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度安静下来,大厅之内鸦雀无声,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呼吸声。
林辅表情微妙,曾经的回忆涌上心头,沈家父子都是顶好的说客,总能抓住他人的心思。
林翯翀和孔书锦两个少年都不得不感慨太子殿下的气魄,都觉得说服孔孟定然是势在必得的。
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只有孔孟,心中一团乱,他忘记自己要说什么、忘记自己在想什么。面对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仔细辨认,长得与沈权八分相似,神态、容貌与沈权年轻时像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一般,连语气都是。
他想到第一次见沈权的场景。那年大雪纷飞,南阳街头张灯结彩,喜迎新年。他与家父家母出门置办年货,却遇沈权陪顾之淳南下私巡,没有浩大的军队,也没有尊贵的仪仗,只有顾之淳、沈权与杜承风三人。
他们三人行走在街头,几位少年长相不凡、意气风发,走在街上倒是能引起不少注意。他们游走街头,看着路边摊有趣的小玩意儿,每一个都让他们喜笑颜开。
在此时,一蛮横壮士大肆走在街头欺压老弱,一有孕女子被他推搡在地,只是因为没注意挡了这位壮士的去路,眼看他目中无人将要行莽人之事,沈权放下手中的木雕冲了过去。
那一处声音太大,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可看到那人体型都不敢上前。孔孟见状欲要前往阻拦,却被母亲拦下,连连摇头。
沈权初生牛犊不怕虎,谁理他强龙不压地头蛇,上去给那莽人一记飞脚,壮汉来不及反应,数联、连后退几步,等定下脚来,看见眼前的愣头小子,一下火冒三丈。
他大声怒吼,论起拳头冲着沈权门面直来,只一下,沈权迅速躲开,耳边确实壮汉拳头带过风留下的呼呼声,可想而知这一拳是下了死手。
两人一招一式,战况激烈,壮汉没落的半点好处,沈权并不进攻,一直躲闪消耗了那人精力,壮汉喘息不断,沈权瞅准机会给那人一圈,立刻倒地。
顾之淳和杜承风带头叫好,旁边围观的人也从看戏中回过神来,却四散离去,直到那人被官府带走。
这一幕被孔孟一一看在眼里,可他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也不是见死不救,只是南阳何人不知,那壮汉是南阳太守的小舅子。南阳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天高皇帝远,这地方官就是土皇帝。
莫说他那小舅子今日敢在街上横行霸道,就是明日烧杀抢夺,知府也能给他保释出来,就算上头查下来,花些金银打发走便是,向来如此。
没人知道沈权他们的身份,只是想这几个孩子或许倒了大霉,倍感惋惜,却无人敢上前说上一句。
沈权还在为自己的见义勇为沾沾自喜,恼那壮汉打来时,两人也不见搭把手。
“阿权是打得过的,还需我们帮倒忙?”
顾之淳调侃着,却看向杜承风笑个不停,一开始杜承风还想上去帮忙,却被他伸手阻拦,他可知沈权脾性,上去只会惹他不快。
就这样三人又是有说有笑,也不见有人上来赞许一句,倒是那孕妇,被慌慌张张赶来的婆母搀扶起身,也没有一句道谢,像是见了鬼一般速速离去。
三人不解,早在顾之淳的那位太子兄长还在世之事,就只这南阳江南水乡之地,地大物博,人人都是饱读圣贤之书,就这待客之道?
