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生远远望见阮阮穿了一身浅银红。
在白墙绿草前,阮阮的红衬得她美貌出众。但除去她的银红旗袍长衫外,偌大的蒋宅再找不出紫的红的颜色,一位位女人从白墙前流过去,双脚又落在素黑的绒毯,赤着脚,于是周遭寂静无比,只听见阮阮一声又一声“太太”。她忽地望着玉生时,却不立即唤她“李太太”。
人来人往,阮阮走到她面前来,皱了皱眉,道:“蒋太太总挂心您。”
玉生道:“有劳蒋太太的车。”
上海最昂贵的旗袍都流入了蒋太太的厅面,它们被挂在一具具纤细非常的身躯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上海极其时兴瘦且扁平的身体,并将这认为是称为美丽的基本,于是太太们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或将自己的胸部裹紧,裹小。只有这一点苏姨太太是不会效仿她们的,她的丰腴从不曾为谁改变,她也为自己圆润饱满的双乳感到自豪,甚至私下她曾笑话她们,她觉得她们从前是小姐,如今是太太,都是日子过饱了吐出来的人,放着世上最好的东西不吃不喝,偏要将自己饿得像穷鬼一样难看。所以亦只有她穿了最大的一件旗袍,但那玫色绸面仍贴紧了她的每一寸肌肤,她扭动腰肢时,像一只装满了玫瑰的古董花瓶。
她站在了玉生的身前,唤她道:“太太,这给你。”
玉生接下来,是一只梅子红胸针,月季花样式。
苏姨太太低声道:“你可以别在你的披肩上,蒋太太是不喜欢红呀,但你穿得太素。”
不知谁唤了她,她便扭着身,又离去了。玉生不知为什么喜欢苏姨太太,即便她不送她这一只胸针,她仍然喜欢她,后来不在蒋家的许多时刻,她便只记得苏姨太太的脸。
但最漂亮的仿佛永远是陈太太。
玉生看见她,首先是看见她那一只风头金夹,仍牢牢夹着她每一缕秀发。她的脸是最细腻红润的,她的双眼是最明亮硕大的,她的神色亦是最高扬、最倨傲的。她脱了鞋,从玉生身边走过时,肩头比玉生更高一些,宽一些。所以她能将那件百花长袍撑得很美,明明是嫩黄色做了底,却仍放肆地往上面刺碧绿的枝叶,暗提朵朵红梅、山茶、木芙蓉,各自盛放的花朵爬满她的衣袖领扣,那宽松的袖摆摆一摆,仿佛放出许多个春天来。
实际脱了百花袍,陈太太里头着的是一件雅青旗袍。玉生想,将陈太太画下来做成画册刊印,应要比那些外国女子穿衣报刊美丽许多。
阮阮记得住每一位太太的“名号”,一位位唤过去,叫人将一盘盘芝兰酥送到每一位太太的面前去,边笑脸迎人,阮阮边注明了,芝兰酥是蒋太太自己做的新点心。
送到玉生面前时,似乎还有谁,阮阮重唤了一遍道:“黎太太。”
没有人回应她。
于是阮阮怔了怔,仍笑着唤道:“黎太太。”
不知是谁,却不是黎太太,回了她道:“阮阮,请别再叫了。”
一阵低低的笑声忽地响起。
又是谁,注道:“真要请,你得到奉贤去请了。”
“那你便带阮阮去吧。”
有人回话,又注道:“她离开前还说呢,还是有机会回黄浦,要找你坐一坐。”
却又是谁,不屑地哼一声,道:“还是罢了,免得将颓风染给我了。要是真有空,最该去奉贤与黎太太叙旧的人是您,朱太太——黎太太不是送过你一对顶贵的金坠?”
