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安走近,道了晨安,面上淡然,“沈总管身子抱恙,我作为晚辈受了他很多指点,自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说完,男子打量了回那夸张的队伍,“公子这般……”
来看沈总管的?杜公子放下心来,大喇喇道:“沈叔是为吾家受的伤,吾当然要来好好瞧瞧。”
“你来得也巧,来叫个门。”杜无明招手,让到一边。
李承安若有所思地瞧了人一眼,也不多说,走到门前,敲了门。
“谁呀?”门里一女儿响应,大门吱嘎一开,露出沈无忧神色复杂的脸。
李承安来固然很暖心,但怎的三公子也来了?两人一起来的?待看到那一溜儿的礼品,女子有些头痛,这未免太过浮夸。
杜无明走上前来,不动声色地挤开人,不好意思道:“丫头,吾回去想了想,还是想尽一份心。谁要是胡言乱语,吾就要他好看!你别生气好不好?”
沈无忧叹了口气,“奴家不敢。”说罢打开门迎了人进去,“公子,我们住的粗陋,还望你不要介意。”
“大丫头,是谁来了?”院里走出个中年女人,虽不再年轻,却收拾得整洁得体,自有一份雅致。
瞧见来人竟是三少爷,林青青愣了愣,随即笑着走来,一面迎客,一面催女儿去泡茶。
沈无忧应了,回身时分给李承安一个疑问的眼神。后者无辜地眨眨眼,轻轻摇了摇头,表示只是偶遇。
三公子光临外院,总是要叫人大吃一惊的。病患激动之下,把来客奉在主座都有些无礼,险些要自己也爬起来,道个好才行。
杜无明握着病患的手,殷切地说了很多关心的话,后者一脸感激,含泪点头。
逮着看茶的间隙,李承安到厨房见了人,亲手送了那瓶金创药。
沈无忧道了谢,又问道:“那小旋风可还有?那药可厉害得紧,公子给打成那副样子,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能下床了。”
李承安惊喜得睁大眼睛,忙应道:“有的,有的。你要多少,我都给你。”
沈无忧噗呲笑了声,“李承安,你这样做生意,怕不是要赔掉裤子。”
李承安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且说那杜公子鼓着热情慰问了一通,直说得口干舌燥,脸也笑僵了,虽然全程被殷切照顾,但当人出了门,依旧感到心里空落落。
待瞥见那一旁的李承安满脸的笑,心里更是不平衡,阴恻恻问,“你笑什么?”
李承安依旧是微笑,回答却是,“公子,这是我的隐私,无可奉告。院里还有事,恕不奉陪。”
瞪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杜无明又惊又气,扭头问一旁的青岁,“你有没有觉得,那小子好像变嚣张了?”
小书童托了一路的重物,本就一肚子气,见此更是没好气,甜丝丝道:“李哥儿一直很谦和,哪里无礼了?莫不是公子你早膳用饭太多,塞了肠道。”
这是在讽刺自己小肚鸡肠?!翻天了这是!杜公子摁住书童不轻不重地锤了阵,心里仍在吃惊,怎的那小子一来,府里的事就都变了?
门外一阵鸡飞狗跳,关上门又是一片平和。
沈无忧见桌上的茶盏已空,正想去添些茶水。沈三瞧了眼满桌的花花绿绿,叫住了人,招手唤热女儿走到跟前。
“丫头,你也在少爷身旁待了不少时间了。你告诉爹,少爷最近可有些异样?”
沈无忧摇了摇头,奇怪道:“爹,你不喜欢么?”
沈三叹了口气,意有所指道:“三少爷转了性子,对公府是好事。只是这份福气,并不是我们这种人家能消受的。丫头,你明白吗?”
