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沈权便让内侍宣读圣旨,封孔孟为侍中,掌管门下。
也不忘林家父子这次劳苦功高,不辞辛劳请来孔孟,赏黄金千两。
这一懿旨让朝堂上的许多人不淡定了,谁不知沈权大动干戈让孔孟入京是为了接替前太傅的位置。
老太傅在的时候,也只是在宫中教皇子公主读书,亦不过是位受人尊敬的老者,何来实权。
可如今要让孔孟任侍中一职掌管门下,那岂不是要与林辅和梁才槊二人平起平坐。
“陛下,臣等知晓您看重人才,可这侍中……”
就在圣旨宣读完后,有位大臣站出来有所质疑,他是跟在梁才槊身边的老人,也是前朝老臣。
沈权早就想到了会有这一出,其实一开始确实是想让孔孟做太傅。
可是南阳这一趟,也不得不让沈权提高警惕,现如今天下局势稳定,反倒是朝堂之上有人起了猫腻之心,不得不防。
就在他想明白这点后,已暗中去调查现侍中这些年来收受贿赂的证据。
这一事已有大臣多次禀奏,却没有十足的证据,他与梁才槊交好,做事也是滴水不漏。
这一次,沈权就打算来个釜底抽薪。宣读完好消息,自然就是有些人不好的消息。
罢免了现在侍中的官职,削了官位,交由吏部处置。
“我嘉靖官位有能者居之,绝不是这等朝廷蛀虫所能染指的”。
沈权发了怒,他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官员贪图享乐、收受贿赂。今日你贪一分,明日就有地方官员为你这一分加倍搜刮民脂民膏,那后日就会有老百姓无法生活而成为流民。
沈权最明白这其中利害,前朝也是因此乱的。
“陛下恕罪,是老臣糊涂,看在老臣年事已高……”
还不等他说完就让人拉了下去,给刚刚那位跳出来反对的大臣吓出一身冷汗。
“陛下英明”,梁才槊带头站了出来,跟上的是众大臣一致的肯定。
今日情形对他不利,先是跟随自己的老臣出来反对沈权的决策,再是多年好友因贪而被罢官。
现在他再不出来说句话,怕是下一个锒铛入狱的就是自己了。
自此,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之前,沈权也因为梁才槊掌管六部的权利过大让他有些担忧。虽说六部大多是自己的心腹,却也要早做打算。
这下子,林辅掌管中书,孔孟掌管门下,梁才槊掌管尚书,三人互相牵制,才可保太平。
下了早朝,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所有人都上前恭喜孔孟,他也只是与人客套一番。
想到昨日宫廷宴席,热闹非凡,他应付着那些不熟的大臣,好不容易偷空跑了出去,却被沈权抓了个正着。
刚看到他喝的有些醉,眼神迷离应当是没看见自己的样子,这才趁人不注意跑了出来,看来这皇帝是个会演戏的。
“孔卿家可愿成为朕的左膀右臂”。
沈权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句话就是在问孔孟是否心甘情愿臣服于他。
孔孟也没有逃避沈权的目光,他给自己的感觉和当年一样、又不一样。
但他明白,从答应入京的那一刻,他就必须放下过去的芥蒂,他为的不是沈权、也不是嘉靖,而是这天下的黎明百姓。
“臣与陛下的信念是一样的”。
他没有直接回答沈权的问题,而是给自己留了很大一步退路。
他将用余生去效忠一位明君,但如若沈权失德,他不屑成为一个愚臣。
沈权放声大笑,不愧是孔孟,不愧是那个“不屑君心、无心功名,但求对得起苍生”的孔孟。
南夏时期就有人传颂“北有沈权,南有孔孟,文才武将,天佑南夏”。
年少时听得这话,也不为所动,他不知孔孟有什么魅力能让南阳百姓信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下朝后沈权又单独叫了林家父子二人去书房。
他问林辅如何看待孔孟为侍中一事,林辅只说陛下的决定自然是对的。
