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萝卜一个坑,鲛人寿千载,等着回来的外放公卿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你没自信?稀奇啊,认识你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你不自信。”
“胡说什么,我不会输给任何人,二十载后我一定会回来。”长庚叹了口气。“我只是不明白,为何要如此包容短生种官吏,非得给他们留四成名额,明明短生种官吏中贪官的比例是鲛人官吏的七倍半。”
图南想了想,道:“屁股不一样。”
长庚不解的看着图南。
“贪官贪污钱财,会用来做什么?”
“享乐。”
“但一个人就算顿顿山珍海味,天天绫罗绸缎又能花多少钱?贪官们贪的钱可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且永远嫌不够。”
长庚思考片刻,道:“因为胥吏要拿,若官不拿,胥吏便不好拿,而胥吏不能拿,做事时便会....官不论要做什么都会无法落实下去。”
“这是一个原因,但只能解释为何一些官明明不想贪,却不得不贪,但无法解释胥吏与其它官吏为何贪得无厌。”
“你倒是说说为什么。”
“为了养子孙。”
长庚茫然。“啊?俸禄还不够养子孙?”
“只是养活,自然是够的,但要让子孙都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够,而要让子孙世代都不阶级下滑,就算阶级下滑也不会沦落到无法生存的境地,更不够,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人是利己的,延续自己的血脉是本能。”
“鲛人官吏就没那么夸张。”
“我们没那么夸张是因为我们有兜底,荫爵制度足以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落到吃不上饭的境地,对我们而言,贪污再多钱财也比不上提升自己的爵位能给子孙后代更多保障。为官这条路上,我们是从容的,我们需要顾虑的事物很少。但短生种官吏没有这样的兜底,他们在这条路上是焦虑的,需要顾虑的事很多。”图南叹道。“这样的他们,如何能不轻易被诱惑,走上不归路?”
长庚面无表情道:“荫爵制度不可能在陆地施行。”
图南点头。“我知道,太烧钱了,我只是想告诉你,高傲会蒙蔽眼睛。而且,我觉得折丹没选你,说不定就是因为你这种心态,别生气,听我说完,海后统治陆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是异类,这才是必须给短生种保留四成名额的原因。单方面的压迫无法长久,唯有互利的共存才能长久,但要互利,吃肉时就必须给别人分,不能你一个人大口吃肉,别人喝汤,一口肉都吃不上,甚至舔汤渣,更甚至汤渣都没得舔。”
长庚默然。
图南笑道:“此次外放对你是好事,你的出身让你有着更高的起步,但也限制了你,可以趁此次机会补上不足,多看看你治理的对像。”
长庚道:“多谢。”
*
来自北溟的寒风呼啸着向南,在玄洲北方的雪原气团汇合化作寒潮,穿越山河万里,吹至纬度比文鳐岛更低的新元,为新元带来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丹池从窗户探出头。“豁,这雪真大,地里的虫子都冻死了,今岁必能丰收。”
在危害农作物的因素中,风灾(不单是飓风,大一些能将作物吹得伏倒的风也是灾)、水灾(会导致作物烂根)、旱灾、雨雹很出名,却非全部,病虫害也是一大因素。
大部分害虫的虫卵深埋在地里,等待炎热的孵化,这也是为何大旱之后必有大蝗,地里的蝗虫卵孵化率在高温下暴增。与之相对的是瑞雪兆丰年,冬季雪越大,地里的虫卵冻死的越多,来年被病虫害破坏的庄稼也越少。
在漫长的冷期,粮食作物减产轻哪怕一点点都能让人多一□□气。
坐在堆积成山的卷宗文书面前阅览的真看了眼窗外的大雪。“这么大的雪,得亏我们的屋舍都很厚,御寒的皮草也发下去了,不然屋舍屋舍,严寒,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丹池道:“其它洲都不管族人在冬季的死活吗?”
真问:“你兢兢业业考虑族人的死活是因为你爱族人,还是族人死了,成本太大?”
丹池莞尔。“我爱自己的族群。”
“你爱的是族群,不是个体。”
丹池道:“首领爱族群,族群才能长久延续。”
真闻言赞同点头。“但族群由个体组成,亦不可过于忽视个体的意志,把握其中的度,方可避免生乱。”
丹池颔首。“但很难。”
“难也要做,否则图一时之快,便是为未来的自己埋下隐患。”真将最近一摞文书的最后一份文书阅览完,合上。“这么大雪,可还要执行火刑?”