叫做朱太太的女人,转回脸来,玉生认得她,又仿佛不太认得。
是这脂粉香气中最平庸的一张脸,抹去假面后,怕是只余下眼下那两朵紫云是有颜色的,她瘦的很,说起话也摇摇欲坠。
她冷眼瞧着谁,道:“一对金坠换了我一间霞飞路的店面,还不值当吗?其实,我觉得,黎安先生实在不是做大生意的人,如今他想定心意回奉贤了,便是有全身而退的打算了。你与她这些人与黎太太有情分的,找些日子乘了车叫上我去摸摸牌也不是难事,再到那时候,我们再来争重情重义的美名不是更好。”
“呀,朱太太总是长篇大论的,我这样蠢笨呀,说不过她的。”
又是谁笑了笑,轻轻地走到人前来,方发话道:“让我听听谁又取笑我?蠢笨,听这话就知道背后说我呢。朱太太,找您这样久,原来在这里,陈太太请您过去那边坐一坐,有新的好货一块瞧。”
看定了,原来是苏姨太太。
玉生望见人云云散去,最终坐在那张最光明的窗前长椅上的,只有陈太太、朱太太与苏姨太太三位,但苏姨太太坐在帘边,帘动时,便只是金光下的阴影,不细看,是看不见她的。
阮阮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玉生身边,道:“您到窗前坐。”
话落,接到玉生手中去的,是一只长方红皮盒。玉生怔一怔,即刻轻轻推回去,阮阮却只说这是蒋太太的回礼,并注一句话道:“李太太送的红翡翠真漂亮,即是生辰礼,太太便借此回一件李太太的新婚礼物。”
玉生并没有立即看盒中的贵重,拿回公馆之后她搁置了许久方记起来,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对同心结,贵重的是吊下流苏穗子两颗色泽极透的宝石珠子。
阮阮见玉生放入手包中,道:“太太,这样精细的工夫,是哪家商贸行做的?”
玉生道:“在南京,林氏绸庄。”
阮阮道:“难怪,是您家中产业,才做得这样好。”
玉生怔一怔,道:“身在上海,你竟知道。”
只是阮阮再不回话了。她的双眼忽然望得远远的,望到那扇陈太太身后的大窗外去,原是有几人推过流水餐台,朝她招了招手。
阮阮走后,厅面归于寂静。在这寂静中有人打碎一个玻璃台,放置一些干净帕巾,想是要供太太们擦手的。打碎它的人要抽取一张,却用了力,一条条帕巾与遍地的玻璃残渣揉成一片花白,像落了雪般。
即刻有人来清扫。这里的每个人都仿佛不懂得如何显露慌张的神色,她们淡淡地,扫净了,便又取来另一些帕巾,另一只玻璃台装上去。
玉生的双眼越过许多人,方看见苏姨太太。她接过人递来的帕巾,擦了擦,便道:“真难为情,手一颤,摔碎了这么漂亮的玻璃台,太太们不要笑话我。”
陈太太道:“有什么好笑。”
而后,她又注道:“你帮我也递一张过来。”
陈太太正与朱太太对坐着,彼此低着脸望着双手,抹上了什么新颜色的丹蔻,虽和苏姨太太说着话,但并没有抬眼望她。苏姨太太便应了声,将擦好的帕巾递给人去,自己又递了两张干净的,同递了朱太太一张。
玉生的椅旁却再没有人落座,一张张牛皮长椅如同一个个精细的小圈围起,圈里的人望不到外头,圈外的人也窥不见里面的风景。她们的眼色绕过玉生,飘得远远地,不知什么地方去,或者大多都落在陈太太那里,落下之后化开一声声私语。
“陈太太和姨太太真有话趣。”
“既这样,陈先生不必再烦心她与家中那位姨太太的相处了。”
“哦,那人是谁?”
