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岁查了两家店铺的账目,遇见采买新婚贺礼的路人,突然想起定亲的三枝,直接打乱了巡视的顺序,带着梁巧巧先去了名下的绸缎铺子。
查明账目的时候,顺便为三枝挑选几块布料做新衣。
布庄的管事见陈岁比预计的时辰来得早,忙小跑迎了上来。
“小东家,呃…梁姑娘,两位安好。”
陈岁颔首点头,梁巧巧微微欠身回礼。
管事引着两人上了二楼,“小东家来得真巧。”
陈岁见管事气息不稳,显然不是因为自己来得突然,便问道:“出了何事?”
管事把人带到雅间前,“小东家,贵客已在里面等候多时。”
又拦住梁巧巧,“梁姑娘,还请随我先去别处饮茶。”
“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分开我们?”梁巧巧闻言立刻握紧了拳头,摆出防备的姿态。
腿痒痒的她,正好需要人练练。
管事吓得连连后退,“不敢不敢,是真有贵客……”
“吱啦”一声,雅间门扉打开,露出一人影。
“陈大姑娘,梁姑娘。”
是周可卿。
梁巧巧也是见过周可卿,惊讶之中还有点失望,麻利地屈膝行了一礼后,识趣地催着管事带她去喝茶。
蓦然间,她有些渴了。
“周大姑娘怎么在这儿?”陈岁也诧异此时此刻此地竟然能遇到周可卿。
根据管事的话讲,是周可卿竟在这儿守株待兔。
“不仅是她。”雅间中忽地传出一道男声。
陈岁下意识后退半步,眼神在周可卿身上打着转,见周可卿伸手请她进去,揣着不安的心抬脚进了门。
“吱啦”一声,门被关得严丝合缝。
下一瞬,陈岁撩起衣摆,双膝跪地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莫要多礼。”太子声线中透着庄严,对周可卿却夹杂着显露的温柔,“可卿,快把人扶起来。”
陈岁顺着周可卿扶她的动作起身,抬眸见她不安的神色,心中大胆猜想这对未来夫妇应该是有事求她。
又碍于这几日的流言蜚语,只能用这种方法等她“送”上门。
太子再次出声,“陈大姑娘不必拘谨。”
陈岁自进来后一直垂着头,未抬眼正视太子的面容,只听他继续说道:“你救了可卿,是可卿的恩人,可卿的恩人就是孤的恩人,孤今日私访,拿孤当朋友相待便可。”
陈岁:一口一个“孤”,当个什么朋友?诛九族的那种吗?
她在心中腹诽不已,面上还是抬头不卑不亢地和太子对视了一眼。
“不知太子寻民女有何要事?”陈岁懒得和两人弯弯绕绕,直白地问了出来。
既然嘴上拿她当恩人,就别计较这点事了。
太子和周可卿对视一眼,半响,周可卿开口问道:“陈大姑娘对安阳县主了解多少?”
安阳县主?程心安?
面对周可卿,陈岁心态平稳许多,下意识反问道:“她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她有孕了。”
“呃…这事我知道。”陈岁未隐瞒。
“她说腹中骨肉是太子的。”周可卿又道。
陈岁:“……!”
陈岁瞪圆了眼,“怎么可能!”
周可卿也诧异陈岁的态度,握住陈岁的手,急切道:“陈大姑娘也不相信安阳县主的话,可是有什么证据证明她腹中孩儿的身份?”
听此,陈岁琢磨过来,目光扫了太子一眼,“殿下没有证据证明他的清白吗?”
也不是陈岁相信太子,而是原书中能因为周可卿的死,疯癫一辈子的人,怎么可能与旁的女人有纠缠。
提及此事,太子面露微怒,“她被封为县主时,来宫中谢恩,不知怎得,跑到了孤的床上。”
天知道,醉酒醒来的他,睁开眼看到身边躺了个不着寸缕的陌生女人是何感受!