林辅作为前朝老臣,不光是顾之淳所看重的,也是他沈权所看重的,他信任林辅和梁才槊,却也不得不让二人互相牵制多年。
如今孔孟的到来,使得三人所处的局面格外稳定,不失是一个平衡朝堂的好方式。
林辅掌管中书,一直都是沈权所重视的,他掌握着朝廷的大小机要,参与议政,是沈权不可或缺的得力大臣。
而今让他自己请来的人成为制衡他的武器,沈权怕林辅心中不悦,才单独叫来加以安抚。
可林辅压根不在乎这些,反而林辅觉得孔孟来做太傅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现在这样安排正好。
而后,沈权又褒奖了林翯翀,说他少年有为。
“朕本欲你这次回来去兵部任职,也了却林相一片爱子之心”。
“陛下——”
沈权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但朕知道,你心不在此,好男儿征战四方,你是想把你的才学用到战场上”。
林翯翀听到此话立刻跪谢。
“谢陛下,臣愿誓死保卫嘉靖”。
沈权听后大悦,却只有一旁的林辅面色难看,不可言喻。
“等过几日,让你去历练一番”。
年轻人还是要多出去走走,老待在这宫里,身上那点功夫都废了,沈权就是如此,如今也是一把老骨头了。
又和二人寒暄了几句就让他们走了。
所有人都走后,沈权一人坐在书房,有些头疼,平日里杨清璇都会来给他揉捏一番缓解疲劳。
可今日却不见她的身影,杨清璇去陪沈诗筠了,昨日沈权喝得有些晕乎,可回到寝宫的时候就看见杨清璇在偷偷抹泪。
夫妻二人多年,一直都是伉俪情深,即便他做了帝王,也不曾纳妃。
沈权鲜少见到杨清璇哭泣,昨天夜里那么晚,看着妻子因为抽泣而颤抖的背影,在昏暗的寝宫里显得格外脆弱。
他从背后轻轻抱住杨清璇,可她依旧没办法停止哭泣。
只是一直在说“筠儿受苦了”,足以体现一个母亲的担忧。
今日一早杨清璇亲自做了沈诗筠爱吃的糕点去看望沈诗筠,就想多陪陪女儿。
他作为一个父亲,却在孩子难过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去看她,想来一点都不称职。
犹豫再三后,他还是去了沈诗筠的寝宫,还没进到里面,就看见杨清璇陪她在凉亭吃着点心,一旁是吵个没完的沈灏溪,看得出来他很努力地在都沈诗筠开心。
但沈诗筠脸上看着确实比刚回来那日有气色了许多。
可沈权还是没有踏进去,最终还是走了。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这偌大的皇宫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沈灏清的寝宫前。
他想起来沈灏清已经病了数日了,这个孩子出生起身子便弱,时常大病小灾,他都很少陪在身边。
现在现在想想,那时他刚坐上皇位,天下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百废待兴。对于这个孩子,缺少了太多关心,等到有时间了,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
反而沈灏澜和沈灏溪幼时随他在西北边境长大,那时虽然有不少仗要打,他却有足够的时间陪在他们身边。
更不要提沈诗筠这个宝贝女儿,是在太平盛世出生的公主,自幼被他们捧在手心。
越想沈权越觉得亏待了沈灏清,他走进去看到沈灏清披着见单衣坐在那里看书,身边依旧没几个人侍候,他从小就喜静,经常是独自一人。
沈灏清见沈权前来,上前迎接,却被沈权拉住手走到位置上坐下。
这一举动到没有让沈灏清觉得惊喜,这在他眼中也是常事,父皇不仅仅是他们的父亲,也是嘉靖的皇帝。
他日理万机,只是没时间,不是不爱他们,今天过来想必也是心中有事。
“父皇可去看过了筠儿了”。
沈灏清猜到了沈权是因为内疚,才心情不佳。
沈权摇了摇头。
“父亲可去过满宾阁了?”
