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回忆当年自家婆娘对他的无情,方老先生都感觉有只大手在胸腔里绞着自己的五脏六腑,痛得要命。
日子久了……
说白了,还是穷闹的,天天为了几文铜板,拿命去挣吃食,哪还有时间去想那些糟心事。
若不是想落叶归根,他才不会回京都呢!
绝对不会!
隔着一扇屏风,看到那人抹眼泪的动作,方老先生心中不知为何更难受了。
方老太太擦拭着眼泪,“您说有线索了,是什么线索?”
黄老爷子想到同样在场的方老先生,微微一愣神,“老太太,这么多年,他现在可能变了样,无论他变成什么样,你都接受吗?”
闻言,方老太太捶着胸口缓上来一口气,“他当真还活着?”
黄老爷子在其注视下,缓缓点头。
“这个老不死的,真是个祸害啊!”方老太太哭着囔囔起来。
直到这一刻,她才意识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希望人活着。
“无论他变成什么样,老朽都认他!”
这话,听得屏风后的方老先生心底直冒酸水。
他到底哪里比不上那个叫方明浩的!
方老太太:“他人在哪?”
黄老爷子:“就在屏风后。”
方老先生:“?!”
正当方老先生疑惑之际,又听黄老爷子道:“屏风后是方明浩的相识多年的友人,方明浩不想见你,便委托他前来。”
虽然不明白黄老爷子为何编造个假身份,但,方老先生十分痛快地认下“友人”身份。
方老先生清了清嗓子,故意压低嗓音,道:“他的确是不想见你。”
“为什么?”方老太太知道人活着之后,儿孙的前程都不顾了,她男人居然矫情了?
我又不是他,我哪知道?方老先生心中暗暗腹诽,免不了又比较一番。
“他哪里好了?还不管他变成什么样都认他?”方老先生为自己鸣不平,“想想你嫁的第一个男人,他在兵营里吃糠咽菜,把省下的军饷都留给了你;受了重伤还担心你和孩子,只要脚能沾地,哪怕只挣了一枚铜板,都要给你存到钱庄去;老了废了以后,挣不了钱,也没耽误你和孩子……”
方老先生越说越伤心,竟当场呜呜哭了出来。
听者落泪的哭声中,还夹杂着不合时宜的打嗝。
方老太太被他质问地满头雾水,一听这打嗝声,猛然直起身子,拄着拐杖越过屏风,来到方老先生面前。
见人用胳膊捂着脸抽噎痛哭,老太太直接举起拐杖,用把握处的弯头把人胳膊勾开。
方老先生没防备,胳膊顺着力道移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红的老脸,落入方老太太双眸中。
两两对视,久久无言。
黄老爷子端着茶盏,聊有兴致地品了口茶。
“啪”的一声脆响巴掌声,在意外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你个婆娘干嘛打我?”
方老太太气得抖着身子,恨不得再扇几个巴掌,就算把人打死也解不了气。
若不是他哭得凶狠便会打嗝,她可能真会被骗过去。
“你装死这么多年,现在冒个头,居然还拉着黄老爷子骗我?”方老太太举着拐杖捶他,“还友人?呸!尽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么多年,你连个信都没有,还给我存钱,呸!存着自己死后花吧!”
方老太太又捶又骂,还往他身上吐口水,方老先生偏着身子去躲,一不留神从滑椅上摔了下来。
腿上的小方被也掉落在地,露出残缺的双腿。
见此,方老太太张着嘴,口中的咒骂卡了壳,整个人都懵了。
“你、你怎么了?”话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眼泪更是唰唰地掉下来,砸在地面上。
黄老爷子适时登场,解释道:“这便是我方才说的‘他可能变了样’。”
“如今,他变成这般模样了。”
方老太太扶着拐杖缓缓蹲下身,伸出手打着颤靠近那细如竹竿,却布满疤痕的双腿。
“不要!不要!”方老先生的胳臂蹭着地面,顾不得疼痛,不断后退,捡起小方被把双腿遮掩得严严实实。
至于黄老爷子刚才说的话,他根本没余力去分辨他就是“他”。
“娘?!”
拴好马车的方五爷紧赶慢赶,终于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厅堂。
进来便见自家老娘跪趴在地上,泪流满面。
他连忙近身询问出了何事,“娘,就算爹真死了,也不值得您哭得这么伤心啊!”
