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我曾在林氏定过一匹绸布,做了褂子,至今还穿着,仍然光亮。”
他将脸抬起来,笑着望玉生,道:“您和赫虞太太长得像。”
“谁是虞太太呢?”
安华姑妈茫然地。
玉生回了话,道:“是我母亲。”
女人结了婚后,难得地保留着自己本身的“名号”。玉生长久没有听见“虞太太”了,此刻她不在意他的医术是否比西医更高明,反正那肿痛早晚都会消灭,听些愿意听的话,痛苦时间还会流逝得快一些。
他上着药,玉生问他道:“您回去,有到太平南路去吗?”
“太太,我居住在洪武路段。”
“这样近。”
安华姑妈少听玉生声音这样响亮,又掷地有声地问他道:“洪武那边是安平饭店的旧址,孙小姐常到旧址去,您可有见到她吗?”
“孙小姐?”
他上好了药,怔一怔,抬起脸来注道:“孙曼姝小姐?”
玉生有些诧异,回道:“不,是她的妹妹,曼琳小姐。”
他久久地不回话。
“没有。”
他忽然回了话,像是思索了什么后方说出来的。安华姑妈笑一笑,正开口:“梅娣——”
他却同时注道:“她不是疯了吗?”
玉生的脚踝重又覆上一层厚厚的紫,那色泽看着倒像她与孙曼琳常买的梅花糕,蒸熟了,蒸软了,滚烫地握在手中,烫伤了她的手。玉生觉得脚踝又开始刺痛起来,直至他收起药箱,面色淡淡,站起身来时,玉生高昂地唤住了他。
“您说谁疯了?”
他的手停驻在药箱上。
“上月二十九,安平饭店通传了孙小姐失踪的消息,放赏了许多钱,这一月的四号,五天的时间,孙小姐回了家。但安平一两天后又放出了孙小姐得了精神疾病,正在家中休养,孙小姐本要在寒假去的女子剧院,也登出了孙小姐不参与——是,这些事我没回南京前便发生了,但安平的家事常有人传,至今仍传得火热。”
这些话的每一句玉生都不曾在信件中看过。安华姑妈送客后,玉生即刻回了房,她去找了方才送过来的信,拆出来,只有两封,一封是爱乔的,另一封是爸爸的。袁瑞先生回了北平,没有写信来。她找了又找,仍然没有孙曼琳的信件。
那两封信的每一个字,她看了又看,也仍然没有任何孙曼琳的消息。
玉生匆匆地,要唤来梅娣,但又想起梅娣是不会拨复杂的电话的。她只得将电话拨到银号去,她第一次听见银号里的声音,冰冷地,飞快地说道:“您好,这里是李氏银号,请问您要拜访哪位?”
“李文树。”
“经理外出吃饭了。”
“和谁?”
女人又冷冷地笑笑,道:“小姐,您有什么事吗?我为您转告。”
玉生道:“我是他妻子。”
于是电话另一边仿佛换了人,又或者只是换了声调,道:“哦,太太,真不好意思,经理是约了人出去,一点钟回来,那时我会为他将电话拨回去,请您稍等好吗?”
玉生问道:“他在附近用饭吗?”
女人道:“我并不清楚,您似乎很紧急,太太——所以我会一点钟准时为您拨电话的。”
玉生握住听筒,有些不甘地沉默了一会儿,随后道了“谢谢”便挂断了电话。
一点钟的时候,玉生没有等到来电,在南京时她是不常听电话的,也从没有守过任何一个电话,但此刻她坐在电话旁,数着玻璃罩中的金针等电话响动。只是比电话更早响起的,是李文树那双白皮鞋的响声,是尖锐的,仿佛要将琉璃地板敲碎。
“太太。”
玉生回过脸,望见他,同时望见他身后的摆钟,只是一点钟出一些。
李文树脱了外衣,挽在手中,坐下来后他揉揉眉心,注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急?你的手像是在抖。”
玉生此刻却忘了身旁的电话,也忘了应该要问一问他,为什么会回来,而不直接回电。她将千头万绪在脑中复过一遍,最后只是反问他道:“你怎么会不知道孙曼琳的消息?”
