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知予想象过很多种见到妈妈偶像时的情景,尤其是在跟妈妈交流过那么多信息后,常知予觉得自己的工作终于迎来了转机。
没准,一下子走向了人生巅峰。
由一个不为人知的透明小助理,摇身一变,成为大名鼎鼎的金牌经纪人。
想着想着,常知予入了梦乡。
没想到,现实却是如此的始料未及。
常知予本想靠自己一贯的毅力,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但她还是高估了自己。
沿海的城市,天气本就变化莫测。
出门前还晴空万里,此时,已乌云密布,就在咫尺之间,一大簇一大簇的,压得常知予快要喘不过气。
一阵风吹来,闷闷的,裹挟着沿海地区独有的咸湿气味。
常知予紧了紧那件薄薄的开衫。
路歆然是很爱花的,当她投入到花花草草上时,整个世界,于她都是静止的。
慢慢地,黑云笼罩住了整个小院。
直至没有了一丝光亮,路歆然才恍然直起腰身。
雨下得很急,急到路歆然还来不及为那几盆正在盛放的天竺葵做好遮挡,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了。
小院的墙体并不高。
常知予紧靠墙角躲着雨,一扭身,不经意间就看到了路歆然那匆忙又狼狈的模样。
退出银幕的她是一个很淡然的人,对什么,都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若有的话,曾经,就是她的演艺事业。
现在,那大概就是她这满院的四季了吧。
说过了的,她很爱花。
或者,此时此刻,她爱花超过了爱自己的事业,甚至超过她自己。
一直忙着给花儿做遮挡的路歆然,竟顾不上给自己撑一把伞。
那条纯色的绸缎裤子,也因为泥泞的地面变得有些污浊,没有了最开始的无瑕。
那块污秽,就像白纸上不小心滴落的一滴墨,侵染了整片纯净。
“路老师,您让我进去吧,让我帮您!”
路歆然犹豫了一秒,没有抬头。
“门没锁!” 路歆然的声音也被这声势浩大的风雨盖了一大半。
“好!”常知予将一直举在头顶的斜挎包拿下来,推开了那扇门。
天气依旧阴霾笼盖着,可常知予心里的忧郁却随着这场雨冲刷了一大半。
自从那场车祸后,常知予对雨是提不起什么好感的。
但,今天这场雨,常知予,甘之如饴。
“路老师,一般来说,花不是都喜水怕旱的吗,尤其是 ,经过了这连续半个月的暴热天气,这场雨,来得不正是时候吗?”常知予自然地接过路歆然递过来的毛巾,一边擦拭着头发,一边问道。
“花,和动物是一样的。”谈起花的路歆然,是没有刚才那股子戾气的。
路歆然递来一杯暖茶,继续道:“小动物有冬眠期,花也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休眠期。”不知道是不是常知予的错觉,她总觉得被刚才那突如其来的大雨洗涤过的路老师,柔和了很多。
“休眠期,那马蹄莲是不是就属于夏季需要休眠的花啊?”
常知予顺着路歆然的话搜索着记忆。
小时候,妈妈栽种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马蹄莲。
有一次自己看见花朵萎蔫儿,叶子发黄枯萎,好心给花多浇了点水,非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差点把花整死。
“对,马蹄莲呢,是种球植物,夏季进入休眠期后,就要逐渐断水了,最后等到植株枯黄就剪掉,保证盆土干燥,放在家里干燥的位置。”
“那咱们刚才搬进侧院的花也是吗,它叫什么名字啊,它开花好多啊,一捧一捧的。”
“那是小木槿,小木槿开花非常多,花量很大,养护也比较简单,但小木槿这种花卉最是怕淋雨,在夏天要放在半阴的地方,要遮雨。淋上一场雨,它就东倒西歪了。”
快到晌午时,雨也渐渐小了,路歆然以午饭过后习惯小憩为由,送走了常知予。
不过,常知予向来不是一个急性子。
路老师今天同意她进院门,这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而公司那边,就不像常知予这般积极了。
其实一开始,公司只是想把常知予这个烂皮球踢得远一点,随便丢个闲职,并没有对她寄予什么期待。
她现在基本上等同于一个闲散人员了。
转念一想,她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周,第三周……
她像一个国企上班的公务员一样,每天9点准时出现在路歆然小院门口。
不过,她除了每天进出路歆然的小院之外,还要抽出额外的时间,去找各种演艺机会。
以她这段时间对路歆然的了解,她总坚信,路歆然绝不会如此轻易就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业。
当然,她一个刚入职的小透明人,演艺机会,何来容易。
机会不会自己找上门来,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在娱乐圈这种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环境里,赢得机会的首要因素,那便是核心竞争力。
路歆然最独一无二的魅力是什么呢?