“乡下的土富小姐,家里做米油生意。”
“不知身上会不会有酸气。”
这里的女人们觉着好笑,也永远是偷着笑,不笑出声来。
陈太太转回脸来了,所以便有人更低地注最后一句:“闻风还无影的事,嚼它做什么。”
是余太太,她似乎是姗姗来迟,身上的羊绒披肩正被人脱去。太太们带的女孩本是进不到厅中来的,只有余太太带进来,女孩看起来比太太年岁要大,这是少见的,她的肤色与芳萝一样深,本来太太们为表精致,身旁带的人也要长一张上海女人的脸,涂成粉白颜色。余太太附耳同她说了一句,她便即刻从旁的餐台取来一杯热红茶,随之递到余太太面前去后,她方离开了厅面。
余太太竟同玉生说话,她望着她,道:“从前没有见过你,太太。”
玉生道:“本是不常来。”
“东门外的车子似乎没有你的。”
余太太笑了笑,坐下来,她成了第一位在玉生旁边落座的太太了。玉生知道她是生的美艳的,但她仿佛并不十分适宜浅桃红颜色,旗袍本身的颜色这样浅,又暗提牡丹花样,腰身也落了一片红叶,倒显得她本单薄的身躯变臃肿了些。
玉生未回话,余太太注道:“若是方便,等会我可送太太回去。”
玉生道:“不能劳烦您,我家中有人来接。”
余太太笑道:“是我好笑了,蒋太太的蛋糕还没吃呢,却在这里商量离去的事。”
玉生笑了一笑。
旁人走来,是苏姨太太,问着好,她道:“余太太也有晚来的时候——啊,刚才离得远没有看见,离近才惊了,您穿粉颜色为什么总能这样美。”
余太太起身了。玉生望着她与她并肩走远去,笑声娇娇柔柔散去,散到离陈太太很远的地方去,她们消失了一面大窗后,原是有小门推开,玉生方望见她们站在了窗后。不断地,她们说着什么,笑着什么,最终又将神色久久地归于一片平静。
“请太太们都到里厅。”
窗外金光渐渐显现,约莫是午后两三点时分,阮阮终于重回到了厅面。她的声音在蒋太太的厅面中永远是掷地有声的,能立即将太太们的私语收住。
便只听她一人道:“请太太们都到里厅用餐,蒋太太说,为不铺张今年只请我们这几位知心太太,希望太太们能包容蒋太太的节俭,今日省俭下来的花费还有贺金,蒋太太会如数捐给多处妇女救助会,愿所有太太理解。”
说罢,阮阮低了低身。
玉生望见女人流水一般走起来了,她们将身上的、手包中所有寻找出来的现钱或是金饰不约而同都暗暗交到了阮阮手中去,边说着,边哑着声,不知为什么难过。只听谁说细细述来,几千几万个妇女儿童流离失所,存米难进,一字不识,单倚靠蒋太太一人做得再大又有多少力量呢。
“蒋太太心慈仁善,我们该追随她。”
原是苏姨太太说的话,只有她轻易地将话说得生动漂亮。
玉生望着面前景象,双手摸上耳上两只金珍珠坠子。那是李文树送她的珍珠扣一分为二,镶过金环,制一对玉坠子戴上了双耳,小巧精致,并不十分累赘,她本喜欢戴着的。但手包之中空得只剩那只红皮盒和一条帕巾,于是她怔了怔,最终仍脱下了那对玉坠。
玉生更素了,素的更不像太太了。所以旁的太太走过去,再也不望上她一眼。余太太走过去,仍只是笑一笑,玉生觉着她与陈太太站一块,似乎有分庭抗礼的意味,她们都同唤了一声苏姨太太,唤得苏姨太太茫然、慌张,站在里厅门前,三人拥在一块进了门。
阮阮正附耳向玉生道:“李太太请跟我来。”
玉生道:“这也是去里厅的门。”