闻言,丹池面露复杂之色。“若下午时雪还未停,就推迟至明日。”
纷纷扬扬的雪在午后停了,火刑如期举行。
松脂含量高的木柴堆在成台,再撒上烈酒与松脂,最终,一对男女被带来刑场。
丹池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对即将被处死的两人道:“只要你们承认错误,以后遵守法律,就可以活下去。”
眉眼间与丹池有几分相似的男人看着自己的儿子,问:“丹池,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
丹池无奈道:“爱是病,父,你病了。”
“我没病。”
丹池道:“精神得病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病。”
男人看着丹池。“或许病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你。”
“我没病,有病的是你们。”丹池不可理喻的看着俩人。“生存与延续才是最重要的事。”
女人忍不住插嘴:“生存与延续很重要,但生命中总有事情高于生存。”
丹池问:“你想说爱之病?”
女人摇头。“爱只是诱因,从来不是本质,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无知无觉的傀儡,我们有喜怒哀乐。人可以喜欢吃蒸饼而吃蒸饼,但不能只能吃蒸饼而吃蒸饼。”
丹池对女人的狡辩嗤之以鼻:“冥顽不灵,爱之病果然无药可治。”
女人无语的看着丹池。“若只是我们俩冥顽不灵,法律为何规定,我们这样的人要被烧死?为何学宫要教育幼崽,爱是会传染的病?所以发现得病的人,得烧死?”
丹池叹息道:“爱之病无药可治,又会传染,为防止传染,危害其他人,只得牺牲已染病者。”
女人看着丹池,倏然笑道:“是预防还是害怕?”
“自然是预防。”
女人懒得再与这个学法学得没人性的家伙沟通,走向刑台。
男人看了眼丹池,沉默一息,道:“若这世上真的有神,我祈求来日你明白爱是什么。”
丹池不解:“什么意思?”
男人道:“这是对你的诅咒,你不是相信爱是病吗?那我诅咒你来日成为我们的同类。”
丹池自信道:“我很健康,不可能得病。”
男人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亦走向刑台。
胥吏将两人身上的枷锁取下,将人捆在刑台中间的柱子上,旋即退下。
手持火把的另一批胥吏严阵以待丹池的命令,更外围,族民沉默的等待着,目光或兴奋或期待或同情或不忍或....向往。
丹池坐回监刑的位置上。
“行刑!”
火把投入柴堆,干柴遇烈火,立时燃起熊熊大火包围两人,人群隐约能听到火中传来的只言片语。
“后悔否?”
“不悔,你悔否?”
“不悔。”
古妖亲子关系很淡薄,幼崽三四岁左右送进学宫生活与学习,吃喝拉撒娱乐与学习全被国家包揽,与亲生父母数年见一次,亲子关系想浓都浓不起来,但淡薄不等于没有。
丹池缓了半个时辰才重新打起精神,他的徭役日期将至,得抓紧时间与继任者完成交接。
“海国虽然不如过去,但折丹已割去海国曾经的腐肉,限制海国重新壮大的是陆地诸国的联盟,它必定会逐步蚕食陆地,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必要时给予支援,否则海国攒够实力后必会侵略玄洲。”
“对爱之病绝不能姑息,一经发现就得处理,绝不能拖延。”
“给风神庙的政策不能停,必须落实到位,对那些短生种女人,尽量隔开她们与外来商旅的接触,实在隔不开,也不能让她们与之发生关系,若是发生关系还生出幼崽,必须全部烧死。”