满宾阁是之前荒废的一片小院,地处偏凉,让沈权改成了一个小阁楼,专门存放他的美酒。
沈权在边关多年,没什么嗜好,唯独就是喜爱好酒,与将士痛饮,偶尔也与杨清璇细品。
所以这么多年也是将满宾阁视作珍宝,那里可全是美酒佳酿,沈权的宝贝疙瘩。
见沈权不说话,沈灏清又继续道。
“筠儿听闻南阳醉宵楼的桂花酿闻名天下,这次去也是带来不少”。
听到这,沈权眼里有了一丝光,没了刚才的黯然神伤。
“这宫中唯有父亲与二哥喜爱饮酒,可二哥却是不知道还有这酒的存在”。
原是沈诗筠去醉宵楼吃饭,想到沈权喜美酒,吩咐了竹叶买了好几坛运送回京都。
“没有孩子是会怨恨父母的,您在此忧思,怎知筠儿不想见您呢”。
这话让沈权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他明白沈灏清的意思,他和沈诗筠都不会责怪自己的父皇,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
拍了拍沈灏清的手,看着面前俊秀柔弱的少年,不像是他沈家的孩子,但这心性,像极了沈权没错。
他又一次原路返回,来到沈诗筠寝宫,没有了刚才的犹豫踌躇,径直入内。
“筠儿身子可好些了”。
一进门他就风轻云淡的问着,心里却不停的打鼓。
“父皇”,直到看见沈诗筠笑容满面地冲他跑来,扑进怀里。
如她走时一般,还是那么单纯烂漫。沈权加速跳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又是一片和谐,沈诗筠也借机叫来站在不远处的竹叶,想讨些封赏给竹叶。
这几日以来,竹叶都不敢靠近沈诗筠,却不知道她的心思最为细腻。如果不是另想它法告诉竹叶自己压根没怪罪过她,怕是这倔脾气的丫头要内疚一辈子。
见势,沈灏溪也打趣,不如赏个官位给竹叶做做,也算得上是我嘉靖第一女将军。
吓得竹叶立刻单膝下跪,连忙推辞谢恩。
就这样,一群人在有说有笑中渐渐缓和了悲伤难过的气氛,竹叶和沈诗筠也释然一笑,竹心看着也高兴。
送走沈权和杨清璇二人后,沈诗筠也回房休息了,太医说她忧思成疾,还是要多加休养。
沈灏溪走时又从怀中掏出一枚香囊给了竹叶,她却谢绝。
“这是前几日我去庙会得来的,你若不喜欢,丢了便是”。
他虽然这么说,却无人知晓,这香囊是大师开过光的,说是保平安的,他有幸求来。
也不知为何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竹叶,这种感觉很奇妙。
尤其是听到沈诗筠他们在南阳遇刺,心中除了担心妹妹,下意识的惦记了一下竹叶,可这种感觉却转瞬即逝。
他说的云淡风轻,余光却一直看着手中的香囊,终于竹叶还是接了下来,他这才开心的离开了。
竹叶看着沈灏溪三步一跳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错,除了皇后公主赏赐赠予她些许珠宝物件。
只有沈灏溪,变着法的送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同上次的发簪一般,总是没来由的感动。
但此时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竹叶揣起香囊就去了吏部。
吏部侍郎见来人是竹叶,也是恭恭敬敬,都知道她是公主身边的人,谁敢怠慢。
竹叶也不同他们客套,只是要来了近几个月的官员出入宫中的记档。
嘉靖有严格的坐休记档,包括官员上朝下朝、出入宫中的时间,这些东西一查便知。
可是这却有些为难吏部侍郎,按理来说,这些东西除了陛下和宰相、尚书他们能查阅,别人是无权看的。
可竹叶也不好打着公主的名号为难他们,更不可能借用陛下的由头。
就在双方坚持不下,白屹川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拿给她吧,是皇后娘娘要调阅”。
