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整肃官场,泪流满面的老朱!

    随着黄子澄,齐泰正法,户部尚书赵勉自杀,驸马都尉欧阳伦处死,一大帮官员牵涉案中被下狱,朝中的格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加征商税之事,终于得到了贯彻实行。

    几乎是一夕之间,朝廷所收到的商税暴涨。

    但很多小商小贩需要交的税,反而减轻了一大半。

    码头上的茶棚内,掌柜忙得热火朝天。

    自从太孙微服私访之事刊登于报刊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日来的几人,竟然是太孙殿下一行。

    太孙亲自来查处商税之外,杀了驸马欧阳伦,他的茶棚,所征之商税,也从一个月三十两,减到了三两。

    而由于太孙殿下来过此地,更是引来无数的人前来参观。

    一起品评太孙殿下曾经喝过的茶。

    茶棚的生意,自然火爆。

    市井当中,到处都流传着太孙的传说。

    报刊的开办,一举扭转了文人骚客控制舆论的局面。

    如今舆论高地,已经被《百姓日报》牢牢占据。

    舆论的方向,自然也以朱允的意志为转移。

    手握新军,再加上报刊,笔杆子和枪杆子都被两手抓紧,他也不再有任何顾忌。

    十八日,书生杨士奇以一介布衣之身,以审理齐泰一案有功,被太孙简拔,授咨政处行走之职,参赞政务。

    虽然咨政大臣在朱允的设计中,并无品级,也无真正的实权,仅仅是作为皇帝的顾问。

    但毕竟能进入咨政处,那便是在御前办公。

    尽管如今陛下在外休养,政务委于太孙。

    但谁都知道,太孙眼下的地位,已牢不可摇。

    老朱驾崩之后,继位再无疑问。

    在他身边办公,与在皇帝身旁办公,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能还会更好。

    毕竟,新君登基之后,便是从龙之臣。

    擢功升迁,自然之理。

    此前进去的人,除了姚广孝这个妖僧之外,都是朝中颇有名望的大臣。

    如今杨士奇以布衣之身,入咨政处,自然令朝野皆为之侧目。

    但杨士奇进入咨政处之后,为了十分谨慎,绝不多说一句,也不轻言国事,只是默默的呆在旁边听着,认真学习,倒也没有被太多的排挤。

    与此同时,太孙殿下教令,成立了一个百姓监督司的机构,杨士奇也被授予为百姓监督司第一任总管。

    这是朱允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设置的。

    他考虑过直接用锦衣卫。

    但有三个问题,一是锦衣卫还肩负着宿卫皇宫大内的职责,若是再用锦衣卫去查官员,其权力就有些过大了。

    二是锦衣卫本质上也是军户,按大明律,军户世袭。

    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情,至少如今的锦衣卫,还算是精锐中的精锐。

    第三个原因则更加关键了,锦衣卫在成立之初,便有着极为超然的地位。

    能入皇宫当御前侍卫,自然要保证人选的绝对忠诚。

    因此,当初挑选进入锦衣卫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或是立过不小军功,受了朝廷恩惠,如此才放心让这些人宿卫皇宫大内。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与朝中的官员,实际上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

    再让他们去行使廉政监督的职权,大事还好,若是一般的小事,便难免会讲人情包庇了。

    而朱允成立的百姓监督司,就是要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

    官员的贪污,受贿,种种违法行为,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上开始的。

    老朱的刑罚非常严厉。

    任何一名新上任的官员,在刚做官的时候,大多没有任何想贪污的念头。

    即使有这样的念头,也胆战心惊,不敢轻逾雷池半步。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想法就会慢慢改变。

    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谋一些较小的私利,然后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后世说的“糖衣炮弹”,也是一样的道理。

    锦衣卫所查的,一直都是大案要案。

    一般的案子,他们不查。

    而且,长久养成的习惯,难免也会认为小案子不值得查,过于大惊小怪了。

    百姓监督司的成立,就是要防治这种情况。

    某种意义上来说,防止贪污,比惩处贪污更重要。

    不给贪污发生的土壤,才是最关键的。

    要不然,就算不停的杀杀杀,也只能治标,无法治本。

    一旦有所松懈,贪污之潮,就会以更大的力度报复。

    与大明其他衙门不一样。

    百姓监督司的所有人员,都是重新招募,包括总管杨士奇在内,全部是布衣平民出身。

    朱允甚至下令,凡朝中勋贵子弟,或有在朝为官的,三代之内,皆不得入百姓监督司。() ()