沈无忧知是父亲误会了,忙起誓自己和杜公子只是主仆,绝无越界,“是真的,公子他起先可烦女儿了。后面不知怎的转了性子,许是觉得捉弄女儿没趣了。”
一旁的林青青叹了口气,“那就好,你可得记好,千万别掺入主子们的私情里。”
“你也到了婚嫁的年纪了,过上一两年的,我和你爹就求了夫人,给你脱了奴籍,到府外嫁个好人家。”
沈三笑道:“不错,你娘大侄儿的远房表哥是个会过日子的,人长得一表人才,在晋城东开了家药馆,生意经营得也不错。等过了些日子,你娘就替你去看看。”
莫名地扯到婚事,沈无忧又羞又恼,赌气似的把药瓶塞到人手里,“还想那么远的呢,爹你还是先养好身子罢!”
沈三眼光何其毒辣,立即猜到这是那年轻人送的,试探地问了回,“丫头,你与那李监工相熟?”
沈无忧受不了两人灯火似的明眼,答得中规中矩,只说是个能说上几句话的。
沈三满意地合上眼,说道:“嗯,那就好。那年轻人很好,很上进。但要有所得,还是要吃很多苦。”
似是想到了什么,男子眉头微蹙,“何况,他似乎来头不一般,一个新来长安的年轻人,何以几面间就接连受了夫人差事?”
沈无忧知道父亲行走府里数十年,早已练就一双识人眼,一颗玲珑心,见人起了疑心,便打起掩护,替人盖上薄被,“人家的事,与我们何干?您也累了,还是歇歇吧。女儿给您煮药去。”
“你呀,还把事情想那么简单么?我们和主子走得近,最是容易给人当枪使。这人不知底细的可不能随便结交……”沈三盯着人,脸上的表情严肃了些。
沈无忧有些紧张,笑得有些干。
沈三还要再说,给林青青点了回额头。
“大丫头好不容易有空陪咱们,你这嘴倒光想着说教了。”林青青嗔道,笑眯眯地看向女儿,“你去罢,别理会你爹。”
一场小风波悄然平息,沈无忧在注视着火里沸腾的茶水,叹了口气,府里的规矩啊.....
经此一场惊险,府里的小厮们见了这斯文监工的坚勇,惊讶之余,对其更是佩服,先前对其货郎出身的轻视不知不觉已烟消云散。李承安结识了更多的伙计,工作上更为轻松。李承安面上淡然,专心于新园的收尾。偶有闲暇,他会向南望去,遥望那长江之末的金陵城。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回去。但在那之前,他还需得到借力,不过,那也快了。
正想着,门外忽然赶来一个小厮,打了招呼,报道:“李监工,东门有人找你呢!说是家里来了好事!”
李承安听到家里出事,忙吩咐旁边助手继续看账册,自己连忙赶向东门。
此时正是晌午,殷五本该在街头叫卖,此时却候在门外,兴奋得直搓手。见李承安出来了,殷五连忙奔来,笑嘻嘻道:“公子,好事!不过你应该也知道了!”
“什么好事?五叔?”李承安问。
男子拉过人往回赶,笑得合不拢嘴,“你晓得那平安堂罢,那里的小伙计瞧咱都拿鼻孔。今儿你猜这么着?嘿!那伙计居然踮着脸,把他家店的契送来了!”
“平安堂?”李承安心沉了一沉,忽地想起那“师姐”所说的礼物。至于住处的泄露,李承安并不惊讶,毕竟,连他的来处那么隐秘的信息都能找到,又有什么能够瞒过那人的天眼。
到了家里,屋里罕见地泛起了欢声笑语。进屋一看,张氏坐在椅上,给堂下那三个锦衣伙计哄得眉开眼笑。
桌子上放着一托盘,红布微掀,空隙间金光闪闪。
那三个伙眼目精明,李承安一进门便知晓了,微笑着迎了来,口中唤着,“掌柜的,您回来了。”
李承安简短地向母亲问了安,客气地把那几个伙计叫到后院。
当中的一位未等站定,已欢欢喜喜地把契子和印泥托了来,“掌柜的,您可是辛苦了。这手印一摁,白凤街的平安堂就是您的了。一年两千两的收益,还不用风里雨里的忙累。”
另两个拿了帕子来,细心替人擦去汗水。
李承安接了契子看了看,瞧见单子上鲜明的“水镜商别离转于扶云李承安”。
没有人会拒绝这份重礼的,那三个伙计瞧着人,揣摩着这新掌柜的气性,预计为自己的未来赢一份安稳。
“你贵姓?”,李承安抬头问道。
“小的祖上许与您是本家,祖师爷护佑小的,叫小的遇到了您。”那李姓伙计笑起来,贴心地递来印泥,“掌柜的,这是红泥。”
李承安没接印泥,反倒把契子也推了回去,客气道:“李朋友,恐怕这次你们是白走了。我不能接受,请你们带回去,告诉你们的大掌柜,我不会要她的东西。”
那三人莫名被送出小门,面面相觑。那李姓伙计叹了口气,挺起身子,气质浑然一变,赫然是一副武人的骨架。
“回去吧,主人说过了,不得强迫。”
那几人点了点头,消失在昏暗的巷道。
关上门,李承安抱住头,内心沉入黑暗。即便拒绝了契子,那平安堂一定会有其他的法子。刚刚又发生一场动乱,自己平白无故得了这横财,公府那边万一得知....