近日有不少宫女太监私自出宫,若是皇后想看倒也情有可原。
听到熟悉的声音,竹叶有些不敢回头,片刻转过身去后,看着面前的白屹川。
那个从小如父亲般教导她的师父,在目光对上的那一刻,竟有些陌生。
看到白屹川,那侍郎才安下心来,将记档双手递给了竹叶。
“不必了,既是私自出宫,想必记档上也留不下什么蛛丝马迹”。
说这话的时候,竹叶目光如炬的看着白屹川,好像想从这双眼神中看到白屹川的心底。
可她错了,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白屹川,面前的男人,高大威武,即便两鬓白发也遮不住他的血性。
“徒儿先行告退”。
他没有再和白屹川多说一句话,走出吏部,那日与黑衣人交手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即便她有所怀疑,可是白屹川此人做事下手狠辣、天衣无缝,他敢让自己翻阅记档,就说明他已经处理干净了。
这件事终究要成为一个谜,永远记挂在竹叶心中。
看到竹叶走后,侍郎才开口说道,“大将军之前告假三日让我等推迟一日在记档上写下,已经照办”。
白屹川不语,给了他一个眼神,侍郎心领神会,又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白屹川。
之前白屹川还在休沐之日,就听说沈权有一日病重无法上朝,他便借机偷天换日,说自己旧伤复发,需要告假三日。
沈权体谅他,自然是应允了。
告假三天确实什么都做不了,可是休沐两日、再加之沈权生病无法上朝,一共六天。
快马加鞭来回一趟南阳是绰绰有余,只是可恨在郊外树林失手,之后也无法亲自动手。
只好吩咐手下人在不伤害沈诗筠的前提下先带走她,竹叶必然会追赶上前。
至于其他人,白屹川并不会管他们的死活,怎料后来沈灏澜亲自带人前来。
一次次失手,才导致了让孔孟安然无恙进京的结果,这也让白屹川懊恼不已。
沈权便让内侍宣读圣旨,封孔孟为侍中,掌管门下。
也不忘林家父子这次劳苦功高,不辞辛劳请来孔孟,赏黄金千两。
这一懿旨让朝堂上的许多人不淡定了,谁不知沈权大动干戈让孔孟入京是为了接替前太傅的位置。
老太傅在的时候,也只是在宫中教皇子公主读书,亦不过是位受人尊敬的老者,何来实权。
可如今要让孔孟任侍中一职掌管门下,那岂不是要与林辅和梁才槊二人平起平坐。
“陛下,臣等知晓您看重人才,可这侍中……”
就在圣旨宣读完后,有位大臣站出来有所质疑,他是跟在梁才槊身边的老人,也是前朝老臣。
沈权早就想到了会有这一出,其实一开始确实是想让孔孟做太傅。
可是南阳这一趟,也不得不让沈权提高警惕,现如今天下局势稳定,反倒是朝堂之上有人起了猫腻之心,不得不防。
就在他想明白这点后,已暗中去调查现侍中这些年来收受贿赂的证据。
这一事已有大臣多次禀奏,却没有十足的证据,他与梁才槊交好,做事也是滴水不漏。
这一次,沈权就打算来个釜底抽薪。宣读完好消息,自然就是有些人不好的消息。
罢免了现在侍中的官职,削了官位,交由吏部处置。
“我嘉靖官位有能者居之,绝不是这等朝廷蛀虫所能染指的”。
沈权发了怒,他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官员贪图享乐、收受贿赂。今日你贪一分,明日就有地方官员为你这一分加倍搜刮民脂民膏,那后日就会有老百姓无法生活而成为流民。
沈权最明白这其中利害,前朝也是因此乱的。
“陛下恕罪,是老臣糊涂,看在老臣年事已高……”
还不等他说完就让人拉了下去,给刚刚那位跳出来反对的大臣吓出一身冷汗。
“陛下英明”,梁才槊带头站了出来,跟上的是众大臣一致的肯定。
今日情形对他不利,先是跟随自己的老臣出来反对沈权的决策,再是多年好友因贪而被罢官。
现在他再不出来说句话,怕是下一个锒铛入狱的就是自己了。