“造纸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扩大生产,同时也别忘了从其它国家买,虽然永远不够用,但缺口能少一点是一点。”
全民义务教育就是这点不好,识字就会有读写的需求,而所有人都读书识字....一名古妖一岁需消耗纸两到三百张纸,姑且算两百,一亿古妖便意味着一岁两百亿张纸,将近九万石纸。但这不是极限,因为纸太贵,古妖日常使用更多的书写材料还是简牍,只在抄写重要书籍、官府公文、档案卷宗、书信时用纸。
“小型城镇修建更多,大城的粮食供给成本太高,将人口分散到小城镇,减少粮食供给成本节流。”
“还有学宫,以前幼崽少,都放在一起,粮食供给成本还能承受,如今族群的幼崽超过六百万,逼近七百万,又是冷期,我下令在产粮最多的五块粮仓之地修建五座学宫,将都城学宫的幼崽们迁徙过去,正好减轻粮食负担。但还没修完,你一定要继续修下去。”
伴着一摞又一摞卷宗与公文,一句又一句叮嘱从丹池嘴里吐出。
真很认真的拿着纸笔,丹池说一句记一句,看得丹池心中颇为欣慰,别管来日如何,至少此刻继任者表现出的态度令人满意。
将所有事物都交接完毕,丹池收拾行囊,拿了服徭役的文书,前往西南平原上的一座农场服徭役。
与短生种的徭役都是土木工程不同,古妖的徭役内容一定重体力,但内容很多样。
修建水利道路粮仓筑城、放牧、种树伐木、种地、沤麻、纺织、城邑卫生(但只有年纪足够大的族民才会被安排)、胥吏(只有服过三次其它徭役的人才能服胥吏徭役)....林林总总几十种。
丹池这一次的服役是种地。
种地徭役分两种,一种是流动种地,古妖帝国疆域辽阔,从寒温带到热带各种气候一应俱全,同一种作物在不同气候带的播种时间不多,不同气候带可以种植不同作物,利用这点,子尚时期制定了流动农业的政策。
农人通过河流与船,在亚热带春种后迅速赶往温带,在温带完成播种后再赶往亚寒带,等亚寒带完成春种,农人再乘船回到热带收获作物,再往温带与亚寒带,如此,一个农人可以在一年中耕作三份耕地。
另一种是留守农民,作物毕竟不是野草,播种后就不用管了,之后还要追肥、浇水、除草等零零碎碎的农活,且农人可以跑去其它气候带,当地养的耕畜跑不了,也需要有人照看,还是需要一些农民留守。
丹池这次的徭役便是留守农民。
古妖帝国耗费万载,将境内大大小小所有河流连成环,河运极发达。
船只沿着烛水顺流入海,再折向西南,只半个月便将丹池与两名同目的地服役的古妖送抵目的地。
农场有地约一万五千亩,其中粮食作物田八千亩,种植粮食与蔬菜,七千亩是山林经济田,种植各色果树、檀木、红木、桑树、橡树、杉木等林木。
有屋舍八百二十一间,建筑用的木材皆是优质木料,又大又厚,五级以下的地震,屋舍完全不受影响。
有成年耕畜三千一百六十七头,其中犀渠三百零九头,耕犀七百二十六头,象十头,马一百二十五匹,余者皆耕牛。
未成年的耕畜两千余、豚六千余、羊两万余、鸡万余、鸭五千、鹅八百余、狗四百余....
为了欢迎新来的服役者,留守的农人热情的宰了一头牛与两只羊,并开了一瓮葡萄酒。
一名古妖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小声的问:“农场怎么还有短生种服役?”
农场里留守的一百多名农人中赫然有三分之一是人族、夫诸与天吴。
丹池咽下嘴里的羊肉。“按照法律,她们享有族民的同等待遇,自然也要服徭役。”
“人族与夫诸寿百载,三十载徭役,人生都过去一半了。”
“她们不用服三十载徭役,成年后人族只需服五载徭役,夫诸与天吴八载,徭役服完后这一生都不用再服役。”
族人哦了声,这就合理多了。
人生一半时间拿来服徭役,还是一口气服徭役,谁受得了?
