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巧巧和你表哥定亲也与此事有关。”
大局已定,陈母未再隐瞒,言语中夹杂着对某位的埋怨:“圣上要选秀,那时的你已与霍家解除婚约,若当时下旨,按律法你也在秀女之列。”
“圣上对你父亲直言,睿王府和你,他只能选一个。”
选睿王府,选秀的旨意和陈父一起出宫;选陈岁,选秀的旨意暂缓,给陈家留出结亲的空余。
“我只怕小师傅的事情被人知晓,让你父亲的苦心功亏一篑。”
陈父舍弃睿王府换来的安稳,陈母赌不起。思来想去一夜,她也生了退却的心思。
陈父与她约定待他下朝后再商议,可她等不及,想询问陈岁可有法子破局。
陈岁已然明白,认真分析道:“圆安小师傅上一次入府时,只简单遮掩过,瞒得过外人,瞒不过府中下人,更别提有心之人。”
“万幸那次也算过了明路。”
“不过这一次入府,知晓的下人也都信得过倒未张扬,,外人也只当我买入了一个小丫鬟。”
“诚如娘亲所言,父亲的官位,外祖的名望,娘亲想要收圆安小师傅为义子怕是多事非,不过他这个年纪,正是雌雄难辨的时候。”
“你是说……收他为义女?”陈母喃喃着,此法虽荒缪,却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嬷嬷在一旁搭腔,“夫人,大姑娘说的在理。当女郎不仅消除旁人的戒心,也能更好的保护小师傅。”
“我再想想。”陈母双手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动心之余又陷入纠结。
此法陈父应当也会同意,只是,委屈了圆安。
陈母问起圆安现在何处,嬷嬷回道在兰姨娘的院子里正和陈赢一起玩耍。
陈母担忧陈赢坏事,也担心兰姨娘院中的下人认出圆安再生是非。
“娘亲放心,昨日我已交代过兰姨娘。”陈岁宽慰道,又言:“兰姨娘院中的下人可比咱院的还要嘴严,娘亲不用担心。”
陈母点了点头,安了心。
“我本想说服你父亲,收拾完陈家的烂摊子,再去询问小师傅的意愿。”
“可若让小师傅当女郎入我名下,我怕是连开口的资格都没有了。
还好,这事只有你们几人知道,未闹出笑话。”
陈母叹了口气,一想到让圆安当女郎才能顺利收养他,她便为圆安委屈。
方才的动心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刻只留下满心惆怅。
陈岁心生不忍,进一步确认道:“娘亲是想收养义子,还是想收圆安养于膝下?”
陈母闻言抬眼望向陈岁,认真回答道:“当然只是为了小师傅,若小师傅不愿,义子之事便作罢。”
而后,陈母温柔地抚摸着陈岁的脸颊,知女莫若母,哪怕陈岁还未意识到,陈母也不愿陈岁因为此事多一丝不安与烦恼。
“我提出此事,一是看小师傅有眼缘;
二是因为你那夭折的弟弟,他若健康活下来,也有小师傅那么大了。”
“归根到底是娘亲的私心,不是因为你是个女郎才去收养义子。”
“娘、娘亲……”
“好了。”陈母轻柔一笑,转移了话题,“昨日我忘了问你父亲,你可知道小师傅入府是为了什么吗?”
上一次是和睿王府有关,这一次呢?