阮阮笑道:“不,是去太太的画廊的门。”
走往厅面尽处,两扇金白大门,一扇到里厅,还有另一扇被称作里门,并不开着。直至所有太太都走入那扇到里厅的门中,阮阮方轻推开那扇闭着的大门,她引着玉生,走了进去。
门内是晦暗的,面面大窗开着,但阴云密布的天色没有为冗长的走道引来多少光明。灰天白墙之下,只有那画布有颜色,如绸布一样流过去紫光霞影,朱红柳绿,最终都只是绚丽地框在那沉闷的巨大黑框中。
有一幅画,画的竟十分像玉生的面目——原来蒋少成的话不假。只是画上的女人比玉生的双眼细一些、长一些,玉生要再望真切,却发觉,女人那明艳的笑颜是很不像自己的,却像孙曼琳。
风吹帘动后,细雨又渐渐地来了。玉生觉着冷,扯了一把披肩,再望起画来时,从那画后,却有一道声比风雨更清冷,是女人的声。
“阮阮,过来。”
仿佛吞了一口浓烟,从此烧坏了好嗓。她这样漂亮,但开了口不得不令人惋叹,她转回画前,正唤玉生道:“李太太,你冷不冷呢。”
阮阮道:“太太,茶烧红了,即刻上来。”
说罢,阮阮走回晦暗中,边关上了一面面窗外的风雨。
最深处的一面窗前,帘幕紧闭下,落了另一张长牛皮座椅,也只坐了她一个人。于是她摆一摆手,仿佛只邀玉生一人坐下来。
玉生落了座,道:“您是蒋太太。”
蒋太太道:“我住在蒋家的楼宇,又是太太,不就是蒋太太么。”
玉生笑了一笑。
蒋太太笑道:“你的眉眼像画一样美,李太太。”
那双黑裘毛手套从蒋太太的脖颈上脱了下来,玉生望着蒋太太的手抚上自己的双手,蒋太太的手柔软光滑得多么像一匹上等的绸缎。接着,玉生冰冷的双手被套上了那双黑裘毛手套,绒毛锁住了蒋太太手心的暖流,流入了玉生的手心中。
玉生一怔,原是梅娣备好了的,自己也戴上了的,却因接那一个电话脱下后便落下了。玉生再望一望那裘毛扣子,扣紧了,仿佛并不容易解了。
蒋太太道:“你戴着,下次见面再还我就是。”
玉生道:“蒋太太,我走前便还您。”
蒋太太笑了笑,她似乎比陈太太的年岁更长一些,所以她并不那样精心的着装,她只披了一件长袍样式的羊绒外衣,亦是素黑颜色,只露出领扣一抹菊青。她是并不涂脂粉的,但也令人难忘却那冷艳的容颜。玉生觉得蒋太太并不像上海女人,她的肤白是透血红的,浓眉凤目舒展之后,年轻与否似乎是最不要紧的事了。
蒋太太道:“我怕你走时见不到我。”
玉生淡淡笑道:“您身边总是有人的。”
蒋太太静默片刻,道:“早起头痛得厉害,医生说是我的风寒还没有好全。真是失礼了,李太太,我已吩咐了阮阮,里厅用饭之后,她会为我招待一切。”
玉生要重脱下那手套。
蒋太太握住她的手,道:“冬天要来了,所以难免,一双手套又能治什么病呢——”
正说着,蒋太太转了话头,道:“两次邀你来若是都不见你,我心中始终介怀,见到了就算我当面致歉与你。李太太,你还是回里厅去,餐食阮阮已减去了牛肉,其余一切吩咐你尽可以告知阮阮。”
玉生道:“我爸爸从前得风寒,吃了一些药倒是有用的,我可以为您找来。”
蒋太太笑道:“我想这秋去冬来的病,便不要费心吃药。”
玉生道:“蒋太太,要是头痛起来,那是最难挨的。”
蒋太太道:“挨久了,倒觉得也不难挨了。”
玉生再不回话了。
蒋太太望向那面面窗前,又望向玉生,仿佛示意着。