即便他们不解,也没有过多理会毕竟这个小插曲不是他们最主要的事情,当下找了个客栈住下。
只是孔孟也不知是否受了蛊惑,鬼使神差般跟随他们来到客栈,又花了些碎银让小二将一张写有[若不想惹火上身,速速离去]的字条放入他们的餐盘。
即便是到了今天,孔孟都没想白当时做这件事的心境是如何的。
三人看到纸条不明所以,只以为是恶作剧,直到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沈权游戏输了,被罚去不远处的酒楼买酒,回来的路上被多人堵截。
这些人个个身怀利器,他赤手空拳,难分伯仲,很快就落了下风。
“我等来此处游玩,不知是得罪了哪家大人,竟惹上杀身之祸”。
他与歹人周旋,再怎么好的武功,哪经得起这么多人的打杀,心想能拖一刻是一刻,顾之淳二人发现他久久未归,定会来找他。
可他们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看得出来沈权已是强弩之末,打算速战速决,痛下杀手。
不到一会儿,沈权就被打倒在地,买来的酒碎了一地,酒香十里,难怪都说这南阳醉宵楼的桂花酿天下闻名,沈权感叹可惜都没喝上一口。
这时,一身材魁梧的男子走到他的面前,提起他的头发,大骂“杂碎”。
又称“你可知我是谁,敢当街与我动手,今夜我就送你见阎王”。
沈权看清那人面容,正是那天在街上教训的壮汉,大脑已经没法思考。
他眼前一片眩晕,感觉身上每一处骨头胀的要死,堂堂沈家二郎,竟是殒命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
就在那壮汉打算给沈权致命一击,被一支箭拦了下来,是顾之淳和杜承风赶来了。二人见沈权久久不回,又想到那张纸条,即刻派藏在城中的暗卫前去寻人。
暗卫在黑夜潜行,悄无声息上前抹了那些人的脖子,只有那壮汉被留下一条性命,可那箭插入他的胳膊,他痛苦不已,叫苦连天,让顾之淳一块臭抹布塞入嘴中。
他们赶忙将沈权背了回去,请来大夫,看沈权久久昏迷不醒,他们心如刀割。
“我去杀了那畜生”。
顾之淳格外冲动,眼看就要冲进柴房宰了那个人,好在及时被杜承风拦下。
“之淳,莫要忘了你的身份”。
是啊,他的身份,南夏君王,难道眼中没有法度,要手刃了伤他兄弟的罪人么。
两人冷静下来,思考着这人为何会出现在此,依照南夏律法,当街行凶伤人,需在府衙关押三月,后回家禁足半载,才几天为何被放了出来。
不用多想,也能知道是府衙的人收了好处,贪赃枉法,想来给他们的传纸条的人早就知道,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富庶的南阳,这种事是家常便饭。
多日后,沈权清醒过来,顾之淳将之前和杜承风的想法告诉沈权,沈权也渐渐想起他昏迷之前壮汉跟他说的话,“你知道我是谁么”,这句话意义重大。
想必他后面绝对不只是大氏族之家,沈权摇摇晃晃起身前往柴房,那人已经几日没有好好进食了,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干裂,可在他们眼中都是死不足惜。
看见沈权没死,那人倒是有些失望,却一脸无所畏惧,丝毫不怕他们会拿自己怎样。
“让我听听,你究竟是何人,这么大的口气”。
沈权上前揪住他的领子。
“怎么,你们现在怕了,我劝你们快把我放了,得罪我没有好下场”。
“目无王法,藐视天子,我看你才是不想活了”。
沈权一把将他甩开,不用再问了,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只是那壮汉一头雾水,他什么意思,他是目无王法,可藐视天子是什么意思。
不等给他思考的时间,杜承风给他当头一棒,力度刚好,不会死人,却能晕死个几日。
三人带上晕过去的他,直冲太守府,这一动静吓坏了太守府的府衙,哪见过太守小舅子这鼻青脸肿的,被人五花大绑抬来,赶快去通知太守。
一听这场面,太守气冲冲走出来。
“谁敢,谁敢这般动我小舅子”。
“你的小舅子?太守真是家教严明啊”。
顾之淳从他二人身后缓缓走出,语气不怒自威,那太守也不是傻子,新皇登基,众臣朝拜,他怎会没见过皇帝。
吓得一下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却于事无补,顾之淳怎会饶了他!
