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议朝政甄嬛献智计,风生转太后隐教诲
芮容华的离世在这花团锦簇一般的后宫里,仿若一滴落入湖海里的水珠儿,轻微的只来得及打个涟漪,便消匿不见了。哪怕有太后亲自颁下懿旨追封其为瑾贵嫔,到底人死如灯灭,她活着的时候已经沉寂多年,死后也并不能引起多少注目,丧仪便按着她生前的心意静悄悄地办完了。
发丧那日也并没有许多宫妃亲至,多数只吩咐宫人来祭,只欣贵嫔、刘德仪寥寥几人来送了一程。倒是华贵妃虽未亲至,却派了贴身侍女来祭,又时常对治丧之事上心询问,勒令内务府务必事事精心,不可使扰了逝者芳魂。
黛玉已不去管其中关节,斯人已去,这些宫廷秘事便该烟消云散。她只命人将早前多抄录出来的《才女集》收起来,又吩咐下去:从此不必再拿出来了。
太后因瑾贵嫔的过世备受打击,幸而还有黛玉时常伴在身边,时间久了也便渐渐转圜过来,只一件再不许黛玉抄经书太过勤快。又听说沈眉庄一如既往,每隔三五日便来送一卷手抄经书,摇着头叹息了几句,便在她下一次来时请了进来。
黛玉已许久不见沈眉庄,只觉她比从前冷清了许多,也打扮得十分素净,只身着烟霞银底色的对襟羽纱衣裳,疏疏落落地挑着几枝石青碧藤萝图样,腰间佩戴的香囊、玉佩亦是天青、水碧的模样,素色衣裙上也唯有颔下的盘扭上嵌了一颗珍珠,头上只用着了些素色发饰,越发显得出尘了。
太后着她一身素净的样子,微微皱着眉头,道:“大过年里,你这样子的素净模样,倒忌讳了。”
沈眉庄跪着磕了一头,道:“虽则嫔妾与瑾贵嫔未曾来往,只她年纪轻轻去了,嫔妾想着同为天家妃嫔,好歹顾念些,也是嫔妾的一点子心意。”
太后叫她说得一悲,到底接了经书,慢慢翻了几页,叹口气道:“说到底你还是皇帝的妃嫔,这点子心思该用到皇帝身上去。日后若有个一儿半女的,也好过将来孤零零做个太嫔、太妃,否则老来无依、晚景凄凉,不过是混在无人之地等死罢了。所以你们的指望啊,全在皇帝一人身上。你来哀家这里,到底也没意思——你总该为自己打算。”
黛玉心有戚戚,别过了脸,只怔怔瞧着窗外。如今已然到了花明柳媚的春日盛景,外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恰如这深宫里的女子,任你在家时多么地千娇百媚,一旦入了宫,竟不能纵情肆意,三月一过,也只好渐渐枯萎了。
沈眉庄半垂着脸,道:“嫔妾多谢太后教导。只是太后娘娘安康是皇上的心愿,嫔妾理当孝敬。”
又瞧着黛玉,微微一笑,“嫔妾往常倒羡慕安妹妹能陪在太后身边,嫔妾原就愚笨些,若能在娘娘身边求得一二教诲,便是嫔妾的福气了。”
黛玉知她已对皇宠心灰意冷,又见她自消沉之后在宫里过得艰难,跪了这许久硬是连腰都不曾弯一下,由己推人,便有心替她说话,笑道:“太后爱惜沈姐姐,只怕往后有姐姐陪在身边,越发显得嫔妾不足了,若日后太后烦了嫔妾,嫔妾可不依。”
太后便瞪了她一眼:“你这贫嘴的丫头又来编排哀家,方才说的那些子话头一个不听的便是你这丫头!”又自己先笑了,“只待皇上用心上,你倒还听得进去,也不枉哀家常念叨。”
到底让黛玉亲自扶了沈眉庄起来,语重心长道:“罢了,我知道你的意思,若得空,便常来这里为哀家抄录佛经罢。”
沈眉庄闻言忙又磕了一头,满心欢喜道:“多谢太后娘娘垂怜。”
