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重楼覆雪,落叶草黄,银装素裹,楼阁玲珑,酝酿了长安城初冬第一场雪。
昨日坤宁宫谒者奉中宫口谕诏颜氏入宫。
历朝历代皇后宫务繁忙,便会在贵族妇人中选择干练的妇人作为坤宁宫命妇,隔三差五便入宫帮助皇后处理宫务。
颜氏是知韫二嫂,与知韫年龄相仿,且知韫长嫂韦氏掌管襄国公府中馈,无瑕抽身,故而知韫选择颜氏作为坤宁宫命妇。
坤宁宫宫人引她入昭阳殿,知韫跪坐在茵席上,柔荑翻弄书案上的竹简。
察觉有人向她这边步履轻盈走来,知韫抬头,露出笑意:“吟柔,你来了。”
颜氏微笑,屈身行礼:“拜见中宫。”
知韫颔首:“你我之间何须多礼,太后寿宴在即,宫中诸事旁人我不放心,唯有你是我的贴心人。”
颜氏手持绢帕,抿抿唇:“中宫不嫌我笨拙就好”,她又看了看书案:“此乃太子所写吧。”
知韫道:“不错,太傅近日正教他习字,弄得我这儿也全是他零散的竹简。”
颜氏了然:“难怪昨日妾随姑君赴郁林长公主回长安的筵席,长公主拉着姑君说了好些太子聪明伶俐,日后必成大器,今日一见太子之字,小小年纪,便有大家风范,其言不虚。”
郁林长公主的长子薛泷与李曜私下交情颇深,若非相差三岁,伴读的人选就落在他身上了。郁林长公主十分喜爱李曜不是一日两日了。
知韫谦虚道:“哪有那般夸张,长公主是太喜欢阿曜了,不晓得他有多顽皮。”
颜氏捂嘴笑了笑:“殿下过谦了,”她环视了殿内,等宫人们自觉退出去,又道:“长公主之独女,名唤阿如,殿下可还记得?”
知韫迟疑片刻:“……薛如女公子吗?”
颜氏道:“正是,长公主常带她出入宫闱,与太子亦是相熟甚久。”
薛如,郁林长公主七岁的独女。
知韫沉默片刻,呷了口茶:“这么说,曜儿和阿如也算是青梅竹马了?”
颜氏笑得神神秘秘:“长公主昨日私下与姑君说想给曜儿和阿如定下亲,就是不知中宫是何意?”
知韫放下茶盏,皱了皱眉:“未免过早了吧,曜儿才六岁。”
颜氏眸光意味深长,低声附在知韫耳畔:“郁林长公主与旁人不同,想当年陇西薛氏除了开国功臣外,再无高官,只守着空爵位,幸而我朝列侯尚公主,薛氏自从有了郁林长公主后,算是跳出从前的行列;再其次圣上与郁林长公主可谓姊弟情深,圣上能得姜太后看重,郁林长公主不就是关键之一吗?况且这长公主既有将女儿嫁入皇室的心,若不答应,她转身找上其他皇子呢?何尝不是一种妨害?”
说着,她站起身行礼:“妾知道中宫是考虑太子年幼,担心误了他的终身大事,可身为太子,现在的定亲与以后的定亲有何区别?等到了那个位子,还需要考虑恁终身大事吗?”
知韫从茵席上起身,抬起玉手将颜氏扶起来,轻笑道:“若说长嫂是主母之典范,四娣妇是全心全意爱郎婿,那么吟柔你便是女中丞相,我难免有当局者迷,幸亏有你旁观者清。”
是夜,郁林长公主府。
长公主从贴身女官蓝琴手中接过素笺,双眸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认真。
少顷,长公主拊掌大笑,反复打开手中的素笺,曳地的长裙,华美的饰品,在此刻绚烂到极致。
蓝琴走近长公主身侧,顺着长公主给她素笺的手,看清素笺内容时,瞳眸微张:“没成想,此事竟如此爽利。”
长公主颇自得地捧起手炉:“我就说了,中宫是个极聪慧之人,互惠共赢之事,何乐而不为呢?孟家的仲夫人也是位妙人,聪明人和聪明人谋事,何愁事不成?”