第一天接风洗尘,第二天就得开始干活。
本地的春种将至,要趁着春种之前将地都翻了,底肥也要准备好。
丹池的任务是准备底肥。
古妖的消化能力与其它族群似乎不同,其它智慧生物拉出的五谷轮回之物可以发酵成肥,古妖拉的完全无法废物利用。
因而古妖大力发展轮作、绿肥与养殖业,以绿肥与轮作减少土地肥力消耗,再将农场养的禽畜屎尿并干草、塘泥、果核果皮、蚕沙、吃剩的动物骨头、海藻等材料做成粪肥,多管齐下,保持土地肥力。
也不是第一次服徭役,制肥的味道还在丹池的忍受范围里,就是繁琐,不同的禽畜屎尿需要与不同的材料搭配,做成的肥用途也不同,有的只能做底肥,有的只能做追肥,有的都可以。
丹池干了三天,感觉自己满脑子都是各种禽畜屎尿与不同材料的比例搭配,但这不是最难受的,最令人难受的是伙食水平的下降:一日四餐,餐餐都是豚肉。
虽然都是肉,但豚肉腥躁,远不如羊肉与牛肉好吃。
遗憾的是,农场里的牛羊平时不能随便杀。
直到第四日,四百流动农人到来,仓库里早已准备好的犁都拉了出来,套上耕畜。
反正双月高悬,月色明亮,古妖也没有什么夜盲症,为了效率,农场里五百余人分成三班,昼夜翻地,耕畜累了,便换一头,铁犁除非坏了,否则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不能停。
如此高强度的劳作,不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不论人还是耕畜都会迅速死亡。
耕畜的伙食变成一天六顿,顿顿有粮食有干草有盐有糖,杂食如犀渠兽,更是顿顿有肉。
耕畜尚且如此,何况农人。
农场每日宰羊两百头,鸡鸭鹅若干,众人一天五顿,顿顿羊肉与家鸭鹅肉。
然,丹池完全体会不到羊肉的甘美,劳作太累,出汗甚多,吃饭时,饭里没放盐完全吃不下,而盐放得太多,吃得下却失去了味觉。
如此忙碌七天,地都翻完,流动农人离开,前往下一站,留守农人则开渠放水漫灌浇地。
第二批流动农人到来时,再翻一次地,之后施底肥,耗费十日,这期间同样每天宰羊三百头。
施底肥后要等十到十五天才能春种,但第二批流动农人也没闲着,带着红木、檀木、杉树、黄花梨等树苗进入山林栽种。
留守农人则浅耕农田,让土壤更加松软,与底肥、空气充分接触。
令人欣喜的是,劳动强度下降,丹池吃羊肉时总算能吃出味道了。
农田可以播种时,流动农人也从山林里出来,五天搞定播种,马不停蹄赶上下一处。
随着这一批农人离开,农场里的伙食再次恢复最开始的每天宰豚。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吃掉万三千头羊,鸡鸭鹅无数,农场养的羊被吃得只剩下母羊与羊羔,再馋羊肉也得给羊群恢复的时间。
“你没自信?稀奇啊,认识你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你不自信。”
“胡说什么,我不会输给任何人,二十载后我一定会回来。”长庚叹了口气。“我只是不明白,为何要如此包容短生种官吏,非得给他们留四成名额,明明短生种官吏中贪官的比例是鲛人官吏的七倍半。”
图南想了想,道:“屁股不一样。”
长庚不解的看着图南。
“贪官贪污钱财,会用来做什么?”
“享乐。”
“但一个人就算顿顿山珍海味,天天绫罗绸缎又能花多少钱?贪官们贪的钱可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且永远嫌不够。”
长庚思考片刻,道:“因为胥吏要拿,若官不拿,胥吏便不好拿,而胥吏不能拿,做事时便会....官不论要做什么都会无法落实下去。”
“这是一个原因,但只能解释为何一些官明明不想贪,却不得不贪,但无法解释胥吏与其它官吏为何贪得无厌。”
“你倒是说说为什么。”
“为了养子孙。”
长庚茫然。“啊?俸禄还不够养子孙?”
“只是养活,自然是够的,但要让子孙都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够,而要让子孙世代都不阶级下滑,就算阶级下滑也不会沦落到无法生存的境地,更不够,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人是利己的,延续自己的血脉是本能。”
“鲛人官吏就没那么夸张。”
“我们没那么夸张是因为我们有兜底,荫爵制度足以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落到吃不上饭的境地,对我们而言,贪污再多钱财也比不上提升自己的爵位能给子孙后代更多保障。为官这条路上,我们是从容的,我们需要顾虑的事物很少。但短生种官吏没有这样的兜底,他们在这条路上是焦虑的,需要顾虑的事很多。”图南叹道。“这样的他们,如何能不轻易被诱惑,走上不归路?”