“什么消息?”
“孙曼琳疯了。”
李文树抬了眼望她,面无神色道:“怎么会疯呢。”
“我竟不知道。”
她的手渐渐平缓下来,放在膝前,道:“但你去过安平,也为我寄回过南京的信件,你竟也不知道吗?年前,要是等到那时候,晚了一些,我想乘最快的船回南京一趟。”
李文树道:“近期海上有风浪。”
玉生道:“我们是乘轮渡,不是扁舟。”
李文树笑了笑,忽地道:“听梅娣说,你需要我为你拨一个电话。”
“电话和信件一样没有用处。”
“那么什么才有用处呢。太太,我有些困倦,你也要睡午觉吗?”
也许是细雪下快了,雪气像针一样刺到人的咽喉里去,让人总觉咽喉又涩又痒,于是玉生咳了咳,而后止不住了,只是不止地咳出声,来不及回他的话。他去唤梅娣,正在唤时,梅娣也唤进来,正传话道:“余太太来做客了。”
李文树高声道:“去请医生来,不便见客——送客。”
咳声止住了,厅面重又恢复寂静。玉生抽出那张汉麻帕巾,捂了捂嘴鼻后,仍注一句道:“我要乘最快的船回南京。”
李文树没有即刻回她的话。
玉生后来又不知看了几遍信件,也没有为回信写下一个字。几日后苏美玲的电话打来,她在电话中提到她刚从广州回来,要在这一两日来公馆见玉生的面,说着,问她的腿伤好了没有?玉生说本就没有什么伤,已差不多好了,苏美玲又忽然说,腿上有伤刚好是不能近水的,否则来日会落下痛风。玉生没有即刻回她的话,她反笑一笑,道:“如果李太太你有空闲,下午我请你到黄浦饭店喝茶,好吗?”
玉生道:“谢谢,只是我——”
苏美玲因又笑道:“是我为着谢你,为怀毓读书的事。”
玉生终于笑一笑,淡淡地,道:“不用。如果您要来,等我从南京回来,我定拨电话过去。”
苏美玲道:“李太太什么时候走,又什么时候回来?”
玉生道:“后天。”
什么时候回来,玉生觉得是说不准的事,她从不对不准确的事下妄言。与苏美玲在电话中道了别,玉生正挂下电话,李爱蓝随后便满面倦容走进了厅面,她唤着梅娣,要她去倒一杯川贝膏来。玉生听见她的嗓音忽然如粗砂,抬一抬脸望她,见她将脸一半遮着,但耳朵根子仍能窥见赤红颜色。
“你也喝吗?”
玉生正要走出厅门,李爱蓝唤她。
于是她回过眼,只摇摇头,便离开了。
李文树这几日重又去了宝山,回来时,房里已经拉下了电灯。玉生时常在黑暗中摸索着他的脚步声,临近了,她将身体挪一挪,几乎要贴在仅隔了幔帐的冰冷壁上。她的手臂叠着自己的另一只手臂,睁着眼,呼吸着,直至听见他没再发出一点声响,她才逃一样从那冰一样的墙壁边逃出一点点来,然后裹着被褥正中的暖流真正睡去。
今晚他忽然翻过自己的手臂,伸出手来,敲了敲她的肩颈。
但她不愿睁眼,只当自己睡过去。李文树低低声道:“太太,你原来也是赌徒。”
她并不回话。
“你在赌很大的气。”
李文树拨高了声,又将电灯拨开,从一旁拿来什么东西放进她手中,注道:“如果我告诉你,明日会有到南京的船,你是否愿意回我的话?”
玉生道:“我要回你哪一句?赌徒吗。但我既不会打牌,更不懂赌马。”
李文树道:“今早我吩咐了梅娣的话,她有没有转与你。”
玉生握着他递来的暖手袋子,松了松,道:“只是我觉得天冷,所以没有去赴你的约。”
李文树道:“我以为你不喜欢巴黎的歌剧。”
玉生道:“所谓巴黎的歌剧,我也是从没有听过的。”
李文树忽然笑了笑,灯亮着,所以她并不回过脸去,只不愿意见着他。她知道他必然是正注视她的。她恨着他吗?有什么好恨的呢。他并没有瞒她什么,只是没有告诉她罢了,他也未必真正知道一切。她只是难得烦闷得很,恨不得生了双脚此时此刻踏到船面上去,又觉着担心,即便回去南京,也不知面临什么境地。
并没有同爸爸说,也没有回爱乔的信。久久地,她又问他道:“行李劳烦梅娣收了吗?”