玉生怔了一怔,离去前,她同蒋太太道:“祝您生辰快乐。”
在白墙绿草前,阮阮的红衬得她美貌出众。但除去她的银红旗袍长衫外,偌大的蒋宅再找不出紫的红的颜色,一位位女人从白墙前流过去,双脚又落在素黑的绒毯,赤着脚,于是周遭寂静无比,只听见阮阮一声又一声“太太”。她忽地望着玉生时,却不立即唤她“李太太”。
人来人往,阮阮走到她面前来,皱了皱眉,道:“蒋太太总挂心您。”
玉生道:“有劳蒋太太的车。”
上海最昂贵的旗袍都流入了蒋太太的厅面,它们被挂在一具具纤细非常的身躯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上海极其时兴瘦且扁平的身体,并将这认为是称为美丽的基本,于是太太们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或将自己的胸部裹紧,裹小。只有这一点苏姨太太是不会效仿她们的,她的丰腴从不曾为谁改变,她也为自己圆润饱满的双乳感到自豪,甚至私下她曾笑话她们,她觉得她们从前是小姐,如今是太太,都是日子过饱了吐出来的人,放着世上最好的东西不吃不喝,偏要将自己饿得像穷鬼一样难看。所以亦只有她穿了最大的一件旗袍,但那玫色绸面仍贴紧了她的每一寸肌肤,她扭动腰肢时,像一只装满了玫瑰的古董花瓶。
她站在了玉生的身前,唤她道:“太太,这给你。”
玉生接下来,是一只梅子红胸针,月季花样式。
苏姨太太低声道:“你可以别在你的披肩上,蒋太太是不喜欢红呀,但你穿得太素。”
不知谁唤了她,她便扭着身,又离去了。玉生不知为什么喜欢苏姨太太,即便她不送她这一只胸针,她仍然喜欢她,后来不在蒋家的许多时刻,她便只记得苏姨太太的脸。
但最漂亮的仿佛永远是陈太太。
玉生看见她,首先是看见她那一只风头金夹,仍牢牢夹着她每一缕秀发。她的脸是最细腻红润的,她的双眼是最明亮硕大的,她的神色亦是最高扬、最倨傲的。她脱了鞋,从玉生身边走过时,肩头比玉生更高一些,宽一些。所以她能将那件百花长袍撑得很美,明明是嫩黄色做了底,却仍放肆地往上面刺碧绿的枝叶,暗提朵朵红梅、山茶、木芙蓉,各自盛放的花朵爬满她的衣袖领扣,那宽松的袖摆摆一摆,仿佛放出许多个春天来。
实际脱了百花袍,陈太太里头着的是一件雅青旗袍。玉生想,将陈太太画下来做成画册刊印,应要比那些外国女子穿衣报刊美丽许多。
阮阮记得住每一位太太的“名号”,一位位唤过去,叫人将一盘盘芝兰酥送到每一位太太的面前去,边笑脸迎人,阮阮边注明了,芝兰酥是蒋太太自己做的新点心。
送到玉生面前时,似乎还有谁,阮阮重唤了一遍道:“黎太太。”
没有人回应她。
于是阮阮怔了怔,仍笑着唤道:“黎太太。”
不知是谁,却不是黎太太,回了她道:“阮阮,请别再叫了。”
一阵低低的笑声忽地响起。
又是谁,注道:“真要请,你得到奉贤去请了。”
“那你便带阮阮去吧。”
有人回话,又注道:“她离开前还说呢,还是有机会回黄浦,要找你坐一坐。”
却又是谁,不屑地哼一声,道:“还是罢了,免得将颓风染给我了。要是真有空,最该去奉贤与黎太太叙旧的人是您,朱太太——黎太太不是送过你一对顶贵的金坠?”
