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陈母恍若听到什么特别好笑的事,弯着身子,毫不顾忌地大笑起来。
炎炎夏日,陈母嘶哑绝望的笑声,让陈父如坠冬月。
“月如…”陈父挣脱左右两旁下人的钳制,肿胀青紫的双膝让他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一瘸一拐地靠近陈母。
“啪!”
“你给我滚!”
往日的夫妻情分,在这一刻彻底破裂。陈母用力全力打出的一巴掌,直接让陈父踉跄倒地。
四姑奶奶这一刻比知道自家亲闺女死去时还要激动,“黄月如!你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居然还敢动手打人!”
她也想上前教训陈母,可惜身前的下人把人堵得严严实实。
“造反了!造反了!”四姑奶奶无计可施,只能扯着嗓子嘶吼,发泄心中的怒火。
陈母抹去脸上的泪痕 ,几息深长的喘息过后,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娴静温良。
但,从嘴边说出的每个字眼,都能化作利刃,把四姑奶奶扎得头破血流。
“你问我什么身份?”陈母反问道:“你又是什么身份?”
“当年你若倾家荡产供陈文昌读书 ,我还敬佩你两分,不过是从指尖缝中露出的一点残渣,也敢挂在嘴边这么多年,你也不嫌臊得慌。”
“当年他入官场,遭人嫉妒外放,是我大着肚子为他的口绩跑前跑后;他能调回京都,平步青云,也是我父亲出钱出力,费心周转。”
“纵使他才华满溢,但当年他江南求学,受人欺辱,住的是牛棚,吃的是主家不要的剩菜残羹!
若非遇到我黄家,恐怕早就抱着你陈家的清高傲骨,陪他祖宗去了!”
陈母的一番话,好似直接扯掉陈父脸面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将人赤条条地晾在大庭广众之下。
“你、你……”四姑奶奶气得仰着头翻了白眼。
眼看人捂着心口只有出气没进气,陈母向东蛤使了个眼色。
东蛤掏出怀中的药瓷瓶,倒出一颗丹药,上前几步卡住四姑奶奶的下巴,直接塞进嘴中。
“想死,没这么容易!”东蛤低声在她耳边恶狠狠道。
李神医研制的丹药入口即化,四姑奶奶立刻感觉一股暖流滑入心扉,呼吸逐渐平稳,脑海中混乱的思绪也缓缓恢复清明。
捡回一条命的四姑奶奶,没有丝毫感恩之情,目光淬毒瞪了眼陈母,然后对着陈父哭嚎,“文昌啊!你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和姑母说呢?”
“姑母家中虽然孩子多,但你是我兄长留下的唯一血脉,姑母对你是最看中、最心疼的。你在外求学,每每给姑母寄来的家书都写一切安好,姑母便真信了你在外面一切安好。”
“若你能把受的委屈和姑母说出来,姑母拼了命也会护你周全的。”
“你为什么不告诉姑母啊……”
四姑奶奶痛哭流涕。
陈母和她已经撕破脸皮,她必须想方设法把陈父笼络在手中。
许是多年没再求过人、低过头的缘故,方才一番“潸然泪下”的话,听着像是在悔恨她当年的粗心,实际上却将她忽视的原因,全怪在了陈父头上。
她,没有错!
“你是真关心他还是当养了只家犬,你心底清楚。你们留着自己掰扯吧。”陈母冷声道,“张大人,今日请您来是为了我儿的事情,人证物证俱在,您直接下令抓人吧。”
四姑奶奶朝陈母的方位吐了口吐沫,声嘶力竭道:“黄月如!你个不孝不悌的贱人,把我抓进大牢对陈家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呵!”陈母嗤笑一声,“等你入了大牢,有的是时间去慢慢琢磨。”
四姑奶奶整个人都陷入了疯癫的状态,“你个贱人,我要替文昌休了你!”
