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一个老问题。

    我之前一直觉得《起元记》慢热无可避免,就是因为如果把强冲突情节放在开头,会写得云里雾里莫名其妙。比如瘟疫剧情是个小高潮,是目前为止冲突最强的一大段剧情,而其中两个最强冲突点分别是“推墙”和“纵火”。这两个情节之所以冲突强,是因为“把弦拉到了最紧甚至一把扯断”,但前提是弦要在那里,而这个故事里的“弦”是它比较复杂的时代背景:官贵、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的微妙关系。这种微妙关系在不同地区的展现又不一样,比如在阳陵和在西南是不同的,在西南其他地区又与在纭规镇不同,而纭规镇的学堂又是这三个阶层交集最多的地方。

    所以我面对这个故事的时候,认为要写出强烈的冲突,必须依赖相对完整、详细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背景可以在故事开头就用纯介绍方式写出来,然后马上抛出强冲突剧情。但那样处理的效果就像把一篇设定集放在故事开头强塞给读者,即使抛开读者能记住多少背景不谈,后续强冲突剧情带来的冲击性也会大大减弱。

    因为读者对人物没有感情,对人物关系也一头雾水。这种情况下剧情冲突再怎么强,大家也不会关心这些人物将面临什么命运,又有何种结局。(比如,如果没有前期许双明和邱凡骐关系的变化,纵火事件之后他两人的决裂大概就没有现在这种效果)

    另外,故事人物众多也是我认为需要慢慢铺垫的原因之一。还是以瘟疫剧情为例,其中光是“印府审讯”这个情节就有十个以上有名字的人物出场,如果我把瘟疫剧情放在故事开头,即便前面花几千字交代了时代背景,读者也会觉得人物太多眼花缭乱,记不住人,更记不住人物关系,建立不了对人物的感情(比如对印博汶的塑造,如果没有前期他在学堂里的表现以及与父亲的互动作为铺垫,审讯情节里他的表现就不会有“转折感”,他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就不会给读者留下印象;再比如娄家祯,如果没有前面他从公奴变成私奴,又因娭毑死亡而想去当影卫并为此与许双明决裂的铺垫,审讯那一晚他不顾性命扑出来为张婶求情的情节就不会有冲击感)。当然这里也可以每个人物一登场就介绍一下ta的身份性格,但这种写法会打乱情节节奏,而且以纯叙述方式介绍人物不太能给读者留下印象,最终读者还是记不住。所以我之前感慨过“五十万字了女二还没登场”,这是因为我认为在这种人物众多的大长篇里,耐心铺垫、不急着让人物全部登场这一点非常重要,操之过急只会让读者难以熟悉人物,更不用说与人物建立感情。

    基于以上考虑,目前正文的处理就是增加铺垫,让大家通过情节和人物关系来熟悉这个世界,同时逐步熟悉重要人物,形成对不同人物的基本印象和情感倾向。

    虽然我可能处理得不好,没有拿捏住合适的度,但现阶段我依然认为这个处理思路没有问题。

    只可惜以我目前的水平,确实没办法处理得更好了。

    【简单说就是为了把这个故事讲明白,以我的水平只能牺牲前期的节奏和冲突。这就导致故事很慢热,说直白点“很无聊”,对部分读者来说就是很难看了。这是我写这个故事面对的最大的、以我的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唯一欣慰的是目前小高潮效果(我自己认为)还行,证明前期铺垫有效。虽然没啥读者反馈(。】

章节目录

写文笔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Sunnes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Sunness并收藏写文笔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