一张嘴,依旧是欠打得很。
方老先生见到略显年轻的方老五,心中认定这人是他娘子再嫁生的孩子,一时都忘记了躲避。
方老太太照例先给方五爷一巴掌,随后又抓着他的手,激动地指着哀莫大于心死的方老先生,“这就是你爹,你亲爹!”
方老先生:“……?”
方五爷对亲爹的记忆很少,听他老娘讲,他三岁的时候,他爹便被征军了。
父子两人面对面相望,试图从对方身上找出记忆中相似的部分。
“他真的是我爹?娘你没认错……”
“啪!”
左右半张脸,一边一个巴掌印,十分对称。
方老爷子咽下和方老五差不多的疑问,此时心中认定对方是自己的亲儿子。
也只有自己的亲儿子,才会随了他,挨他娘子利落的大巴掌。
“爹。”
“哎!”
父子两人很快接受了对方。
“你们这些年过得不错。”
方老爷子有儿子在身边,心中有了底气,见两人穿着打扮,心中想要回家的念头更甚,“要我说,你不要想那个男人了,我反正也活不了几年,看在我让人给你捎带了那么多年银子的份上,你把我接回去吧……”
说到最后,人又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委屈地拉着方老太太的手不放,“我吃的不多,腿虽然废了,但拉屎撒尿自己也能收拾,你日子也好起来了,多养我一个不碍事的。”
“你、你要是还想着找那个男人,我、我不介意和他住一起,只要你把我接回去,我想回家啊,我想回家……”
“你在说什么?”方老太太掉着眼泪,自己来不及擦拭,先给方老先生擤了鼻涕,“啥男人?老娘我就嫁了你一个!”
“那方明浩是谁?”方老爷子带着浓厚的鼻音质问道。
方老太太捂着心口,长长喘了一口气。
方老五替自家老娘拍背顺气,“爹,你还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
方老先生斩钉截铁道:“当然叫‘方老舅’啊!”
说完,自己都愣了。
“方明浩!你把自己名字都忘记了,不怕祖宗从坟头里爬出来骂你吗!”
方老太太又拿拐杖抽他,“这么多年,除了当年那几年的军饷,我何时见过你银子?”
方老先生捂着头争辩道:“我让人给你捎过来的。”
“捎?我看是烧给你祖宗了!”
提起银子,方老太太便想起无钱抓药活生生被耗死的六妮,心中的埋怨顿时压住对他的心疼。
“你但凡给我点银子,六妮也不会没了!”
“六妮死了?”方老先生更懵了,想起连面都未见过的闺女,悲从心来,又哭到打嗝,“这、嗝!这和信上、嗝……说不一样啊!”
“什么信?”
方老爷子:“你收到银子后给我回的书信……”
“我都没收到银子,哪会再给你写回信?”方老太太反驳完,又照着他胳膊抽了两下,“再说了,我会不会写大字,你不清楚吗?”
“我知道你大字不识一个,回信都是让人代写的,我哪里又知道你根本没收到啊!”
“咳咳!”
黄老爷子听到这,轻咳几声打断两人的攀扯,“两位,先喝口茶歇一歇,静下心后再论这其中的蹊跷,如何?”
方老五把自家爹抱回滑椅上,又扶着自己老娘做回位置。
黄老爷子坐在主位,方老先生和方老太太一左一右,手中端着茶水,一口未动,各自消化着刚刚得知的旧事。
方老太太已经向自家人告知过,无论黄老爷子找到的人是死是活,她都会把人接回家中,圆她半生夙愿。
含辛茹苦教养三代子孙,她临死前想为自己想一想。
若有人顾忌儿孙前程,她可以带着她家男人自立一户,与方家其他人断亲。
方人众人齐齐跪在地上磕头,他们自是不愿断亲,同样,也愿意承受接回方老先生回家的任何后果。
这也是今日方五爷干脆叫“爹”的原因。
方老太太已整理好繁乱的心绪,对面的方老先生,却还沉浸在六妮早在六岁夭折的悲痛中。
“家里其他孩子还好吗?”方老先生胆战心惊地问道,深怕某个孩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
“大妮嫁给李屠户的二儿子,如今也当奶奶了,小日子圆满幸福;二小子娶了他师父的闺女,算是个上门女婿,继承了他岳丈的武馆;三儿他……”
方老太太唠家常似的,把家中几口人的近况简略地聊了一遍。
听得方老先生又掉起眼泪;道:“这些都和信上的内容对得上。”
“你现在住哪?”
