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readsmall style=color:#009900>
作者有话要说:</br>感觉三十万字写不完了,还有好多打算写的分支,但是最近学到,写东西要详略得当,还要适当留白,在考虑要不要砍一部分,又觉得舍不得,好纠结<hr size=1 />
</div> 今日是才艺大赛开始的日子,因为是皇家牵头办的,不仅有皇后特地派了身边的女官代表她出宫操办,各宫妃子也十分关注,虽然身在宫中,她们家中也有后辈,这次比试引得天子重视,若她们能夺得好名次,连带着她们脸上有光。
宫中,乐安公主正在撒娇:“四哥,你就带我去嘛,好嘛,好嘛!”
四皇子被这个妹妹磨得不行,暗暗后悔不该在宫中放肆,以至于被这个妹妹知道他要出宫看才艺大赛,导致现在脱不开身了。
眼看时间过了一大半,四皇子正要松口答应之时,就听到大哥的声音:“你们要去哪?”
大皇子在弟妹心中威严甚高,听到他的声音,乐安公主都噤声不敢再闹了。
四皇子被大哥盯着,不得已实话实说,说自己想要出宫看才艺大赛。
果不其然,大皇子沉下脸色:“现在朝会刚过,你这个时候应该去府衙办公,或者去集贤殿读书,而不是在这里消磨时间。”
说完又看着乐安公主,倒是不再正言厉色,放缓声音说:“宫外危险重重,上次你任性使自己身陷险境,为避免重蹈覆辙,老四又护不住你,还是不要随意出宫的好。”
四皇子建府不足半年,遥领了个大都督的名头,实际上在工部办事,每日的枯燥政务这让生性好武的他十分不乐意,自然不愿意在工部多待,总是想找机会溜去兵营,按照他的想法,以他的才能,就应该天生在战场。
这时听到大哥小看他的本事有些气恼,不过他不敢违逆大哥的意思,只能在心中腹诽,默默离开。
结果被大皇子叫住了:“站住,之前叫你读我给你的那本《麟史》,将读后所感写出来交给我,这么多天还没个动静?”
那本书早就被四皇子束之高阁了,没想到这会被提起来,只能支吾着回答:“这几天公事繁忙,我还未读完,过几天我一定交给大哥。”
大皇子哪能不知道弟弟的小把戏,只能说:“你这块向来薄弱,先生也无计可施,过几天旬家你带着书来我府上,我来亲自教你。”
说完这些,看着弟妹都苦着脸,才说:“今天才是比试第一天,没什么好看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也要去,到时候禀明父亲,带上你们一起去。”末了又补了一句:“老四如果还交不上功课那就不必去了。”
本来喜出望外的四皇子笑容凝固在脸上,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才好。
大皇子原本要带着弟弟出宫,走到一半被内侍叫了回去,只能在谆谆叮嘱后放他自己出去。
来到紫宸殿,皇帝正在办公,为了安静他把伺候的人都屏退到殿外,只有谷望生守在一旁时不时添茶倒水。
见到大儿子行礼随口叫他起身,笔下却不停,问道:“蕴儿来了,听说你把老四教训了一顿,也只有你能管教那个皮猴了。”
因为在办公,皇帝也没有继续聊家常,而是将一份折子递给大皇子,说到:“这是河南道快马送来的,说是今年入夏之后雨水太多,各地水患频发,想要朝廷放粮赈灾,你看派谁去比较好。”
大皇子在心中盘了盘朝中官员,犹豫片刻才开口:“据儿臣所知,左司郎中周大人原本是河北道调任过来,应当了解当地情况,不若派他为宣慰使,主持赈灾。”
皇帝也觉得合适,点头道:“那就这样,就让周踪去,户部侍郎向丞随行,另外让霍白一起去吧。”
霍白将军自从剿了海寇回京之后,一直在负责巡查各地军队,辗转于州府之间,这次回来述职才有空闲。
安排完这件事,皇帝才又开口:“还有一件事,你年纪不小了,前几日你母妃忧心你的终身大事,她是看中了叶家那个姑娘,我就想问问你的意思。”
大皇子一听是这事,一本正经的面庞不由得有些错愕,年轻的小伙子,再怎么稳重,也会对未来的另一半有过憧憬,只不过前些年父皇一直没有提过这事,他也就按下心思,将重心放在政务之中,如今父皇主动提起,反而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皇帝放下御笔,来到他身边,温和地说:“这里就我们爷俩,你也不小了,不用不好意思,就当是闲话家常,要是不喜欢叶小姐,那你说说喜欢什么样的妻子?”