蓝琴觑了觑长公主,似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长公主笑看着她道:“何事?”
蓝琴低头道:“只是女公子那般年幼,日后的事便是大人也说不准,这亲…是否心急了些?”
长公主不以为意:“阿如是我独女,我还能害她不成?这世上若论姻缘,何人还能盖过太子?”
蓝琴道:“可并非所有太子都能有善终,妾担心长公主太过心切,日后若生变故如何是好?”
长公主望向窗牖外黑漆漆一片,幽幽开口:“想当年我母后,举棋不定哪位皇子时,我独独看重圣上,我观他举止非旁人所能比拟,我其他皇兄皇弟们自小就钟情于世间金银珍宝,追名逐利,长大后纳妾蓄婢,子女成群,当然,不是说圣上不爱滔天权势,相反他比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更爱权势和名利,只不过他很爱惜羽毛,更善于将一切野心深埋于心,你想看到他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我那时就觉得看不清他的内心,但有一点,我极肯定他能得到皇位,没有我与母后他也一样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但我和母后偏偏出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不是吗?”
蓝琴在心中细细消化长公主的话,沉默良久。
长公主看着她,少顷接着道:“在太子身上,我不仅看到年幼时的圣上,更看到了中宫的影子。”
蓝琴掩饰不住惊诧:“中宫?”
她仔细回忆起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中宫,是个温和的皇后,在掌管宫务上可谓完美无瑕,便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无懈可击,这便是令蓝琴不解之处,当今中宫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皇后,比之太宗的文慧皇后想来都不差,可这也仅仅是后宫之事罢了。
长公主面带意味深长:“我问你后宫最得宠的不是哪个妃嫔,而是皇后,对吧?若按照仕宦之家,这般或许也少见,更何况那是后宫,古往今来元配皇后被废黜的,当真是因为无子吗?她们是第一日无子嗣吗?她们当中要么是因为朝政上需要旁的女子,要么是给宠妃让路,才找个无子嗣的理由废后。”
说到这里,长公主忍不住推人及己,冷哼一声。
接着道:“一个永远都最得宠的妃嫔尚且令人望而生畏,那么一个永远盛宠不衰的元配皇后,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要么是她城府极深,可掌控一切人、物,要么是她占据着的是那人的真心!”
最后一句话,长公主几乎面露寒光,倒不是对知韫不满,而是让她想起了先帝的韦德妃。
蓝琴更是觉得语无伦次:“这…长公主仅凭这些无厘头的猜测,便认定太子吗?”
长公主微咪双眸:“圣上能走到今天便注定了他不可能做出专宠一人之事,可这样的人竟还能一直保持最宠爱之人,而且咱们的中宫,可不是软柿子,你别只看她掌管宫务,有些朝政上的事,隐约也是可见圣上采取她的意见,我与她相交好数年,此女绝不简单!再者,能让后宫妃嫔全都顺从她,还不见她的手段吗?”
蓝琴现在彻底心服口服了,不再像方才般困惑于心。
*
这日,姜太后寿宴,因郁林长公主已从封地回到长安,姜太后万分高兴,此次寿宴亦是隆重非凡,众人皆称赞帝后孝心可感天动地。
知韫与李霖瑾率领后妃们向姜太后献礼贺寿,祈福问安。
妃嫔又依照各自的位份,向太后献礼。有孩儿的妃嫔们,都携自己的孩儿在寿宴上嬉笑,甚是一派其乐融融之象。
来赴寿宴的诸侯王、列侯、外戚、大臣及家眷,也都纷纷献礼贺寿,有与姜太后亲近的家眷被姜太后传到面前说话。
凌太后看见皇孙、皇孙女们,满心满眼的慈爱,将这些正值活蹦乱跳年纪的小童们聚在自己身边,一个一个的问话,问他们平时的傅母怎么样,现在孟冬已至,不可夜里贪凉,一定要听自己母亲的话……
知韫今日也甚是喜悦,三年未见到萧绚,今日终于和她夫君临江王来到长安。
知韫和萧绚原本在闺中时,俩人就没红过脸也没红过眼,可三年未见,彼此思念之情,若不是场合不对,恐怕要一起抱头大哭一场。
知韫红了眼圈:“圣上本就看重临江王,可有意让临江王在朝中任职?”因为这样,她就能常常见到萧绚了。
提起这个,萧绚咧嘴笑起来,为防止让旁人看到,还装模作样拿绢帕捂住:“原来你是关心这个,你猜猜看。”
知韫:“……”
萧绚紧紧牵住知韫玉手,道:“昨日我们抵达长安时,圣上就派内侍传口谕,让夫君入朝,待到太后寿宴后,便留在长安府邸了,具体的诏书还未颁布。”
知韫问:“怎么不见阿晋和阿漾?”