自此,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之前,沈权也因为梁才槊掌管六部的权利过大让他有些担忧。虽说六部大多是自己的心腹,却也要早做打算。
这下子,林辅掌管中书,孔孟掌管门下,梁才槊掌管尚书,三人互相牵制,才可保太平。
下了早朝,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所有人都上前恭喜孔孟,他也只是与人客套一番。
想到昨日宫廷宴席,热闹非凡,他应付着那些不熟的大臣,好不容易偷空跑了出去,却被沈权抓了个正着。
刚看到他喝的有些醉,眼神迷离应当是没看见自己的样子,这才趁人不注意跑了出来,看来这皇帝是个会演戏的。
“孔卿家可愿成为朕的左膀右臂”。
沈权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句话就是在问孔孟是否心甘情愿臣服于他。
孔孟也没有逃避沈权的目光,他给自己的感觉和当年一样、又不一样。
但他明白,从答应入京的那一刻,他就必须放下过去的芥蒂,他为的不是沈权、也不是嘉靖,而是这天下的黎明百姓。
“臣与陛下的信念是一样的”。
他没有直接回答沈权的问题,而是给自己留了很大一步退路。
他将用余生去效忠一位明君,但如若沈权失德,他不屑成为一个愚臣。
沈权放声大笑,不愧是孔孟,不愧是那个“不屑君心、无心功名,但求对得起苍生”的孔孟。
南夏时期就有人传颂“北有沈权,南有孔孟,文才武将,天佑南夏”。
年少时听得这话,也不为所动,他不知孔孟有什么魅力能让南阳百姓信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下朝后沈权又单独叫了林家父子二人去书房。
他问林辅如何看待孔孟为侍中一事,林辅只说陛下的决定自然是对的。
林辅作为前朝老臣,不光是顾之淳所看重的,也是他沈权所看重的,他信任林辅和梁才槊,却也不得不让二人互相牵制多年。
如今孔孟的到来,使得三人所处的局面格外稳定,不失是一个平衡朝堂的好方式。
林辅掌管中书,一直都是沈权所重视的,他掌握着朝廷的大小机要,参与议政,是沈权不可或缺的得力大臣。
而今让他自己请来的人成为制衡他的武器,沈权怕林辅心中不悦,才单独叫来加以安抚。
可林辅压根不在乎这些,反而林辅觉得孔孟来做太傅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了,现在这样安排正好。
而后,沈权又褒奖了林翯翀,说他少年有为。
“朕本欲你这次回来去兵部任职,也了却林相一片爱子之心”。
“陛下——”
沈权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但朕知道,你心不在此,好男儿征战四方,你是想把你的才学用到战场上”。
林翯翀听到此话立刻跪谢。
“谢陛下,臣愿誓死保卫嘉靖”。
沈权听后大悦,却只有一旁的林辅面色难看,不可言喻。
“等过几日,让你去历练一番”。
年轻人还是要多出去走走,老待在这宫里,身上那点功夫都废了,沈权就是如此,如今也是一把老骨头了。
又和二人寒暄了几句就让他们走了。
所有人都走后,沈权一人坐在书房,有些头疼,平日里杨清璇都会来给他揉捏一番缓解疲劳。
可今日却不见她的身影,杨清璇去陪沈诗筠了,昨日沈权喝得有些晕乎,可回到寝宫的时候就看见杨清璇在偷偷抹泪。
夫妻二人多年,一直都是伉俪情深,即便他做了帝王,也不曾纳妃。
沈权鲜少见到杨清璇哭泣,昨天夜里那么晚,看着妻子因为抽泣而颤抖的背影,在昏暗的寝宫里显得格外脆弱。
他从背后轻轻抱住杨清璇,可她依旧没办法停止哭泣。
只是一直在说“筠儿受苦了”,足以体现一个母亲的担忧。
今日一早杨清璇亲自做了沈诗筠爱吃的糕点去看望沈诗筠,就想多陪陪女儿。
他作为一个父亲,却在孩子难过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去看她,想来一点都不称职。