此后沈眉庄便渐渐常来,可喜她行事十分周全,知道如今得太后庇佑已是不易,便不常素衣钗裙地往太后身边凑,只躲在偏殿的小佛堂里抄写经书,或者与黛玉闲时说几句话打发光景,或亲自盯着小厨房里为太后做些吃食,又心思细腻,旁人想不到的她都能料理地妥妥帖帖,将一颗心全放在慈宁宫这里。黛玉自觉多有不及,便是太后也不忍再苛责于她,只好任由她去了。
然而慈宁宫也只是风云万变的后宫里难得的一点子安稳,后宫仍是那个不见刀锋的战场,并不会给人片刻喘息机会。
自甄嬛复宠,便一改往日温良,多了几分狠辣凌厉,先是以人彘故事吓疯秦芳仪,又传下话去不许太医院治好她的疯病;其后竟将陆昭仪逼得上书帝后陈情,声称自己入宫年久,于江山社稷无功,又不能替帝后分担,连二皇子也不能照料得当,因此自请辞去一宫主位,降为从四品五仪之末的顺仪,搬去和秦芳仪一同居住。
皇帝早已不记得陆昭仪是谁,自然不放在心上。皇后虽有些疑问,只是陆昭仪哭哭啼啼地再三恳求,帝后皆恼了她的不识大体,也只得由她去了。
二皇子的去处倒成了难题,他原就早产,若再没有个放心的养母,只怕难活。帝后二人关起门来商议半日,又请示了太后,最后做主将二皇子交予敬妃。
敬妃接了如烫手山芋般的二皇子,亦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深宫寂寥,身边有个孩子伴着,或可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忧的是二皇子生的小冻猫子一般,哭起来声如蚊蝇,偶尔叫奶呛住了,登时憋得面色发白,仿佛一口气缓不上来立时便要去了,摇摇欲坠的样子也不知道能否立得住。然而皇命难违,此事经后宫三位主子拍板,已无转圜的余地,也只得硬着头皮、打起十二分的心思去照料二皇子了。
甄嬛在后宫翻云覆雨、荣华得志,与此同时,前朝因兵改而暗伏的汹涌也渐渐涌了上来。而起因不过是一件小事,汝南王早朝时戎装进殿,御史张霖出言弹劾参他个大不敬之罪,照理来说,汝南王可当庭自辩,或者之后上书陈情,然而他却端起武人的拳头,在下朝回府的路上把张霖打得昏死过去。
其中缘由,明眼人皆知是兵改动了许多武将的利益,引得汝南王及其麾下不满,而他此举不过是向皇帝示威,好让皇帝顾忌他身后的一竿子武将世家罢了。
张霖跳出来指责,将暗藏在内里的矛盾激发了出来。此事一出,恰如巨石投水,一时间朝中文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汝南王,以振朝廷法纪,而汝南王却拒不认错,甚至称病不再上朝。
皇帝一时陷入两难,若不严惩汝南王,只怕要失尽天下文人的心;若是罚了汝南王,又更加激发了武将世家的怒火,将兵改一事付诸东流。一旦处理不好,便成了危及国本的大事。
朝政陷入胶着,谁也没料此局最终能解全靠后宫妇人的手段。甄嬛夜里端了一碗燕窝前去仪元殿求见皇帝,出来从汝南王妃贺氏身上寻到化解之道。先将汝南王夫妻的爱女庆成宗破例封为姬恭定帝姬,又将贺妃所出嫡子封为世子,而后由皇帝颁下圣谕,将恭定帝姬接入宫中,由太后亲自抚养。
贺妃自然不舍亲生女儿入宫。甄嬛又说动皇后,请皇后配合演了一场好戏,将贺妃迎到棠梨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贺妃劝解汝南王。事后第五日,汝南王亲自登门向张霖致歉,虽然只是草草了事,到底将一场文臣武将当庭对峙、几欲演化成动摇国本的庙堂之祸平息了不少。