李晋和李元漾是萧绚的一双儿女,当年他们才一两岁就被临江王和萧绚带回国都。
萧绚指了指凌太后的方向:“那两个孺子还在太后那里,看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知韫正与萧绚闲聊得忘我之际时,一纤细身影,体态轻盈,步步生莲朝着她们走来。
萧绚惊诧不已,却不掩雀跃:“玉娇?真的是你!你夫君不是外放当了交州刺史,交州离长安多么遥远啊,你回来竟不与我和阿韫写封信。”
知韫的雀跃不比萧绚少,难得在宫筵场合发自内心的笑意:“玉娇你还不了解?谁人见了不说她娇滴滴的,可实际上啊,最是个伶俐的女子。”
玉娇面露狡黠:“好啊,中宫和临江王后怎如此不懂得心疼人,妾可是车马劳顿好些时日,特来寿宴上寻找你二人的。”
知韫笑了笑:“玉娇,你夫君莫不是来长安述职了?”
玉娇道:“非也非也,我夫君如今已不是交州刺史,圣上已封他为左将军,我又回到长安故里来了。”
三人皆相视而笑,彼此的眼眸中都似泛起涟漪。
“这么说,阿漾被朝廷封细阳郡主时,你与临江王还是后日才知晓?”
“据说是姜太后想起阿漾,想来是看重阿韫的缘故吧。”
……
知韫忽然道:“你们有乐如的消息吗?”
此话一出,萧绚和玉娇皆是怔愣。乐如在闺中时,曾有一心心相印之人,出身吴郡陆氏,门当户对,两家大人都默默赞同,事情就这么顺理成章,只可惜那郎婿,婚后一改往日温润,纳妾蓄婢无一不在话下,一年后,乐如心灰意冷,在娘家的苦口婆心下选择和离。
再到后来,乐如的父母帮她选了一个没娶过妻且只年长乐如两岁的郎婿,这次的郎婿出身京畿晏氏,据说还是他自己和家中大人商量找媒人提亲。
乐如那时心如死灰,对成不成婚也无甚感想,只不过为了不叫家中大人担忧。
再到后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郎婿叫晏无咎,起先他家中大人软硬兼施才让他改变经商走仕途,可后来成婚半月,他带着新妇乐如云游四海经商去了,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时间里再也没有他们夫妻二人的消息。
众说纷纭,不过众人都一致认为乐如太苦了,先嫁了个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后又嫁了一个出身名门却不走仕途偏要经商的郎婿,俨然让众人为她惋惜。
知韫、萧绚和玉娇三人与乐如感情甚笃,四人本就年龄相仿,乐如两次出嫁时,她们要么待嫁,要么刚成婚,皆是人生中最忙之时,待她们回过神来,昔日密友却不知在何处!
萧绚忍不住道:“这陆鉴纨绔,晏无咎不走寻常路,也不知乐如五年来过得可好,我们竟是一点她的消息都没有!”
玉娇沉思:“或许晏家知晓呢?”
知韫道:“姜太后宫中晏女尚书便出自京畿晏氏,我改日便去询问她。”
萧绚望向知韫:“这女尚书为人如何?是可信之人吗?”
