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献降之日,正是六月十八。清晨落了小雨,太阳出来时又将地面晒干,不见雨水痕迹。

    残破不堪的京都城楼之前,搭了一丈高的木台。

    李珺珵坐主位,李承瑜在左,柳文暄在右。

    淳义,铃木,松藤三人代表东瀛军民。淳义手捧降书,左右端木盘,里头盛放着一应玉玺金印等。

    淳义上前跪地,呈上降书。

    降书写明东瀛国投降事宜九十九条,从废除东瀛现有吏治制度,废除大名制度等,到土地制度,无所不包。所有律法、官制、人才选拔等,皆从中原制度。东瀛改名瀛州,与中原九州并成十州。东瀛自四品以上官吏,皆为战犯,与王师同归中原接受惩罚。

    淳义用汉话与东瀛话分读后,将降书亲手递给李珺珵。又举起一枚金印,上头镌刻着“汉倭奴国王”五个字。淳义道:“此枚金印乃中原先朝帝王所赐,吾等奉为国宝。而今,吾原为战犯去中原接受一切惩罚,东瀛废除王室,还望秦王殿下今后重整瀛州,与中原一视同仁。”

    众归降将士皆掩面而泣。

    两厢签字画押,自永宁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起,东瀛本土及所有岛屿归于中原。

    中原将士莫不欢欣鼓舞,慷慨激昂。

    这盛大的受降仪式,未出任何岔子,琴门并未出现,水田也没起死回生。藤原,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曾经的东瀛四煞,确定活着的还有琴门和松本,可惜他们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瀛州诸多事务处理完毕,柳文暄等人也不耽搁,东瀛献降,需由朝廷颁发诏书,且东瀛民生凋敝,急需整顿,设立府衙,安顿江山百姓。

    瀛州剩下的一百多万人口,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若不及时恢复,后续必然多灾多难。

    六月二十八日,李珺珵柳文暄李承瑜等带领淳义等东瀛四品以上官吏即启程回中原。

    瀛州四岛,留程子弢张宇等带兵整顿。天朗说要找灰狼,也留下了。且他对东瀛熟悉,也能帮助程子弢稍稍料理事物。

    李承琪等人在济州岛等李珺珵,李珺珵让李承琪一起回了中原。

    柳文暄人未到长安,飞书先到。长安江皓辰自告奋勇愿前往瀛州,刚好赶上和程若梅一起去瀛州。

    程若梅一月前便恢复,早就要带兵去东瀛的,奈何将士不足。而今收复东瀛,举国沸腾,一时征调将士,莫不踊跃参军,男女老幼,皆踊跃参军,往瀛州驻守山河。

    程若梅带六万兵,四万百工出海。十万军民,千艘楼船,浩浩荡荡,巍巍壮观。李珺珵柳文暄刚好靠岸,两厢在钱塘江口相逢,人山人海,举国民众皆来欢送江浩辰出海,欢迎秦王殿下归来。

    程若梅见到了还在恢复之中的天素,知道她恢复得很好,她终于放心。

    柳文暄和江皓辰许久不见,两厢也只是谈论些家国大事,到最后分别,各写诗歌酬唱。

    豪情万丈,非是离别愁绪。

    因八月十五是李珺珵和明月生辰,柳文暄并未多留,一行人快马加鞭,终于在八月十五前赶回长安。

    淳义等人因主动献降,避免战争,皇帝并未赐罪,只贬为平民,其余皆分遣西北种树或西南修筑水利工事。

    江皓辰到达瀛州时,已是九月初。短短数月,程子弢在八卦山上修建起一座新府衙,前悬挂“瀛州府”三字。

    江皓辰为瀛州都护,总理瀛州政要。程子弢为瀛州都督,总理瀛州军务,贪狼为副都督,协助程子弢。

    贪狼没料自己被皇帝封了官,浑身不自在,只说自己从来潇洒不羁,自在惯了,并未接受官职。

    九月十五,皇帝本要封李珺珵为太子,但李珺珵没接受。封八王子李承瑜为瀛州王。瀛州为其封地。封柳文暄为定国公,柳文暄亦坚辞不受。

    李承瑜觉得瀛州归降,最大的功劳是柳文暄。柳文暄只说功在所有前线的战士,并将皇帝赏赐的万两黄金全部用作伤亡将士抚恤之资。

    承瑜问柳文暄:“你们都没接受封赏,是不是我也该拒绝呀?”