……
半月之后,南阳太守当街问斩,他那作恶多端的小舅子游街示众后遭五马分尸之刑。
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得罪了谁,却在那一日,百姓把家里能拿的烂菜叶子全都拿了出来。那没有心肝的狗官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可南阳这等秀美富庶之地,不能再有这样的父母官了。
回到京都,顾之淳彻查南阳太守,果不其然,他与自己那已经故去的太子兄长,私下里来往平凡,太守有太子做后台相互,而太子有太守金钱上倾囊相助。
这等艰苦的条件,他更加觉得自己的这条登基之路来之不易,艰难重重。
当年,孔孟一举成才,殿试之上,他见到了当时的三个少年。手腕不凡的当朝天子,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少年有为的护城军统领。
这一刻,孔孟更加坚信,自己要为嘉靖效力,他自幼饱读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少年时感慨自己为何没有一身本领保家卫国,空读圣贤书,却在此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好官,一个好臣子。
多年后沈权起兵谋反,听闻这个消息孔孟难得的发疯,他心目中战功赫赫的大将军、那个守护边疆和平十数载的大将军,背叛了他的国家,背叛了他的君王。
那时他便下定决心,此生不入京都,新帝登基大典他也告假没有前往,沈权虽与他不熟,却了解他的为人,真当是体恤百姓,积劳成疾病倒了。
这是孔孟第一次以百姓当幌子,看着沈权送来的灵芝神草,瞥都不瞥一眼就丢了。
他心高气傲了一辈子,忠的是自己的内心,忠的是年少时看到的那个路见不平的少年。
他怎会不知啊,他沈权效忠的帝王,那一定是顶好的帝王;他亲近的兄弟,一定是值得的兄弟。可他若叛国、叛君王、叛兄弟,那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那层孔孟为沈权镀上的金光破灭的一瞬间,星辉洒落了一地,恩惠给了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个百姓,唯独破碎了孔孟心中的沈权。
“太子请回吧”。
孔孟轻叹一声,开始下逐客令。
大气都不敢喘的众人,长吁一声后,还是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沈灏澜不再多言,话已至此,孔孟不愿随他回去,他们又何必强人所难。
“这几日叨扰了,太守保重身体”。
即便如此,沈浩澜依旧谦逊有礼,直到一行人转身离去。
孔孟开口“三日后,老夫随太子回京”。
听到这话,众人心中的火焰再次被点燃。
“当真!”
沈灏澜转过身去,跑到孔孟面前,看到他点了点头,才放下了一个悬着的心。
他后退一步,双手放于胸前,身体向下弓去,缓缓作揖。
“恭候孔太守”。
看着面前这个谦逊有礼的孩子,孔孟心中多年的结有了些许的缓解。
林辅表情微妙,曾经的回忆涌上心头,沈家父子都是顶好的说客,总能抓住他人的心思。
林翯翀和孔书锦两个少年都不得不感慨太子殿下的气魄,都觉得说服孔孟定然是势在必得的。
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只有孔孟,心中一团乱,他忘记自己要说什么、忘记自己在想什么。面对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仔细辨认,长得与沈权八分相似,神态、容貌与沈权年轻时像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一般,连语气都是。
他想到第一次见沈权的场景。那年大雪纷飞,南阳街头张灯结彩,喜迎新年。他与家父家母出门置办年货,却遇沈权陪顾之淳南下私巡,没有浩大的军队,也没有尊贵的仪仗,只有顾之淳、沈权与杜承风三人。
他们三人行走在街头,几位少年长相不凡、意气风发,走在街上倒是能引起不少注意。他们游走街头,看着路边摊有趣的小玩意儿,每一个都让他们喜笑颜开。
在此时,一蛮横壮士大肆走在街头欺压老弱,一有孕女子被他推搡在地,只是因为没注意挡了这位壮士的去路,眼看他目中无人将要行莽人之事,沈权放下手中的木雕冲了过去。
那一处声音太大,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可看到那人体型都不敢上前。孔孟见状欲要前往阻拦,却被母亲拦下,连连摇头。
沈权初生牛犊不怕虎,谁理他强龙不压地头蛇,上去给那莽人一记飞脚,壮汉来不及反应,数联、连后退几步,等定下脚来,看见眼前的愣头小子,一下火冒三丈。
他大声怒吼,论起拳头冲着沈权门面直来,只一下,沈权迅速躲开,耳边确实壮汉拳头带过风留下的呼呼声,可想而知这一拳是下了死手。
两人一招一式,战况激烈,壮汉没落的半点好处,沈权并不进攻,一直躲闪消耗了那人精力,壮汉喘息不断,沈权瞅准机会给那人一圈,立刻倒地。
顾之淳和杜承风带头叫好,旁边围观的人也从看戏中回过神来,却四散离去,直到那人被官府带走。
这一幕被孔孟一一看在眼里,可他不知该如何评价,他也不是见死不救,只是南阳何人不知,那壮汉是南阳太守的小舅子。南阳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天高皇帝远,这地方官就是土皇帝。
莫说他那小舅子今日敢在街上横行霸道,就是明日烧杀抢夺,知府也能给他保释出来,就算上头查下来,花些金银打发走便是,向来如此。
没人知道沈权他们的身份,只是想这几个孩子或许倒了大霉,倍感惋惜,却无人敢上前说上一句。
沈权还在为自己的见义勇为沾沾自喜,恼那壮汉打来时,两人也不见搭把手。
“阿权是打得过的,还需我们帮倒忙?”