知韫道:“放心好了,我与她满打满算相识六年,她为人高雅且淡泊名利,亦不是那等满口‘妇人之道’的人。”
最后一句话说服了萧绚,萧绚露出一抹微笑:“那我就放心了,愿乐如不论身在何方,定是健康无事的。”
昨日坤宁宫谒者奉中宫口谕诏颜氏入宫。
历朝历代皇后宫务繁忙,便会在贵族妇人中选择干练的妇人作为坤宁宫命妇,隔三差五便入宫帮助皇后处理宫务。
颜氏是知韫二嫂,与知韫年龄相仿,且知韫长嫂韦氏掌管襄国公府中馈,无瑕抽身,故而知韫选择颜氏作为坤宁宫命妇。
坤宁宫宫人引她入昭阳殿,知韫跪坐在茵席上,柔荑翻弄书案上的竹简。
察觉有人向她这边步履轻盈走来,知韫抬头,露出笑意:“吟柔,你来了。”
颜氏微笑,屈身行礼:“拜见中宫。”
知韫颔首:“你我之间何须多礼,太后寿宴在即,宫中诸事旁人我不放心,唯有你是我的贴心人。”
颜氏手持绢帕,抿抿唇:“中宫不嫌我笨拙就好”,她又看了看书案:“此乃太子所写吧。”
知韫道:“不错,太傅近日正教他习字,弄得我这儿也全是他零散的竹简。”
颜氏了然:“难怪昨日妾随姑君赴郁林长公主回长安的筵席,长公主拉着姑君说了好些太子聪明伶俐,日后必成大器,今日一见太子之字,小小年纪,便有大家风范,其言不虚。”
郁林长公主的长子薛泷与李曜私下交情颇深,若非相差三岁,伴读的人选就落在他身上了。郁林长公主十分喜爱李曜不是一日两日了。
知韫谦虚道:“哪有那般夸张,长公主是太喜欢阿曜了,不晓得他有多顽皮。”
颜氏捂嘴笑了笑:“殿下过谦了,”她环视了殿内,等宫人们自觉退出去,又道:“长公主之独女,名唤阿如,殿下可还记得?”
知韫迟疑片刻:“……薛如女公子吗?”
颜氏道:“正是,长公主常带她出入宫闱,与太子亦是相熟甚久。”
薛如,郁林长公主七岁的独女。
知韫沉默片刻,呷了口茶:“这么说,曜儿和阿如也算是青梅竹马了?”
颜氏笑得神神秘秘:“长公主昨日私下与姑君说想给曜儿和阿如定下亲,就是不知中宫是何意?”
知韫放下茶盏,皱了皱眉:“未免过早了吧,曜儿才六岁。”
颜氏眸光意味深长,低声附在知韫耳畔:“郁林长公主与旁人不同,想当年陇西薛氏除了开国功臣外,再无高官,只守着空爵位,幸而我朝列侯尚公主,薛氏自从有了郁林长公主后,算是跳出从前的行列;再其次圣上与郁林长公主可谓姊弟情深,圣上能得姜太后看重,郁林长公主不就是关键之一吗?况且这长公主既有将女儿嫁入皇室的心,若不答应,她转身找上其他皇子呢?何尝不是一种妨害?”
说着,她站起身行礼:“妾知道中宫是考虑太子年幼,担心误了他的终身大事,可身为太子,现在的定亲与以后的定亲有何区别?等到了那个位子,还需要考虑恁终身大事吗?”
知韫从茵席上起身,抬起玉手将颜氏扶起来,轻笑道:“若说长嫂是主母之典范,四娣妇是全心全意爱郎婿,那么吟柔你便是女中丞相,我难免有当局者迷,幸亏有你旁观者清。”
是夜,郁林长公主府。
长公主从贴身女官蓝琴手中接过素笺,双眸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认真。
少顷,长公主拊掌大笑,反复打开手中的素笺,曳地的长裙,华美的饰品,在此刻绚烂到极致。
蓝琴走近长公主身侧,顺着长公主给她素笺的手,看清素笺内容时,瞳眸微张:“没成想,此事竟如此爽利。”
长公主颇自得地捧起手炉:“我就说了,中宫是个极聪慧之人,互惠共赢之事,何乐而不为呢?孟家的仲夫人也是位妙人,聪明人和聪明人谋事,何愁事不成?”