此后礼部仿若无事地将汝南王世子和恭定帝姬的册封办得极尽热闹奢华,无人在意恭定帝姬战战兢兢面对太后时的惶恐无依,更无人在意张霖躺在床上伤势如何。而那些不起眼之处的兵部调遣,就更无人在意了。
汝南王有这样煊赫荣耀的喜事,可谓是声势日盛、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之际,又很快上了一道奏章,为已死去的生母玉厄夫人追封玉贵太妃,并迁葬入先帝的妃陵。
此事因牵扯到先帝在位时的一段旧事,皇帝自然不能不顾先帝颜面,于是几番胶着之后,取了折中之道,以祝祷太后凤体康宁为由,上皇太后徽号“昭成康颐闵敬仁哲太后”,又将岐山王生母钦仁太妃为淑太妃,玉厄夫人为思肃贤太妃,平阳王养母庄和太妃为德太妃,生母顺陈太妃加礼遇,遥尊清河王生母舒贵太妃为冲静元师、金庭教主。
太后在宫里听了皇帝的应对之策时,沉默半晌才道:“追封太妃一事办得很是妥帖,只怕哀家再三思虑,多半也是这个样子。皇帝一向性子略微浮躁,不会有此面面俱到又十分细腻的手段。此事能如此,多是妇人的主意,也不知是谁,这主意未免也太大了。”
后宫当中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太后便知道此事里亦有甄嬛的影子,又兼早前汝南王殴打言官一事平息也是甄嬛拿的主意,心中略有不喜,便招她来慈宁宫问话。又将贴身服侍的众人都遣了出去,连黛玉也没留在身边。
近日宫中朝堂诸事,桩桩件件都有甄嬛的手笔,早已犯了太后的忌讳,只怕她今日难挨。黛玉与沈眉庄在偏殿佛堂相对而坐,瞧她下笔浮躁,好半日抄了几个字,却又叫墨汁污了,心烦意乱之下,只得丢下笔,凝神枯坐。
只是她一向言行于色,待听见里头甄嬛一句:“嫔妾不能为了一己私怨干系国事大局。这件事总是要有人委屈的,臣妾情愿受这个委屈。”时脸色大变,已多了几分惊怒交加的神色。
半日才冷笑着低语:“果然是她!”
原来近日皇帝追封了一众太妃后,皇后又颁下凤谕,封赏华贵妃及其家眷。华贵妃如今位列四妃之首,已封无再封,此次便享了双奉,又将她母亲的诰命夫人特特提成了一品夫人。此事在宫中时有传言:是甄嬛向圣人进言才有的此等封赏。
沈眉庄与华贵妃自假孕争宠之后,便势同水火,如今见好姐妹竟去奉承仇人,焉能不怒。她几乎将一口银牙咬碎,恨恨道:“怪道人常说雪中送炭难,如今汝南王和慕容氏一族势大,连她也上赶着去奉承。”
片刻间又霍然起身,勉强压住胸中怒火,朝黛玉道:“安妹妹,烦你替我挡一挡,此刻我不想见她。”便扭身朝后头小厨房走去。
黛玉见此不好再说什么,只点头应了。甄嬛果然从正殿告退,折身朝这边走来,一面与黛玉见礼,一面眼神只在室内来回梭巡。
黛玉摇摇头,道:“后头厨房去了,甄姐姐请先回罢,只怕今日不能再见。”
甄嬛苦笑:“眉姐姐果然恼了我。”顿了顿,又道:“安妹妹,我听说眉姐姐近日常来太后这里侍奉,若是有不周全之处,还请你看在同年入宫的份上多担待些。”
黛玉叹口气:“你放心罢,太后娘娘本就爱重沈姐姐。只是你二人原本情谊难得,你若有什么顾忌,趁早将话说开了,若因此起了心结,岂不叫两人伤心?”
甄嬛叫她说得几欲落泪,上前一步,将她手握住,沉沉道:“安妹妹,我也是不得已的,我与华贵妃原就有杀——我的孩子总是因她而没的,若不是情非得已,我何必走这一招。”
黛玉沉默了半晌,才劝了一句:“甄姐姐,你自来胸有沟壑,又博闻广记,也该知道千百年来,也只出了个吕后武皇,只是吕后也好,武皇也罢,到底身后凄凉。姐姐是聪明人,何苦搅进去呢?”