叫做朱太太的女人,转回脸来,玉生认得她,又仿佛不太认得。
是这脂粉香气中最平庸的一张脸,抹去假面后,怕是只余下眼下那两朵紫云是有颜色的,她瘦的很,说起话也摇摇欲坠。
她冷眼瞧着谁,道:“一对金坠换了我一间霞飞路的店面,还不值当吗?其实,我觉得,黎安先生实在不是做大生意的人,如今他想定心意回奉贤了,便是有全身而退的打算了。你与她这些人与黎太太有情分的,找些日子乘了车叫上我去摸摸牌也不是难事,再到那时候,我们再来争重情重义的美名不是更好。”
“呀,朱太太总是长篇大论的,我这样蠢笨呀,说不过她的。”
又是谁笑了笑,轻轻地走到人前来,方发话道:“让我听听谁又取笑我?蠢笨,听这话就知道背后说我呢。朱太太,找您这样久,原来在这里,陈太太请您过去那边坐一坐,有新的好货一块瞧。”
看定了,原来是苏姨太太。
玉生望见人云云散去,最终坐在那张最光明的窗前长椅上的,只有陈太太、朱太太与苏姨太太三位,但苏姨太太坐在帘边,帘动时,便只是金光下的阴影,不细看,是看不见她的。
阮阮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玉生身边,道:“您到窗前坐。”
话落,接到玉生手中去的,是一只长方红皮盒。玉生怔一怔,即刻轻轻推回去,阮阮却只说这是蒋太太的回礼,并注一句话道:“李太太送的红翡翠真漂亮,即是生辰礼,太太便借此回一件李太太的新婚礼物。”
玉生并没有立即看盒中的贵重,拿回公馆之后她搁置了许久方记起来,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对同心结,贵重的是吊下流苏穗子两颗色泽极透的宝石珠子。
阮阮见玉生放入手包中,道:“太太,这样精细的工夫,是哪家商贸行做的?”
玉生道:“在南京,林氏绸庄。”
阮阮道:“难怪,是您家中产业,才做得这样好。”
玉生怔一怔,道:“身在上海,你竟知道。”
只是阮阮再不回话了。她的双眼忽然望得远远的,望到那扇陈太太身后的大窗外去,原是有几人推过流水餐台,朝她招了招手。
阮阮走后,厅面归于寂静。在这寂静中有人打碎一个玻璃台,放置一些干净帕巾,想是要供太太们擦手的。打碎它的人要抽取一张,却用了力,一条条帕巾与遍地的玻璃残渣揉成一片花白,像落了雪般。
即刻有人来清扫。这里的每个人都仿佛不懂得如何显露慌张的神色,她们淡淡地,扫净了,便又取来另一些帕巾,另一只玻璃台装上去。
玉生的双眼越过许多人,方看见苏姨太太。她接过人递来的帕巾,擦了擦,便道:“真难为情,手一颤,摔碎了这么漂亮的玻璃台,太太们不要笑话我。”
陈太太道:“有什么好笑。”
而后,她又注道:“你帮我也递一张过来。”
陈太太正与朱太太对坐着,彼此低着脸望着双手,抹上了什么新颜色的丹蔻,虽和苏姨太太说着话,但并没有抬眼望她。苏姨太太便应了声,将擦好的帕巾递给人去,自己又递了两张干净的,同递了朱太太一张。
玉生的椅旁却再没有人落座,一张张牛皮长椅如同一个个精细的小圈围起,圈里的人望不到外头,圈外的人也窥不见里面的风景。她们的眼色绕过玉生,飘得远远地,不知什么地方去,或者大多都落在陈太太那里,落下之后化开一声声私语。
“陈太太和姨太太真有话趣。”
“既这样,陈先生不必再烦心她与家中那位姨太太的相处了。”
“哦,那人是谁?”