回应她的,除了陈母的冷笑还有那份和离书。
“看清楚,我和他早已经和离,可惜的是,哪怕我和他已经和离,这个家依旧是我做主!”
“张大人,您还等什么,还不动手抓人吗?”
“月如,真要如此吗?”陈父耸拉着肩膀,低垂头颅,呢喃了一句。
“又要替她求情?又要让我咽下杀子之仇的恨?”陈母说到这,眸中又泛起泪花,“陈文昌,都到了这一步,你还要睁眼装瞎不成?”
陈父摇头解释道:“我朝律法,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要不是亲手杀人,都可以赦免。”
“姑母她……已经六十有三了。”
“所以,年哥儿之事,张大人白跑一趟,他帮不到你。”
“的确如此。”一直保持沉默的张大人适时点头。
“那你呢?”
“我孩儿的亲爹会帮他主持公道吗?”
陈母红着一双眸子,看向陈父,紧攥的手心指尖深陷,如刀刀刻痕凌迟千疮百孔的心。
陈父久久不言,紧握的双拳青筋暴起,泄恨般捶打在石桌上,拳下鲜红的血点绽出朵朵血腥花瓣。
四姑奶奶知晓律法无法奈何她,陈父也缄口不言站在她一边,神情更加亢奋,“黄氏,老天爷都在帮我,哈哈哈!”
陈父捂着耳朵,不想听到这癫狂的笑声,脸上的神情更加痛苦。
待四姑奶奶笑够了,陈父才道:“姑母,今日我便会安排马车送您回老家。
您放心,日后我依旧会孝敬你。
每年的节礼钱你亲儿子给多少,我便掏多少,一分不会少,一分也不会多。”
“侄子铭记您对的我恩情,待你百年之后,侄子定到您灵堂前磕头守孝。”
“你……你什么意思?”陈父短短几句话,比陈母拿出证据指正她杀人,还要让四姑奶奶心慌害怕。
陈父明显是想以后把她当成普通亲戚对待。
这怎么可以?
她可是拿着自己的嫁妆钱,供得他出人头地了!
“文昌,你不能这么对待姑母啊!”
陈母也知无法将四姑奶奶关进大牢,只能按耐住心中冲天的怨恨,暂时接受陈父的安排。
“陈文昌,你最好说到做到。”
话罢,陈母转身离去。
出了院子,遇到姗姗来迟的兰姨娘。
兰姨娘上下打量几眼陈母,见人无恙,松了口气,又踮起脚看向院中的情况,“夫人?”
陈母望着青紫未褪,走路都要人扶的兰姨娘,想到被她关“禁闭”的梁巧巧,心道:总算知道梁巧巧不安心养伤的坏毛病来源谁了。
“歇不住就收拾收拾自己的东西,最迟后天明日,我们就要离开了。”
“真的?”
陈母点了点头。
兰姨娘兴奋地直拍手庆祝,连院中的陈父都未瞧上一眼,跟在陈母身边,一前一后离开了小院。
*
黄老爷子让人取来蓝底白花的小包袱。
方老太太接到手中,解开包袱上的死结,打开后,果真见到一摞厚厚的发黄书信,一时心底竟有些发怵。
方老先生滑动椅子上前,从中抽出几封,哑着嗓子道:“这些里面是有关于六妮的只言片语。”
这么多年,这些信件的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
熟悉到哪怕只看信封,方老先生便清楚地记得里面写了什么内容。
方老太太沉痛地看了一眼,收回视线,按照方老先生收拢物件的习性,翻出最底下的一封信,也是第一封所谓的“代写家书”。
第一封书信是回信。
纸张发黄,上面寥寥几个大字已经褪色成浅灰,看不清字迹内容。
方老太太好似一拳打到棉花上,心中怒气更甚。
用脚指盖想,也知道当年那人找代笔先生,根本没舍得多花两个铜板,代笔先生自然用的也不是什么好墨。
方老先生在一旁补充道:“第一封书信写得是让我安心养伤,勿挂念你和孩子们。”
随后又说出信件上的年月,正是方老太太生下六妮坐月子的时候。