应该就是她浑然天成的故事感了吧。
那她最大的故事是什么呢?
当属曾经她和高澍那段跨越世纪的爱恋了。
这么吸人眼球的复出套路,很难不成功。
要知道,现在的吃瓜群众最喜欢这些爱恨情仇的桥段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种情怀贩卖泛滥的时代。
常知予要能想到,深谙此道的经纪公司又怎会不知。
奈何,路歆然不屑于用这种招数重回银幕,无论经纪公司如何劝说,都无计可施。
这也是经纪公司与路歆然关系如此僵化的一大原因。
常知予虽认识路老师时间不久,但比起利用路老师获得成就,她更喜欢和路老师相处时的时光,以及和路老师在一起时的自己。
轻松、自在、闲适。
她清楚路老师的为人,同时,也坚定自己的信念。
何况,现在的生活,也并不是她完全不喜欢的样子。
她在陪伴路歆然的同时,又拿起了自己久违的相机。
她习惯在路歆然摆弄花草时,用自己擅长的光影进行记录。
对此,路歆然是默许的。
那些平常极易被忽视的细节与情绪,全于此刻,在镜头的定格中尽情肆意、蔓延。
镜头里的路歆然,没有浓妆艳抹,也不会故作姿态。
她好像只是不经意地出现,随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甚至,有时风吹得碎发有些凌乱,逆着光的画面看不清面容,可偏偏就是这一刻,那么让人动容。
常知予拍完照片后,忍不住,像献宝似的,急着拿给路歆然看。
起初,路歆然并不在意。
可不知是哪一副画面入了她的心,渐渐地,她会有期待。
最开始,常知予只是拿回家给妈妈分享,妈妈有时会感慨,有时会欣然,有时又会不由得涌上一番惆怅。
“多么珍贵的照片呀,它本该被更多的人看到的!”
一念之间的提点,如同久旱逢甘露,让常知予从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对呀,妈妈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的是一群人。
无论岁月怎样堆积,总有那么一群人,还在惦记着她们曾经的时光。
盯着和妈妈的对话框,常知予思索片刻,很快,她建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开始在上边分享一些路老师的日常。
她的视角很舒服,像朋友,又像亲人。
有时,是几张路歆然给花修剪枝叶的照片,有时,是她们二人之间琐碎的闲谈,有时,又亦是从小院向天空望去的一抹红晕。
关注的人数由一位数,到三位数。
她没有多么丰富的追星经验,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
幸得尤思童,总能不经意间指点一二。
很快,便突破一万大关。
这些,常知予不敢让路歆然知道,只能每天回家后,守着静谧,一个人整理思绪。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突然通知常知予,有个制片人想要邀请路歆然出演她电影中的一角。
这不是常知予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通知。
两个月内,大大小小的“邀约”,常知予已经接到四次了。
这是第五次。
思绪飞远,飞到第一次常知予参加这样的饭局。
经历了这半年的职场生活,常知予多少也长进些。
即便是夹杂工作的饭局,常知予也并不认为自己会是那般处境。
但,以畸形的酒桌文化作掩映的合作,即使披着随意轻松的外衣,在权力的遮蔽下,最终也只能演变成一场血淋淋的施虐与受虐。
更可怕的是,在酒局上才能开谈的工作,那重点往往就不在酒了,当然,也不在人,而在于“劝”,甚至是“逼”:
“小常,这还是咱们第一次见面呢,不知道可否赏脸,一起喝一杯呢?”
“赏脸”?
这里边随便一个人,都比常知予要权大势重吧,应该改成“我赏你脸和你喝一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吧。
“不好意思,张总,我不会喝酒。”
可是,在职场中,“不会”绝不是一个好的推辞。
“不会呀?”男人的语气里不是本以为的失望,反倒更多的是惊喜,“我教你。”
“是呀,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位小姑娘呢,年轻人,在外打拼要多出来积累人脉呀。”
那些眼神晦暗不明,对方没有再多说什么,短短的几句话,已是威慑。
被这样的眼神凝视,她大抵是可以体会到那只乳猪的感受的。
餐桌旁那一只正在被炙烤的乳猪。
常知予讪讪地笑,举起面前的那个酒杯,小酌了一口。
“这怎么能是喝酒呢,我可是全干了,你这要是再不喝可就是不给我面子咯。”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倒着晃了晃自己的酒杯,昂贵的高脚杯,映着的是常知予那无措的神情。
无奈,常知予只能一边笑着,一边一饮而尽。
“好,好酒量!”