蓝琴觑了觑长公主,似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长公主笑看着她道:“何事?”
蓝琴低头道:“只是女公子那般年幼,日后的事便是大人也说不准,这亲…是否心急了些?”
长公主不以为意:“阿如是我独女,我还能害她不成?这世上若论姻缘,何人还能盖过太子?”
蓝琴道:“可并非所有太子都能有善终,妾担心长公主太过心切,日后若生变故如何是好?”
长公主望向窗牖外黑漆漆一片,幽幽开口:“想当年我母后,举棋不定哪位皇子时,我独独看重圣上,我观他举止非旁人所能比拟,我其他皇兄皇弟们自小就钟情于世间金银珍宝,追名逐利,长大后纳妾蓄婢,子女成群,当然,不是说圣上不爱滔天权势,相反他比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更爱权势和名利,只不过他很爱惜羽毛,更善于将一切野心深埋于心,你想看到他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我那时就觉得看不清他的内心,但有一点,我极肯定他能得到皇位,没有我与母后他也一样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但我和母后偏偏出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不是吗?”
蓝琴在心中细细消化长公主的话,沉默良久。
长公主看着她,少顷接着道:“在太子身上,我不仅看到年幼时的圣上,更看到了中宫的影子。”
蓝琴掩饰不住惊诧:“中宫?”
她仔细回忆起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中宫,是个温和的皇后,在掌管宫务上可谓完美无瑕,便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无懈可击,这便是令蓝琴不解之处,当今中宫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皇后,比之太宗的文慧皇后想来都不差,可这也仅仅是后宫之事罢了。
长公主面带意味深长:“我问你后宫最得宠的不是哪个妃嫔,而是皇后,对吧?若按照仕宦之家,这般或许也少见,更何况那是后宫,古往今来元配皇后被废黜的,当真是因为无子吗?她们是第一日无子嗣吗?她们当中要么是因为朝政上需要旁的女子,要么是给宠妃让路,才找个无子嗣的理由废后。”
说到这里,长公主忍不住推人及己,冷哼一声。
接着道:“一个永远都最得宠的妃嫔尚且令人望而生畏,那么一个永远盛宠不衰的元配皇后,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要么是她城府极深,可掌控一切人、物,要么是她占据着的是那人的真心!”
最后一句话,长公主几乎面露寒光,倒不是对知韫不满,而是让她想起了先帝的韦德妃。
蓝琴更是觉得语无伦次:“这…长公主仅凭这些无厘头的猜测,便认定太子吗?”
长公主微咪双眸:“圣上能走到今天便注定了他不可能做出专宠一人之事,可这样的人竟还能一直保持最宠爱之人,而且咱们的中宫,可不是软柿子,你别只看她掌管宫务,有些朝政上的事,隐约也是可见圣上采取她的意见,我与她相交好数年,此女绝不简单!再者,能让后宫妃嫔全都顺从她,还不见她的手段吗?”
蓝琴现在彻底心服口服了,不再像方才般困惑于心。
*
这日,姜太后寿宴,因郁林长公主已从封地回到长安,姜太后万分高兴,此次寿宴亦是隆重非凡,众人皆称赞帝后孝心可感天动地。
知韫与李霖瑾率领后妃们向姜太后献礼贺寿,祈福问安。
妃嫔又依照各自的位份,向太后献礼。有孩儿的妃嫔们,都携自己的孩儿在寿宴上嬉笑,甚是一派其乐融融之象。
来赴寿宴的诸侯王、列侯、外戚、大臣及家眷,也都纷纷献礼贺寿,有与姜太后亲近的家眷被姜太后传到面前说话。
凌太后看见皇孙、皇孙女们,满心满眼的慈爱,将这些正值活蹦乱跳年纪的小童们聚在自己身边,一个一个的问话,问他们平时的傅母怎么样,现在孟冬已至,不可夜里贪凉,一定要听自己母亲的话……
知韫今日也甚是喜悦,三年未见到萧绚,今日终于和她夫君临江王来到长安。
知韫和萧绚原本在闺中时,俩人就没红过脸也没红过眼,可三年未见,彼此思念之情,若不是场合不对,恐怕要一起抱头大哭一场。
知韫红了眼圈:“圣上本就看重临江王,可有意让临江王在朝中任职?”因为这样,她就能常常见到萧绚了。
提起这个,萧绚咧嘴笑起来,为防止让旁人看到,还装模作样拿绢帕捂住:“原来你是关心这个,你猜猜看。”
知韫:“……”
萧绚紧紧牵住知韫玉手,道:“昨日我们抵达长安时,圣上就派内侍传口谕,让夫君入朝,待到太后寿宴后,便留在长安府邸了,具体的诏书还未颁布。”
知韫问:“怎么不见阿晋和阿漾?”