甄嬛一怔,半晌才艰难转过头,轻声道:“终有一日,你们会明白的。”
发丧那日也并没有许多宫妃亲至,多数只吩咐宫人来祭,只欣贵嫔、刘德仪寥寥几人来送了一程。倒是华贵妃虽未亲至,却派了贴身侍女来祭,又时常对治丧之事上心询问,勒令内务府务必事事精心,不可使扰了逝者芳魂。
黛玉已不去管其中关节,斯人已去,这些宫廷秘事便该烟消云散。她只命人将早前多抄录出来的《才女集》收起来,又吩咐下去:从此不必再拿出来了。
太后因瑾贵嫔的过世备受打击,幸而还有黛玉时常伴在身边,时间久了也便渐渐转圜过来,只一件再不许黛玉抄经书太过勤快。又听说沈眉庄一如既往,每隔三五日便来送一卷手抄经书,摇着头叹息了几句,便在她下一次来时请了进来。
黛玉已许久不见沈眉庄,只觉她比从前冷清了许多,也打扮得十分素净,只身着烟霞银底色的对襟羽纱衣裳,疏疏落落地挑着几枝石青碧藤萝图样,腰间佩戴的香囊、玉佩亦是天青、水碧的模样,素色衣裙上也唯有颔下的盘扭上嵌了一颗珍珠,头上只用着了些素色发饰,越发显得出尘了。
太后着她一身素净的样子,微微皱着眉头,道:“大过年里,你这样子的素净模样,倒忌讳了。”
沈眉庄跪着磕了一头,道:“虽则嫔妾与瑾贵嫔未曾来往,只她年纪轻轻去了,嫔妾想着同为天家妃嫔,好歹顾念些,也是嫔妾的一点子心意。”
太后叫她说得一悲,到底接了经书,慢慢翻了几页,叹口气道:“说到底你还是皇帝的妃嫔,这点子心思该用到皇帝身上去。日后若有个一儿半女的,也好过将来孤零零做个太嫔、太妃,否则老来无依、晚景凄凉,不过是混在无人之地等死罢了。所以你们的指望啊,全在皇帝一人身上。你来哀家这里,到底也没意思——你总该为自己打算。”
黛玉心有戚戚,别过了脸,只怔怔瞧着窗外。如今已然到了花明柳媚的春日盛景,外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恰如这深宫里的女子,任你在家时多么地千娇百媚,一旦入了宫,竟不能纵情肆意,三月一过,也只好渐渐枯萎了。
沈眉庄半垂着脸,道:“嫔妾多谢太后教导。只是太后娘娘安康是皇上的心愿,嫔妾理当孝敬。”
又瞧着黛玉,微微一笑,“嫔妾往常倒羡慕安妹妹能陪在太后身边,嫔妾原就愚笨些,若能在娘娘身边求得一二教诲,便是嫔妾的福气了。”
黛玉知她已对皇宠心灰意冷,又见她自消沉之后在宫里过得艰难,跪了这许久硬是连腰都不曾弯一下,由己推人,便有心替她说话,笑道:“太后爱惜沈姐姐,只怕往后有姐姐陪在身边,越发显得嫔妾不足了,若日后太后烦了嫔妾,嫔妾可不依。”
太后便瞪了她一眼:“你这贫嘴的丫头又来编排哀家,方才说的那些子话头一个不听的便是你这丫头!”又自己先笑了,“只待皇上用心上,你倒还听得进去,也不枉哀家常念叨。”
到底让黛玉亲自扶了沈眉庄起来,语重心长道:“罢了,我知道你的意思,若得空,便常来这里为哀家抄录佛经罢。”
沈眉庄闻言忙又磕了一头,满心欢喜道:“多谢太后娘娘垂怜。”
此后沈眉庄便渐渐常来,可喜她行事十分周全,知道如今得太后庇佑已是不易,便不常素衣钗裙地往太后身边凑,只躲在偏殿的小佛堂里抄写经书,或者与黛玉闲时说几句话打发光景,或亲自盯着小厨房里为太后做些吃食,又心思细腻,旁人想不到的她都能料理地妥妥帖帖,将一颗心全放在慈宁宫这里。黛玉自觉多有不及,便是太后也不忍再苛责于她,只好任由她去了。