“那日,她狡言善辩,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和孤睡在了一张床上,她哭得凄惨,求孤为了她的名声保密。”太子阖眼叹了口气,“孤想追究到底,谁知父皇突然出现,开口饶过了她。”
之后的事,周可卿继续说了下去,“赏花宴那日,你走后,我派人去寻安阳县主,谁知竟让她遇到在凉亭等候我的太子殿下。”
“我赶到的时候,就听她讲腹中怀了太子骨肉,求太子给她一个名分。”
“她到底想干什么?”陈岁皱着眉喃喃自语。
几天前程心安还做着着废太子、当皇后、生龙子继位的白日梦,这才几天就——又给孩子找了个爹?
“太子殿下确信那一日……”
太子看向周可卿,羞红了耳朵,磕磕巴巴地说道:“孤、孤找太医验、验过,孤还是元阳之身。”
周可卿也羞涩地垂下头,躲在陈岁身后。
陈岁夹在两人中间,无语望天。
果然,贞洁配恋爱脑,是男人最好的嫁妆。
“所以,两位的诉求是什么?”陈岁此刻的语气犹如寒冷的冰雨,冲刷着两人之间的黏腻气氛。
“周文两家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可卿名声受损,现在朝堂中已有官员提出另择太子妃。”太子上前握住周可卿的手,“孤怀疑周文两家再斗下去,会为旁人做嫁衣。”
“恕民女直言,安阳县主的名声比我都差。太子妃的位置轮不上她。”陈岁如今活得明白,不再受名声所累,说起此事腰板也挺得笔直。
周可卿眸底满是羡慕,默默握紧了身旁人的手。
太子说出了自己的忧虑,“那日被父皇撞见,埋下隐患,我怕安阳县主闹到父皇面前,求他做主。”
“今生今世,哪怕不做这个太子,我也只会有可卿一个妻子。”
“现下,只能找出安阳县主腹中骨肉的亲爹,才能断了她的念头。”
又找爹啊?
“她像我说过,她腹中是皇室血脉。”陈岁提供了一个人选,“太子心中应该清楚,林妃娘娘的儿子其实是圣上所出。”
太子:“你是说霍晗?”
陈岁点头。
“孤也猜测过他,已派人去寻。”太子垂眸深思,再抬眼目光犀利,“陈大姑娘可还有其他人选?”
陈岁余光瞥了眼周可卿,见她微微点头,再次跪下,“请太子先恕民女无罪。”
“准。”
陈岁深吸一口气,“圣上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
“大胆!”
话未说完,太子甩袖怒斥道。
陈岁依旧挺直腰板,“太子,是您恕民女无罪,民女才说的。”
太子胸膛起伏,周可卿扶起陈岁送了出去,听她低声道:“谢谢,对不起。”
陈岁面色如常,佯装什么都未听到,带着梁巧巧离开了绸缎铺子。
一路上,两人都默契不提布坊的事。
因为即将来临的冰嬉国宴缘故,铺面的利润都往上涨了三层。
在确定账目无误后,陈岁又前往下一家。
“是不是可以让管事把账本送到府上?”梁巧巧见陈岁只是看看账目对否,想着如何更简单地解决。
陈岁挑开车帘望向长街的景象,道:“的确可以。但娘亲说我历练尚浅,所以才让我亲自跑这一趟。”
“等我心中有了底数,日后也是可以像娘亲一样,足不出户对名下铺面的动向了若指掌。”
下一家是间米粮铺子。
管家早早在外面等候,陈岁下了马车,瞄了眼摆在檐下的米袋,里面插着块木板,上面写着今日米价。
陈岁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平日里又多次路过此处,隐约记得往日并不是这个价格。
梁巧巧这几日都混于市井中,见木板上的米价,口快道:“价格又变了?”