他好不容易争来的信任就会消失!到时,他若还想去那金陵,恐怕只能去找那人。
那就是她的目的!他得想想办法!但人心多疑,经不起考验…
脑袋里好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咬啮,吱嘎吱嘎,仿佛要把他的头脑吃尽!
“儿啊,你怎么了?”前方忽然响起一道声音。
蚂蚁刹那间退去,李承安活动了下脸颊,转过身子,微笑道:“娘,没什么。前些儿带回的钱,可还有剩?”
张氏笑道:“多呢,哪用得完。”
“儿刚刚拒绝了那平安堂,您莫要生气。儿并不认识那平安堂主人,不能受这份厚礼。”李承安跪地,诚恳一拜,“恕儿不孝。”
殷五眼见到手的银子飞了,急的直扼腕。张氏愣了愣,手微动。
莺嫂上前将人扶起,“夫人不怪你呢,你起来。”
“既是飞来横财,咱们可收不得。”张氏叹了口气,担忧地看着儿子,“难道你在平公府卷进了什么祸端里?”
李承安轻松道:“母亲莫要担心,一切平安。新园这几天就全部修好了,儿子做的很好,宁夫人都夸呢。”
“哦哦,是二奶奶珏儿那丫头吗?”张氏想了想,模糊只记得一个小媳妇的羞怯远影,便不再想,只道:“好好,杜家人喜欢你就好。”
李承安点头,道了安,又吩咐了几回殷五叔小心那横财,往公府去了。
三日后,新园结工。同时朝廷也下达了对覃崖的判决书,因其判案无状,侮辱功臣皇亲,夺其职贬为庶人,流放边疆。至于那盗丝案,宫里来的公公,传达了皇帝的安慰。
那是辉明帝的贴身太监,王福礼,面宽红脸,小眼大嘴,膀大腰圆,与那年画里的福神一个模样。
杜研听王福礼说着陛下如何愤怒,如何为公府不平,大松了口气,对一旁的沈三使了眼色。后者了然,捧起一只精致的红包献去。
王太监笑呵呵地受了,微笑道:“过些日子就是端午了,圣上可要亲临贵府呢。咱家就提前沾沾福气了。”
杜研引着对方出了府,亲身送对方上了马车,回来坐在太师椅上,气喘吁吁。好险,若非过了这关,等着他的可不是皇上的恩遇,而是监牢了!