他没有立即回话。电灯又被他拨下了,晦暗中没有一点声响,她以为他睡了。
但忽地,他出了声,又不像是出了声,只是点点头,碰着她的肩颈。她再没有同他说话了,因为手冷,握着暖手袋子她竟很快睡了过去,后来才知道那里面装了许多安神的药材,并不是一味地灌满热水。
玉生本要带上船的,回了回身披上外衣,却又将那只暖手袋子落在了他的书桌前。芳萝的车子匆匆驶来,天蒙蒙亮,打着雾,并不能使她看清他手上的钟表是走向了几点钟,只望见他的双手紧握着,冻成青白颜色。她脱了自己的一只裘毛手套给他,并不问他为什么不戴手套,因这原本就是没有为什么的,不过是忘了罢。直至上了船身,他才睁了睁疲乏的双眼,回了她并没有问出口的话,道:“太太,早上九点钟了。”
船身没有摇摆,一直平稳地驶向她来时的路,只是更近些,更短的。没有游入昆山、宁波,直行到天黑,轮渡前后亮了灯,那时已经入南京渡口了。
安华姑妈的年礼一并托了船来,她说着本想等新年一同来一趟南京,又听见说此次回来新年便不回来了。于是她一天内又忙着置了许多东西,托梅娣装得件件小巧精致,随李文树办的礼一起送上了船,下了船,雇佣的车夫即刻到了。玉生望见他,竟是那个曾在袁瑞先生车外唤“李先生”的洋人,洋人做车夫,除去兰西做出来的戏码,是极少见,几乎见不到的。
洋人唤了唤她道:“李太太。”
搬弄东西的是另外的船夫,和去上海时不同,不用再搬上数个小时。不过是玉生发一发呆寻找有没有袁瑞先生踪迹的时间,搬完了,她也没有望见袁瑞先生的车与人,她想着,他兴许是还没有从北平回来,又或者年末了,要等到年后再回来。
忽然地,她随口说了一句道:“上次和你在这里,坐的还是袁瑞先生的车。”
但李文树仿佛没有听见她的话。
洋人接了一支香烟与他,他只是夹在手中,后又放入了羊毛外衣口袋中。他不常穿黑颜色,骤然一穿,又脱了礼帽,玉生忽然觉得他像自己的丈夫了,不再是一具冷冰冰的白塑像。实际男人若要穿白色,如果没有穿扮到如他一样精致的做作,会容易变成像是去奔丧。
洋人问了话,道:“先生太太,到哪里去?”
玉生正要回话,李文树却先回道:“太平南路108号。”
他是记着的。
驶过新街口,驶过安平,南京的安平与上海的安平恍如两个天地。匆匆望过一眼,里面仍是人往人来地,但并没有孙曼琳的身影,就如同玉生听过的:“孙小姐疯了。”那扇双珠门后几人簇拥中走出一位男人,玉生看清了,原是孙承安,他飞快地怔一怔,又飞快地与李文树点点头,笑了一笑。那笑容让玉生觉着,孙曼琳没有疯一样。孙曼琳本就是没有疯的。
李文树回过眼来,道:“那是什么人?”
玉生忽然笑了笑,她只以为李文树只认得他,见过他面的,才会这样自然地回了孙承安的笑意。后面又记起来,李文树在安平住的那几日,正是孙承安去上海的时日,一直到他与她离开南京那天,孙承安才又回了南京。
她还没回话,他又注一句道:“有些像孙守业先生,比他要瘦许多。”
玉生笑道:“承安哥哥如果知道又有人说他与他爸爸相像,又要不愉快。”
李文树忽地转了话头,道:“回到南京,你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玉生道:“我不笑时,你总问我在想什么,我笑时,你又总要打趣我也好。”
李文树道:“愉快了,话也多了。”
玉生将眼低下去,望着自己只戴了一只的裘毛手套,似乎并不去再回他的话了。李文树又低低笑出声来,将戴了手套的手去握住她那只冷着的手,只握着,也不再说什么话了。
洋人开着车门,临走时,又问道:“五日后还是在这里接您,是吗?”