犹豫再三后,他还是去了沈诗筠的寝宫,还没进到里面,就看见杨清璇陪她在凉亭吃着点心,一旁是吵个没完的沈灏溪,看得出来他很努力地在都沈诗筠开心。
但沈诗筠脸上看着确实比刚回来那日有气色了许多。
可沈权还是没有踏进去,最终还是走了。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这偌大的皇宫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沈灏清的寝宫前。
他想起来沈灏清已经病了数日了,这个孩子出生起身子便弱,时常大病小灾,他都很少陪在身边。
现在现在想想,那时他刚坐上皇位,天下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百废待兴。对于这个孩子,缺少了太多关心,等到有时间了,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
反而沈灏澜和沈灏溪幼时随他在西北边境长大,那时虽然有不少仗要打,他却有足够的时间陪在他们身边。
更不要提沈诗筠这个宝贝女儿,是在太平盛世出生的公主,自幼被他们捧在手心。
越想沈权越觉得亏待了沈灏清,他走进去看到沈灏清披着见单衣坐在那里看书,身边依旧没几个人侍候,他从小就喜静,经常是独自一人。
沈灏清见沈权前来,上前迎接,却被沈权拉住手走到位置上坐下。
这一举动到没有让沈灏清觉得惊喜,这在他眼中也是常事,父皇不仅仅是他们的父亲,也是嘉靖的皇帝。
他日理万机,只是没时间,不是不爱他们,今天过来想必也是心中有事。
“父皇可去看过了筠儿了”。
沈灏清猜到了沈权是因为内疚,才心情不佳。
沈权摇了摇头。
“父亲可去过满宾阁了?”
满宾阁是之前荒废的一片小院,地处偏凉,让沈权改成了一个小阁楼,专门存放他的美酒。
沈权在边关多年,没什么嗜好,唯独就是喜爱好酒,与将士痛饮,偶尔也与杨清璇细品。
所以这么多年也是将满宾阁视作珍宝,那里可全是美酒佳酿,沈权的宝贝疙瘩。
见沈权不说话,沈灏清又继续道。
“筠儿听闻南阳醉宵楼的桂花酿闻名天下,这次去也是带来不少”。
听到这,沈权眼里有了一丝光,没了刚才的黯然神伤。
“这宫中唯有父亲与二哥喜爱饮酒,可二哥却是不知道还有这酒的存在”。
原是沈诗筠去醉宵楼吃饭,想到沈权喜美酒,吩咐了竹叶买了好几坛运送回京都。
“没有孩子是会怨恨父母的,您在此忧思,怎知筠儿不想见您呢”。
这话让沈权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他明白沈灏清的意思,他和沈诗筠都不会责怪自己的父皇,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
拍了拍沈灏清的手,看着面前俊秀柔弱的少年,不像是他沈家的孩子,但这心性,像极了沈权没错。
他又一次原路返回,来到沈诗筠寝宫,没有了刚才的犹豫踌躇,径直入内。
“筠儿身子可好些了”。
一进门他就风轻云淡的问着,心里却不停的打鼓。
“父皇”,直到看见沈诗筠笑容满面地冲他跑来,扑进怀里。
如她走时一般,还是那么单纯烂漫。沈权加速跳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又是一片和谐,沈诗筠也借机叫来站在不远处的竹叶,想讨些封赏给竹叶。
这几日以来,竹叶都不敢靠近沈诗筠,却不知道她的心思最为细腻。如果不是另想它法告诉竹叶自己压根没怪罪过她,怕是这倔脾气的丫头要内疚一辈子。
见势,沈灏溪也打趣,不如赏个官位给竹叶做做,也算得上是我嘉靖第一女将军。
吓得竹叶立刻单膝下跪,连忙推辞谢恩。
就这样,一群人在有说有笑中渐渐缓和了悲伤难过的气氛,竹叶和沈诗筠也释然一笑,竹心看着也高兴。
送走沈权和杨清璇二人后,沈诗筠也回房休息了,太医说她忧思成疾,还是要多加休养。