一旁刚称了一袋米兜的妇人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半个月的时日,米价翻了三倍,再往上涨,连稀饭都喝不起了。”
“二婶子,我都说多少回了,进价都涨了,我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
妇人心疼自己的铜板,边走边摇头,“随你怎么说,反正俺家是吃不起了。”
“怎么回事?”陈岁闻言,看向面露苦涩的管事。
管事忙解释:“小东家,是进价涨了,不止咱一家,今年收成不好,不止是京都城内,各处的米粮店铺都翻倍涨了,一天一个价。”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陈岁皱着眉吩咐道:“把进货的账目拿来我看看。”
管事没有拖延,把提前拿出来的账目递给陈岁。
陈岁细细翻看一遍,没有任何错漏,“可知是什么原因?”
管事:“我远在江南的表弟给我回信说是南方大涝,久居北地的的大舅爷给我捎信讲北方大旱。”
“我怕日后的进价还会涨,未经禀示,付了定金,先预定了几座粮仓。”管事说话间,又拿出几份按了手印收据,上面是粮仓的契书。
陈岁扫了一眼,把粮仓的所在地和脑海中的地图对上号,不管是哪一处地界缺粮,都可以短时间补足。
管事心中甚是忐忑,虽然只是付了定金,但也是一大笔银两,他怕被同行抢先,便行了先斩后奏之事。
小东家年轻,怕她心有芥蒂,认为此举是不把她放在眼里。
“这事你办得不错。”
陈岁的话,让管事吃了定心丸。
“尾金尽快结清,务必把这几处粮仓牢牢攥入手中。”
管事得了准话,也知日后可以放手去干。
陈岁离开时,管事又请教了一事,“小东家,往日初一十五我们都会在城郊外施粥,如今米价疯涨,今后……”
“今后一切照旧。”
“是。”
车厢内,梁巧巧问道:“大姑娘,你注意到了吗?”
陈岁放下车帘,收回目光,“你也看到了,是吗?京都内的乞丐越来越多了。”
“南方大涝,北方大旱,为什么我们没听到一点风声?”
陈岁摇头叹了口气,“国宴在即,周边列国齐聚京都,官员们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关心外面百姓的死活。”
“一会改道陈府,我会把此事告知父亲,请他上奏。”
不论结果如何,至少要让手握生杀大权的人,知道外面的水深火热。
查明账目的时候,顺便为三枝挑选几块布料做新衣。
布庄的管事见陈岁比预计的时辰来得早,忙小跑迎了上来。
“小东家,呃…梁姑娘,两位安好。”
陈岁颔首点头,梁巧巧微微欠身回礼。
管事引着两人上了二楼,“小东家来得真巧。”
陈岁见管事气息不稳,显然不是因为自己来得突然,便问道:“出了何事?”
管事把人带到雅间前,“小东家,贵客已在里面等候多时。”
又拦住梁巧巧,“梁姑娘,还请随我先去别处饮茶。”
“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分开我们?”梁巧巧闻言立刻握紧了拳头,摆出防备的姿态。
腿痒痒的她,正好需要人练练。
管事吓得连连后退,“不敢不敢,是真有贵客……”
“吱啦”一声,雅间门扉打开,露出一人影。
“陈大姑娘,梁姑娘。”
是周可卿。
梁巧巧也是见过周可卿,惊讶之中还有点失望,麻利地屈膝行了一礼后,识趣地催着管事带她去喝茶。
蓦然间,她有些渴了。
“周大姑娘怎么在这儿?”陈岁也诧异此时此刻此地竟然能遇到周可卿。
根据管事的话讲,是周可卿竟在这儿守株待兔。
“不仅是她。”雅间中忽地传出一道男声。
陈岁下意识后退半步,眼神在周可卿身上打着转,见周可卿伸手请她进去,揣着不安的心抬脚进了门。
“吱啦”一声,门被关得严丝合缝。
下一瞬,陈岁撩起衣摆,双膝跪地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莫要多礼。”太子声线中透着庄严,对周可卿却夹杂着显露的温柔,“可卿,快把人扶起来。”
陈岁顺着周可卿扶她的动作起身,抬眸见她不安的神色,心中大胆猜想这对未来夫妇应该是有事求她。
又碍于这几日的流言蜚语,只能用这种方法等她“送”上门。
太子再次出声,“陈大姑娘不必拘谨。”
陈岁自进来后一直垂着头,未抬眼正视太子的面容,只听他继续说道:“你救了可卿,是可卿的恩人,可卿的恩人就是孤的恩人,孤今日私访,拿孤当朋友相待便可。”
陈岁:一口一个“孤”,当个什么朋友?诛九族的那种吗?