李文树取出几张纸票给了他,以此回应了他,玉生不知道那是哪一个地方的钱票,总之不是中国的,上面画了卷发女人的画像。
除了爱乔,家中常年没有雇用佣仆了。于是行李被洋人一件件提到了门内,只有最后一件小小的皮革箱,正如她第一次见他他所提的那个箱子,里面只装了她与他的两件睡袍,被他轻轻提在手中,并不曾放下。
“爸爸。”
宅门开着,过廊一直望过去的里厅也没有人,门仍开着。
玉生唤到厅门内去,高声道:“爸爸。”
踏入厅面,却忽然觉得地面这样坚硬,低眼望去,仍是铺就了上百年的灰泥,不曾褪去一点点颜色,只是琉璃光彩见惯,抹去了灰,见不得灰了。那面百花屏如折扇般被折起了一半,露出屏后一点点晦暗的烛光来,好歹照亮了灭了火的茶壶。水刚烧了一半,又让人关掉了,在从前这是常有的事,爸爸记起来,便乘了车去绸庄,并不在意茶凉到什么地步。但从前,他总是记着合上厅门,关上宅门的。
“我总觉着你要来。”
玉生还以为是李文树的声。
但他转过百花屏后,无声地走出来。玉生重又踏出厅门,远远地,见到她爸爸林世平,穿一件青灰褂子走进宅门来,门旁那座洋人搬下的小山他并没有望上一眼,直直地穿过过廊,比从前走得快一些,走到厅门外来。
他没有戴那双四边框,不知是不是她,仍然唤道:“玉玉——你没有回我的信,所以我没有走远。”
“总等着你要来。”
他将脸抬起来,笑着望玉生,道:“您和赫虞太太长得像。”
“谁是虞太太呢?”
安华姑妈茫然地。
玉生回了话,道:“是我母亲。”
女人结了婚后,难得地保留着自己本身的“名号”。玉生长久没有听见“虞太太”了,此刻她不在意他的医术是否比西医更高明,反正那肿痛早晚都会消灭,听些愿意听的话,痛苦时间还会流逝得快一些。
他上着药,玉生问他道:“您回去,有到太平南路去吗?”
“太太,我居住在洪武路段。”
“这样近。”
安华姑妈少听玉生声音这样响亮,又掷地有声地问他道:“洪武那边是安平饭店的旧址,孙小姐常到旧址去,您可有见到她吗?”
“孙小姐?”
他上好了药,怔一怔,抬起脸来注道:“孙曼姝小姐?”
玉生有些诧异,回道:“不,是她的妹妹,曼琳小姐。”
他久久地不回话。
“没有。”
他忽然回了话,像是思索了什么后方说出来的。安华姑妈笑一笑,正开口:“梅娣——”
他却同时注道:“她不是疯了吗?”
玉生的脚踝重又覆上一层厚厚的紫,那色泽看着倒像她与孙曼琳常买的梅花糕,蒸熟了,蒸软了,滚烫地握在手中,烫伤了她的手。玉生觉得脚踝又开始刺痛起来,直至他收起药箱,面色淡淡,站起身来时,玉生高昂地唤住了他。
“您说谁疯了?”