长庚面无表情道:“荫爵制度不可能在陆地施行。”
图南点头。“我知道,太烧钱了,我只是想告诉你,高傲会蒙蔽眼睛。而且,我觉得折丹没选你,说不定就是因为你这种心态,别生气,听我说完,海后统治陆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是异类,这才是必须给短生种保留四成名额的原因。单方面的压迫无法长久,唯有互利的共存才能长久,但要互利,吃肉时就必须给别人分,不能你一个人大口吃肉,别人喝汤,一口肉都吃不上,甚至舔汤渣,更甚至汤渣都没得舔。”
长庚默然。
图南笑道:“此次外放对你是好事,你的出身让你有着更高的起步,但也限制了你,可以趁此次机会补上不足,多看看你治理的对像。”
长庚道:“多谢。”
*
来自北溟的寒风呼啸着向南,在玄洲北方的雪原气团汇合化作寒潮,穿越山河万里,吹至纬度比文鳐岛更低的新元,为新元带来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丹池从窗户探出头。“豁,这雪真大,地里的虫子都冻死了,今岁必能丰收。”
在危害农作物的因素中,风灾(不单是飓风,大一些能将作物吹得伏倒的风也是灾)、水灾(会导致作物烂根)、旱灾、雨雹很出名,却非全部,病虫害也是一大因素。
大部分害虫的虫卵深埋在地里,等待炎热的孵化,这也是为何大旱之后必有大蝗,地里的蝗虫卵孵化率在高温下暴增。与之相对的是瑞雪兆丰年,冬季雪越大,地里的虫卵冻死的越多,来年被病虫害破坏的庄稼也越少。
在漫长的冷期,粮食作物减产轻哪怕一点点都能让人多一□□气。
坐在堆积成山的卷宗文书面前阅览的真看了眼窗外的大雪。“这么大的雪,得亏我们的屋舍都很厚,御寒的皮草也发下去了,不然屋舍屋舍,严寒,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丹池道:“其它洲都不管族人在冬季的死活吗?”
真问:“你兢兢业业考虑族人的死活是因为你爱族人,还是族人死了,成本太大?”
丹池莞尔。“我爱自己的族群。”
“你爱的是族群,不是个体。”
丹池道:“首领爱族群,族群才能长久延续。”
真闻言赞同点头。“但族群由个体组成,亦不可过于忽视个体的意志,把握其中的度,方可避免生乱。”
丹池颔首。“但很难。”
“难也要做,否则图一时之快,便是为未来的自己埋下隐患。”真将最近一摞文书的最后一份文书阅览完,合上。“这么大雪,可还要执行火刑?”
闻言,丹池面露复杂之色。“若下午时雪还未停,就推迟至明日。”
纷纷扬扬的雪在午后停了,火刑如期举行。
松脂含量高的木柴堆在成台,再撒上烈酒与松脂,最终,一对男女被带来刑场。
丹池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对即将被处死的两人道:“只要你们承认错误,以后遵守法律,就可以活下去。”
眉眼间与丹池有几分相似的男人看着自己的儿子,问:“丹池,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
丹池无奈道:“爱是病,父,你病了。”
“我没病。”
丹池道:“精神得病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病。”
男人看着丹池。“或许病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你。”
“我没病,有病的是你们。”丹池不可理喻的看着俩人。“生存与延续才是最重要的事。”
女人忍不住插嘴:“生存与延续很重要,但生命中总有事情高于生存。”
丹池问:“你想说爱之病?”
女人摇头。“爱只是诱因,从来不是本质,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无知无觉的傀儡,我们有喜怒哀乐。人可以喜欢吃蒸饼而吃蒸饼,但不能只能吃蒸饼而吃蒸饼。”
丹池对女人的狡辩嗤之以鼻:“冥顽不灵,爱之病果然无药可治。”
女人无语的看着丹池。“若只是我们俩冥顽不灵,法律为何规定,我们这样的人要被烧死?为何学宫要教育幼崽,爱是会传染的病?所以发现得病的人,得烧死?”
丹池叹息道:“爱之病无药可治,又会传染,为防止传染,危害其他人,只得牺牲已染病者。”
女人看着丹池,倏然笑道:“是预防还是害怕?”
“自然是预防。”
女人懒得再与这个学法学得没人性的家伙沟通,走向刑台。
男人看了眼丹池,沉默一息,道:“若这世上真的有神,我祈求来日你明白爱是什么。”
丹池不解:“什么意思?”