为了我。
怕我做傻事。
陈岁垂下眼眸,在心底默默回答道。可眼下,她只能摇头装作不知。
“帮娘亲打听打听,无论何事,陈黄两家都会倾力相助。”
这个承诺极具分量。
若圆安真有什么任务,陈母的承诺无疑是最大的助力,但此行,却只是为了儿女私情。
全因一个人的临终嘱托。
陈母支走陈岁,待看不见她的身影后,泄了心中那口气,萎靡了身形,掉起眼泪。
她把头埋在嬷嬷怀中掩面痛哭,“嬷嬷,我终究和那个孩子无缘……”
那个无缘的孩子是夭折的幼子,亦是圆安。
身为母亲无法保护孩子的无能一直困着她。
当年如此,今日又如此。
“夫人,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嬷嬷红了眼眶,用袖口擦拭去泪水,言语中的哭腔却无法掩饰 。
“这样也好。”陈母擦着眼泪自我宽慰道:“小师傅也不能当一辈子的女郎,若恢复男儿身份,那人知道怕是又有的闹了。”
提起那人,陈母面上的悲痛被狠厉代替。
陈岁还未踏入兰姨娘的院落便听到陈赢咋咋呼呼的嗓门,好像是在倒着数数。
在沿着青石板路走了一段,正巧看到圆安撩起偏长的衣摆,踮着脚尖往假山处跑去。
“……3、2、1,我数完了,圆圆,你藏好了吗?”
陈赢松开捂眼的手,边说边转过头往身后瞅去。
陈岁看得这一幕,沉闷的心情不由得轻松许多。
一开始,圆安与他,像是两个极端。
一个恪守尊礼,一个自由活泼。
如今陈赢还是如此,圆安多了几分这个年龄该有的孩子气。
不知道金鸣寺的师叔与众多师侄们知晓,会不会感到欣慰。
蓦地,陈岁脚步一停,突然回想起圆安下山时,大师说过他亲缘在京都,难不成指的收养一事?
来时陈母已经和陈岁嘱咐过不必向圆安提起收养之事。
但眼下,陈岁想问问圆安的意思。
“大姐姐!”
陈赢睁眼没有看到圆安,反而意外看见陈岁,立马呲着牙乐呵呵地跑过来向陈岁问好。
不远处“观战”的兰姨娘见状也从凉亭缓缓走了过来,“大姑娘。”
陈岁颔首示意,揉了揉陈赢的脑袋,“我和兰姨娘说点事,你继续玩吧。”
陈赢点头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嘴里“圆圆、圆圆”的叫着,四处寻找圆安藏匿的地方。
陈岁看向兰姨娘,“圆圆?”
“原是赢哥儿叫着玩的,小师傅也未反驳,一来二去私下便一直叫着了。”
兰姨娘微笑解释着,问是不是冒犯了小师傅,圆安都没意见,陈岁也只能笑着摇了摇头。
闲聊中,引着陈岁来到凉亭落座,兰姨娘吩咐嬷嬷沏盏新茶。
“不必了。”陈岁指着石桌上的茶具,“我看这茶也不错。”
兰姨娘一愣,面上有些发窘,“这是妾身自己炒制的,还是让下人重新…”
陈岁直接摆好了茶盏。
见此,兰姨娘未在坚持,为陈岁倒了杯自己方才冲泡好的茶水。
茶水清香,呈透亮的黄绿之色,几根饱满且长短不一的竹叶芯,打着圈沉到了杯底。
从指尖传来的茶温正好,陈岁饮了一口,涩感苦味依旧,一下子把她让回忆起幼时在兰姨娘院子里第一次喝到这茶水的情景。
“我记得兰姨娘入府时便喜爱这竹叶芯,这院子原本种满了杏树,如今都养成了竹林。你的喜好多年未变啊。”
类似敲打的话,兰姨娘摩挲着茶盏,讪讪一笑。
“哈哈!”
此时陈赢的声调猛然拔高,人都乐得蹦了起来,吸引众人望去。
原是找到了圆安的藏身之所。
热闹之余,陈岁听到兰姨娘轻声细语道:“我这辈子惟愿我的孩儿平安长大,无忧且无虑。”
她低垂着眼眸喃喃着,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说给陈岁听的。
“大姑娘是来找小师傅的吧?”短短一瞬,兰姨娘面上带起客套的笑。
“赢哥儿此刻正在兴头上,突然把小师傅领走怕是要就地撒泼打滚了。可要妾身带赢哥儿回避?”