沈灏溪走时又从怀中掏出一枚香囊给了竹叶,她却谢绝。
“这是前几日我去庙会得来的,你若不喜欢,丢了便是”。
他虽然这么说,却无人知晓,这香囊是大师开过光的,说是保平安的,他有幸求来。
也不知为何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竹叶,这种感觉很奇妙。
尤其是听到沈诗筠他们在南阳遇刺,心中除了担心妹妹,下意识的惦记了一下竹叶,可这种感觉却转瞬即逝。
他说的云淡风轻,余光却一直看着手中的香囊,终于竹叶还是接了下来,他这才开心的离开了。
竹叶看着沈灏溪三步一跳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错,除了皇后公主赏赐赠予她些许珠宝物件。
只有沈灏溪,变着法的送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同上次的发簪一般,总是没来由的感动。
但此时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竹叶揣起香囊就去了吏部。
吏部侍郎见来人是竹叶,也是恭恭敬敬,都知道她是公主身边的人,谁敢怠慢。
竹叶也不同他们客套,只是要来了近几个月的官员出入宫中的记档。
嘉靖有严格的坐休记档,包括官员上朝下朝、出入宫中的时间,这些东西一查便知。
可是这却有些为难吏部侍郎,按理来说,这些东西除了陛下和宰相、尚书他们能查阅,别人是无权看的。
可竹叶也不好打着公主的名号为难他们,更不可能借用陛下的由头。
就在双方坚持不下,白屹川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拿给她吧,是皇后娘娘要调阅”。
近日有不少宫女太监私自出宫,若是皇后想看倒也情有可原。
听到熟悉的声音,竹叶有些不敢回头,片刻转过身去后,看着面前的白屹川。
那个从小如父亲般教导她的师父,在目光对上的那一刻,竟有些陌生。
看到白屹川,那侍郎才安下心来,将记档双手递给了竹叶。
“不必了,既是私自出宫,想必记档上也留不下什么蛛丝马迹”。
说这话的时候,竹叶目光如炬的看着白屹川,好像想从这双眼神中看到白屹川的心底。
可她错了,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白屹川,面前的男人,高大威武,即便两鬓白发也遮不住他的血性。
“徒儿先行告退”。
他没有再和白屹川多说一句话,走出吏部,那日与黑衣人交手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即便她有所怀疑,可是白屹川此人做事下手狠辣、天衣无缝,他敢让自己翻阅记档,就说明他已经处理干净了。
这件事终究要成为一个谜,永远记挂在竹叶心中。
看到竹叶走后,侍郎才开口说道,“大将军之前告假三日让我等推迟一日在记档上写下,已经照办”。
白屹川不语,给了他一个眼神,侍郎心领神会,又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白屹川。
之前白屹川还在休沐之日,就听说沈权有一日病重无法上朝,他便借机偷天换日,说自己旧伤复发,需要告假三日。
沈权体谅他,自然是应允了。
告假三天确实什么都做不了,可是休沐两日、再加之沈权生病无法上朝,一共六天。
快马加鞭来回一趟南阳是绰绰有余,只是可恨在郊外树林失手,之后也无法亲自动手。
只好吩咐手下人在不伤害沈诗筠的前提下先带走她,竹叶必然会追赶上前。
至于其他人,白屹川并不会管他们的死活,怎料后来沈灏澜亲自带人前来。
一次次失手,才导致了让孔孟安然无恙进京的结果,这也让白屹川懊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