男人道:“这是对你的诅咒,你不是相信爱是病吗?那我诅咒你来日成为我们的同类。”
丹池自信道:“我很健康,不可能得病。”
男人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亦走向刑台。
胥吏将两人身上的枷锁取下,将人捆在刑台中间的柱子上,旋即退下。
手持火把的另一批胥吏严阵以待丹池的命令,更外围,族民沉默的等待着,目光或兴奋或期待或同情或不忍或....向往。
丹池坐回监刑的位置上。
“行刑!”
火把投入柴堆,干柴遇烈火,立时燃起熊熊大火包围两人,人群隐约能听到火中传来的只言片语。
“后悔否?”
“不悔,你悔否?”
“不悔。”
古妖亲子关系很淡薄,幼崽三四岁左右送进学宫生活与学习,吃喝拉撒娱乐与学习全被国家包揽,与亲生父母数年见一次,亲子关系想浓都浓不起来,但淡薄不等于没有。
丹池缓了半个时辰才重新打起精神,他的徭役日期将至,得抓紧时间与继任者完成交接。
“海国虽然不如过去,但折丹已割去海国曾经的腐肉,限制海国重新壮大的是陆地诸国的联盟,它必定会逐步蚕食陆地,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必要时给予支援,否则海国攒够实力后必会侵略玄洲。”
“对爱之病绝不能姑息,一经发现就得处理,绝不能拖延。”
“给风神庙的政策不能停,必须落实到位,对那些短生种女人,尽量隔开她们与外来商旅的接触,实在隔不开,也不能让她们与之发生关系,若是发生关系还生出幼崽,必须全部烧死。”
“造纸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扩大生产,同时也别忘了从其它国家买,虽然永远不够用,但缺口能少一点是一点。”
全民义务教育就是这点不好,识字就会有读写的需求,而所有人都读书识字....一名古妖一岁需消耗纸两到三百张纸,姑且算两百,一亿古妖便意味着一岁两百亿张纸,将近九万石纸。但这不是极限,因为纸太贵,古妖日常使用更多的书写材料还是简牍,只在抄写重要书籍、官府公文、档案卷宗、书信时用纸。
“小型城镇修建更多,大城的粮食供给成本太高,将人口分散到小城镇,减少粮食供给成本节流。”
“还有学宫,以前幼崽少,都放在一起,粮食供给成本还能承受,如今族群的幼崽超过六百万,逼近七百万,又是冷期,我下令在产粮最多的五块粮仓之地修建五座学宫,将都城学宫的幼崽们迁徙过去,正好减轻粮食负担。但还没修完,你一定要继续修下去。”
伴着一摞又一摞卷宗与公文,一句又一句叮嘱从丹池嘴里吐出。
真很认真的拿着纸笔,丹池说一句记一句,看得丹池心中颇为欣慰,别管来日如何,至少此刻继任者表现出的态度令人满意。
将所有事物都交接完毕,丹池收拾行囊,拿了服徭役的文书,前往西南平原上的一座农场服徭役。
与短生种的徭役都是土木工程不同,古妖的徭役内容一定重体力,但内容很多样。
修建水利道路粮仓筑城、放牧、种树伐木、种地、沤麻、纺织、城邑卫生(但只有年纪足够大的族民才会被安排)、胥吏(只有服过三次其它徭役的人才能服胥吏徭役)....林林总总几十种。
丹池这一次的服役是种地。
种地徭役分两种,一种是流动种地,古妖帝国疆域辽阔,从寒温带到热带各种气候一应俱全,同一种作物在不同气候带的播种时间不多,不同气候带可以种植不同作物,利用这点,子尚时期制定了流动农业的政策。
农人通过河流与船,在亚热带春种后迅速赶往温带,在温带完成播种后再赶往亚寒带,等亚寒带完成春种,农人再乘船回到热带收获作物,再往温带与亚寒带,如此,一个农人可以在一年中耕作三份耕地。
另一种是留守农民,作物毕竟不是野草,播种后就不用管了,之后还要追肥、浇水、除草等零零碎碎的农活,且农人可以跑去其它气候带,当地养的耕畜跑不了,也需要有人照看,还是需要一些农民留守。
丹池这次的徭役便是留守农民。
古妖帝国耗费万载,将境内大大小小所有河流连成环,河运极发达。
船只沿着烛水顺流入海,再折向西南,只半个月便将丹池与两名同目的地服役的古妖送抵目的地。
农场有地约一万五千亩,其中粮食作物田八千亩,种植粮食与蔬菜,七千亩是山林经济田,种植各色果树、檀木、红木、桑树、橡树、杉木等林木。
有屋舍八百二十一间,建筑用的木材皆是优质木料,又大又厚,五级以下的地震,屋舍完全不受影响。
有成年耕畜三千一百六十七头,其中犀渠三百零九头,耕犀七百二十六头,象十头,马一百二十五匹,余者皆耕牛。
未成年的耕畜两千余、豚六千余、羊两万余、鸡万余、鸭五千、鹅八百余、狗四百余....