“不用,有些事我也想问问你的意见。”
陈岁放下茶盏,兰姨娘自己炒制的竹叶芯她无福享受。
她看向候在一侧的嬷嬷。
兰姨娘把嬷嬷往自己身前扯了扯,“妾身身边的人还是信得过的。”
陈岁打量了几眼,随后向兰姨娘说起收养之事。
“当女郎?”兰姨娘神情莫名,似乎执拗这一点。
陈岁承诺道:“你且放心。赢哥儿叫我娘亲一声母亲,无论这事成不成,该他的一分不会少了他。”
兰姨娘回过神,摇了摇头,“妾身不敢多求。”
陈岁既然把话说清楚,自然是想多一份力促成此事,若真没法子,也好想办法让陈母少些伤心。
兰姨娘端起茶盏一饮而尽,似要掩饰方才的失态,陈岁看得皱眉。
“妾身与夫人都有过丧子的伤痛,如今我眼前还有赢哥儿聊以慰藉,夫人怕是日夜都困在以往,妾身也希望她能开怀。”
“大姑娘方才说陈家的乱摊子都已收拾妥当,其实不然。”
兰姨娘为自己重新倒满茶,摇晃几下茶壶,里面空空作响,“嬷嬷,去帮我续满热水。”
嬷嬷未迟疑,上前拎了茶壶转身离开。
陈岁心有异样,只觉兰姨娘是故意支走她。
果不其然,兰姨娘道:“她是老爷的人,有些话不能当着老爷的面讲。”
“妾身入府时大姑娘还小,许多事都是旁人想让你看到,想让你听到的。
夫人不告诉你,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为她担忧。
大姑娘可愿从我这听一听往事?”
陈母不想陈岁为她担忧,陈岁自然也不会去问她,问陈父也是一样的结果。
“你说。”
兰姨娘目光微沉,“大姑娘可还知道当年老爷为何纳我?”
陈岁面色一冷,“上行下效。”
兰姨娘却道:“这只是个对外的理由。”
当年圣上纳了守寡的温阳郡主生母,自称绝不纳妾的陈父随后纳了兰姨娘表忠心。
为此,陈岁还闹过,还长日住在黄府不回家。
若不是黄老爷子和陈母一一劝说,陈父怕是今日还遭她记恨。
如今却被兰姨娘告知那只是对外的理由。
大局已定,陈母未再隐瞒,言语中夹杂着对某位的埋怨:“圣上要选秀,那时的你已与霍家解除婚约,若当时下旨,按律法你也在秀女之列。”
“圣上对你父亲直言,睿王府和你,他只能选一个。”
选睿王府,选秀的旨意和陈父一起出宫;选陈岁,选秀的旨意暂缓,给陈家留出结亲的空余。
“我只怕小师傅的事情被人知晓,让你父亲的苦心功亏一篑。”
陈父舍弃睿王府换来的安稳,陈母赌不起。思来想去一夜,她也生了退却的心思。
陈父与她约定待他下朝后再商议,可她等不及,想询问陈岁可有法子破局。
陈岁已然明白,认真分析道:“圆安小师傅上一次入府时,只简单遮掩过,瞒得过外人,瞒不过府中下人,更别提有心之人。”
“万幸那次也算过了明路。”
“不过这一次入府,知晓的下人也都信得过倒未张扬,,外人也只当我买入了一个小丫鬟。”
“诚如娘亲所言,父亲的官位,外祖的名望,娘亲想要收圆安小师傅为义子怕是多事非,不过他这个年纪,正是雌雄难辨的时候。”
“你是说……收他为义女?”陈母喃喃着,此法虽荒缪,却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嬷嬷在一旁搭腔,“夫人,大姑娘说的在理。当女郎不仅消除旁人的戒心,也能更好的保护小师傅。”
“我再想想。”陈母双手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动心之余又陷入纠结。
此法陈父应当也会同意,只是,委屈了圆安。
陈母问起圆安现在何处,嬷嬷回道在兰姨娘的院子里正和陈赢一起玩耍。
陈母担忧陈赢坏事,也担心兰姨娘院中的下人认出圆安再生是非。
“娘亲放心,昨日我已交代过兰姨娘。”陈岁宽慰道,又言:“兰姨娘院中的下人可比咱院的还要嘴严,娘亲不用担心。”
陈母点了点头,安了心。
“我本想说服你父亲,收拾完陈家的烂摊子,再去询问小师傅的意愿。”
“可若让小师傅当女郎入我名下,我怕是连开口的资格都没有了。
还好,这事只有你们几人知道,未闹出笑话。”
陈母叹了口气,一想到让圆安当女郎才能顺利收养他,她便为圆安委屈。
方才的动心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刻只留下满心惆怅。
陈岁心生不忍,进一步确认道:“娘亲是想收养义子,还是想收圆安养于膝下?”