方老太太又依次拆开几封,和第一封类似,也看不清字迹了。
方老先生继续补充复述一遍。
看封皮,他又从中挑出几封特别的,“这几封写的爹娘和亲朋好友去世;这封写的大妮及笄;这封写得老二有习武天赋,这封写的老三……”
方老太太边听,边把前半生的琐事从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回信上所写的内容,的确和家中发生的琐事对得上。
方老先生数到其中一封,动作微顿,拆开信封,递给方老太太,“从这封开始,我便提到给你攒了钱。”
当年,他的腿伤还未好利落,担心家中的她短了银子,刚能下地就出去找活计了。
这一封书信纸张也避免不了发黄,但勉强能看清字迹。
方老太太大致扫了眼,眼神停留在左下角的日期上。
落款的年月,正是六妮病死的前一个月。
如果当年方老太太收到这封信,她的六妮也许就能因为这点救命钱活下来。
“老太太。”黄老爷子开口,“冒充你回信的人,对你的生活近况甚是清楚啊。”
方老太太点点头。
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回信上的琐事,连六妮身上的胎记细节都能知道,冒充她的人应是她身边亲近之人。
这么多年都未向她或者向别人透露一二,可见其心狠城府深。
“这一封,是……是我腿疾复发无药可医后,收到的回信。”
方老先生自从知道这些信是被冒充回复的,心底恶心极了。
一想到自己抱着这些书信,尤其是碍于最后一封家书的“威胁”,不敢回家,独自深夜痛哭的时候,根本无颜面对任何人。
方老太太立刻打开过了一眼,字里行间皆是“她”对无法劳作赚钱的方明浩的嫌弃。
书信中用词虽文雅,她怀疑是代笔者对其润色。
可即便如此,她男人愣是因为书信所言,不敢回家。
方五爷愤愤不平,“爹,娘,到底是谁这么缺德啊!”
陈母恍若听到什么特别好笑的事,弯着身子,毫不顾忌地大笑起来。
炎炎夏日,陈母嘶哑绝望的笑声,让陈父如坠冬月。
“月如…”陈父挣脱左右两旁下人的钳制,肿胀青紫的双膝让他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一瘸一拐地靠近陈母。
“啪!”
“你给我滚!”
往日的夫妻情分,在这一刻彻底破裂。陈母用力全力打出的一巴掌,直接让陈父踉跄倒地。
四姑奶奶这一刻比知道自家亲闺女死去时还要激动,“黄月如!你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居然还敢动手打人!”
她也想上前教训陈母,可惜身前的下人把人堵得严严实实。
“造反了!造反了!”四姑奶奶无计可施,只能扯着嗓子嘶吼,发泄心中的怒火。
陈母抹去脸上的泪痕 ,几息深长的喘息过后,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娴静温良。
但,从嘴边说出的每个字眼,都能化作利刃,把四姑奶奶扎得头破血流。
“你问我什么身份?”陈母反问道:“你又是什么身份?”
“当年你若倾家荡产供陈文昌读书 ,我还敬佩你两分,不过是从指尖缝中露出的一点残渣,也敢挂在嘴边这么多年,你也不嫌臊得慌。”
“当年他入官场,遭人嫉妒外放,是我大着肚子为他的口绩跑前跑后;他能调回京都,平步青云,也是我父亲出钱出力,费心周转。”
“纵使他才华满溢,但当年他江南求学,受人欺辱,住的是牛棚,吃的是主家不要的剩菜残羹!
若非遇到我黄家,恐怕早就抱着你陈家的清高傲骨,陪他祖宗去了!”