    柳文暄笑道:“殿下肩上担的可是重整百废待兴的瀛州这样的担子,这等有要务在身,最好还是不要拒绝,否则江大人在瀛州府行事就更累了。”

    承瑜道也是,便未拒绝。

    封赏完毕,朝中稍稍安定,李承琪做闲散王爷,李珺珵和柳文暄暗中找承瑾的下落都离开了长安。

    小雨和几个大夫照顾天素和楚天朗,楚天朗恢复得快一些,天素一直在昏迷之中。

    瀛州,天朗依旧没找到灰狼,更没见到琴门和松本等人,他们真像完全消失了一样。

    十月初,长安传来七公主将和楚天朗定亲的消息,江皓辰收到信后,立即让天朗回了中原。

    灵珠没和楚天朗定亲,理由是九哥未回长安,无心亲事。楚天朗倒也没再提,倒是李承琪在朝堂之上大议此事,想挑拨他和秦王之间的关系。此回柳文暄倒为楚天朗说了不少好话。

    方下了朝,楚天朗便冒雪去了相府。

    柳文暄不管登科前后,都不曾领要职,从瀛州回来之后,便交了军权。皇帝封其国公,柳文暄坚辞不受,皇帝也不愿让柳文暄受了委屈,还是封为大将军,与程飞、陈仪、孙武等人同列四大上将,位比国公。

    连大理寺卿孔怀璋都笑他:“柳大人而今锋芒想怎么收敛也敛不住了,还是跟咱一起能者多劳吧。”

    江皓辰被封为瀛州都护,虽同样是一品,外边一品到底不比在长安。且瀛州民生凋敝,死伤无数,想要重整,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说起来,整顿瀛州这样的重担,能担下的人并不多。当时押淳义等人回长安,等闲的人也难以挑此大任。

    若不是江皓辰自请去瀛州,孔怀璋便会请命。不过当时程若梅一心要去瀛州稳定军心,孔怀璋自然看出江皓辰的用意,便也没和他争。

    江皓辰离开长安之后,御史台御史大夫的位置便空缺,孔怀璋提议柳文暄担此职,皇帝自然也开心。

    只柳文暄提出朝廷当重修法度,任人唯贤固然好,但防范权力垄断,朝中四品以上不得同在中央。

    柳文暄的父亲已是宰相,他便再不适合担任要职。

    他的话倒是在理,而今君明臣良,倒不会出什么差错,但若有包藏祸心之人,便极易结党营私。

    皇帝只道结党营私非此一项便能杜绝,无论如何给柳文暄上将军的要职。柳文暄不仅是文状元,也是武状元,不管他在什么官职,也无人不服。

    柳文暄辞了国公的封爵,再辞便也不好,只得受了。

    长安对外并未宣扬九皇子不见的消息,只说在瀛州主持事务。

    楚天朗一到相府,见柳文暄和孔怀璋正在下棋,便十分恭敬地见礼。

    柳文暄和孔怀璋也都起身回礼。

    外头落着大雪,楚天朗之前的心腹张宇留在瀛州。

    却了斗篷,楚天朗搓了搓手,面色有几分凝重。柳文暄请他入了座,左右上了热茶。

    鹅毛大雪落得没过脚踝,楚天朗有事想单独与柳文暄说,但孔怀璋在,他便只说些闲话。

    孔怀璋是聪明人,便以大理寺还有政务需处理,穿了斗篷冒雪而去。

    茶盏中热气正盛,青林将孔怀璋的茶盏收走。

    寒风冷肃得紧。这样的天气,总叫人心头松乏不起来。只有火炉上的茶壶依稀如平素那般呼噜呼噜地冒着热气。

    楚天朗的手指捻在方才青林给他递的茶盏托上。他见柳文暄神色平静地在收棋子,大概对方应该猜到自己的来意,他也就开门见山:“大将军,在下近日收到一个密信,辗转思虑,还是觉得该和大人计议此时方妥。”