陈母闻言抬眼望向陈岁,认真回答道:“当然只是为了小师傅,若小师傅不愿,义子之事便作罢。”
而后,陈母温柔地抚摸着陈岁的脸颊,知女莫若母,哪怕陈岁还未意识到,陈母也不愿陈岁因为此事多一丝不安与烦恼。
“我提出此事,一是看小师傅有眼缘;
二是因为你那夭折的弟弟,他若健康活下来,也有小师傅那么大了。”
“归根到底是娘亲的私心,不是因为你是个女郎才去收养义子。”
“娘、娘亲……”
“好了。”陈母轻柔一笑,转移了话题,“昨日我忘了问你父亲,你可知道小师傅入府是为了什么吗?”
上一次是和睿王府有关,这一次呢?
为了我。
怕我做傻事。
陈岁垂下眼眸,在心底默默回答道。可眼下,她只能摇头装作不知。
“帮娘亲打听打听,无论何事,陈黄两家都会倾力相助。”
这个承诺极具分量。
若圆安真有什么任务,陈母的承诺无疑是最大的助力,但此行,却只是为了儿女私情。
全因一个人的临终嘱托。
陈母支走陈岁,待看不见她的身影后,泄了心中那口气,萎靡了身形,掉起眼泪。
她把头埋在嬷嬷怀中掩面痛哭,“嬷嬷,我终究和那个孩子无缘……”
那个无缘的孩子是夭折的幼子,亦是圆安。
身为母亲无法保护孩子的无能一直困着她。
当年如此,今日又如此。
“夫人,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嬷嬷红了眼眶,用袖口擦拭去泪水,言语中的哭腔却无法掩饰 。
“这样也好。”陈母擦着眼泪自我宽慰道:“小师傅也不能当一辈子的女郎,若恢复男儿身份,那人知道怕是又有的闹了。”
提起那人,陈母面上的悲痛被狠厉代替。
陈岁还未踏入兰姨娘的院落便听到陈赢咋咋呼呼的嗓门,好像是在倒着数数。
在沿着青石板路走了一段,正巧看到圆安撩起偏长的衣摆,踮着脚尖往假山处跑去。
“……3、2、1,我数完了,圆圆,你藏好了吗?”
陈赢松开捂眼的手,边说边转过头往身后瞅去。
陈岁看得这一幕,沉闷的心情不由得轻松许多。
一开始,圆安与他,像是两个极端。
一个恪守尊礼,一个自由活泼。
如今陈赢还是如此,圆安多了几分这个年龄该有的孩子气。
不知道金鸣寺的师叔与众多师侄们知晓,会不会感到欣慰。
蓦地,陈岁脚步一停,突然回想起圆安下山时,大师说过他亲缘在京都,难不成指的收养一事?
来时陈母已经和陈岁嘱咐过不必向圆安提起收养之事。
但眼下,陈岁想问问圆安的意思。
“大姐姐!”
陈赢睁眼没有看到圆安,反而意外看见陈岁,立马呲着牙乐呵呵地跑过来向陈岁问好。
不远处“观战”的兰姨娘见状也从凉亭缓缓走了过来,“大姑娘。”
陈岁颔首示意,揉了揉陈赢的脑袋,“我和兰姨娘说点事,你继续玩吧。”
陈赢点头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嘴里“圆圆、圆圆”的叫着,四处寻找圆安藏匿的地方。
陈岁看向兰姨娘,“圆圆?”