“乡下的土富小姐,家里做米油生意。”
“不知身上会不会有酸气。”
这里的女人们觉着好笑,也永远是偷着笑,不笑出声来。
陈太太转回脸来了,所以便有人更低地注最后一句:“闻风还无影的事,嚼它做什么。”
是余太太,她似乎是姗姗来迟,身上的羊绒披肩正被人脱去。太太们带的女孩本是进不到厅中来的,只有余太太带进来,女孩看起来比太太年岁要大,这是少见的,她的肤色与芳萝一样深,本来太太们为表精致,身旁带的人也要长一张上海女人的脸,涂成粉白颜色。余太太附耳同她说了一句,她便即刻从旁的餐台取来一杯热红茶,随之递到余太太面前去后,她方离开了厅面。
余太太竟同玉生说话,她望着她,道:“从前没有见过你,太太。”
玉生道:“本是不常来。”
“东门外的车子似乎没有你的。”
余太太笑了笑,坐下来,她成了第一位在玉生旁边落座的太太了。玉生知道她是生的美艳的,但她仿佛并不十分适宜浅桃红颜色,旗袍本身的颜色这样浅,又暗提牡丹花样,腰身也落了一片红叶,倒显得她本单薄的身躯变臃肿了些。
玉生未回话,余太太注道:“若是方便,等会我可送太太回去。”
玉生道:“不能劳烦您,我家中有人来接。”
余太太笑道:“是我好笑了,蒋太太的蛋糕还没吃呢,却在这里商量离去的事。”
玉生笑了一笑。
旁人走来,是苏姨太太,问着好,她道:“余太太也有晚来的时候——啊,刚才离得远没有看见,离近才惊了,您穿粉颜色为什么总能这样美。”
余太太起身了。玉生望着她与她并肩走远去,笑声娇娇柔柔散去,散到离陈太太很远的地方去,她们消失了一面大窗后,原是有小门推开,玉生方望见她们站在了窗后。不断地,她们说着什么,笑着什么,最终又将神色久久地归于一片平静。
“请太太们都到里厅。”
窗外金光渐渐显现,约莫是午后两三点时分,阮阮终于重回到了厅面。她的声音在蒋太太的厅面中永远是掷地有声的,能立即将太太们的私语收住。
便只听她一人道:“请太太们都到里厅用餐,蒋太太说,为不铺张今年只请我们这几位知心太太,希望太太们能包容蒋太太的节俭,今日省俭下来的花费还有贺金,蒋太太会如数捐给多处妇女救助会,愿所有太太理解。”
说罢,阮阮低了低身。
玉生望见女人流水一般走起来了,她们将身上的、手包中所有寻找出来的现钱或是金饰不约而同都暗暗交到了阮阮手中去,边说着,边哑着声,不知为什么难过。只听谁说细细述来,几千几万个妇女儿童流离失所,存米难进,一字不识,单倚靠蒋太太一人做得再大又有多少力量呢。
“蒋太太心慈仁善,我们该追随她。”
原是苏姨太太说的话,只有她轻易地将话说得生动漂亮。
玉生望着面前景象,双手摸上耳上两只金珍珠坠子。那是李文树送她的珍珠扣一分为二,镶过金环,制一对玉坠子戴上了双耳,小巧精致,并不十分累赘,她本喜欢戴着的。但手包之中空得只剩那只红皮盒和一条帕巾,于是她怔了怔,最终仍脱下了那对玉坠。
玉生更素了,素的更不像太太了。所以旁的太太走过去,再也不望上她一眼。余太太走过去,仍只是笑一笑,玉生觉着她与陈太太站一块,似乎有分庭抗礼的意味,她们都同唤了一声苏姨太太,唤得苏姨太太茫然、慌张,站在里厅门前,三人拥在一块进了门。
阮阮正附耳向玉生道:“李太太请跟我来。”
玉生道:“这也是去里厅的门。”
阮阮笑道:“不,是去太太的画廊的门。”