四周伴随的,则是对她络绎不绝的夸赞。
……
没准,一下子走向了人生巅峰。
由一个不为人知的透明小助理,摇身一变,成为大名鼎鼎的金牌经纪人。
想着想着,常知予入了梦乡。
没想到,现实却是如此的始料未及。
常知予本想靠自己一贯的毅力,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
但她还是高估了自己。
沿海的城市,天气本就变化莫测。
出门前还晴空万里,此时,已乌云密布,就在咫尺之间,一大簇一大簇的,压得常知予快要喘不过气。
一阵风吹来,闷闷的,裹挟着沿海地区独有的咸湿气味。
常知予紧了紧那件薄薄的开衫。
路歆然是很爱花的,当她投入到花花草草上时,整个世界,于她都是静止的。
慢慢地,黑云笼罩住了整个小院。
直至没有了一丝光亮,路歆然才恍然直起腰身。
雨下得很急,急到路歆然还来不及为那几盆正在盛放的天竺葵做好遮挡,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了。
小院的墙体并不高。
常知予紧靠墙角躲着雨,一扭身,不经意间就看到了路歆然那匆忙又狼狈的模样。
退出银幕的她是一个很淡然的人,对什么,都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若有的话,曾经,就是她的演艺事业。
现在,那大概就是她这满院的四季了吧。
说过了的,她很爱花。
或者,此时此刻,她爱花超过了爱自己的事业,甚至超过她自己。
一直忙着给花儿做遮挡的路歆然,竟顾不上给自己撑一把伞。
那条纯色的绸缎裤子,也因为泥泞的地面变得有些污浊,没有了最开始的无瑕。
那块污秽,就像白纸上不小心滴落的一滴墨,侵染了整片纯净。
“路老师,您让我进去吧,让我帮您!”
路歆然犹豫了一秒,没有抬头。
“门没锁!” 路歆然的声音也被这声势浩大的风雨盖了一大半。
“好!”常知予将一直举在头顶的斜挎包拿下来,推开了那扇门。
天气依旧阴霾笼盖着,可常知予心里的忧郁却随着这场雨冲刷了一大半。
自从那场车祸后,常知予对雨是提不起什么好感的。
但,今天这场雨,常知予,甘之如饴。
“路老师,一般来说,花不是都喜水怕旱的吗,尤其是 ,经过了这连续半个月的暴热天气,这场雨,来得不正是时候吗?”常知予自然地接过路歆然递过来的毛巾,一边擦拭着头发,一边问道。
“花,和动物是一样的。”谈起花的路歆然,是没有刚才那股子戾气的。
路歆然递来一杯暖茶,继续道:“小动物有冬眠期,花也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休眠期。”不知道是不是常知予的错觉,她总觉得被刚才那突如其来的大雨洗涤过的路老师,柔和了很多。
“休眠期,那马蹄莲是不是就属于夏季需要休眠的花啊?”
常知予顺着路歆然的话搜索着记忆。
小时候,妈妈栽种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马蹄莲。
有一次自己看见花朵萎蔫儿,叶子发黄枯萎,好心给花多浇了点水,非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差点把花整死。
“对,马蹄莲呢,是种球植物,夏季进入休眠期后,就要逐渐断水了,最后等到植株枯黄就剪掉,保证盆土干燥,放在家里干燥的位置。”
“那咱们刚才搬进侧院的花也是吗,它叫什么名字啊,它开花好多啊,一捧一捧的。”
“那是小木槿,小木槿开花非常多,花量很大,养护也比较简单,但小木槿这种花卉最是怕淋雨,在夏天要放在半阴的地方,要遮雨。淋上一场雨,它就东倒西歪了。”
快到晌午时,雨也渐渐小了,路歆然以午饭过后习惯小憩为由,送走了常知予。
不过,常知予向来不是一个急性子。
路老师今天同意她进院门,这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而公司那边,就不像常知予这般积极了。
其实一开始,公司只是想把常知予这个烂皮球踢得远一点,随便丢个闲职,并没有对她寄予什么期待。
她现在基本上等同于一个闲散人员了。
转念一想,她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周,第三周……
她像一个国企上班的公务员一样,每天9点准时出现在路歆然小院门口。
不过,她除了每天进出路歆然的小院之外,还要抽出额外的时间,去找各种演艺机会。
以她这段时间对路歆然的了解,她总坚信,路歆然绝不会如此轻易就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业。
当然,她一个刚入职的小透明人,演艺机会,何来容易。
机会不会自己找上门来,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在娱乐圈这种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环境里,赢得机会的首要因素,那便是核心竞争力。
路歆然最独一无二的魅力是什么呢?