陈母的一番话,好似直接扯掉陈父脸面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将人赤条条地晾在大庭广众之下。
“你、你……”四姑奶奶气得仰着头翻了白眼。
眼看人捂着心口只有出气没进气,陈母向东蛤使了个眼色。
东蛤掏出怀中的药瓷瓶,倒出一颗丹药,上前几步卡住四姑奶奶的下巴,直接塞进嘴中。
“想死,没这么容易!”东蛤低声在她耳边恶狠狠道。
李神医研制的丹药入口即化,四姑奶奶立刻感觉一股暖流滑入心扉,呼吸逐渐平稳,脑海中混乱的思绪也缓缓恢复清明。
捡回一条命的四姑奶奶,没有丝毫感恩之情,目光淬毒瞪了眼陈母,然后对着陈父哭嚎,“文昌啊!你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和姑母说呢?”
“姑母家中虽然孩子多,但你是我兄长留下的唯一血脉,姑母对你是最看中、最心疼的。你在外求学,每每给姑母寄来的家书都写一切安好,姑母便真信了你在外面一切安好。”
“若你能把受的委屈和姑母说出来,姑母拼了命也会护你周全的。”
“你为什么不告诉姑母啊……”
四姑奶奶痛哭流涕。
陈母和她已经撕破脸皮,她必须想方设法把陈父笼络在手中。
许是多年没再求过人、低过头的缘故,方才一番“潸然泪下”的话,听着像是在悔恨她当年的粗心,实际上却将她忽视的原因,全怪在了陈父头上。
她,没有错!
“你是真关心他还是当养了只家犬,你心底清楚。你们留着自己掰扯吧。”陈母冷声道,“张大人,今日请您来是为了我儿的事情,人证物证俱在,您直接下令抓人吧。”
四姑奶奶朝陈母的方位吐了口吐沫,声嘶力竭道:“黄月如!你个不孝不悌的贱人,把我抓进大牢对陈家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呵!”陈母嗤笑一声,“等你入了大牢,有的是时间去慢慢琢磨。”
四姑奶奶整个人都陷入了疯癫的状态,“你个贱人,我要替文昌休了你!”
回应她的,除了陈母的冷笑还有那份和离书。
“看清楚,我和他早已经和离,可惜的是,哪怕我和他已经和离,这个家依旧是我做主!”
“张大人,您还等什么,还不动手抓人吗?”
“月如,真要如此吗?”陈父耸拉着肩膀,低垂头颅,呢喃了一句。
“又要替她求情?又要让我咽下杀子之仇的恨?”陈母说到这,眸中又泛起泪花,“陈文昌,都到了这一步,你还要睁眼装瞎不成?”
陈父摇头解释道:“我朝律法,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要不是亲手杀人,都可以赦免。”
“姑母她……已经六十有三了。”
“所以,年哥儿之事,张大人白跑一趟,他帮不到你。”
“的确如此。”一直保持沉默的张大人适时点头。
“那你呢?”
“我孩儿的亲爹会帮他主持公道吗?”
陈母红着一双眸子,看向陈父,紧攥的手心指尖深陷,如刀刀刻痕凌迟千疮百孔的心。
陈父久久不言,紧握的双拳青筋暴起,泄恨般捶打在石桌上,拳下鲜红的血点绽出朵朵血腥花瓣。
四姑奶奶知晓律法无法奈何她,陈父也缄口不言站在她一边,神情更加亢奋,“黄氏,老天爷都在帮我,哈哈哈!”
陈父捂着耳朵,不想听到这癫狂的笑声,脸上的神情更加痛苦。
待四姑奶奶笑够了,陈父才道:“姑母,今日我便会安排马车送您回老家。
您放心,日后我依旧会孝敬你。
每年的节礼钱你亲儿子给多少,我便掏多少,一分不会少,一分也不会多。”
“侄子铭记您对的我恩情,待你百年之后,侄子定到您灵堂前磕头守孝。”
“你……你什么意思?”陈父短短几句话,比陈母拿出证据指正她杀人,还要让四姑奶奶心慌害怕。
陈父明显是想以后把她当成普通亲戚对待。
这怎么可以?