大皇子红着脸说:“我也不知道,就想要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能与我心灵相通携手一生的妻子。”说着说着又怀疑自己要求是不是有些高,又期待真有那么一个人。
皇帝看着儿子这个样子,笑了笑:“行了,我知道了,这段日子城里在举办才艺会,我记得你的府邸也在附近,说不定能够找到心仪之人。”
说到这件事,大皇子提起之前的事情:“父亲,我答应带妹妹们去才艺大会,所以想先向父亲求个恩典,准几位妹妹能出宫一日。”
皇子满十六岁之后出宫建府,出宫并不困难,但是公主不一样,一贯养在深宫之中,想要出宫可谓是难上加难,历朝历代公主出嫁之前都不得轻易离宫,就是受宠如乐安公主,也仅仅出宫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偷跑出去的。
“一听就是乐安的主意,既然你已经答应了,那我也不反对,不过她们的安危就由你负责了,要是有什么闪失就是你的责任。”皇帝也不好扶了大儿子的面子。
“等会让望生带你过去找廉王和李将军,与他们拟定个的章程,务必万无一失。”皇帝回到了御案前,交代儿子说,京中的兵权分别掌握在他们手中,想要调动人手,就必须让皇帝身边的人带着信物知会他们。
大皇子行礼称是,见皇帝又要埋头于公文,也不好再打扰,告退带着谷内侍离开了。
过了一个时辰,谷望生回来禀告事情已经办好,皇帝头也不抬含糊答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谷望生识趣的回到原来的位置。
将案上剩下的奏折处理完,谷望生适时上前询问:“陛下辛苦了,要不去御花园散散心?”
皇帝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一边问道:“望生,一转眼蕴儿也有十九岁了吧?我记得在这个年纪,他都出生了。”
谷内侍应和着说:“是啊,记得大皇子刚出生的时候整个王府都高兴极了,在府外摆了流水席,主子还赏了全府喜钱。”
“是啊,都快二十年了,我也应该老了。”皇帝感叹着,似有些惆怅。
谷内侍脸色一变,低下头去回答:“皇上正值盛年,年富力强、英明神武,整个大尧在您的治理下海晏河清,实为天下之福。”
皇帝不在乎谷内侍的吹捧,笑了着说:“你倒是滑头,我只是奇怪,他们为何如此着急?”
这话谷内侍更加不敢接了,室内一片寂静。
少顷,才听皇帝意味不明的说了一句:“未来太子妃是吗?”
接着又看向低着头的谷望生,缓了语气:“罢了,叫人讲这些折子拿下去吧。”
回头看见桌面上被特意被放在一边的几本折子,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那是卫国公世子赵彦信呈上来的,汇报剿匪的进度。
这两年有一群匪徒盘踞在太行山南方的几座山上打劫过路商旅,朝廷也试图清剿过一次,但这帮山匪中居然还有几个身手了得的江湖人,深夜潜入驻扎地刺杀了好几任领兵的将领和监军,后来朝中的兵力都集中对付北边的吐蕃和南方的海寇,就暂时搁置下来了。
这次派赵彦信出兵果然见效,一举攻到山寨,平了匪巢,待休整几日,和当地官府对接好后续事宜就能回京复命了。
皇帝看着这个奏折,心情好了不少,问谷望生:“我记得不久之后就是卫国公的寿辰了?”
谷内侍回道:“回禀陛下,是的,前些日子卫国公来信说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估计会和亲家钱老爷子一道入京。”
“钱老爷子离开京城这么多年了,我还以为他打算永远不回京城了。”皇帝听到了钱老太爷还是有些触动,毕竟曾经是自己的太子太傅,辅佐他数十年,只是脾气太倔,辞官归隐后就没了消息,不由感叹一句:“到底是通家之好,一把年纪还不辞劳苦上京。”
说罢又吩咐谷望生:“你让人盯着些,要是钱家人进京了将消息回禀给我,老师性子虽然倔强,才学还是实打实的,又生性好为人师,到时候让蕴儿带着几个小的替我去探望一番。”
谷望生立马应声表示记住了,又说:“据我所知,钱老爷子几个孙辈已经到京城好几个月了,就住在卫国公府中,钱家大公子好像在准备科考,据说才学过人,名字已经上了状元楼的排行榜了,而且上次那场琴艺比试其中一人就是钱老爷子的孙女,还被娘娘宣进宫里来见过。”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看起来老师关起门来教导儿孙还是卓有成效的,去替我查查老师的大孙子品行如何,不要声张。”皇帝随口吩咐道。
处理完这些事情,皇帝也觉得有些累了,谷望生看在眼中,主动上前:“陛下可是乏了,要不老奴替您揉揉肩,舒缓一下?”