他的手停驻在药箱上。
“上月二十九,安平饭店通传了孙小姐失踪的消息,放赏了许多钱,这一月的四号,五天的时间,孙小姐回了家。但安平一两天后又放出了孙小姐得了精神疾病,正在家中休养,孙小姐本要在寒假去的女子剧院,也登出了孙小姐不参与——是,这些事我没回南京前便发生了,但安平的家事常有人传,至今仍传得火热。”
这些话的每一句玉生都不曾在信件中看过。安华姑妈送客后,玉生即刻回了房,她去找了方才送过来的信,拆出来,只有两封,一封是爱乔的,另一封是爸爸的。袁瑞先生回了北平,没有写信来。她找了又找,仍然没有孙曼琳的信件。
那两封信的每一个字,她看了又看,也仍然没有任何孙曼琳的消息。
玉生匆匆地,要唤来梅娣,但又想起梅娣是不会拨复杂的电话的。她只得将电话拨到银号去,她第一次听见银号里的声音,冰冷地,飞快地说道:“您好,这里是李氏银号,请问您要拜访哪位?”
“李文树。”
“经理外出吃饭了。”
“和谁?”
女人又冷冷地笑笑,道:“小姐,您有什么事吗?我为您转告。”
玉生道:“我是他妻子。”
于是电话另一边仿佛换了人,又或者只是换了声调,道:“哦,太太,真不好意思,经理是约了人出去,一点钟回来,那时我会为他将电话拨回去,请您稍等好吗?”
玉生问道:“他在附近用饭吗?”
女人道:“我并不清楚,您似乎很紧急,太太——所以我会一点钟准时为您拨电话的。”
玉生握住听筒,有些不甘地沉默了一会儿,随后道了“谢谢”便挂断了电话。
一点钟的时候,玉生没有等到来电,在南京时她是不常听电话的,也从没有守过任何一个电话,但此刻她坐在电话旁,数着玻璃罩中的金针等电话响动。只是比电话更早响起的,是李文树那双白皮鞋的响声,是尖锐的,仿佛要将琉璃地板敲碎。
“太太。”
玉生回过脸,望见他,同时望见他身后的摆钟,只是一点钟出一些。
李文树脱了外衣,挽在手中,坐下来后他揉揉眉心,注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急?你的手像是在抖。”
玉生此刻却忘了身旁的电话,也忘了应该要问一问他,为什么会回来,而不直接回电。她将千头万绪在脑中复过一遍,最后只是反问他道:“你怎么会不知道孙曼琳的消息?”
“什么消息?”
“孙曼琳疯了。”
李文树抬了眼望她,面无神色道:“怎么会疯呢。”
“我竟不知道。”
她的手渐渐平缓下来,放在膝前,道:“但你去过安平,也为我寄回过南京的信件,你竟也不知道吗?年前,要是等到那时候,晚了一些,我想乘最快的船回南京一趟。”
李文树道:“近期海上有风浪。”
玉生道:“我们是乘轮渡,不是扁舟。”
李文树笑了笑,忽地道:“听梅娣说,你需要我为你拨一个电话。”
“电话和信件一样没有用处。”
“那么什么才有用处呢。太太,我有些困倦,你也要睡午觉吗?”
也许是细雪下快了,雪气像针一样刺到人的咽喉里去,让人总觉咽喉又涩又痒,于是玉生咳了咳,而后止不住了,只是不止地咳出声,来不及回他的话。他去唤梅娣,正在唤时,梅娣也唤进来,正传话道:“余太太来做客了。”
李文树高声道:“去请医生来,不便见客——送客。”
咳声止住了,厅面重又恢复寂静。玉生抽出那张汉麻帕巾,捂了捂嘴鼻后,仍注一句道:“我要乘最快的船回南京。”
李文树没有即刻回她的话。
玉生后来又不知看了几遍信件,也没有为回信写下一个字。几日后苏美玲的电话打来,她在电话中提到她刚从广州回来,要在这一两日来公馆见玉生的面,说着,问她的腿伤好了没有?玉生说本就没有什么伤,已差不多好了,苏美玲又忽然说,腿上有伤刚好是不能近水的,否则来日会落下痛风。玉生没有即刻回她的话,她反笑一笑,道:“如果李太太你有空闲,下午我请你到黄浦饭店喝茶,好吗?”
玉生道:“谢谢,只是我——”
苏美玲因又笑道:“是我为着谢你,为怀毓读书的事。”
玉生终于笑一笑,淡淡地,道:“不用。如果您要来,等我从南京回来,我定拨电话过去。”
苏美玲道:“李太太什么时候走,又什么时候回来?”