顾之淳调侃着,却看向杜承风笑个不停,一开始杜承风还想上去帮忙,却被他伸手阻拦,他可知沈权脾性,上去只会惹他不快。
就这样三人又是有说有笑,也不见有人上来赞许一句,倒是那孕妇,被慌慌张张赶来的婆母搀扶起身,也没有一句道谢,像是见了鬼一般速速离去。
三人不解,早在顾之淳的那位太子兄长还在世之事,就只这南阳江南水乡之地,地大物博,人人都是饱读圣贤之书,就这待客之道?
即便他们不解,也没有过多理会毕竟这个小插曲不是他们最主要的事情,当下找了个客栈住下。
只是孔孟也不知是否受了蛊惑,鬼使神差般跟随他们来到客栈,又花了些碎银让小二将一张写有[若不想惹火上身,速速离去]的字条放入他们的餐盘。
即便是到了今天,孔孟都没想白当时做这件事的心境是如何的。
三人看到纸条不明所以,只以为是恶作剧,直到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沈权游戏输了,被罚去不远处的酒楼买酒,回来的路上被多人堵截。
这些人个个身怀利器,他赤手空拳,难分伯仲,很快就落了下风。
“我等来此处游玩,不知是得罪了哪家大人,竟惹上杀身之祸”。
他与歹人周旋,再怎么好的武功,哪经得起这么多人的打杀,心想能拖一刻是一刻,顾之淳二人发现他久久未归,定会来找他。
可他们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看得出来沈权已是强弩之末,打算速战速决,痛下杀手。
不到一会儿,沈权就被打倒在地,买来的酒碎了一地,酒香十里,难怪都说这南阳醉宵楼的桂花酿天下闻名,沈权感叹可惜都没喝上一口。
这时,一身材魁梧的男子走到他的面前,提起他的头发,大骂“杂碎”。
又称“你可知我是谁,敢当街与我动手,今夜我就送你见阎王”。
沈权看清那人面容,正是那天在街上教训的壮汉,大脑已经没法思考。
他眼前一片眩晕,感觉身上每一处骨头胀的要死,堂堂沈家二郎,竟是殒命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
就在那壮汉打算给沈权致命一击,被一支箭拦了下来,是顾之淳和杜承风赶来了。二人见沈权久久不回,又想到那张纸条,即刻派藏在城中的暗卫前去寻人。
暗卫在黑夜潜行,悄无声息上前抹了那些人的脖子,只有那壮汉被留下一条性命,可那箭插入他的胳膊,他痛苦不已,叫苦连天,让顾之淳一块臭抹布塞入嘴中。
他们赶忙将沈权背了回去,请来大夫,看沈权久久昏迷不醒,他们心如刀割。
“我去杀了那畜生”。
顾之淳格外冲动,眼看就要冲进柴房宰了那个人,好在及时被杜承风拦下。
“之淳,莫要忘了你的身份”。
是啊,他的身份,南夏君王,难道眼中没有法度,要手刃了伤他兄弟的罪人么。
两人冷静下来,思考着这人为何会出现在此,依照南夏律法,当街行凶伤人,需在府衙关押三月,后回家禁足半载,才几天为何被放了出来。
不用多想,也能知道是府衙的人收了好处,贪赃枉法,想来给他们的传纸条的人早就知道,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富庶的南阳,这种事是家常便饭。
多日后,沈权清醒过来,顾之淳将之前和杜承风的想法告诉沈权,沈权也渐渐想起他昏迷之前壮汉跟他说的话,“你知道我是谁么”,这句话意义重大。
想必他后面绝对不只是大氏族之家,沈权摇摇晃晃起身前往柴房,那人已经几日没有好好进食了,脸色有些苍白,嘴唇干裂,可在他们眼中都是死不足惜。
看见沈权没死,那人倒是有些失望,却一脸无所畏惧,丝毫不怕他们会拿自己怎样。
“让我听听,你究竟是何人,这么大的口气”。
沈权上前揪住他的领子。
“怎么,你们现在怕了,我劝你们快把我放了,得罪我没有好下场”。
“目无王法,藐视天子,我看你才是不想活了”。
沈权一把将他甩开,不用再问了,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只是那壮汉一头雾水,他什么意思,他是目无王法,可藐视天子是什么意思。