    百姓监督司,要求所有人都是普通百姓,平民出身。

    百姓监督司的大小官员,都不授品级,也不像考取功名的秀才举人一样,享有不交税的特权。

    但给予的报酬,却十分丰厚。

    同时,百姓监督司完全独立于朝廷诸多机构之外,财政直接给付,由太孙亲批,单独列出,不再向户部申请经费。

    人事独立,所有人员任命都由总管定夺,直接向太孙禀明,不受吏部考核的约束。

    办案独立,百姓监督司有独立的调查权,拘捕权,审讯权。

    实际上,明初之时,老朱便授予了老百姓扭送不法官吏的职权。

    但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形式上的。

    老百姓想要扭送官吏,又谈何容易呢?

    老朱时期,一共也没有发生过几次。

    到了后来,这个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百姓监督司则是将这一制度转移到了受控的机构中。

    百姓监督司没有品级,但有办案权。

    不过,朱允同时规定,百姓监督司不得用刑。

    若是在地方上拘捕,原则上审讯之后,仍移交地方上一级的衙门法司处置。

    确有必要押送京师的,也要知会地方,且获得上面同意,才能押送。

    而在京师拘捕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日。

    两日之后,要么移交刑部,要么便必须释放。

    除非有太孙的特殊命令,才可以例外。

    也就是说,百姓监督司只有查案办案的权力,但没有给人定罪的权力。

    最后的起诉,审判,必须移交法司。

    除此之外,百姓监督司刚一成立,就在内部设置了反贪反腐机构,严厉告诫所有人员,不得贪污腐败一文钱。

    招募而来的人员,先进行了培训。

    朱允多次亲自给他们讲课,因为百姓监督司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办案上,手段要尽可能柔和。

    其次是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

    因为官员眼中的小事,在百姓眼中,可能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同时,他命令《百姓日报》大造舆论,宣讲百姓监督司,让老百姓们来此举报官员的不法行为。

    而在此之前,百姓想要告官员,前提必须是官员所犯的罪非常大。

    一般的事情,百姓们只能忍着。

    因小事状告官员,只会被认为是“刁民”。

    百姓监督司的成立,直接扭转了这一局面。

    小到收几文钱的税,乃至衙役官差向商人索贿几文钱,大到官员家盖豪宅,置田地……都在百姓监督司的监管范围之内。

    老朱曾经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却仍然有不少官吏,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可随着百姓监督司监管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慢慢变消失不见了。

    谁也不愿意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被百姓举报,被百姓监督司邀请前去“喝茶”。

    虽说不致于丢脑袋,连板子都不会挨,但却是会狠狠挨一顿臭骂,同时也会记上一笔的。

    考功的时候,评功就要低一等,仕途从此受累。

    谁会这么傻呢?

    于是乎,上至一品朝中大员,下至无任何品级的官差衙役,每个人办事都变得规规矩矩起来。

    再也不敢在老百姓面前过于嚣张霸道。

    金陵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

    以前朝廷杀贪官污吏,百姓们也就是围观旁看。

    毕竟,大多数时候,与他们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交集。

    他们痛恨这种行为,但切身感受上,又有点麻木。

    如今官场上的转变,特别是日常打交道的官差都态度大变,却是更加的看得见,摸得着。

    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官老爷变了,官差变了。

    不敢再随意欺压百姓,因为他们真的害怕老百姓去百姓监督司举报。

    一时间,金陵城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

    阳山。

    老朱虽然离朝。

    可对金陵的动向,却是一清二楚。

    “处死黄子澄、齐泰,也不向咱告状,顾念骨肉之情,咱果然没有看错他。”

    “好啊!好一个百姓监督司!”

    “咱制定了那么多严厉的刑罚,杀了那么多人,可贪官污吏,却是越杀越多。”

    “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

    “与其等到贪六十两银子再杀头,不如从贪一文钱便惩处开始。”

    “从小处着手,小贪杜绝,则社会风气大好。”

    “风气大好,则大贪之土壤难存!纵不能尽绝,亦能减去十之八九。这才是治本之策啊!”

    老朱看着手中收到的情报,突然老泪纵横。

    一生反贪,到老却越来越觉无力。

    今日才知,原来如此!

章节目录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姜阿山小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阿山小树并收藏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