李晋和李元漾是萧绚的一双儿女,当年他们才一两岁就被临江王和萧绚带回国都。
萧绚指了指凌太后的方向:“那两个孺子还在太后那里,看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知韫正与萧绚闲聊得忘我之际时,一纤细身影,体态轻盈,步步生莲朝着她们走来。
萧绚惊诧不已,却不掩雀跃:“玉娇?真的是你!你夫君不是外放当了交州刺史,交州离长安多么遥远啊,你回来竟不与我和阿韫写封信。”
知韫的雀跃不比萧绚少,难得在宫筵场合发自内心的笑意:“玉娇你还不了解?谁人见了不说她娇滴滴的,可实际上啊,最是个伶俐的女子。”
玉娇面露狡黠:“好啊,中宫和临江王后怎如此不懂得心疼人,妾可是车马劳顿好些时日,特来寿宴上寻找你二人的。”
知韫笑了笑:“玉娇,你夫君莫不是来长安述职了?”
玉娇道:“非也非也,我夫君如今已不是交州刺史,圣上已封他为左将军,我又回到长安故里来了。”
三人皆相视而笑,彼此的眼眸中都似泛起涟漪。
“这么说,阿漾被朝廷封细阳郡主时,你与临江王还是后日才知晓?”
“据说是姜太后想起阿漾,想来是看重阿韫的缘故吧。”
……
知韫忽然道:“你们有乐如的消息吗?”
此话一出,萧绚和玉娇皆是怔愣。乐如在闺中时,曾有一心心相印之人,出身吴郡陆氏,门当户对,两家大人都默默赞同,事情就这么顺理成章,只可惜那郎婿,婚后一改往日温润,纳妾蓄婢无一不在话下,一年后,乐如心灰意冷,在娘家的苦口婆心下选择和离。
再到后来,乐如的父母帮她选了一个没娶过妻且只年长乐如两岁的郎婿,这次的郎婿出身京畿晏氏,据说还是他自己和家中大人商量找媒人提亲。
乐如那时心如死灰,对成不成婚也无甚感想,只不过为了不叫家中大人担忧。
再到后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郎婿叫晏无咎,起先他家中大人软硬兼施才让他改变经商走仕途,可后来成婚半月,他带着新妇乐如云游四海经商去了,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时间里再也没有他们夫妻二人的消息。
众说纷纭,不过众人都一致认为乐如太苦了,先嫁了个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后又嫁了一个出身名门却不走仕途偏要经商的郎婿,俨然让众人为她惋惜。
知韫、萧绚和玉娇三人与乐如感情甚笃,四人本就年龄相仿,乐如两次出嫁时,她们要么待嫁,要么刚成婚,皆是人生中最忙之时,待她们回过神来,昔日密友却不知在何处!
萧绚忍不住道:“这陆鉴纨绔,晏无咎不走寻常路,也不知乐如五年来过得可好,我们竟是一点她的消息都没有!”
玉娇沉思:“或许晏家知晓呢?”
知韫道:“姜太后宫中晏女尚书便出自京畿晏氏,我改日便去询问她。”
萧绚望向知韫:“这女尚书为人如何?是可信之人吗?”
知韫道:“放心好了,我与她满打满算相识六年,她为人高雅且淡泊名利,亦不是那等满口‘妇人之道’的人。”
最后一句话说服了萧绚,萧绚露出一抹微笑:“那我就放心了,愿乐如不论身在何方,定是健康无事的。”