不等给他思考的时间,杜承风给他当头一棒,力度刚好,不会死人,却能晕死个几日。
三人带上晕过去的他,直冲太守府,这一动静吓坏了太守府的府衙,哪见过太守小舅子这鼻青脸肿的,被人五花大绑抬来,赶快去通知太守。
一听这场面,太守气冲冲走出来。
“谁敢,谁敢这般动我小舅子”。
“你的小舅子?太守真是家教严明啊”。
顾之淳从他二人身后缓缓走出,语气不怒自威,那太守也不是傻子,新皇登基,众臣朝拜,他怎会没见过皇帝。
吓得一下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却于事无补,顾之淳怎会饶了他!
……
半月之后,南阳太守当街问斩,他那作恶多端的小舅子游街示众后遭五马分尸之刑。
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得罪了谁,却在那一日,百姓把家里能拿的烂菜叶子全都拿了出来。那没有心肝的狗官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可南阳这等秀美富庶之地,不能再有这样的父母官了。
回到京都,顾之淳彻查南阳太守,果不其然,他与自己那已经故去的太子兄长,私下里来往平凡,太守有太子做后台相互,而太子有太守金钱上倾囊相助。
这等艰苦的条件,他更加觉得自己的这条登基之路来之不易,艰难重重。
当年,孔孟一举成才,殿试之上,他见到了当时的三个少年。手腕不凡的当朝天子,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少年有为的护城军统领。
这一刻,孔孟更加坚信,自己要为嘉靖效力,他自幼饱读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少年时感慨自己为何没有一身本领保家卫国,空读圣贤书,却在此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好官,一个好臣子。
多年后沈权起兵谋反,听闻这个消息孔孟难得的发疯,他心目中战功赫赫的大将军、那个守护边疆和平十数载的大将军,背叛了他的国家,背叛了他的君王。
那时他便下定决心,此生不入京都,新帝登基大典他也告假没有前往,沈权虽与他不熟,却了解他的为人,真当是体恤百姓,积劳成疾病倒了。
这是孔孟第一次以百姓当幌子,看着沈权送来的灵芝神草,瞥都不瞥一眼就丢了。
他心高气傲了一辈子,忠的是自己的内心,忠的是年少时看到的那个路见不平的少年。
他怎会不知啊,他沈权效忠的帝王,那一定是顶好的帝王;他亲近的兄弟,一定是值得的兄弟。可他若叛国、叛君王、叛兄弟,那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那层孔孟为沈权镀上的金光破灭的一瞬间,星辉洒落了一地,恩惠给了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个百姓,唯独破碎了孔孟心中的沈权。
“太子请回吧”。
孔孟轻叹一声,开始下逐客令。
大气都不敢喘的众人,长吁一声后,还是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沈灏澜不再多言,话已至此,孔孟不愿随他回去,他们又何必强人所难。
“这几日叨扰了,太守保重身体”。
即便如此,沈浩澜依旧谦逊有礼,直到一行人转身离去。
孔孟开口“三日后,老夫随太子回京”。
听到这话,众人心中的火焰再次被点燃。
“当真!”
沈灏澜转过身去,跑到孔孟面前,看到他点了点头,才放下了一个悬着的心。
他后退一步,双手放于胸前,身体向下弓去,缓缓作揖。
“恭候孔太守”。
看着面前这个谦逊有礼的孩子,孔孟心中多年的结有了些许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