皇帝抬了抬双臂说:“算了,陪我去花园透透气吧。”
作者有话要说:</br>感觉三十万字写不完了,还有好多打算写的分支,但是最近学到,写东西要详略得当,还要适当留白,在考虑要不要砍一部分,又觉得舍不得,好纠结<hr size=1 />
</div> 今日是才艺大赛开始的日子,因为是皇家牵头办的,不仅有皇后特地派了身边的女官代表她出宫操办,各宫妃子也十分关注,虽然身在宫中,她们家中也有后辈,这次比试引得天子重视,若她们能夺得好名次,连带着她们脸上有光。
宫中,乐安公主正在撒娇:“四哥,你就带我去嘛,好嘛,好嘛!”
四皇子被这个妹妹磨得不行,暗暗后悔不该在宫中放肆,以至于被这个妹妹知道他要出宫看才艺大赛,导致现在脱不开身了。
眼看时间过了一大半,四皇子正要松口答应之时,就听到大哥的声音:“你们要去哪?”
大皇子在弟妹心中威严甚高,听到他的声音,乐安公主都噤声不敢再闹了。
四皇子被大哥盯着,不得已实话实说,说自己想要出宫看才艺大赛。
果不其然,大皇子沉下脸色:“现在朝会刚过,你这个时候应该去府衙办公,或者去集贤殿读书,而不是在这里消磨时间。”
说完又看着乐安公主,倒是不再正言厉色,放缓声音说:“宫外危险重重,上次你任性使自己身陷险境,为避免重蹈覆辙,老四又护不住你,还是不要随意出宫的好。”
四皇子建府不足半年,遥领了个大都督的名头,实际上在工部办事,每日的枯燥政务这让生性好武的他十分不乐意,自然不愿意在工部多待,总是想找机会溜去兵营,按照他的想法,以他的才能,就应该天生在战场。
这时听到大哥小看他的本事有些气恼,不过他不敢违逆大哥的意思,只能在心中腹诽,默默离开。
结果被大皇子叫住了:“站住,之前叫你读我给你的那本《麟史》,将读后所感写出来交给我,这么多天还没个动静?”
那本书早就被四皇子束之高阁了,没想到这会被提起来,只能支吾着回答:“这几天公事繁忙,我还未读完,过几天我一定交给大哥。”
大皇子哪能不知道弟弟的小把戏,只能说:“你这块向来薄弱,先生也无计可施,过几天旬家你带着书来我府上,我来亲自教你。”
说完这些,看着弟妹都苦着脸,才说:“今天才是比试第一天,没什么好看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也要去,到时候禀明父亲,带上你们一起去。”末了又补了一句:“老四如果还交不上功课那就不必去了。”
本来喜出望外的四皇子笑容凝固在脸上,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才好。
大皇子原本要带着弟弟出宫,走到一半被内侍叫了回去,只能在谆谆叮嘱后放他自己出去。
来到紫宸殿,皇帝正在办公,为了安静他把伺候的人都屏退到殿外,只有谷望生守在一旁时不时添茶倒水。
见到大儿子行礼随口叫他起身,笔下却不停,问道:“蕴儿来了,听说你把老四教训了一顿,也只有你能管教那个皮猴了。”
因为在办公,皇帝也没有继续聊家常,而是将一份折子递给大皇子,说到:“这是河南道快马送来的,说是今年入夏之后雨水太多,各地水患频发,想要朝廷放粮赈灾,你看派谁去比较好。”
大皇子在心中盘了盘朝中官员,犹豫片刻才开口:“据儿臣所知,左司郎中周大人原本是河北道调任过来,应当了解当地情况,不若派他为宣慰使,主持赈灾。”
皇帝也觉得合适,点头道:“那就这样,就让周踪去,户部侍郎向丞随行,另外让霍白一起去吧。”
霍白将军自从剿了海寇回京之后,一直在负责巡查各地军队,辗转于州府之间,这次回来述职才有空闲。
安排完这件事,皇帝才又开口:“还有一件事,你年纪不小了,前几日你母妃忧心你的终身大事,她是看中了叶家那个姑娘,我就想问问你的意思。”
大皇子一听是这事,一本正经的面庞不由得有些错愕,年轻的小伙子,再怎么稳重,也会对未来的另一半有过憧憬,只不过前些年父皇一直没有提过这事,他也就按下心思,将重心放在政务之中,如今父皇主动提起,反而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皇帝放下御笔,来到他身边,温和地说:“这里就我们爷俩,你也不小了,不用不好意思,就当是闲话家常,要是不喜欢叶小姐,那你说说喜欢什么样的妻子?”