“原是赢哥儿叫着玩的,小师傅也未反驳,一来二去私下便一直叫着了。”
兰姨娘微笑解释着,问是不是冒犯了小师傅,圆安都没意见,陈岁也只能笑着摇了摇头。
闲聊中,引着陈岁来到凉亭落座,兰姨娘吩咐嬷嬷沏盏新茶。
“不必了。”陈岁指着石桌上的茶具,“我看这茶也不错。”
兰姨娘一愣,面上有些发窘,“这是妾身自己炒制的,还是让下人重新…”
陈岁直接摆好了茶盏。
见此,兰姨娘未在坚持,为陈岁倒了杯自己方才冲泡好的茶水。
茶水清香,呈透亮的黄绿之色,几根饱满且长短不一的竹叶芯,打着圈沉到了杯底。
从指尖传来的茶温正好,陈岁饮了一口,涩感苦味依旧,一下子把她让回忆起幼时在兰姨娘院子里第一次喝到这茶水的情景。
“我记得兰姨娘入府时便喜爱这竹叶芯,这院子原本种满了杏树,如今都养成了竹林。你的喜好多年未变啊。”
类似敲打的话,兰姨娘摩挲着茶盏,讪讪一笑。
“哈哈!”
此时陈赢的声调猛然拔高,人都乐得蹦了起来,吸引众人望去。
原是找到了圆安的藏身之所。
热闹之余,陈岁听到兰姨娘轻声细语道:“我这辈子惟愿我的孩儿平安长大,无忧且无虑。”
她低垂着眼眸喃喃着,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说给陈岁听的。
“大姑娘是来找小师傅的吧?”短短一瞬,兰姨娘面上带起客套的笑。
“赢哥儿此刻正在兴头上,突然把小师傅领走怕是要就地撒泼打滚了。可要妾身带赢哥儿回避?”
“不用,有些事我也想问问你的意见。”
陈岁放下茶盏,兰姨娘自己炒制的竹叶芯她无福享受。
她看向候在一侧的嬷嬷。
兰姨娘把嬷嬷往自己身前扯了扯,“妾身身边的人还是信得过的。”
陈岁打量了几眼,随后向兰姨娘说起收养之事。
“当女郎?”兰姨娘神情莫名,似乎执拗这一点。
陈岁承诺道:“你且放心。赢哥儿叫我娘亲一声母亲,无论这事成不成,该他的一分不会少了他。”
兰姨娘回过神,摇了摇头,“妾身不敢多求。”
陈岁既然把话说清楚,自然是想多一份力促成此事,若真没法子,也好想办法让陈母少些伤心。
兰姨娘端起茶盏一饮而尽,似要掩饰方才的失态,陈岁看得皱眉。
“妾身与夫人都有过丧子的伤痛,如今我眼前还有赢哥儿聊以慰藉,夫人怕是日夜都困在以往,妾身也希望她能开怀。”
“大姑娘方才说陈家的乱摊子都已收拾妥当,其实不然。”
兰姨娘为自己重新倒满茶,摇晃几下茶壶,里面空空作响,“嬷嬷,去帮我续满热水。”
嬷嬷未迟疑,上前拎了茶壶转身离开。
陈岁心有异样,只觉兰姨娘是故意支走她。
果不其然,兰姨娘道:“她是老爷的人,有些话不能当着老爷的面讲。”
“妾身入府时大姑娘还小,许多事都是旁人想让你看到,想让你听到的。
夫人不告诉你,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为她担忧。
大姑娘可愿从我这听一听往事?”
陈母不想陈岁为她担忧,陈岁自然也不会去问她,问陈父也是一样的结果。
“你说。”
兰姨娘目光微沉,“大姑娘可还知道当年老爷为何纳我?”
陈岁面色一冷,“上行下效。”
兰姨娘却道:“这只是个对外的理由。”
当年圣上纳了守寡的温阳郡主生母,自称绝不纳妾的陈父随后纳了兰姨娘表忠心。
为此,陈岁还闹过,还长日住在黄府不回家。
若不是黄老爷子和陈母一一劝说,陈父怕是今日还遭她记恨。
如今却被兰姨娘告知那只是对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