她可是拿着自己的嫁妆钱,供得他出人头地了!
“文昌,你不能这么对待姑母啊!”
陈母也知无法将四姑奶奶关进大牢,只能按耐住心中冲天的怨恨,暂时接受陈父的安排。
“陈文昌,你最好说到做到。”
话罢,陈母转身离去。
出了院子,遇到姗姗来迟的兰姨娘。
兰姨娘上下打量几眼陈母,见人无恙,松了口气,又踮起脚看向院中的情况,“夫人?”
陈母望着青紫未褪,走路都要人扶的兰姨娘,想到被她关“禁闭”的梁巧巧,心道:总算知道梁巧巧不安心养伤的坏毛病来源谁了。
“歇不住就收拾收拾自己的东西,最迟后天明日,我们就要离开了。”
“真的?”
陈母点了点头。
兰姨娘兴奋地直拍手庆祝,连院中的陈父都未瞧上一眼,跟在陈母身边,一前一后离开了小院。
*
黄老爷子让人取来蓝底白花的小包袱。
方老太太接到手中,解开包袱上的死结,打开后,果真见到一摞厚厚的发黄书信,一时心底竟有些发怵。
方老先生滑动椅子上前,从中抽出几封,哑着嗓子道:“这些里面是有关于六妮的只言片语。”
这么多年,这些信件的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
熟悉到哪怕只看信封,方老先生便清楚地记得里面写了什么内容。
方老太太沉痛地看了一眼,收回视线,按照方老先生收拢物件的习性,翻出最底下的一封信,也是第一封所谓的“代写家书”。
第一封书信是回信。
纸张发黄,上面寥寥几个大字已经褪色成浅灰,看不清字迹内容。
方老太太好似一拳打到棉花上,心中怒气更甚。
用脚指盖想,也知道当年那人找代笔先生,根本没舍得多花两个铜板,代笔先生自然用的也不是什么好墨。
方老先生在一旁补充道:“第一封书信写得是让我安心养伤,勿挂念你和孩子们。”
随后又说出信件上的年月,正是方老太太生下六妮坐月子的时候。
方老太太又依次拆开几封,和第一封类似,也看不清字迹了。
方老先生继续补充复述一遍。
看封皮,他又从中挑出几封特别的,“这几封写的爹娘和亲朋好友去世;这封写的大妮及笄;这封写得老二有习武天赋,这封写的老三……”
方老太太边听,边把前半生的琐事从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回信上所写的内容,的确和家中发生的琐事对得上。
方老先生数到其中一封,动作微顿,拆开信封,递给方老太太,“从这封开始,我便提到给你攒了钱。”
当年,他的腿伤还未好利落,担心家中的她短了银子,刚能下地就出去找活计了。
这一封书信纸张也避免不了发黄,但勉强能看清字迹。
方老太太大致扫了眼,眼神停留在左下角的日期上。
落款的年月,正是六妮病死的前一个月。
如果当年方老太太收到这封信,她的六妮也许就能因为这点救命钱活下来。
“老太太。”黄老爷子开口,“冒充你回信的人,对你的生活近况甚是清楚啊。”
方老太太点点头。
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回信上的琐事,连六妮身上的胎记细节都能知道,冒充她的人应是她身边亲近之人。
这么多年都未向她或者向别人透露一二,可见其心狠城府深。
“这一封,是……是我腿疾复发无药可医后,收到的回信。”
方老先生自从知道这些信是被冒充回复的,心底恶心极了。
一想到自己抱着这些书信,尤其是碍于最后一封家书的“威胁”,不敢回家,独自深夜痛哭的时候,根本无颜面对任何人。
方老太太立刻打开过了一眼,字里行间皆是“她”对无法劳作赚钱的方明浩的嫌弃。
书信中用词虽文雅,她怀疑是代笔者对其润色。
可即便如此,她男人愣是因为书信所言,不敢回家。
方五爷愤愤不平,“爹,娘,到底是谁这么缺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