大皇子红着脸说:“我也不知道,就想要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能与我心灵相通携手一生的妻子。”说着说着又怀疑自己要求是不是有些高,又期待真有那么一个人。
皇帝看着儿子这个样子,笑了笑:“行了,我知道了,这段日子城里在举办才艺会,我记得你的府邸也在附近,说不定能够找到心仪之人。”
说到这件事,大皇子提起之前的事情:“父亲,我答应带妹妹们去才艺大会,所以想先向父亲求个恩典,准几位妹妹能出宫一日。”
皇子满十六岁之后出宫建府,出宫并不困难,但是公主不一样,一贯养在深宫之中,想要出宫可谓是难上加难,历朝历代公主出嫁之前都不得轻易离宫,就是受宠如乐安公主,也仅仅出宫过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偷跑出去的。
“一听就是乐安的主意,既然你已经答应了,那我也不反对,不过她们的安危就由你负责了,要是有什么闪失就是你的责任。”皇帝也不好扶了大儿子的面子。
“等会让望生带你过去找廉王和李将军,与他们拟定个的章程,务必万无一失。”皇帝回到了御案前,交代儿子说,京中的兵权分别掌握在他们手中,想要调动人手,就必须让皇帝身边的人带着信物知会他们。
大皇子行礼称是,见皇帝又要埋头于公文,也不好再打扰,告退带着谷内侍离开了。
过了一个时辰,谷望生回来禀告事情已经办好,皇帝头也不抬含糊答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谷望生识趣的回到原来的位置。
将案上剩下的奏折处理完,谷望生适时上前询问:“陛下辛苦了,要不去御花园散散心?”
皇帝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一边问道:“望生,一转眼蕴儿也有十九岁了吧?我记得在这个年纪,他都出生了。”
谷内侍应和着说:“是啊,记得大皇子刚出生的时候整个王府都高兴极了,在府外摆了流水席,主子还赏了全府喜钱。”
“是啊,都快二十年了,我也应该老了。”皇帝感叹着,似有些惆怅。
谷内侍脸色一变,低下头去回答:“皇上正值盛年,年富力强、英明神武,整个大尧在您的治理下海晏河清,实为天下之福。”
皇帝不在乎谷内侍的吹捧,笑了着说:“你倒是滑头,我只是奇怪,他们为何如此着急?”
这话谷内侍更加不敢接了,室内一片寂静。
少顷,才听皇帝意味不明的说了一句:“未来太子妃是吗?”
接着又看向低着头的谷望生,缓了语气:“罢了,叫人讲这些折子拿下去吧。”
回头看见桌面上被特意被放在一边的几本折子,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那是卫国公世子赵彦信呈上来的,汇报剿匪的进度。
这两年有一群匪徒盘踞在太行山南方的几座山上打劫过路商旅,朝廷也试图清剿过一次,但这帮山匪中居然还有几个身手了得的江湖人,深夜潜入驻扎地刺杀了好几任领兵的将领和监军,后来朝中的兵力都集中对付北边的吐蕃和南方的海寇,就暂时搁置下来了。
这次派赵彦信出兵果然见效,一举攻到山寨,平了匪巢,待休整几日,和当地官府对接好后续事宜就能回京复命了。
皇帝看着这个奏折,心情好了不少,问谷望生:“我记得不久之后就是卫国公的寿辰了?”
谷内侍回道:“回禀陛下,是的,前些日子卫国公来信说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估计会和亲家钱老爷子一道入京。”
“钱老爷子离开京城这么多年了,我还以为他打算永远不回京城了。”皇帝听到了钱老太爷还是有些触动,毕竟曾经是自己的太子太傅,辅佐他数十年,只是脾气太倔,辞官归隐后就没了消息,不由感叹一句:“到底是通家之好,一把年纪还不辞劳苦上京。”
说罢又吩咐谷望生:“你让人盯着些,要是钱家人进京了将消息回禀给我,老师性子虽然倔强,才学还是实打实的,又生性好为人师,到时候让蕴儿带着几个小的替我去探望一番。”
谷望生立马应声表示记住了,又说:“据我所知,钱老爷子几个孙辈已经到京城好几个月了,就住在卫国公府中,钱家大公子好像在准备科考,据说才学过人,名字已经上了状元楼的排行榜了,而且上次那场琴艺比试其中一人就是钱老爷子的孙女,还被娘娘宣进宫里来见过。”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看起来老师关起门来教导儿孙还是卓有成效的,去替我查查老师的大孙子品行如何,不要声张。”皇帝随口吩咐道。
处理完这些事情,皇帝也觉得有些累了,谷望生看在眼中,主动上前:“陛下可是乏了,要不老奴替您揉揉肩,舒缓一下?”
皇帝抬了抬双臂说:“算了,陪我去花园透透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