应该就是她浑然天成的故事感了吧。
那她最大的故事是什么呢?
当属曾经她和高澍那段跨越世纪的爱恋了。
这么吸人眼球的复出套路,很难不成功。
要知道,现在的吃瓜群众最喜欢这些爱恨情仇的桥段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种情怀贩卖泛滥的时代。
常知予要能想到,深谙此道的经纪公司又怎会不知。
奈何,路歆然不屑于用这种招数重回银幕,无论经纪公司如何劝说,都无计可施。
这也是经纪公司与路歆然关系如此僵化的一大原因。
常知予虽认识路老师时间不久,但比起利用路老师获得成就,她更喜欢和路老师相处时的时光,以及和路老师在一起时的自己。
轻松、自在、闲适。
她清楚路老师的为人,同时,也坚定自己的信念。
何况,现在的生活,也并不是她完全不喜欢的样子。
她在陪伴路歆然的同时,又拿起了自己久违的相机。
她习惯在路歆然摆弄花草时,用自己擅长的光影进行记录。
对此,路歆然是默许的。
那些平常极易被忽视的细节与情绪,全于此刻,在镜头的定格中尽情肆意、蔓延。
镜头里的路歆然,没有浓妆艳抹,也不会故作姿态。
她好像只是不经意地出现,随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甚至,有时风吹得碎发有些凌乱,逆着光的画面看不清面容,可偏偏就是这一刻,那么让人动容。
常知予拍完照片后,忍不住,像献宝似的,急着拿给路歆然看。
起初,路歆然并不在意。
可不知是哪一副画面入了她的心,渐渐地,她会有期待。
最开始,常知予只是拿回家给妈妈分享,妈妈有时会感慨,有时会欣然,有时又会不由得涌上一番惆怅。
“多么珍贵的照片呀,它本该被更多的人看到的!”
一念之间的提点,如同久旱逢甘露,让常知予从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对呀,妈妈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的是一群人。
无论岁月怎样堆积,总有那么一群人,还在惦记着她们曾经的时光。
盯着和妈妈的对话框,常知予思索片刻,很快,她建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开始在上边分享一些路老师的日常。
她的视角很舒服,像朋友,又像亲人。
有时,是几张路歆然给花修剪枝叶的照片,有时,是她们二人之间琐碎的闲谈,有时,又亦是从小院向天空望去的一抹红晕。
关注的人数由一位数,到三位数。
她没有多么丰富的追星经验,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
幸得尤思童,总能不经意间指点一二。
很快,便突破一万大关。
这些,常知予不敢让路歆然知道,只能每天回家后,守着静谧,一个人整理思绪。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突然通知常知予,有个制片人想要邀请路歆然出演她电影中的一角。
这不是常知予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通知。
两个月内,大大小小的“邀约”,常知予已经接到四次了。
这是第五次。
思绪飞远,飞到第一次常知予参加这样的饭局。
经历了这半年的职场生活,常知予多少也长进些。
即便是夹杂工作的饭局,常知予也并不认为自己会是那般处境。
但,以畸形的酒桌文化作掩映的合作,即使披着随意轻松的外衣,在权力的遮蔽下,最终也只能演变成一场血淋淋的施虐与受虐。
更可怕的是,在酒局上才能开谈的工作,那重点往往就不在酒了,当然,也不在人,而在于“劝”,甚至是“逼”:
“小常,这还是咱们第一次见面呢,不知道可否赏脸,一起喝一杯呢?”
“赏脸”?
这里边随便一个人,都比常知予要权大势重吧,应该改成“我赏你脸和你喝一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吧。
“不好意思,张总,我不会喝酒。”
可是,在职场中,“不会”绝不是一个好的推辞。
“不会呀?”男人的语气里不是本以为的失望,反倒更多的是惊喜,“我教你。”
“是呀,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位小姑娘呢,年轻人,在外打拼要多出来积累人脉呀。”
那些眼神晦暗不明,对方没有再多说什么,短短的几句话,已是威慑。
被这样的眼神凝视,她大抵是可以体会到那只乳猪的感受的。
餐桌旁那一只正在被炙烤的乳猪。
常知予讪讪地笑,举起面前的那个酒杯,小酌了一口。
“这怎么能是喝酒呢,我可是全干了,你这要是再不喝可就是不给我面子咯。”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倒着晃了晃自己的酒杯,昂贵的高脚杯,映着的是常知予那无措的神情。
无奈,常知予只能一边笑着,一边一饮而尽。
“好,好酒量!”
四周伴随的,则是对她络绎不绝的夸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