然而慈宁宫也只是风云万变的后宫里难得的一点子安稳,后宫仍是那个不见刀锋的战场,并不会给人片刻喘息机会。
自甄嬛复宠,便一改往日温良,多了几分狠辣凌厉,先是以人彘故事吓疯秦芳仪,又传下话去不许太医院治好她的疯病;其后竟将陆昭仪逼得上书帝后陈情,声称自己入宫年久,于江山社稷无功,又不能替帝后分担,连二皇子也不能照料得当,因此自请辞去一宫主位,降为从四品五仪之末的顺仪,搬去和秦芳仪一同居住。
皇帝早已不记得陆昭仪是谁,自然不放在心上。皇后虽有些疑问,只是陆昭仪哭哭啼啼地再三恳求,帝后皆恼了她的不识大体,也只得由她去了。
二皇子的去处倒成了难题,他原就早产,若再没有个放心的养母,只怕难活。帝后二人关起门来商议半日,又请示了太后,最后做主将二皇子交予敬妃。
敬妃接了如烫手山芋般的二皇子,亦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深宫寂寥,身边有个孩子伴着,或可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忧的是二皇子生的小冻猫子一般,哭起来声如蚊蝇,偶尔叫奶呛住了,登时憋得面色发白,仿佛一口气缓不上来立时便要去了,摇摇欲坠的样子也不知道能否立得住。然而皇命难违,此事经后宫三位主子拍板,已无转圜的余地,也只得硬着头皮、打起十二分的心思去照料二皇子了。
甄嬛在后宫翻云覆雨、荣华得志,与此同时,前朝因兵改而暗伏的汹涌也渐渐涌了上来。而起因不过是一件小事,汝南王早朝时戎装进殿,御史张霖出言弹劾参他个大不敬之罪,照理来说,汝南王可当庭自辩,或者之后上书陈情,然而他却端起武人的拳头,在下朝回府的路上把张霖打得昏死过去。
其中缘由,明眼人皆知是兵改动了许多武将的利益,引得汝南王及其麾下不满,而他此举不过是向皇帝示威,好让皇帝顾忌他身后的一竿子武将世家罢了。
张霖跳出来指责,将暗藏在内里的矛盾激发了出来。此事一出,恰如巨石投水,一时间朝中文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汝南王,以振朝廷法纪,而汝南王却拒不认错,甚至称病不再上朝。
皇帝一时陷入两难,若不严惩汝南王,只怕要失尽天下文人的心;若是罚了汝南王,又更加激发了武将世家的怒火,将兵改一事付诸东流。一旦处理不好,便成了危及国本的大事。
朝政陷入胶着,谁也没料此局最终能解全靠后宫妇人的手段。甄嬛夜里端了一碗燕窝前去仪元殿求见皇帝,出来从汝南王妃贺氏身上寻到化解之道。先将汝南王夫妻的爱女庆成宗破例封为姬恭定帝姬,又将贺妃所出嫡子封为世子,而后由皇帝颁下圣谕,将恭定帝姬接入宫中,由太后亲自抚养。
贺妃自然不舍亲生女儿入宫。甄嬛又说动皇后,请皇后配合演了一场好戏,将贺妃迎到棠梨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贺妃劝解汝南王。事后第五日,汝南王亲自登门向张霖致歉,虽然只是草草了事,到底将一场文臣武将当庭对峙、几欲演化成动摇国本的庙堂之祸平息了不少。
此后礼部仿若无事地将汝南王世子和恭定帝姬的册封办得极尽热闹奢华,无人在意恭定帝姬战战兢兢面对太后时的惶恐无依,更无人在意张霖躺在床上伤势如何。而那些不起眼之处的兵部调遣,就更无人在意了。