为了欢迎新来的服役者,留守的农人热情的宰了一头牛与两只羊,并开了一瓮葡萄酒。
一名古妖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小声的问:“农场怎么还有短生种服役?”
农场里留守的一百多名农人中赫然有三分之一是人族、夫诸与天吴。
丹池咽下嘴里的羊肉。“按照法律,她们享有族民的同等待遇,自然也要服徭役。”
“人族与夫诸寿百载,三十载徭役,人生都过去一半了。”
“她们不用服三十载徭役,成年后人族只需服五载徭役,夫诸与天吴八载,徭役服完后这一生都不用再服役。”
族人哦了声,这就合理多了。
人生一半时间拿来服徭役,还是一口气服徭役,谁受得了?
第一天接风洗尘,第二天就得开始干活。
本地的春种将至,要趁着春种之前将地都翻了,底肥也要准备好。
丹池的任务是准备底肥。
古妖的消化能力与其它族群似乎不同,其它智慧生物拉出的五谷轮回之物可以发酵成肥,古妖拉的完全无法废物利用。
因而古妖大力发展轮作、绿肥与养殖业,以绿肥与轮作减少土地肥力消耗,再将农场养的禽畜屎尿并干草、塘泥、果核果皮、蚕沙、吃剩的动物骨头、海藻等材料做成粪肥,多管齐下,保持土地肥力。
也不是第一次服徭役,制肥的味道还在丹池的忍受范围里,就是繁琐,不同的禽畜屎尿需要与不同的材料搭配,做成的肥用途也不同,有的只能做底肥,有的只能做追肥,有的都可以。
丹池干了三天,感觉自己满脑子都是各种禽畜屎尿与不同材料的比例搭配,但这不是最难受的,最令人难受的是伙食水平的下降:一日四餐,餐餐都是豚肉。
虽然都是肉,但豚肉腥躁,远不如羊肉与牛肉好吃。
遗憾的是,农场里的牛羊平时不能随便杀。
直到第四日,四百流动农人到来,仓库里早已准备好的犁都拉了出来,套上耕畜。
反正双月高悬,月色明亮,古妖也没有什么夜盲症,为了效率,农场里五百余人分成三班,昼夜翻地,耕畜累了,便换一头,铁犁除非坏了,否则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不能停。
如此高强度的劳作,不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不论人还是耕畜都会迅速死亡。
耕畜的伙食变成一天六顿,顿顿有粮食有干草有盐有糖,杂食如犀渠兽,更是顿顿有肉。
耕畜尚且如此,何况农人。
农场每日宰羊两百头,鸡鸭鹅若干,众人一天五顿,顿顿羊肉与家鸭鹅肉。
然,丹池完全体会不到羊肉的甘美,劳作太累,出汗甚多,吃饭时,饭里没放盐完全吃不下,而盐放得太多,吃得下却失去了味觉。
如此忙碌七天,地都翻完,流动农人离开,前往下一站,留守农人则开渠放水漫灌浇地。
第二批流动农人到来时,再翻一次地,之后施底肥,耗费十日,这期间同样每天宰羊三百头。
施底肥后要等十到十五天才能春种,但第二批流动农人也没闲着,带着红木、檀木、杉树、黄花梨等树苗进入山林栽种。
留守农人则浅耕农田,让土壤更加松软,与底肥、空气充分接触。
令人欣喜的是,劳动强度下降,丹池吃羊肉时总算能吃出味道了。
农田可以播种时,流动农人也从山林里出来,五天搞定播种,马不停蹄赶上下一处。
随着这一批农人离开,农场里的伙食再次恢复最开始的每天宰豚。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吃掉万三千头羊,鸡鸭鹅无数,农场养的羊被吃得只剩下母羊与羊羔,再馋羊肉也得给羊群恢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