沈三侯在身旁,他已伤好好了大半,至少面上看起来非常稳重。
“三子,该赏的都赏下去了吗?”男人喝了茶水,心绪平复了些,想起那些立下功劳的下人。
沈三点头,递来一本小本道:“老爷,参事的人都记载册子里,发下赏赐了。这是名单册。”
杜研接过翻开看了看,册子的名字数十个,乍一看,相识的名字许多,末尾放着”沈忧”。
“三子,这是你那丫头罢?”杜研放下册子,“听说是她领了大大小小的小子把陈荣那吃里爬外的揪出来了。这样的功劳,怎么放在尾巴了。”
沈三摇头道:“不过是丫头的胡闹罢了,老爷别放在心上。”
“呵呵,人家顶着刀做事,你这当爹的反倒不看在眼里。”杜研心情很好,话也多了些,“她在哪里当值?倒不如给了哪位太太,好好栽培栽培,过个几年,保不齐又是个大管事了。”
沈三只道是做些不入流的杂活,委婉推脱了,正想着如何再拒,屋外忽然来了个小丫鬟,是宁夫人屋里的玉奂。
玉奂福了身,柔声道:“老爷,奶奶问您可有闲时,有事相说。”
宁夫人鲜少和他道家常,这般主动,哪里能拒绝。杜研便止了话,唤那丫头引路,一道儿去了。
李承安结了活,得了薪酬,喜在脸上,心里却有些空落。大事已了,他该离开这里了。
沈无忧拉来知秋,约人在附近的小叶亭见了面。
笑谈间,难掩彼此不舍。
李承安轻松道:“不要紧的,我还在东街卖东西,你们要是来了,最紧俏的玩意儿,我一定留。”
到了末端,李承安道:“再见。”
“再见。”沈无忧说。
李承安回去提了行囊,同行的匠人大多已经离了,他也该走了。府里一直没什么消息,有的不过是那百两纹银,似乎也恩至义尽。
那平安堂的事,李承安没有说。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后患无穷。虽说他自认清白,但他不能赌。
行至那结缘的东门,李承安感叹,正要迈过那门槛,身后忽然跑来一个小厮,远远叫道:“李大哥,等一等,二奶奶叫你呢!”
来者,是福是祸?
李承安转过身,笑问:“劳烦朋友相告,夫人唤某有什么事?”
那小厮挠挠头,“夫人的事,我们怎会知道?”
“不过,我瞧见奶奶吩咐的时候,平姐姐在一旁,紧着脸呢。”小厮补充了回,笑嘻嘻道:“李大哥,你这样能干,许是夫人又有事要你办了,这赏钱可没个停呢!”
李承安僵了身子,是福是祸?大抵是祸罢。但他必须去,平公府这条线,绝不能断!
“那便劳烦朋友带路了。”李承安说。
说完,男子打量了回那夸张的队伍,“公子这般……”
来看沈总管的?杜公子放下心来,大喇喇道:“沈叔是为吾家受的伤,吾当然要来好好瞧瞧。”
“你来得也巧,来叫个门。”杜无明招手,让到一边。
李承安若有所思地瞧了人一眼,也不多说,走到门前,敲了门。
“谁呀?”门里一女儿响应,大门吱嘎一开,露出沈无忧神色复杂的脸。
李承安来固然很暖心,但怎的三公子也来了?两人一起来的?待看到那一溜儿的礼品,女子有些头痛,这未免太过浮夸。
杜无明走上前来,不动声色地挤开人,不好意思道:“丫头,吾回去想了想,还是想尽一份心。谁要是胡言乱语,吾就要他好看!你别生气好不好?”
沈无忧叹了口气,“奴家不敢。”说罢打开门迎了人进去,“公子,我们住的粗陋,还望你不要介意。”
“大丫头,是谁来了?”院里走出个中年女人,虽不再年轻,却收拾得整洁得体,自有一份雅致。
瞧见来人竟是三少爷,林青青愣了愣,随即笑着走来,一面迎客,一面催女儿去泡茶。
沈无忧应了,回身时分给李承安一个疑问的眼神。后者无辜地眨眨眼,轻轻摇了摇头,表示只是偶遇。
三公子光临外院,总是要叫人大吃一惊的。病患激动之下,把来客奉在主座都有些无礼,险些要自己也爬起来,道个好才行。
杜无明握着病患的手,殷切地说了很多关心的话,后者一脸感激,含泪点头。
逮着看茶的间隙,李承安到厨房见了人,亲手送了那瓶金创药。
沈无忧道了谢,又问道:“那小旋风可还有?那药可厉害得紧,公子给打成那副样子,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能下床了。”
李承安惊喜得睁大眼睛,忙应道:“有的,有的。你要多少,我都给你。”
沈无忧噗呲笑了声,“李承安,你这样做生意,怕不是要赔掉裤子。”
李承安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且说那杜公子鼓着热情慰问了一通,直说得口干舌燥,脸也笑僵了,虽然全程被殷切照顾,但当人出了门,依旧感到心里空落落。
待瞥见那一旁的李承安满脸的笑,心里更是不平衡,阴恻恻问,“你笑什么?”