汝南王有这样煊赫荣耀的喜事,可谓是声势日盛、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之际,又很快上了一道奏章,为已死去的生母玉厄夫人追封玉贵太妃,并迁葬入先帝的妃陵。
此事因牵扯到先帝在位时的一段旧事,皇帝自然不能不顾先帝颜面,于是几番胶着之后,取了折中之道,以祝祷太后凤体康宁为由,上皇太后徽号“昭成康颐闵敬仁哲太后”,又将岐山王生母钦仁太妃为淑太妃,玉厄夫人为思肃贤太妃,平阳王养母庄和太妃为德太妃,生母顺陈太妃加礼遇,遥尊清河王生母舒贵太妃为冲静元师、金庭教主。
太后在宫里听了皇帝的应对之策时,沉默半晌才道:“追封太妃一事办得很是妥帖,只怕哀家再三思虑,多半也是这个样子。皇帝一向性子略微浮躁,不会有此面面俱到又十分细腻的手段。此事能如此,多是妇人的主意,也不知是谁,这主意未免也太大了。”
后宫当中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太后便知道此事里亦有甄嬛的影子,又兼早前汝南王殴打言官一事平息也是甄嬛拿的主意,心中略有不喜,便招她来慈宁宫问话。又将贴身服侍的众人都遣了出去,连黛玉也没留在身边。
近日宫中朝堂诸事,桩桩件件都有甄嬛的手笔,早已犯了太后的忌讳,只怕她今日难挨。黛玉与沈眉庄在偏殿佛堂相对而坐,瞧她下笔浮躁,好半日抄了几个字,却又叫墨汁污了,心烦意乱之下,只得丢下笔,凝神枯坐。
只是她一向言行于色,待听见里头甄嬛一句:“嫔妾不能为了一己私怨干系国事大局。这件事总是要有人委屈的,臣妾情愿受这个委屈。”时脸色大变,已多了几分惊怒交加的神色。
半日才冷笑着低语:“果然是她!”
原来近日皇帝追封了一众太妃后,皇后又颁下凤谕,封赏华贵妃及其家眷。华贵妃如今位列四妃之首,已封无再封,此次便享了双奉,又将她母亲的诰命夫人特特提成了一品夫人。此事在宫中时有传言:是甄嬛向圣人进言才有的此等封赏。
沈眉庄与华贵妃自假孕争宠之后,便势同水火,如今见好姐妹竟去奉承仇人,焉能不怒。她几乎将一口银牙咬碎,恨恨道:“怪道人常说雪中送炭难,如今汝南王和慕容氏一族势大,连她也上赶着去奉承。”
片刻间又霍然起身,勉强压住胸中怒火,朝黛玉道:“安妹妹,烦你替我挡一挡,此刻我不想见她。”便扭身朝后头小厨房走去。
黛玉见此不好再说什么,只点头应了。甄嬛果然从正殿告退,折身朝这边走来,一面与黛玉见礼,一面眼神只在室内来回梭巡。
黛玉摇摇头,道:“后头厨房去了,甄姐姐请先回罢,只怕今日不能再见。”
甄嬛苦笑:“眉姐姐果然恼了我。”顿了顿,又道:“安妹妹,我听说眉姐姐近日常来太后这里侍奉,若是有不周全之处,还请你看在同年入宫的份上多担待些。”
黛玉叹口气:“你放心罢,太后娘娘本就爱重沈姐姐。只是你二人原本情谊难得,你若有什么顾忌,趁早将话说开了,若因此起了心结,岂不叫两人伤心?”
甄嬛叫她说得几欲落泪,上前一步,将她手握住,沉沉道:“安妹妹,我也是不得已的,我与华贵妃原就有杀——我的孩子总是因她而没的,若不是情非得已,我何必走这一招。”
黛玉沉默了半晌,才劝了一句:“甄姐姐,你自来胸有沟壑,又博闻广记,也该知道千百年来,也只出了个吕后武皇,只是吕后也好,武皇也罢,到底身后凄凉。姐姐是聪明人,何苦搅进去呢?”
甄嬛一怔,半晌才艰难转过头,轻声道:“终有一日,你们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