走往厅面尽处,两扇金白大门,一扇到里厅,还有另一扇被称作里门,并不开着。直至所有太太都走入那扇到里厅的门中,阮阮方轻推开那扇闭着的大门,她引着玉生,走了进去。
门内是晦暗的,面面大窗开着,但阴云密布的天色没有为冗长的走道引来多少光明。灰天白墙之下,只有那画布有颜色,如绸布一样流过去紫光霞影,朱红柳绿,最终都只是绚丽地框在那沉闷的巨大黑框中。
有一幅画,画的竟十分像玉生的面目——原来蒋少成的话不假。只是画上的女人比玉生的双眼细一些、长一些,玉生要再望真切,却发觉,女人那明艳的笑颜是很不像自己的,却像孙曼琳。
风吹帘动后,细雨又渐渐地来了。玉生觉着冷,扯了一把披肩,再望起画来时,从那画后,却有一道声比风雨更清冷,是女人的声。
“阮阮,过来。”
仿佛吞了一口浓烟,从此烧坏了好嗓。她这样漂亮,但开了口不得不令人惋叹,她转回画前,正唤玉生道:“李太太,你冷不冷呢。”
阮阮道:“太太,茶烧红了,即刻上来。”
说罢,阮阮走回晦暗中,边关上了一面面窗外的风雨。
最深处的一面窗前,帘幕紧闭下,落了另一张长牛皮座椅,也只坐了她一个人。于是她摆一摆手,仿佛只邀玉生一人坐下来。
玉生落了座,道:“您是蒋太太。”
蒋太太道:“我住在蒋家的楼宇,又是太太,不就是蒋太太么。”
玉生笑了一笑。
蒋太太笑道:“你的眉眼像画一样美,李太太。”
那双黑裘毛手套从蒋太太的脖颈上脱了下来,玉生望着蒋太太的手抚上自己的双手,蒋太太的手柔软光滑得多么像一匹上等的绸缎。接着,玉生冰冷的双手被套上了那双黑裘毛手套,绒毛锁住了蒋太太手心的暖流,流入了玉生的手心中。
玉生一怔,原是梅娣备好了的,自己也戴上了的,却因接那一个电话脱下后便落下了。玉生再望一望那裘毛扣子,扣紧了,仿佛并不容易解了。
蒋太太道:“你戴着,下次见面再还我就是。”
玉生道:“蒋太太,我走前便还您。”
蒋太太笑了笑,她似乎比陈太太的年岁更长一些,所以她并不那样精心的着装,她只披了一件长袍样式的羊绒外衣,亦是素黑颜色,只露出领扣一抹菊青。她是并不涂脂粉的,但也令人难忘却那冷艳的容颜。玉生觉得蒋太太并不像上海女人,她的肤白是透血红的,浓眉凤目舒展之后,年轻与否似乎是最不要紧的事了。
蒋太太道:“我怕你走时见不到我。”
玉生淡淡笑道:“您身边总是有人的。”
蒋太太静默片刻,道:“早起头痛得厉害,医生说是我的风寒还没有好全。真是失礼了,李太太,我已吩咐了阮阮,里厅用饭之后,她会为我招待一切。”
玉生要重脱下那手套。
蒋太太握住她的手,道:“冬天要来了,所以难免,一双手套又能治什么病呢——”
正说着,蒋太太转了话头,道:“两次邀你来若是都不见你,我心中始终介怀,见到了就算我当面致歉与你。李太太,你还是回里厅去,餐食阮阮已减去了牛肉,其余一切吩咐你尽可以告知阮阮。”
玉生道:“我爸爸从前得风寒,吃了一些药倒是有用的,我可以为您找来。”
蒋太太笑道:“我想这秋去冬来的病,便不要费心吃药。”
玉生道:“蒋太太,要是头痛起来,那是最难挨的。”
蒋太太道:“挨久了,倒觉得也不难挨了。”
玉生再不回话了。
蒋太太望向那面面窗前,又望向玉生,仿佛示意着。
玉生怔了一怔,离去前,她同蒋太太道:“祝您生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