玉生道:“后天。”
什么时候回来,玉生觉得是说不准的事,她从不对不准确的事下妄言。与苏美玲在电话中道了别,玉生正挂下电话,李爱蓝随后便满面倦容走进了厅面,她唤着梅娣,要她去倒一杯川贝膏来。玉生听见她的嗓音忽然如粗砂,抬一抬脸望她,见她将脸一半遮着,但耳朵根子仍能窥见赤红颜色。
“你也喝吗?”
玉生正要走出厅门,李爱蓝唤她。
于是她回过眼,只摇摇头,便离开了。
李文树这几日重又去了宝山,回来时,房里已经拉下了电灯。玉生时常在黑暗中摸索着他的脚步声,临近了,她将身体挪一挪,几乎要贴在仅隔了幔帐的冰冷壁上。她的手臂叠着自己的另一只手臂,睁着眼,呼吸着,直至听见他没再发出一点声响,她才逃一样从那冰一样的墙壁边逃出一点点来,然后裹着被褥正中的暖流真正睡去。
今晚他忽然翻过自己的手臂,伸出手来,敲了敲她的肩颈。
但她不愿睁眼,只当自己睡过去。李文树低低声道:“太太,你原来也是赌徒。”
她并不回话。
“你在赌很大的气。”
李文树拨高了声,又将电灯拨开,从一旁拿来什么东西放进她手中,注道:“如果我告诉你,明日会有到南京的船,你是否愿意回我的话?”
玉生道:“我要回你哪一句?赌徒吗。但我既不会打牌,更不懂赌马。”
李文树道:“今早我吩咐了梅娣的话,她有没有转与你。”
玉生握着他递来的暖手袋子,松了松,道:“只是我觉得天冷,所以没有去赴你的约。”
李文树道:“我以为你不喜欢巴黎的歌剧。”
玉生道:“所谓巴黎的歌剧,我也是从没有听过的。”
李文树忽然笑了笑,灯亮着,所以她并不回过脸去,只不愿意见着他。她知道他必然是正注视她的。她恨着他吗?有什么好恨的呢。他并没有瞒她什么,只是没有告诉她罢了,他也未必真正知道一切。她只是难得烦闷得很,恨不得生了双脚此时此刻踏到船面上去,又觉着担心,即便回去南京,也不知面临什么境地。
并没有同爸爸说,也没有回爱乔的信。久久地,她又问他道:“行李劳烦梅娣收了吗?”
他没有立即回话。电灯又被他拨下了,晦暗中没有一点声响,她以为他睡了。
但忽地,他出了声,又不像是出了声,只是点点头,碰着她的肩颈。她再没有同他说话了,因为手冷,握着暖手袋子她竟很快睡了过去,后来才知道那里面装了许多安神的药材,并不是一味地灌满热水。
玉生本要带上船的,回了回身披上外衣,却又将那只暖手袋子落在了他的书桌前。芳萝的车子匆匆驶来,天蒙蒙亮,打着雾,并不能使她看清他手上的钟表是走向了几点钟,只望见他的双手紧握着,冻成青白颜色。她脱了自己的一只裘毛手套给他,并不问他为什么不戴手套,因这原本就是没有为什么的,不过是忘了罢。直至上了船身,他才睁了睁疲乏的双眼,回了她并没有问出口的话,道:“太太,早上九点钟了。”
船身没有摇摆,一直平稳地驶向她来时的路,只是更近些,更短的。没有游入昆山、宁波,直行到天黑,轮渡前后亮了灯,那时已经入南京渡口了。
安华姑妈的年礼一并托了船来,她说着本想等新年一同来一趟南京,又听见说此次回来新年便不回来了。于是她一天内又忙着置了许多东西,托梅娣装得件件小巧精致,随李文树办的礼一起送上了船,下了船,雇佣的车夫即刻到了。玉生望见他,竟是那个曾在袁瑞先生车外唤“李先生”的洋人,洋人做车夫,除去兰西做出来的戏码,是极少见,几乎见不到的。
洋人唤了唤她道:“李太太。”
搬弄东西的是另外的船夫,和去上海时不同,不用再搬上数个小时。不过是玉生发一发呆寻找有没有袁瑞先生踪迹的时间,搬完了,她也没有望见袁瑞先生的车与人,她想着,他兴许是还没有从北平回来,又或者年末了,要等到年后再回来。
忽然地,她随口说了一句道:“上次和你在这里,坐的还是袁瑞先生的车。”
但李文树仿佛没有听见她的话。
洋人接了一支香烟与他,他只是夹在手中,后又放入了羊毛外衣口袋中。他不常穿黑颜色,骤然一穿,又脱了礼帽,玉生忽然觉得他像自己的丈夫了,不再是一具冷冰冰的白塑像。实际男人若要穿白色,如果没有穿扮到如他一样精致的做作,会容易变成像是去奔丧。
洋人问了话,道:“先生太太,到哪里去?”