李承安依旧是微笑,回答却是,“公子,这是我的隐私,无可奉告。院里还有事,恕不奉陪。”
瞪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杜无明又惊又气,扭头问一旁的青岁,“你有没有觉得,那小子好像变嚣张了?”
小书童托了一路的重物,本就一肚子气,见此更是没好气,甜丝丝道:“李哥儿一直很谦和,哪里无礼了?莫不是公子你早膳用饭太多,塞了肠道。”
这是在讽刺自己小肚鸡肠?!翻天了这是!杜公子摁住书童不轻不重地锤了阵,心里仍在吃惊,怎的那小子一来,府里的事就都变了?
门外一阵鸡飞狗跳,关上门又是一片平和。
沈无忧见桌上的茶盏已空,正想去添些茶水。沈三瞧了眼满桌的花花绿绿,叫住了人,招手唤热女儿走到跟前。
“丫头,你也在少爷身旁待了不少时间了。你告诉爹,少爷最近可有些异样?”
沈无忧摇了摇头,奇怪道:“爹,你不喜欢么?”
沈三叹了口气,意有所指道:“三少爷转了性子,对公府是好事。只是这份福气,并不是我们这种人家能消受的。丫头,你明白吗?”
沈无忧知是父亲误会了,忙起誓自己和杜公子只是主仆,绝无越界,“是真的,公子他起先可烦女儿了。后面不知怎的转了性子,许是觉得捉弄女儿没趣了。”
一旁的林青青叹了口气,“那就好,你可得记好,千万别掺入主子们的私情里。”
“你也到了婚嫁的年纪了,过上一两年的,我和你爹就求了夫人,给你脱了奴籍,到府外嫁个好人家。”
沈三笑道:“不错,你娘大侄儿的远房表哥是个会过日子的,人长得一表人才,在晋城东开了家药馆,生意经营得也不错。等过了些日子,你娘就替你去看看。”
莫名地扯到婚事,沈无忧又羞又恼,赌气似的把药瓶塞到人手里,“还想那么远的呢,爹你还是先养好身子罢!”
沈三眼光何其毒辣,立即猜到这是那年轻人送的,试探地问了回,“丫头,你与那李监工相熟?”
沈无忧受不了两人灯火似的明眼,答得中规中矩,只说是个能说上几句话的。
沈三满意地合上眼,说道:“嗯,那就好。那年轻人很好,很上进。但要有所得,还是要吃很多苦。”
似是想到了什么,男子眉头微蹙,“何况,他似乎来头不一般,一个新来长安的年轻人,何以几面间就接连受了夫人差事?”
沈无忧知道父亲行走府里数十年,早已练就一双识人眼,一颗玲珑心,见人起了疑心,便打起掩护,替人盖上薄被,“人家的事,与我们何干?您也累了,还是歇歇吧。女儿给您煮药去。”
“你呀,还把事情想那么简单么?我们和主子走得近,最是容易给人当枪使。这人不知底细的可不能随便结交……”沈三盯着人,脸上的表情严肃了些。
沈无忧有些紧张,笑得有些干。
沈三还要再说,给林青青点了回额头。
“大丫头好不容易有空陪咱们,你这嘴倒光想着说教了。”林青青嗔道,笑眯眯地看向女儿,“你去罢,别理会你爹。”
一场小风波悄然平息,沈无忧在注视着火里沸腾的茶水,叹了口气,府里的规矩啊.....
经此一场惊险,府里的小厮们见了这斯文监工的坚勇,惊讶之余,对其更是佩服,先前对其货郎出身的轻视不知不觉已烟消云散。李承安结识了更多的伙计,工作上更为轻松。李承安面上淡然,专心于新园的收尾。偶有闲暇,他会向南望去,遥望那长江之末的金陵城。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回去。但在那之前,他还需得到借力,不过,那也快了。
正想着,门外忽然赶来一个小厮,打了招呼,报道:“李监工,东门有人找你呢!说是家里来了好事!”
