年不过春节。”

    风雨又涌上来了,拍着船体,拍着床身,直将玉生清醒的意识拍得昏沉。她再醒来时也分不清是何时何刻是梦境,只看见灯前最后一只红烛点完了,海上正发出一声长长的鸣笛。

    轮渡经过宁波的时候,李文树下到宁波的渡口购置过一件鹿皮手套。他说是在一间西洋人开的时装店里购买的,玉生戴上仍然宽大了一些,但西洋人做的手套喜欢在手腕处做一条长结,是白颜色,玉生系了又系,总系不好。于是她想起孙曼琳的手套,孙曼琳的每一双手套也都有这样一条系带,但她总是自己戴上的,除去有一次,兰西为孙曼琳戴过一次。

    离开南京前一夜,孙曼琳曾连夜为玉生送来新婚礼物。孙曼琳从她结婚的惊愕之中逃脱出来后,便又立即陷入了不知所云的忧愁之中,只是不和爱乔一样泪流满面。因孙曼琳这样的人几乎是从不流泪的。

    她将那新婚礼物送来,注了一句道:“要到上海前再拆开。”

    玉生笑话她,笑话她送了什么锦囊妙计。孙曼琳又笑话她,笑话她说出这样老气的比喻,女人一旦踏入婚姻,哪里还有妙计?

    但玉生有时又听她的话。

    直至轮渡上那位男人,仍是那位瘦小、无言的男人将餐食送来,她吃下后,才挑开船窗又看了一遍越来越近的渡口。然后她重又回到那一只箱笼前,笼面最上一层便放孙曼琳送的盒子,永远是卷草纹路,红白颜色,打开来,原来里面放了一只硕大的蓝宝石戒指。

    绒布之下写着她孙曼琳的字,落笔有力地,常有人说是男性的字体。

    “你是老气,我是俗气,我没有锦囊妙计,送你的,无非是一只珠光宝气。”

    玉生在诧异和欣喜中包好了绒布,合上了盒。她知道自己是戴不完那些戒指的,但孙曼琳并不在意那么多,她只要她送给她的,是宝石行里最昂贵的一只。

    锁上箱笼前,玉生又记起孙曼琳的最后一面,她将脸回了又回,直至再也望不见,她才乘上一辆小小的人力车,回家去了。

    孙曼琳最后一句道:“我会去上海找你。”

    玉生只是点下了头。

    这时候玉生还以为孙曼琳会在自己到上海的第一天到来,或者第二天。却不知道她离开南京之后的第二天,孙曼琳和兰西乘上了偷渡到美国的船只,只是几天后又被抓回了南京。南京再没有唤作“玉生小姐”的庇护伞了,孙曼琳痴狂地淋着雨,闹了绝食、罢学,甚至要剪掉头发抗议,但偏执过一段时日后,她还是被迫“出了狱”,那时才去到上海,见到了玉生。

    轮渡终于逼上黄浦渡口前,玉生第一次真正地吐出了酸水。她锁上船房门,任凭胃中的另一片大海狂风暴雨,所幸鸣笛声覆过了她的干呕声,接着,是李文树那双皮鞋落在船板上的响声,正飞快地逼近。

    李文树道:“到了,太太。”

    轮渡无声地停住了。

    玉生听见自己的干呕声也消失了,只留下那只白釉瓶中的酸水,晃晃荡荡的声,忽地令人觉得羞耻无比。

    于是她推开船窗,退无可退地将瓶中的酸水倒进了海面。她倚在船窗边,回过脸,也是这一刻才猛然地望见一整个黄浦渡口,金黄的渡口上站满了人,似乎要比南京要多得多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地扬着脸。前一艘轮渡更快地停了岸,从轮渡下来,走向岸边的一个个人又是面无神色地,他们有的戴着高高的礼帽,有的女人穿比孙曼琳的裙摆还要大的洋服,烫更卷更短的头发,她们正神色飞扬地走过一个个男子的面前,然后大笑着,直至笑出声来。

    玉生在那笑声之中,觉得自己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世界之外,世界之中——

    李文树仍然在唤她道:“太太,请下船。”

章节目录

一场婚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小小飞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小飞象并收藏一场婚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