玉生正要回话,李文树却先回道:“太平南路108号。”
他是记着的。
驶过新街口,驶过安平,南京的安平与上海的安平恍如两个天地。匆匆望过一眼,里面仍是人往人来地,但并没有孙曼琳的身影,就如同玉生听过的:“孙小姐疯了。”那扇双珠门后几人簇拥中走出一位男人,玉生看清了,原是孙承安,他飞快地怔一怔,又飞快地与李文树点点头,笑了一笑。那笑容让玉生觉着,孙曼琳没有疯一样。孙曼琳本就是没有疯的。
李文树回过眼来,道:“那是什么人?”
玉生忽然笑了笑,她只以为李文树只认得他,见过他面的,才会这样自然地回了孙承安的笑意。后面又记起来,李文树在安平住的那几日,正是孙承安去上海的时日,一直到他与她离开南京那天,孙承安才又回了南京。
她还没回话,他又注一句道:“有些像孙守业先生,比他要瘦许多。”
玉生笑道:“承安哥哥如果知道又有人说他与他爸爸相像,又要不愉快。”
李文树忽地转了话头,道:“回到南京,你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玉生道:“我不笑时,你总问我在想什么,我笑时,你又总要打趣我也好。”
李文树道:“愉快了,话也多了。”
玉生将眼低下去,望着自己只戴了一只的裘毛手套,似乎并不去再回他的话了。李文树又低低笑出声来,将戴了手套的手去握住她那只冷着的手,只握着,也不再说什么话了。
洋人开着车门,临走时,又问道:“五日后还是在这里接您,是吗?”
李文树取出几张纸票给了他,以此回应了他,玉生不知道那是哪一个地方的钱票,总之不是中国的,上面画了卷发女人的画像。
除了爱乔,家中常年没有雇用佣仆了。于是行李被洋人一件件提到了门内,只有最后一件小小的皮革箱,正如她第一次见他他所提的那个箱子,里面只装了她与他的两件睡袍,被他轻轻提在手中,并不曾放下。
“爸爸。”
宅门开着,过廊一直望过去的里厅也没有人,门仍开着。
玉生唤到厅门内去,高声道:“爸爸。”
踏入厅面,却忽然觉得地面这样坚硬,低眼望去,仍是铺就了上百年的灰泥,不曾褪去一点点颜色,只是琉璃光彩见惯,抹去了灰,见不得灰了。那面百花屏如折扇般被折起了一半,露出屏后一点点晦暗的烛光来,好歹照亮了灭了火的茶壶。水刚烧了一半,又让人关掉了,在从前这是常有的事,爸爸记起来,便乘了车去绸庄,并不在意茶凉到什么地步。但从前,他总是记着合上厅门,关上宅门的。
“我总觉着你要来。”
玉生还以为是李文树的声。
但他转过百花屏后,无声地走出来。玉生重又踏出厅门,远远地,见到她爸爸林世平,穿一件青灰褂子走进宅门来,门旁那座洋人搬下的小山他并没有望上一眼,直直地穿过过廊,比从前走得快一些,走到厅门外来。
他没有戴那双四边框,不知是不是她,仍然唤道:“玉玉——你没有回我的信,所以我没有走远。”
“总等着你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