李承安听到家里出事,忙吩咐旁边助手继续看账册,自己连忙赶向东门。
此时正是晌午,殷五本该在街头叫卖,此时却候在门外,兴奋得直搓手。见李承安出来了,殷五连忙奔来,笑嘻嘻道:“公子,好事!不过你应该也知道了!”
“什么好事?五叔?”李承安问。
男子拉过人往回赶,笑得合不拢嘴,“你晓得那平安堂罢,那里的小伙计瞧咱都拿鼻孔。今儿你猜这么着?嘿!那伙计居然踮着脸,把他家店的契送来了!”
“平安堂?”李承安心沉了一沉,忽地想起那“师姐”所说的礼物。至于住处的泄露,李承安并不惊讶,毕竟,连他的来处那么隐秘的信息都能找到,又有什么能够瞒过那人的天眼。
到了家里,屋里罕见地泛起了欢声笑语。进屋一看,张氏坐在椅上,给堂下那三个锦衣伙计哄得眉开眼笑。
桌子上放着一托盘,红布微掀,空隙间金光闪闪。
那三个伙眼目精明,李承安一进门便知晓了,微笑着迎了来,口中唤着,“掌柜的,您回来了。”
李承安简短地向母亲问了安,客气地把那几个伙计叫到后院。
当中的一位未等站定,已欢欢喜喜地把契子和印泥托了来,“掌柜的,您可是辛苦了。这手印一摁,白凤街的平安堂就是您的了。一年两千两的收益,还不用风里雨里的忙累。”
另两个拿了帕子来,细心替人擦去汗水。
李承安接了契子看了看,瞧见单子上鲜明的“水镜商别离转于扶云李承安”。
没有人会拒绝这份重礼的,那三个伙计瞧着人,揣摩着这新掌柜的气性,预计为自己的未来赢一份安稳。
“你贵姓?”,李承安抬头问道。
“小的祖上许与您是本家,祖师爷护佑小的,叫小的遇到了您。”那李姓伙计笑起来,贴心地递来印泥,“掌柜的,这是红泥。”
李承安没接印泥,反倒把契子也推了回去,客气道:“李朋友,恐怕这次你们是白走了。我不能接受,请你们带回去,告诉你们的大掌柜,我不会要她的东西。”
那三人莫名被送出小门,面面相觑。那李姓伙计叹了口气,挺起身子,气质浑然一变,赫然是一副武人的骨架。
“回去吧,主人说过了,不得强迫。”
那几人点了点头,消失在昏暗的巷道。
关上门,李承安抱住头,内心沉入黑暗。即便拒绝了契子,那平安堂一定会有其他的法子。刚刚又发生一场动乱,自己平白无故得了这横财,公府那边万一得知....
他好不容易争来的信任就会消失!到时,他若还想去那金陵,恐怕只能去找那人。
那就是她的目的!他得想想办法!但人心多疑,经不起考验…
脑袋里好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咬啮,吱嘎吱嘎,仿佛要把他的头脑吃尽!
“儿啊,你怎么了?”前方忽然响起一道声音。
蚂蚁刹那间退去,李承安活动了下脸颊,转过身子,微笑道:“娘,没什么。前些儿带回的钱,可还有剩?”
张氏笑道:“多呢,哪用得完。”
“儿刚刚拒绝了那平安堂,您莫要生气。儿并不认识那平安堂主人,不能受这份厚礼。”李承安跪地,诚恳一拜,“恕儿不孝。”
殷五眼见到手的银子飞了,急的直扼腕。张氏愣了愣,手微动。
莺嫂上前将人扶起,“夫人不怪你呢,你起来。”
“既是飞来横财,咱们可收不得。”张氏叹了口气,担忧地看着儿子,“难道你在平公府卷进了什么祸端里?”