    他将密信递给柳文暄,柳文暄放下棋函,接过信打开看,俊秀的眉头蹙也不曾蹙一下。眼下发生什么,都好像是意料之中。他从瀛州回中原时,曾收到陈敬之的来信,说承瑾很可能在南境。

    瀛州归降后,南境便蠢蠢欲动,饶是陈敬之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说服南境数国联军北上。入了冬,南边更是肆无忌惮侵略岭南等地。

    陈敬之一方面要斡旋数国罢兵,一方面要打听承瑾下落,也是分身乏术。

    九月时柳文暄便欲南下,哪知新罗担心中原收复瀛州后顺势收复新罗,竟然联合先前海上逃窜的东瀛横岛浪人起兵侵入辽东,闹起了不小的动静。加之因收复了瀛州这样的大事引起天下轰动,万国来朝,柳文暄和孔怀璋两个忙得不可开交,经常通宵达旦处理政务,怕打扰明月休息,柳文暄住回相府。

    十月,瀛州王李承瑜带二万大军出兵辽东,将横岛浪人赶入海中。

    十一月,程飞大将军率军驱逐北境逆乱,驻守岭北府,北境稍安。

    而今,承瑜正在回京的路上。

    柳文暄眸子微微阖动,流露出叫人看不透的意味。而今局势,南境的事陈敬之一人确实难以维持,等瀛州王李承瑜回了京,他便准备请命南下了。

    楚天朗自是看不透柳文暄是什么心思。

    外间风雪呼啸过来,从窗户缝隙中吹进来,案上香炉中的烟雾就被吹得不成形,一如人的思绪。

    楚天朗在想,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呢?

    论公,他楚家无愧于家国天下,论私,他窃以为他并不比他们差。只是眼下境地,分明又如此不同。

    李承琪心思阴鸷,他不是他的对手,在这么下去,他迟早被李承琪玩死。曾经的他还想过,不管李承琪用什么手段夺得天下,只要他拿回属于楚家的荣耀,他什么都能接受。如今,甚多事情他都低估了李承琪的手段。

    他不过是想找个安身立命的法子,有错么?

    不,他没错,错的是他们……

    就在这时,照南神色匆匆地过来,揖手道:“公子,文姑娘醒了。”

    楚天朗兀然起身,比柳文暄还激动,他先开口道:“大将军,可否允许在下与将军一同去乔府探望文姑娘。”

    柳文暄也未多想,颔首应允。他将那封密信丢在煮茶的炉火中,顺手拿了披风。

    楚天朗的情绪都写在脸上,他见柳文暄不急不徐取披风,犹豫片刻,最后还是道:“大将军,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柳文暄一惯是温和从容,他似乎也并不急着走,顺手取了银镊子,将炉子中的火炭压了压,照南忙接过银镊子,将炉火盖上。

    楚天朗这才发现,柳文暄也不用暖手炉。倒也是,那般身手的人物,也用不上那些。

    “瀛州京都城爆炸那日,城楼上的文姑娘,似乎和藤原是一伙的,但是……”楚天朗沉沉一叹,默了一晌,打量了下柳文暄的神色,见对方依旧淡然,他道:“当时城楼上还有一个浑身溃烂的人,我不知她到底是谁。看她身手,却与当初在金州城楼下与我交手的那个文天素是一样的。京都城爆炸那日,她与我并肩作战,到最后她身体开始自燃,藤原便拉着她往火中一跃,随即城楼爆炸。后来的事我便不知晓。而另外一位容貌与文天素相似的,反而与我二人为敌。”

    柳文暄眉头微蹙。

    楚天朗担心自己身份尴尬,不适合说这些,急忙解释:“后来从瀛州回来,我也昏迷许久。加之你们那般笃定那就是文姑娘,我也不好说什么。时至今日,我这话确实也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不过那位在京都城楼与藤原同归于尽的陌生人,她留了一句话,说‘如果你能活着出去,告诉他们,不必再找我了’……”