她在心中腹诽不已,面上还是抬头不卑不亢地和太子对视了一眼。
“不知太子寻民女有何要事?”陈岁懒得和两人弯弯绕绕,直白地问了出来。
既然嘴上拿她当恩人,就别计较这点事了。
太子和周可卿对视一眼,半响,周可卿开口问道:“陈大姑娘对安阳县主了解多少?”
安阳县主?程心安?
面对周可卿,陈岁心态平稳许多,下意识反问道:“她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她有孕了。”
“呃…这事我知道。”陈岁未隐瞒。
“她说腹中骨肉是太子的。”周可卿又道。
陈岁:“……!”
陈岁瞪圆了眼,“怎么可能!”
周可卿也诧异陈岁的态度,握住陈岁的手,急切道:“陈大姑娘也不相信安阳县主的话,可是有什么证据证明她腹中孩儿的身份?”
听此,陈岁琢磨过来,目光扫了太子一眼,“殿下没有证据证明他的清白吗?”
也不是陈岁相信太子,而是原书中能因为周可卿的死,疯癫一辈子的人,怎么可能与旁的女人有纠缠。
提及此事,太子面露微怒,“她被封为县主时,来宫中谢恩,不知怎得,跑到了孤的床上。”
天知道,醉酒醒来的他,睁开眼看到身边躺了个不着寸缕的陌生女人是何感受!
“那日,她狡言善辩,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和孤睡在了一张床上,她哭得凄惨,求孤为了她的名声保密。”太子阖眼叹了口气,“孤想追究到底,谁知父皇突然出现,开口饶过了她。”
之后的事,周可卿继续说了下去,“赏花宴那日,你走后,我派人去寻安阳县主,谁知竟让她遇到在凉亭等候我的太子殿下。”
“我赶到的时候,就听她讲腹中怀了太子骨肉,求太子给她一个名分。”
“她到底想干什么?”陈岁皱着眉喃喃自语。
几天前程心安还做着着废太子、当皇后、生龙子继位的白日梦,这才几天就——又给孩子找了个爹?
“太子殿下确信那一日……”
太子看向周可卿,羞红了耳朵,磕磕巴巴地说道:“孤、孤找太医验、验过,孤还是元阳之身。”
周可卿也羞涩地垂下头,躲在陈岁身后。
陈岁夹在两人中间,无语望天。
果然,贞洁配恋爱脑,是男人最好的嫁妆。
“所以,两位的诉求是什么?”陈岁此刻的语气犹如寒冷的冰雨,冲刷着两人之间的黏腻气氛。
“周文两家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可卿名声受损,现在朝堂中已有官员提出另择太子妃。”太子上前握住周可卿的手,“孤怀疑周文两家再斗下去,会为旁人做嫁衣。”
“恕民女直言,安阳县主的名声比我都差。太子妃的位置轮不上她。”陈岁如今活得明白,不再受名声所累,说起此事腰板也挺得笔直。
周可卿眸底满是羡慕,默默握紧了身旁人的手。
太子说出了自己的忧虑,“那日被父皇撞见,埋下隐患,我怕安阳县主闹到父皇面前,求他做主。”
“今生今世,哪怕不做这个太子,我也只会有可卿一个妻子。”
“现下,只能找出安阳县主腹中骨肉的亲爹,才能断了她的念头。”
又找爹啊?
“她像我说过,她腹中是皇室血脉。”陈岁提供了一个人选,“太子心中应该清楚,林妃娘娘的儿子其实是圣上所出。”
太子:“你是说霍晗?”