这些年,方老太太跟着孙子也识了几个大字,她想亲眼看看那些信,想知道当年究竟是谁贪了六妮的救命钱!
日子久了……
说白了,还是穷闹的,天天为了几文铜板,拿命去挣吃食,哪还有时间去想那些糟心事。
若不是想落叶归根,他才不会回京都呢!
绝对不会!
隔着一扇屏风,看到那人抹眼泪的动作,方老先生心中不知为何更难受了。
方老太太擦拭着眼泪,“您说有线索了,是什么线索?”
黄老爷子想到同样在场的方老先生,微微一愣神,“老太太,这么多年,他现在可能变了样,无论他变成什么样,你都接受吗?”
闻言,方老太太捶着胸口缓上来一口气,“他当真还活着?”
黄老爷子在其注视下,缓缓点头。
“这个老不死的,真是个祸害啊!”方老太太哭着囔囔起来。
直到这一刻,她才意识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希望人活着。
“无论他变成什么样,老朽都认他!”
这话,听得屏风后的方老先生心底直冒酸水。
他到底哪里比不上那个叫方明浩的!
方老太太:“他人在哪?”
黄老爷子:“就在屏风后。”
方老先生:“?!”
正当方老先生疑惑之际,又听黄老爷子道:“屏风后是方明浩的相识多年的友人,方明浩不想见你,便委托他前来。”
虽然不明白黄老爷子为何编造个假身份,但,方老先生十分痛快地认下“友人”身份。
方老先生清了清嗓子,故意压低嗓音,道:“他的确是不想见你。”
“为什么?”方老太太知道人活着之后,儿孙的前程都不顾了,她男人居然矫情了?
我又不是他,我哪知道?方老先生心中暗暗腹诽,免不了又比较一番。
“他哪里好了?还不管他变成什么样都认他?”方老先生为自己鸣不平,“想想你嫁的第一个男人,他在兵营里吃糠咽菜,把省下的军饷都留给了你;受了重伤还担心你和孩子,只要脚能沾地,哪怕只挣了一枚铜板,都要给你存到钱庄去;老了废了以后,挣不了钱,也没耽误你和孩子……”
方老先生越说越伤心,竟当场呜呜哭了出来。
听者落泪的哭声中,还夹杂着不合时宜的打嗝。
方老太太被他质问地满头雾水,一听这打嗝声,猛然直起身子,拄着拐杖越过屏风,来到方老先生面前。
见人用胳膊捂着脸抽噎痛哭,老太太直接举起拐杖,用把握处的弯头把人胳膊勾开。
方老先生没防备,胳膊顺着力道移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红的老脸,落入方老太太双眸中。
两两对视,久久无言。
黄老爷子端着茶盏,聊有兴致地品了口茶。
“啪”的一声脆响巴掌声,在意外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你个婆娘干嘛打我?”
方老太太气得抖着身子,恨不得再扇几个巴掌,就算把人打死也解不了气。
若不是他哭得凶狠便会打嗝,她可能真会被骗过去。
“你装死这么多年,现在冒个头,居然还拉着黄老爷子骗我?”方老太太举着拐杖捶他,“还友人?呸!尽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么多年,你连个信都没有,还给我存钱,呸!存着自己死后花吧!”
方老太太又捶又骂,还往他身上吐口水,方老先生偏着身子去躲,一不留神从滑椅上摔了下来。
腿上的小方被也掉落在地,露出残缺的双腿。
见此,方老太太张着嘴,口中的咒骂卡了壳,整个人都懵了。
“你、你怎么了?”话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眼泪更是唰唰地掉下来,砸在地面上。
黄老爷子适时登场,解释道:“这便是我方才说的‘他可能变了样’。”
“如今,他变成这般模样了。”
方老太太扶着拐杖缓缓蹲下身,伸出手打着颤靠近那细如竹竿,却布满疤痕的双腿。
“不要!不要!”方老先生的胳臂蹭着地面,顾不得疼痛,不断后退,捡起小方被把双腿遮掩得严严实实。
至于黄老爷子刚才说的话,他根本没余力去分辨他就是“他”。
“娘?!”
拴好马车的方五爷紧赶慢赶,终于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厅堂。
进来便见自家老娘跪趴在地上,泪流满面。
他连忙近身询问出了何事,“娘,就算爹真死了,也不值得您哭得这么伤心啊!”
一张嘴,依旧是欠打得很。
方老先生见到略显年轻的方老五,心中认定这人是他娘子再嫁生的孩子,一时都忘记了躲避。
方老太太照例先给方五爷一巴掌,随后又抓着他的手,激动地指着哀莫大于心死的方老先生,“这就是你爹,你亲爹!”