    楚天朗眼眶泛红:“我虽不知她到底是谁,但当日城楼上挂着那个长得和文天素相似的人,确实和藤原是一伙的。”

    柳文暄脸色越来越沉。

    楚天朗怕自己的话冒犯他们,只道:“我说的话也不一定能让你们全信,但还是希望,你们自己有所考量。”

    外间的雪越下越大,青林和照南取来斗笠,柳文暄向楚天朗道:“这话今日在这里说了,就不必再与人说了。”

    楚天朗有些尴尬。

    柳文暄先一步出去,又回头道:“你与我一起去乔府吧。”

    乔太傅告老还乡后,乔家人也都纷纷卸任,去了洛阳。乔府空置,因乔婉妍带兵援助有功,封了四品的将军。

    乔婉妍并未领兵,只独居在乔府之中。

    乔府极其宽敞,分东府和西府,乔婉妍将西府作了善堂,为那些阵亡将士遗孀提供学谋生的技能,如织布,绣花。她这阵子也没闲着,联络各处需救济伤员以及将士孤儿遗孀,让孤儿能够读书识字,遗孀能够得到好的安置。她和府上的几个只留东府的槐花苑居住。

    而今乔府遣散了下人,早不复昔日繁荣景象。乔婉妍本也打算离开长安,因天素需养伤。小雨之前住在程府,而今程若梅去了瀛州,程老将军也去了北境,她也就听了婉妍的意思,住在乔家。

    风尘仆仆的天朗正下马,便遇见灵珠的马车过来。

    灵珠根本不认得他,却听明月姐姐说过几次。正式相见,这还是第一次。

    远远地,婢子打伞扶着灵珠下马车,天朗将马匹系在马桩上。他抖落身上的雪,将胸口的衣衫掩了掩,回头,便见几个婢簇拥着灵珠过来。

    白雪飘飞,千里万里。把天幕落得白茫茫的,模糊了咫尺之外人的视线,教人一时间分不清眼前是真是幻,是实是虚。

    朦胧之间,黑白的天地里,一切都像极了梦境。

    灵珠步子一顿,天朗望过来,心头一惊。

    两人不约而同喊出彼此的名字“七公主”“贪狼”……

    大雪纷纷扬扬,吹落在他们眉梢眼角。说来,相见倒也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从前,他是杀手,他是她的敌人。

    灵珠一身鹅黄色的蜀锦大氅,衣衫边风毛起得极好。明眸皓齿,目光中有些湿濡。

    天朗穿着一身黑麻衣,漆黑的眼睛闪烁着一丝明亮。他身上粗布衣衫留着些细碎的边缘,被辫了起来。头上裹着一顶黑色的斗篷,白雪落在上面,分外显眼。

    他满脸沧桑,她肤如凝脂。

    十三年的距离,是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年幼的记忆,早已成为无法追索的残影。光影斑驳之中,留给人心的只有无尽的荒芜,以及永远也不能弥补的缺失。

    雪地白茫茫的,只剩车辄留下相互交错的轨迹和如月牙一般的马蹄印,以及刚刚下车人踩出的脚印。

    静穆之中,灵珠急促的呼吸呼出来的气息就更为明显了。

    她揉搓着手中的暖手炉,不知该继续说什么。

    天朗亦有几分慌乱无措,胸膛处明显的起伏怎么也掩饰不住。

    但是要继续说什么呢?似乎也都无从说起。

    两人之间的过往留白太多,所有的嘘寒问暖,都成了无处附着的飘蓬。

    激动与失落交织,欣喜与悲伤纠缠,但唯一欣慰的,是他们终究见面了。

    未几,柳文暄和楚天朗乘马车过来,楚天朗看到灵珠,十分有礼上前揖手,灵珠也微微回礼。

    那二人并肩而立,看上去确实分外登对。天朗暗暗叹了一口气,是他虚妄了。他默默将目光挪开。

    从楚天朗拜祭楚氏宗族开始,楚天朗便将自己放在一个楚家人的位置,把自己活成了楚家人。而他呢?像一个局外人。

章节目录

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李君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君若并收藏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