李承安轻松道:“母亲莫要担心,一切平安。新园这几天就全部修好了,儿子做的很好,宁夫人都夸呢。”
“哦哦,是二奶奶珏儿那丫头吗?”张氏想了想,模糊只记得一个小媳妇的羞怯远影,便不再想,只道:“好好,杜家人喜欢你就好。”
李承安点头,道了安,又吩咐了几回殷五叔小心那横财,往公府去了。
三日后,新园结工。同时朝廷也下达了对覃崖的判决书,因其判案无状,侮辱功臣皇亲,夺其职贬为庶人,流放边疆。至于那盗丝案,宫里来的公公,传达了皇帝的安慰。
那是辉明帝的贴身太监,王福礼,面宽红脸,小眼大嘴,膀大腰圆,与那年画里的福神一个模样。
杜研听王福礼说着陛下如何愤怒,如何为公府不平,大松了口气,对一旁的沈三使了眼色。后者了然,捧起一只精致的红包献去。
王太监笑呵呵地受了,微笑道:“过些日子就是端午了,圣上可要亲临贵府呢。咱家就提前沾沾福气了。”
杜研引着对方出了府,亲身送对方上了马车,回来坐在太师椅上,气喘吁吁。好险,若非过了这关,等着他的可不是皇上的恩遇,而是监牢了!
沈三侯在身旁,他已伤好好了大半,至少面上看起来非常稳重。
“三子,该赏的都赏下去了吗?”男人喝了茶水,心绪平复了些,想起那些立下功劳的下人。
沈三点头,递来一本小本道:“老爷,参事的人都记载册子里,发下赏赐了。这是名单册。”
杜研接过翻开看了看,册子的名字数十个,乍一看,相识的名字许多,末尾放着”沈忧”。
“三子,这是你那丫头罢?”杜研放下册子,“听说是她领了大大小小的小子把陈荣那吃里爬外的揪出来了。这样的功劳,怎么放在尾巴了。”
沈三摇头道:“不过是丫头的胡闹罢了,老爷别放在心上。”
“呵呵,人家顶着刀做事,你这当爹的反倒不看在眼里。”杜研心情很好,话也多了些,“她在哪里当值?倒不如给了哪位太太,好好栽培栽培,过个几年,保不齐又是个大管事了。”
沈三只道是做些不入流的杂活,委婉推脱了,正想着如何再拒,屋外忽然来了个小丫鬟,是宁夫人屋里的玉奂。
玉奂福了身,柔声道:“老爷,奶奶问您可有闲时,有事相说。”
宁夫人鲜少和他道家常,这般主动,哪里能拒绝。杜研便止了话,唤那丫头引路,一道儿去了。
李承安结了活,得了薪酬,喜在脸上,心里却有些空落。大事已了,他该离开这里了。
沈无忧拉来知秋,约人在附近的小叶亭见了面。
笑谈间,难掩彼此不舍。
李承安轻松道:“不要紧的,我还在东街卖东西,你们要是来了,最紧俏的玩意儿,我一定留。”
到了末端,李承安道:“再见。”
“再见。”沈无忧说。
李承安回去提了行囊,同行的匠人大多已经离了,他也该走了。府里一直没什么消息,有的不过是那百两纹银,似乎也恩至义尽。
那平安堂的事,李承安没有说。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后患无穷。虽说他自认清白,但他不能赌。
行至那结缘的东门,李承安感叹,正要迈过那门槛,身后忽然跑来一个小厮,远远叫道:“李大哥,等一等,二奶奶叫你呢!”
来者,是福是祸?
李承安转过身,笑问:“劳烦朋友相告,夫人唤某有什么事?”
那小厮挠挠头,“夫人的事,我们怎会知道?”
“不过,我瞧见奶奶吩咐的时候,平姐姐在一旁,紧着脸呢。”小厮补充了回,笑嘻嘻道:“李大哥,你这样能干,许是夫人又有事要你办了,这赏钱可没个停呢!”
李承安僵了身子,是福是祸?大抵是祸罢。但他必须去,平公府这条线,绝不能断!
“那便劳烦朋友带路了。”李承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