陈岁点头。
“孤也猜测过他,已派人去寻。”太子垂眸深思,再抬眼目光犀利,“陈大姑娘可还有其他人选?”
陈岁余光瞥了眼周可卿,见她微微点头,再次跪下,“请太子先恕民女无罪。”
“准。”
陈岁深吸一口气,“圣上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
“大胆!”
话未说完,太子甩袖怒斥道。
陈岁依旧挺直腰板,“太子,是您恕民女无罪,民女才说的。”
太子胸膛起伏,周可卿扶起陈岁送了出去,听她低声道:“谢谢,对不起。”
陈岁面色如常,佯装什么都未听到,带着梁巧巧离开了绸缎铺子。
一路上,两人都默契不提布坊的事。
因为即将来临的冰嬉国宴缘故,铺面的利润都往上涨了三层。
在确定账目无误后,陈岁又前往下一家。
“是不是可以让管事把账本送到府上?”梁巧巧见陈岁只是看看账目对否,想着如何更简单地解决。
陈岁挑开车帘望向长街的景象,道:“的确可以。但娘亲说我历练尚浅,所以才让我亲自跑这一趟。”
“等我心中有了底数,日后也是可以像娘亲一样,足不出户对名下铺面的动向了若指掌。”
下一家是间米粮铺子。
管家早早在外面等候,陈岁下了马车,瞄了眼摆在檐下的米袋,里面插着块木板,上面写着今日米价。
陈岁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平日里又多次路过此处,隐约记得往日并不是这个价格。
梁巧巧这几日都混于市井中,见木板上的米价,口快道:“价格又变了?”
一旁刚称了一袋米兜的妇人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半个月的时日,米价翻了三倍,再往上涨,连稀饭都喝不起了。”
“二婶子,我都说多少回了,进价都涨了,我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
妇人心疼自己的铜板,边走边摇头,“随你怎么说,反正俺家是吃不起了。”
“怎么回事?”陈岁闻言,看向面露苦涩的管事。
管事忙解释:“小东家,是进价涨了,不止咱一家,今年收成不好,不止是京都城内,各处的米粮店铺都翻倍涨了,一天一个价。”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陈岁皱着眉吩咐道:“把进货的账目拿来我看看。”
管事没有拖延,把提前拿出来的账目递给陈岁。
陈岁细细翻看一遍,没有任何错漏,“可知是什么原因?”
管事:“我远在江南的表弟给我回信说是南方大涝,久居北地的的大舅爷给我捎信讲北方大旱。”
“我怕日后的进价还会涨,未经禀示,付了定金,先预定了几座粮仓。”管事说话间,又拿出几份按了手印收据,上面是粮仓的契书。
陈岁扫了一眼,把粮仓的所在地和脑海中的地图对上号,不管是哪一处地界缺粮,都可以短时间补足。
管事心中甚是忐忑,虽然只是付了定金,但也是一大笔银两,他怕被同行抢先,便行了先斩后奏之事。
小东家年轻,怕她心有芥蒂,认为此举是不把她放在眼里。
“这事你办得不错。”
陈岁的话,让管事吃了定心丸。
“尾金尽快结清,务必把这几处粮仓牢牢攥入手中。”
管事得了准话,也知日后可以放手去干。
陈岁离开时,管事又请教了一事,“小东家,往日初一十五我们都会在城郊外施粥,如今米价疯涨,今后……”
“今后一切照旧。”
“是。”
车厢内,梁巧巧问道:“大姑娘,你注意到了吗?”
陈岁放下车帘,收回目光,“你也看到了,是吗?京都内的乞丐越来越多了。”
“南方大涝,北方大旱,为什么我们没听到一点风声?”
陈岁摇头叹了口气,“国宴在即,周边列国齐聚京都,官员们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关心外面百姓的死活。”
“一会改道陈府,我会把此事告知父亲,请他上奏。”
不论结果如何,至少要让手握生杀大权的人,知道外面的水深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