方老先生:“……?”
方五爷对亲爹的记忆很少,听他老娘讲,他三岁的时候,他爹便被征军了。
父子两人面对面相望,试图从对方身上找出记忆中相似的部分。
“他真的是我爹?娘你没认错……”
“啪!”
左右半张脸,一边一个巴掌印,十分对称。
方老爷子咽下和方老五差不多的疑问,此时心中认定对方是自己的亲儿子。
也只有自己的亲儿子,才会随了他,挨他娘子利落的大巴掌。
“爹。”
“哎!”
父子两人很快接受了对方。
“你们这些年过得不错。”
方老爷子有儿子在身边,心中有了底气,见两人穿着打扮,心中想要回家的念头更甚,“要我说,你不要想那个男人了,我反正也活不了几年,看在我让人给你捎带了那么多年银子的份上,你把我接回去吧……”
说到最后,人又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委屈地拉着方老太太的手不放,“我吃的不多,腿虽然废了,但拉屎撒尿自己也能收拾,你日子也好起来了,多养我一个不碍事的。”
“你、你要是还想着找那个男人,我、我不介意和他住一起,只要你把我接回去,我想回家啊,我想回家……”
“你在说什么?”方老太太掉着眼泪,自己来不及擦拭,先给方老先生擤了鼻涕,“啥男人?老娘我就嫁了你一个!”
“那方明浩是谁?”方老爷子带着浓厚的鼻音质问道。
方老太太捂着心口,长长喘了一口气。
方老五替自家老娘拍背顺气,“爹,你还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
方老先生斩钉截铁道:“当然叫‘方老舅’啊!”
说完,自己都愣了。
“方明浩!你把自己名字都忘记了,不怕祖宗从坟头里爬出来骂你吗!”
方老太太又拿拐杖抽他,“这么多年,除了当年那几年的军饷,我何时见过你银子?”
方老先生捂着头争辩道:“我让人给你捎过来的。”
“捎?我看是烧给你祖宗了!”
提起银子,方老太太便想起无钱抓药活生生被耗死的六妮,心中的埋怨顿时压住对他的心疼。
“你但凡给我点银子,六妮也不会没了!”
“六妮死了?”方老先生更懵了,想起连面都未见过的闺女,悲从心来,又哭到打嗝,“这、嗝!这和信上、嗝……说不一样啊!”
“什么信?”
方老爷子:“你收到银子后给我回的书信……”
“我都没收到银子,哪会再给你写回信?”方老太太反驳完,又照着他胳膊抽了两下,“再说了,我会不会写大字,你不清楚吗?”
“我知道你大字不识一个,回信都是让人代写的,我哪里又知道你根本没收到啊!”
“咳咳!”
黄老爷子听到这,轻咳几声打断两人的攀扯,“两位,先喝口茶歇一歇,静下心后再论这其中的蹊跷,如何?”
方老五把自家爹抱回滑椅上,又扶着自己老娘做回位置。
黄老爷子坐在主位,方老先生和方老太太一左一右,手中端着茶水,一口未动,各自消化着刚刚得知的旧事。
方老太太已经向自家人告知过,无论黄老爷子找到的人是死是活,她都会把人接回家中,圆她半生夙愿。
含辛茹苦教养三代子孙,她临死前想为自己想一想。
若有人顾忌儿孙前程,她可以带着她家男人自立一户,与方家其他人断亲。
方人众人齐齐跪在地上磕头,他们自是不愿断亲,同样,也愿意承受接回方老先生回家的任何后果。
这也是今日方五爷干脆叫“爹”的原因。
方老太太已整理好繁乱的心绪,对面的方老先生,却还沉浸在六妮早在六岁夭折的悲痛中。
“家里其他孩子还好吗?”方老先生胆战心惊地问道,深怕某个孩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
“大妮嫁给李屠户的二儿子,如今也当奶奶了,小日子圆满幸福;二小子娶了他师父的闺女,算是个上门女婿,继承了他岳丈的武馆;三儿他……”
方老太太唠家常似的,把家中几口人的近况简略地聊了一遍。
听得方老先生又掉起眼泪;道:“这些都和信上的内容对得上。”
“你现在住哪?”
这些年,方老太太跟着孙子也识了几个大字,她想亲眼看看那些信,想知道当年究竟是谁贪了六妮的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